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414700000016

第16章 求学今昔谈(1)

张炜

《贝壳》的由来

谈到过去,谈我们当年做学生的一些事情,好像就有了许多话要说。那是三十多年前的事了,学校内外的情况与今天差别很大,特别是文化环境的变化就更大了。说起三十年前我们校园的文学生活,跟今天对比一下可以看出许多不同。

当年求学的情景还在眼前。当时恢复高考不久,每一级的入学间隔时间还没有调整好,三个年级的学生在学校交汇的时间很长。这就有了更多相互交流和学习的机会,不同年龄不同地区的人在一起,说话南腔北调,特别有意思。

当时热爱文学的同学比现在多,中文系差不多是百分之九十以上。上课谈文学谈语言,下课更是如此,大家常常就新读过的作品讨论争论起来。七十年代末国内各大学都成立文学社团,据说与“文化大革命”前的传统是一样的。我们学校中文系有两个文学社,后来合办了一个文学刊物,那就是《贝壳》了。

一开始由我们文学社的几个人拟了好几个名字,找系主任肖平老师决定,他看了看说,就叫这个吧,我们在大海边上,等于是拣回了一些美丽的贝壳。

第一期是手刻蜡板印出来的,这在我们眼里漂亮得不得了。后来才是打印的,那已经是更高级的东西了。

我们刻蜡板的同学有一手好仿宋体,设计封面和插图的人能写能画,总之人才很多。那时学生当中不完全是稚气的小脸,还有三四十岁的人,他们具有丰富的社会阅历。

那会儿即便是刚刚二十多岁的人,也觉得自己经历了很多事情,什么都懂,一副成竹在胸的样子。所以现在一看到青年人的那份骄傲,总是十分熟悉和理解。人应该有这股劲头,这是冲劲。当年认为自己什么都懂了,天文地理无所不晓,而且能够迅速地阅读,牢牢地记忆,顽强地消化。在这种情形下进步肯定是很快的。

除了上课,再就是尝试写作。有的写诗,有的写小说和散文。小说一般被认为是最难的,篇幅长,还需要有人物和情节。过去说的“写书”,就是指写小说。怎样塑造出一个有血有肉的鲜活的人物形象,对我们大家都是一个诱惑。要写出丰满动人的人物,教写作的老师不停地举例子、强调,所以反而让人有了神秘感。

初学写作,最难的就是写出一个鲜明的人物形象。当时处心积虑地想个不停,主要是围绕“人物”。

我们有了刊物,就分别写稿,分开栏目,各自完成“主打作品”。那时好胜心极强,一心要超过其他院校寄来的社团刊物。当年铅印的院校刊物还不多,在今天看来都是很简陋的。不过当时并不这样看,只觉得寄来的所有刊物都香气逼人。这仿佛是一场较劲的比赛,既有趣又费力,四周吸引了很多的人。

同学们飞快传递彼此的一些阅读信息,总是非常兴奋。比如说一个人在阅览室里读了一篇刚刚发表的作品,就赶快告诉大家。什么刊物出了一个新的作者,哪一篇作品产生了影响,大家心里清楚极了。那时候没有网络,基本上也没有电视,就靠阅览室来满足我们。问一下,可能大家印象最深的地方就是那间大阅览室了。我们在那里度过了多少欢乐的时光、产生过多少激动。

还记得第一次看二十多寸的彩色电视,是在中文系合堂教室里。看的第一个话剧是曹禺的《雷雨》,不久又看了德国作家席勒的《阴谋与爱情》。那种激动如在眼前:回到宿舍里已经很晚了,还要讨论剧情,多半夜都不愿睡觉。看文学作品也是这样,当年任何一个有影响的短篇小说或散文都不会被我们忽略。

由此来看我们热衷于办文学社和编刊物,也就容易理解了。

现在的标准

那时每年都有全国小说评奖,一次评出二十篇小说。我们谈论最多的话题就是哪一个作品能够得奖。就像打赌似的,每个人列出一个二十篇作品的单子,只等新闻联播公布结果。可见那时的文学公信力之强。一连几年,大家猜中的都在十几篇以上。这与今天完全不同。如今不要说在校的大学生了,就是著名的专家也猜不出。原因就是现在的文学标准改变了,变得空前复杂了。

有人可能说现在的作品多了,出其不意的情况也就多了;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现在的文学写作已经是五花八门,这就不好掌握统一的标准了。其实文学怎么会有其他的古怪标准?它只能是一个文学的标准,只能是坚持这个标准的问题。如果社会变得混乱无序了,没有是非了,文学的标准当然也不会有。

有人固执地说现在是一个没有标准的时代,因为随处什么东西都给“解构”了,说不清了,无论什么事物,说好说坏都可以。还有人认为“真理”也是不存在的,世上没有永恒的真理,只有相对的真理――这样的时代难道不是很可怕吗?因为到处都是这种“相对”,人们也就不再需要去追求真理了,因为凡事此一时彼一时,可以得过且过。生活在这样的人群里还能再谈文学、还值得再谈文学吗?不可能也不必要了。因为在这个世界上,不追求真理的族群不可能拥有真正意义上的文学。

关于写作,没有文学的标准,那就一定会有其他的标准来代替,比如商业的标准、对某种利益集团有用的一些标准。这都与文学无关――不,这只会对文学产生极其严重的伤害和扭曲。文学是人的心灵之业,对文学扭曲了,对人也就扭曲了,这个社会也就变得畸形了。

过去我们大致都知道什么作品是好的或比较好的,什么是不好的,现在则不知道了。那时候我们还幼稚,只二十来岁,没有写出更多的书,也没有读到今天这么多高论,可是我们还算清楚地知道自己向往什么、什么能感动我们,怎样的作品能够引领我们的心灵走向更美更善。现在反而犹豫不决了,我们有可能变得更高深了,文化的文学的视野也比过去变得开阔了不知多少倍,结果也就变成这样的无所适从。降临到我们身上是真正的噩运:丧失了判断的标准。也就是说,我们已经没法弄得清哪些是好的作品,哪些又是不太好甚至是很坏的作品了。

有时候我们刚刚被一部作品深深地感动过,比如说被它的语言、被它的故事和人物、被它蕴藏的某种东西给激发起来――可是我们一直信赖或比较信赖的专业朋友看了却很生气,说这分明是一部很坏的作品……类似的例子或正好相反的例子数不胜数。这样时间久了,我们就给弄糊涂了,不断地怀疑自己。最后,我们不得不试着放弃一直秉持的一些标准。

有人会说世上再也没有比艺术这种东西更难掌握的了,它有一万个标准、有千变万化的奇特因素。可是我们也知道,它尽管复杂,仍然还要我们去读、我们去感受吧,仍然还要落在我们的良知里,被我们的知性过滤和筛选一遍吧。也就是说,无论怎样怪异,也并不等于没有标准了。

如今网络上滚动着无数的“文学”,书店和地摊上也摆放了无数的“文学”。各种读物像海洋一样涌过来,这一切在有标准的人那里哪怕稍稍做以停留,也会让人心烦意乱。这种捡选的工作量是巨大的,能把人累得崩溃。所以一个适时而至的办法,就是认同这个时代的无标准说。没有标准是最好的,最省心了,怎样都行。也许现代真的不再需要标准,因为从世界范围来看,我们来到了一个重商主义时代、物质主义时代,人们不需要文学也能活得挺好。

如果这一切是真的,那么这大约也就是非人的时代了。动物不需要精神生活,只要满足了口腹之欲,它们一定是很高兴的、欢欢乐乐的。

访师散记一

因为从很早起就向往写作,并且听信了一个说法,就是干任何事情要想成功就必须寻一个好老师。这个说法今天看也不能说就是错的,只不过文学方面更复杂一些罢了。

记得自己从很早起就在找这样的老师,这里不是指从书本上找,而是从活生生的人群当中找。我曾想象,如果真的遇到了这样的一个人,我一定会按照严格的拜师礼去做。听说有的行当拜师需要一套繁琐的程序,比如磕头上香、穿特别的衣服之类。这一套我是很烦的,但为了有个像样的、令人钦佩的老师,我也会不打折扣地马上去做。

最大的问题是很难找到这样的老师。他们在那个年头里非常稀缺,这与现在是完全不同的。现在文学方面可以做老师的人多得不得了,每一座城市里都有一批,而且经常可以看到挂牌营业的人。那时则不同,文学爱好者很多,能做老师的人很少。有时候我们觉得某个人完全可以做老师了,但你一旦真的要拜他为师,他就会吓得赶紧走开。

我从十几岁到二十几岁这段时间里,游走的地方很多,虽然是为生活所迫,但其中还是少不了文学内容。我把交往文学朋友和寻找老师这二者很好地结合起来,一听说哪里有老师就赶紧跑了去。这种访师寻友的传统可能主要是东方式的,翻翻我们过去的历史,其中有很流派师承这一类的故事,有“一日为师终生为父”这样的说法。我对师傅和老师一直是非常尊敬的,比如说我永远不会对老师辈的人说出不恭之言,只不过为了“一日”而“终生为父”,似乎还做不到。

在我们东方这里,做一门艺术或一门手艺,没有师承就很成问题,一个专业人物出门混事,人们总会问起一个最基本的、自然而然的问题:你的老师是谁?这等于问你是不是出于正门、有没有专业上的渊源。没有一个名声很大的老师藏在身后,要从事专业会是格外不顺的。当然,我当年急于寻师绝没有想过这么多,而只是为了快些摸到入门的路径。在许多人眼里,文学写作是很神秘内在的一门学问,它尤其需要高人的指点。

从书本里学习是重要的,我当时所具有的一点写作能力,可能绝大部分还是来自书本。我看了好的作品就模仿,就是这样开始的。可是我还是有点心虚,因为没有老师而忐忑不安,就怕有人猛地问我一句:你是跟谁学的?你的老师是谁?所以我一方面因为进步和开窍太慢,恨不得一口吃成一个胖子;另一方面也深受中国从师传统的影响,极想投到一位老师门下。

在初中读书时,我不知听谁说到有一个很大的作家,这人就住在南部山区的一个洞里,于是就趁假期和一个同学去找他了。当年我们的学校就在海边,认为这里偏僻得像天涯海角差不多;而南部山区看上去只是深蓝色的一溜影子,完全是遥远的另一个世界。我们真的要闯一闯大山了,并且是去找一位住在山洞里的高人,只一想就激动不已。

记得我们两人骑了自行车,带了水壶,登了快一天的车子,这才来到了山里的那个小村——它原来不过是村名里有一个“洞”字,高人本人并不住在山洞里。这使我们多少有点失望。同样失望的还有大山,它也不是从远处看到的那种深蓝色,而是土石相嵌粗粝粝的,树木也不太茂密。

急急地打听那个老师,有人最后把我们带到了一间水气缭绕的粉丝房里,指了一下蹲在炕上抽旱烟的中年男子。他的个子可真高,双眼明亮,手脚很大。我和伙伴吞吞吐吐说出了求师的事情、我们心里的迫切。他一直听着,面容严肃。这样呆了一会儿,说那走吧,跟身旁的人打个招呼,就领我们离开了。

原来他要领我们回自己的家,那是一间不大的瓦房。进屋后他就脱鞋上了炕,也让我们这样做。大家在炕上盘腿而坐,他这才开始谈文学――从那以后只要谈文学,我觉得最正规最庄重的,就是脱了鞋子上炕,是盘着腿谈。这可能是第一次拜师养成的习惯。

他仔细询问了我们练习写作的一些情形,然后拿出了自己的稿子:一叠字迹密密、涂了许多红色墨水的方格稿纸。它们装在炕上的一个小柜子里,我们探头看了看,有许多。可是发表在报刊上的并不多,他订成的一个本子里,大致是篇幅极小的剪报。我和伙伴激动得脸色彤红。这是一些通讯报道。

老师一个人生活,老婆不孝顺爹娘,被他赶跑了。他与我们交谈中,主要强调了两个问题:一是自己要孝顺,将来找个女人也要孝顺;二是写作要多用方言土语,这才是最重要的。

访师散记二

第一次拜师的经历是永远也不会忘记的。我和伙伴从南山骑车回来,一路上都兴冲冲的,一点都不觉得累。我们最高兴的,是从今以后终于有了一位老师,这不仅是我们文学上能够得以飞快进步的重要的条件,而且还让我们有了一个不会轻易宣称的秘密。我们可能告诉别人在写作这方面已经有了师傅,却不会说出他的名字来。

同类推荐
  • 天书悟语——智慧绝学

    天书悟语——智慧绝学

    本书主要内容为:人有智犹地有水,一操一纵,度越意表,小人有才未学无济于国等。
  • 学术之美

    学术之美

    本书收录作者在各媒体的“学者专栏”、“海峰随笔”等栏目进行的学术交流。这些随笔既包括刘海峰教授个人的治学之道与治学体验,还有对一些教育和文化问题的思考和评论。这些系列精品随笔以小见大,内容丰富、见解独特,且思想深刻、文笔优美,大气、轻松、幽默,具有很强的学理性、趣味性与可读性,体现出刘海峰教授教育理论的精深和历史与文学功底的深厚,深受读者的喜爱和赞誉。
  • 大风歌:风之激

    大风歌:风之激

    该诗丛诗歌作品以中国初民时期到西周后期的历史文化为观照对象,宏阔的人文架构是诗歌的精神脉络,散步在民间的信仰、宗教,以及政~治、哲学与人学范畴的诸种题材,是本诗丛所涉及的广阔范围。
  • 书缘与人缘

    书缘与人缘

    《书缘与人缘》是由高为编写,《书缘与人缘》共分3个章节,旨在警示国人,大力提倡读书。具体内容包括《鹤坪印象》《谁的悲哀》《不可小觑的旧版书》《伪书盛行谁之过》《传记只读前半部》等。该书可供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作为参考用书使用。
  • 守岁白驹

    守岁白驹

    本书是郭敬明三本散文之卷二,收录了《崇明春天》《天下》《四季焚香》等精美散文,以他的第一部作品《爱与痛的边缘》的文章为主要内容并加以增补,此次他亲自修改和编订,甚至对文章题目做出全新修改,将年少时期最初的创作整装呈现。《守岁白驹》书名意指留下这本书,化成一匹白马,守望曾经的岁月。也许过去已是一座再也无法回去的空城,但是,至少有这样一本书,代替作者,代替所有过去的人,以示纪念。
热门推荐
  • 我的绝色小娇妻

    我的绝色小娇妻

    王者归来,纵横都市
  • 踹了花心老公:前夫滚开

    踹了花心老公:前夫滚开

    结婚两年,老公在外养了情人早生了儿子,而她算个什么呢?收集丈夫出轨证据,转移了家庭财产,给小三施加压力,写了举报信冻结了冻死资产,然后他净身出户扫地出门才是正道。一纸离婚协议请签好,从此萧郎是路人!
  • 无岁回首,深情白头

    无岁回首,深情白头

    “傅司寒,我喜欢你。”林绾绾满脸通红的站在傅司寒面前,还不停的来回搓手。“嗯,我知道”傅司寒好笑的看着林绾绾,扬起好看的嘴角。话音刚落,傅司寒一把搂住林绾绾,附在林绾绾耳边说:“你只能是我的。”
  • 暴风雨中的

    暴风雨中的

    人生,总不会是那么地尽人如意。何百诺,一个胆怯,自卑的貌美的女孩,在姐姐离世后不久结识一个名为李璎的热情开朗坚强的女孩,在一年的平凡相处中,何百诺以为自己已经变得足够的坚强,可是在一次黄昏的篮球场中,与一位“妖孽”少年的邂逅。。。。。。。。。。。。
  • 大师的做人笔记

    大师的做人笔记

    《大师的做人笔记》一书收绿了大师们的做人心得体会,让我们在阅读这些充满睿智的箴言的同时,学会如何做一个真真正正大写的“人”。
  • 谈婚斗爱:听说爱情在隔壁

    谈婚斗爱:听说爱情在隔壁

    一部清新御姐与温雅男教授的爱情邻里剧,她随性张扬,敢爱敢恨,心中却潜藏着多年情伤。他温文尔雅,深沉专情,愿为她修复受伤的爱情。订婚的日子,也是背叛的日子,多么讽刺。她认定要情定一生的人,身后却站着相交多年的情人。她两个耳光打掉了这一段情缘。然后,逃之夭夭。八年之后,一切是否能够重新来过?乔楚肯定地回答:“不能。”温雅而神秘的男邻居,出得厅堂,入得厨房,为何却总是有令人迷惑的身份?宿醉醒来,她却躺在邻居的床上,床边坐着温润有礼的男邻居,斜撑着下巴,深情凝视她,一脸无辜。他说:“你昨晚已经答应嫁给我,现在你看着办吧!”乔楚无言,满头黑线,谁能告诉她到底是怎么回事啊?
  • 最强插件

    最强插件

    超能佣兵凌天在一次任务中被敌人包围,小队全军覆灭,最后一刻凌天选择了与敌人同归于尽,当他醒来时却发现已经置身三年之前,一款超极游戏混沌战纪开服的前一天……神秘的水晶,古怪的任务,游戏小白凭借着超级主脑外挂一步一步成为巅峰大神!“你们的外挂都弱爆了,我拥有着游戏主脑,你们这些渣渣凭什么和我嚣张?女神,快到碗里来……”“好的主人~”(新人新书,求收藏,求推荐,不妥之处欢迎点评。)
  • 鬼谷子的谋略之道

    鬼谷子的谋略之道

    本书内容主要是大量的谋略术,与军事相关,涉及大量的军事气象学、军事心理学,以及布阵法等,所以称为兵法。纵横术是《鬼谷子》一书的主体内容。《鬼谷子的谋略之道》内容着重阐释鬼谷子思想中的谋略部分。
  • 热血咏春

    热血咏春

    本文以校园为背景,以幽默诙谐的手法,描写了一个发生在南方的别样校园生活!讲述了一群青年学生用热血青春来书写一个真实的校园生活,真实地分析了学校、家长、学生三者之间出现沟通问题的真正原因!一部90年代的真实校园生活写照!如果你曾经历过那个年代,那么它将勾起你的点点回忆,带你穿越回那个年代,一起分享那曾经青春懵懂的时光!
  • 邪王盛宠魅妃挥洒天下

    邪王盛宠魅妃挥洒天下

    21世纪的千金大小姐,狂妄的女特种兵,在家族企业衰败之时莫名其妙穿越到一个不知名的朝代的失宠三小姐身上。在这个看脸又看实力的时代,美丽无比的鹅蛋脸上有着高挺的鼻子,勾人心魂的紫瞳却是一双媚眼,长长的睫毛如蝶翼一般,嘴唇红似血,拥有牛奶般细腻光华的皮肤的她,左脸上却有一只蝴蝶模样的深紫色胎记使她屡屡遭到邪恶大姐的毒害,琴棋书画于一身的她同时又是天才炼药师;经过九死一生的特种兵训练的她成为能力最强的狂妄女特种兵,作为千金大小姐的她又怎能不了解官场上的险恶?从小对毒的认识使她变得更加妖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