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海上涛声咏不尽
晓风没看过《天龙八部》,回答道:“什么丁春秋,盯冬夏的,没听说过,倒是听过庄子的《逍遥游》。”
青松:“别乱扯了,我们庆祝一下胡蝶今天年满十八吧,一年就这么一天,多不容易,来,我们分别敬她一杯酒。”
素颜在旁边说道:“我们女生酒量不大行,以饮料代酒吧。”
晓风:“好吧,我先敬胡蝶吧,胡蝶,我祝你年年有今朝,岁岁有今日,还随便祝大家。”
胡蝶:“你这什么话啊?当然年年都有这么一天呢,你看你说话也不经过思想想一下,应该是年年有今夕才对。”
素颜此时插话说道:“胡蝶,晓风说的是年年,岁岁,这是说以后都是啊。”
青松心想,那有这种可能,高考过后都各奔东西了,那种悲欢离合是一定存在着的,高清也明白此中道理,大家此时都有种忧心忡忡的感觉,素颜发现自己说白了话,她想打破这一不好的气氛,于是端起杯子向胡蝶碰着杯说道:“胡蝶,我祝你永远十八岁,青春永驻,年轻永存。”,女生们都热衷于年轻,你看现在的化妆品,十之八九都是为了保持容颜,所以她们也钟情于化妆品。
胡蝶也想永远年轻,高兴地和素颜喝了一杯饮料。
接下来高清端起酒杯,杯中的酒面上还浮着几滴油渍,从外面看进去就像是一张人的脸,油脸被手晃成皱纹百出的面型,活生生的杯中愁,高清站起来对胡蝶说道:“我祝你今年高考金榜题名,喜鹊报喜。”,大家何尝不想金榜题名呢。
胡蝶回了一句“谢谢,我也希望大家都榜上有名。”
晓风在旁边听得“喜鹊报喜。”,在想喜鹊报喜这不是双喜临门吗,高清这小子就是明白我的意思。高清其实就是为了预祝胡蝶和晓风能走在一起,晓风知道,但是胡蝶却没注意,因为男生比女生了解男生。
最后是青松祝酒,青松倒满一杯后,站起来向胡蝶伸着酒杯,同时说出一句“胡蝶,我祝你前程似锦,心想事成,寿比南山,福如东海。”
胡蝶:“谢谢,彼此彼此。”
青松一饮而尽。
晓风问道:“喂,你后面两个成语好像是用在老年人身上的啊。”
青松:“成语都是人造的,当然要用在人的身上,再说这个寿比南山和福如东海,都可以用在每个年龄的人身上,这叫吉利,当然也可以用在刚出生的婴儿身上,难道有成语专门为婴儿造的啊,恐怕还没发现吧,如果你去为你家亲戚的孩子过一岁的生日,你该用什么成语说呢?所以说‘寿比南山福如东海’放之四海而皆准,我们要大胆地利用,寄托我们的心愿不就行了吗?”
晓风之后觉得也是如此。
正当大家吃得有滋有味时,旁边不远的一桌有两个男人在喝酒吃饭,其中一个穿得风尘仆仆,衣服是蓝色的,另一个在桌边放着一个帽子,是建筑工人专用的塑料帽,他的衣服是灰色的。只听蓝色人说道“哥,在工地上还习惯吧?累吗?”
灰色人:“老弟啊,在工地上挑抬背驮的,怎么不累啊,唉!已经习惯了,谁叫我们是家里的那根梁呢,老弟,你在外面跑长途还吃得消吧?要吃好,睡好啊,有了倍儿棒的身体才是最大的资本啊。”
青松听到这里于是打断了正在桌旁猜拳的晓风和高清,叫他两也听一下上了年纪的人的心里话,晓风和高清没什么兴趣,素颜和胡蝶也在一边一起细声细语说着话,青松只得又用耳朵注意听着那两兄弟的话。
蓝色人泯了一口酒说道:“没办法,干货运这一行要加班啊,要是耽误了时间,公司会扣你的工资啊,所以有时不得不通宵达旦地坐在车上,有个时候是三四天都在车上,两个司机轮流开,如果一个人开就会出事故啊,唉!谁叫我们拖了一家老小呢。”
灰色人:“为了赚那点钱养家糊口,还真不容易啊。”
青松虽然只是听到他们轻描淡写的说完了,但是在他们心中的酸甜苦辣咸只有他们自己才能切身感受到。青松也在想,以后自己也会是那些奔波中的一份子。为了胡蝶今天能开开心心过生日,他强忍着一种无以名状的悲伤欢笑着。
在桌旁,素颜和胡蝶挨坐在一起,两个女生的悄悄话有点多,而三个男生在一边,除了喝酒就是吃菜,晓风的酒量低于青松和高清,这好像有遗传的作用。因为高清和青松两人的老爸就是村里出了名的酒鬼,要是把梁山上的那些大碗给他们用来喝酒,他们都会觉得太小了,晓风的小脑子被酒精麻醉后,眼皮开始向下垂,他用筷子夹着一颗肉丸子硬说是红色的弹珠,估计是他小时候喜欢玩弹子而且是红色的,所以说是弹子。
胡蝶和素颜听到晓风在说酒话,对青松和高清说道“少喝点,看,晓风开始不行了。”,其实人醉后,心里还是比较清醒的,脑醉心不醉。晓风抓住别人以为他醉的机会,他又倒了一杯仰饮而尽,壮了胆后,他对胡蝶说出一句一直背着的英语句子,他装着恍恍惚惚的样子说道“domygirlfriend,you,yesorno。”,这是明显的中国式英语,青松没想到晓风来这招,借酒抒情,还搞外语,外语真是好东西,至少在表达感情方面很有意思,因为英语一个单词有时有好多种意思,要是被拒绝了,自己还有回旋的机会,大不了说自己说的是火星文。
高清的前三个单词发音不准,而且声音小得像害羞的大姑娘在自语,青松在他旁边听得倒是有点清楚,胡蝶只听到后面几个单词,她认为晓风叫她喝饮料,于是倒了一杯陪晓风喝。晓风想继续说第二次,可是此时酒精彻底麻醉了他的小脑,之后就扒在了桌上,胡蝶看到这副小醉样后。对青松和高清说道“每次他都先倒,真是的。”
高清:“这叫酒不醉心人自倒。”
青松:“我就永远不醉,永远醉。”
高清:“吹牛,只要是人那有不醉的,你看你,还说既醉又不醉,这不是自相矛盾吗?”
素颜:“青松,你是不是也迷糊了,也醉了啊?”
青松又倒了一杯数饮而尽,表示自己还能喝,然后说道:“我没醉,我能喝两量的白酒,还能喝两斤,五斤,甚至是九斤。”
高清十分吃惊问道:“还九斤呢,你都成酒精了,看来你是醉得找不到什么话说了。”
胡蝶好奇地问道:“为什么,喝几种数量的酒醉又不醉的呢?”
青松:“要是一个人喝闷酒,两量就能把我搞趴下,这叫酒不醉人愁醉人。”
高清:“有些歪理,那两斤呢?”
青松:“当和一个久别重逢的朋友聚在一起时,我能喝两斤烧酒,这叫酒逢知己两斤少。”
胡蝶感兴趣地又问:“那五斤呢?”
青松:“当和一群意气相投的人坐在一起,其中有男生,男孩,男人,有女生,女孩,女人,大家都会喝酒猜拳,男女混杂在一起,此时我正和一个妙龄少女划着拳,喝着酒,我就能喝五斤。”
高清:“哦,都成喝花酒了,那九斤呢,怎么回事啊?”
青松:“这九斤嘛,反正大家都基本成年了,我说了也不难为情,就是如果我爱慕着一个女生,那个女生也慕爱着我,我就请她去我家里喝酒,她也愿意,这样我就一边喝一直看着她喝,此时她的美貌让我觉得其他一切都是虚幻,此时我能喝九斤。”
高清:“切,你是要酒后乱****?还醉得欲仙飘飘的呢。”,高清说完后才觉得不好意思,因为当着两个女生的面。
青松:“这叫酒为红颜,宁在花下醉,醉死也风流。”
素颜:“你还真是会杜撰,你看了司马迁的《史记》吧,里面的滑稽列传中就讲到这事,那个齐国的淳于髡就是这个故事的实践人,他只不过是用酒来劝诫君主不要放纵过度,乐极生悲,你看你居然乱讲。”
高清:“没想到你们俩都读过《史记》啊,佩服,真是心心相印啊,连书都看一样的。”
青松:“闭上大嘴巴,张着小嘴巴喝你酒吧。”
胡蝶看到大家吃得差不多了,于是结了账,青松和高清扶着晓风,刚到大街上晓风肚里就开始翻江倒海起来,一下子就呕吐了,青松和高清看到后差点被传染,胡蝶担心他回去会被父母吵,因为在上课期间逃课喝酒。于是叫青松帮他忙,青松掏出晓风的手机写了一段信息找到******号码就发过去了,他编辑的内容是:老妈,今晚不回家,我和青松们在一起学习,在探讨一个的数学题,听说高考最爱考这种题型,白天讨论了很长时间还没出结果,所以晚上继续谈论,你们不用担心我。晓风******回信是:好学的孩子,你有种探究科学的精神,老妈支持你,和他们慢慢讨论吧,不过要早点休息。大家得到******保证后,都放心了,于是把晓风扶到青松们的住处去了。
晓风家里人之所以相信青松们,是因为他们经常去他家玩。晓风父母觉得青松们可靠老实,所以才同意晓风和他们交往。接下来是送人,因为一大晚上了,总不能让一个女孩子单独在街上走吧,这样多危险,社会秩序不大好,加上男多女少的现状更危险。
青松的具体安排是高清扶晓风回去,他和素颜送胡蝶回去,然后青松送素颜回去,送回送去的大家就是感觉到不烦与不凡。高三,高四的学生谈恋爱,一天花在送人上的时间占了好大一半,因为平时要学习,学习又紧张,哪有时间卿卿我我我我亲亲的,所以只有在送人的过程中才能体会到浪漫的情趣和甜美的滋味。
树的年轮在疏密地记载着岁月的历史,在形成每一圈不规则的圆圈时,树都要经过无数的风吹雨打,它们的圈仍然保持着圆形的轮廓,在旧圈的外面又增加了一层,这是多么的不容易,它要经过365天,也许更长时间,因为一年是人为规定的,在经过这些时间后它才能形成一圈密封的不圆的圆圈,树在一天天成熟,它会经过发芽,成苗,然后成为小树,之后长成参天大树,最后落叶归根,枯枝残败,这也许也是每个人的宿命。
青松手里拿着一封信,上面的寄发地址是上海浦东新区,寄信人是林涛,收信人是韩青松,青松从学校的信件管理处取出信后就往住处赶,他心中有种伤感和快乐的混合情绪,当回去后,他叫高清一起看林涛的千里鸿雁,信封是大上海的一处高楼大厦,从中就能感受到大城市的繁华气息,信封里有八页24K的信纸,上面的每个字都是林涛的亲手笔,每一句都寄托了林涛的思乡思友思亲的感情,也记载了他的辛酸,苦甜,犹豫,理想
那天,林涛和青松们挥手离别后,回到家里待了一个星期就收拾了几件衣服并带上八百块钱坐上开往上海的绿皮火车,他知道自己的前路茫茫,坎坷重重,但也要装好一副钢牙,因为生活很难啃。火车的隆隆声让他无心睡眠,有心也睡不着,在车上他一直在思考自己下一步该如何去走,在上海他举目无亲,只有靠自己找活干养活自己,当火车进入上海的管辖区域后,林涛的心都快爆开了花,不是爆米花,他看着窗外的庞然大物,万家灯火,车水马龙,人来人往一派欣欣向荣的繁华大都市气象,他心想这就是自己以前连做梦都梦到的城市,虽然梦中的景象和眼前的不一样,但是上海就在眼前,梦终于成为现实,在学地理的时候,他了解到上海是一条巨龙的龙头,长江就是那条中国龙,而上海就是中国龙头。
火车发出快进站的汽笛声,林涛此时豪情万丈,他终于可以踏上这块地皮了,就像人类踏上月球一样的心情,可是当他下了火车后,却四顾茫然,不知道往哪边迈出第一步,身边的人早已走向自己的去路,人去匆匆,刚才还是同路的人现在已经消失在人群中。
林涛提着一个很寒酸的麻布包包,和那些白领们提的LV包包根本不是一个档次的包包,虽然都是包包,包包也欺负人啊,就像童话里卖火柴的外国女孩和白雪公主一样的差距。林涛心想,既来之则安之。在找到工作之前,他不得不减少开支,身上只剩下三百多块了。
下车时是傍晚时分,他得找一个睡的地方,可是就那么点小钱,不能再浪费了,他于是没有去旅馆,他知道大上海消费很贵,第一个晚上他是在一座桥下度过的,虽然上面是各种车穿越留下的噪音,他那天却睡得流口水,连做梦都在发笑,自己成为大都市的一个流浪者了,他居无定所。
第二天他去了一家电子厂门前,说着蹩脚的普通话,问门卫是否工厂还要招工,门卫坐在椅子上翘着二郎神腿,看都不看林涛,说道“招满了,不要了。”。
林涛知道被看不起是自然的,因为自己穿得很朴素,根本没和这个大都市的外貌融合在一起。他又去了一家制衣厂,问门卫相同的问题,门卫有点看不起林涛是外地人的意思,连理不理他,林涛只得把苦水往心里咽,他又继续去寻找一份能活命的工作,那怕是不开工资,包吃就行,就这样他找了三天都没人接受。
眼看着剩余的钱快用完了,第四天太阳从桥上照下来,他又开始了新的找寻路,下面的路他也不知道该怎么走。
这天,他走到一个工地上,看样子是正打算在那里盖房子,在他眼前是许多钢筋砖头还有其它他也叫不出名字的建筑材料。有许多工人正在那里准备着今天所要用的材料。林涛跑过去对着工人们说道“各位大叔,请问这里还招人吗?我能干体力活的。”,其中一个脸上被皱纹堆满的工人接了他的话,回答道:“小伙子,恐怕你干不来啊,这都是重活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