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411100000042

第42章 古今音韵变迁总论(1)

《古今音韵变迁总论》为《国音沿革六讲》的第一讲。《国音沿革六讲》是钱玄同一九二○年在国语讲习所的授课讲义。

古今音韵变迁总论

1.现在注音字母已经公布了。《国音字典》已经出版了。中华民国国语的标准音从此规定了。这是几年以来最可欣喜的一件事。

但是一班好古的成见很深的人,对于这注音字母,总说他不成个东西。就是不怀好古的成见的人,也未尝不以为注音字母这样东西,不过供那班失学的人写信记账的用处;在声音学上,是讲不出什么道理来的。即如声音简少一端,已是证明其没有价值;而况所注的字音,往往与旧韵书不合。所以注音字母在学术上是没有他站的地位。

现在抱上列两种见解的人,实在很多。

其实这两种见解都是谬误的。若用历史的眼光观察,则知注音字母的音比旧纽旧韵简少,《国音字典》的读音不同于《广韵》诸书,这是古今声音有异同的问题,断不能说他孰是孰非。我们应该知道:注音字母是中华民国的标准音,那《广韵》是隋唐宋这些时代的标准音,其他如《中原音韵》和《洪武正韵》是元明时代的标准音,近人所考定的古音十九纽和二十八韵是周秦时代的标准音。一时代有一时代的标准音,彼此虽不是完全差异,却总有许多不同之点。

我们若把各时代的标准音彼此不同之点解释明白,则抱上列两种谬误见解的人,必可恍然大悟:知道注音字母自有他相当的价值;而以前的种种旧韵书的价值,也决不能比注音字母高一点。

2.现在要把古今各时代的标准音分期说明。

古今标准音的变迁,可以分作六期讲——

第一期,纪元前十一世纪到前三世纪(周秦)。

第二期,前二世纪到二世纪(两汉)。

第三期,三世纪到六世纪(魏晋南北朝)。

第四期,七世纪到十三世纪(隋唐宋)。

第五期,十四世纪到十九世纪(元明清)。

第六期,二十世纪(中华民国)。

上面所说各期的起迄,并非精密的划分,不过略记时期,图讲解上的便利罢了。

各期的标准音不同之点如下:

第一期的音

3.第一期的音,以前的人都称他为“古音”。但是就现在讲起来,不但第一期的音是古音,那第二、三、四、五期的音,也一律都是古音,所以若单称第一期的音为古音,实在是不对的。前人称他为古音的原故,是因为他们有一种尊古蔑今的成见:他们拿唐朝的《三十六字母》和宋朝的《广韵》认为金科玉律,说这是永久不变的标准音;对于元明以来的音,认为不可依据的误音。因此,便称唐宋的音为“今音”。可是周秦的音,既因为和唐宋不同,不能划归今音区域之内;又因为时代比唐宋更古,不便认为误音。因此,便称他为“古音”了。由这种尊古蔑今的成见生出来的名称,我们现在当然不能沿用。现在对于这期的,应该直称他为“周秦时代的音”,才是不错。

4.为什么不讲到周朝以前的音呢?因为我们现在考证隋唐以前的标准音,除了字书和双声叠韵的字以外,就是依据那时候的诗歌,拿他用韵的字来考那时候的韵部。周朝以前的文章,只有《尚书》里还存留四五篇。那四五篇文章之中,可以作为考证声音之材料的,真是绝无仅有。我们断不能据了断简残篇中间几个字,就认为可得唐虞夏殷四代的标准音。《尚书》以外的古书,就要推《诗经》了。《诗经》中间的诗,时代最古的,就是《周南》。《周南》是周文王时候的诗,虽在殷朝末年,却可以归到周朝来算。既然从这时候起才有诗歌的用韵可考,那么,讲前代的标准音,自然只能从周朝讲起了。

5.一部《诗经》中间,最古的诗是《周南》,最后的诗是《陈风》。从周文王到陈灵公的时候,大约有五六百年光景。我们就现代的情形推想到周朝,似乎那时候的音未必有统一五六百年的能力。况且这第一期既然划到秦为止,则此期所占的年代,总在一千年左右。若说这一千年之中,标准音一些也没有改变,姬昌的嬴政,竟可促膝而谈,相说以解,恐怕没有这种情理。

既然知道这一千年之中的标准音必有改变,那么,何以要把他并作一期呢?答道:这是因为没有法想的原故。这一千年之中可以作为考证声音之材料的诗歌和杂文,虽然比到殷朝以前,总算有了一点,但是合《诗经》、《楚辞》及《诸子》中用韵的文句,可考的声音实在还是很少。据最近三百年来“汉学家”的考证,觉得屈原、李斯这些人所作的文,他那用韵的字,和《诗经》相较,找不出什么异同来,所以只可含糊一点,并作一期计算。

6.至于地方不同,声音即因之而异,这种情形,现在交通很便利了,还是如此;那么,周朝的时候,尚在封建之世,彼此一定是“言语异声,文字异形”,不会一致的。但是那时候,彼此交际的事——如朝、聘、会、盟——是常常有的。交际的时候,一定有一种通用的语言文字。这种通用的语言文字,就是那时候的标准语言文字;标准语言文字所用的,自然就是那时候的标准音了。大约那时候的人,除了懂得他本国的语言文字以外,还须懂得这种彼此通用的语言文字;仿佛现在的人,除了懂得他自己本地的方言以外,还须懂得官话一般。这种通用的语言文字大家既然都能懂得,则作到诗歌文章,自然大家就去用他了。既然用通用的语言文字作诗歌,自然《国风》所用的韵,彼此都能一致了。章炳麟先生对于《国风》用韵的彼此一致,有一段议论,现在把他引在后面,以备参考:

或疑古韵不同于今韵;就古韵言,亦必有方音不同;何以十五《国风》韵皆一律?且古时未有韵书,而用韵皆能一致,此最不可解者。答曰:古无韵书,即以官音为韵书。今之官音,古称“雅言”。《论语》云“子所雅言,《诗》、《书》、执礼,皆雅言也。”雅言者,正言也。谓造次谈论,或用方言;至于讽诵《诗》、《书》,胪传典礼,则其言必一出于雅正。《国风》异于谣谚,据《小序》说,大半刺讥国政。此非田夫野老所为可知也。其他里巷细情,民俗杂事,虽设为主客,托言士女,而其词皆出于文人之手。观于汉晋乐府,可以得其例矣。田夫野老,或用方音,而士大夫则无有不知雅言者。故十五《国风》不同,而其韵部皆同。亦犹今时戏曲,直隶有京腔,山、陕有梆子腔,安徽有徽调,湖北有汉调,四川有渝调,江西有弋阳调,虽各省方言彼此异撰,而戏曲则无不可以相通,大概皆以官音为正。特其节奏有殊,感人亦异,此所以各成其腔调也。今之官音,岂有韵书规定?而演唱者皆能相合,则何疑于十五《国风》乎?

按,章君这一段话,说得有道理。不过他相信那《伪毛亨序》的话,以《国风》诸诗为文人刺议国政之作,这话是不对的。至于他引现在的戏曲用官音,以证《国风》诸诗用“雅言”,这实在是很精确的比喻,发前人之所未发。

7.那时候既然有标准语言文字,有标准音,这标准音就是《论语》所谓“雅言”;那么,这“雅言”究竟是什么地方的音呢?原来就是周室的音。“雅言”这个“雅”字,本是“夏”字的假借。刘台拱的《论语骈枝》里说道:

雅之为言夏也。孙卿《荣辱篇》云:“越人安越,楚人安楚,君子安雅,是非知能材性然也,是注错习俗之节异也。”又《儒效篇》云:“居楚而楚,居越而越,居夏而夏,是非天性也,积靡使然也。”然则雅夏古字通。

张行孚的《说文发疑》里说道:

雅知当为夏者,按《说文》云,“夏,中国之人也。所谓中国者,以天下言之,则中原为中国,以列国言之,则王都为中国。”刘氏所谓:“王都之音最正,故以雅名。”是也。

据此所说,可知“雅言”本作“夏言”。“夏”指周室,则“夏言”就是周室的音。周室的音,在当时认为最正的音,所以就是当时全国的标准音。

8.据了《诗经》中用韵的字,固然可以考见周音之大概。但是,单据了这若干用韵的字来假定周音的韵部,实在很嫌不够。此外还有一部汉许慎的《说文解字》(简称则曰《说文》)。这部《说文》,却是考证周秦古音极重要的书。《说文》有九千三百余字,其中,“形声”字几乎占了八千。这形声字所从的“声”,自来都称他为“声母”。凡同从一个“声母”的字,在当时都是同音字。如——

“江”、“扛”、“项”、“红”、“贡”,——这些字同从“工”声,即同读一音。

“河”、“轲”、“哥”、“苛”、“阿”,——这些字同从“可”声,也同读一音。

这八千个形声字所用的声母,约有一千余字,——就是那些“象形”、“指事‘和“会意”字。象形、指事和会意字造在形声字之前,后来造形声字,就用他来作“声母”,去表形声字的音。若把这些声母的古音,旁稽博考,求了出来,则《说文》九千余字的古音,可以知道了。近代研究周秦古音的人,最初是顾炎武,其后是江永。顾氏作《音学五书》,江氏作《古韵标准》,对于周秦古音,单据韵文中用韵之字,还没有想到形声字的“声母”。后来段玉裁著《六书音韵表》和《说文解字注》,严可均著《说文声类》,张成孙著《说文谐声谱》,——他们是拿了《说文》九千余字,以“声母”为纲,从某“声”的字,都系属于“声母”之下,按照《诗》、《骚》、《诸子》所用的韵,定为若干韵部。于是周秦之音,差不多可以假定出一个规模来了。

第二期的音

9.第二期的音,在音韵沿革上看来,觉得很特别的。但看这一期韵文的用韵,便可以知道了。这一期的韵文,从司马相如、扬雄、班固、张衡这班大文学家所作的诗赋,到无名氏所作的歌谣,他们的用韵,一律都是很混杂的。怎样的混杂呢?周秦时代的韵部,虽然是近代人所假定的,但都根据《诗经》、《楚辞》、“诸子”的用韵和《说文》中的形声字来编定。觉得这韵和那韵,的确是界划分明,不能相混。到了汉人的韵文,就不然了:往往有周秦分为数韵的,都把他通押起来。所以说,那时的用韵很混杂。

10.但是有人要说:“声音的分合,本来没有什么是非可言。古合者今分,古分者今合,这种变迁,本是常事,不能说他是混杂。”这话固然不差。不过我觉得两汉的混杂,并不是那时的标准音如此。因为前乎两汉的周秦,用韵是很清晰的;后乎两汉的魏晋六朝用韵也是很清晰的。并且在周秦时候分的,魏晋以后也还是分。那么,决不是那介乎其间的汉朝忽然并合了。我觉得那个时候,不是声音真少,乃是没有标准音,各掺土风,以至混杂的。

11.土风也有土风的条理,何至于就混杂无纪呢?我想这是有一个缘故:

例如甲方土音,把子丑两韵混合了,寅卯两韵则仍分用;乙方土音,对于子丑两韵还是分用,而寅卯两韵却混合了;那么,甲方的人用土音作韵文,把子丑两韵合用,乙方的人用土音作韵文,又把寅卯两韵合用。丙看了甲把子丑两韵合用、乙把寅卯两韵合用,他于是就把甲乙两人合用的都合用了。这不是本来分四韵的,就混合为两韵吗?假如再有某处地方的土音,把子丑寅或子寅或丑卯两韵合用了,就可以有人把子丑寅卯四韵合用。混杂的原故,我以为是这样的。所以到了魏晋以后,有了韵书,把这些混合的韵,“分别部居,不相杂厕”,仍和周秦之韵相去不远。

12.何以两汉时候没有标准音呢?我想这是战国以来取消周朝标准音的原故。周朝的标准音,就是所谓“雅言”。雅言就是周室的音,这是上面已经说过的。从春秋以前,列国承认周室为共主,自然各国都以雅言为标准音。可是到了战国时代,就不然了:周室作共主的资格取消了,雅言作标准音的资格也取消了。《说文序》中说:

其后,(指孔丘死了以后)诸侯力政,不统于王,恶礼乐之害己而皆去其典籍,分为七国。……言语异声,文字异形。

这所谓“言语异声,文字异形”,决不是他们硬把“雅言”来改变,是大家不承认雅言为标准音了。七国都是自己称王,就是认自己是天子,所以各国都认他们自己原来的方音为标准音。七个大国,方音就有七种。其余如宋、卫、中山这些小国,自然也是各有方音。既无雅言为标准,自然全国都是用方音了。到了秦始皇兼并天下,“书同文字”,“罢其不与秦文合者”;那么,语音自然也是以秦音为标准了。可是秦朝年代很短,虽然厉行统一的政策,大概未必有多大的效果。汉兴以后,既不愿推行秦音,又势不能恢复周音,惟有任其自然,不加统一。在周朝的时候,本来各国都有方音。有了标准音,方音还不能消减;而况又经战国时代大家把方音畅用一番,则汉朝自然还是沿用了。

同类推荐
  • 一千零一夜

    一千零一夜

    《一千零一夜》又名《天方夜谭》,阿拉伯民间故事集。故事内容包括神话传说、寓言童话、婚姻爱情、航海冒险、宫廷趣闻和名人轶事等,故事中的人物有天仙精怪,国王大臣,富商巨贾,庶民百姓,三教九流,应有尽有。这些故事和人物形象相互交织,组成了中世纪阿拉伯帝国社会生活的复杂画面,是研究阿拉伯和东方历史、文化、宗教、民俗等的珍贵资料。这些口头创作的故事,经过几百年的修改、补充,到16世纪才最后编定。它是世界上最具生命力、最负盛名,拥有最多读者和影响最大的作品之一。它的艺术魅力历久不衰,对世界文化,特别是欧洲文化产生过巨大的影响。
  • 珍宝岛

    珍宝岛

    1968年,年仅16岁的贾志国就料定中苏在珍宝岛必有行动,正在内蒙古当炮兵的他一心想奔赴战场,却因和卫生员小刘恋爱背了记过处分,提前复员。他离开部队的第二天,炮兵团便接到紧急命令,连夜开往中蒙边境。第二年,中苏珍宝岛事件爆发。回到北京后,贾国志当了20年刑警,立过功,也坐过牢,生活最惨淡时,混迹于北京东郊当片警,但无论走到哪,珍宝岛之战是他永远挂嘴边上的话题,直到人生再无寄望,只一件心愿未了——还没去过一辈子念念不忘的珍宝岛。最终,贾国志冒着零下四十度的严寒踏上珍宝岛的厚雪,为自己的生命画上了句号。
  • 周克芹散文随笔

    周克芹散文随笔

    文学总是要经过人民大众和时间长河的双重检验的,一时的喧嚣和风光证明不了真正的价值,说明不了什么问题。我深信,经过十年百年,再回头看,二十世纪的尘埃落定,喧嚣散尽,许多现今风光一时之辈,都将伴着他们的腐花败草随风而去,消踪失影,而周克芹,这棵峥嵘大树仍将屹立在历史的荒原上。
  • 生活的颤音

    生活的颤音

    《浙东作家文丛(第10辑):生活的颤音》是生活给我的馈赠,也是我对生活的感恩和回报,[美是生活],我信奉车尔尼雪夫斯基的这一命题。
  • 意识荒草

    意识荒草

    本书写到,20世纪80年代至今,牛撇捺在从事行政管理工作之余致力于政治经济学、社会学、历史学专业研究和杂文创作,这些作品体现着作者在不同时期不同的创作旨趣和思维状况,但数十年里从未改变的是,贯穿这些文章始终的视野开阔、秉笔直言、针砭时弊的创作风格以及作者作为知识分子的历史使命感和杂文家的社会批判精神。
热门推荐
  • 球神之路

    球神之路

    缘起于一座打碎的水晶MVP奖杯,为了心中的篮球梦想,豪门少年抛弃一切来到美国,凭借无与伦比的执着和努力,让黄种人的身躯却拥有TNT爆炸般的能量,在NCAA,NBA,亚洲赛场,国际赛场,用各种不可思议的表现让人热血沸腾,让世界各地都响起“TNT”的呐喊声,成长为一代球神!“大家好,我叫唐南天,但我更喜欢你们叫我TNT!”感谢阅文书评团提供书评支持!
  • 我又不是故意的

    我又不是故意的

    她,一个很普通的超市售货员,可爱,热情,活泼,还有一副引以为傲的身材,就连哥哥都经常卡她的油。她用可爱来吸引他,再用她的美丽诱惑他,最后,用聪明甩开他,享受一下征服的乐趣,她绝对不是有心欺负他的拉,上得山多终遇虎,很不幸,遇见他之后,她栽了......--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遇见他一生不幸

    遇见他一生不幸

    青扬的一生本以为会‘顺风顺水’,可却在她接手爷爷的公司后一切都变得‘莫名奇妙’,还因此遇见他一生不幸……
  • 武炼狂徒

    武炼狂徒

    武极大陆,修炼一途,道法万千,武技百态。辰峰本为一介书生,贫寒穷苦毫无背景,十年苦读只为改变自己饥寒交迫的生活,皇天不负有心人,他考中了状元,却被凡尘文官所害,状元之名遭名门后代所图谋,第一席位纂改。得知一怒之下欲撞墙自杀,而在现实中,高中生辰峰此时也发生了车祸,同名二人同时死亡,各种因素间他来到了这个世界,占据了和他同名的辰峰的身体,踏入了修仙的路...同样毫无背景的他,一路斩仙除魔,以战止战,最终站在了强者之列....漫漫修仙路,以武破苍穹。
  • 恃宠而妻:骄夫难伺候

    恃宠而妻:骄夫难伺候

    “程晓薰,我口渴!”“你不是才喝过饮料吗?”“可是我想喝咖啡了!”……“程晓薰,我饿了!”“刚刚派对上你可一直都在吃东西啊。”“谁让我肠胃消化快呢!”……“程晓薰,我想吃冰激凌!”“大冬天的,我上哪去给你弄冰激凌去呀?”“那我不管,找不到你就在门外蹲一整夜吧!”……“程晓薰!被窝冷了!去给我暖床去!”……“柯凯宸,你等着!等我赚够了钱,一定会摆脱你的魔爪的!”三年前,她为了追求财富抛弃了他,三年后,命运的齿轮再次旋转到同一时刻时,两人的身份已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那个穷困潦倒的小子不再只有被选择的权利了,而她、却忘记了自己曾深深的伤害过这个男人!“九千万!包养你,成为我的奴隶……”
  • 假面离秋:傲娇男神边儿玩去

    假面离秋:傲娇男神边儿玩去

    她是外人面前的高冷girl,不苟言笑。他是外人面前的温柔boy,温润如玉。他为了好兄弟接近她,夺得了她的心,又狠狠将她抛弃。两人形同陌路多年后相遇,那天阳光正好,他穿着白衬衫站在学校的树下,看着她朝他走来,轻笑道“你来了。”“我想你了。”“我也是。”“还有...我爱你。”
  • 美人谋夫

    美人谋夫

    他是风华正茂的圣明君王,她是穿越世外的百年游魂;他有青梅竹马的专房独宠,她却一厢情愿、情难自抑;庶母说:你是癞蛤嫫想吃天鹅肉!她说:只要弓箭射得高,哪有天鹅吃不到?祖母说:后宫就是女人的战场,不是你该去的地方!她说:如果把爱写成兵临城下的不朽传奇,那么,他会不会不辞冰雪,披荆斩棘奔赴而来?她入宫了,在他的女人堆里摸爬滚打,跌跌撞撞......她最终厌倦了宫廷的乏味,飘然而去,朝苍梧暮碧海,那才是她喜欢的生活......从此,名扬千古的清明盛世,只不见君王来早朝,只留下一纸传位诏书......
  • 我本倾城之毒后归来

    我本倾城之毒后归来

    她是冰冷无情的杀手女皇,一朝穿越变成了南诏国的废后,家族人将她当作棋子,生前冷落她,死后辱骂她!而自己的爱人害死了她娘,还在她面前亲手杀死妹妹。心在滴血,最后还是没逃过命运的安排,被活生生打死!一代杀手女皇来到她的身体里,是要为她讨回公道!再次醒来,风云再起,锋芒毕露,她步步为营,要叫他们生不如死!
  • 幻实三国

    幻实三国

    虚幻与现实都是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正因为有虚幻,人才能有无限的遐想,我们的社会才能不断的进步。我们只是历史潮流的一粒沙,一滴水,我们所能做的,只是跟随潮流而走,跟随潮流消逝而已。幻实三国带你走入一个神秘的奇幻冒险。
  • 末法狂潮

    末法狂潮

    莫蓝,一个都市渣渣。有着不为人知的经历,他有一个异能,对危险的感知,但是有种令人惊悚的副作用。丧失记忆,索性末世来了,他的生活得到改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