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414700000005

第5章 江西老表(1)

刘上洋

每当到外地出差,总有些热心者问我哪里人。我回答是江西老表。对方先是点头一笑说:“是革命老区来的,你们那里山好水好人好。”话语之中既有赞美之意,但也暗含着另外一层不便表露的潜台词。讲过之后,他们又会把眼睛瞪得大大的:“为什么大家都称你们江西人为老表呢?”惊奇中带着一种迷惑不解。

是的,在许多外地人看来,把江西人称为老表,似乎是一种贬义,是瞧不起江西人,因为“老表”这两个字很土气,很下里巴人,就像上海人把所有的外地人叫做阿乡一样,是在用一种特殊的称呼骂人。

尤其使人纳闷的是,不仅外地人称江西人为老表,江西人也自称为老表。

世界上哪有这样自己贬损自己的?

其实,江西老表这个称呼不含有丝毫的讥蔑之意。

在中国传统的亲属关系中,兄弟姐妹的子女之间互称老表,年龄大的叫表哥、表姐,年龄小的叫表弟、表妹。表亲之间,虽不是直系亲属,但也有着一定的血缘关系。

把江西人称为老表,流传最广的有两种说法。

一种是始于明朝初年。为了争夺天下,朱元璋和陈友谅在鄱阳湖展开了激战。当时,碧波荡漾的八百里湖面到处闪动着刀光剑影。有一次,朱元璋打了败仗,被陈友谅在后面紧追不放。正当朱元璋走投无路之际,一位善良的渔民出现了,他把朱元璋领到船上藏了起来,然后摇着橹向湖心扬长而去。朱元璋得以安全脱险了。在离开的时候,他含着眼泪对这位渔民说:“谢谢你的救命之恩!如果以后我打下江山做了皇帝,你就去京城找我。臣子和卫兵如不让见,你就说是我的亲戚江西老表来了。”过了几年,朱元璋终于战胜了陈友谅,在南京如愿以偿地穿上了皇袍。这位渔民带着几个同乡去看望当今的天子,果然,他们在皇宫内外不论遇到什么人,只要说一声“我们是皇上的亲戚江西老表”,就一路绿灯,畅通无阻。江西老表也就从此叫开了。江西老表,皇帝的亲戚,可见这个称呼是多么的高贵且令人羡慕。

另一种是始于同湖南的关系。江西同湖南,不仅山川地貌极为相似,而且地相连,人相亲。据统计,现在湖南的六千多万人中,大约有百分之六十四的人祖籍是江西。这样就形成了一种历史的亲缘关系。加上两省长达近千公里边界人家的长期相互通婚,他们的后代便以表亲相称。表亲者,血亲也。由于江西是祖上所在地,湖南人也就渐渐尊称江西人为老表哥,久而久之,干脆把“哥”字省去叫老表。于是老表也就成了江西人的代称。

可以说,在一个有着四千四百多万人口的省份,老表这个唯一统一称呼只要一讲出来就知道是哪里人的,在全国恐怕也只有江西。

江西人也以有老表这样一个称呼而感到非常自豪。无论海角天涯,无论素昧平生,相互之间只要听到“我是老表”,马上就像久别重逢的亲戚一样。

江西老表,一个洋溢着浓郁亲情的名字。

在中国地域文化的研究中,存在着这样一种现象,就是江西老表虽然广为人知,但对江西老表的性格却很少论及。即使论及,也是寥寥几笔一带而过。有人说得更直白,江西老表没有什么给人印象深刻的突出特点。

所以,在中华民族这个大家庭中,江西老表的性格一直处在被忽略的地位。

不过,没有鲜明的特点也许就是江西老表最大的特点。

你看,在人声嘈杂、杯盘交响的餐馆里,江西老表有着自己的“吃文化”。他们也吃辣,但不像湖南人那样猛烈,可以把一只干辣椒放在嘴里嚼得眼泪鼻涕一大把;他们也吃甜,但不像江浙人那样每菜必糖,甜腻得使人不愿动筷子;他们也吃鲜,但不像广东人那样讲究配料烹饪,一定要让人吃得津津有味直咂嘴;他们的口味也偏咸,但不像北方人那样上桌就是一盘盘卤菜,来个大碗吃肉,大杯喝酒。江西老表这种“不太辣、不太甜、不太鲜、不太咸”的饮食风格,在全国就没有什么鲜明特点,所以赣菜的牌子也就始终响不起来。

同样,在其他方面,江西老表的特点也不很明显。人们在谈论文化时,讲到北京就知道是官文化,讲到上海就知道是商文化,讲到苏浙就知道是水文化,讲到内蒙就知道是草原文化,讲到西藏就知道是佛文化,讲到香港就知道是殖民文化,而讲到江西,就不知道是什么文化了。还有语言也是如此,从吴越软语到闽粤鸟语,从东北话到四川话,从河南话到陕西话,各自都有其鲜明的特征。但江西话就不是这样,“五里不同音,十里不同调”,各个地方都有自己的方言,差别非常大,互相讲话都很难听得懂。这里不由得想到前些时候流行过的一个段子,说的是假如有一个外星人掉到地球上,中国各地人的不同反应:北京人首先问他是哪个级别的干部,上海人马上将他进行展览赚钱,温州人立即请他吃饭并合伙到外星球做生意,广东人先将他洗干净然后决定怎么吃,四川人邀他上茶楼打麻将,河南人立马复制几个卖向全世界。这里没有提到江西人会怎样对待。这绝不是有意的遗漏和疏忽,而是江西老表缺乏突出的个性特点,实在是难以概括。

江西老表这种没有显著特点的性格的形成,同江西的历史发展密不可分。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江西就分属于吴国和楚国,故有“吴头楚尾”之称。以柔甘为主的吴文化和以悍辣为主的楚文化在这里交汇和碰撞,并融合为介乎两者之间的另外一种文化。特别是隋炀帝开挖京杭大运河和唐代张九龄开凿大庾岭梅关驿道之后,江西成了连接南北的大通道;加上万里长江又流经赣北,江西同时又是承东启西的大门户。正是这种特殊的交通枢纽地位,客观上使江西成了人们南来北往、东行西走的主要驿站。尤其是每当北方陷于烽火连天、战乱不息的时候,江西更是成了逃避乱世的“桃花源”。最突出的是“五胡之乱”、“安史之乱”、“靖康之难”三个时期,北方的大批移民潮水般地涌向江西,他们带来了发达的中原文化,这就使江西老表的性格之中又渗进了北方人的一些气质。从一定的角度来看,江西老表的性格是东西南北性格的一种大杂烩,江西文化也是东西南北文化的一种大杂交。

各种性格和文化的交汇,既有利于取长补短,以至产生一种新的性格和文化,但同时也容易毁掉自己原有的性格和文化特点。博采众长的结果最终往往是失去了自己的所长。

这也许就是江西老表的性格没有突出特点的深层原因。

如果人们认真想一想,江西老表还是有着自己的个性特点的。

江西老表的第一个特点,就是温和守矩而缺乏敢为天下先的精神。

江西老表的温和守矩,首先表现在做人做事的低调上,他们不善张扬,不善自我标榜,也不善唱高调。有了成绩不沾沾自喜,挨了批评也不暴跳如雷;得理时不盛气凌人,失利时也不怨天尤人,无论何时何地,都保持着一种平静的心态。同时,他们也不喜欢挑头,不轻易越雷池一步。凡是遇到重大的事情,他们会格外谨慎,先是站在远远的地方,斜睨着观察一下动静,心里盘算一下利弊,然后再决定是否行动。江西在历史上的绝大多数时间里之所以能够保持社会安定和经济繁荣,主要得益于江西老表的这种温和守矩的性格。

江西老表的温和守矩,还有一个重要表现,就是服从大局的意识很强。每当党和国家需要的时候,他们会毫不犹豫地牺牲局部支持全局。人们永远不会忘记,在那艰苦卓绝的战争年代,为了革命的胜利,江西老表争先恐后地把自己的优秀儿女送上前线打仗杀敌,一曲《送郎当红军》至今唱来仍然那么荡气回肠。人们也永远不会忘记,在五十年前人民共和国处于三年困难时期,为了解决一些地方百姓的饥荒问题,周恩来总理飞赴南昌,要江西紧急支援一亿斤粮食。江西老表二话没说,宁可自己勒紧裤带,忍饥挨饿,硬是一斤不少地把粮食交给了国家。

危难之时见境界。江西老表的这种服从大局的意识,已经远远地超出了其本身,而上升为一种自觉的奉献精神了。

但是,正像有些群体的某一性格既是突出的优点但同时又是突出的缺点一样,江西老表温和守矩的性格,在另一方面又暴露了它的负面和不足,这就是缺乏敢为天下先的闯劲。

由于不敢闯不敢冒,江西老表在前行的路途中总是显得小心翼翼,顾虑重重,特别是在一些关键时刻,他们更是求稳怕乱,畏缩不前,既不敢去英勇地挺立于历史的潮头,又不敢去大胆地领导历史的潮流,而只能跟随着历史的潮流走,或者被历史的潮流夹裹着被动前行。

因此,在江西老表身上,既很难看到那种“我自横刀向天笑”的决绝和无畏,也很难看到那种“吾可取而代之”的雄心和壮志。也正因为如此,在中国历史上江西老表很少有带头造反者,很难出现气吞山河、号令天下的第一号人物,江西也就从来没有出过一个皇帝,哪怕是一个偏安于一隅的小皇帝。

江西老表的这种现象不仅仅发生在古代,而且一直延续至现代。翻开中国革命史册,江西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总共约有三十多万人参加红军,是人数最多的省份。但是在1955年中国人民解放军授衔时,江西虽然有三百二十五人被授予少将以上军衔,位列全国第一,但是却没有一位元帅,也没有一位大将。而相邻的湖南,不仅出了毛泽东这样叱咤风云的最高领袖,出了刘少奇、任弼时这样党和国家的核心领导人,而且元帅就出了三位。这充分说明湖南人的军事禀赋和领导才干比江西老表要高出一筹。

其实,这只不过是一种表面反映,在骨子里却还是江西老表没有湖南人那样具有敢闯敢冒、敢为人先的精神。

由此可见,不能敢为人先、勇当第一的江西老表,也就永远不能处于决定全局的中心地位。他们中的佼佼者,最合适的岗位就是宰辅、将军一类。他们统治不了江山,但他们可以很好地辅佐江山,成为杰出的名臣良将。这也许就是江西老表性格的必然归宿。

有什么样的性格就有什么样的命运。江西老表的历史再次印证了这个论断的正确性。

江西老表性格的第二个特点,就是不排外,但会搞内耗。

一般地说,移民地区都不排外。因为大家都是从外地移居来的,倘若排外岂不把自己也给排挤掉了。也许因为江西是古代移民比较集中的地方,虽然经过了漫长的历史风雨,但江西老表的不排外却随着他们滚烫的血脉被一代一代地传承下来。这样,不排外也就成了江西老表最优秀的品格之一。

每逢有外地官员到赣任职,江西老表总是以一种特殊的大度予以欢迎。尽管开始时他们的心里也打着问号,脑子里也有些疑虑,但是背后不会指指戳戳,更不会去抱成一团做一些抵制之类的小动作。相反还会主动地支持外来官员开展工作,特别是在差额选举时,宁可本地官员选不上,也要保证外来官员高票当选。倘若有哪个外来官员人品出众,才能非凡,做出了显著的政绩,那江西老表更是会奔走相告,广为传颂,以至成为其忠实的崇拜者。所以凡是到江西工作的外地官员都有一个共同的感受,就是很容易融入当地,没有陌生感,没有孤立感,没有隔阂感,没有一堵无形的墙堵着他们,因而工作起来也就十分的舒心和顺利。

同样,由于这样那样的需要,从过去至现在,不断地有一批又一批的外地人来到江西定居,不论他们是大学毕业的学生,还是从部队转业的军人;不论他们是从沿海省市随工厂整体搬迁而来的工人,还是因水库建设而移居来的农民;不论他们是“文化大革命”中从上海下放而来的知识青年,还是从外地来赣的大量技术和务工人员,江西老表都像对待自家人那样,给这些不断出现的新面孔以温暖关心、以支持帮助,使他们很快地安心下来,成为了新的“进口老表”。

江西老表不排外,使赣鄱大地这方令人陶醉的青山绿水显得更加的多彩和大气。

但是,在江西老表内部,却是另外一种景象,无处不在的内耗,简直让人触目惊心。

倘若你到一个大家庭里去就会发现,同为一个父母所生的兄弟姐妹之间,不是情同手足、和睦相处,而是相互之间像乌眼鸡似的,你盯着我,我盯着你,生怕自己吃亏别人占便宜,有时甚至为了一点利益方面的小事,相互大开恶口,大打出手,闹得不可开交,最终结果是亲人变成了仇人。

倘若你到一个村庄里去就会发现,村民之间不时会出现种种摩擦和纠纷。如果这个村庄是同一个姓的,那每一个家族便会自动地结为一个利益共同体,并以此来对抗其他的家族。如果这个村庄是多姓的,那人口最多的姓就处于一种主导地位,无论是选村干部还是利益分配,常常是独占先手,这样就引起其他姓氏的不满,直至发生严重的冲突。这种因宗族和姓氏产生的内耗,使不少农村常常处于不和谐不稳定的状态。

倘若你到一个单位里去就会发现,表面上大家都笑容可掬,客客气气,然而在风平浪静的下面,却是暗流涌动,漩涡翻滚。有时为了一个职位或职称,互相勾心斗角,你争我夺,背地里使绊子,设障碍;有时为了在领导面前争宠,不惜拨弄是非,打“小报告”,使“离间计”,欲置对方于死地而后快。还有一种人只做两件事:别人成功了,他拼命嫉妒;别人失败了,他到处讥笑。所以,在不少单位,一个平庸者,对其的阻拦者往往很少;而一个出众者,对其的阻拦者却往往很多。这样,随之出现的也就不是优胜劣汰,而是劣胜优汰,平庸者不断得到升迁,出众者却很难出人头地。

在江西的官场上,流传着一种“出生入死”的说法,其含义为,凡是调出到外地工作的江西干部都有如蛟龙入海,大展才华,因此被委以重任;而留在本地工作的江西干部,即使德才兼备政绩突出也难以提拔。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虽然很多,但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江西干部的内耗。在有些省份,本地干部有一种“抱团”精神,彼此之间相互信任,相互支持,相互帮助,相互维护。而江西的干部却不是这样,不仅“以人划线”,搞“小圈圈”,而且对不是属于“自己的人”百般排挤,甚至打压。由于相互内斗,江西也就很难出干部。大家不是都慨叹如今在中央和国家各部委以及外省市任职的江西籍领导干部太少么?这并不是江西干部的能力和水平不行,而是江西干部太会搞内耗。

内耗,耗掉了江西老表的元气,耗掉了江西老表的精力,耗掉了江西老表的自信,使江西老表始终构不成一种整体的合力。

江西老表的不排外和内耗,看起来似乎很矛盾,其实是一个硬币的两面。不排外是表象,内耗是根源。因为内部不能平衡,谁也不希望别人比自己好,因而相互制约,相互拆台。在这样一种心态的驱使下,唯有外面来人,各方都感到自己没有吃亏,都感到对自己没有威胁,所以也就一致地拥护和接受。

同类推荐
  • 被诅咒的“石头”

    被诅咒的“石头”

    《被诅咒的“石头”》作者晓立以充分的阅历,展现当代人的所想所思所为,让真与假、善与恶、美与丑发生碰撞,从中看到世间的淡定与从容,生活的美丽与庄严、理想和希冀。《被诅咒的“石头”》由怪味篇、思考篇、人生篇三大部分组成,汇集了作者晓立别出心裁创作的百余篇经典的小故事。
  • 美丽的大脸

    美丽的大脸

    本书由29个独立完整的故事构成,以古代民间传说故事和现代社会生活中的小人物、小事情为题材,表达了“感恩报恩”“扬善惩恶”“溢美讽丑”等体现社会发展进步正能量的主题。
  • 写给天空的情书

    写给天空的情书

    《写给天空的情书》:她是一位年届八旬的老人,退休后,一直生活在乡下的篱笆院里。她似乎并不缺少钱花,只是在闲暇的时候,侍弄些花草和果蔬……由朱丹崖编著的《写给天空的情书》共6篇,主要内容为花开是最好的借口,有月光,我们就不慌,不要等到机遇的柿子成熟,整只整只的忧伤,微喇的时光,有一种爱像海绵。
  • 岁月诗痕

    岁月诗痕

    诗歌是中国读书人的基本功,20世纪之前,属于蒙童常识。本书收录了作者的诗歌如《七绝,毕业感叹》、《浪淘沙,食堂就餐记》、《七绝,贺年片题呈双亲》、《七绝(二首),为合影题照赠翁乃勇》、《七绝,相片自题呈寄双亲》、《忆江南(四首),咏雷锋》、《七绝(三首),出差盐源县感叹》、《七律,贺罗秉林发表学术论文》、《七律,辞旧迎新感咏》、《蝶恋花,九寨沟水景》等。
  • 守在青春里的那些理所当然

    守在青春里的那些理所当然

    以前我一直觉得对爱情还是不要太认真的好,不然会伤的太重,但是遇见你之后,什么伤的重不重都不管,我只想用所有来爱你。也许最后我们可能不会在一起,可我还是想把什么美好都给你。70多个爱的故事,10多万字的心灵独白,诗一样的文字,格言一样的感悟,却还远远写不尽你带给我的从未有过的感觉。当我朝你看过去时,发现,你已经在凝视着我,这是最美妙的感觉。《守在青春里的那些理所当然》愿欢喜和困惑交织、告别与告白不断、受伤与成长并行的美好时光在此定格。
热门推荐
  • 数码宝贝之樱

    数码宝贝之樱

    数码同人,主角比较无敌。详情请观赏文章,谢谢。第一次发文,不喜勿喷。
  • 问天借路

    问天借路

    人的一生应当怎么渡过?是得到过什么东西?还是做过什么事情?得到的总是会用完,做过什么那都是过去。人的一生应当这样,不管昔日得到过的一切,不管曾经做过什么事情,而是走在路上的今天,自己还要做什么。通俗来说就是:好汉不提当年勇,英雄不要论出身。每个人都有一条属于他自己的路,有的人选择走阳光大道,安稳,有保障。有的人选择走独木桥,湿滑,却常常有意外的惊喜。而路总是有尽头的,不管是阳光大道,还是独木桥。一个人能走多远,不是看路,而是看人的本身。平凡与不平凡,只有在非常时刻才看得出来。路的尽头,拿出你的勇气,问天再借一条路。条条大路通罗马,你上路了吗?
  • 原来你一直在我心里

    原来你一直在我心里

    那些年,我们再也回不去的时光;回不去那个可以任意挥霍的年纪——青春青春是一本打开就合不上的书每个人的青春都逃不过一场爱情,在这里有喜有乐,有情有爱,有伤有悲,还有心碎青春终将散场,但记忆永不朽可以用一天爱上一个人却要用一辈子来忘记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 蛇蝎皇后

    蛇蝎皇后

    现代药研博士易淳,穿越到古代父不详母亡寄人篱下的表小姐身上。所有人对她的欺辱,换来的是她的陷害,想欺负她?门都没有!结果,她的小动作被皇帝看到,他竟然因此招她入宫。入宫,好啊,那她就当最蛇蝎的皇后,整死那些敢跟她争宠的女人,呵呵!
  • EXO:陷入你的爱情阵

    EXO:陷入你的爱情阵

    这是个惊喜,女主的偶像灿烈、伯贤、世勋竟然来到中国的一所学校学习一年,是她们学校。在这一年的时间里发生了许多让人不可思议和怀念的事,这些事也改变了她们的性格。在这一年后的离别中,三位女主将如何面对这残酷的过程。事后他们还能在见面吗……
  • 王妃老婆,别跳槽

    王妃老婆,别跳槽

    牢房还是礼堂?江雪倾就觉得自己没这么背过,一朝穿越就遇上这么深刻的问题。“我不喜欢坐牢!”就应这句话她顺理成章地被带上礼堂,成了名副其实的玿王妃。传说中玿王妃等不及进洞房就对玿王爷投怀送抱……传说中新婚第二天玿王妃就大大咧咧走进青楼……传说中玿王妃酷爱爬墙,并坚持不懈……情节虚构,切勿模仿。
  • 重生之异能战神

    重生之异能战神

    堕落少年徐钟皓,在一次意外中重生到了六百年后的地球,本以为能够过上只有电影里才有的高逼格生活,谁料却突然爆发末世,到处都充斥着发生变异的生物,各式各样的异能者也随着末世的爆发逐渐出现,徐钟皓却人品大爆发激活系统,从此,徐钟皓将无所畏惧金钱,美女,权力,生命,还不手到擒来?“这个世界,我为神”—异能战神徐钟皓
  • 遇见:缘分你是我的小野猫

    遇见:缘分你是我的小野猫

    【一天,一位哑巴对聋子说瞎子看到了爱情】他,是星光闪耀的王源我,是默默无闻的青梅……【精彩片段·离别】“源儿,原谅我的不辞而别。你放心,我们一定会再见。希望那时,你不会忘记我……”她眼中含满泪水声音哽咽的对他说。然后在他脸颊留下轻轻一吻。随即一道谈谈的白光闪过,似乎,刚刚发生的一切都只是错觉……只是他的眼角流下的一行清泪和嘴中呢喃的名字告诉我们。这件事,好像没那么简单……
  • 君本莫凡

    君本莫凡

    神机一脉源远流长,自人类进入科技文明以来,神机一脉人丁凋零。而在俗世只剩下一脉。神机的使命悄无声息的降落在这个少年身上。神机一脉就此失传,还是再一次大放光明?一切都从那一天开始。请期待银发神机。
  • 小学时期要培养的50个好习惯

    小学时期要培养的50个好习惯

    本书将习惯与生活中的案例紧紧结合,提出培养每个好习惯的建议和重要步骤,以总结的形式使家长和孩子对各种各样的习惯一目了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