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387000000003

第3章 自然——机械化时代,原生态生活(2)

郭橐驼是一个以种树为生的人,凡是经他手移栽的树,没有不成活的,而且都长得高大茂盛,结的果子又大又多。很多同行暗中偷师,但始终比不上他。有人向郭橐驼取经,他说:“我没有什么特殊的本领,只不过能够顺应树木的天性,让树木的本性自然发展罢了。一般来说,种树时,它的树根要舒展,给它培的土要平整,它根上的土要用原土,夯土要紧实。做好这些之后,就不要再去动它,它自然会遵循着它的生长习性去生长。其他种树的人就不是这样:种的时候让树根蜷曲还换掉树根上原有的土;培土的时候,不是过量就是不足;种上的树,早晨看、傍晚摸,刚离开又回头看,有些人甚至还抓破树皮来验看树的死活,摇动树根察看树栽的是松还是实……这样做,表面看来是爱护树,其实是害了它。”

那人又问:“把您种树的道理,套用到从政上,可以吗?”郭橐驼说:“我只知道种树而已,从政治民不是我的职业。不过我住在乡里,经常看见那些当官的发号施令,每条政令好像都很怜爱百姓,但实际上却是在祸害百姓。每天差吏都会来喊话:“上官有令,催促你们耕好田,勉励你们快播种,督促你们及时收割;早点缫好你们的丝,早点纺好你们的线;养育好你们的小孩,喂大你们的鸡和猪……”一会儿击鼓把人们聚集起来,一会儿又敲梆子把大家召集起来。百姓的时间都用在了应付差吏上面,哪还有精力发展生产?百姓的生活既困窘又疲惫。这种情况,与种树的道理大概也有相似的地方吧!”

故事中的郭橐驼,未必真有其人,作为政治家的柳宗元,不过是借郭橐驼的种树之道,讽刺当时唐朝地方官吏的扰民、伤民现象,同时道出自己的政治主张,即老庄的“无为而治”。所谓“无为而治”,简单来说就是作为从政者,不要瞎折腾,瞎指挥,朝令夕改,强行压制,更不能打着爱民、忧民、恤民的幌子盘剥百姓。对今人来说,无为意味着不苛求,不操之过急,不贪心不足、不违背客观规律,等等。所谓欲速则不达,一个人满脑子都是成功,身心就会像越绷越紧的弓弦,总有一天会绷断。弦都断掉了,箭还能射得出去吗?

清人王文濡在《续古文观止》中记载了这样一件小事:

顺治七年冬,我(王文濡)因事前往镇海县城,小书童用木板夹捆着一大摞书随行。当时太阳已经落山,傍晚的烟雾笼罩在枝头,望望县城还有约两里路程。我问旁边的摆渡人:“请问我们走到县城南门时,城门还会开着吗?”摆渡人仔细打量了小书童一番,回答说:“慢慢着走,城门或许还会开着;若是走得快了,城门肯定会关上。”这是什么逻辑?我有些生气,认为他在戏弄人,便不再理会他,吩咐小书童快步前进。结果没走多远,小书童摔了一跤,捆扎木板的绳子断了,书也散了,小书童坐在地上,哭着不肯起来。等到我把书理齐捆好,城门已经下锁。我忽然意识到那个摆渡人说的话简直就是哲理,天底下那些因为急躁鲁莽给自己带来失败、弄得昏天黑地到不了目的地的人,大概就像这样吧!

不顾客观规律,快反倒成了慢,爱也会变成害,甚至前功尽弃,适得其反,大多数人都知道这个道理,却总是有意无意地与之相悖,这实在值得我们深思。

当然,如果只是消极地等待,一味地无为,有些“花儿”即使能够绽放,多半也已经是明日黄花。我们不能除了等待什么都不做,明智的等待应该是积极的等待,在等待中积蓄花开的力量;真正的无为,应该是有所不为,有所必为,有所作为。这一点,正如新东方掌门人俞敏洪所说:“每条河流都有自己不同的生命曲线,但是每一条河流都有自己的梦想,那就是奔向大海。我们的生命,有的时候会是泥沙。你可能慢慢地就会像泥沙一样,沉淀下去了。一旦你沉淀下去了,也许你不用再为了前进而努力了,但是你却永远见不到阳光了。所以我建议大家,不管你现在的生命是怎么样的,一定要有水的精神。像水一样不断地积蓄自己的力量,不断地冲破障碍。当你发现时机不到的时候,把自己的厚度给积累起来,当有一天时机来临的时候,你就能够奔腾入海,成就自己的生命。”

身在红尘,心在山林

其实我们每个人都会有一些想要隐藏起来的愿望,我们可以看到,所有的小孩,不论是黄种人还是白种人,都会玩一种游戏,就是“藏猫”,我们每个人大概都经历过。我有时候就在想,为什么都喜欢玩“藏猫”呢?不知道。这是一个很表面的现象,还可以往回追,追到最后,也许人都有一种先天的,或者用哲学的术语来说,形而上的一种想要躲藏起来的愿望。

——王博(北京大学中国哲学教研室副教授)

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是一位虔诚的佛教徒,他经常去寺院参禅礼佛,与当时的许多高僧如鸟窠禅师、惟宽禅师等人都有所往来。有一次,白居易去拜访恒寂禅师。当时正值伏天,天气酷热,恒寂禅师却安静地坐在房内看经。白居易就问:“禅师,屋里这么热,为何不找个凉快的地方读经?”恒寂淡淡地说:“三界如火宅,娑婆如热炉,我觉得这里就很凉快。”白居易深为恒寂禅师的禅功所触动,于是作了一首诗:“人人避暑走如狂,独有禅师不出房。非是禅房无热到,为人心静自然凉。”后来,“心静自然凉”成了传诵千古的名言。所谓“心静自然凉”,是禅修者的境界,也是普通人应有的生活态度。

古人云:大隐隐于朝廛,中隐隐于市井,小隐隐于山林。意思是说,那些所谓的隐士隐居山林只是形式上的“隐”而已,如果能够真正达到物我两忘的心境,即使身处最世俗、最嘈杂的所在,也能排除干扰,自得其乐。换言之,那些希望依赖周边环境忘却世事,沉湎于桃源世外的想法,是一种软弱。真正有能力、有修为的人,无论身处朝野,都能大智若愚、淡然处之,这才是真正的隐者。

北宋的邵雍,就是个真正的隐者,他在《心安吟》中说:“心安身自安,身安心自宽。身与心俱安,何事能相干?谁谓一身小,其安若仙山。谁谓一室狭,宽如天地间。安分身无辱,身意心相合。虽居尘世上,却是出人间。”

据《长阿含经》记载,当初,佛陀住世时,有个带发修行的人看到佛陀和弟子们每天都自在解脱,很是羡慕,便舍离家庭,加入僧团。但是没几天,他找到佛陀,说:“佛陀,我在人群中无法安心静修,您能否让我有一个比较好点的修行环境呢?”

佛陀点头应允,说:“那你自己去找一个适合静修的地方吧!”

于是他离开僧团,远涉深山,终于找到了一个幽静的所在。然而由于附近连个人影都看不到,他又不免心生畏惧,每次打坐时,耳朵里满是鬼魅一般的声音,脑袋里都是鬼魅的幻影晃来晃去。

他不由得打起了退堂鼓,决定停止修行,刚刚想到这里,佛陀便出现在他面前,问:“你一个人在这么安静的地方,怕不怕?”他心里怕得要命,嘴上却很强硬,说:“不,我不怕!”佛陀看他言不由衷,就说:“好,我们坐下来谈谈。”俩人刚刚坐定,有只大象从远处走来,就在离他们不远的一棵大树下,很安详地躺下,睡了起来。

佛陀问:“你看到那只大象了吗?”“看到了。”佛陀开导他说:“这只象有眷属五百只,日夜围绕身边,非常吵闹,所以它想暂时在此好好地休息。像是畜生类,都懂得舍闹取静,可惜有很多人却不懂得爱惜静谧的环境。闹,往往是心在闹。修行一定要坚定心志,心安于静。”

僧人听了,惭愧地说:“我明白了,在僧团里,可以互勉精进,弘扬佛法,而我却不知惜福、惜缘,离开僧团。现在一个人在静中,心情又很纷乱,真是惭愧!我愿意再随您回到僧团,与众僧一同接受教法,相互勉励,精进修行。”

当今社会,竞争激烈,很多人活得都像个体面的奴隶。经常听到一些人说,想找一个清静的去处,让自己静一静。很多商家也乘机打出了“背叛城市,回归自然”的招牌,但是作为一个现代人,我们终究不能永远地背叛城市,我们迟早要回来,而成堆的文件,烦人的应酬依然固我,无法突破的瓶颈、无法改变的现实、无法挽回的过失依然固我,任何问题都不是到西藏看看天,到云南透透气就能解决的。我们想要的“清静的去处”只能向内求,向自己的心中求。如果我们的心不能真正地静下来,即使遁迹深山老林,也会被心头的纷乱烦恼所追逐。真正的静,是心静而非形静,是心底的超越,而不是形式上对尘世的远避。与其改变环境,不如改变自心。所谓“心远地自偏”,与其漫无目的地奔走,不如在心内寻找,植一片山林在心田,少些情爱嗔痴,功名利禄,多些安然恬淡,那样,无论身处何时何地,都是天堂。

人们常说,要“看破红尘”,也就是说,把人世间的事情看透、看明白。在以往,“看破红尘”的人,往往削发为僧,以此来逃避现实。现如今,仍有一些“看破红尘”的人,或因心灵上受过创伤,或因事业遭遇逆境,于是消极悲观,自暴自弃。这种“看破红尘”是消极人生观的反映,是不足取的人世观。其实,菩提本无树,世上也根本没有什么红尘,我们本就是自由的,陷进红尘的不是人,是人心。若能持一颗清明的心,凡事不违真心,即使身在红尘又如何?身在红尘,心在山林,爱恨由性,聚散随缘,即使身染尘埃,也不亚于那闲云中的乘鹤之人。

同类推荐
  • 激励你一生的成功法则

    激励你一生的成功法则

    不要失去目标,不要让自己打倒自己,永葆进取之心,对生活充满热情,不要让想像的翅膀折断了,保持积极的心态,不要吝啬付出,别浪费时间,不要害怕失败,养成良好的习惯,拥有团队合作精神,善于思考,管好自己的情绪,设计自己的性格,拥有健康的体魄。
  • 厚黑学(历代经典文丛)

    厚黑学(历代经典文丛)

    厚黑学的发源起始于李宗吾先生,而其影响则因《厚黑学》而来。他在厚黑学一书中,宣扬脸皮要厚如城墙,心要黑如煤炭,这样才能成为“英雄豪杰”。他以曹操、刘备、孙权、司马懿、项羽、刘邦等人物为例,试图证实其厚黑学并列举当中各人之厚薄与黑白如何影响他们的成败。本书主要讲的是职场中的厚黑学,从各方面反应了中国人的处世之道。
  • 改变心态改变一生

    改变心态改变一生

    人生就像万花筒,充满了无数的未知与变幻,关键是我们用什么样的心态去面对。生活就是一面镜子,你笑它也笑,你哭它也哭。未来不会因为我们的抱怨而改变,改变人生的方式只有一个,那就是调整我们的心态。身处逆境的人,如果能够坚强面对,积极行动,一样可以突出重围、拥有光明的未来。《改变心态改变一生》从“心态决定人生成败”的角度出发,分别从挫折、生活、自己、他人、家庭、事业、工作、财富等角度进行全方位的指导,所例举的故事真实鲜活,以点带面,纵横深入,使读者于字里行间领悟心态对人生的重要作用,从而树立积极的心态,笑对人生!
  • 人生不可不知道的老狐狸处事格言

    人生不可不知道的老狐狸处事格言

    在为人处世方面,很多东西是相同的,这些相同的点汇聚起来,我们总结了六个方面,心态,人员,尺度,智慧,价值和品行等,这六个方面构成了一个统一的整体,勾勒出了成功人士的处世格言。
  • 我们总是忘了,简单才会乐活

    我们总是忘了,简单才会乐活

    《我们总是忘了,简单才会乐活》一书,没有太过华丽的辞藻,没有夸大其辞的炫耀与夸张,或许它没有震撼人心的力量,它拥有的只是清新,流畅的语言,用一个个的小故事在我们烦躁的心灵荡起阵阵涟漪,让我们从不同角度去认识生活的真谛。
热门推荐
  • 你好,乔儿

    你好,乔儿

    青葱岁月,唯有友谊相伴,我们路上不孤单!
  • 凡女仙劫

    凡女仙劫

    君拂月,被人嫉恨毁掉丹田经脉和全身修为,成为被家族抛弃的废材,不得不隐忍重修!爱情和道侣于她,只是漫漫仙途中的调剂品,无则率性潇洒,有亦无拘无束。友情和朋友于她,不过是能一起探险,交流道法的伙伴,真诚信任则推心置腹,阴狠算计则同归于尽。师徒间情谊于她,无非是相互利用的关系,懂得赏识则涌泉相报,卸磨杀驴则离经叛门。“人若欺我,必废之!地若阻我,必踏之!天若毁我,必碎之!道若灭我,必破之!”且看废材凡女如何踏上剑修逆仙之路,步步登顶仙界巅峰,成为修仙界一代土豪!
  • 全球危机

    全球危机

    这是一个异物侵袭的世界。这是一个人类‘返祖’的世界。这是一个充满‘人性挣扎’的世界。这是一个‘地球’进行自我保护的世界。
  • 末世网游系统

    末世网游系统

    神秘系统乱入,生化危机爆发,怎么办!站在生物链最顶端的人类终于尝到了引颈待戮的痛苦。不断变异的丧尸群体,不断进化的游戏玩家,到底谁为刀俎,谁是鱼肉?这究竟是一次新生物种的崛起还是人类的涅槃重生?“拉倒吧,还是想想怎么活下去的好。”这是周峰对几个舍友的原话。【请注意:这不仅仅是一篇丧尸文。】
  • 元气萌主太子妃

    元气萌主太子妃

    这是一个死傲娇,半路遇上一个假天然的古代发家致富励志传奇故事!--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却道海棠依旧——独憔悴

    却道海棠依旧——独憔悴

    这是一个文艺的故事——讲述了一个少女在异世界找到了自己的夫君的故事。
  • 古怪丫头:千金自成家

    古怪丫头:千金自成家

    她的身份不凡,有着异于常人的双眸,有着异于常人的能力,还有着异于常人的能力,很多人都说她是人么?但她的内心反而是最脆弱的,她呢,是一座很高很高的冰山,但以前其实是最活泼的,至于为什么……
  • 一把大勺闯北宋

    一把大勺闯北宋

    中文系大四学生因偶然穿越至北宋中后期,凭着一把大勺登堂入室,此君可否成就一番大业?请看小厨师之北宋历程......
  • 最牛姑爷

    最牛姑爷

    “虾兵,捞几只十斤八斤的龙虾上来!”“是,姑爷”“蟹将,弄几只大螃蟹上来,不要太大,三五斤就行了。”“是,姑爷”“鱼精,去跟鲨鱼借点翅膀,今天突然想吃鱼翅了。”“是,姑爷”“老鳖啊,去海里倒腾倒腾,看看有没什么青花瓷、金银珠宝啥的?”“是,姑爷”这位牛逼哄哄的姑爷就是陈凌风,一次狗血的英雄救美俘获了小龙女的芳心,从此一发不可收拾。东海成了自家的后院似的,就是那个岳父大人东海龙王脾气不太好,忒小气了!不就是想扒他两根龙须嘛!他竟然就生气了。还好小龙女温柔贤惠,对他是千依百顺的,最重要的是人家是古代人,所以呢!不反对三妻四妾,于是乎,陈凌风这小子痛并快乐着,一边龇牙咧嘴的数钱数到手抽筋一边美得鼻涕冒泡努力的扩充着后院。扣群127853210
  • 鹏城磐恋

    鹏城磐恋

    追溯2016-2008年:从合租在深圳的城中村,到如今成家立业;离开--坚守、就业--继续考研有一毕业就一直在一家公司沉淀;有工作后兼职考研的;有选择创业的。每一个人都演绎着他们的成长历程;考执业注册证是否对职业的发展起到很大作用?大学毕业生是否拉下面子摆地摊?已经痴心等待十年的她来到物欲横流的都市,她的爱情能否幸存?从当年的08年到如今的16年,这一过程是什么因素造就这一群体蜕变成了不同的高度?是性格?是观念?还是人生格局?亦或仅仅是某个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