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387800000014

第14章 尽早挖掘孩子的潜能(3)

尹佳芸今年4岁半,正是喜欢涂鸦的年龄。她经常用黑色的画笔把一整张白纸涂得漆黑一片,谁也不会知道她画的究竟是什么。但是,芸芸妈面对“不知所云”的作品,没有训斥,而是非常诚恳地询问芸芸到底画的是什么,能不能给妈妈讲一讲?芸芸想了一下,非常认真地用小手指着她的“作品”,一本正经地解释道:“在一片大树林里,有小狗、小猫、小松鼠、小白兔、小公鸡、小鸭子、小燕子、小麻雀……好多好多小动物。它们聚在一起,非常高兴,又是唱歌,又是跳舞。它们唱累了,跳累了,太阳下山了,天黑了,它们就呼呼地睡觉了……”

芸芸妈感到非常惊讶,原来在孩子那“漆黑一片”的作品中,竟然还包含着那么精彩的故事!

孩子的想象力是那样的新奇、丰富,而且表现手法还相当独特,富有创造性。让人庆幸地是,故事中的妈妈是孩子的“知音”,是教育的有心人,非常尊重孩子,没有简单粗暴地贬斥孩子的那让人一头雾水的绘画“作品”,从而发现并有效地保护了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研究发现,及早为孩子提供涂鸦的机会,可以锻炼孩子手部的小肌肉群,促进大脑半球的发育,增强脑的活动机能。同时,涂鸦还能锻炼孩子的观察力、想象力、思维力、创造力,促进智力的发展。而且通过涂鸦,孩子还能不受任何限制地根据他的直觉挥洒他的创意,从中获得创作的乐趣与成就感。

可见,多给孩子涂鸦的机会,保护孩子涂鸦的兴趣,就是保护孩子的想象力;赏识孩子的涂鸦,就是鼓励孩子大胆地想象。面对孩子的涂鸦活动,不管他涂得如何,父母都不要禁止,也不要过早地教给孩子绘画、写字等规则,毕竟想象力比绘画书写技巧更重要,也更可贵。

为孩子的涂鸦创设环境

长期以来,我们习惯于为孩子提供画笔和纸,这似乎已成为既定模式。直到有一天,当你看到孩子拿着彩笔在玻璃窗上饶有兴致地涂画着,才猛然顿悟:哦,原来宝宝涂鸦是可以不受地点约束的!

这也提醒我们,在家里我们完全可以为宝宝提供作画的地点,比如白瓷砖面、水泥地面、无色玻璃、白塑料板、写字板、无图案的泡沫地板块、浅色地板革等等。在宝宝涂鸦前,先将作画的地方擦洗干净,并对宝宝提出要求:要注意卫生,如果手脏了要及时用毛巾擦干净,不能随意乱抹;要画在指定的地方,不能到处乱画等。画画前,还可为宝宝准备些大的围裙、反穿衣、擦手用的湿毛巾等,以免弄脏衣服。画完后,要提醒宝宝洗净双手。宝宝画完后,可提示他简单地讲讲所画的内容。这些方式,都可以鼓励宝宝在这些范围内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刺激宝宝的智能发育。

客观地参与孩子的涂鸦活动

家长不仅要鼓励孩子的涂鸦活动,还要参与到孩子的涂鸦活动之中。但是,这种参与并非告诉孩子这样或者那样才正确,而是在恰当的时候给予积极的引导,对孩子的涂鸦作品要多启发、多赞扬,激发他们的创作热情。如果总是试图给孩子的涂鸦活动给予指导,试图灌输给孩子所谓的美感及对色彩与空间的认知,就会扼杀孩子天生的直觉与创意。

5岁半的金蓉在参加完幼儿园组织的绘画兴趣班后,老师有时候会布置孩子们自己任意涂画一幅自己想要表达的作品。这时候,蓉蓉妈就会找来一些废旧的挂历纸,粘贴成长条幅状,长短根据需要自定,然后鼓励蓉蓉在上面画画。每次等蓉蓉画好后,妈妈都将她的画张贴在墙壁上,做成“壁画”;或者为蓉蓉提供一些大小相等的画纸,待蓉蓉涂画完毕,再装订成册,并将蓉蓉想说的话附在每页纸上,便于观看和讲述。蓉蓉妈将做好的画册挂在家中较明显的位置,方便大家共同翻阅。同时,蓉蓉妈还定期地在全家人面前展览蓉蓉的新作,不断鼓励她,让小蓉蓉对画画越来越有信心了。

案例中的家长,没有就孩子画的好坏或者像不像来评价孩子的画,而是鼓励孩子自由作画,并将孩子的画装订起来,作为对孩子的激励,这样就会使孩子很有成就感,从而激发起再次绘画的欲望。

为孩子创造展示自己的机会

楚豆豆3岁半的时候,就对画画具有较高的热情,妈妈就给他报了一个绘画班。可上了一段时间课后,妈妈发现他不仅不积极去上课,回到家里后也不愿意画画了。这让妈妈有些纳闷,但是经过几天的分析后妈妈发现,豆豆所需要的并不是绘画班里的美术教育,而是一个可以轻轻松松画画的地方。而很多绘画班主要是教传统的绘画技能,习惯给孩子一个画画的标准模式,这往往会限制孩子的想象力等思维能力的发挥,不利于孩子心理的健康成长,从而引起“厌学”情绪。

于是,妈妈就试着给豆豆创造机会,让豆豆树立信心,找回自我。比如,妈妈会在豆豆每次涂画完之后,特夸张地表扬,赞美他一番,让他很有成就感。妈妈还特意和幼儿园的老师交流过,这样两位老师在平时给他们上美术课或周六绘画兴趣班时,会特别地去鼓励豆豆几句,激发豆豆的创作热情。有时细心的老师还会特意给豆豆和其他一些孩子一个展示自己的机会,把豆豆画的一些好的作品张贴在教室里,或挂在外面走廊上,带给孩子一些欣喜和鼓励。在一次幼儿园组织的“百米画展表演”上,豆豆和同班的另外几位宝宝,有幸代表全班在活动中现场进行了绘画表演。当时豆豆画的是五个大小不一,但都俏皮可爱的萝卜。画完之后,老师就将这些孩子的作品摆在操场上展示。豆豆拉着妈妈的手,找到他的“杰作”,脸上洋溢着特别自信,灿烂的笑容。与当初在绘画班受到挫折的那种状态截然不同,妈妈这颗悬着的心也总算是放了下来。

给孩子创造展现自我的机会,不仅能大大增强他的自信心,还能增强他的创作乐趣。当孩子看到自己的涂鸦作品被众人欣赏时,他的内心会获得一种极大的满足感,同时也更有兴趣去继续创作。

别用“像不像”衡量孩子涂鸦

4岁的谭琛对画画很感兴趣。有一次,琛琛画了一个圈,非说画的是小鸭子。琛琛妈认为儿子说的不对,就忍不住主动给儿子画了一只像模像样的小鸭子。后来,只要看见儿子画了“四不像”,她就主动作画示范。然而,让她意外的是,琛琛的作画能力不仅没长进,反倒不爱画了,想画什么都让妈妈来。

4岁左右是孩子的涂鸦期,他们开始对美术符号产生兴趣,喜欢画一些紊乱不规则的线条。但是,由于手部小肌肉群发展不完善,开始的涂鸦多是一些杂乱无章的线条、点点;随着手部小肌肉群及手眼协调能力的发展,眼睛逐渐能够注视涂鸦时笔运行的方向,能将图形与线条结合起来。因此,孩子的涂鸦的初级阶段,家长不能用“像不像”来衡量孩子的画,否则不仅伤了孩子的自信,还可能浇灭他刚产生的涂鸦兴趣。要知道,让孩子涂鸦不是为了培养画家,而是鼓励他们用符号表达情感,尽情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观察力、动手能力和审美能力,促进孩子身心健康成长。

NO.6尊重孩子的“为什么”

孩子都是好奇、好问的,对自己不明白的事总是喜欢问“为什么”。一个寻常的小蚂蚁洞也会让他们看个没够,甚至找根小棍拨拉拨拉。大人也许会认为孩子这是胡玩,是破坏行为,有些极爱干净的父母甚至会皱着眉说:“哎呀!玩土多脏啊!快别玩了!”

其实,幼儿对周围的一切事物都感到新鲜有趣,上至云雨雷电、日月星辰、太空宇宙,下至河流山川、海洋生物,他们都想弄清楚。从刚刚学会说话开始,孩子们不论家长有事没事,都会缠着家长提一些稀奇古怪的,或被家长认为根本不值得一提的问题。

对孩子提出的问题,家长切记要认真对待,不要等闲视之,更不能批评孩子不该提这些无聊的问题,因为孩子的好奇心往往是他主动探索和智力提升的动力。家长应该明白,孩子的好问是一种好习惯,是孩子追求知识的开始。孩子这种好奇好问的天性,说到底就是一种渴求知识欲望的“幼芽”,且这株幼芽十分娇嫩和脆弱。如果家长能精心保护,耐心教育,科学地为之“浇水施肥”,“除草灭虫”,就会呈现出勃勃生机;如果保护不当,就可能使之遭遇摧残,甚至被扼杀,这会直接影响一个人的智能的发育。

一位妈妈讲述了在自己5岁宝宝身上发生的这样一件事:

那天,我带着囡囡到公园散步,公园里有许多小孩子。囡囡很快就和孩子们玩到一起了。

突然,我发现囡囡正用一根细细的小草棍捅一个孩子的耳朵。我立即制止了她,问她为什么要这样做?囡囡不说话。我又问她,这样做有什么危险?她说:“会聋,听不见声音的。”

“那你为什么还要这样做呢?”囡囡还是不说话。我又耐心地问:“你知道这么做为什么会聋吗?”“不知道。”“想知道吗?“想知道。”看着她那天真无邪的脸,我试探地问:“你用小棍捅小朋友,是不是想看看会不会真的聋呢?”囡囡点了点头。

回到家后,我就找来一个用冰湛淋盒做的小鼓。鼓面是用很薄的纸做的,并演示给囡囡听,我告诉囡囡:“我们每个人的耳朵里都有一面‘小鼓’,还有‘小鼓锤’。周围一有声音,就会有一种人看不见的力量用‘小锤’敲‘小鼓’。‘小鼓’一响,我们就听见是什么声了。”然后我又举起小鼓问囡囡:“如果这面小鼓破了,会是什么声音呢?”囡囡想了想,说:“是破声。”

我让囡囡自己用一根棍捅手里的小鼓,鼓面一下子就破了。然后,我又让囡囡用小锤敲小鼓,传出了一种低而破的难听的声音,不响亮了。囡囡说:“声音小了,也不好听。”

我这才告诉囡囡:“我们耳朵里那面小鼓更薄,更不结实,小棍捅就会破。小鼓破了,还听得到声音吗?”“听不见了。”囡囡说。“对,所以我们要保护耳朵里的小鼓,不让它破。这样我们永远可以听到好听的声音。”囡囡点点头。我又问她:“那怎么保护它呀!”“不能用棍捅。”

孩子们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可能会做出一些“错误”的举动。作为成人,我们应尊重孩子的好奇心,不要一概否定。就像案例中的这位妈妈一样,先探明孩子这么做的原因,然后寻找办法帮助孩子解开疑团,在不打消他们的兴趣的前提下,培养了孩子的探索精神,还帮助孩子增加了知识。

具体该怎样尊重孩子爱问的天性呢?

和孩子换位思考

尊重和保持孩子好奇的天性,诀窍就在于家长也要保持一颗童心,学会和孩子换位思考。家长对孩子的好奇心不能理解,甚至不耐烦,其原因在于孩子问的问题,大人早就知道。站在大人的角度来看,完全没有什么可问的。可是站在孩子的角度来看,这个问题却是他一窍不通的,他渴望得到答案,渴望弄明白到底是怎么回事。所以,我们应该理解孩子渴望获得知识的心理,并努力帮助孩子弄清楚他想知道的问题。

尽量回答孩子的问题

北京大学哲学系的一位同学在回顾父母对自己的培养历程时说:“我最感激父母给了我一个爱问‘为什么’的好习惯。我在上幼儿园的时候,和别的孩子一样,也总喜欢问些傻问题,诸如‘天为什么是蓝色的?’‘妈妈为什么没有胡子’等等最为难得的是我的父母从来没有忽视我的这些幼稚的问题,每次都会很耐心地给我讲解。长大以后,我也就自然而然地养成了凡事多问为什么的习惯,随着‘为什么’的增多,父母还引导我看《十万个为什么》,还告诉我不懂的问题要多请教老师、同学,这对我的学习是非常有帮助的。”

其实,孩子好奇、爱发问是个好现象。孩子提的问题,往往包含着他对客观事物的观察,对事物之间各种联系的探求,包含了孩子一定的思考、想象、分析和判断。孩子特别爱提问题,正证明孩子好动脑筋,并且将父母作为最可靠、最有权威的百科全书来看待。所以,家长要正确对待孩子提出的问题,对孩子的求知探索欲望要加以爱护。孩子年幼时可能会问一些看似很傻或异想天开的问题,家长不应对孩子的一连串问题感到厌烦,反而要帮助他弄清楚这些问题。在这一问一答之中,亲子间的话题便源源不绝,一方面满足孩子的好奇心,另一方面可以扩展孩子的知识领域,同时还能促进亲子之间情感的交流,可谓“一举三得”。

另外,家长还要学会说这样一句话:“我真喜欢你提问题。”对孩子的提问,有时可以不必马上提供答案,而是进一步提出一个疑问和悬念,激发起孩子更强的好奇心,促使孩子独立思考。

允许孩子探索

一位父亲对自己的6岁的儿子感到很头疼,因为儿子的问题特别多,什么都想问个为什么?不仅如此,儿子还有个“毛病”,就是喜欢拆东西,他的很多玩具都被拆得七零八落。

有一天,父亲发现自己的打火机不翼而飞,怎么找也找不到了,就问儿子,是否看到了他的打火机。儿子却歪着脑袋诡秘一笑说:“不知道”。第二天,父亲在上房顶晒衣服时才发现,自己的打火机已经被“大卸八块”了!不用问,这肯定是儿子干的!

不仅如此,父亲还发现儿子用螺丝刀拆开了家里的钟表,柜子抽屉上的把手也被儿子卸了几个。现在父亲一离开家,就像防小偷一样把孩子感兴趣的东西都锁起来。

孩子都有刨根问底的天性,不止是开口问大人各种各样的问题,有时还把不知道原理的器具拿来亲手试验一番,比如拆东西。所以家里如果有比较贵重的东西,尽量远离孩子的视线。但如果孩子给拆了,千万不要责备他,因为这是对孩子好奇心致命的打击。

其次,家长应该给孩子一个发展好奇心的空间。因为孩子的好奇心有些是天生的,有的则是后天家庭氛围熏陶的,所以当孩子表现出一定的好奇心,喜欢问“为什么”时,家长应该像保护他们的生命一样保护他们的这种好奇心。

孩子爱昆虫,家长应该给他抓点小虫搞点研究,不要怕弄脏了房间;孩子爱拆电视机、录音机、手表等,家长给他买一些旧的供他研究并对他进行专门讲解,例如电视机信号的来由、手表为什么会转、录音机录音原理等。有时家长还可以与孩子一起拆装这些东西。如有条件,还可以给他买些零件,让他自己装一台录音机、收音机、钟表等,这样会使他的好奇心得到更好的满足。

NO.7全面提升孩子的注意力

同类推荐
  • 木子悦己寓言

    木子悦己寓言

    是一本能让人观花看世界,睹木见浮生的好书!为什么这么说?佛曰,一花一世界,一木一浮生,寓言,正好比这花这木,看似志趣横生,枝繁交错,实则却有着深深的道理,这些道理既是对当代社会现状的犀利剖析,撕开一条条带血的皮肉,看人性的贪与痴,世间的冷与暖,一幕幕真实太过沉重,变成一个故事说与人听。
  • 会走路的植物(趣味生物卷)

    会走路的植物(趣味生物卷)

    看过成龙主演的电影《我是谁》吗?成龙饰演的杰克因剧烈的碰撞而丧失了所有记忆,对自己的名字、来历都一无所知,他逢人只会问“我是谁”。其实,我们何尝不曾有过这样的困惑:我是谁?我是怎样来到这个世界上的?世界上为什么会有一个“我”?生物科学将为我们解答这些困惑。
  • 宝印传说

    宝印传说

    一个年代久远的传说,两座令人着迷的高山,一对传说中的宝印;一个伟大的诗人,一群勇敢的孩子,一伙国际大盗,一场从为停止过的千年争论。他们之间究竟有着怎样的联系、又发生了哪些离奇的事情,列车上的“送宝”之人是谁?蓝欣为什么遭到绑架?梦之队又遇到了什么不可思议的艰难险阻,相信看过《宝印传说》之后,你一定会有许多意外的收获!
  • 天文探谜

    天文探谜

    本套全书全面而系统地介绍了中小学生各科知识的难解之谜,集知识性、趣味性、新奇性、疑问性与科普性于一体,深入浅出,生动可读,通俗易懂,目的是使广大中小学生在兴味盎然地领略百科知识难解之谜和科学技术的同时,能够加深思考,启迪智慧,开阔视野……
  • 小山雀的日历

    小山雀的日历

    森林不再是一个狩猎场,而是科学家寻找自然秘密和宝藏的地方。如果,你又幸运地掌握了艺术创作,那么你就会因此变成大自然的诗人,用神奇的语言描绘着儿时的梦想。《小山雀的日历》是比安基作品童话集,其中包括《小山雀的日历》《圣诞老人和春姑娘》《百灵鸟醒来了》《女儿与鸟》等几个故事。它以拟人的手法,讲述了动物之间稀奇古怪的新鲜事,故事引人入胜,富有感情。把自然界里的生态变化清晰直观地展现在了读者面前。从“春”到“冬”,比安基带着我们感受着四季的细微变化。
热门推荐
  • 当家花旦

    当家花旦

    《当家花旦》写的是旧社会地主家的一群女人的故事。她们在命运的激流里有时互相倾轧,有时又互相扶持,有时爱,但更多的时候在恨,最终高宅大院在风中空空矗立,女人们却早已不知哪里去了。
  • 荡平天下之兰陵王妃

    荡平天下之兰陵王妃

    荡平天下第二卷【长安如梦】已开坑,剧情无痕迹衔接本文,欢迎跳槽~……她是新晋村里汉,刚拿起锄头,她容身的村子就被他带兵给屠了。却不料,她本是女尊族后裔,心怀荡平天下、男妃三千之志。这回算是结了仇。而他,为保全天下男子贞操只好为民除害,一言不合就娶个风流妖孽做王妃。……五年前一首凤求凰,她调戏了军中美人兰陵王。如今同样是一幕美人出浴,英雌救美。人还是那俩人,禽兽还是那个女流氓。兰陵王,你可准备好接招了?他无心的一句‘能征服高长恭的人才有可能让他一个男人心甘情愿嫁’!于是,她的征服欲被勾起,哪怕随他金戈铁马,也要把美人战神拿下!
  • 界主之路

    界主之路

    一个挣扎在社会底层的平凡学生,突然得到了强大的传承力量,面对这个充满诱惑的社会,他将会做出怎样的选择?在他通往强者的路上又会发生怎样的故事?让我们共同期待...
  • 九天笑傲

    九天笑傲

    一块神秘石头,让少年从此崛起;一座宫殿现世,开启天荒时代。谁言天不老!欢迎加入千皇之家,群号码:378344193
  • 卿国卿城:卿乃佳人

    卿国卿城:卿乃佳人

    穿就穿吧,可为毛别人穿就是大家闺秀,自己却是一婴儿???于是...这世界玄幻了...四个月会说话?不稀奇。半年会走路?也不稀奇。稀奇的是天才的主人公不知道自己是个‘稀有物种’。她是他的青梅,她却认为他是她哥们。“阿尘,你…你难不成是喜欢我的?”兰若倾很不可思议道。“怎么?不行吗?”千帝尘挑挑眉。“阿尘,我一直以为你是个很有内涵的人,你千万不要被我的表象所欺骗到了,其实我就长得好看点,没有优点了…”兰若倾试图说服他道。“哦,可是……我就喜欢这样的,怎么办呢?”
  • 空蛹出蝶

    空蛹出蝶

    我要的很简单,一杯温水,一片面包,一句我爱你。如果奢侈一点的话,我希望温水是你倒得,面包是你切的,那句我爱你是你亲口说的。
  • 仙门高手在都市

    仙门高手在都市

    仙门弟子下山历练,和四个国色天香,性格各异的大美女们合租在了一起……空姐,护士,校花,警花,大明星,富家女,白骨精等等,各色美女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本书没有的!本书的主题就是,和美女们在一起的幸福生活……你懂得~~希望大家能够多多支持我,收藏投票支持我,谢谢!本书读者群:163—576—360
  • 帝血长生天

    帝血长生天

    忽然,一道乳白色的光柱毫无征兆的从大殿顶端落下,笼罩在陆尘身上,浩瀚苍茫的声音在他的耳畔响起:“怨气缠身,不入仙途,授《帝恨长生经》!”于此同时,一道庞大到无与伦比的神念轰入脑海。无数玄奥的法决烙印在记忆深处。过了半响,他才回过神来,神色有些愕然,轻声道:“修炼此功,永断长生!”
  • 将军装嫩:拐个媳妇儿来古代

    将军装嫩:拐个媳妇儿来古代

    一场车祸,夏语菡穿了。醒来后,夏语菡满世界找和一同出事的老公--蓝哲宇,人是找到了,原本二十几岁的老公变成了一千多岁的老妖精这就不说了。为毛他还不承认自己结婚了?还说不认识她!可是……“这个房间是我的,你不许进来!”“整个将军府都是我的,何况这一个房间?”“这个床是我的,你不许上来!”“这个房间都是我的,何况这一张床?”夏语菡翻了个白眼,反正床够大,又不是第一次了,他愿意躺就躺吧!不过……“蓝哲宇,你别对我动手动唔……”看磨人的老妖精和磨人的小妖精的爱情故事。身心干净一对一,男主女主双穿,呃……准确的说是男主本来是古代人,穿越到现代,又和女主一起穿越回了古代……
  • 他们藏在时光的角落

    他们藏在时光的角落

    年少时的友情也好,爱情也罢,他们都以为必将天长地久。就好像他们共同经历的青春,都以为可以“咔嚓”一声被时光铭记。但到头来,也不过是匆匆一去不复返。这篇小说的情节很平凡普通,人物也同样很平凡普通,但是又有几个人的青春是轰轰烈烈的?尽管平凡普通,可那都是令人难忘、遗憾、不舍的青春。随着时代的不同,每个时代的青春记忆也不尽相同。80后不同于90后,而85后也更是有别于80和90。谨以此文,纪念那些被藏在时光角落里的人和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