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461800000014

第14章 君子义以为质:与人交往要讲义重义(4)

荀巨伯到远方探望生病的朋友,正好遇上胡人来攻城。眼看就要遭到兵马之灾,他的朋友对他说:“我今天一定要死了,你赶快走吧!”荀巨伯说:“我远道而来探望你,你却要我离开;败坏道义来求生,怎么是我的行为呢?”等到贼兵来了,问荀巨伯说:“大军一到,全城的人都逃走了,你是什么人,竟敢独自停留在这里?”荀巨伯回答说:“朋友有疾病,我不忍心抛下他,宁愿用我的身躯来换取朋友的生命!”贼兵听了相互说道:“我们这些无义的人,竟然攻入这个讲究道义的地方!”于是下令撤兵,使得整个郡都得以保全。

郭淮智救妻

郭淮任关中都督,很得民心,也屡次建功立业。他的妻子是太尉王凌的妹妹,因为王凌犯罪而受到了牵连,也应该一并处死。朝廷使者追捕得非常紧急,郭淮就让妻子准备好行李,根据朝廷规定的日期去京城赴死。关中的文武官员和黎民百姓听到后都很着急,都劝郭淮起兵反抗,郭淮不同意,到了规定的日期,他就打发妻子尽快动身。走了数十里,郭淮又让自己的侍从把妻子追回来。侍从把郭淮的妻子追回来后,郭淮就向司马懿上书道:“不是我不让我妻子领罪,只是我的五个孩子很想念他们的母亲。如果他们的母亲不在了,他们就完了,如果孩子也死了,那我活着又有什么意思呢。”后来,司马懿上书奏请魏帝,赦免了郭淮的妻子。

郭淮既救了妻子,又不必起兵造反,在彰显智慧的同时还表现出了自己对朝廷的忠义和对妻子的情义。

当代镜鉴:重“义”方能交到真朋友

《诗经》上写道:“嘤其鸣矣,求其友声。”连鸟儿都知道用鸣叫声寻找朋友,更何况是人呢!在纷繁复杂的社会中,人和人之间需要理解,需要友谊,需要真诚。然而有的人却拉帮结派、胡作非为、互相利用,将友情建立在一己私利的基础上,最终落得个不欢而散。不过有的人却坚持交友的原则:志同道合,讲求义气。与人交往的时候,只有志同道合、重情重义,才能在一条正义的大道上行走。

巴金说:“友情是生命中的一盏灯,离开它,生命就没有了光彩。”确实,友情能给人快乐和勇气,能使人集思广益而不至于孤掌难鸣。那么,究竟要如何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呢?

首先,为人要正直,要坦荡、要刚正不阿。在朋友怯懦的时候,我们要给予其勇气,使他更加果敢、充满信念。值得注意的是,朋友可能对你的忠言置之不理,这时,你就要坚持儒家处事中的中庸原则,也就是“义”所延伸出来的权宜变化。但是这样的中庸并不是无原则的油滑态度,而要审时度势,不固执但又合乎道义,重情义、讲义气。

其次,要宽容朋友。对朋友的错误和过失要真诚的给予指正,而不是责备。这才是和朋友交往应该有的真性情。宽容是一种情怀,是一种悲悯,也是在这个世界上对于一花一叶、一草一木的关怀和包容中折射出来的厚重而真挚的情谊。

再次,自己还要见多识广。共同的兴趣和爱好是人际交往的润滑剂,就是和朋友相处的时候要志同道合,这个道就是“信念”、“目标”,当你的朋友彷徨无助的时候,你可以凭借自己广博的知识帮他排忧解难,这就是施行大义。

因此,我们在人际交往中就应该坚持这种交友之道:正直、诚实、博学,寻找重情重义的益友。这样,志同道合的朋友才会让你有所借鉴,对你有所帮助,于关键时刻挺身而出。

7.要多为别人着想

孔子曰:“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论语·雍也》

译文:

孔子说:“一个有仁德的人,存心善良胸襟广阔,常思推己及人,只要自己想自立,就会想到帮助别人自立,只要自己想通达,就会想到要帮助别人也通达。能就近取自身做比喻,将心比心,可以说是行仁的路径与方法了。”

国学链接:关于《论语·雍也》

《论语·雍也》共包括30章。其中著名文句有:“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敬鬼神而远之”;“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本篇里有数章谈到颜回,孔子给予了他很高的评价。此外,本篇还涉及到“中庸之道”、“恕”的学说、“文质”思想,同时,还包括如何培养“仁德”的一些主张。

诸子之言:

朱熹《论语集注》云:“尽己之谓忠,推己之谓恕。”其引程子曰:“以己及物,仁也;推己及物,恕也。”其实,“尽己”与“推己”并无实质的差别。“尽己之谓忠”,而“忠”实亦是“推其(己)所欲以及于人”;“推己之谓恕”,而“恕”之“推己”实亦是“尽己”之意。

“忠”与“恕”实只“一”道,故孔子说“吾道一以贯之”;若把“忠”与“恕”割裂开来,则“吾道”成为两道矣。在孔子的“一”道中,包含两个深刻的意思:“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因此,“忠”与“恕”有着相互补充、相互规定、相互包含的意思。只有把“忠”与“恕”统一起来,才算真正做到了“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朱熹也说:“推己之谓恕。”其实,“推己”并没有把“恕”的含意完全表达出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包含着如何“推己”的重要思想。也就是说,“恕”之推己及人,强调的是不要强加于人。《论语·公冶长》篇载:“子贡曰‘我不欲人之加诸我也,吾亦欲无加诸人。’子曰:‘赐也,非尔所及也。’”这里的“加”即是侵加、强加之意。这段记载与《卫灵公》篇所记:“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有着直接的联系。

《中庸》云:“忠恕违道不远,施诸己而不愿,亦乎施于人。”由此可见,“忠恕”本是统一的,而“恕”亦可包含“忠”。也就是说,如果真能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就达到了真正的“忠恕”。

刘宝楠《论语正义》解释《颜渊》篇仲弓问仁、孔子回答之“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即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则己所欲,必有当施于人。”

延伸思辨:善于换位思考

孔子的“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体现的是一种“换位思考”的思想,而且,他认为能够从身边小事做起,推己及人,这就是实践道义的方法。

与人的理解是一种心理上的沟通。在人际交往的时候,要多进行一些换位思考,努力站在对方的角度想问题、看事情,设身处地地替对方着想。不妨试着想想看,如果我是对方,究竟需要什么?因为我们在性格、年龄、知识结构上等等有可能不同,所以我们需要互相尊重。

再比如,如果我是对方,我不希望什么?那就是不希望受到指责、批评和咒

骂。谁都喜欢听到表扬、爱的语言、尊重的语言。我们希望得到对方对自己的尊重、理解和帮助,这就要先从自我做起,以赢得别人的好感和信赖,从而有效地化解矛盾、增进感情、融洽关系。

精彩典故:

吕布强人所难

三国时,吕布当初和刘备很要好,后来发生了矛盾。吕布就命令名士袁涣写信去骂刘备,但是袁涣根本不屑于去干这样的差事。吕布几次要求他都没有用,非常恼火,就用刀架在袁涣的脖子上威胁他,说如果他还不写就杀了他。袁涣坦然地笑道:“我只听说以德羞人的,还没有听说以辱骂折磨人的。如果刘备是君子,就不会因为将军的辱骂而羞耻;如果他是小人也会用同样的方法来报复你,这样,辱骂就会落到你的头上。而且说不定我哪一天为刘备效力,就像我今天给你效力一样,然后再辱骂你,你说行不行啊?”吕布听了这段话后,再也没有做声。

当代镜鉴:君子应成人之美

人际交往的一条最重要的原则,就是多为对方着想,成人之美。在生活中,若遇到只为自己利益着想的人,我们常常会说这个人自私自利,大家就会鄙视其为人,自然就会有老死不相往来的想法。相反,如果遇到的是一个能处处为他人着想的人,我们自然会心生敬佩之情,也很乐意亲近他,与其建立良好的关系。

思己及人,仁慈博爱,为了创建一个良好的人际交往的和谐环境,我们应该尽心尽力地为对方着想,做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有些人总是想着自己,不管别人的死活,很少考虑对方的感受,心目中只有“我”,这种人一生都不可能拥有真正的朋友,永远都不会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的情深意重。

托尔斯泰写过一则小寓言,就强调了君子成人之美,能为别人着想的重要性。

说有一个国王每天都在思考三个最最终极的哲学问题:在这个世界上,什么人最重要?什么事最重要?什么时间做事最重要?

就这三个问题,举朝大臣,没有一个人能给出合理的答案。

国王很苦闷。后来有一天,他出去微服私访,走到一个很偏远的地方,投宿到一个陌生的老汉家。

半夜里,他被一阵喧闹声惊醒,发现一个浑身是血的人闯进老汉家。那个人说,后面有人追我。老汉说,那你就在我这儿避一避吧,于是就把他藏了起来。

国王吓得不敢睡,一会儿看见追兵来了。追兵问老汉,你看到一个人从这里经过吗?老汉说,不知道,我家里没有别人。后来追兵走了,那个被追捕的人说了一些感激的话也走了,于是老汉关上门继续睡觉。

第二天国王问老汉说,你为什么敢收留那个人?你就不怕惹上杀身之祸?而且你就那么放他走了,你也不问问他的身份?

老汉淡淡地跟他说,在这个世界上,最重要的人就是眼下需要你帮助的人,最重要的事就是马上去做,最重要的时间就是当下,一点也不能拖延。

那个国王恍然大悟,他那三个久思不解的哲学问题,这一次竟然得到了合理的解释。

的确,在现实社会中,我们和别人交往也是一样。虽然我们的力量可能很微不足道,但是只要条件具备,就要为别人多做些有益的事情,尤其是对那些处境不是很好的人,我们要尽量为他们提供便利的条件,让他们在社会这个大家庭中感受温暖,得到发展。只有这样,才能形成互助、友爱的氛围,使整个社会在一片和谐的环境中得到发展。

8.追求中庸,圆通处世

子曰:“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论语·雍也》

译文:

孔子说:“中庸这种道德,是最高的了,人们缺乏它已经很久了。”

国学链接:孔子的中庸之道

孔子一生推行仁政和德政,用仁、义、礼、智、信教化民众,追求天下大同,主张“和而不同”。他的思想基础和世界观就是“中庸”,也就是后来人们常说的“中庸之道”。

何谓“中庸”?“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道。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中”是不偏不倚,中正,无过不及。中者天下之正道。庸不易谓之庸,不偏离正常。

在强调个人修养方面,孔子也十分推崇中庸之道。子曰:“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意思就是说,人与人相处,行中庸,遇事心平气和,包容共济,相互谦让,文明处世,礼貌待人,人们就会减少摩擦与争斗,化解社会矛盾,实现人际交往的和谐共处。

诸子之言:

“中庸”是儒家的伦理思想,儒家以此为最高的道德标准,并作为处理问题的原则和方法。“中庸”一词最早见于《论语·雍也》:“子曰: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据不完全统计,《论语》中提到“仁”的地方有109处,而提到“中庸”一词却仅一处而已。所以学者一般认为,“中庸之为德”并非孔子思想体系中的核心命题,他们认为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就在于“仁”,“仁”与“中庸”的关系在《论语》中并不明晰。直到战国时期,从孔子的学说中发展出思孟学派和荀子学派,才将孔子的“中庸”思想发展壮大,“中庸”方成一个独立的哲学范畴。

《中庸》:“君子依乎中庸,世不见知而不知悔,唯圣者能之。”也说明了中庸在为人处事中的重要作用。但是知道中庸的重要性是一个方面,关键还是要活学活用。东汉的郑玄就对此做出了解释。

郑玄解释《中庸》说:“名曰《中庸》者,以其论中和之为用也。庸,用也。”

到了北宋,程颢、程颐重新注释《中庸》,他们对“中庸”一词的诠释为:“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

南宋朱熹作了《四书章句集注》,其中对“中庸”一词的诠释为:“中者,不偏不倚,无过不及之名;庸,平常也。”“而平常之理,乃天命所当然,精微之极致也。”

同类推荐
  • 中国台湾文学史

    中国台湾文学史

    本书介绍了台湾文学的开创,移民文学和移民后代文学,台湾新文学运动,台湾现代派小说群的崛起,台湾通俗文学创作,台湾乡土文学的崛起等。
  •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故事文库——名至实归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故事文库——名至实归

    本丛书筛选内容主要遵循以下原则要求:(1)坚持批判继承思想,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既不全盘肯定,也不全盘否定。坚持抽象继承、演绎发展、立足当代、为我所用。(2)坚持系统整体的原则。注意各历史时期分布;注意各民族的进步人物;注意各层面人物;注意人物各侧面。做到:竖看历史五千年,纵向成条线;横看美德重实践,横向不漏面。(3)坚持古为今用,为我所用原则。在发掘美德资源时,特别挖掘古代人物故事、言论,注重寻找挖掘各阶层、各民族的传统公德、通德、同德;注重人民性、民主性、进步性、发展性、普遍性、抽象性,不求全古代,不求全个体。
  • 名人谈文化艺术

    名人谈文化艺术

    《名人谈文化艺术》罗列了中国古今的名人对于文化与艺术的见解,对文化艺术的不同发展观念,但这些都无不闪现了思辨的灵光和语言的机智。
  • 不可不知的文化常识

    不可不知的文化常识

    在人生的道路上,不知要经历多少的坎坷。每一次的成功,也许都要经历唐僧取经般的九九八十一难。如果我们的生命真有无限长的话,即使把所有的路都走一遍都无所谓,但事实是生命有限,人生苦短,人生真正能够做事的时间不过是短短的几十年。鉴于此,我们编著了这套《不可不知丛书》,作为读者朋友面对现实生活的一面旗帜,来感召和激励人生,共同朝着美好的未来前进。
  • 兰州历史文化(十一)

    兰州历史文化(十一)

    兰州是甘肃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位于青藏、内蒙古、黄土三大高原交汇地带,居南北之中,扼东西要塞,黄河横穿境内,地势沿河起伏。悠久的历史、绚丽的文化,形成了集民族文化、黄河文化、丝路文化于一身的兰州历史文化。这种文化结构,不仅奠定了兰州人民纯厚朴实的文化基质,而且影响着一代代兰州人的物质和精神生活。一个城市的历史文化是她的文脉传承。挖掘整理、弘扬光大使其绵延不绝,是当代人义不容辞的历史责任。兰州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但由于种种原因,保存于地面上的历史文化遗存并不多,因此,通过文字记载,保存历史记忆显得尤为重要
热门推荐
  • 纯情医女:仙君掌门太腹黑

    纯情医女:仙君掌门太腹黑

    “只缘感君一回顾!使我思君暮与朝!”她别过头苍凉一笑堕入轮回池。无怨无悔!悠悠时光数十载,她阴差阳错成为他的弟子…到最后成了他的徒弟!纯良天真的她碰上腹黑搞怪的掌门。又会擦出怎样的火花?敬请期待(小虐怡情!搞怪腹黑!两条不相交的平行线交织交错,火花迸现,上演一场前世今生的师徒不伦恋!)
  • 公主的极道之恋

    公主的极道之恋

    她是被意外遗弃的公主,却遭遇黑道至尊至强的继承人,上演一场惊天动地的凄美爱恋。他一次次在她生命中靠近,却又一次次离开,当一切尘埃落定,一句违心的“祝你幸福”,又将掀起怎样的波澜?
  • The Mucker

    The Mucker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我的绝品美女上司

    我的绝品美女上司

    哥是雷风,只做好事!哥证明了,每一个成功的女人背后,都有一个强力的男人在支持。女总裁雌伏,美主管情动,小司花倾心,无论你是黑的白的,商场上的,生活中的,雷风出马,没有摆不平……且看,哥肆意,哥深藏功与名!
  • 保安腰刀

    保安腰刀

    《保安腰刀》图文并茂地介绍了保安腰刀的基本知识。保安腰刀是保安族人民独具民族特色、体现民族气派的随身佩刀,是保安族历史上一代一代流传下来的传统手工技艺,也是保安族人民历经数百年岁月,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和辛勤劳动锻造出来的民族文化瑰宝。它?铸着保安族人民的智慧和才华,见证着保安族形成发展的历史,反映着保安族的历史传统、民族精神和文化风恪,蕴含着保安族人民特有的精神追求、价值观念、思维方式、想象力和创造力,堪称保安族的文化象征、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乃至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优秀代表作。
  • 我的先生命

    我的先生命

    喂,地底下的,托个梦给你媳妇儿女,上次我们给你办事她们还没给钱呢......我在母亲肚子里呆了整整十二个月才得以降生人间,但却被说为不好养活的怪胎,因为我比那常人多了一魂一魄,我是百年难遇的四魂八魄命......我这四魂八魄却是最好的练鬼的魂引......
  • 最强联姻

    最强联姻

    隐婚被爆之后,霍灵均盗了顾栖迟的微博。替只会毒舌的她发了这样一条:我的最初,我的最后,我的一生。自己的账号发的则是:嫁了,是真的。后来那些年,他们一起跳过海,爬过雪山,在九曲山路上飙车过弯……从中国到南美到北非到西欧,走过世界之大,才明白最深情的告白,就是无论去哪里,都有对方在身畔。
  • 湮灭灵丸

    湮灭灵丸

    在另一个空间,那里叫做卍灵大陆,名字的由来,是用以前一个打败数以万计妖兽拯救这个大陆,并且是第一个开创灵力世界的人名字命名的。主角赵灵是异丸族剩下的后裔之一,在一次群架中不得已在众目睽睽之下动用灵力,结果,平时安静的灵力不知为什么暴动起来,占据了赵灵的思想开始暴乱,很巧的是,他身边有着跟他一样的人,一样的灵力者,不知来历的两位强力的老先生,不知底细压倒式实力的黑势力老大乌鸦,一直很安静但是也是灵力者的小个子,还有暴走的“异丸”。两位老先生着力想保护赵灵这个“异丸族”后裔。故事从赵灵的暴走开始,进入一个新的世界,那里有召唤灵兽作战的灵兽者,崇尚大型伤害魔法的灵术师,苦研剑术把灵力注入剑术的剑灵,有智商超神的灵力家,这是一个灵力的世界,当然还有丧心病狂的妖兽,最后还有…万年难得一见的龙族…各种大势力涌入,一场场危机,磨练着红发少年,新的冒险开始了。
  • 前妻的秘密

    前妻的秘密

    刚步入职场的叶芷晴跟大多数年轻女孩一样渴求一份美好的感情和稳定的工作。一次机缘巧合,她结识了冷漠固执的慕廷轩,两人不断接触后相互产生好感并且相爱。然而相爱容易相守难,他们的的恋情遭到慕廷轩祖母沈和凤的强烈的反对。慕叶二人在好友的帮助以及自己的努力下排开万难,最终走在一起。但好景不长,得不到祝福的婚姻仅仅维持了一年,怀有身孕的叶芷晴最终选择悄然离开。五年后,叶芷晴带着孩子回来参加弟弟的婚礼,得知慕廷轩商场得意,情场更得意。面对已经成为往事的爱情,叶芷晴唯有一笑而过。不料孩子突然失踪。叶芷晴认定是前夫在报复她,再次闯进慕廷轩的生活,却发现他跟孩子的失踪没有半点关系。伤心欲绝的叶芷晴在仰慕者顾承安的鼓舞下重拾信心,坚决不放弃寻找孩子。突然有一天,慕廷轩却告诉叶芷晴孩子找到了。为了争夺孩子的抚养权展开了斗争,他们五年前离婚的原因也终于真相大白……
  • 心心相印:欢喜小冤家

    心心相印:欢喜小冤家

    夏心儿与林星宇是青梅竹马,两人从小互相看不顺眼,摩擦不断,终于,在两人六岁时,夏心儿随父母去了韩国。即使如此,两人也时常关注对方的行动。十二年后,夏心儿被作为韩国交换生三个月,进入了心宇学院,从此两人再续孽缘,火花不断……慢慢的两人的感情升温了,却害怕告诉对方…直到三月到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