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415800000027

第27章 沉住气,揣着明白有时也要装糊涂(3)

其实存在分歧和矛盾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失去理智,因为直接针锋相对只会让气氛变得尴尬,让双方的火药味变浓,这样不利于问题的解决,也不利于双方关系的发展。

面子问题可大可小,但不能不重视,无论如何,我们都要懂得去尊重别人,要尽量维护和保全他人的面子,遇到事情了要沉住气,不要只想着自己,不要为了维护自己的权益而损害他人的情感和尊严。其实我们对别人好一点,帮助别人挽回面子,实际上也是为自己赢得更多的退路。

不要成为那个盲目的纠错者

在《皇帝的新装》这个故事中,有人让皇帝穿上一件根本不存在的衣服,结果皇帝兴高采烈地光着膀子在街上炫耀,可是一个说真话的孩子打破了祥和欢庆的局面,他认为皇帝什么也没穿,结果弄得皇帝颜面扫地。听到这里,故事就完结了,我们也常常对那个敢说真话的孩子报以热烈的掌声,可事实上,我们从来没有考虑过这个故事接下来会怎么发展下去,我想至少这个孩子应该会为他的真话付出惨重的代价,因为为了遮丑,为了泄愤,孩子都难免遭受惩罚和报复。

其实这场戏完全可以在这种荒诞的氛围中继续演下去,皇帝继续沉浸在幸福快乐之中,人们依然保持麻木的看客心态,那个欺骗皇帝,给皇帝制作新衣服的人也可以安然继续自己的骗术。可是那个真诚的孩子却打破了一切的真相,皇帝的面子和尊严受到极大的损害,自然而然,孩子很可能会被皇帝杀掉,而且这几乎是必然的。

事实上,生活中有很多人都穿着“皇帝的新装”,尤其是我们的上司,我们的领导,如果我们都说出真话,都想着指正他们的错误,那么很显然你的日子一定不会好过。道理很简单,因为你让上级领导感到难堪了,他不会因为这个错误而生气,而会将所有的怒气转移到你身上,会认为你才是引发个人尊严危机的导火索。

其实很多人都会发现领导犯了错,没人说并不代表没人知道,只是没人敢说而已,而且有时候也没有必要去说,只要大家心知肚明就行了,说出来实际上会把气氛弄得更僵,而最终说出来的那个人很可能会成为这个错误的牺牲品。事实上,我们在面对这类问题时应该更加明智一些、更机灵一些,有些不该说的话,千万不要说,对于某些错误,要懂得假装糊涂,装作没看见一样,要沉住气,不要让自己成为那个多管闲事而惹祸上身的纠错者。

张作霖是一个依靠土匪发家的将军,尽管自己能力很强,可是就是识字不多,有一次,他应邀出席名流集会,当时在场的很多人都是文人墨客,有一些则是附庸风雅的人。见到大家都在,几个日本浪人于是故意称赞张大帅文武双全,想要向他求得一幅字画。张作霖明白这是对方在故意刁难自己,可是他又不好意思当着那么多人的面认怂,于是硬着头皮应承下来。

几个人很快围上来看,张作霖没有办法,只好提起毛笔在宣纸上写出了一个“虎”字,其实张作霖会写的字不多,但是很多人都说他是“东北虎”,因此他对于这个字练得最多,看上去自然也还过得去。大家看到他写完字后,都纷纷叫好。可是在留下落款的时候,张作霖却写下了“张作霖手黑”这几个字,大家很快发觉其中的错误,其实了解字画的人都知道,落款应该是“张作霖手墨”,可是这位张大帅不会写“墨”字,因此少写了一个土。

这时候,有个士兵直接提醒张作霖:“大帅,您写错了,黑字下面应该还有一个土。”张作霖听了,脸一下子就红了,等着接受大家的嘲笑。可是张作霖的秘书突然训斥那个多嘴的士兵:“你懂什么,今天将军在这里是要表明自己的心迹,让所有人知道在这片黑土地上,日本人索取的东西,都要寸土不让。”这一番解释说得群情激昂,大家都纷纷对着张作霖点头称赞。张作霖化险为夷后,重重奖赏了这个秘书,然后让人偷偷将那个多嘴多舌的士兵给枪毙了。

有个哲学家说过:“在一个比较明显的错误面前,如果所有人都认为某件事是正确的,那么你就不要轻易指出它的错误。”很显然,对于某些错误的存在,一定有它的道理,而没有人前去更正,实际上也有它的道理,我们只需要顺从环境,没有必要做那个大煞风景的人。你觉得自己指出错误是一种聪明的做法,可事实上往往很愚蠢,因为你的纠错很可能会让自己陷入麻烦之中。

正因为如此,我们平时一定要克制自己的行为,尽量不要轻易成为那个纠错的人。当你觉得某件事不合情理时,当你觉得有人在编造谎言时,不要轻易去批判和指正什么,你要想一想别人为什么没有指正出来,要想一想自己这么做会引发什么样的严重后果,如果你没有那样的能力去制止这种事情,那么就不要冲动行事。

其实,有时候,面对他人的错误,最好的方法就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甚至要懂得忽视和无视那些错误,尽量假装糊涂,继续当一个一无所知的沉默看客。任何事情,只要我们心知肚明就可以了,没有必要说得清清楚楚,我们更没有必要出风头,因为将这些事情捅破,并不见得会是一件好事,因为谁捅破了,谁就容易成为众矢之的,就容易引火烧身。

直言也要讲分寸,舌头多拐几道弯

在生活中,人们对于真相和事实的表达,往往讳莫如深,有些人只是一笔带过,有的人选择沉默,而有很多人喜欢假装糊涂,以另外一种更为委婉的方式表达出来,很多人认为这个人虚伪,认为他很糊涂,完全忽视了事情的真相。可事实上,从说话的效果来看,那些委婉表达的人更能够让人接受自己的观点,而且通常会赢得更多人的尊重和信任。而实话实说、喜欢直来直去、口无遮拦的人,尽管偶尔表现得很正直,但是却难以很好地处理人际关系,常常被人讨厌和排斥。

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说:“真相不一定都是坏事,但是直接说出来的真相通常都不是什么好话,没有多少人愿意听这些生硬的语言。”可以说实话实说往往让人心里添堵,毕竟实话中可能会存在一些让人尴尬的东西,因此如何合理地表达清楚就成为了关键。合理的表达实际上就是要做到把握分寸,要懂得什么话该说,什么话不该说,什么话要变换着说,无论自己想要说什么,都要委婉一些,有时候不妨装糊涂。

明太祖朱元璋出身贫寒,曾经当过乞丐、当过和尚,后来当了皇帝,但仍然记着当年的苦生活,想起自己成为了皇帝,而那些曾经的穷伙伴,如今是否还是那样贫困潦倒呢?想到这一点,他就颁布诏令,让那些和自己同甘共苦的小伙伴入宫。

第一天,一个曾经和朱元璋一起放牛的人走进大殿,一见到朱元璋就立即叩首高呼“万岁”,朱元璋听了很高兴,可是他实在记不清眼前的人到底是谁了,于是就让对方禀明身份。这个人于是抬起头大声说:“我主万岁!曾记否,当年微臣随驾扫荡芦州府,打破罐州城。汤元帅在逃,拿住豆将军,红孩子当道,多亏菜将军帮忙……”

这一番说道实在高明,听上去稀里糊涂,但实际上都是朱元璋儿时因为饥饿而与几个伙伴偷豆子的事,原本朱元璋是不乐意听到这样的事的,不过这样一委婉说出来,只有他们两个人心知肚明,完全顾全了自己的面子,而且很有气势。于是就非常高兴地打赏了这个人,给他封赏了一个御林军总管的官职。

第二天,一位乞丐上殿面圣,这个乞丐原本是朱元璋的铁杆兄弟,两个共患难,他曾经还乞讨食物来给朱元璋充饥,所以朱元璋非常感激对方,对这个人影响也是最深的。看到老朋友来见自己,朱元璋很高兴,可是还没来得及叙旧,对方就开了腔:“哎呀,朱老四,你还记得我吗?”这个人千里迢迢见到皇帝,自然是难掩兴奋之情,所以直接脱口而出。

朱元璋听到别人叫他朱老四,心里不大乐意,可是又不好发作,于是假惺惺地问:“你是谁,我怎么一点印象都没有?”其实这是托辞,明摆着就是想要和“朱老四”这样的称呼脱离干系,可是乞丐不识趣,反而直接说:“你当了皇帝可真威风呀!你忘了当年咱俩一块儿光着屁股玩耍,你干了坏事总是让我替你挨打。”

朱元璋一听直接火了,这个人当着文武百官的面揭露自己的丑事,实在可气,他怒目而视,希望乞丐能够快点闭嘴,可是乞丐还是念叨个不停:“你想想,有一次咱俩一块偷豆子,背着大人用破瓦罐煮,豆还没煮熟你就先抢起来,结果瓦罐被打烂了,豆子撒了一地。你只顾从地上抓豆子吃,把红草叶子也吃到了嘴,还卡在嗓子眼里,还是我想办法让你吃了青菜叶子才把红草叶子一块咽下肚子……”

文武百官听了都纷纷低下头,朱元璋再也坐不住了,于是对着文武百官说:“这是哪里找来的疯子,在这里胡言乱语,还不拖出去斩了?”结果,实话实说的乞丐不幸成了刀下的冤魂。

其实,虽然前后两个人说的意思都一样,可是前者经过委婉的修饰,完全将丑事美化了,而乞丐则直接道出了当年不堪的往事,自然触怒龙颜,不仅捞不到任何好处,反而成为了冤死鬼。由此可见,直言未必是好事,想要道出实情,也要注意包我好分寸,要沉住气,考虑清楚,然后委婉地说出口,不能一时兴起就直接说出来,这样很可能会对他人造成伤害,从而给自己招惹麻烦。

卡耐基曾经说过:“说实话是一个人诚信的表示,但是诚信并不意味着你要承受直接陈述时的风险。”一个人在说话的时候,把意思说明白固然很重要,但是更重要的是要把话说好,要把话说的更容易让人接受,让人听着舒服,而不是直接干巴巴地陈述出来。所以在说任何话之前,经过委婉的修饰是有必要的,这样做可以有效防止实话中的那些棱棱角角划伤别人。

舌头为什么是柔软的,就是因为我们需要舌头打卷,需要舌头转弯,需要将肚子里的话委婉地表达出来,有时候,说出话里的意思并不是最终的目的,如何把话说得更加舒适才是体现说话艺术的重要原则和技巧。因此无论说什么,无论想说什么,都不要直接平铺直叙地把真相说出来,最好的办法就是委婉表达,这样才能够把话说得圆润,才能把话说到人的心里去。

同类推荐
  • 决定你一生的行为

    决定你一生的行为

    成功的路有千条万条,但是有一条却是每一个成功者的必经之路,那就是“付诸行动”。行动胜于一切,没有行动,一切言辞都是空洞的。命运掌握在我们自己手中,永远都不要指望别人来改造我们的命运。改造命运,唯有靠自己积极行动、主动争取。本书将教你从日常行为抓起,做好人生规划,学会灵活转变思路,懂得放松心态、修养性情,为成功早打基础,积极主动地采取行动等。本书旨在帮你走向成功之路,带你步入幸福人生。
  • 会做人会处世

    会做人会处世

    《会做人会处世》,在现实生活中,能真正做到以上这些是很难的。基于此,《会做人会处世》从以上四个方面加以细分,细化到每一细节,并结合具体的事例加以分析、论证,让读者在最短的时间内学到更多实用的东西,熟练掌握做人的分寸和处世的技巧。
  • 凡事想开点

    凡事想开点

    我们处于一个快节奏的时代,面临着社会、工作、生活、家庭多重压力,不可幸免地会碰到这样或那样的烦恼。本书立足于倡导健康生活观念,运用实用心理学原理,积极引导人们学会心理自疗,在遇到烦恼时,无论烦恼源于什么事,什么原因,不妨以“凡事想开点”的胸襟和气度去坦然接受烦恼,便能使你心灵真正从烦恼的渊薮中摆脱出来,获得安谧。
  • 假如我们活得特别累

    假如我们活得特别累

    活着是一件非常复杂的事,在这个繁花似锦的社会中,哪个阶层的人活得最累、最难、最复杂、最困惑?肯定不是目不识丁的山野村夫,更不是富甲天下的达官权贵,而是心无所系、身无所居、经常被代表、毫无话语权、活在生存之上生活之下的我们。身处这个群体中的我们,曾经受过多年的教育,曾经有理想有追求,并为之努力奋斗多年,却因生存的需要、家庭的需要,最后为五斗稻粱背叛自己,与势利的现实社会签下种种丧失尊严的条约。因为父母在错误的时间做出错误的选择,我们为了偿还他们拖欠人生的债务,不得不与充满谎言与偏见的社会做着各种无规则的游戏。我们不是演员,却天天配合别人演戏;我们不是……
  • 哲理小语篇(名人佳作)

    哲理小语篇(名人佳作)

    社会上最迷信鬼神的人,尚且只能在赛会这一日抬一回神舆。不知那些学“声光化电”的“新进英贤”,能否驼着山野隐逸,海滨遗老,折衷一世。
热门推荐
  • 孤子

    孤子

    伦理剧的纠结,言情剧的俗套,整体不狗血处处狗血。这是一个关于青梅竹马的现代小清新,这是一个关于欢喜冤家的俗套小虐缘。穿插些许灵异鬼神,人性冷暖。是三个人的情路,还是两代人的纠葛。是一个人的成长还是一辈子的蹉跎,平铺开来,大约不小白,大约不刺激?唔?大抵如此吧!
  • 落跑丫头与恶魔校草的专属合约

    落跑丫头与恶魔校草的专属合约

    某女为社会“除暴安良”抓住了一名小偷,还在他手臂上留下一个“爱”的记号。某男看着手臂上正往外冒的血滴,仰天咆哮“蠢女人,我是不会放过你的。”摇身一变,小偷变成学校的校草,还成为某女的同桌,并逼某女签下“卖身契”。“蠢女人,给我来盒草莓味的哈根”“蠢女人,这周的作业有点多,就交给你了。”后来,“夏小晨,你是猪吗,这么简单的题你都答不出,看我先做一遍。”“夏小晨,你不是很能跑吗,怎么这会儿走不动了?上来,我背你!”某女麻溜地爬上已经蹲下的背。
  • 德鲁克思想的管理实践

    德鲁克思想的管理实践

    德鲁克是伟大的天才,贡献卓著,被誉为“现代管理学之父”。他的卓越才能在于他能看到事件背后的本质及其对世界管理科学的意义。我很幸运,因为课堂上他是我的良师,课堂外他是我的益友。不论我走到世界的哪个角落,人们都会问我这样的问题:“他是个什么样的人?”“他是不是真如大家传说的那么聪明?”“他的教诲在当今是不是仍然有效?”对于后两个问题的答案只有一个“千真万确”!至于他是个什么样的人,我想你可以从这个系列丛书之一《德鲁克的十七堂管理课》中获得对他的充分认识。此外,我肯定,他的思想会和中国古代先哲孙子以及当代其他伟大的思想家的很多作品一样,永葆价值并普世有效。不仅如此,德鲁克的研究涉及管理学的方方面面。
  • 传播与文化

    传播与文化

    本书是作者2005年出版的《跨文化传播的后殖民语境》一书的延伸。《跨》奠定了从事跨文化传播必须解释清楚的后殖民“文化语境”,本书在此基础上,又引入传播和新媒体(新媒介)语境,以“文明演进”为横轴,以“文化变迁”为纵轴,探讨传播科技和新媒体为世界和中国的文化变迁带来什么样的影响。本书梳理和重新界定文化与文明的含义和关系,建构了一个二者的逻辑函数关系模型,提出了“新媒体成就中国”的理论假设并作了论证。这本书也是为作者下一步的研究奠定基础:建构一个中国视角下的跨文化传播学科所需要的理论体系一一在解决了研究语境、研究对象、研究方法、“跨文化传播”中的“文化”概念问题之后。
  • 校园恋情:当冷酷女撞上腹黑男

    校园恋情:当冷酷女撞上腹黑男

    转进新学校,就被帅男撞上了,stop,不要认为我是花痴。他真是太过分了,他居然说我自己找死撞上去的,好不容易离开他,谁知道,mygod,我们居然在一个学校,就此我们的故事就此开始……
  • 花开那时又是别样风景

    花开那时又是别样风景

    时过境迁,再也回不到当初的模样;不好还好,我们还能拥有彼此。
  • 虞姬重色

    虞姬重色

    卧佛亭中遇,月下起涟漪。一似人间芳菲雪,一如天宫不圆月。而她,只是来自异世的一缕魂,来到世上,被世人所误。谁愿坐禅犹堕落,是君推佛向修罗。一朝佛灭,天地变色。万骨成枯。这是她的罪孽。当她亲眼看见青丝华发,红英入土,昨日倚树弄箫,满目清华都不过是一场梦。月非皎然,僧亦不净,孰是孰非?
  • 课外雅致生活-培养绘画才能的途径

    课外雅致生活-培养绘画才能的途径

    雅致,谓高雅的意趣;美观而不落俗套。生活是指人类生存过程中的各项活动的总和,范畴较广,一般指为幸福的意义而存在。生活实际上是对人生的一种诠释。经济的发展带动了价值的体现,实现我们的梦想,带着我们走进先进科学社会,懂得生活的乐趣。
  • 星玄之界

    星玄之界

    异世界的来客,犯我生存之地的魔族,万变不离其宗的不死男主,美丽的仙子一般的女主,除此之外还有无数艳遇相随,一帮用情有意的知心哥们儿,令人羡慕到炸的无限机缘。请看我这个新手如何正经的玩坏这个故事。
  • 青少年素质养成必读故事:让青少年学会孝敬的故事

    青少年素质养成必读故事:让青少年学会孝敬的故事

    《青少年素质养成必读故事:让青少年学会孝敬的故事》分为理解父母的关心与爱护、理解父母的无私与付出、理解父母的苦心与艰辛、理解父母的平凡与伟大、理解父母的唠叨与批评、理解父母的错误与弱点、从父母身上理解爱的真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