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414400000027

第27章 心灯与明月

郭文斌

点亮心灯

近年来,国家倡导恢复传统节日,非常英明。因为差不多所有的传统节日,都有唤醒自性的功能。火在点燃的时刻,打火机刚打着的那一刹那,如果我们有足够的细心,就会发现那一刻,你的心中是没有杂念的,这也就是为什么几乎所有的传统节日都有香火出现的原因。

在民间,一些地方还保留着一种很古老的元宵节仪式,点明心灯。

小院里,月光融融,一家人围着一个小供桌,把一盏盏荞面灯从梦中唤醒。

在没点燃之前,灯是睡着的,随着种灯走过,就有一束火焰从梦中伸着懒腰,打着呵欠,睡眼惺忪地醒来。在那个过程中,你的心灵进入天然,进入纯粹,成为一盏灯。这时,火不再是一种状态,而是一个生命,一种精神。那一刻,你会觉得它是活着的,有生命的,呼吸的。

点灯之后是守灯,守灯之后是落灯。

守灯时分,家长会有一个要求,绝对沉默,不能说话,不能想事。那么干吗?静静地守着灯头,看灯捻上的灯花是如何结起来的,如何盛开的。

那是一种神如止水的境界,你的心和眼前的灯合二为一,一种纯粹的幸福汪洋开来。

事实上,在当时,你的心中就连幸福这个概念都没有,那是一个近乎纯粹的“忘”的境界,正大、光明。它来自当下,来自无数的“这一刻”。

这,就是明心灯。

元宵节的灯必须要用荞面做,当我知道荞面有活血降火的功能的时候,心里就生出一个赞叹,古人真是太聪明了,他们居然早就知道荞麦可以让人的血液静下来。古人认为只有你的血液先静下来,你的气才能静下来,只有当你的气静下来,你的心才能静下来,而心静下来就是健康,就是安详,就是幸福。

到最后你会看到灯捻上确实会有一个花蕾,非常神妙,黑色的花蕾,老家把它叫灯花。又是一个赞叹,灯花,灯就是花,花就是灯。这时,你才理解古人为什么要燃灯敬佛,因为这时候灯已变成一种花,一个生命,一种植物;你就会明白为什么古人要设计点明心灯这样的仪式,它无疑是祖先精心设计的,它是一条回家的路。而现在城里的花灯和灯会,已经变成了一种气氛的营造,一种竞技,一种规模型的文化活动,就是说它原来的那种心灵学的、原始的、点明心灯的意义丧失了。

古人把腊月初八作为大年的开始,把正月十五点明心灯作为大年的结束,具有非常强烈的象征意义。腊八演绎的是“难得糊涂”,是让人们从生活中回来,回到当下,享受生命,进入时间,而点明心灯是让你带着一种智慧,一种光明,一种明明白白的、当下的、现场的、天人合一的状态去生活。

因此中国古人是最能教他的孩子在当下去享受生活的。

点灯,这个再平常不过的事情,却成了值得我们深究,需要我们从哲学层面、心学层面好好探寻的事情。可见古人对他的子孙后代是如何慈悲,如何爱护,他把我们的心灵叫做心灯,他以灯喻心,你就会明白心灯这个词,它事实上包含了对人的一种巨大关怀。

一团荞面,做成小茶盅形状,上面有个核桃大的小碗儿,可盛一勺油,其中有一个捻子,就能变成一个灯。如果没有人去点燃它,它就永远沉睡,但当有一个种灯走过,它就变成了一个活性的生命体。这时候你就会想,如果人是一盏灯,那么又是谁点燃的呢?你就不能不进入一种敬畏,思索宇宙的奥秘,生命的奥秘。

它会把你带到原点,那个原点就是老家。

小偷之所以光顾你的家,是因为你的家里灭着灯,没有灯光。如果你的屋子里是亮着灯的,小偷是不敢光顾的。

这,也许就是点明心灯的意义所在。

所以元宵节,在我理解它其实是古人的一种精神象征。古人常说元气、元精、元阳、元神,都不离一个“元”,其实“元”,就是源头原点。道家视“元”为创造宇宙的第一位神,太乙神,也叫元始天尊。由此可知,元宵的“元”它其实已经是一个暗示了。说明灯和元有关,心和元有关。我们再看汉朝的年号,建元、元光、元朔、元狩、元鼎、元封、后元,等等,都有一个“元”,同样是一个期许。

当我们明白了灯的意义后,感恩自然在心里发生。因为你要追想是谁点亮了我们的第一盏灯,又是谁不断地给我们灯中添油。因此,元宵节它最后会启发你去思考宇宙和生命的第一推动力,思考最初的那一盏灯是从哪里来的,谁点燃的,那才是真正的“种灯”。

讲一段小时候的经历。那时候家里很穷,元宵节只能给灯碗里添一次油,但是看着灯碗里的油快没了,感觉着灯就要咽气的时候,马上就要蔫下去的时候,我就急得扑过去抢油碗给灯添油,不想却就被父亲抓住。父亲说,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我说见死不救非君子!父亲说天下没有不灭的灯。我说见死不救非君子!在小时的我看来,灯其实就是一个生命,一个人对生命的珍惜和珍重,就从这里生发了。它还让你明白,既然有灯,就有灯灭,正因为灯总归要灭,我们就要更加珍惜,敬畏就从这里生发了。同时,忧伤也从这里生发了。而惋惜和忧伤又反过来促使你善待生命,善待缘分,从而更加珍重亮着的灯。

因此古人教孩子点灯其实就是教孩子学会尊敬,学会感恩,学会珍惜,学会守护。

“十万人家火烛光,门门开处见红妆”。“游人多昼日,明月让灯光”。这是唐朝的灯节,也是唐人的幸福。

另外,如果我们懂得了灯节的精神,还可以教孩子在生活中的任何一种场景体会到灯。比如说在点燃煤气灶的那一刹那,在打火机啪的一下燃起来的那一刹那,等等。

这时,我们就会明白,《弟子规》所讲的113件事,也是113盏灯。我们用心生活,用心工作,用心待人,就是一种灯的状态。因为古人理解我们的心本来就是一盏灯,所以叫心灯。而如果你把心理解成一盏灯,那么这一盏灯其实是伴随我们一生的,它不单单是正月十五在亮着,它是日日夜夜时时刻刻都在亮着,如果一刻不亮,那就有麻烦了。所以古人启发我们,每时每刻都要守护心灯。这就是古人讲的护善念,其实就是护灯,就是不要叫狂风吹灭了我们心中的那盏明灯,只要这一盏灯亮着小偷就进不来,强盗就进不来。只要这一盏灯亮着,那么凡是发生于黑暗中的一切错误就会避免。

由此,我们的脑海里就会出现一条长长的传灯之路。

明月是一个手势

我们再看汤圆的制作过程。先有一个核,然后把这个核放在糯米粉上,用箩不断地摇摆,让核不停地去黏糯米粉,到一定程度,洒水再黏,如此反复,最后的成果就是汤圆。我觉得这个过程它更是一个象征,象征道家对宇宙形成的理解。古人为什么把这样一种食品叫汤圆,我觉得它同样是暗喻“元”。这个过程跟太乙神的诞辰直接促成了元宵节的被法定、被约定俗成,有着一种逻辑上的关系。“元”是意义,“圆”是形态。元者,第一也;圆者,圆满也。元用圆来演义,既是宇宙初开的意象,太极图。这个“元”,显然是太极的文字符号,所以它可以互相借指。可见元宵节的食品不单单是食品,它本身和节日有一定的互指性。

这个汤圆我们还可以把它看成大地上的一个又一个月亮,就像无数的月亮仔儿一样,它是一个一个摆在你面前的月亮。

它是满月的一种象征,明月的一种象征。

而真正的明月在民间。如果你有幸在一个万籁俱寂的乡村欣赏过月亮,跟月亮有过神交,体会过那个伸手能触的月亮,有过那个体验,那么你再回到城市,看到城里的月亮,你就会想到,月亮呀,你怎么会沦落到这种地步,显得这么尴尬。

现在你要和明月进行一次神交,只能在乡间。每一次回到老家后,只要有明月,晚上我都会一个人到山头上去。想想看,你一伸手,月亮就在你的手心里。这时你就会想,什么叫自然,什么叫万籁俱寂,什么叫手可摘星辰,什么叫真正的宁静。

同样,民间的点明心灯,摇汤圆,有点像这时候的清和静。

世界上还有比这更棒的意象组合吗?天上一轮明月,地上一桌明灯。它是明月唤灯火,而不是“明月让灯火”。

由此可知,古人是活在一种如何的诗意当中。

现代性在消灭传统的过程中也消灭了这种大美,也把人带离了家园。

你看那个暖气片呀,地热呀,它可能给你提供了很多方便和舒适,但是你感觉它是冰冷的,而小时候记忆中的那个红泥小火炉,它可能提供不了像暖气片这样的热量,但当你看着那一束火苗的时候,你觉得心里是温暖的。

无疑,一个人心中有这样一团火苗,有这样一个月夜,你就会发现你十分富有,你走到哪儿哪儿都有一盏灯在照耀着你,你就觉得不再贫穷。不管在任何地方任何时候,你都会觉得生命是富足的,活跃的,灿烂的。

因为它会不时提醒你回到性,因为那是安详和幸福的源头所在。

选自《阅读》2011年第5期

同类推荐
  • 最后的圣土

    最后的圣土

    朱法元喜欢思考。不论走到哪里,见到哪里的山水景观、人文故旧,总得引发一些联想,发一番感慨。究竟孰是孰非?也想作为引玉之砖,抛出来供读者朋友们批评。
  • 只是不想辜负了相遇

    只是不想辜负了相遇

    青春都相似,欢喜又迷茫,我们都一样,年轻又彷徨。那一年,高子墨遇见了周娴,懂得了付出;陈檬离开了卓轩,学会了祝福;宫屿习惯了商陆,懂得了怜惜;顾绍殊放开了丁帆,学会了放手……就算终有一别,时光会记得我们的相遇。我们遇见爱,也在爱中成长。我们害怕分别,亦在别离后坚强蜕变。《只是不想辜负了相遇》写尽青春唯美遇见与别离故事,深情呈现青春年少的人遇到爱,在爱中成长,也因为爱变得坚强和勇敢的心路历程。
  • 卡夫卡研究

    卡夫卡研究

    卡夫卡的问题无处不在,无所不包。卡夫卡的问题引发了整个世界的兴趣和思考。卡夫卡生前默默无名,但是在欧洲和全世界经历了一系列灾变之后,卡夫卡一夜成名。于是,“一天早晨,弗朗兹·卡夫卡从不安的睡梦中醒来,发现自己躺在床上变成了一个伟大的作家”。卡夫卡与我们的时代同行。本书是对卡夫卡及其问题的全面分析和深入探讨,尤其集中地思考和研究了某些重点、难点、盲点、疑点、热点问题。本书为国内出版的一部问题意识突出、论述深入、视角新颖、资料详实的综合性的研究卡夫卡的学术专著。
  • 从一个微笑开始

    从一个微笑开始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逃离鉴定、正眼看它,正面迎它、幸福人的座右铭(节选)、鼻子底下就是路、没有天生的傻瓜、羊蹄甲、从一个微笑开始、我很矮,可是我不蠢(节选)等等。
  • 少男少女文摘修订——纯情小语

    少男少女文摘修订——纯情小语

    《少男少女文摘丛书》汇集的是近年来写得最优美真切、生动感人的少男少女作品。这里有少男少女们初涉爱河的惊喜、迷惘、痛苦和走出“误区”挽手无怨的历程,有对五彩纷呈的世界特殊的感受和选择,有在升学压力之下压弯了腰的哀怨和对父辈们关于人生关于命运关于社会的认从与反叛。
热门推荐
  • 黑兄弟和白兄弟

    黑兄弟和白兄弟

    农村和城市一直是社会矛盾的源头和集合点,黑兄弟和白兄弟,从农村和城市两个点上,通过农村主人公周铁木,肖薇儿和城市主人公赵晓枫,谢思雨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变化,以及在他们之间发生的复杂感情,向我们展示社会人物心理成长历程。
  • tfboys爱情魔法

    tfboys爱情魔法

    三位带有魔法女生来到了人来和三小只会擦出怎样的火花?
  • 西疆月

    西疆月

    她,本是西疆的公主,国破之日被他从襁褓中带到北国。他,是孤傲的北国太子,深深沉入对她的爱恋无法自拔。一段残酷的北国宫变,她亲见所有亲人惨死他手中,他手刃了所有皇子公主,却唯独留下了她……她终于知道了他心里藏着的那个人,自己的亲姐姐,明月公主……漫天飞舞的柳絮中,他皇袍加身荣登帝位,她身披红衣远嫁南国……南国的阴差阳错中,她遇到了那个温文尔雅的白衣男子,就在她以为终于得到久违的幸福的时候,他又一次亲手打碎了她美丽的梦……就在一切都尘埃落定的时候,她猛然恢复了过去的记忆:他说过会回来接她,她一直就在那里等他……只是,他没有认出她……而她,忘记了他……原来……我就是……明月公主……
  • 21世纪中学教育的理念和方法

    21世纪中学教育的理念和方法

    本书结合当今教育规律与中学生特点,系统地阐述了新世纪中国教育的模式,成功教育的经验与发展,中学素质教育的教学建构等。
  • 红色资本家

    红色资本家

    现代人陈思远是一个成功的商人,外表儒雅俊俏,为人低调又身家丰厚。机缘巧合之下,他回到的清末民初,开启了他红色资本家的黄金时代。开工厂做实业是立身之本,建学校做教育是储存人才,建药厂开医院你说不赚钱?赚到你哭……写小说做音乐,拍电影做文化产业,名望赚钱两不误,人才美女都来投奔……谁说照相机收音机这种高科技只有外国人才能生产,我要叫它中国造!没错主角就是民族的脊梁!Ps本书顺应历史潮流,符合我党发展大势,理论上不会和谐。
  • 仙歌变

    仙歌变

    青丝暮冷,把盏问月空悲切,琴歌绝,意难却只影徘徊,挥剑寻仙仙何在,路未尽,情深埋——《问仙》
  • 卿君怜惜

    卿君怜惜

    天生随性的自由的柯妮蔏、不经意间穿到了古代,虽是公主,却独守一人,即是王妃却不得不斗……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七霸纲

    七霸纲

    箫尘悲惨的穿越了,来到了与古代风格相仿的异世大陆。然而他刚出生便陷入了一个完美的诡计中,眼睁睁看着属于自己身份地位一一被夺走。不甘屈辱的他偶得霸世功法,与舍友一起修霸功,建帮会,做老大,且看他如何一步步成长,一一夺回属于他的一切。
  • 她一笑,倾国倾城

    她一笑,倾国倾城

    一场意外,他们同时喜欢上了对方。这段恋情本就不门当户对,他们还要经历重重阻拦,最后的最后,叶泉盈和夏诺恒,能够真正地在一起吗?
  • 遇魔千年之殇

    遇魔千年之殇

    【时隔几年,我还是不能放下他们,还是想把他们的故事写下去!】“你看,那对蝴蝶真漂亮!”“那是梁山伯和祝英台!”“他们终于在一起了,真羡慕他们!”“傻丫头,不用羡慕,我们也会有这一天的!”是啊!我们总会有在一起的一天,我一直坚信着……我爱你和你爱我,不在一个纬度……你爱我,也爱天下众生,一个人和一个世界,你选择了世界。而我只爱你,天下众生与我何干?破坏又如何?毁灭又如何?你才是我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