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440700000004

第4章 反共主义在美国产生与发展的根源(1)

自从社会主义国家出现后,在美国就产生了反共主义这种意识形态,并被运用到美国外交中去。反共主义势力及其影响在冷战时期达到顶点。如果追溯历史,可以发现,早在19世纪70年代,反共主义在美国就出现了萌芽。南北战争前,马克思主义就已传播到了美国。南北战争期间,许多共产主义者和组织都参加了北方军队或帮助北军。马克思主义者在响应林肯征募志愿军的号召方面,对全国起了示范作用;马克思主义者在许多战场上都英勇作战;马克思的战友约瑟夫·魏德迈曾投笔从戎,招募了一个整团参加北军,并因此而被晋升为上校,他还接受林肯交给的任务,担任险要的圣路易地区的指挥官;纽约共产主义俱乐部的一些会员都成了北军的军官。马克思主义者的行为受到了北方资产阶级的欢迎。可以说这时共产主义者与北方资产阶级是某种同盟关系。然而,不久,特别是巴黎公社革命失败后,美国资产阶级对共产主义者的态度就来个180度的大转变。尽管这时共产党在美国还没有出现,但美国资产阶级却打出了反共的旗号。当1877年美国发生全国性的铁路职工罢工时,虽然罢工是自发的,而且目的仅仅是为了抗议资方削减工资,但是一些美国报纸却一口咬定罢工是“共产党为暴力推翻政府而策划的阴谋”,其用意是为利用国家机器镇压罢工制造借口。可见,反共主义在社会主义国家出现之前就已露出了苗头,并被运用于内政中。这表明,反共主义不仅仅是美国进行对外扩张的工具,是推行其外交政策的一张牌,它的产生和发展有着极为深刻的根源,既有经济政治方面的,又有社会文化方面的,不仅有对整个资本主义世界来说属于共性的因素,也有美国所特有的因素。

§§§第一节两种思想体系和社会制度的对抗

反共主义并非美国所独有的意识形态。所有资本主义国家都不同程度地存在过或存在着反共主义,而且在马克思主义诞生初期,反共主义在西欧更为盛行。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和恩格斯就已充分揭示了这种状况:“一个幽灵,共产主义的幽灵,在欧洲徘徊。旧欧洲的一切势力,教皇和沙皇、梅特涅和基佐、法国的激进党人和德国的警察,都为驱除这个幽灵而结成了神圣同盟。”“共产党”和“共产主义”已被政敌们用来作为互相攻击、咒骂的词语。1848年革命失败后,西欧的共产主义者受到了无情的迫害,马克思在多次被逐、被捕、受审后,被迫带着家人流亡伦敦;“科伦共产党人审判案”使许多共产主义者同盟的领导人和盟员遭受监禁。巴黎公社革命失败后,欧洲又一次掀起了反对共产主义的狂潮。十月革命爆发后,包括美国在内的整个资本主义世界都一致对这场革命持反对态度,以英法为首的协约国还走上了对苏外交抵制、积极支持俄国反革命武装叛乱以及直接出兵干涉的道路。对这种行径,列宁痛斥道:“现在英、法、美集团把消灭世界布尔什维主义、摧毁它的主要根据地俄罗斯苏维埃共和国当成他们的主要任务。为此,他们准备筑起一道万里长城,像防止瘟疫一样来防止布尔什维主义。”冷战期间,美国虽然是反苏反共的主帅,但西欧国家也是从自身的需要出发积极配合美国推行遏制政策的,而且在冷战爆发时,以英国为首的西欧国家在反苏上更加积极主动。

在反对共产主义上,美国是后来居上。如果说在巴黎公社革命后,反共主义在美国还只是某些资产阶级分子和集团的主张,并不像欧洲那样成为政府的行为,那么到了十月革命后,反共主义则成了官方的意识形态。从政府要员的言论到政府的行为都可以反映出这一点。当苏俄颁布《和平法令》后,美国国务卿罗伯特·兰辛称之为“对各国现存社会制度的直接威胁”。他向伍德罗·威尔逊总统报告说:“如果布尔什维克继续掌握政权,我们就毫无指望。”在资本主义国家中,美国首当其冲宣布对苏俄实行经济封锁;接着参加了国际资本主义对苏俄的武装干涉,于1918年6月派出7000名军队到俄国北部和西伯利亚。与此同时,国内出现了“恐赤症”。1919年8、9月间,美国两个共产主义政党——美国共产党和共产主义工党刚刚成立,美国统治集团就迫不急待地对之进行镇压。1920年1月2日,美国司法部在全国70个城市进行了大规模的突袭,逮捕了约1万名共产党员和进步人士,企图把共产党人一网打尽。美国出现“红色大恐怖”(“GreatRedScare”)。以后,反共主义一直贯彻在美国的内政与外交中。

反共主义之所以能在美国产生并得到发展,首先在于共产主义与美国的资本主义存在着意识形态和制度上的对立。这种对立主要表现在如下三个方面:

(一)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与自由主义在价值体系上相对立。美国统治集团认为,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与在美国占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自由主义是相对立的价值体系,并对之构成严重威胁,进而会威胁到资本主义制度的生存。1950年公布的“美国国家安全的目标和计划”指出:“法治政府所具有的自由思想与克里姆林宫实行严厉寡头统治的奴役思想之间存在根本的冲突”,而“消灭来自自由的挑战是奴役成性的国家不可改变的目标”。美国前总统理查德·尼克松认为:意识形态是冷战时期美国与苏联进行争夺的根源。“苏联企图扩张共产主义,消灭自由;而美国则要阻止共产主义,扩大自由。如果我们在意识形态斗争中打了败仗,我们所有的武器、条约、贸易、外援和文化关系都将毫无意义。”美国学者托马斯·威斯科波夫认为,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是两种对立的社会经济组织形式,分别有4个主要特征:资本主义要求生产资料私人占有,而社会主义则要求生产资料公共占有;资本主义要求劳动力无产阶级化,而社会主义则追求无产者的解放;资本主义要求少数企业统治者控制生产过程,而社会主义则要求由企业全体成员民主参与来控制生产过程;在资本主义社会,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主要是靠对个人的物质刺激来获得,而在社会主义社会,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则主要是靠非物质的手段,而且刺激对象是集体而不是个人。威斯科波夫进一步认为,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之所以存在上述几方面的对立,是因为这两种社会经济组织形式分别建立在不同的价值体系基础之上。资本主义价值体系强调个人而不是社团的重要意义,鼓励竞争而不是合作,并且将物质产品和服务放在首位,以满足人们的需求,促进人们的幸福;社会主义价值体系则强调社团而不是个人的重要意义,鼓励合作而不是竞争,并且贬低货币收入和物质消费的重要性,强调对劳动者进行精神奖励。

很显然,社会主义的价值观念如果在美国和世界传播开来,确实会使美国的资本主义制度受到威胁。所以美国统治集团对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意识形态感到极为恐惧和仇视。

十月革命爆发后,美国统治集团认为“布尔什维克革命对美国价值观形成直接的挑战”,“布尔什维主义是一颗能炸毁”资本主义制度的“炸弹”。威尔逊总统于1918年秋发出警告,“布尔什维主义的精神正潜伏在各处”。一年后,他又宣称,“一些革命的‘毒素’实际上已渗透进这个自由国家人民的血管里。”被称为“冷战之父”的乔治·凯南在分析冷战根源时指出:美苏“冲突根源中首要的而且也是最根本的一个,当然就是布尔什维克共产党的领导集团在意识形态上所承担的义务。这在美国的政治经验中,还是一个崭新的东西。这也是美国人以前从未遇到过的一种敌对方式的表现。”“俄国保证要实现的纲领旨在使美国社会遭到损害,这种损害,在绝大多数美国人看来,甚至比单纯军事上惨败于传统的对手可能带来的种种苦难还要可怕。”正因为共产主义意识形态被认为有如此严重的威胁,所以被美国统治集团“看作是一种应当加以隔离的瘟疫”。并且在社会主义国家出现之前,美国资产阶级就打出了反共的旗号。

(二)在经济上,社会主义制度妨碍垄断资本主义的扩张。垄断资本的本性决定它是要不断向外扩张的,而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制度则成了其扩张的一大障碍。正如列宁所分析的:“垄断占统治地位的最新资本主义的特征是资本输出。”其输出的一个主要方向就是那些落后国家,“因为那里资本少,地价比较贱,工资低,原料也便宜。”但是这种输出并不是无条件的。“其所以有输出资本的可能,是因为许多落后的国家已经卷入世界资本主义的流通范围……。”可见,如果落后国家没有卷入资本主义的流通范围,则资本输出是难以实现的。而在美国垄断资产阶级看来,社会主义国家是不会卷入资本主义的流通范围的。威尔逊认为:“美国贸易在世界的扩展是与美国自由主义的输出分不开的。”正因为这样,十月革命后,美国把新生的苏俄社会主义制度看成是极大的威胁。国务卿兰辛说:“归根结底,布尔什维主义对于美国安全的威胁比德国更大,因为它既否定民族性又否定财产权,并以革命威胁美国。”正是基于这种认识,在20年代相当长一段时间,美国官方多次拒绝苏俄关于两国开展平等贸易的呼吁,甚至提出除非苏俄保障私人所有制,对目前的社会制度作根本改变,才有可能重新考虑。

美国学者诺姆·考姆斯基在解释冷战初期美国实施马歇尔计划的真实意图时说:“美国采取马歇尔计划等措施并不是为了对付苏联侵略的威胁,而是要对付经济崩溃和民主政治崩溃的威胁,这种威胁可能导致美国占统治地位的世界秩序框架外的社会经济的发展。”这里所说的“美国占统治地位的世界秩序框架外的社会经济”实际上就是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经济,很显然这种经济的发展对美国垄断资本的利益是个严重损害。

1955年,在美国颇有声望的研究机构——伍德罗·威尔逊基金会和全国计划协会曾这样解释“共产主义”的含义:“共产主义”的主要威胁是共产主义力量在经济上的变化,其变化方式减小了他们补充“西方”工业经济的意愿和能力。“西方”包括日本资本主义,它理解这些工业资本主义经济将坚定地保持在美国控制下的“整体秩序框架”之内……简单地说,“共产主义者”就是那些企图将他们的资源用于其自己的目的的人,这是和美国外交政策核心原则——偷盗和剥削的权利——相抵触的。自然地,美国是一贯的“反共产主义者”,但却只是有选择的“反法西斯主义者”。

约翰逊总统最亲密的国家安全事务顾问W·W·罗斯托曾对工业化国家和不发达国家之间的关系作了如下阐述:“不发达国家的地理位置、天然资源和人口是如此重要:要是它们果真依附于共产主义集团的话,那么美国在这个世界上就会变成一个二等国家……如果不发达国家地区落入共产主义的统治下,或者如果它们发展到对西方采取固执的敌视态度,那么,西欧和日本在经济上和军事上的实力就会削弱……总之,不发达国家的这种演变,不但严重影响到西欧和日本的命运,而且还严重影响我们的军事安全和生活方式。”罗斯托的话一方面表明了不发达国家的政治取向对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是至关重要的,另一方面也体现了社会主义国家的存在是与美国的经济利益相抵触的。

克林顿总统在第一任期内曾提出“民主的扩展”政策思想,以取代冷战时期的遏制政策。他把这个“扩展”比喻成是过去的反共主义“多米诺理论”的对立物,这个思想断定:在共产主义的指令性经济崩溃的地方,自由市场将最终兴起并繁荣起来。可见,在美国看来,共产主义制度影响了自由市场的发展。

(三)在政治上,社会主义制度是对美国“立宪民主”的威胁。十月革命后,美国统治集团认为,新生的苏维埃制度是与美国的政治制度根本对立的。继兰辛之后任国务卿的贝恩布里奇·考尔比说,苏维埃政权不是基于公众的支持,而是通过“暴力与狡诈”上台的,是靠着“残酷镇压所有反对派以继续保持其地位的。”而这种政治制度无疑构成了对美国“立宪民主”制度的威胁。正如美国总统伍德罗·威尔逊说,“莫斯科政体在一切方面都是对美国的否定”。到了冷战时期,美国统治阶级更强烈地感受到了这种威胁。1964年,《世界图书百科全书》(W·rldB··kEncycl·pedia)在共产主义和美国式的民主之间划出了一条清晰的界线:“在民主国家,政府根据人民的意志来实行统治;而在共产主义国家,独裁者通过强力实行统治并依赖强力控制权力。民主国家的政府在行政时总是努力采用使人民受益的方式;而在共产主义国家,政府的利益总是摆在第一位。共产主义强烈地反对民主制度和民主的生活方式。”这种将共产主义看成是所有美国民主信条对立面的观点,在冷战期间成了“粗鲁的经典自由主义”(b·bustclassicalliberalism)核心内容。号称是“反共斗士”的尼克松也提出了几乎同样的看法:“苏联人矢志不移地要实现建立共产主义世界的目标。我们则矢志不移地要实现建立自由世界的目标,使各国人民有权选择谁来统治他们以及如何进行治理。苏联人认为历史在他们一边。我们应确保在书写下一世纪的历史时,它是在我们这一边。”

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两种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对抗构成了美国反共主义产生和发展的基本动因。

§§§第二节美国特有的民族文化背景

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任何意识形态的形成与发展都与其赖以存在的社会的历史有着密切关系。反共主义能在美国产生并存在、发展下去,特别是美国在反共上能后来居上,是与其独特的历史和文化特别是政治文化分不开的。美国独特的历史产生了独特的政治文化,这种独特的政治文化构成了反共主义形成和发展的重要内在动力。从一定意义上说,这种美国特有的政治文化,是美国民族主义的核心内容。美国民族主义实际上是自由主义与美国政治文化相结合的产物。

一、共产主义是最大的“非美因素”

所谓“非美因素”(un-American),就是可以导致美国社会解体的因素。

同类推荐
  • 政体简论

    政体简论

    《政体简论》内容共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总论”。主要对政体的概念、政体的类型、政体的决定因素和政体的理论进行论述。指出政体作为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主要是指中央政权的组织形式。无论何种类型的政体,都是源于公共权力对社会统治和组织管理的需要而产生的,都是国家权力职能作用在组织结构上的有形体现。所谓政体,实际上是根据国家权力职能分工的需要所建立起来的一套相互关联的组织机构。政体的实质是“特殊的公共权力”职能组织的内部结构。在介绍政体理论中,强调指出:马克思、恩格斯都认为,共和国是无产阶级进行统治的现成政治形式;民主共和国是无产阶级专政的特殊形式;民主作为一种国家形式,必然会随着国家的消失而消失。
  • 20世纪的中国对外关系卷

    20世纪的中国对外关系卷

    奔向辉煌——编辑前言20世纪是一个不寻常的世纪。改朝换代的巨变,世界大战的烽烟,内忧外患的困扰,改革开放的雄风……使中华民族走过了百年波澜壮阔的峥嵘岁月。记住昨天,是为了明天。在即将跨入新世纪的今天,回视中华民族百年来所走过的道路,记住英勇悲壮,记住成败荣辱,记住发展与坎坷,记住辉煌与使命,对于增强我们的民族自豪感,提高民族自信心,更加认清我们所肩负的历史使命,从而以更新的姿态跨入21世纪,创造更加辉煌的未来,具有特殊的意义。为此,我们认真策划并努力组编了这套反映中华民族百年概貌的大型史典丛书《20世纪的中国》。《20世纪的中国》,按照大项领域,分为政坛……
  • 邓小平外交

    邓小平外交

    全党全军和全国各族人民所敬爱的邓小平,不仅是邓小平理论的伟大创立者和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而且也是当今世界上最杰出的国际战略家和外交家。国际形势开始发生深刻变化的大背景下,邓小平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清醒冷静地观察,实事求是地分析,科学缜密地思考,大胆准确地判断,得出了世界战争可以避免,和平与发展已经成为时代主题的结论。
  • 中华传统美德百字经·同:大同平等

    中华传统美德百字经·同:大同平等

    《中华传统美德百字经·同:大同平等》在每一篇故事后面给出了“故事感悟”,旨在令故事更加结合现代社会,结合我们自身的道德发展,以帮助读者获得更加全面的道德认知,并因此引发读者进一步的思考。同时,为丰富读者的知识面,我们还在故事后面设置了“史海撷英”、“文苑拾萃”等板块,让读者在深受美德教育、提升道德品质的同时,汲取更多的历史文化知识。
  • 韩国行政改革的神话与逻辑

    韩国行政改革的神话与逻辑

    本书是一本对政府正在推行的改革的重要一部分——行政改革的基调和方向、行政改革的逻辑和有效的推进方法加以整理的书,对韩国新政府所推行的行政改革的基调和方向、内在逻辑和有效地推进方法进行了梳理,内容丰富,有较强的参考价值。
热门推荐
  • 暖阳下的花朵

    暖阳下的花朵

    故事走向:从一个默默无闻,没有背景的平凡女孩李牧开始,她的家境贫寒,身高不够,性格文静,但是好在天生丽质,一开始就受郑熠城的照顾来到电视台。中间穿插围绕她的感情故事来展开。一路走到最后成为名主持人。故事的中间夹杂有身边好友和同事的感情经历,以及心路历程。力图呈现出一群有血有肉的真实人物场景。故事主线:先是平淡无无奇的小妹生涯,后来慢慢遇到更多有权有势的人,让自己人生的主动权变得无法自主,直至最后深陷其中无法自拔的成名之路。当爱情和面包面临选择时,有时候是自己选择了面包,有时候是他人强求。总之人生有很多无奈,自己选择的路,是爬也要自己爬完,无法回头,回不了头。出现在李牧身边的男性起到推动作用,每出现一个都让李牧更偏离原本设定的轨道。当爱情成了午夜梦回的奢侈念头,一切就变得不一样了。
  • 校订三国遗事叙

    校订三国遗事叙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蛇夫来袭

    蛇夫来袭

    为救父亲,她虽心有不甘,却仍是披上凤冠霞帔整装出嫁。但新婚之夜,她却发现自己嫁的俊美夫婿居然是当初救的那条大蛇!!
  • 再世情缘.一断红尘

    再世情缘.一断红尘

    呵呵明知你爱他,却还是爱你。。我是不是傻,每一次都被伤。。现在我回来了,不会再爱你了复仇计划开始。
  • 牛桃最遥远的距离

    牛桃最遥远的距离

    艺术学院高材生黄子韬意外摔下楼梯后失忆,重新认识了外冷内热的游泳选手吴亦凡,并产生了异样的情愫。认识了吴亦凡后发生了越来越多的事情,而吴亦凡也并非是黄子韬所认识的那样.....
  • 创业的现实

    创业的现实

    25年来,盖伊·川崎扮演各种不同角色,包括创业者、传道者、创投家、博客作家、心灵导师等,他看穿了不可靠的趋势、粗略的理论、疯狂的行话与各种愚蠢马虎的行为,但这些至今都被视为商界的特色。有太多人都在狂热地追求“下一个大商机”,结果却发现自己只不过是犯了“前一个大错误”而已。
  • 朱雀凤羽:红衣天下

    朱雀凤羽:红衣天下

    鼎鼎有名无所不通的妖娆王牌杀手雀殷殷被爱人计谋后穿越到了魔法斗气炼药御兽等职业大杂烩的大陆。现在她是徒有虚名的废材郡主雀殷殷。一袭红裙妖娆似火,凤凰涅槃。她将是六界传奇。腰绑红叶匕,身穿火丝裳,一曲弹泪琵琶,镇魂!回首望去,黑夜深处的男子,眯起眼睛,瞳中泛着夺魂的琥珀色,他倾城一笑。雀殷殷是废材?多年后,谁不知雀殷殷的天才,千系魔法全开,最强火焰白夜焰自己倒贴,天生丹田没有容纳底线,炼药百分百成功率且一定是极品,万兽之王,早已不在这个下级大陆,已经是顶级大陆神话。她的男人更是天地间的皇者,出现便是千龙徘徊,如今已是第一人了。重生来,雀殷殷开怀大笑。----天下,我来了!【P.s.女主强大美丽,文章不是宫斗类嗒,结局1v1,中途无情感虐心,女主很high各种腹黑活泼,但是很精明嗒。男主也很强,经常跟着女主哦,不会有分隔两地神马的,相信我吧,不定期更新,但我会尽量的霸气起来哟!!!】
  • 纺纱女

    纺纱女

    一篇篇故事、一段段心情小笔记,有趣的情节、诙谐的对白、难忘的人物……亲切自然,巧妙隐含着人生道理,知性、感性……当你打开这本书并开始阅读的时候,肯定会发现一个事实:开始的时候会?眼微笑,接下来卯足劲看完,最后,你会哈哈大笑啦!童年只有一次,管姐姐陪你一起走过!
  • 樱花葬

    樱花葬

    一株樱花,牵出一世情缘。一个约定,承诺一生相随。起起浮浮,只为那一个约定。跌跌失失,却不迷失那个信念。//////////////////////////////“我们分手吧。”“为什么?”“因为你太穷”情人在金钱面前选择了妥协。难道这世上没有真爱?错。这世上有真爱,不过这份爱需要一个支撑点,而这个支撑点,就是金钱。////////////////////////////当他明白一切都是别人的阴谋的时候,已经晚了,爱人已经在樱花树下长眠。/////////////////////////////那一年樱花开了,血红色的花瓣随风起舞。那一刻他笑了,终于他可以和她永恒了。那以后樱花再没为谁怒红花颜////////////////////////////若干年后,一群孩童在树下哼着歌儿“樱花树下,樱花恋。樱花恋人,种樱花。一树樱花,一世情。樱花飘落,两长眠....
  • 名侦探柯南之追寻星星路

    名侦探柯南之追寻星星路

    【本书已完结】喜欢看完结本的盆友戳进来~新兰文~分成三部分,一部分是消灭黑暗组织,一部分为柯南变回新一的过程。一部分是新兰同人文(平和,快青也会出现,写的是新一和小兰的上学生活以及追捕基德,警视厅等CP言情剧集。)第一部分:一个新的人物——白摩根,他的身份是什么?是手下?还是组织老大?全文以星星为线索,一环扣一环的剧情。柯南的身份即将被小兰发现,组织暗号密码尚未解开,如果就这样告诉小兰身份,后果会怎样?基德的真实身份也被柯南发现,基德所寻找的暗黑组织慢慢浮出水面。有两个案子相互交织,一个是新兰的,一个是基德的。新兰为主,基德为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