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458200000024

第24章 行为心理常识(3)

简言之,心理激励要针对下属的心理状态,他最需要什么,你就给予什么,以能解决员工的心理问题、调动起积极性为目的。

在心理激励的方法中,用得最普遍的是真诚地、公开地赞美下属。日本企业经营之神松下幸之助曾经说过:“赞美比批评更容易使人成功。”

保龄球比赛正在进行,第一球结束,有两名选手都只打中了7只瓶。选手A的教练对他说:“很好!打倒了7只。”选手A听了教练的赞扬很受鼓舞,心想:下次要做得完美,把剩下的3只也打倒。

选手B的教练对他说:“怎么搞的!才中了7只。”选手B听了教练的指责,心里暗想:又被教练骂了,总是达不到他的要求,但愿下次别被骂。

结果,在后面几轮中,选手A成绩不断上升,而选手B则打得一次不如一次。

批评会破坏人的心灵平衡,会摧毁一个人的信心,而一个没有信心的人是不可能成功的。但赞美则刚好相反,它不仅能够增强人们的信心,还会给人以巨大的鼓舞,赋予人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让人在愉悦的心情下主动更正错误、弥补过失。

当然,用赞美激励法的时候,有两点是需要我们注意的:其一,赞美不宜过于频繁,如果下属的心理习惯了,就达不到刺激、激励的效果;其二,赞美的内容要富有内涵、要真诚,切忌空洞、为了赞美而赞美,没有内涵和真诚的赞美是起不到任何效果的,因为对方知道你在说假话。

超限效应

生活中,我们常常碰到这样的情况:自己越是反复强调、三令五申的事情,别人越是不放在心上。女友不知疲倦地提醒男友戒烟,可男友依然“恶习”不改,甚至抽得更厉害;父亲三番五次地对孩子说“要好好学习,不能贪玩”,可孩子反而玩得更疯,成绩不但没有上升,反而下降;自己不断地打电话、发短信告诉朋友约会千万别迟到,结果朋友反而迟到得不止一小会儿……

此时,与其责备埋怨别人,我们不如好好反思一下自己,看看自己的反复强调和三令五申是否对他人刺激过度了。对人刺激得过多、过强,或者作用时间过久,都会引起对方的心理极不耐烦或反抗现象。在心理学上,这种情况称为“超限效应”。它揭示了这样一个规律:任何刺激都必须适度,否则就会适得其反。

有一次,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到教堂里听牧师做号召募捐的演讲。

起初,他觉得牧师讲得好极了,打算等牧师讲完就去捐款。然而,10分钟后,牧师的演讲还没有结束,他开始觉得这牧师真啰嗦,决定只捐一些零钱。又过了10分钟,牧师还在继续演讲,马克?吐温开始觉得气愤,觉得牧师在浪费大家的时间,他决定1分钱也不捐。终于,等到牧师的演讲结束了,马克?吐温的愤怒也已经到了极限,他认为牧师浪费了他的时间,因此走时他不仅未捐钱,还从盘子里拿走了2元钱。

这显然是超限效应在起作用:牧师对马克?吐温的刺激过度了,引起了他的反感和厌恶。人对来自外界的刺激,存在一个主观的容量,一旦外界刺激超过这一容量,人就会对其产生心理排斥,甚至会产生叛逆和敌对心理。

古人很强调“尺度”“火候”,生活中,只有把握好了“度”,才能避免“物极必反”“过犹不及”的超限效应,达到“恰到好处”的结果。

我们致力于追求事业,但同时也要适当修养身心;我们喜欢悠闲自在的田园生活,但同时也要努力工作……这样,我们才不会让超限效应对自己起作用,才不会产生与自己本意相反的结果。而超限效应给我们最大的启示还是人际交往方面的。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好节奏,控制好时间,把握好深度。具体地说,我们应该遵循以下原则:

其一,信息传递的次数越少越好。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信息的传递次数过多就会启动超限效应运行,因此,信心传递的次数越少越好。

有的人可能会说:“不多次进行传递,怎么能保证信息传递成功?次数少了会导致信息传递的无效率大幅上升。”对这个问题,解决之道就在于把握好信息传递的时机,以及富有感染力的传递方式。一般来说,人的注意力集中时效是30分钟,因此,我们一定要注意把时间控制在30分钟之内,而语言应该尽可能地言简意赅,同时还要注意肢体语言的运用,以达到生动形象地向对方有效传递信息的目的。

为了确保万无一失,我们可以隔一段时间以后,再和对方确认一下。比如,在重大会议举行的前几天,打电话给参会人员说:“××日××点在××举行的会议,你那边没有什么变化吧?应该能准时出席吧?”

其二,“巴掌”和“糖果”都要适度。换言之,在与人交往过程中,对人太好或者太严厉都会给对方造成很大的压力,是刺激对方疏远你的直接原因。

疏远一个对自己过于严厉的人是人之常情,我们很容易理解。可是,对人太好难道也不行?是的,对人太好的确会带来消极影响。要么宠坏对方,要么给对方巨大的心理压力,导致对方疏远逃避。

事实上,人际交往是遵循功利原则的。所谓“心理交往功利原则”是指人际交往以人的各种需要(包括精神的、物质的内容)为基础,是一种满足人们需要的活动。在1974年,心理学家霍曼斯就曾经提出: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本质上是一种社会交换,这种交换同市场上的商品交换所遵循的原则一样,即在交往中,人们都希望自己的付出可以得到回报,如果付出和回报不能平衡,那么就会对人际交往产生不利影响。

当付出大于回报的时候,人容易产生心理疲劳,进而不再以积极的姿态投入到人际交往中。当所得的回报大于付出的时候,则会产生两种情况:一种是担忧,认为自己得到的越多,将来所需要的付出也就越多,害怕自己没有能力承担这种付出;一种是矛盾导致心理失衡,因为对一个有劳动能力、理智健全的人来说,独立和得到都是内部需要,别人对自己好得过分就会让自己失去独立,这就产生了心理矛盾,进而使心理失衡。

人际关系中如果不能以平等地相互满足某种需要为基础,那么这种关系维持起来就是比较困难的。

其三,保持距离,给彼此一点空间。

每个人的心灵都需要一点独立空间,因此在人际交往中,应该适当地保持距离。如果不知深浅,一不小心侵入了他人的禁区,就很有可能引起对方的敌对。想和他人维持长久的关系,那么就一定要留给对方足够的私人空间,给对方喘息的机会,也给自己畅快呼吸的机会。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做任何事都应当遵循适度原则,要把握分寸、掌握火候、“量体裁衣”或“量力而行”,要把握量和质、多和少、快和慢、严和松、深和浅、软和硬、轻和重等之间的矛盾关系,这样才可能恰到好处地把事情做好。

平衡理论

1958年,社会心理学家海德对人如何处理自己的人际关系做了专门研究,并提出了“平衡理论”,又称“P—O—X理论”。

P与O各代表一个人,X是第三者或事件;P、O、X三者共同构成了环状闭合系统,三者间的关系按其正负特点,分别取+1或-1,如果关系取值相乘结果为+1,则人的心理处于动态平衡,反之则不平衡。

假如P是我们自己,O是交往对象,X是对喝咖啡的看法,那么,就会形成这样一个人际交往的互动图,如下图所示:

当对方喜欢喝咖啡(即:关系2取+1),并认为喝咖啡对于我们来说也是一件愉快的事情(即:关系3取+1),并且对方也喜欢我们(即:关系1取+1)时,对方的心理状态才能平衡。

海德认为,人类普遍的有一种平衡需要,人们喜欢完美的平衡关系,而不喜欢不平衡的关系。一旦人们失去平衡,就会在心理上产生紧张,从而促使人按照“最小努力原则”重新找回平衡、转向和谐。

在上面的例子中,假如对方喝咖啡并不是我们所喜欢的(即:关系3取-1),而对方喜欢喝咖啡(即:关系2取+1)时,如果对方是认可我们的(即:关系1取+1),那么关系1、2、3的乘积为-1,对方心理产生不平衡,感到紧张。为了摆脱紧张感,对方就会遵循“最小努力原则”来进行调整。

当对方认为要使自己不喜欢我们比使自己不喜欢喝咖啡困难时,对方就会放弃对喝咖啡的喜好,即:关系2取-1,来重新找回平衡。反之,如果放弃喜欢喝咖啡比较困难的话,对方就会变得不喜欢我们。

在这8种情况中,1~4都是属于暂时性的,5~8才是人的心理比较稳定的状态。换言之,无论开始时情况是怎样的,最终都会归同于5~8中的一种情况。

那么,4种动态平衡状态对人来说有何区别呢?对此,海德及后来的社会心理学家纽科姆等人做了进一步的研究,他们认为:最后一种动态平衡情况是最理想的,在这种平衡状态下,交际双方P和O都会更加愉快。

根据海德对“P—O—X”理论的描述,在人际交往中,我们要有意识地为第8平衡状态创造条件。

虽然,人际交往中的平衡效应,并不是我们能够掌控的,但是我们可以利用一些技巧来寻找到它。也就是说,我们无法改变他人,然而一味迎合他人又是让自己非常痛苦的事情,因此,我们要特别注意选择自己的社交对象,寻找那些志同道合的人来交往。这样的交往必然是令人愉悦的。

有人说,与自己志同道合的人是可遇不可求的。难道我们对此就真的无能为力了吗?

我们知道,当我们抛一枚硬币时,刚开始可能连续几次都是正面,或者都是背面;然而,随着我们抛硬币的次数地增多,正面和背面出现的次数会逐渐趋同。

同样的道理,在人际交往中,如果我们能广结人缘,那么就一定能找到很多与自己志趣相投的交往对象。那么,如何广结人缘呢?

在开发人脉资源之前,我们需要注意几个原则性问题:第一,人脉资源要兼顾事业和生活的需要,要平衡物质和精神的需要,要重视心智方面的需要;第二,人脉资源的结构要科学合理,比如,性别结构、年龄结构、行业结构、学历与知识素养结构等;第三,我们必须意识到开发人脉资源的十二字真言——互惠、互利、互赖、分享、坚持、用心。

接着,我们可以以现有的人脉为基础从三方面来努力:一是积极延伸人脉深度,所谓人脉深度是指人际关系纵向延伸的情况,即达到了什么级别;二是拓展人脉广度,而人脉广度是指人际关系横向延伸的情况,范围(区域与行业)有多广;三是增强人脉关联度,即人际关系与个人所从事行业的相关性和人脉资源直接的相关性。

对此,具体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比如:积极参加社交活动、乐于助人、请熟人介绍、参加社团组织、利用网络等。总之,只要我们积极行动起来,有意识地扩大自己的交际圈,我们就一定能够使自己的人际交往达到理想的状态。

社会促退和促进定律

1897年,心理学家特里普利特在观看自行车比赛时,发现了一个奇特的现象:多人同时骑自行车时,速度往往会比身旁没有竞争对手的时候快很多。受此启发,他做了一个实验,要求孩子绕钓鱼线,绕得越快,他就会给孩子越多的奖励。结果发现,即使没有奖励作为引诱,当孩子们一起绕的时候也比孩子们单独一个人绕的速度快了很多。

后来,越来越多的心理学家也注意到了这种现象的存在,于是,他们就把这种有他人在场(比赛伙伴或观看者)的情况下能提高个体的活动效率的现象,叫做社会促进现象。

生活中,类似这样的现象到处都是。比如,我们一个人在家看球赛会觉得没有气氛,但在酒吧里与很多人一起看球赛,就会感觉非常投入,情绪也十分热烈;当我们一个人在一条空旷的马路边散步时,如果看到有人在我们身后不远处疾步而行,我们就会不自觉地加快自己的步伐;当我们在买菜的时候,本来我们只打算买一两斤,但是如果这时有人过来要买很多,我们就有可能会多买一些……

那么,这种现象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呢?

心理学家认为,他人在场不仅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人的惰性,而且由于人无论何时何地都会有获得他人认可的本能需求,为了满足自己的这种需求,我们往往会在他人面前表现出自己最积极、最优秀的一面以获得认可。如果他人碰巧和自己做着同样的事情,心理上就会产生一种竞争感,为了不被比下去,就会形成强大的动力来提高自己的效率。

总的说来,当有旁观者或是同行者在身边时,就容易激发起个体的一种本能反应,促使个体提高活动标准和效率,促进活动的进行。但是需要指出的是,社会促进也是有条件限制的。对于某些需要人静思或者思考强度很大的活动,他人在场往往会起到适得其反的效果。

在日本京碧寺的寺门匾额上,写着“第一议谛”四个大字。这几个字写得龙飞凤舞,灵韵非凡,总能够吸引游客驻足欣赏。而这四个大字是洪川大师在第85遍才写出的佳作。

据说,大约两百余年前,以精于书法出名的洪川大师来到京碧寺。寺里的和尚请他写这四个字。洪川大师答应了他们的请求。

接着,洪川大师开始写自己的作品,而旁边只留了一名和尚帮自己研磨。不幸的是,替他磨墨的和尚是个颇具眼力并且直言不讳的人。

在洪川大师写了第一幅以后,这位和尚立刻批评说:“这幅写得不好。”于是,洪川大师又写了一副,问道:“那这一幅呢?”和尚又摇头说:“更糟,还不如刚才那一幅。”

就这样,洪川反复地写,和尚一次又一次地摇头。寺里的方丈前来询问进展,见洪川大师不在状态,就委婉地提出了要给洪川大师增加润笔费。

洪川本来就是位一丝不苟的人,面对此种情况,什么也没说,又耐着性子写了第84幅“第一议谛”。遗憾的是,那位研磨的和尚仍然认为不够好。

最后,这位“苛刻”的和尚因去厕所而离开。看见他走了,洪川顿感轻松,深吸了一口气,在心无所羁的情况下,一挥而就写出来第85幅作品。那位和尚回来后看见书案上摆着的作品,不由得竖起大拇指,由衷地赞叹道:“神品!”

为什么洪川大师前面的84幅字都写得不够好,到和尚离开了,没有旁人在场了,反而能够写出“神品”呢?这就是社会促退的作用。

所谓社会促退是指有他人在场的时候,反而使个体活动效率下降的现象。

那么,什么时候社会促进现象会起作用,什么情况下社会促退现象又会发生呢?

1933年,心理学家皮森通过反复试验发现:当有旁观者在场时,个体在从事比较复杂的活动时,效率会降低,比如反驳他人的哲学观点等。

随后,心理学家达施尔进一步提出,当有人在场时,即使是做简单的乘法这样的活动,个体的出错率也会明显提高。

同类推荐
  • 酸口味心理学

    酸口味心理学

    《酸口味心理学》以爱情心理学原理为依据,用心理学知识指导你的婚恋生活,用最平凡朴实的生活故事进行最深层的情感解码,用最细腻温暖的语言给予最有效的心理指导和情感呵护,帮助每一对进入婚恋中的情侣或夫妻纠正爱的迷途,学会善待爱、理解爱和懂得爱,从而在爱的经营之路上共成长。通过切实有效的相处策略以及沟通技巧,帮助你摆脱情感困扰,化解两性间的冲突,提升情感魅力和幸福指数,在美妙多姿的情感世界中收获天长地久。
  • 观众心理学

    观众心理学

    中国第一本从观众心理入手,系统地研究戏剧家如何了解观众、适应观众、征服观众、提高观众等问题的专著。余秋雨认真钻研了以德国为基础的接受美学和艺术心理学,融会贯通后,由此编成一部教材,并把长期被滥捧或狂贬所歪曲的中国艺术,作为与接受美学碰撞的重要素材。为了避免过于抽象,举了古今中外艺术家的实践来证明。作为学科,它们是新的,但作为学科所传达的审美心理范畴,却从人类拥有艺术以来就一直在发挥作用。因此,它们与艺术实践的遇合,将会两相滋养:既让艺术获得全新的思维高度,又让学术获得悠久的感性支援。
  • 心理健康枕边书全集

    心理健康枕边书全集

    《心理健康枕边书全集》作者在长期从事心理保健、心理咨询的过程中,接触了大量的“病人”,这些“病人”看上去很正常、很健康,但实际上正在遭遇心理障碍和心理困惑,他们大多都是遇事不能主动化解,情绪低落、意志消沉、自责、心烦、不快乐……心事越积越深,逐渐形成了“心病”。从理论上讲,一般的心理问题都可以自我调节,每个人都可以用多种形式自我放松,缓和自身的心理压力并排解心理障碍。而对“心病”,关键是你如何去认识它,并以正确的心态去对待它。《心理健康枕边书全集》能帮您成为自己的心理医生,带给您幸福美满的人生!
  • 理性情绪

    理性情绪

    总有些不理性的想法让我们痛苦,每每思及此处,我们就会陷入焦虑或者抑郁的情绪之中。反过来,你的情绪也会感染到家人、好友,甚至你所能接触到的所有人。痛苦不是人类情感的正常现象吗?但我们如何理性地对待这一现象,如何减轻这些情绪对我们造成的伤害,才是我们真正需要思考的问题。阿尔伯特?埃利斯博士告诉我们,缓解情绪带来的痛苦,我们需要做到三点。第一,无条件地自我接纳;第二,无条件地接纳他人;第三,无条件地接纳生活。本书将传授你不再为各种事情烦扰,把注意力集中于生活中积极方面的妙法。一旦没有任何事情能够再伤害你,那么你距离永远幸福快乐的至高境界就不远了。
  • 缓解成长的压力

    缓解成长的压力

    青少年心理健康是指青少年在德、智、体各方面得到良好发展,能在学习和社会活动过程中与他人建立良好关系,在遇到困扰时能克服困难。青少年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心理的发育和发展,竞争压力的增大,特别是当前社会快速发展,发展与成长的生态环境和社会环境日趋复杂,身心健康发展受到的负面影响越来越大,致使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较以前更为显著和突出。
热门推荐
  • 金钟开的惊恐嘟与朴大牙的边苗苗

    金钟开的惊恐嘟与朴大牙的边苗苗

    我是萌萌哒的阳阳,第一次发的文由于思路断了所以重新写了一本,希望大家喜欢,我觉得这文只有行星饭看得懂,但也不介意其他路人来看看,谢谢大家,虽然是第二次了,但还是有些不足,希望大家指出,阳阳一定会改正的,谢谢大家,康撒哈密达,Thankyou~
  • 龙墓天机

    龙墓天机

    八十年前,十七个年轻人被日本鬼子逼到深山,意外地发现了一块鬼玉,却只有一个人活着将玉带了出来。八十年后,一个找寻洪武古玉的女人,留下了一块同样的鬼玉。一股股不同的势力渐渐走在了一起,孰不知,一个延续了千年的局,谁才是猎物,谁才是棋子,谁又能看到“源头”,谁又能真正长生。。。
  • 极控之法

    极控之法

    在这个叫做‘七衡’的世界里,每个人都拥有属于自己的天赋魔法,但却不是每个人的体内都能流淌着魔力,所以就有了魔法师和普通人的区别。沐晟,一个普通的少年,在采药山上救了一个少女,后来却发现自己青梅竹马的女朋友背叛了自己,极度痛苦。此时,沐晟所在的城镇出现了上古神兵,他被强行卷入了其中。而这一切,都在一个人的掌控中。
  • 猫武士:预言重来

    猫武士:预言重来

    此文为猫武士火焰流星姊妹篇。版权已经作者同意。在星族,又迎来了一个新的预言:四大群族必须合为一体,火将和冰一起带领四大群族打败血。火是谁?冰是谁?请关注此书。
  • 萧别离

    萧别离

    这世上,在也没有像他这样的人!只因这是世上,在也没有像他经历那样的事!他是谁?萧别离!一个总是经历离别,却期待相聚的人。一个总是想摆脱孤独,却时常与孤独为伍的人。
  • 王俊凯我好想爱上你

    王俊凯我好想爱上你

    “喂,王俊凯你变态啊,谁让你亲我的”林安晴“我让我自己亲你的,还有,亲你一下就算变态啊,我还有更变态的,你试试?”王俊凯“你!”话没说完,吻落下了王俊凯苦笑自己真是离不开眼前这个丫头了怎么办
  • 多了一个

    多了一个

    008年1月7日,我乘夜班十点的火车去徐州,车上座位已经满了,于是我就沿着车身一直走,一直走到车尾。
  • 天问之遂古异道

    天问之遂古异道

    原来这个世界的确是存在很多的未知的东西;我也曾幻想过,自己如同漫画中的人物一般,能上天入地;但谁能想到这种事情会发生?这到底是幸运还是不幸;一切的一切都在那一天开始改变了;改变的不只是我;还有这个世界——
  • 幻师颰陀神咒经

    幻师颰陀神咒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掠爱:总裁的心尖宠妻

    掠爱:总裁的心尖宠妻

    一觉醒来,身边躺着一个陌生的男人,她一脚将人给踹了出去。她是医学学霸与泼辣的代名词。他是矜贵优越,贵公子典范的蕲梵。“梵少,蕲太太将赵大小姐给打了。”许特助匆匆跑进总裁办,满脸的焦急。“送太太去医院看看有没有受伤,顺便拿一千万的合同给赵氏。”蕲梵淡然如初继续批改文件。“梵少,蕲太太将一个男人带回了家!”许特助略带兴奋的道,梵少这次肯定会恼蕲太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