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441400000021

第21章 有效练习提高辨别力(1)

1.通过练习提高辨别力

爱情微电影《调香师》中有这样一段充满文艺味道的台词:“有人说长时间闻一种味道,你就会慢慢习惯它......也有人说视觉与知性相连,听觉与理性相连,触觉是从肉体相连,而嗅觉和记忆联系在一起。一个正常人能记住超过五千种气味。就像一组无形的密码,有时能在瞬间开启回忆的锁。”这段台词透露了一个重要的信息,即人的辨别能力是如此强大,以至于能从成千上万种相类似的事物中立即辨别出其中任何的一种。

这是真的吗?是编剧毫不顾及现实的瞎编,还是人类一厢情愿的幻想?威廉·詹姆斯很肯定地告诉我们,人类的确可以拥有非凡的辨别能力。而且,这种能力并非上帝特别亲睐某个人而赐予他的“特异功能”,而是普通人都可以有机会拥有的能力,只要他愿意,只要他肯花时间去练习。

之前詹姆斯提到过,我们通过身体来认知这个世界。但这个世界实在是太丰富多彩了。每天,有难以计数的事物冲击着我们的眼球、鼻子、舌头、耳膜、皮肤等各个部位,通过这些部位,我们感受到了世界上的事物,认知了它们。然而,正如我们刚才所讲的,我们认知的事物多到难以计数,我们小小的身体,是如何精确地分辨如此庞大的事物数据的呢?比如,我们是如何分辨橘子、橙子、柚子等水果的香味,又是如何区分苏打饼、绿豆饼、杏仁饼等各种饼干的味道的呢?还有玫瑰花与百合花的区别,丁香叶子与芙蓉叶子的区别,以及每一个音符之间细微的差异,我们到底是如何做到将它们井井有条地存储在我们的记忆里,并在需要的时候随时调出来的呢?

詹姆斯引用了贝恩先生的话为我们解释:“外部对象一般通过多种感官影响着我们。海岸上的鹅卵石呈现给眼睛的是形状和颜色。我们将它拿在手里,用触觉这另一种感受来让形状的印象再现。将两块石头互相敲打,就会发出一种特有的声音。要使这样一个对象的印象保持下来,就必须有所有这些不同作用的联想。这样的联想,当成熟与稳固了时,就是我们的观念,是我们对鹅卵石的智力把握。转到有机世界,采摘下一朵玫瑰花,我们的眼和手会得到同样的形状效果,还有颜色和触觉效果,再加上气味和味道的新效果。将所有这些性质统一在一个集合体里需要一定的时间,这可以给予我们持久的玫瑰表象。当我们完全获得了它时,任何一个特有的印象都会使其他印象复苏,那气味、那样子、那多刺的茎的感受——这每一个印象都会让整个印象呈现出来。”

关于我们如何能够区分不同的事物,詹姆斯提出了一个前提条件,即事物之间存在差异。他认为,统一序列中的每一个差异都可以被我们感知为一个确定的量。在这个序列中,每一个项似乎都是由上一个项和这个可感知的确定的量组成的。每一个存在差异的事物都拥有两部分的表征,一个是它和其他事物共同拥有的部分,另一个是它自己独特的部分。为此,他还给我们举了一个形象的例子:一个红色的弹子球第一次出现在我们眼前,便给我们留下了它专属的心理表征,并且这个红色弹子球给我们的所有东西,都是无法区分的、共存的。然而,当一个白色球相继其后出现在我们面前时,某些属性就会分离,通过对比的力量凸显出来引起我们的注意,这个某些属性就是颜色。而当一只鸡蛋出现在我们面前时,又会有新的属性凸显出来,让我们注意并将之与红色球和白色球加以区别,比如鸡蛋的形状、鸡蛋壳触碰皮肤的触感、鸡蛋的颜色等等。

为此,詹姆斯总结出了可以使我们得以简单地辨别不同事物的条件:

首先,事物本身必须有所区别,要么在时间方面,要么在地点方面,要么在性质方面。如果它们之间的差异足够大,我们辨别起来会毫不费力。比如,辨别黑色条纹和白色螺纹,长方形和梯形等。但如果它们之间的差异十分微小,我们就需要投注更多的注意力才能使辨别活动开展下去。比如,辨别两颗做工非常标准的、形状相同的螺丝,手臂上距离非常近的两个触碰点等。

其次,不同对象对我们身体所激起的感觉,是紧接着相继施加到我们的同一个器官上,而不是同时施加。我们的感受一旦被唤起,它的对象和在它之前或之后出现的对象所带来的感受的记忆,就会让我们得以比较和做出判断。比如,我们要比较两个鸡蛋的重量,用同一只手依次掂量鸡蛋,比两只手同时掂量鸡蛋,前者要更容易区分出哪只鸡蛋更重。而如果两种声音同时发出,肯定不如这两种声音依次发出更让我们容易辨别。

因此,詹姆斯认为,辨别力完全是可以通过训练得到增强的。一些高技术类的运动项目要求运动员有对微小的感觉差异的精细感知,以及对这些差异准确作出渐次肌肉反应的能力,而人们的确能够通过训练在提高自己某些方面的辨别能力。比如,台球运动员能够通过调整动作处理各种位置的球并运用恰当的力量和角度将它们击进洞里,品酒师能够通过品尝区分同一瓶酒的上半瓶和下半瓶的细微差别,调香师可以通过嗅觉鉴别不同的香调,粮食采购员能够通过触摸区别面粉的生长地,甚至有聋哑人能够识别出所有与他握过的手。

为了帮助人们更加敏锐地感受事物,认知世界,詹姆斯还教人们如何通过练习提高辨别力。这种方法的核心要素是我们要找到两种事物之间的异质关联物,它是我们分离所感知的项的重要条件。并且,这种异质关联物是可以累加的,它们可以让细微的差异积累在一起,变成更大的差异,以便于我们能够将事物区分开来。詹姆斯认为,对于放在一起的两个无法区分的事物来说,它们很可能各自都附着在不同的关联物上,从而让那些如此形成的复合物成为一个整体,得到非常清晰的断定。因此他提出:“练习对于增进辨别力所产生的效果,肯定部分地是由于分别受不同项影响的不同关联物之间的附加差异,对那些项之间的原初轻微差异的强化效果。”

这条理论看起来有些抽象而难以理解,让我们举例说明。以区分牛奶和豆奶为例。我们第一次喝牛奶,并且听说了它的名字,牛奶散发出来的气味,牛奶与口腔、舌头、食管等部位触碰时留下的感觉痕迹,以及当时的环境特征,都不经意地留在了我们的记忆里。在下一次我们喝到牛奶时,这些记忆的全部或者某些部分又迷迷糊糊地被其中一种感觉带出来了,于是我们知道,我们喝的是牛奶。我们在只喝了牛奶没有喝豆奶之前,必然不知道牛奶与豆奶这二者的区别,即使从别人嘴里听过,也仅仅是停留在概念上的一种非亲历的经验,因为豆奶并没有像牛奶一样将某种感觉留在我们的记忆里。然后,我们在某种机缘下喝了豆奶。因为豆奶在形状、颜色、味道等方面都与牛奶存在着很大的相似性,以至于我们的第一感觉会误认为这是牛奶。但很快我们便会发觉到二者之间的细微差别,我们也许一时说不出差别在哪里,但就是知道豆奶不是牛奶。经过询问,我们知道了豆奶的名字。同时,喝豆奶的经历以及相关的感觉也留在了我们的记忆里。后来,牛奶的味道与牛奶的名字对应起来,豆奶的味道与豆奶的名字对应起来。它们有不同的背景,不同的味道,不同的感觉记忆,它们之间的差别变得稳定而坚实。最后,它们的背景、味道即感觉记忆都淡化了,只有名字凸显出来,而名字的区别比其他元素的区别要简单直接得多,因而对它们之间的辨别变得简单而直接。

同样的,其他的事物之间的辨别也遵循着这个规律。沃尔克曼也做过一个实验。

他将两脚规的两个点触碰到皮肤的不同位置。最开始的时候,这两个触碰点并不能被分辨出来是两个,通过加大触碰点之间的距离,这两个点才被辨别出来。然后,他再逐步缩小两个触碰点的距离,并不断触碰皮肤,以让皮肤感受到。最后,两脚规的两个点之间的距离由一条帕里斯线缩短到了半条帕里斯线那么长,还依然可以被指尖感受到并被辨别出来。

根据詹姆斯的理论和以上的例子,我们不难相信,只要投入更多的注意去留意事物的背景、它们给我们的感官带来的感受,并留意事物与事物之间异质关联物,我们便能很容易辨别出看起来几乎没有差别的事物。而通过不断重复类似的训练,我们的辨别能力提高到更高的层次几乎是毫无疑问的,即使是相邻很近的两人对皮肤的触点。

世界很大,光怪陆离,并且随时发生着变化,常常让我们觉得眼花缭乱。然而,一旦我们拥有了强大的辨别力,再复杂的事物在我们眼中都会简化成一个简单的名称或者概念,并且轻易与其他事物区分开来。这对于我们认知世界的能力,是一种飞跃性的提高。世界很精彩,带着满满的正能量,去发现奇迹吧!

2.监听你自己的行动

在我们的求学生涯中,应该不会对这样的场景感到陌生:老师站在讲台上,要求每一位学生(尤其是幼儿园和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按照要求坐好,而通常,老师要求背部挺直,双脚并拢平直着地,双手放在膝上或是叠交于桌面上或者伸到背后,左右掌相握,脖子挺直,头平视前方,下巴微微上扬,看着黑板。而你可能也会记得,小时候那些“乖学生”总是按照老师的要求坐得端正笔直,而那些“调皮蛋”则经常东倒西歪,或是整个上身干脆趴在桌上,脑袋懒洋洋地靠在桌面上。有时候,老师会提醒一些坐姿不太规范的学生。甚至在课间操的时候,对学生们的站姿也有要求。

处于童年时期的孩子可能不会明白,当然,很多成年人至今也没有明白,老师为什么要严厉地要求我们保持如此“死板”的姿态,直到我们了解到这句古训——“站如松,坐如钟,行如风,卧如弓”。这句话是古人对站、坐、行、卧这四种日常生活中最主要的人体姿势的描述,也是要求,千百年来,这句古训一直被奉为圭臬。这句话的意思很容易理解,即站着的时候要像松树一样挺拔,坐下的时候要像座钟一样端庄,行走时如疾风般迅速有力,卧床睡觉应像弯弓一样让身体保持优美自然的弧度。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别说是年幼的学子了,即使是成年人,也很难做到“站如松,坐如钟,行如风,卧如弓”。甚至还有人对此不屑一顾,认为这不过是古人对自己和他人制定的刻板的行为礼仪要求,在开放宽容的、以人为本的现代社会,人们完全没有必要再遵守已经过时的刻板礼仪规范。

真的是这样吗?我们不必急着下结论,先来了解一个实验吧。

在上个世纪的80年代,美国德克萨斯A&M大学的心理学家约翰·里斯金德受到詹姆斯“表现”原理的启发,想知道既然人们的表情可以影响情绪,那么人体姿势对人的毅力是否也存在着一定的影响。为了弄清楚这个问题,他设置了一个实验。

里斯金德招募了一批实验参加者,将他们分组,并让不同小组的实验参与者摆出不同的姿势。其中一个小组的实验参与者被要求保持弯腰驼背,耸拉着脑袋,瘫坐在椅子上的姿势,而另外一个小组的实验参与者则需要抬头挺胸,在椅子上保持端正笔直的坐姿。保持各自的姿态达到3分钟之后,里斯金德将所有的实验参与者邀请到了另外一个房间去,并要求他们做几道几何题,而且,他们还要尝试一笔画出一个复杂的图形。很多实验参与者拿到题目就傻眼了,因为题目看起来并不简单,甚至大大超过了他们的解答能力。而实际情况是,里斯金德的确是在有意刁难实验参与者,因为他给出的题目不但难度很大,有很多题目甚至是无解的。里斯金德之所以作出这样的安排,真正的目的不过是想知道,在面对困境或是预感到将要失败的情况下,实验参与者们能够坚持多长时间尝试着作出努力。结果,里斯金德发现:比起那些被要求摆出弯腰驼背的姿势的人,那些坐得端正笔直的人坚持做题的时间要更长,而且长一倍。在针对他们的情绪调查中,那些坐得端正的人也比那些坐姿不端的人感觉到更多的舒坦和愉悦,虽然,他们都没能成功将题目解答出来。

里斯金德的实验成功地证明了人体姿势对毅力存在着影响,即抬头挺胸、端正直挺等充满力量的姿势,会让人更有毅力,而弯腰驼背、头部下垂、松懈歪斜的姿势会让人不那么有毅力。这个实验结论不但与詹姆斯的“表现”原理保持一致,同时还显示出身体动作的微妙差别对人的情绪及精神状态也有着微妙而精细的影响。

受到这个实验的启发,心理学家们想知道“站如松,坐如钟,行如风,卧如弓”这句古训是否具有心理上和教育方面的实际应用意义。于是,心理学家们来到一些学校,对学生们展开了实验。心理学家们随机抽取一些班级,并将每个班级的学生随机分成两部分,然后对所有的学生进行了一些测试。这些题目是心理学家们请教育专家出的,题目的特别之处在于其总体难度要高于学生们的正常解答能力,不过,这些题目都是可解的。另外还有一些记忆类型的题目,即要求学生背诵出题目中提供的文章。在学生们完成测试之后,心理学家们记录了测试的成绩和用时。然后,他们要求一部分学生按照“站如松,坐如钟,行如风,卧如弓”的标准来要求自己在平时的行动姿势,另外一部分学生则被要求做出与之相反的姿势,即松懈的、慵懒的站姿和坐姿,缓慢的步调,随意的睡姿。当学生们保持各自的姿势一个星期之后,心理学家再次让学生们做了测试题,这一次的测试难度与实验开始前的难度基本一致。

结果,心理学家们根据两次测试结果的对比分析发现,在第一次测试中,两部分学生的测试和总体用时没有明显的差别。其中,不排除一些成绩好的学生比成绩差的学生表现得更优秀,但就整个大组而言,两组学生的表现基本均衡。然而,在经过一个星期的姿势强调之后的测试中,学生们的表现却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被要求保持具有力量感的姿势的学生,相比之前的一次测试,在成绩上有了提高,在用时上缩短了,也就是说,他们的答题正确率和答题效率提高了。而那些被要求保持慵懒姿势的学生,则在答题的正确率和效率上出现了减退的现象。这样一来,在第二次测试中,两组学生的成绩就出现了明显的差异。

同类推荐
  • 做自己的心理医生大全集

    做自己的心理医生大全集

    本书以生动贴切、具有代表性的心理故事,加以科学条理性的分析,讲述了各种异常心理产生的根源及各种简单易行、具有实效的解决方法,并介绍了与你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各种心理及随之产生的种种行为。让你在轻松阅读中导引自己走向阳光!它具备全面性、可读性、实用性,适合作为个人闲暇或者苦闷时认识自己,永葆身心健康的心灵圣经。
  • 改变生活的68个心理学故事

    改变生活的68个心理学故事

    本书所收录的故事,涵盖实验心理学、人格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等多个方面,让我们在初步了解心理学知识的同时,也对我们的内在世界有所了解,有所认识,从而使我们心眼大开,豁然开朗。
  • 管理要读心理学

    管理要读心理学

    这是为非专业人士准备的心理学普及性系列读物,运用通俗、简练的语言,结合大量的实例,从如何理解人的心理入手,深入浅出地讲解了与个人健康、社会现象、组织运营、人际关系、自我情绪控制等相关的心理学知识,内容几乎涉及到了生活的所有层面,是一本难得的实用心理学好书。
  • 让你人际烦恼一扫光的社交心理学

    让你人际烦恼一扫光的社交心理学

    《让你人际烦恼一扫光的社交心理学》巧妙地将心理学和社交学融合在一起,揭示了人们心理变化的规律,对社会交往中可能遇到的各种问题和困境进行了详尽的分析,并提供了最具实战效用的解决思路与方法,帮助你提升社交技巧和能力,了解人们外在行为背后的心理奥秘,掌控人际交往主动权,开创左右逢源、如鱼得水的人生局面。
  • 实话实说:与大学生谈心理健康

    实话实说:与大学生谈心理健康

    本书主要谈论了心理健康—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源泉,环境适应—发展自我的基础,人际交往—相互沟通的钥匙,情绪情感—健康与成才的根本,恋爱与性—青春美妙的乐章,选择职业—提升自我的阶梯,医治心病—清除发展的障碍。
热门推荐
  • 菲承勿扰

    菲承勿扰

    不是所有的感情都是能一如既往。你拒绝我,那么我便离开。程菲偏执,现实,却不固执,世界上不是谁离开了谁就世界末日,所以,我又为什么一定要拥有你的爱。
  • 部落静语

    部落静语

    百日猫王为人,百日之期寻夫君,否则魂飞魄散。有前世纠葛的平民王子星子,今世疼爱她的商业精英范西门,哪一个能打动她?前世司命至交的身份,让众多仙神怪力闻风而来,只为得到她的一句心甘情愿的祝福。也为她惹来不少麻烦。而夜间不能成人形的她,却摆脱不了。赛龙女,猫王妙妙的宿敌,与星子和范西门有切不断的联系,与她的摩擦让妙妙身不由己的陷入感情漩涡。李翔,狐妃却因为个人私欲,前方百计要找到妙妙,……妙妙到底奇妙在哪?她命运如何?更新较慢,请海涵。
  • 课外雅致生活-巴赫生平与作品鉴赏

    课外雅致生活-巴赫生平与作品鉴赏

    雅致,谓高雅的意趣;美观而不落俗套。生活是指人类生存过程中的各项活动的总和,范畴较广,一般指为幸福的意义而存在。生活实际上是对人生的一种诠释。经济的发展带动了价值的体现,实现我们的梦想,带着我们走进先进科学社会,懂得生活的乐趣。
  • 浮华半生缘

    浮华半生缘

    她是沉浮于乱世中的一抹惊鸿,却浮浮沉沉掌握不住自己的命运。他与她,曾以为是一生的缘情,怎奈浮华半生,只得半生缘浅。他与她,曾以为此生无缘无情,怎奈漂浮半生,却执手白头。她纠缠在两个帝王之间,只为得那心里一片的安宁。曾为情入宫为后,后又是为情斩断情丝。浮华一生……
  • 全世界都失眠

    全世界都失眠

    当郑嘉宜第一次听陈奕迅的《全世界都失眠》的时候,根本不懂,天子骄子的他不觉得自己有一天喜欢上一个人的时候,会那么没有自信。直到车站偶遇,乃至之后的一切一切,他知道了,真的会有那种怀疑:想起我的完美,你会不会逃离我命的范围?于是奋力直追,他抓住夏冬青本来就滑却还在不停挣扎的手。当夏冬青第一次听到郑嘉宜版的《全世界都失眠》的时候,感慨,这个男子,不仅对自己的喜欢表达得这么清楚,连悲伤也是。他把心剖白在自己面前,似乎有些事情就不该拒绝。可是阳光元气的心做到什么程度才能温暖另一个伤痕累累的心呢?
  • 淬神

    淬神

    神存在于每个人的心念之中。淬千劫赤心犹未改,砺万难其志终如一,则可淬砺为神。
  • 落花灯影碧竹香

    落花灯影碧竹香

    如果还有来生,你是否还愿意伴我。哪怕是一生的羁绊,我也愿与你长情,天下,仙界,魔界,神界,我都为你颠覆!那年风月,再不见。举杯,破晓,落花飘,灯影,映月,碧竹香。可你还是.选择离开......
  • 爱上图坦卡蒙

    爱上图坦卡蒙

    一次普通的埃及之旅,竟然穿越到了古埃及的十八王朝,邂逅历史上那个生命短暂的少年法老,在历史的滚滚车轮下,是拯救?还是放弃?
  • 逐殇

    逐殇

    “龙卫都派遣出去了我怎么不知道?”年轻女子有些惊讶,因为自己的身份是不可能不知道的。“这是你大哥秘密安排的,我们也是才知道。”说到这里老者的脸色显然有些不好看。“好吧!既然这样就从隐卫当中抽调十个人去执行这次任务吧!”对于自己的大哥年轻女子是绝对相信的,不管他做什么样的决定自己都会无条件支持。“绝对不行,隐卫是捍卫盟区的最后一道屏障,如果吞噬者在此时入侵怎么办?所以他们绝对不能在此时离开盟区。”老者也有些急了。
  • 你是我的三生缘

    你是我的三生缘

    国之轴承,她使命所在,却性情乖张为祸宫闱……邻国枭雄,她朝思慕想,现实却让人大跌眼镜……世上怎么会有这么多的不可思议?她摇头,她叹气,她无奈,她生气。她却从未想过有一天,自己也会陷入种种不可思议之中。那虚空中的命运之手翻云覆雨,她只得在人生路上颠沛离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