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387000000008

第8章 超脱——别给自己念紧箍咒(1)

孙悟空最大的心愿就是有一天能够成仙得道,以解开紧箍咒。孙悟空的紧箍咒是唐僧念的,是为了束缚住这个桀骜不驯的大徒弟。但是,生活中的许多人却不知不觉中给自己念着紧箍咒,把自己束缚起来了。

——叶舟

要吃得了苦,也要享得了福

以“享乐”和现实生活的关系为例,在古代,“享乐”基本是特权阶级的一种生活方式,对于绝大多数普通民众来说,那不过是一种奢望和梦幻;而资本的扩张伴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财富的积累,使“享乐”成为更多的人的合理的生活方式……很多人其实从来没有真正“享受过生命”。

——聂锦芳(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人生是什么?有人说是苦旅,不过也有人说是乐途,关键看你走在路上心情如何。

先哲说:“天地不仁,视万物为刍狗。”在自然界和未知的命运面前,人类何其渺小。没有人能够逃脱不幸与不快。即使你长途跋涉,走遍天涯海角,寻得一个看破红尘的高僧,他同样也逃脱不了现实中的猜疑、精神上的不满和生活中的无聊。世界上不存在极乐天堂,没人能从世俗的烦恼中解脱出来,我们所能做的只能是端正态度,妥当地去应付这些不愉快。

不过先哲也说:“天地有大美而不言”,我们不能因为天地不言就忽略其大美。生活的情调要靠自己去发现,去创造,但有的人却总是有意无意地故意规避幸福。

有一个生活悲观的人,总觉得自己不幸福、不快乐。他辗转找到一位禅师,虚心求教。

禅师想了想,让人端来一盘葡萄,问他:“这盘葡萄有的好,有的不好。如果让你吃的话,你是先挑好的吃,还是先挑坏的吃?”

“当然先挑坏的吃。”那人毫不犹豫地回答。

“为什么?”

那人回答:“‘苦尽甘来”嘛!把最好的留到最后吃,会让人觉得更满足。而且每次都吃最坏的葡萄,剩下的葡萄只会越来越好。不是吗?”

禅师微微一笑,说道:“问题的关键恰恰在这里——就人生来说,‘先苦后甜’本没有错。但是对这句话的理解不能太机械。就拿吃葡萄来说,如果先从坏的开始吃,那么你下次吃到的都比现在吃到的要好。反过来说,你每次吃到的葡萄却都是最坏的一个。也就是说,如果从最好的葡萄开始吃,你每次就能吃到最好的一个。人生的苦乐也是如此,必须吃苦的时候,我们应该提倡吃苦。但当苦与乐都存在,可以供你选择的时候,你又何必舍乐而求苦,一味地坚持‘苦修’呢?”

在中国,人们普遍相信,“先苦后甜”的人生是幸福的。其实正如没有尝过“苦”也就感觉不出“甜”一样,如果失去了“甜”,哪怕只是幻想中的“甜”,吃“苦”也没有什么实际意义。事实上,正是人生的“苦”与“甜”交替进行,才组成了百态人生与人间万象。既然人生有苦亦有乐,既然人生有些时候必须吃苦,我们就应该做一个既吃的了苦,也享得了福的人,千万不要自寻苦恼,自己给自己找事。

有这样一个故事,一对师徒走在路上,徒弟发现前面有一块大石头,便皱着眉头停在石头前,师父问:“怎么不走了?”徒弟苦着脸说:“这块石头挡着,我过不去了。”

师父说:“路这么宽,你绕过去呗!”

徒弟说:“不,我不想绕,我必须战胜它,打碎它!”

师父说:“有必要吗?费那么大劲!”

徒弟说:“我知道费劲,但是我必须战胜它,连一块石头都不能战胜,我怎么能实现我伟大的理想!”

师父说:“这压根就不是一回事,你太执著了。”

现实生活中当然不会有这样的人,但若把故事中的“大石头”换成别的呢?几年前报纸上报导了一个消息,南方有一个姓邵的老爷子,因为历史的原因他年轻时失去了上大学的机会。近年政府取消高考的年龄限制后,邵老爷子为了圆自己的大学梦,屡次报名参加高考。年逾花甲基础也不太好的他,不仅没能通过,反倒累出了一身病。就是在病中,邵老爷子还在为当年的高考温习呢!很难说这位老爷子的做法是否恰当,只能说他不超脱。套用北大教授叶舟先生的话:观音为了制伏桀骜不驯的孙悟空,设计给他戴上了紧箍咒,他老人家年纪一大把却给自己戴上了个紧箍咒!

还有些人固执地认为,幸福快乐必须与成功挂钩,一个人总是失败,有什么好快乐的?幸福,不是自欺欺人吗?其实,“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人生如梦亦如电,百年之后皆虚幻,成功固然值得欣喜,但幸福快乐根本不需要多伟大,即使是失意,也不应该成为你处罚自己的理由。只知道执着、刻意地追求,就是强求,强求不到时心态就会失常、偏离,乃至扭曲。受其影响,你自然快乐不起来,自然找不到一丝幸福的感觉。所以,我们不能为了还没到手的幸福错失了眼下的美好。过好当下的每一天,既使你所期盼的成功最终没有到来,你也不枉此生。反之,你的整个人生不过是一个不断自我折磨的过程,虽有积极意义,但令人不敢恭维。

尽人事,听天命

我在茫茫人海中,寻找自己灵魂之惟一伴侣。得之,我幸;不得,我命。如此而已。

——徐志摩(著名诗人,曾任北大教授)

“尽人事,听天命”是句老话,简单说来就是做事情一定要尽心尽力,但能否成功还得听老天爷的,与“谋事在人,成事在天”相类似。乍一听,这话似乎带有一种消极的色彩,但实际上并非如此,这句话非但不消极,反而隐含着一种逆境中的执着和超脱。

国学大师季羡林曾在《缘份与命运》一文中写道:

“缘分和命运可信不可信呢?我认为,不能全信,又不可不信。我绝不是为算卦相面的‘张铁嘴’、‘王半仙’之流的骗子来张目。算八字算命那一套骗人的鬼话,只要一个异常简单的事实就能揭穿。试问普天之下——‘番邦’暂且不算,因为老外那里没有这套玩意儿——同年、同月、同日、同时生的孩子有几万,几十万,他们一生的经历难道都能够绝对一样吗?绝对地不一样,倒近于事实。”

“可你为什么又说,缘分和命运不可不信呢?我也举一个异常简单的事实。只要你把你最亲密的人,你的老伴——或者‘小伴’,这是我创造的一个名词儿,年轻的夫妻之谓也——同你自己相遇,一直到‘有情人终成了眷属’的经过回想一下,便立即会同意我的意见。你们可能是一个生在天南,一个生在海北,中间经过了不知道多少偶然的机遇,有的机遇简直是刻不容发,稍纵即逝,可终究没有错过,你们到底走到一起来了。即使是青梅竹马的关系,也同样有个‘机遇’问题。这种‘机遇’是报纸上的词儿,哲学上的术语是‘偶然性’,老百姓嘴里就叫做‘缘分’或‘命运’。这种情况,谁能否认,又谁能解释呢?没有办法,只好称之为缘分或命运。”

“……信缘分与不信缘分,对人的心情影响是不一样的。信者,胜可以做到不骄,败可以做到不馁,决不至胜则忘乎所以,败则怨天尤人。中国古话说:‘尽人事而听天命。’首先必须‘尽人事’,否则馅儿饼决不会自己从天上落到你嘴里来。但又必须‘听天命’。人世间,波诡云谲,因果错综。只有能做到‘尽人事而听天命’,一个人才能永远保持心情的平衡。

人生就是一场直播,它不给任何人彩排的机会,甚至连上台的机会也不给。稍有生活经验的人大都经历过类似的无奈:为了完成某件事情,千般算计,万般考虑,眼看成功在即,唾手可得,却不料半路杀出个程咬金,眼睁睁地看着事情泡汤。如果问题是因为我们考虑不周,我们必须吸取经验教训,尽快调整好状态,再次出征,这就是“尽人事”,而不能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但如果导致我们功败垂成的是那些不可预知的因素,非人力所能控制,我们只能尽付于“天命”。

最典型的例子莫于过《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北伐:

同类推荐
  • 守望的距离

    守望的距离

    作者作品的读者群广涉青年学生、政界、企业界和文化界人士,作者在写作时心中始终悬念着这些隐藏在人群中的今日的朝圣者,使他们少受人生困惑和精神欲望的折磨。
  • 胡雪岩纵横商海的49个突破

    胡雪岩纵横商海的49个突破

    本书积已揭示文献,拨小说语言,采众家所长,阐述胡雪岩纵横商海韬略。在商潮汹涌的当今社会,本书提供给人们的不只是茶余饭后的消遣,更是一种实用的方略和工具。一千多年来,我们徽州人都是以善于经商而闻名于世,多半徽州商人以小生意起名,刻苦耐劳,逐渐累积资金而求发展,正因为此,才有了无徽不成镇的美誉。
  • 做人做事会用人

    做人做事会用人

    本书荟萃了古今中外的用人法则,将用人要诀用通俗的语言娓娓道来,具体包括:用人者做人的态度很重要;识人有方,用人得法;成为下属的知己;练就容人的本事;善于把重要的事情托付给别人;做事要活用众人的智慧等。
  • 培根哲理随笔(感悟与求知书坊)

    培根哲理随笔(感悟与求知书坊)

    本书稿辑录了培根的经典哲理随笔,结合鲜活的现实事例,启发读者思考、理解、感悟人生的真谛和意义,正确面对各种挫折和失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以乐观向上的态度面对人生,积极进取,成就幸福人生。
  • 20岁学做人,30岁学做事

    20岁学做人,30岁学做事

    20岁是一个人一生真正的旅程起点,你想成为什么样的人会决定你以后的路怎么走;30岁是一个人一生真正的成熟起点,你如何做事决定了你事业的高度和未来的成就。20岁学做人,明道;30岁学做事,优术。不管我们是想有所成就改变世界,还是想像平凡人一样美满幸福,都需要我们懂得生活,懂得20岁先做人,30岁去做事。
热门推荐
  • 勿忘你,鹿晗

    勿忘你,鹿晗

    凌潇潇是个幸运的女孩但也是个倒霉的女孩,原本快乐的生活却被新来的转校生鹿晗给弄得一团糟,从原本的互相嫌弃到最后的心之所向,两个人携手经历了许多困难,小小还见到了自己的亲生父亲和哥哥,但更多的困难还在接踵而来他们还能一起走下去吗?
  • 《弑仙神功》

    《弑仙神功》

    萧云来自太古时期,当神魔大战时,他杀了对方的魔族队长,而他也因为魔族队长死前的爆发。奄奄一息,昏迷了过去。而他醒来时,却发现,这天地都变了。
  • 极品十一班

    极品十一班

    爆笑校园,极品十一班,智障老师,逗比同学,准备好迎接十一班的大招了吗?
  • 诗和路迅

    诗和路迅

    人生如梦,几度秋风吹白发。江山如画,不尽青春夕阳下。一枝笔写出天下,一点墨染尽苍生。我只是个作家,却希望有一日——掀起一个世纪风……
  • 栖归处

    栖归处

    这人生困境重重,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这红尘乱世繁华,归处,也无风雨也无晴。卜云部队任务中掉下悬崖穿越,开始了一段全新的生活。每一段人生都会有一种活法,每一段历程也都会有个归处。
  • 江山未老红颜依旧

    江山未老红颜依旧

    只为一个‘情’字,他寻遍天下,只为找到三生石上那个让他牵绊一生的女子国家没落,她履行誓言,前往那遥远的国家和亲看尽千帆,徒见潮起潮落,又该何去何从?
  • 帝梦千古

    帝梦千古

    百年血染江湖,不若与卿相惜白首。身为武学世家的下一代掌权人,不爱江山,爱美人。溺水三千,只取一瓢,人生得意却风云突变。他终于发现,一切并没有自己想象的简单,自己,只是一枚棋子,而已……
  • 重铸星宇

    重铸星宇

    吃人的世界,血腥的规则,有成人的骄傲,也有做人的悲凉,这里不止是属于主人公的传奇,还有着千千万万无奈的人们所发生的故事。
  • 听海丿听海岸呼吸声

    听海丿听海岸呼吸声

    一个女孩在海岸边徘徊着,她又想起那个承诺……可是现在再也不可能实现了。“烟,你还在想他啊!”“恩,沫,我是不是很傻。”“呵呵,你要傻,我就更傻了。”
  • 解读微软致中国学生的一封信

    解读微软致中国学生的一封信

    《解读微软致中国学生的一封信》是从中国学生比较欠缺的素质出发,结合微软招聘人、培养人才、留住人才的观念和经验,在比较中美文化观念和精心研究的基础上写成的一本书,对中国众多学生来说是非常具有借鉴意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