登陆注册
13384300000018

第18章 与众不同的声音

妥协的人是在喂一头鲨鱼,希望它最后一个吃掉自己。

——丘吉尔

(一)

丘吉尔赋闲期间,世界的政治、军事形势越来越紧张了。1930年3月,德国魏玛共和国的最后一届政府因入阁各党在如何平衡国库亏空问题上产生分歧而垮台。疯狂的野心家、纳粹党领袖希特勒趁机大肆活动,一方面宣称经济危机是“政府无能”,是政府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接受《凡尔赛和约》和战争赔款的结果;一方面对各阶层人民不断做出符合其愿望的慷慨许诺,宣称纳粹党不是一个阶级政党,而是“大众党”,并重点向中下层中产阶级发动讨好攻势,以争取他们的支持。

在希特勒的蛊惑下,纳粹党迅速壮大起来。经济危机爆发之前,纳粹党只有10.8万人,到1932年时已经超过了100万。在1932年7月31日举行的国会选举中,纳粹党获得了37.3%的选票,一跃成为德国国会中最大的党派。希特勒趁机施展手段,于1933年1月30日登上德国总理的宝座。魏玛共和国宣告垮台了,德国正式进入希特勒法西斯独裁统治时期,史称德意志第三帝国。

希特勒上台后,大力排挤其他政党,施展手段迫使总统兴登堡解散了国会,并指使已经发展到数百万人的冲锋队、党卫队和钢盔团成员组成“辅助警察”,接管了各地的警察部门。1933年2月27日,他还一手策划了震惊世界的国会大厦纵火案,并将之嫁祸于德国共产党人,在国内掀起了空前的反共浪潮。

随后,他又在冲锋队和党卫队的参与下,对德国各邦特别是那些不在纳粹党掌握之中的邦进行了自上而下的夺权。从此,各邦的主权被纳入“一体化”,纳粹党一党独裁的统治基础基本确立。疯狂的希特勒鼓吹复仇主义和大德意志民族主义,企图以军事手段称霸世界。战争的阴云迅速笼罩了欧洲的上空。

1935年4月,希特勒正式向全世界宣布,德国将再次实行普遍兵役制,建立一支规模为12个军、36个师约50万人的强大军队。这一惊人的举措宣告德国已经完全废弃《凡尔赛和约》对其所施加的军事限制,德国的扩军备战从偷偷摸摸的地下状态进入堂而皇之的公开阶段。

丘吉尔就像一个天文学家观察星空一样,警觉地看到了在欧洲上空密布的战争阴云。他愤怒地写道:

“我们以吃惊和忧伤的心情看到:残忍的暴力和好战的狂热甚嚣尘上,对少数民族进行残酷无情的虐待,仅以种族为藉口而拒绝对文明社会为数众多的个人提供正常的保护。”

丘吉尔通过各种方式频频发出警告,呼吁英国政府警惕纳粹德国的侵略野心。但大多数人仍然沉浸在和平的幻想中,将丘吉尔的警告当成耳旁风。工党和自由党都提倡和平主义,主张裁军。工党议员威尔莫特还曾公开宣称:

“英国人民要求……英国政府立即提出普遍裁军的政策,从而给全世界作出榜样。”

而丘吉尔则因主张加强军备建设被称为“战争贩子”和“恐怖贩子”。丘吉尔在一次演说中忧伤地指出:

“我深恐有一天,不列颠帝国……会落入德国目前的当权者的手中。我们将会落到一种可悲的境地,同时也使从事日常工作、爱好和平的广大群众遭受极大的危险。我深怕有那么一天,而且也许为期已不远了……”

尽管丘吉尔的警告不是危言耸听,但鲍德温这个圆滑的政治家为了重新当选首相,并没有重视丘吉尔的警告。因为工党领袖麦克唐纳一直致力于裁军工作,并且获得了民众的广泛支持。鲍德温于1935年6月重新出任首相之后,邀请丘吉尔参加空防研究委员会。但他却对丘吉说:

“我的邀请,并不是想叫你以后不能畅所欲言,而是对老同事的友好表示。”

尽管不能畅所欲言,但丘吉尔依然参与了空防研究委员会的工作。不管如何,在战争即将降临的时刻,每多生产一支步枪,每多建设一处雷达,甚至每多生产一颗子弹,英国的国家安全就多一分保障。

在丘吉尔的努力下,英国很快建成了海岸雷达网,并为海军建设提出了一系列富有建设性的意见。他的这些努力在后来英国反法西斯战争中都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

1936年3月7日,希特勒在国会宣布,他准备重新占领莱茵兰地区。随后,一支小规模的德军部队象征性地跨过莱茵河上的桥梁,开进了莱茵非军事区。结果,英、法等国对此只是吵吵嚷嚷了一阵子,随即便默认了德军出兵莱茵非军事区的事实。

从此之后,希特勒的行动更加肆无忌惮。对于德国这一公然违反《凡尔赛和约》的行动,英国的一些媒体居然报道说:

“说到底,这不过是德国人回到他们自己的土地上罢了。”

但丘吉尔却看到了问题的严重性。他立即指出:

“侵犯莱茵兰一事之所以具有严重性,是因为荷兰、比利时和法国都因此受到威胁……希特勒已撕毁各种条约,在莱茵兰驻了兵。而且准备永久驻下去。所有这些事实表明,在德国国内和所有邻近的国家,纳粹政权获得了新的威望。一旦这些防御工事完成,随着工程日趋完备,中欧的整个形势也就跟着发生变化……波罗的海各国,波兰、捷克斯洛伐克,还必须加上南斯拉夫、罗马尼亚、奥地利和其他一些国家,在这个巨大的军事建筑工程完工时,一定会受到决定性的影响。”

此时,鲍德温首相也感受到了来自德国的威胁。他决定在政府中成立一个协调各军事部门的新机构——国防协调部。可是,由谁来担任国防协调大臣呢?

内维尔·张伯伦认为丘吉尔比较合适,丘吉尔对这一职位也抱有希望。但鲍德温坚定自己的意志,决心在他担任首相期间决不让丘吉尔握有实权。

最终,鲍德温首相任命了已年近60岁、且对高级军事管理工作缺乏经验的托马斯·英斯基普爵士担任国防协调大臣。

这对丘吉尔不能不说是一次沉重的打击。不过,在政坛摸爬滚打了30多年的丘吉尔已经学会了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绪。他清楚地看出了鲍德温的用心,因此决定平心静气地等待时机。但无论如何,他都要喊出自己的声音,让英国人从和平的迷梦中醒来。

1936年6月6日,丘吉尔以私人身份替国防协调大臣英斯基普爵士写了一个备忘录,主张重新成立军需部,以保证战备物资的生产和供应。但政府却始终没有采取什么有效的行动。

看着政府在和平的迷梦中久久不愿醒来,丘吉尔伤心极了。他在下议院的演说中严厉地抨击了鲍德温政策:

“政府根本没有下决心,或者他们根本不能使首相下决心……我们就这样,月复一月,年复一年——这些对英国的伟大也许至关重要的宝贵光阴,都让蝗虫吃掉了!”

在不停顿地发表演说,警告国人来自德国的威胁越来越近的同时,丘吉尔还不断敦促英国与法国进一步加强合,以应付随时可能发生的战争。丘吉尔在《每日电讯报》上发表文章说:

“如果法国垮掉了,那么一切都会垮掉。纳粹对欧洲的支配,以及潜在的对世界很大部分的支配,都将是难以避免的了……我们站在一起,给我们找麻烦就很危险,摧垮我们就很困难。”

不巧的是,英国政坛此时再次爆发地震。1936年1月,英王乔治五世逝世,其子爱德华继位为新的国王,称爱德华八世。但爱德华八世风流成性,不爱江山爱美人。他坚持要和一位来自美国的寡妇——辛普森夫人结婚。尽管这是爱德华八世的个人选择,但对王室来说,这简直就是一件丑闻。

1936年11月16日,爱德华八世召见了鲍德温首相,正式向他表达了自己想和辛普森夫人结婚的想法。鲍德温首相对爱德华八世说:

“陛下,您的想法在精神上是不可被接受的。作为英国国教会的领袖,离婚和再婚都是不被国教教义接受的。此外,大英帝国的臣民也不能接受辛普森夫人为王后。”

为了缓和国王与国会之间的关系,爱德华八世提出了一个结婚方案,那就是辛普森夫人在婚后不拥有王后头衔,她所生的孩子也不能继承王位。但这个方案依然被国会拒绝了。根据1931年制定的威斯敏斯特法案,英国国王头衔和王位继承问题的变动必须经过英联邦各自治领政府的批准。当爱德华八世向英联邦各自治政府征求意见时,澳大利亚、加拿大和南非政府正式宣布反对国王迎娶离婚女子,爱尔兰政府表示不关心,新西兰政府则犹豫不定。

爱德华八世无奈地向鲍德温首相说:

“如果不能迎娶辛普森夫人,我宁愿退位。”

爱德华八世非常清楚,摆在他面前的道路只有这一条了。如果他保留王位,同时迎娶辛普森夫人的话,一定会引发宪政危机。因为在君主立宪政体下,国王必须保持政治中立的基本宪法方针。结果,爱德华八世成为英国和英联邦历史上唯一一位自动退位的国王。

国王逊位对英国政坛的冲击很大,官员们都借机改善自己的地位。丘吉尔的一位密友比弗布鲁克就想借助国王逊位把鲍德温拉下首相的宝座,让丘吉尔取而代之。不过,鲍德温首相的手腕很巧妙,他非常平稳地实现了新老国王之间的权力交接。随后,爱德华八世的弟弟约克公爵于1937年5月12日加冕为新的英国国王,称乔治六世。

(三)

乔治六世登基之后,善于明哲保身的鲍德温首相便在“公众的感激和尊敬的热烈气氛中”引退了。保守党领袖、前财政大臣内维尔·张伯伦奉命组阁。

张伯伦不但容不得性格刚毅的丘吉尔,而且很快就与外交大臣艾登产生了尖锐的矛盾。艾登主张对德国采取强硬措施,以避免形势进一步恶化,但张伯伦却于1937年7月以个人名义写信给希特勒的盟友、意大利的独裁者墨索里尼,希望能够改善英意关系,并表示可以承认意大利在埃塞俄比亚的地位。

艾登认为张伯伦首相的做法太不明智。随后,他便因与张伯伦的政见不合而提出辞职。丘吉尔在外交政策方面的观点与艾登是一致的,消息传来后,丘吉尔很是黯然神伤一段日子。在那些天里,他整夜整夜地睡不着,被痛苦的失眠折磨着。他认为艾登“代表了英国民族的全部希望”,而今这“唯一的希望”也被迫下台了。

丘吉尔对张伯伦的评价很高,但他绝不敢苟同张伯伦的和平主义思想。他曾说:

“(张伯伦是)一个极其精明能干、固执而自信的人。他和鲍德温不同,他认为他对于欧洲整个局势,甚至对整个世界都了如指掌……他不论任财政大臣还是任首相,都严格控制着军事开支。在他的任期内,他是一切紧急措施最有力的反对者。他对当代国内外所有的政界人物都有明确的判断,他认为他完全能够对付他们。他脑子里充满着这样的希望:他要作为一个伟大的和平缔造者而永垂史册。可惜的是,他卷入了其力量绝非他所能估量的洪流之中,遇到了他毫不退缩但又无法抗衡的旋风。”

出于对英国未来的考虑,丘吉尔走上了反对政府的道路。而此时,希特勒也加紧了侵略的步伐。1938年3月11日,德军越过边界迅速占领了奥地利全境,打开了通向捷克斯洛伐克的门户。根据《凡尔赛和约》的规定,德国永远不得与同以德意志民族为主体的奥地利合并,但希特勒根本没有把《凡尔赛和约》放在眼里。

尽管如此,幻想着永垂史册的张伯伦仍然不愿意放弃对希特勒的幻想。此时,他面对的最棘手的问题便是如何避免德国吞并捷克斯洛伐克。

捷克斯洛伐克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根据《凡尔赛和约》取得独立地位的新国家。这个国家有1400万人口,其中有350万人属于德意志民族。捷克斯洛伐克的德意志人主要居住在西部与德国接壤的边界山区——苏台德区。德国并吞奥地利时,希特勒一再扬言希望改善德、捷关系,但在暗地里却为侵略该国做着准备。

开始时,希特勒并不直接出面,而是唆使他在这个国家的代理人、苏台德区日耳曼人党头目康拉德·汉莱因出面闹事。日耳曼人党实际上是德国纳粹党在捷克斯洛伐克境内的“第五纵队”,汉莱因更是希特勒的忠实走狗,完全按柏林的指示行事。希特勒企图制造一种德意志人在捷克斯洛伐克遭遇困境的假象,借以迷惑友邦,掩饰他侵占捷克斯洛伐克的真实意图。

不幸的是,英国首相张伯伦与法国总理达拉第都没有意识到希特勒的真实意图;再加上他们害怕战争以及战后可能爆发的社会主义革命,对制裁德国一事讳莫如深,竟然默认了希特勒提出的“捷克斯洛伐克的德意志人自治”的要求。

9月29日,企图通过外交手段保证欧洲和平的张伯伦与法国总理达拉第、意大利领袖墨索里尼和德国元首希特勒在德国的慕尼黑召开了臭名昭着的慕尼黑会议,出卖了捷克斯洛伐克的主权。

9月30日凌晨2点,欧洲“四巨头”在出卖捷克斯洛伐克的文件上签了字。文件规定:苏台德区捷克人从10月1日起分5批撤退,在10天内完成,最后的边界由一个国际委员会来决定。

在敌人和“盟友”的共同压力下,捷克斯洛伐克政府被迫向慕尼黑协议屈服了。捷克斯洛伐克总统贝奈斯也辞职了,因为“他可能已成为新国家必须去适应的发展的一个障碍”。他悄然离开了捷克斯洛伐克,后来寄居英国。

捷克斯洛伐克这个曾经的工业强国就这样被肢解了。根据慕尼黑协定,希特勒得到了他所要求的一切。德国强迫捷克斯洛伐克割让了2.8万多平方公里的苏台德区,上面住着360多万日耳曼人和捷克人。在这个地区内,有着当时欧洲最为牢固的防御工事之一,只有法国的马奇诺防线可以与之媲美。更加令人不安的是,希特勒从捷克斯洛伐克获得了大量的作战物资。

同类推荐
  • 纳博科夫评传

    纳博科夫评传

    本书完整记述了纳博科夫的文学生涯,他的显赫出身,从俄罗斯到欧洲再到美国的流亡经历,以及他对蝴蝶的痴迷,并在此过程中全面考察了他的俄语、英语诗歌和小说创作。通过对一些重要作品的精确到位的分析,作者令人信服地阐明了纳博科夫独特的风格,同时在他作品的脉络里分析了他的自传、书信、批评文字以及近年出版的《劳拉的原型》,勾勒出了一个完整而全新的纳博科夫形象。本书属漓江出版社最新推出的“人文名家评传”系列,配有数十幅珍贵图片。
  • 文坛泰斗的文学家(2)

    文坛泰斗的文学家(2)

    本书精选荟萃了古今中外各行各业具有代表性的有关名人,其中有政治家、外交家、军事家、谋略家、思想家、文学家、艺术家、教育家、科学家、发明家、探险家、经济学家、企业家等,阅读这些名人的成长故事,能够领略他们的人生追求与思想力量,使我们受到启迪和教益,使我们能够很好地把握人生的关健时点,指导我们走好人生道路,取得事业发展。
  • 历代军事家谋略故事(上)

    历代军事家谋略故事(上)

    上下五千年的中国历史,既是一部智谋故事的传奇史,又是一部智谋人物的活动史。
  • 高尔基从流浪儿到文化巨人的故事

    高尔基从流浪儿到文化巨人的故事

    本书精选荟萃了古今中外各行各业具有代表性的有关名人,其中有政治家、外交家、军事家、谋略家、思想家、文学家、艺术家、科学家、发明家、财富家等,阅读这些名人的成长故事,能够领略他们的人生追求与思想力量,使我们受到启迪和教益,使我们能够很好地把握人生的关健时点,指导我们走好人生道路,取得事业发展。
  • 唐生智评传

    唐生智评传

    本书共分十章,包括:家事渊源军校岁月、逐鹿湘省崭露头角、北伐前锋两湖主帅、支持工农拱卫武汉、军阀混战两度下野、力主抗日率守南京、倾力办学大胆改革、弃蒋拥共和平救湘、风雨同舟情笃志坚等。
热门推荐
  • 最三国最枭雄

    最三国最枭雄

    本书写的是东汉末年五十年间的人和事,以袁绍、曹操、刘备等历史人物的人生历练为叙事主线,勾勒出东汉末世的情势畸变,更描述历史人物的生存情境发生的巨大变化,揭示出所谓“时势造人、人亦造时”的道理。所谓历史,无非是许多人的人生构成的一个合集,反复地演绎、延续。这些真实的人生演绎、延续,宛如一幕幕引人入胜的戏剧,情节离奇曲折,在这样真实的故事面前,哪怕是最高明作家的虚构也显得矫揉造作。而东汉末年的五十年,这样一个千百年来中国人最喜闻乐道的英雄时代,尤其显现出一种特有的中国式生存竞争的别样智慧。本书正是立足这样一个独特的年代,讲述一段大家熟悉又陌生的历史。
  • 荒野求生直播间

    荒野求生直播间

    【2017最火爆第一本自由荒野求生小说】带上漂亮妹纸去荒野,没有现实生活的烦恼,只需要考虑一日三餐的简单生活!欢迎加群【606302134】PS:本文类似科普文,主人公的穿越和剧情可以不看。但是科学知识肯定是很多的!
  • 武道邪帝

    武道邪帝

    神宿大陆最年轻最无节操的武帝云清意外陨落,重生在平凉学院的差生云邪身上,随后绝世灵诀,逆天丹药接踵而来,开启了一段热血的旅程。作为大陆第一邪帝,云邪邪得有原则:“内什么,谁不服,来打一架啊!”不过,先挨一顿板砖再说。读者群:373514111,有兴趣的加一下吧~
  • 校园之超级修真

    校园之超级修真

    他的背后有五张卡牌印记。落魄高中生获得异能,霸道撅起。那些曾经失去的,我会全部夺回来!
  • 盛夏阳光

    盛夏阳光

    晴朗的天气,阳光普照,一阵微风拂面而来,带来阵阵清凉三年了,夏雨晴回到这熟悉的地方,同样的地方,同样的景象,但人却变了……
  • 马云说:生意就该这么干

    马云说:生意就该这么干

    马云的成功,拥有必然性,源自其对生意深刻而独到的把握,是其对社会和人性透彻而敏锐洞察的结果。《马云说:生意就该这么干》展示了马云从业数十年“把握”和“洞察”的成果,解析了马云的思维方式,处事的诀窍,以及吸纳人才、管理人才的高招。把握了马云的生意经,或许你就能成为下一个马云。
  • 白雪公主(英文版)

    白雪公主(英文版)

    《白雪公主》(Snow White)是广泛流行于欧洲的一个童话故事中的人物,其中最著名的故事版本见于德国1812年的《格林童话》。讲述了白雪公主受到继母皇后(格林兄弟最初手稿中为生母)的虐待,逃到森林里,遇到七个小矮人的故事。历史学家巴特尔思据称白雪公主的历史原型是1725年生于德国西部美茵河畔洛尔城的玛利亚·索菲亚·冯·埃尔塔尔。
  • 傲娇鲜妻,腹黑未婚夫

    傲娇鲜妻,腹黑未婚夫

    本是连理姊,相煎何太急。她们是青梅竹马,却因爱,终不得,反目成仇。
  • 风傲虎

    风傲虎

    三个从孤儿院逃跑的孤儿,被游方道士收养,在都市中奋斗,向前!且看他们如何傲立在城市之巅,如何创造自己的奇迹,如何找寻自己的路。寻找自己在乎的人。
  • 绝世战帝

    绝世战帝

    上古年间,百家争鸣,强者林立。通天彻地,震古烁今的古帝、人皇、大能、层出不穷,百花齐放,有修炼天地元气的炼气士,有吸收灵气的修真者,但感悟大道的修道者...各种修炼体系并存,群星璀璨。但公认最霸道的一种体系,便是——武道!武之一道,打破自身桎梏,开启肉身神通,至霸至强,举手抬足间,崩天裂地,万法不侵,同阶无敌。无数年后,古武之道,渐渐的没落...一个家族公认的天才,因为一次历练,气海被废,跌落光环,屡遭唾弃,最终却因为母亲留下来的无字天书,意外的触动古武之道,强势崛起,从此踏上了一条非凡的修炼道路。任你法宝万千,我自一拳打穿,再丽与耀眼的技能,在无敌的肉身面前,都犹如土鸡瓦狗,不堪一击——唯武独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