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431900000001

第1章 前 言

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有机融合的产物;同时又是一种历史现象,是社会的历史沉积。当今世界,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人们也越来越重视本民族的文化。我们只有加强对本民族文化的继承和创新,才能更好地弘扬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历史经验告诉我们,任何一个民族要想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必须具有自尊、自信、自强的民族意识。文化是维系一个民族生存和发展的强大动力。一个民族的存在依赖文化,文化的解体就是一个民族的消亡。

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日益强大,广大民众对重塑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的愿望日益迫切。作为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继承并传播给广大群众,特别是青年一代,是我们出版人义不容辞的责任。

本套丛书是由吉林文史出版社组织国内知名专家学者编写的一套旨在传播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养的大型知识读本。该书在深入挖掘和整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果的同时,结合社会发展,注入了时代精神。书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点点滴滴的文化知识仿佛颗颗繁星,组成了灿烂辉煌的中国文化的天穹。

希望本书能为弘扬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各民族团结、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尽一份绵薄之力,也坚信我们的中华民族一定能够早日实现伟大复兴!第一章东汉佛00一天夜里,汉明帝做了一个梦。

梦中,汉明帝看见一个金人,头上闪着白光,来到宫中。汉明帝问道:“仙人是谁?从哪儿来?”那人没有回答,突然凌空而起,向西飞去。

汉明帝吃了一惊,吓醒了。只见寝宫的巨形蜡烛一闪一闪的,上面有一圈白光,很像梦中的金人。

汉明帝对着蜡烛出了一会儿神,又进入梦乡了。

第二天早晨,汉明帝上朝,将梦中所见讲给群臣听,然后问道:“你们可知这金人是谁吗?不知此梦是吉是凶。”群臣听了,不知如何回答,这时博士傅毅出班奏道:“陛下,臣听说西方有神,人们称之为佛。金人既然向西方去了,可能就是佛吧?当年,霍去病攻打匈奴时,曾把匈奴休屠王供奉的金人带回来献给武帝,武帝把金人供奉在甘泉宫里。据说,这金人是从天竺传到匈奴的。后来屡经战乱,武帝供奉的金人早已不知去向。陛下梦到的金人肯定就是佛,佛还有佛经。”汉明帝听了这些,心里觉得很好奇。想了一想,便命郎中蔡愔和博士秦景到天竺去求取金佛和佛经。

汉明帝是东汉第二代皇帝刘庄,汉光武帝刘秀的第四子。他在当皇子时就表现出了过人的智慧,不过十岁就通晓了《春秋》。

王莽篡汉,天下大乱,光武帝乘机起兵于河南南阳。

光武帝统一中国后,发现垦田亩数和人口对不上号,于是开始重新清查田亩,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度田事件。各州郡的官员进京汇报时,光武帝看到陈留吏的牍上写有“颍川、弘农可问,河南、南阳不可问”几个字,便问陈留吏这是什么意思。陈留吏吞吞吐吐回答说:“不知道什么意思……”这时,帐后只有12岁的刘庄插话说:“这是郡里的官吏,教陈留吏怎么核查土地。”光武帝又问道:“那为什么河南、南阳不能问呢?”刘庄又回答说:“河南是帝乡,南阳是帝城,这两个地方的田亩肯定逾制,所以不能认真核查。”光武帝诘问之后,发现所言果然和刘阳一样。原来,河南南阳一带的大户不是皇亲,就是国戚,谁敢过问啊。从此,光武帝不得不对只有12岁的儿子另眼相看。不久,便立他为太子。

汉明帝即位后,一切遵奉光武旧制,总揽大权,执政严厉,热心提倡儒学,注重刑名。在他的细心治理下,天下大治。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明章之治”的“明章”,指的就是汉明帝和他的儿子汉章帝。

汉明帝做太子时,博士桓荣是他的老师。做皇帝后,汉明帝常去探望老师。他曾亲自到太常府去,让桓荣坐在东面,像当年讲学一样,聆听老师的指教。

汉明帝还将朝中百官和桓荣教过的学生数百人召到太常府,向桓荣行弟子礼。桓荣生病时,汉明帝派人专程慰问,甚至亲自登门探望。每次探望老师时,汉明帝总是一进街口便下车步行,以示尊敬。进门后,汉明帝拉着老师枯瘦的手默默垂泪,良久才离去。诸侯、将军、大夫见皇帝如此敬师,再也不敢乘车直到门前,进门后都在床前下拜。

桓荣去世时,汉明帝换了衣服,亲自临丧送葬,并将其子女作了妥善的安排。

天竺也叫身毒,是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的家乡。释迦牟尼降生那年,正是我国周灵王十五年(公元前557年)。释迦牟尼原是太子,从小安享富贵,也娶了妻,生了子。因他同情百姓,所以常常微服私访。在私访中,他看到老人和病人太苦了,尤其是人死时更是苦不堪言。他想:“这一切都是由生引起的,如果没有生,怎会有病、老和死呢?因此,人生的苦就是‘生老病死’。为了让人类摆脱生老病死之苦,释迦牟尼抛弃了太子之位,离开王宫到深山里去冥思苦想,决心为人类琢磨出摆脱生老病死之苦的办法。

经过十六年的潜心研究,释迦牟尼终于形成了自己的学说,这就是佛教。

佛教认为一切行为有因必有果,行善作恶都有报应。一切生物,从人到昆虫,都有佛性,只要行善,就能立地成佛。

佛教劝人行善,因而受到广大人民的喜爱,信教的人越来越多了。

佛教在传入中国之前,已经传进了匈奴。

蔡愔和秦景一行前往天竺,行至大月支时便取到了佛经,于是便用一匹白马驮回来一幅佛像和四十二章佛经,还带回来两位高僧——摄摩腾和竺法兰。

汉明帝热情地接待了两位高僧,让他们住在专门接待外国使臣的鸿胪寺里。

后来,汉明帝将鸿胪寺改为白马寺,让两位高僧做了住持。因驮经的白马养在寺中,故称“白马寺”。

两位高僧在白马寺中将四十二章佛经译成中文。这样,佛教便传到中国了。

摄摩腾又称迦叶摩腾,他和竺法兰都是印度人。他们来华前,印度佛教已有大乘和小乘之分了。所谓“乘”是“乘载”之意。佛教认为人生是一望无际的苦海,须用乘载的工具才能渡过苦海,求得解脱。大乘和小乘是一种形象的说法,大乘意为大的乘载工具,小乘意为小的乘载工具。大乘佛教是在印度佛教发展到一定阶段才出现的教派,为了使自己与原来的传统佛教相区别,遂自称大乘,而将原来的传统佛教称为小乘。除对释迦牟尼的看法和对佛教的一些基本教义理解不同外,大乘佛教和小乘佛教的主要区别在于宗教修行的手段不同和企望的目的不同。小乘注重印度古老的宗教修行传统,即以体力修行为重;大乘在宗教修行上注重启发修行者的智慧,主张体力修行与启发智慧并重。小乘认为人只能灭身灭智自渡苦海,而大乘则要求大慈大悲普度众生。小乘认为个人修行的最终结果不会达到释迦牟尼修行所达到的层次,即修行的结果不会成佛,只能修成罗汉真身;大乘认为个人修行不但能成为罗汉,而且能成为比罗汉高一级的菩萨,甚至修成佛。

摄摩腾和竺法兰通晓大乘佛经和小乘佛经,来华后不久便开始翻译佛经了。

东汉末年,汉桓帝、汉灵帝在位时,佛经翻译及流行的具体情况开始大量见于史籍。当时来华的一些著名胡僧,如安息(在今伊朗高原)人安世高、大月氏(在今中亚)人支谶等人译出了大量佛经,使佛教的影响逐渐扩大。

整个东汉时代,朝廷规定不允许汉人出家。东汉末年,汉人出家的禁令被打破。第一个出家为僧的人严浮调(也作严佛调)原籍安徽临淮,自幼聪慧,秉性纯朴,嗜读好学,出家后与安息胡僧安玄设译场,翻译了许多佛经,十分有名。

由于佛经的大量翻译和佛教的流行,汉人对佛教的理解加深了。但佛教作为域外宗教,要在中国扎根绝非容易之事。因此,早期佛经在翻译时总是借助于儒家思想和道家思想来阐述佛教的教义。东汉末年流行的《牟子理惑论》是汉地知识分子所撰,书中反映了汉地知识分子对佛教的理解。书中解释什么是佛时,说佛是一种谥号,和中国传统的三皇五帝的名称一样。这种说法是用儒家的传统来解释佛。书中在解释佛的具体特性时,说佛是道德之元祖,能变化分身,或存或亡,能大能小,能圆能方,能老能少,能隐能显;还能蹈火不燃,履刃不伤,入污泥而不染,遇祸患而无殃;佛欲行则飞,静坐则浑身放光。所谓“道德之元祖”是道家崇奉老子之言,所谓佛的各种法力同战国以来阴阳家描述的神仙极为相似。

直到东汉末年,在中国人的心目中,佛教只是类似当时人们崇拜的黄帝、老子之道。这一认识集中反映在东汉桓帝佛老并祠的宗教活动中。

东汉桓帝刘志有宫女数千人,过着花天酒地、醉生梦死的生活。为了延年祈福,他极端迷信宗教,企图通过宗教祭祀活动来得到神灵的护佑。他在宫中仿效祭天的仪式多次祭祀黄老,设华盖八座,用纯金器和纯银器盛酒,用牛羊豕三牲求福求寿。汉桓帝在祭黄老的同时,也在宫中祭佛。

佛教僧侣一方面借助中国社会固有的神仙方术扩大影响,一方面加紧了佛经的翻译。东汉末年,佛经的翻译仍以外来僧人为主,只有少量的汉地僧人和居士协助,从事一些辅助性的工作。译经在民间进行,没有直接得到政府的支持。随着译经的不断发展,佛教的影响进一步加深,流行的范围也越来越广了。

同类推荐
  • 其心无住

    其心无住

    《其心无住》是《降伏其心》与《善用其心》的续集,也是我出关十年,开山创建东华寺的心得感悟和修学佛法二十余年的总结。出版此书旨在阐述自己的学佛观点,获得广大学佛者的指正。佛法浩如烟海,虽修学二十余年,仍难得法乳一滴。但终究有所感悟,正如三本书名所示,降伏其心为善用其心,用过不执著,不留恋,更不留痕迹,故、名“其心无住”。要将身口意之用发挥至极限,需先降伏身口意,继而善用身口意,最终达至过后无痕。其心大而无外,小而无内。大时包太虚,小时不容针。成事由其心,败事亦由心。其心被动为奴隶,其心主动成主人。其心不降,是懦夫。降之不善用,为愚夫。事过执著,留恋不舍,乃凡夫。其心降伏,善用且无住,则圣人成矣。
  • 心经

    心经

    《心经》作为般若经的浓缩本,“缘起性空”是其核心思想,但又进一步从“对外扫相”和“对内破执”两个角度去讲“空”。《心经》是以“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来对外破五蕴身,以“心无挂碍”来破心执。
  • 如何淡定(禅·心灵·灵性)

    如何淡定(禅·心灵·灵性)

    本书通过佛教史上一些僧人学佛求法的故事,和作者对佛教经典的感悟,结合当代人面对的世风日下的种种社会问题,进行了分析、批判。比如“小悦悦”问题折射出的社会失德问题。感召人们向善,淡泊名利,宠辱不惊。
  • 给人欢喜(人间佛教语录1)

    给人欢喜(人间佛教语录1)

    本书是大师依据佛陀的言说及其弘法多年的教化经验。主要包括生活观、伦理观、修持观、处世观、仪礼观、教育观等内容。
  • 佛教艺术与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佛教艺术与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正一原始佛学是佛学的母体,其因果论和“迁流”观,蕴涵着辩证思维的内容,对后世佛学影响极大。因果论主要包含两层意思:一是众生的行为与其果报之间存在必然联系,二是宇宙万物之间具有相互依存关系。在原始佛学看来,一切事物和现象都依一定的。
热门推荐
  • 王立群读《史记》之项羽

    王立群读《史记》之项羽

    本书内容包括:霸王出世、项羽入关、鸿门宴、西楚霸王、生死决战、荥阳会战等。
  • 美人心劫:琉璃蛊

    美人心劫:琉璃蛊

    她是杀手,可以无情到死亦不休。可是她忘了她还是一个女人,有着一颗渴望被呵护的心。对他懵懵懂懂以为的爱情,在他面前原来渺小的不堪一击。而他炙热如火的感情,却渐渐温暖着她的心。一个人,一颗蛊;一颗蛊,两条命;两条命,三人情。最好不要遇见,最好不要相爱也不要相守。原来爱情,不过浮云尔尔,入戏的迷,做戏的痴,看戏的清罢了。而她,就刚好是那个入戏的迷,痴痴一生。
  • 都市独眼保镖

    都市独眼保镖

    奉天杀手集团楚天飞,一个只有五岁以后的记忆为了寻找自己的亲身父母,在一次机缘巧合之下救了中海市民辉集团董事长薛民辉之女薛碧云,为了后续踏上寻亲之路不得已欠了为期一年的保镖合约。。。。。。
  • 拽个美男当相公

    拽个美男当相公

    穿越我愿意,古代不中意。熟人一大堆,美男哪里追?闺蜜兴奋曰:三条腿的蛤蟆难找,两条腿的美男还少?闺蜜又曰:你看,那个玉树临风……答曰:那是我的徒弟!——你看,那个器宇轩昂……答曰:那是我的皇兄!——你看,那个英俊潇洒……答曰:那是我的仇人!——好吧好吧,你再看,那个美如冠玉……不行!那个不许看,他是我的!答曰:……总结:喂喂,神仙老头儿,你是不是给我拿错剧本了?我的美男在哪里?
  • 九重天下:乱世成殇

    九重天下:乱世成殇

    传说上有九重天,称为神界,里面住着尊贵的神仙;下有九重地,称为魔界,里面有着妖魔鬼怪。二十二重天的她,凝望着众生,身后莫名的手将她推了下去,耳边呼啸着撕裂的风声,嘴角缓缓勾起,逐渐隐藏在了云中。她是二十一世纪的金牌雇佣兵王,杀伐果断,雷厉风行,没想到在沙滩上晒太阳穿越了,睁眼重生到了已死的‘沐笙凰’身上。狠毒的姨娘,伪装的妹妹。人敬她一尺,她敬人一丈,人若害她一尺,她比要追回十丈。一朝重生,种种谜团萦绕于心;失落的传说;古老的遗址;神秘的小六道;九重天上曾经发生过什么?最后的她还能不能站在最高处俯视苍生?
  • 重生之霸宠

    重生之霸宠

    她本是豪门千金、天之骄女,却因未婚夫的背叛被害重生。再次睁眼,她成了怯弱胆小的沫若兮。原本以为爱情不过是欺骗的手段,男人不过是虚伪的代名词。但是当他霸道强势的出现在她生命中时,一切脱离了她原本设计的轨道。
  • 王爷,请休了我!

    王爷,请休了我!

    被洪七公的徒孙洪九公,用‘周杰伦式’的穿越法误把正在打抱不平的她,当成男子虏到了明代,还和她约法三章只有她办成了他交代的事情才把她送回去。当真是一个人倒霉,喝水都会塞牙。想她一个还在读书的黄毛丫头,却为了生计不得不冒充王妃,王爷的老婆好歹工作也稳定了,事业也起步了住的穿的吃的也不愁了,王爷,你就休了我吧,好让偶自由的在天空飞翔,在明代闯一番天。
  • 那些年我们的青春

    那些年我们的青春

    第一次相遇,有了误会第二次相遇,有了悸动第三次相遇……
  • 强娶豪夺:厉少宠妻请节制

    强娶豪夺:厉少宠妻请节制

    人前,她是他最宠爱的妹妹,人后,她是他不为人知的妻子。她是他收养的妹妹,一场商业阴谋,将她和他之间的距离狠狠的拉开,他霸道,高冷,傲娇,给了她全部的宠爱却忽略掉了她最想要的自由。世人都在羡慕叶冕有着一个高富帅哥哥,为了她,至今未娶,却没有人知道,每当夜深人静的时候,他们口中的好哥哥,无时无刻,都在想着如何睡了她!--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穿越之王妃吊炸天

    穿越之王妃吊炸天

    快戳进来看来自现代的两名美女在古代如何混的风生水起...宫箬涵一边低头走一边嘀咕:“借多少钱合适呢?不能亏待了人家,毕竟人家好歹也是个王爷…哎…难啊!”“砰!”肉体碰撞的声音。“哎哟喂~~~疼死老娘了~~~谁呀?走路都不长眼睛啊?撞人了!你懂了么?你事大了!不行,赔医药费…”宫箬涵一边揉着脑袋一边抬起头看向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