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408300000027

第27章 清十二帝疑案之总说(四)

画外音:

大清王朝296年江山社稷,兴衰荣辱,荡气回肠。在它如此漫长的岁月中,演绎着一个王朝的如日中天。清王朝的12位皇帝,文治武功 各有千秋。在他们离去的背影中,浸染着一个帝国的沧桑日暮。那么,清王朝何以统治中国长达296年?它又为何丧权辱国、走向衰亡?回望清王朝296年它的科举制度,它的科举制度,它的买官卖官制度,曾经洋洋大观鼎盛一时,那么,那些利欲熏心的官员们究竟是怎样买官卖官的呢?在清朝的官场上又流行怎样奇特的潜规则呢?

阎崇年:

“捐纳”就是买官卖官,清朝叫“捐纳”。清朝做官主要有两条途径:一条是正途,就正常正当的途径,是科举考试。先考秀才,完了再考举人,举人完了再参加会试,取得贡士的资格,完了再参加殿试,取得进士的资格,进士以后就可以分派官职,派到县里面就可以做七品知县,考中进士,在清朝前期基本上都可以有一个官做,这是正途。我说过,这个正途是很难的,道光之后四万万人,每三年考一次,一次取三百来人,平均一年取一百人,清朝268年取了26846个人,平均一年101个人都不到,大部分人想要做官,或者经过努力没考取,或者努力了,也没考取,怎么办?就是清朝的选官还有另外一条途径,叫“异途”,主要是捐纳,就是花钱。捐纳制度在清朝是一个很重要的制度,它和科举制度互相补充,一部分人通过科举考试做官,一部分人通过捐纳制度做官,当然还有其他途径,因为时间关系就不能一一说了,捐纳做官,官员的比例在清朝是很大的,多的时候到60%,就是60%的官是捐纳,40%的官是科举考试的,但是这主要是中下级官员,所以我们有必要对清朝捐纳制度也说一说。

画外音:

在清王朝296年的漫长历史上,几乎没有人可以想象得到,在它庞大的政权身躯下一直奔流着一股金钱浪,财富与当时的封建官场几乎血脉相连,它们彼此制衡,共同共有。然而更加令人匪夷所思的是,一个曾经称雄东方的王朝,竟然有如此之多的官员是通过买官获取官职,并维系着它庞大身躯的欲望。这是清王朝的独创,还是另有传承?它的出现难道只是空穴来风吗?

阎崇年:

我们中国出现捐纳秦朝就有了。史书记载,“秦得天下,始令民纳粟,赐以爵”。秦朝统一了天下,开始让百姓纳粮食、赐以爵,就是用粮食来买官爵。到了汉朝,也还有捐纳,汉武帝曾经下令,可以卖武功爵,史书记载八个字:叫做“盐铁富贾,相率而至”,当时的盐、铁是专营的,有钱的人相率,纷纷来买官爵。大家都知道很有名一个文人叫司马相如,史书记载说四个字,说司马相如“以赀为郎”,花了钱买了郎。汉朝以下唐、宋、元、明都有捐纳,到清朝捐纳成为制度。

为什么要捐纳?清朝的钱,收支有定数,收入多少,支出多少是定数。地,它是固定的;丁,康熙五十年以后,“盛世滋生人丁,永不加赋”,雍正又“摊丁入地”,丁后来就不拿丁银了,所以收入它是个定数。每年正常的支出也是个定数,碰到特殊情况打仗,黄河决口,大的灾荒,那没钱怎么来呀,想了一个办法,就是捐纳。

画外音:

自古就有的官员捐纳制度却在清王朝手中发展的蔚为壮观,群情鼎沸。成为当时世界各国政局体系中一道奇特的景观。这个中国最后的封建王朝,在把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推向极致的同时,也把买官卖官的捐纳制度从地下变为公开的官方制度,并且史无前例的发展成为四大特色。

阎崇年:

清朝的捐纳,我想讲几个问题:第一,清朝捐纳制度的特点,我总结了一下主要有四个特点:

画外音:

清朝捐纳制度的四个特点:第一,统一管理。第二明码标价。第三,官多缺儿少。第四,捐纳泛滥。

阎崇年:

一,统一管理,我数了一下,大概有五个统一:第一、统一捐项,哪些可以开捐,哪些不可以开捐,它是有规定的,五项可以开捐,军需,打仗需要;河工,河决口了,治河;三、赈灾,闹大的灾荒了;四、营田开荒,开垦;五、海防,海防是晚期了,主要这五项可以捐纳,不是所有都可以捐纳。第二,统一主管,这么大一个国家,捐纳谁管?户部捐纳局主管。三,统一入库。捐了钱归谁?不是归知县、知府,捐了钱统一交户部国库,后来一部分也分到省里边用,主要要归户部国库。第四,统一政策。就是哪些官可以捐,哪些官不可以捐,譬如说吏部官不可以捐,吏部是管干部的,管官员的,不能捐。礼部的官不能捐,礼部是管教育,管科举考试,不能捐。京官来说,尚书、侍郎这一级不能捐,郎中以下可以捐,地方的官员总督、巡抚、布政使这些不能捐,道员、知府、知县以下可以捐,统一政策。第五,统一资证。要有资格,捐官也要有资格,捐纳也要有资格,乡邻要具结担保,当地要给他开籍贯和清白册。是国子监的学生,国子监要出印鉴的证明,就是资格的审查要统一,这是清朝捐纳制度第一个特点,统一管理。

二,明码标价。什么官,多少钱,它是有规定的。我以乾隆三十九年为例,它价钱很复杂,我就挑了几个主要的,京官就选郎中、主事,道员、知府、知县,道员、知府、知县有价钱,我把这个价钱说一下大伙听一听,是乾隆三十九年的价钱,郎中五品官,银9600两,主事六品官银4620两,道员四品官银16400两,知府四品官银13300两,同知就是五品,银6820两,知县七品银4620两,县丞就是副县八品,银980两,这是乾隆三十九年的价钱,它这个价格是有变动的,到后来价钱就落了,为什么落了?我回头再说,我们再看看到光绪晚期,到光绪二十六年的价钱,郎中2073两,主事1728两,道员4723两,知府3830两,同知1474两,知县999两,县丞210两,这知县由4600两,降到900多两,为什么?官越捐越多,价钱越来越低,一会儿我还要回答这个问题,这是第二个特点,就是明码标价。

画外音:

从清朝建立中央集权开始到帝国衰亡,卖出去的官职可谓不计其数,在清政府明码标价公开买官收获大笔金银的同时,却不可避免的遇到了一个问题,那就是官位毕竟是有数量的,总有耗尽的时候,而且有更多的人试图通过这个渠道挤上仕途,供给与需求之间出现了强大的落差。那么,清政府又有什么手段把卖官进行到底呢?

阎崇年:

第三,官多缺儿少。捐的官很多,那个缺儿,位置,真正的落实到就职少了。就拿知县来说,到光绪年间,全国的知县是1314个,康熙十一年到十四年,因为平叛“三藩之乱”,捐了知县五百多位,你全国才1300多个知县,你这一下子就捐了500个知县,它那个知县原来都是有位置的,三年还考一次进士,没有缺儿,就是知县没有空位子,你捐了官之后,你没有官做,官多缺儿少。后来就捐监生,就是捐国子监的监生,捐到多少呢?甘肃五个月捐了16000多人,花钱买文凭。有一个人叫蒋伊,蒋伊《重铨法疏》,一个奏疏,他说康熙九年起至十八年,应选者不下二千人,每遇铨际,捐纳居十之六,应选者十之四,捐纳的人十之六,很多人不能应选,捐了官没有位置,最多的有捐了以后六十年得不到位置,这人都死了,这还没落实这个缺儿呢,官多缺儿少。

第四,捐纳泛滥。它开始时,它有例捐,有常捐。比如打仗,战争结束了,这捐纳就停了;黄河决口,修河,河修好了,河口堵上了,这捐就停了。后来很多例捐就变成常捐,就经常捐,这就越捐越滥,滥到什么程度呢?我举几个例子,嘉庆道光年间,捐的监生捐了20万人,全国参加会试多者一万六千人,你捐了20万个监生,他怎么来考进士,泛滥到什么程度呢?我给总结了十条:一,捐官就是做官。二,捐复。三,捐升。就是升官。四,捐补。五,捐级,捐加级。六,捐衔,不捐官光捐衔。七,捐监,国子监的监生。八,捐正,副职捐正印,九、捐减,官犯了罪了,花钱捐了减等,或者减免。十,捐典,典礼的“典”,祭典的“典”,死了之后捐的封典荣誉。后来就不是官了,特别是有些官犯了罪了,革职了,我捐点钱又复职了。我想升级,花钱,捐了钱以后就升级。有些该休职,该退了,捐钱就接着做,甚至后来到一品二品的大员也捐,就滥了。

画外音:

大清王朝296年的风云变幻,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它的繁荣与鼎盛也曾经在众多西方来华传教士的心中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然而星火可以燎原,蚁穴可以溃堤,清王朝如此泛滥的卖官制度一点点,一点点的腐蚀着这个巨人的身躯。它的威严,它的光辉正在世界历史的进程中变的黯然无光,弊端丛生之下的危机正在悄无声息的迅速绵延。

阎崇年:

下面我讲第二个问题,就清朝捐纳制度的弊端。

画外音:

清朝捐纳制度的弊端:第一,在财政上,饮鸩止渴。第二,在文化上,斯文扫地。第三,在吏治上,贪污腐败。第四,在政治上,丧失民心。

阎崇年:

第一,在财政上,饮鸩止渴。捐纳的本来的意思是解决财政上不足,捐的结果一时财政稍好一点,但是,是饮鸩止渴,后患无穷,我举一个例子,乾隆时候打仗,前方粮食不够,运输有困难,就捐粮食,捐一个县官,四十担米,捐一个京官二十担米,有些人,北京市有米,吃钱粮,用那个老陈米凑二十担捐个京官,用老陈米凑四十担就可以捐个县官,捐完了县官就搂,搂可不只那四十担米,你搂一个知府,捐一个知府就是所谓“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后来捐的钱入国库的就越来越少,地方分流,但是捐的官很多,越捐越滥,所以就饮鸩止渴,有人建议可以采取别的办法,第一节省,第二搞贸易,增加收入来补充国库,皇帝不同意,就还是要捐,这是一,在财政上饮鸩止渴。

第二,在文化上,斯文扫地。本来通过科举考试从秀才、举人、贡士到进士,进士还不能马上做官,还要等一段时间,因为有缺儿才能做,才能熬到一个知县。清朝考进士参加会试的最小的年龄是十五六岁,最大的年龄是103岁,就是参加会试考试,那考中进士的,最小的年龄是24岁,于敏中后来当了大学士,这是聪明绝顶的人,最大的年龄,考中进士的最大年龄是59岁,平均年龄35岁,这是宋元强先生他写了本书,叫《清朝的状元》做的统计,最大的年龄59岁考中进士,再等个一两年,才能开始做知县,一辈子,不是十年寒窗,一辈子寒窗,中一个进士,才可以做一个知县。你花了二十担米就做一个知县,还去搂钱,那不是斯文扫地吗?一些知识分子十年寒窗,穷经皓首,考个举人、进士,你这花一点银子就得到一个举人、进士。甚至还有白丁,花钱买了一个笔帖式,文秘翻译,贪了钱,再花钱再买一个县丞,搂了钱,再花钱买个知县,搂了钱再花钱再买一个知府,再搂钱、再花钱买个道员,这不是斯文扫地吗?雍正的时候,曾经觉察到这个问题,买了1100个监生让他们考试,结果900多人全不合格,1100人考试,900人全是假冒伪劣,这不是有辱斯文嘛。国子监的监生,太学的学生,白丁,花钱买了白丁,一考试900多人不合格,1100人900人不合格,所以捐纳制度对于知识分子来说,是一个沉重的打击,对于中华传统文化来说,是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亵渎。清朝有个官员叫花沙纳他说了一句话,他说捐纳是“贻人口实,骇人听闻”,你甘肃这么一个省,短短的时间,捐了一万多个监生,你不是泛滥吗?

画外音:

清政府所推行的官员捐纳制度,不仅没能呈现国库得到补充的初衷,反倒造成了更为严重的亏空和入不敷出。在众多地方官员中中饱私囊加速剥削民脂民膏的背后,是这个封建的中央政权日渐病入膏肓的身影。其实历朝从古至今失民心者终将失天下。

阎崇年:

第三,在吏治上,贪污腐败。他买一个官,买一个知县要4600两银子,知县的薪俸是60两银子。做了知县就贪,先把成本还上,再贪,贪了再买知府,买了知府贪了钱把成本还上,再买道员,形成吏治腐败,贪污成风,有一个人,这人叫黄纯祐,他这个官员捐纳之间要有中间人,他就是中间人,来做这个事情,查出来的交通关节得到的银,白银20万两。所以清朝有人说:“部院衙门之大弊,无过于捐纳一事”,这是王鸿绪《密缮小折》里讲的话,捐纳制度泛滥的结果,是官员腐败,贿赂公行,贪污成风,清朝不清。

第四,在政治上,丧失民心。开始就认为是一个官员捐纳的事情,这个事情天长日久,从南到北,从地方到中央,最后就变成一个政治问题了,因为贪官比较普遍,贪污比较严重,贿赂比较猖獗,最后就变成一个政治问题了。所以清朝人他自己说了句话,他原话是这样子,他说,盗贼之起,由于吏治之坏,吏治之坏由于捐纳之滥,捐纳滥造成吏治坏,吏治坏,它叫盗贼蜂起,就是民变四起,你这个县官,你贪得太厉害了,你就官逼民反,老百姓生活不下去了,官逼民反,就变成政治问题了,这么严重的问题不是没有人提,有人提。

我举一个例子,一个人叫贺世盛是一个书生,他写了一个小册子,痛斥捐纳之弊,26页,毛笔字26页,没有多少。县官知道了,这个人是湖南耒阳的,耒阳县知县知道了,就把这个贺世盛抓了,抓完了以后就严刑拷打,问他,你说捐官,谁捐官了?谁的官他是花钱买来的?卖官那人是谁?中间联络那人是谁?他不能确指其人,他是笼统地揭发捐纳制度的弊病,县官给贺世盛加了一个罪名,八个字,叫“妄诋朝政,肆其悖逆”,就是大逆不道,完了就上奏,本人凌迟处死,他自己的儿子和他兄弟的儿子16岁以上处斩,16岁以下和妻子给功臣家为奴,就报到北京了,朝廷九卿科道会议讨论,同意,嵇黄、和珅等四十个大员签署同意,最后报到乾隆那儿,乾隆怎么批呢?乾隆八个字,“特宥赦之,改为处决”。乾隆皇帝很宽宏大量,不要凌迟了,斩首就可以了,还是处死了。乾隆皇帝你想一想,捐纳制度有什么弊端?开朝廷会议讨论,怎么解决这个问题?怎么进行改革?没有,把其批评的人杀了,这就是文字狱,因为文字招来了祸,牢狱之灾,头被杀掉了。

画外音:

清王朝的统治者不仅仅是杀了个人,而且最终失去了对官员捐纳制度进行改制的机会,在他们的刚愎自用之下,在表面虚浮的繁华之下一个王朝的末日也在一天天的临近。

阎崇年:

清朝的皇帝没有吸取正确的意见,废除捐纳制度,而是对批评捐纳制度的人以杀头来进行回答,结果,问题愈来愈严重,朝政腐败,民心丧尽,所以,以孙中山先生为首的辛亥革命的起义,“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就深得人心,结果,清朝不与时俱进,改革科举制度,也不与时俱进,废除捐纳制度,再加上其他的原因,导致了清朝的灭亡,最后,科举制度,捐纳制度,随着清朝的灭亡而告终。

同类推荐
  • 凤倾无歌

    凤倾无歌

    以搞笑幸福为主要,结局美满。开始比较奇葩,但到面很好看
  • 贪臣

    贪臣

    年轻的大学毕业生,因为一次意外的失足,来到一个完全不同的世界,成为宁海县一名知县——贪官知县。没背景,没靠山,这倒不成问题,既然继承了这贪官的路,没法子改变,何不就此走下去。贪点小钱,打发一下上面的人,怎么着也得保住这顶乌纱帽,然后顺道培养一点属于自己的势力,在这大千世界中,方能干出一番丰功伟绩来。打倭寇,制皇子,平定西北叛乱,勇斗莫卧儿帝国勇士,一步步,逐渐走向辉煌!
  • 无品上卿

    无品上卿

    穿越者的烦恼如下:不想发财,摔一跤都能捡到金疙瘩不想升官,会有人追着屁股后面求你领导不想感情泛滥,偏偏有若干美女佳人要死要活的要嫁给你一直以来,我怀疑过若干人是穿越者,比如那中了几亿彩票巨奖的,买了股票随即就会有几十个涨停的,还有若干伟人,还有,成功预测了俺能考上大学的隔壁王大妈……有人或许会反驳,还有其他证据么。是的,是没证据,打死这些从未来世界穿越过来的家伙他们都不会承认的,说了,他还能有囫囵身么?没事自己一边偷着乐岂不乐哉悠哉?本书讲述一个“不幸”的青年穿越后发生的哪些事儿。有钱么?有!有官当么?有!有美女么?那能少么?拭目以待吧!(QQ群:70413014,欢迎大家加入)
  • 王青天

    王青天

    后世职业骗子王枫,穿越到北宋王安石孙子,名字也是王枫的人身上。为实现靖康之乱前,到南方抱着美女过小日子的终极目标。把一个人口只有一万多人的小县城,发展成拥有几十万人口的大都市。谁知钱还没捞够,方腊造反了……
  • 盛唐见证:大明宫

    盛唐见证:大明宫

    在大唐几百年的历史洪流中,大明宫始终巍然屹立。王维曾写道“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足以窥见当时之盛况。作为唐朝的政治中心和国家象征,这里曾经充满了后宫的勾心斗角,朝廷的尔虞我诈,也见证了一代代帝王的文才武略,感受到黎民百姓的悲苦与安康。推开大明宫的斑驳城门,呈现在眼前的是一个朝代的恢弘盛世。
热门推荐
  • 冬日暖阳

    冬日暖阳

    《冬日暖阳》,以男主人翁燕伟键和女主人翁冬月儿的情感为主线,描写了一个发生在川北之隅的一个曲折而令人震动,巧合而令人困扰,沮丧而令人愉悦,缺陷而令人完美,忧伤而令人坚持的平凡的爱情故事。《冬日暖阳》虽然是一部以情爱故事为主线的小说,却和我们的生活不乏紧密和联系,它描述的是改革开放这一特定的历史阶段中,从农村到城市的底层人的生活,这些人,除了少数发迹者外,大都生活在城市的最底层,构成了一个庞大的社会群体。小说对生活在都市中的农民群体作了细致的描写,虽然没有直接触动时代背景下底层人的命运乖舛和生活苦难,却巧妙的通过主人翁们的生活状态、曲折命运、复杂情感把不同时代下人类命运和苦难衔接了起来。
  • 平凡丫头也有春天

    平凡丫头也有春天

    李紫嫣是一个平凡的丫头,虽然养在豪门,但是是一股清流。有时候倔强,有时候让人怜惜
  • 网游之涅槃时刻

    网游之涅槃时刻

    游戏中的世界,一切似乎都将变得不同!我从未后悔过,既然曾经作过这样的选择,我就会一直坚持下去!
  • 用沟通代替争执

    用沟通代替争执

    这是个沟通的年代,两国的争端,不应该用打仗解决;夫妻有矛盾,不必破口大骂;这次生意不成,下次还可以合作;会议上“水火不容”,可以沟通后“共同改进”……只要我们有爱心、有耐心、有诚心地去沟通,这世界必能和谐,这社会必能进步!本书提出“用沟通代替争执”的理念,就是力图让每一位读者将本书提到的70个智慧运用到自己的生活中去,让生活变得和谐,让人生变得快乐!
  • 做独立睿智的优雅女人

    做独立睿智的优雅女人

    本书以女人的视角,将工作、生活和社会中的智慧娓娓道来。结合生动实用的例子,让你学会做女人必备的说话办事技巧,做一个优雅、美丽、自如的幸福女人。无论是初出茅庐的女生或自认为已经成熟的女性都值得一读。对于成熟女性,它就像一面镜子,可以照射出我们习以为常的错误的影子,有了女人标准和提升自己的动力。对于初出茅庐的小女生实在是一本进入社会的必修课!人的年龄终将老去,容颜终会憔悴。只有独立、睿智、气质、修养、优雅是女人永远美丽的外衣。本书将带你入门“”。做女人,宁可做潇洒的女神,也不要做摆设的花瓶!
  • 狼烟深处

    狼烟深处

    军人没有和平年代,身负特殊使命的军人则一直战斗在敌我边界模糊的秘密战线上。特工并非传说中神出鬼没、无所不能的超人,他们同样有血有肉,也是无数普普通通军人中的一员,同样有七情六欲,也会有意志薄弱的时候,只不过他们自动放弃了后悔的权利,走上一条无愧于国家无悔于自我的不归路。他不是英雄,因为他还活着,很幸运地活着。只有那些悄无声息死去的人才有资格称之为英雄。
  • 勇士崛起

    勇士崛起

    前一秒还在参加毕业典礼,下一秒就穿越了,穿越来的竟是如此突然。展现在眼前的是一个奇幻的世界。这里有强力的法术,也有真正的神灵。只要有勇气冒险,就能逆天改命!
  • 永恒永远

    永恒永远

    一位容貌绝世的白衣少女,静静的站在那里,一位黑衣少年来到。白衣少女说道:“你想起来了,知道这里是什么了吗?”“我已经知道了。”黑衣少年答道。“那么,我们离开吧。”白衣少女淡淡地说道。“离开?哈哈!这怎么可以呢?”一个女子的声音从远处传来,眨眼之间,一个美丽女子的已出现在两人面前。“还是留下吧……直到……永恒……直到……永远……”
  • 沙琪玛

    沙琪玛

    刘浪,生于70年代,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黑龙江省作家协会签约作家,鲁迅文学院第十五期高研班学员。若干诗歌、中短篇小说发表于《飞天》《文学界》《山花》《作品》等数十家期刊,多篇小说被《小说选刊》等报刊转载。
  • 星帝耀世

    星帝耀世

    七星分离的真正原因,灵魔妖三族的秘辛之史,失落之地封印的爱恨情仇。一切的一切,都伴随的九星耀空的出现,而逐一展开。任丘,身负星帝传承,自当破碎一切,现星帝耀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