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458200000019

第19章 情感心理常识(2)

具体地说,心理学家们把完美主义者分为三种类型:

第一种是自我型。这类人自我设定了远大目标,并努力达到。比如享誉国际芭蕾舞界的克伦?凯因,她一生表演超过1万场次,但她自己较为满意的只有12场,她对自己感到很失望。这类人容易陷入自我批判、沮丧失望的情绪中难以自拔。

第二种是总以为他人对自己有更高期望,于是为之不断努力。他们在情绪上比较压抑,即使在面对他人不合理的要求时,他们也逼迫自己去达到。他们力求人前100%的完美。这类人容易发生饮食紊乱,乃至产生自杀的想法。

第三种则把完美标准拓展到其他人身上,要求他人也要十全十美。这类人的人际关系往往一团糟,朋友反目、亲人疏远、婚姻失败,最后落得孤零零一个人的下场。

由此可见,生活中,追求过度完美是完全没有必要的。只要我们能在大多数事情上表现得优秀,小地方上的不足反而是一种亲切和真实的表现,能成就现实中的完美。

视网膜效应

有人几经思量,终于决定买一部墨绿色的轿车。买完车,他高兴极了。因为,他认为人们大都会选择白色或黑色的车,这样墨绿色的轿车在车流中就会相当引人注目。但是正当他为自己别出心裁的选择而沾沾自喜时,突然发现到处都是墨绿色的轿车,高速公路上、小巷子里,停车场中……他甚至看到不少和他车子一模一样的墨绿色轿车。他觉得非常奇怪,为什么忽然之间似乎所有的人都开始对墨绿色的车感兴趣了?

他把这件奇怪的事情告诉了他的朋友。可是他的朋友根本没有注意到街上有墨绿色轿车,反而发现红色轿车比比皆是。原来他的这位朋友不久前才买了一辆红色的跑车。

正怀着孕的朋友的妻子却说:“我倒是没有看到很多墨绿色的车。不过,我发现最近似乎是怀孕高峰期,到处都是像我这样的孕妇。记得上个星期天在百货公司,还不到2个小时的时间,我就看到了4个孕妇。”

但是,他与他的朋友却异口同声地说没发现孕妇有增加的现象。

心理学家把这种现象叫做“视网膜效应”,也就是说一个人的身心状况会影响他对外界的观察,当我们自己拥有一件东西或一项特征时,就会比平常人更加留心到别人是否跟他一样具备这种特征。

视网膜效应很容易导致我们视野与思维上的狭隘,使我们不能全面、客观地看问题,甚至有可能让我们钻进牛角尖里,不得解脱。比如:有些女人因为自己的伴侣背叛了自己,因此就认为“男人没有一个是好东西”,从而把自己关在了幸福的门外;有的人因为年少时饱尝贫穷之苦,因此他就认定钱是世界上最重要的东西,以至后来沦为金钱的奴隶;有的人很悲观,他一开电脑就死机,一开车就被警察罚款,一提意见就被驳回,因此他甚至认为整个世界都在刁难他,进而轻生……殊不知,人生有无数种可能性。我们根本不能说因为第一任伴侣背叛了自己,天下所有的人就都是背叛者;也不能说因为没有钱会吃苦,钱就是最重要的东西;更不能说电脑死机、被罚款就是命运的不公,毕竟就在那一刻世界上有很多人都电脑死机,很多人被罚款,很多人的意见没有被采纳,甚至有很多人失去生命……

其实,用怎样的“视网膜”看世界,看到的就会是怎样的世界。当一个人乐观、进取,以积极的心理状态来面对生活时,他就会觉得世界无比美好,到处都是成功的机遇;相反,如果心理消极,看到的自然是世界阴暗、让人绝望的一面。微笑着看世界,世界很美。

当然,过于乐观地看待世界,也会蒙蔽自己的双眼,使我们不容易发现危机的存在,进而失败。因此,调节好“视网膜”积极一面和消极一面的平衡点是问题的关键。于痛苦中常想快乐,于安逸中常思忧患,于挫折中常怀希望,这样我们才能够避免“视网膜效应”的负面影响,而使它的积极影响成为我们成功的助力。

鸟笼效应

1907年,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结束了教学生涯,从哈佛大学退休,同时退休的还有他的好友物理学家卡尔森。从此,詹姆斯和卡尔森常常在一起打发时间。

有一天,詹姆斯突发奇想地说:“我敢保证,不久以后,你就会养一只鸟。”卡尔森不以为然:“我不信!我的脑子里甚至从来就没有过要养鸟的想法。”

过了不久,卡尔森过生日,詹姆斯送了一只精致的鸟笼给卡尔森做生日礼物。卡尔森看着鸟笼,笑了笑说:“我只当它是一件漂亮的工艺品,但是我绝对不会养鸟。”

从此以后,卡尔森的书桌上就摆着一只精致的鸟笼,而他也确实只当鸟笼是工艺品。然而,来拜访他的客人们几乎都无一例外地会问:“教授,你养的鸟什么时候死了?”卡尔森只好一次次地解释:“我从来就没有养过鸟。”而客人们总是一副困惑又不相信的样子。无奈之下,卡尔森教授只好买了一只鸟,詹姆斯的“鸟笼效应”奏效了。

那么,“鸟笼效应”为什么能奏效呢?原因是:虽然空鸟笼不仅显得别扭,而且会为主人招来异样的眼光、让主人困扰,同时也不甚美观,但是主人却舍不得把它丢弃。于是,唯一可行的办法就是买只鸟放进去,这样才能同时解决不美观以及困扰的问题。心理学家认为,长时间放置一个空鸟笼会对人的心理造成一定的压力。起初没有人来问,主人也不需要向任何人解释,并不会感到有什么压力。可是时间一长,空鸟笼带给人的内外压力明显化,为了摆脱这种压力,主人只好主动去买来一只鸟与笼子相配套。

生活中,很多时候,我们也会不自觉地在自己的心里先挂上一只“鸟笼”,再不由自主地往笼子里放“小鸟儿”。比如:有人送了我们一张很雅致的书桌,我们非常高兴;然而,书桌搬回自家书房后,我们会发现破旧的木藤椅配这样的书桌实在是大煞风景,于是我们买了一个时尚又美观的转椅来搭配书桌,这下心里终于畅快了;然而不久又发现书房里的书柜,跟这套桌椅比起来简直是跟不上时代,于是,越看越不舒服,然后又花钱把书柜换了;然后又会觉得书房的采光有问题,于是又改了落地窗;接着又会重新粉刷墙,铺地板……这样,由一张书桌而起,我们自己给自己增加了许多无谓的烦恼,把自己弄得疲惫不堪。

挂上一只与自己实际情况不符的“鸟笼子”,只会为我们增添无穷无尽的烦恼。其实,对于这只“空鸟笼”,去填满它并不是我们唯一的选择。如果那只“空鸟笼”给我们带来的只有无穷无尽的烦恼,我们可以丢弃它。

也就是说,我们要选择和实际情况相符合的“鸟笼”挂上,然后再往里面填东西;或者把不合时宜的空鸟笼丢掉,这样,我们才能摆脱生活中的那些无谓的烦恼。比如,企业的战略制定应该考量自身的实际能力、资源等情况,战略计划应该和实际状况相匹配才可行,也就是我们说的“顺势而为”。

佛经云:人最难摆脱的是无谓的烦恼,许多人不正是先在自己的心里挂上一只笼子或张开一只袋囊,然后再不由自主地往里面填些东西吗?其实,把那只“空鸟笼”丢掉,我们就不用再烦恼了。

权力膨胀定律

权力,是指支配和控制自己周围世界的能力。那么,对于权力,人们的行为趋势是怎样的呢?当人们拥有了权力以后,是会更加慎重,还是会更胆大妄为呢?

为此,心理学家做了相关的实验研究。证明多数人属于后者。也就是说,人只要有了权力,就会充分使用它。这个实验是这样的:

心理学家随机挑选了若干名实验参加者,安排他们在公司里从事管理工作,他们每个人都有4名下属,他们可以采用自己的方式对下属进行管理。

然后,心理学家对这些实验参加者的情况进行了跟踪调查。结果发现:当这些“管理者”们被授予一定权力之后,他们便迫不及待地开始运用他们的权力。比如,增减部下的工资,更换或解雇部下,增加部下的劳动量等。总的来说,他们大都频频向部下发出指令,对部下的能力持否定态度,尽可能不与部下见面谈心,认为部下之所以能有所成绩都是自己领导有方。

由此可见,人只要有权力,就一定会充分地、大胆地使用它,从而使自己与被管理者之间的权力差距扩大,以此来进一步扩大自己的权力。也就是说,人在拥有权力以后,具有充分使用它,并把它无限扩大的倾向;或者说,人具有无限大的权力欲。

在封建社会,人为了皇帝的宝座,父子反目、兄弟相残,就是出于人类的这种心理劣根性,都是源于内心无限膨胀的权力欲。

生活中,每个人的权力欲也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比如:父母总是喜欢安排子女怎样做,而不顾及子女自己喜欢怎样;子女成长到一定时期就开始反叛,以获得主宰自己的权力;新婚的夫妻往往争吵连连,要经过很长一段时间才能确定彼此的权力范围,不再吵闹……这些都是权力欲的一种体现。

很多人认为,权力是世间最诱人的东西,只要拥有了权力,就可以想要什么有什么。然而,这样就能够幸福了吗?

亚历山大的权力可以说是登峰造极、无人能比的。然而就是这样一位在大家看来很幸福的人却甘愿做一个睡在木桶中的第欧根尼……

亚历山大大帝是有史以来最强大的征服者之一,他建立了最强大的帝国,是众人眼中的英雄。因为第欧根尼声名远扬,因此,亚历山大决定去拜访第欧根尼。

亚历山大托人传话给第欧根尼,说让他去马其顿接受亚历山大的召见。第欧根尼听后生气地说:“如果是马其顿国王真的有意与我结识,那就请他到此地来见我吧。因为在我看来,雅典到马其顿的路程似乎并不比马其顿到雅典的路程远!”

亚历山大听说后便去了第欧根尼的住所,他见第欧根尼正在木桶中晒太阳。当这位被人捧上天的皇帝穿过人群走向“狗窝”的时候,所有在场的人都向他敬礼致意。而第欧根尼却一声不吭,只是慢慢坐了起来。亚历山大细心打量了一下衣衫褴褛的第欧根尼和他的“卧室”,开口便问:“第欧根尼先生,我能为你做些什么吗?假如你有什么要求就直言不讳地说吧。”

“能。”第欧根尼斩钉截铁地回答,“只要你站到一边去,别挡住我的阳光就行了。”

第欧根尼的言行举止让亚历山大的随从都不禁哄笑起来。而亚历山大却沉默了,过了一会他慢慢地转过身,对身边的人说:“如果我不是亚历山大,我愿意做第二个第欧根尼。”

要知道亚历山大的权势在当时是无人能及的,人们都把他当成是太阳神的儿子,把他奉为希腊人的保护神,因此,对他是毕恭毕敬的。更有甚者,有的将领在跟亚历山大说话时都不敢直视他的眼睛,生怕自己被他的眼神烧伤。但是,亚历山大却说自己想做第二个第欧根尼,要像第欧根尼一样过无拘无束、率性而为的生活,这是一个权力至高无上的帝王所向往的生活,因为在他看来,像第欧跟尼这样的生活才是真正幸福的生活。

在现实生活中,那些安于现状的平民老百姓往往比拼命往上爬的官员要幸福。尤其是整天贪污受贿的贪官污吏更是没有平静的日子,他们毕生追逐权力,营营役役,整天怕失去权力、怕自己的权力不够大。渐渐地,他们的权力欲就像一个黑洞一样吞没掉人生很多美好的东西,使自己再也无法幸福快乐起来。

有人说:“权力对人来说就像盐一样,没有不行,多了也不行。”因此,我们一定要警惕自己内心的权力陷阱,千万不要让自己深陷其中!

心理问题躯体化

生活中常有这样一种情况出现:人们能明显地感到身体上的不适,比如头痛、乏力、失眠、工作效率低等,但到医院进行检查,却没有发现身体有相应的病变现象,或者发现病理改变不足以解释患者自觉症状的严重程度。其实,这种身体上的不适症状主要是来自于心理。心理学上,我们把这种现象称为“心理问题躯体化”。

心理学家说:躯体化是一种体验和一种表述身体不适的倾向,这类躯体不适合症状不能用病理发现来解释,但患者却将它归咎于躯体疾病,并据此而寻求医学帮助。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世界约有10%的人心理上存在问题,这10%的人中又有约0.2%~2%的人患有终生的躯体化障碍。同时专家在研究中发现,有99%的躯体化障碍的病人在身体出现不适的时候,第一求助对象是综合性医院;而在综合性医院就诊的病人中有9%都非出于正常的病理原因,而是因为躯体化障碍。

也就是说,人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心理状态不好会引起身体不适,使身体不再健康。

心理学家巴甫洛夫为了研究情绪与健康的关系,做过这样一个实验:

他给狗看两种图形:圆形和椭圆形。给狗看圆形时,同时给它一份食物;给它看椭圆形时,同时电击它一下。若干天以后,狗就形成了条件反射:见到圆形,就摇头摆尾、流口水,十分高兴;见到椭圆形则紧张害怕,准备逃避。

后来,巴甫洛夫将圆形一点一点地向椭圆变,将椭圆形一点一点地变圆。起初狗还能分辨,并做出相应的反应。然而,当这两个图形越来越相近,以致难以区分时,狗就开始惶恐不安,无所适从,在笼子里乱转、号叫、拒食、腹肌痉挛、呕吐。

一段时间以后,狗出现皮肤干燥、脱屑、脱毛、溃疡等症状,甚至身体还开始长出各种肿瘤。

从上面对动物的实验中,我们可以看出长期的惶恐不安促发了身体病变。情绪与身体健康有着密切的关系。良好的心理状态能对人体的生命活动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可以增强免疫力,使人健康、长寿;而消极的心理状态会对人体的生命活动产生消极影响,甚至会造成身体状况恶化。

情绪是很多疾病的致病因素。我国古代就有“内伤七情”之说法,认为当人的“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绪过度时,就会产生生理疾病。《黄帝内经》中就有“怒伤肝”“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的记载。现代医学对此也做出了详细的解释,专家们通过研究发现,当人的心理状况不好时,体内的内源性皮质类固醇含量会增加,从而使T细胞的机能下降,同时对免疫球蛋白产生抑制,干扰白细胞活动,降低抗体活动能力,使身体的免疫力下降,从而导致疾病发生。

积极的情绪状态可以增强人的抵抗力,消极的情绪状态则会对身体构成一定的伤害。因此,对身体健康而言,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就显得非常重要。以下几点建议可以帮助我们培养健康的情绪:

1.培养幽默感。研究发现,在问题面前,经常运用幽默作为应对机制的人,健康问题比较少;而运用哭喊作为应对机制的人,健康问题相对要多很多。

2.增加愉快的生活体验。增加令人愉快的体验,可以减弱消极情绪状态,而提高A型免疫球蛋白,提高免疫反应能力。这样,即使偶尔遇到不愉快的事情,也不至于发生过于强烈的情绪反应。

同类推荐
  • 暗示治疗学:催眠术的实质及其应用

    暗示治疗学:催眠术的实质及其应用

    《暗示治疗学》作者伯恩海姆为十九世纪著名心理学家,主要研究癔症、催眠和心理治疗。他认为催眠是睡眠的特殊形式,并确信催眠术作为一种治疗手段同样适用于不患癔病的人在催眠过程中,对象的注意力集中在催眠者的建议上,从而强化了催眠过程的心理天性,证明了催眠现象的发生与暗示有关,因此无论精神病患者或正常人都可进入催眠状态。本书对催眠这种现象进行了更加全面的研究,比如催眠暗示中的回溯性幻觉现象,该现象由本书作者首次提及。《暗示治疗学》中还包含了在暗示治疗领域观察到的大量新的现象。南锡学院重视催眠术的研究,并积极运用于临床治疗中。他们创造了十分有效且成效显著的方法,这种治疗方法正是写作本书的意义所在。
  • 读懂孩子的心

    读懂孩子的心

    家长说,青少年像云一样让人捉摸不定;孩子说,其实家长根本就不懂我的心。在现实生活中,很多青少年和家长之间都存在着隔阂。家长认为孩子叛逆、不省心,青少年认为与父母之间有代沟、无话可讲。其实,出现这种现象很大程度上源于青少年与家长之间缺乏沟通,久而久之产生了误解。
  •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读本(小学低年级·拼音版)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读本(小学低年级·拼音版)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据小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的规律和特点,运用心理学的教育方法和手段,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小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地发展和整体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落实“跨世纪素质教育工程”、培养跨世纪高质量人才的重要环节。同时,切实有效地对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也是现代教育的必然要求和广大小学教育工作者所面临的一项共同的紧迫任务。
  • 实用心理学(Ⅱ)

    实用心理学(Ⅱ)

    本书共分为六个部分,分别从形形色色的心理效应、两性心理、婚姻家庭心理、职场心理、电影·心理学、心理测试入手,从几十个常用心理效应的积极面与消极面出发,介绍了社会生活当中较常见的心理现象和规律。
  • 每天学点健康心理学

    每天学点健康心理学

    本书从38个方面为你开列了克服心理危机的有效“处方”,旨在从正、反两方面阐述必须这样做的道理和方案,让你在短时间里铲除自己的心理危机感,发挥自己的优势,成为一个驾轻就熟、本领超群的人!有道是:变则通,通则活。在心理危机面前束手就擒,不善于及时应变,显然毫无出路。幸福生活源自快乐的心灵,其实世界和人生的庞杂,早已超离了我们的想像。我们所能做的,只是还原生活的本来面目。真诚地面对世界,真诚地面对旁人,也真诚地面对自己,给自己创造一片心灵的乐土。希望你能静下心来读本书介绍给你的变化之道,它们一定有绝妙之处。
热门推荐
  • 秦霆仙路

    秦霆仙路

    玩乐修仙两不误,中外异界闯江湖,任你妖魔鬼怪,仙神佛圣,老婆孩子齐上阵,玩死你个小辣鸡!
  • 神弃之前世今生

    神弃之前世今生

    如果有一天,有一个穿着怪异的完全不像是这个时代的人出现在你面前,对你说其实你并不属于这个世界,而是另外一个世界的掌管者,那么,你会有什么反应?是夸他很有想像力,还是觉得他是个神经病?我想该不会有什么人真的觉得他讲的是事实吧?也许你会笑我异想天开了,可是我要跟你说的是,这么个人,我还真的给遇上了……
  • 你可知我心思

    你可知我心思

    他曾是我们来不及表白的最爱,在学生时代最纯真的爱情。或许经历多年你还想着他,可是最后站在身边陪你的不一定就是他。这就是青春,我们喜欢过,痛过,但最后我们终究会对过去的一切释然。这是一篇短篇小说,希望你会喜欢。
  • 穿越.魔法之旅

    穿越.魔法之旅

    女孩夜幽鸢与沐樱雪竟然穿越了?!!她们到了一个神奇的地方,有魔法,可以修炼,她们就在那里练习魔法,拼命修炼,希望可以找到回家的方法……
  • 婢女戏情

    婢女戏情

    [花雨授权]如果你长了一张花容月貌的脸,你会怎样?当然要靠这张脸兴风作浪了,于是乎——美艳婢女与狂妄主子的战争正式开始!阴谋,毒药,美人计,苦肉计……连环登场!
  • 寒骨为妻

    寒骨为妻

    小时候跟伙伴争当孩子王,打赌看谁敢和后山乱葬岗的女尸待一宿,结果……
  • EXO最美好的邂逅

    EXO最美好的邂逅

    当时光转身你还会回来吗。世上所有的一切我都可以不要,但是你必须是我的。再也不会许你独自一人,记住世界背弃你我还在你身边,你背弃了世界,我永远支持你。我爱你这三个字,承载了很多很多。那年栀子花又开,那年你的背影在我心中
  • 史记(最爱读国学书系)

    史记(最爱读国学书系)

    《最爱读国学书系:史记》是一部纪传体通史。全书共一百三十卷,有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共约五十二万六千五百字,记载了上至中国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约公元前3000年)下至汉武帝元狩元年(公元前122年)共三千多年的历史。包罗万象,而又融会贯通,脉络清晰,“王迹所兴,原始察终,见盛观衰,论考之行”(《太史公自序》),所谓“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详实地记录了上古时期举凡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各个方面的发展状况。
  • 纨绔大少都市行

    纨绔大少都市行

    谁说富二代就一定坑爹,富二代就一定啃老,富二代张晨风因家族破产,尝尽生活窘迫,女友背叛以及各种凌辱。既然做不成富二代,那做第一代又如何,张晨风用了自己的努力,将那些曾经的嘲讽和凌辱统统的还了回去。
  • 狂仙列传

    狂仙列传

    心中怨念不去,道心不得通达,如何能修成真仙?仙神者,当纵横天地之间,不为世间凡俗规则所限;但若无真心真德,当迷失自我,成为只知杀戮的魔物,陨落却也是必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