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418400000011

第11章

王周龙汇报了钢厂目前的生产现状,国内的形式,一九八二年订货的市场需求,钢厂全体干部职工求发展的迫切愿望

他给乡财政和乡领导们打了个比方:如果现在市场上鸡蛋要涨价,可家中只有一只产蛋量不高的老母鸡,假如此时你有借钱买鸡下蛋赚钱的机会,你会不会放弃?

道理很简单,敢借敢买的是精灵人,不敢借不敢买的是憨包。

也许是李化旭步步紧逼,使那些决策者们无法敷衍;也许是王周龙详实而合理的论证,使他们心服口服;也许是钢厂上下全体职工兴厂的决心,使他们感动。

总之,不管是乡领导,还是乡财政的工作人员都说:“上!在这个时候不上,真他妈的是憨包!”

于是,他们终于为八角钢厂的汉子们让了步。

仅三万五千元,八角钢厂就从崇庆某小钢厂买来一台工艺先进、配套齐全的三辊式250×4型轧机。

当崇庆县那小钢厂在破产的危机中感到焦头烂额,万念俱灰,无法找到出路时,就是能报废卖出那台被他们已视为包袱的250×4型轧机,对八角钢厂也是千恩万谢。八角钢厂的汉子们在苦涩的喜悦中,开始清醒地意识到市场信息的重要。

信息,这个在现代市场中无所不在的精灵,无形无影中强烈而深刻地主宰着现代市场经济的得失予夺。

关于这台三辊式250×4型轧机的故事,我们就不得不说说关于谭玉国的故事。在“德钢实业集团有限公司”,他是一个褒贬不一的人。

他对“德钢”无限忠诚,他工作积极,任劳任怨,不计较个人得失,但他又是“德钢”的管理干部中,第一个敢吃螃蟹的人。

他为“德钢”培养了一批年轻的中坚技术力量,现有几人正担着“德钢”集团的大梁;他不因循守旧,敢于突破常规,敢为天下先,拥有保持与时代同步的企业经营理念;他为公司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的一些大胆尝试,导致他和公司管理层产生了意见上的分歧,即保守与革新之争。

在那台三辊式250×4型的轧机落座“德钢”时,谭玉国年方二十出头。尽管他仅只高中毕业,但在当时的“德钢”,在年轻的一批职工中,他学历是最高的。但谁也不可否认的是,在“德钢”创业、发展、转折、跨越、变迁直至铸就辉煌的历程中,哪里有冲锋陷阵的地方,哪里就有谭玉国的身影。

他勤奋,好学,诚实,有较强的责任心,很得王周龙的赏识和器重。

他非常感谢王周龙对他的知遇之恩,他说:“没有董事长的器重,就没有我谭玉国的今天。”

他对冶金行业的基础知识,源于仅仅在重庆大学冶金系培训了三个月。

而仅经过那三个月学习和后来的努力自学,就有资格顶替原来钢厂土专家(技术员)张孝仁(因自办厂后离开了八角钢厂)。当那台250×4型轧机搬进厂后,他便责无旁贷地担负起组装和基建设施的设计施工。

就是这一台250×4型轧机,给了他终身都忘不了的记忆。

他从这台轧机开始,第一次品尝设计成功的喜悦,也让他第一次饱尝失败的教训。他从它身上获取了一些宝贵的经验,也在它身上失去了左手。

这是他亲手安装的第一台轧机,也是拆除的第一台轧机;他甘飨了它的热情与力量,也承载了它的残酷与惩罚。

基建进行得很顺利,次日一早就要准备安装主机,可就在基建结束的那天晚上,谭玉国发现,即将凝固的混凝土基座上,安装主机的预留孔错了位。

这可以说是一个没有任何理由、完全不应该犯的错误,就连谭玉国自己也不相信他竟然会犯如此低能的错误。

当他心急火燎地找来施工的工人,工人们却理直气壮地摊开施工的图纸,他这才真的傻了眼。

工人们没有错,是他设计错了。

他这个刚刚学成归来,心高气盛,全厂唯一的技术员,本想在这一平台上施展一下拳脚,在众工友面前好好表现一番,没想到一时的疏忽,就铸下了错误,这不能不算是迎头一击。

而这个错误又犯得如此的低级,这完全可以说是对他智慧的一种侮辱。谭玉国为此感到万分沮丧。

厂里的所有领导几乎全来了,望着错位的预留孔,望着悔恨交加的谭玉国,没有一声指责和埋怨,更没有一声讥讽,有的只是宽容和鼓励。

厂长王周龙说:“失误谁都难免,重要的是要把失误当成教训,把这次失误,总结为下次的经验。”

这一次失误的经验教训,对谭玉国以后的技术生涯,可谓意义深远,他在以后的技术工作方面,再未犯过如此的错误。

王周龙说,对于年轻人,适当的挫折是必要的,太一帆风顺了,容易导致他自高自大,目空一切,以老子天下第一自居。

厂党委书记李化旭问:“还能补救吗?”

这句轻声的问询,将沉浸在自责和惭愧之中的谭玉国一下子提醒了。对,应该马上想办法补救。

但毫无经验的他又不知该从何做起。

将整个基座挖起来重新浇铸,不仅费时费力,更让人无法接受的是浪费了材料。以钢厂当时穷窘的经济状况,是经不起任何折腾的。

能不能在基座上另外打孔呢?

谭玉国想到此,他急忙用手指掐了掐基座混凝土的硬度--老天保佑,水泥居然还没有完全凝固。

只要抓紧时间,应该是能够打孔补救的。

有救,应该有救!谭玉国抬起头,脸上露出了笑容。

这一个通宵,他没有离开工地,他画出预留孔正确的位置后,他就站在工人们旁边指导,他只有一种愿望,这一次千万不能再出半点差错了。

昏黄的灯影下,六七个汗流浃背的工人,他们在越来越硬的混凝土基座上,吃力地锤打錾凿。

望着那些忙碌的工人,谭玉国心中感到无比的愧疚,是因为他的错误,才使这些工人们通宵达旦地加班加点,受累流汗。

为了表示他的歉意,他花了一个月的生活费,买来了当时集镇档次最高的香烟,但直到工人们将孔打凿完止,香烟还原封不动地摆在沙地上。没有人来得及抽一支。

不是这些工人们不领他的情,也不是他们不想抽或不会抽,而是因为他们不敢抽。因为抽烟会耽搁时间,会影响打凿的速度,时间往后拖一分,混凝土的硬度就会相应增加一分从设备进厂,到全部安装完毕,开始生产,仅仅用了两个月的时间。

为了加快生产的效率,快速抢占市场,他们连厂房都还没有封顶,就开始一边建设,一边生产。就这样,八角钢厂又重新确定了一个崭新的起步。

许多“德钢”人都不会忘记,一九八二年的一月二十四日,就是那台三辊式型轧机试轧的日子。

因为那一天是旧历辛酉鸡年(一九八一年)除夕的日子。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当家家户户团团圆圆,酒香菜热,交杯换盏,共贺辞旧迎新时,八角钢厂的每一个领导和一百多名职工,都是那样紧张而兴奋地守在一台嚯嚯咆哮的吃铁吐火的轧机旁。第一根钢筋出来了,虽然还不能达到全无瑕疵,但足以证明这台型轧机的质量和性能了。

经过小小的调试,第二根完全合格的轧材便横陈在众人的面前。

轧机续续轰响,一根又一根的轧材,仿佛是一句句辞旧迎新的祝词,愉快地撞击着在场每一个人的心扉。

当六十根条钢,达到预想的外观视觉效果和质量标准从轧口射出时,新年的钟声隐约在辽阔的川西平原敲响了。

这声音标志着春的到来,这是一个有着某种深刻寓意的时节。

大多数人都会把新春当成是一件喜悦的事情,因为新春孕育着新的希望,大多生命的活力都在新春之时开始萌动。

“德钢”人有意将试轧的时间安排在这一天,这个时节,想必其中的寓意也在于此吧。告别晦暗的一九八一年,迎来新的充满活力和朝气的一九八二年。

的确如此,这大音若稀的天籁之声,预示着八角钢厂一个新的拓展时期的到来。看看那一群嘶声呐喊的钢铁汉子们,个个无比欣喜的模样,纷纷举起一盅盅早已冰凉的开水--为新的开始、新的希望干杯!

这台三辊式250×4型轧机,确实也真够争气的。因它的到来,八角钢厂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

一九八二年,钢厂总产值由原来的六十七万元翻倍增加到一百二十余万元,由亏损十八万元到盈利近十三万元。

一九八三年,产值利润持续增长,总产值达到三百五十余万元,而更让“德钢”人始料不及的,其利润竟高达一百六十万元。

经过五年的苦苦挣扎,一千八百多个日夜的期盼与煎熬,终于盼来了出头的日子,可以像模像样走到人面前了。

他们有钱了。

一百六十万元,是一个极为诱人的数目,对于一九八六年时的好多中国人来讲,无疑是个天文数字。

而对于八角钢厂的职工来讲,如果按当时的合同规定,每人就能得到万元的红利,也就是说他们每一个人都能成为人人艳羡的“万元户”。

“人生在世,吃穿二事”,对于可能到手的钱,好多职工都对这笔钱作好了计划和安排。历尽辛酸,吞烟吸尘,终于苦尽甘来了,谁不想用这笔钱来换换全家人的胃口,整整自家的住所。

不料,就这个时候,威胁钢厂生存的潜在危机又从浪花啸叫的钢潮大战中露出头来。市场的力量是不容置疑的,市场的性格却难以捉摸。

它好像踏着节拍而舞的百炼灵蛇,既法力无边控制着经济的运行规律,又喜怒无常地掌控无数企业的兴衰成败。

一九八四年春,随着城市工业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特地视察了深圳、珠海、厦门三个经济特区,工业改革又卷起了新的潮波。

国民经济恢复了,国家建设蒸蒸日上,对建材大量需求,更刺激着大大小小的乡镇企业趋之若鹜,拥向轧钢行业。

过去不敢干的,再也不袖手旁观,纷纷摩拳擦掌上阵了;过去只想摸着石头过河的,现在再也不怕湿衣裤了;过去本来就在跑的,现在更是准备蓄足更大力量纵马驰骋了;在这万马狂奔的竞争图里,仅四川省便一哄而上,嚓嚓嚓地生长出一百二十八家乡镇轧钢厂企业。

人们常用“雨后春笋”这个词来形容生机一片,它的确能够起到“蔚然壮观”的视觉效果,但这种跟风之俗,不知是否有人计算过,又有多少企业放的是无效的空炮。

但你又不可否认,它存在着巨大的威胁力和杀伤力。

“山雨欲来风满楼”,又一场新的搏杀,又一场新的明争暗斗,又一场正常与非正常的市场竞争拉开了帷幕。

而问题的关键是要抢占先机,加足马力冲出“马后炮”们的威胁范围。

然而又该怎么办呢?

这是当时八角钢厂的外忧,回头来说说八角钢厂的“内患”。

由于国家建设速度回升,钢厂的领导班子经营得当,钢厂获得一百六十多万的纯利润。面对着贫穷而又辛劳得太久的职工们,面对着激烈的竞争,急需更新设备,扩大生产规模,使之增加竞争实力。

这钱,分,还是不分?

不分,又该怎么样抚慰那些焦渴的心?那些苦了这么久的职工,早就盘算着用这笔让儿女上什么样学校,使之能受到更好的教育;该为家中人买啥样的鞋,添什么样的衣;低矮破败的茅屋早就该变得样了分,仅仅按合同规定,每人就得分一万元的红利,而全厂有一百名职工,就能将现有利润分光拿完没钱是问题,有了钱同样是问题。

那是一次别开生面的厂党委会,研究的议题不是如何对付穷,而是如何对待那一大堆闪闪发亮的金钱,一双双闪闪发亮的眼睛。

从来都是统一团结的钢厂领导班子,第一次出现了分歧。

刘先学,八角井大汉村人,他是钢厂的工会主席,是竭力主张按合同分配者之一。他已经退休,严重的哮喘病使他失去了健康,形若纸影。

采访他时,当我看到他被病痛和岁月侵蚀得沟纹纵横、睛黄齿没的脸时,就不由得联想这张衰老容颜后的人生履历。

他是一个年近八旬的老人,每日黄昏,看着天边渐渐隐没的夕阳,他一定在回忆着他人生历程中精彩的故事。

一个人到老来时,若没有东西值得回忆,实在是一件可怕的事情,因为这就意谓着他的这一生在人世白白来了一趟,什么也没有,什么也不是。

刘先学这一辈子,尽管没有轰轰烈烈的狂放,却有平平实实的真切和良好的心态;没有大起大落的悲壮,但也不是寒冷寂寥,所以,也就有他值得回忆的东西。

解放前,他是农民;解放后,土改时任大汉村村长,又任大队支书;一九五二年,因精减行政机构,又回到队上当农民;一九五八年调任八角井公社任副社长,主管当时的民兵;一九七一年,担任农机站站长一职;一九八一年,由公社安排到八角钢厂做驻厂干部,任厂党支部书记;一九八七年,到钢厂供销科,第二年任钢厂工会主席;一九九○年,因体弱多病而退休,时年六十五岁。

所以,他比起吃了干,干了吃,吃了睡,好像干了一辈子到最后却又好像什么都没有干的人,有他太多值得回忆的往事。

刘先学说,他走得不是时候,也真的舍不得走,因为他预测得到,那时钢铁这一行业的发展潜力远远超过在此之前的任何时期,钢厂肯定会蓬勃发展。而对于他个人来说,走得越迟,他因钢厂而得到的收益就会更多。

但因为生病,迫使他不得不离开刚刚迸发出强劲发展势头的钢厂。

刘先学说,当时钢厂规定,早晨八点钟必须准时上班,否则,迟到一分钟,就按规定扣发工资(每分钟二十元)。因为六十都过半了,再加上患有哮喘病,怕风吹,怕寒侵,特别是冬天更不敢出门,要按厂规准时上班,就的确有些难为他了。

又因是厂规,对于钢厂中的任何一个职工,都是一视同仁的,不可能因为他一个人的情况特殊而偏废,一个厂不应该存在特殊的人,不然制度就难以逗硬。

所以,他就只有走,离开他工作了九年的钢厂,尽管他极不情愿。

刘先学说,当初他主张把钱按合同分了,是出于个人私利的目的,正如一桌席筵,把菜全都端上来了,他至少或多或少可夹几筷子,但在当时,菜还没有上桌一半,他就不得不抽身离开,想来多少觉得有些不值。

刘先学说,他这一辈子,总是吃亏的多,前半生的大好年华,就在打烂仗中度过了,后来到了钢厂,工龄短,所以工资低,到退休时的退休费按十个月工资一次性付给,加上额外的医药补助,才那么九千元钱。

刘先学说:“说实话,那一点钱还不够我一年的医药费。”

后来,“德钢”集团公司的领导班子考虑到他对钢厂的贡献,对钢厂的付出,也考虑到他家里的实际困难和他的病,要给他一些适当的补助,但他拒绝了。

刘先学说:“我退都退了,怎么还能使拿厂里的钱,厂里不能因为同情我的处境,而开了这个坏头,钢厂在以后的日子,随着职工的年岁增大,像我这种情况的会越来越多,因为每个人都会老,每一个人都会生病,到那个时候,如果每个职工都闹着要补助,钢厂能照顾过来吗?”

刘先学说,他有儿有女,孩子们给他的钱能应付吃穿,病嘛,有钱就看,没钱就算了,只要勉强能过就行了。

“不该我的,我绝不图,就算再困难,我也绝不会做出违反制度和让公司领导犯难的事来。”

不管你是什么样的人,只要你的人格是高尚的,别人就有尊重你的理由,“德钢”人对刘老表示敬重的,是只要一遇上他,就要请他到钢厂耍,但刘老没有来过一次。

同类推荐
  • 民国第一侠王亚樵真传

    民国第一侠王亚樵真传

    本书是一部纪实文学,描写了中国现代史上的奇人、民国第一侠王亚樵的传奇人生,以翔实的史料和对历史现场的探访,生动形象地再现了王亚樵刀光剑影、宁折不弯的一生,作者深入挖掘王亚樵的内心世界,生动形象、可叹可信地再现了王亚樵的侠义风采。
  • 中国近代诗歌史

    中国近代诗歌史

    本书通过代表性诗人、诗派的特征及其相互关系的探讨,研究了清代道、咸、同、光四期诗史,力图显示出当时诗歌发展的总风貌,阐发其在中国诗史上的地位。主要内容包括:古典诗歌的历史建构与定型、强大传统引力场控制下艰难的新建构、传统内反叛与艺术遗传中的局部变异等。
  • 2011年中国幽默作品精选

    2011年中国幽默作品精选

    《2011年中国幽默作品精选》包括了:我的手机欠费了、室有八条好汉、诸君搞笑事都是眼睛惹的祸、怎么都有职业病姐不当护士好多年、上班捎个客最牛司机、刘震云:一句顶万句的幽默话、李开复的幽默工场、大作家刘墉的“萤窗笑语”、何炅逗乐、杨澜,女人拥有幽默的半边天等内容。任月霞主编的《2011年中国幽默作品精选》精选了2011年中国最具代表性的幽默故事。
  • 一世珍藏的诗歌200首

    一世珍藏的诗歌200首

    中外诗歌浩如烟海,古史诗、叙事诗、抒情诗种类繁多,争奇斗艳。本书仅选录了文艺复兴以来并经过了数代读者检验的部分中外诗歌名篇(不含中国清代以前诗歌)。在长长的诗歌长河中,这些诗歌名篇是语言的精华,智慧的结晶,思想的花朵,情绪的珍珠。它沉淀着人类的苦难与欢乐、幻灭与梦想、挫折与成功,折射着人类精神结构中永恒的尊严和美丽,体现了人类追求真善美、扬弃假恶丑的执着意念和高尚情怀。人,寄居在大地之上,处身于喧嚣的世界,需要这甘甜的蜜汁滋养。中外诗歌遗产需要继承和发展,首先就需要阅读。阅读是一种感悟心灵的精神活动。
  • 韩愈文集1

    韩愈文集1

    韩愈,字退之,河阳(今河南孟县西)。郡望昌黎,称"韩昌黎";曾任吏部侍郞,称"韩吏部";又谥曰"文",称"韩文公"。韩愈一生追求仕进,早年求举不利,仕途生涯曲折、坎壈。陈寅恪先生《论韩愈》一文认为韩愈"卒开后来赵宋新儒学新古文之文化运动",成了"唐代文化学术史上承前启后转旧为新关捩点之人物"。倡导"古文",起八代之衰而取八代之髓,从理论到实践,全面实现了文体、文风和文学语言的根本革新。以文为诗,奇崛高古,独创新境,"山立霆碎,自成一法"(蔡绦《西清诗话》),与孟郊诗一起创中唐诗坛的韩孟诗派;从诗歌的发展历史看,与杜甫、白居易、孟郊等一并被认为"实唐人之开宋调者"
热门推荐
  • 爱之弦

    爱之弦

    本书系作者的个人诗集。诗集分“爱的日记”、“爱之梦呓”、“爱如流星”三个部分,共收录现代诗歌150余首。诗作虽多浅白,有些甚至略显笨拙,但清新、自然,且由于作者的哲学博士背景,诗作吟诵的虽然是“爱”,但折射的却是“人”,是人生、是世界、是人与世界的联系。
  • 全职亮神

    全职亮神

    卢亮拥有不稳定的修为,这修为虽不稳定,但非常独特。
  • 荒剑

    荒剑

    上古剑荒世界,剑者剑凌天地,养剑气,聚剑元,凝剑罡,成剑魂,锻剑魄,洗尽铅华。剑者,剑师,剑灵,剑宗,剑王,剑皇,剑尊,剑圣,剑神,极限剑者。剑之一道,悟剑意,寻剑之奥义,终成剑道。
  • 七夕之恋爱

    七夕之恋爱

    在七月七那一天,七夕节,他们相遇了……从此展开了一场……
  • 天使只为星夜哭①②

    天使只为星夜哭①②

    有光芒夺目的星星闪耀时,天使怎会注意到夜的黑?可是,当夜离开了,星星又如何发光放亮……这是一个属于天使、黑夜和星星的故事,这是一段关于错过的爱情。当命中注定的三人相遇,双生花盛开又凋零,即将逝去的黑夜说:其实可以没有黑夜的,只要找到属于你的那颗星。黑夜逝去后天使才发现:其实星星没有光芒的,因为失去了黑夜的衬托。天使的泪变成星星,滴落在夜漆黑……
  • 妖异笔谈

    妖异笔谈

    桐影project始动,古老的妖怪们和降妖家族黄泉之间愉快的日常
  • 猎杀魔天使

    猎杀魔天使

    熙来人往的街道上,那青春靓丽的风景背后,隐藏着另一个世界魔王的阴谋。一些人会看到美丽女孩身上寄生的魔鬼,她们也许是女友、姐妹……他们不停起剑,斩掉魔鬼,拯救天使。直到末日。
  • 英雄联盟的自然龙生

    英雄联盟的自然龙生

    这是一个龙脉术士在瓦洛兰的故事,这是一个无良的人写的无良的故事。。。看此书之前,作者有句忠告:不要在意细节
  • 魔鬼契约:恋人一见不钟情

    魔鬼契约:恋人一见不钟情

    一场被逼的相亲,让两个从来不会有关系的人有了牵连:“女人,不要爱上我,我可不会爱上你的”“去你的,谁会爱上你这种面瘫男?我爱上狗也不会爱上你!”——原本以为结束相亲后不会再遇见的两人,竟然都在报考继承人学院后遇上了!:“你还说没爱上我?都追到这里来了,你很烦诶!”“你TMD才是追我追到这里来吧?你才烦好不好!”——当两个水火不容的人碰在一起,竟然会擦出火花?原本以为两人都看清自己的心后会在一起,谁知道又闹出天大的秘密?!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秘密还没解决,死神却又不留情的到来了……
  • 表演系

    表演系

    无数想学表演的年轻人寄望将来成为明星,一夜成名、万众瞩目、如日中天?表演系的人们总觉得自己头顶耀眼光环,因为他们的命运随时可能发生质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