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461900000004

第4章 为仁由己:重视自己的内心修养(3)

《礼记·学记》指出了施教的七点大纲,其中之一是:“时观而弗语,存其心也。”即强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先观察而不要事先告诉学生什么,以便让他们用心思考。孔子说:“我是无所不知吗?我实在无知啊!如果有一个粗人来问我,虽然他一无所知,却很诚恳地求教,我也只是就他所提的问题,从正反两方来问他,一步一步地诱导他到源头之处就是了。”可见启发诱导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辅助,开启学生智慧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其中,“启”是使人获得开导,突破盲点,领悟其要旨。启发的成功运用需要老师在洞悉教学内容的基础上,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包括学生的知识基础、兴趣爱好、接受能力等设定知识点,然后在教学过程中加以实施,在学生思考问题智穷虑竭之时进行指点,使学生突破盲点,领悟其要旨。这样,既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又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发”是使人获得引发,找到适当的方式表达自己的体会。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经过思考,获得了一些思想体会,这些思想要清楚明白地表达出来,得经过大脑的整理,想好要说什么,怎么说,先说什么,后说什么,用什么词汇来概括思想等。

孔子的后一句话在强调了《诗经》在政务、外交方面重要作用的同时,告诉人们学了知识要能运用,否则学得再多也没有用处。这一告诫凝结着孔子的智慧,永不过时。

读书的目的是为了获取知识,是为了运用知识去指导实践并接受实践的检验。死读书,读死书,不通过实践去消化吸收书中知识,不能将书本知识和实践相结合,书读得再多,充其量只能是一个“书囊”。只获取知识而不付诸运用,犹如只耕耘不收获。

读书应和实践紧密联系,用书中的知识指导实践,用实践深化读书学到的知识,这样读书才是最科学的。坚持联系实际读书学习,使工作的过程成为理解、验证、应用知识的过程,把读书学习同研究解决实际问题有机结合起来,真正做到“读书是学习,运用学到的知识也是学习”。要学会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灵活运用、以用促学、学用相长,达到学以明志、学以立德、学以增智、学以见效和学之求深、悟之求透、用之求效的目的。

延伸思辨:学以致用

孔子从来是主张学习是为应用而反对读死书的。他认为,“学”的目的是为了“行”。如果不能“行”,你书读得再多也是没有用的。相反,只要你能够言谈举止得体,行为方式得当,那就如他的学生子夏所说:“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说到底,还是求实务本,学以致用。

孔子还说:“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也就是说,品德不去修养,学问不去讲习,听到正义的事不能去做,有错误不能改正,也就是理论和实际不能结合,这才是我们忧虑的。

由此可见,读书的目的,不在于死记书本,而在于应用,在于实践,在于“举一反三”地灵活运用知识。关于这一观点,在孔子的学生子夏的思想中也表现出来。子夏曰:“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就是说当官时有余力就应该学习,学习后有余力就可以做官。这一思想实质上也体现了学与用的关系,要想当好官必须学习,学习的目的应是更好地当官,体现了学习与应用的关系,也体现了孔子办私学的目的,即通过教育培养德才兼备的人才,让他们直接登上政治舞台或做教师培养政治人才。当然在孔子看来,学习的目的也在于对道义、真理的追求,“士志于道”,“朝闻道,夕死可矣”。

孔子的学以致用,注重一个人在思想方面的成熟。即是要把老师所讲的道理,在生活实践中进行对照和观察,检验自己的行住坐卧、言行举止是否都能够做到老师所讲的标准。最主要是观察自己每时每刻的意念是善的,还是恶的,当达到纯善的境界时,也就是“仁”了,永恒的快乐也就出现了。所以只有学习和实践同时并重,才能得到人生的真正快乐。

孔子主张学以致用,那么如何达到用的目的,也就是说如何去用呢?孔子给出了自己的答案:“举一反三”,其意思是说,学一件东西,可以灵活地思考,将其原理运用到其他相类似的东西上。

举一反三无疑是提高效率的途径之一。一个人要发明创造,寻求创意,也要善于举一反三,让绝妙的构思如泉水般喷涌。其实一个人的认知无时无刻不是在“举一反三”的过程之中。或是别人的经验在书本上已经总结成为规律,自己拿过来推而广之,这是一个认知上的学习过程;或是通过自己的实践取得经验,总结归纳成为规律,又用来指导自己以后的实践,这是一个自我“举一反三”的过程,也是一个认知上的创造过程;或是众人的实践还没有总结成为规律,自己把规律找出来,众人再推而广之,这种“举一反三”是原创性认知过程。当然,要想做到举一反三,首先必须先寻找原型和启发物,激发对象的兴奋点。

精彩典故:

望梅止渴

有一年夏天,曹操率领部队去讨伐张绣,天气热得出奇,骄阳似火,天上一丝云彩也没有,部队在弯弯曲曲的山道上行走,两边密密的树木和被阳光晒得滚烫的山石,让人透不过气来。到了中午时分,士兵的衣服都湿透了,行军的速度也慢下来,有几个体弱的士兵竟晕倒在路边。

曹操看行军的速度越来越慢,担心贻误战机,心里很是着急。可是,眼下几万人马连水都喝不上,又怎么能加快速度呢?他立刻叫来向导,悄悄问他:“这附近可有水源?”向导摇摇头说:“泉水在山谷的那一边,要绕道过去还有很远的路程。”曹操想了一下说,“不行,时间来不及。”他看了看前边的树林,沉思了一会儿,对向导说:“你什么也别说,我来想办法。”

眼看部队由于缺水严重影响士气,曹操想起平时吃的一种水果——梅子。梅子酸甜可口,能增加人体的唾液分泌,有效减轻口渴症状。想到这,曹操眉头一皱,计上心来。他一夹马肚子,快速赶到队伍前面,用马鞭指着前方说:“士兵们,我知道前面有一大片梅林,那里的梅子又大又好吃,我们快点赶路,绕过这个山丘就到梅林了!”士兵们一听,仿佛已经将梅子吃到了嘴里,精神大振,步伐不由得加快了许多。

曹冲称象

历史上像曹操这样能够由此及彼、举一反三的谋臣智士不胜枚举,曹操的儿子曹冲也是其中之一。

有一次,吴国孙权送给曹操一头大象,曹操十分高兴。大象运到魏国都城许昌那天,曹操带领文武百官和小儿子曹冲,一同去看。

曹操的手下都没有见过大象。这大象又高又大,光说腿就有大殿的柱子那么粗,人走近去比一比,还够不到它的肚子。

曹操对大家说:“这头大象真是大,可是到底有多重呢?你们哪个有办法称它一称?”这么个大家伙,可怎么称呢!大臣们纷纷议论开了。

一个说:“只有造一杆顶大顶大的秤来称。”

而另一个说:“这可要造多大的一杆秤呀!再说,大象是活的,也没办法称呀!我看只有把它宰了,切成块儿来称。”

他的话刚说完,所有的人都哈哈大笑起来。大家说:“你这个办法呀,真叫笨极啦!为了称称重量,就把大象活活地宰了,不可惜吗?”

大臣们想了许多办法,一个个都行不通。可真叫人为难呀。

这时,从人群里走出一个小孩,对曹操说:“爸爸,我有个法儿,可以称大象。”

曹操一看,正是他最心爱的儿子曹冲,就笑着说:“你小小年纪,有什么法子?你倒说说,看有没有道理。”

曹冲把办法说了。曹操一听连连叫好,吩咐左右立刻准备称象,然后对大臣们说:“走!咱们到河边看称象去!”

众大臣跟随曹操来到河边。河里停着一艘大船,曹冲叫人把象牵到船上,等船身稳定了,在船舷上齐水面的地方,刻了一条道道。再叫人把象牵到岸上来,把大大小小的石头,一块一块地往船上装,船身就一点儿一点儿往下沉。等船身沉到刚才刻的那条道道和水面一样齐了,曹冲就叫人停止装石头。

大臣们睁大了眼睛,起先还摸不清是怎么回事,看到这里不由得连声称赞:“好办法!好办法!”现在谁都明白,只要把船里的石头都称一下,把重量加起来,就知道象有多重了。

曹操自然更加高兴了。他眯起眼睛看着儿子,又得意洋洋地望望大臣们,好像心里在说:“我这个小儿子可以举一反三,以后必成大事!”

当代镜鉴:举一反三带来思维飞跃

有人说做学问就像下棋,要有大眼界,只经营一小块地盘,容易失去大局。具备扎实的基础、广博的知识,并且能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就能将学问的“棋盘”连成一片。

一座高耸入云的山上有两座寺院——普济寺和光度寺。每日清晨,两个寺院都会分别派一个小和尚——明悟和明心,到山下的集市买菜,两人每天几乎同时出门,所以总能碰面,经常暗地比试彼此的悟性。

一天,明悟和明心又碰面了,明悟问:“你到哪里去?”明心答:“脚到哪里,我就到哪里。”明悟听他这样说,不知如何回答才好,站在那里默默无语。买完了菜,明悟回到寺院向师父请教,师父对他说:“下次你碰到他就用同样的话问他,如果他还是那样回答,你就说:‘如果没有脚,你到哪里去?’”明悟听完点头称是,高兴地走了。

第二天早上,他又遇到明心,他满怀信心地问:“你到哪里去?”没想到这次,明心回答道:“风往哪里去,我往哪里去。”明悟没料到他换了答案,一时语塞,又败下阵来。明悟回到寺院,将对方的回答再次报告给师父听,师父哭笑不得,说:“那你可以反问他‘如果没有风,你到哪里去’嘛,这是一个道理啊。”明悟听了以后,暗暗下了决心,明天一定要胜过明心。

第三天,他又遇到明心,于是又问道:“你到哪里去?”明心笑了笑,说:“我到集市去。”明悟又一次无言以对。回到寺院,明悟的师父听了之后,感叹:“举一反三地‘悟’才是真的‘悟’啊。”

故事中的明心用举一反三的智慧彻底征服了明悟师徒,说到底,这是一种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思维是大脑思维活动的高级层次,是智慧的升华,是大脑智力发展的高级表现形态。如果我们在思考问题时,能够运用这样的思维联想方式,那么知识和财富的宝库将会在不经意间向我们打开,这种思维方式在人类社会的现代化进程中表现得尤为突出。

自人类的第一架飞机上天三十年后,由于速度的提高,飞行时出现了机翼震颤现象,它常使机翼突然断裂甚至破碎,酿成了很多惨重的飞行事故。震颤问题成了飞机设计师们非常头疼的问题。正当工程师的思维受阻时,他们从高速飞行的蜻蜓身上得到了启发:有一种黄褐色、身长只有3厘米的海蜻蜓,飞速极快,它那对透明的翅膀平行伸展,飞翔时特别平稳。这个发现说明这种蜻蜓有一种对抗震颤的高超本领。经过工程师们的仔细观察和分析研究,发现在蜻蜓的翅膀末端前缘有发暗的色素斑——翅痣。若将它们切除,蜻蜓再飞时就会摇来荡去非常不稳。可见,翅痣就是蜻蜓对抗震颤的“秘密武器”。

显然这是一个有助于破解飞行难题的重要发现。于是,工程师们学以致用,他们模仿蜻蜓的这种抗颤装置,在飞机的末端前缘也增设了类似“翅痣”的“加厚区”或配重,从而消除了机翼的震颤现象。

研究者由对“翅痣”的观察研究,进而获得新的发现和思路,开始模仿创新,这类发明实践不止一例。例如,青蛙的眼睛善于跟踪运动目标,人们便研究青蛙眼的结构与反映原理,设计出模拟蛙眼的电子模型,这样的“电子蛙眼”能跟踪天上的卫星以及监视空中的飞机;狗的鼻子一向以灵敏著称,它能嗅出200万种物质的不同浓度和气味,嗅觉比人灵敏100万倍。现在,人们以不同物质对紫外线的选择性吸收为理论基础,模拟研制出“电子鼻”,其检测灵敏度可达狗鼻子的1000倍,“电子鼻”可用于监测环境或用于安全保卫工作;科技人员还发明了“人造眼”,将之用在某些交通工具上,可帮助交通工具自动选择着陆场地或自动巡行;发明了“蝇眼照相机”,可一次照出千百张相同的照片,可用于印刷制版或大量复制电脑的微小电路;发明了“水母耳”(风暴预测仪),可提前15小时发出大风强度、方向等的预报。此外,人造皮肤、人工肾脏、人工心脏瓣膜等一类冠以“人造”字样的产品,也都是基于举一反三思想的发明创造。

举一反三狭义地讲能促进人们思考,提醒人们注意观察;广义地讲则能为创造发明提供灵感,有助于推进人类文明的发展。可见,举一反三是何等的可贵与重要。如果不会举一反三,只是僵硬地照搬学来的东西,那么学来的东西,还是别人的,永远不是你自己的。

5.一日三省,时时检查自身的思想和行为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论语·学而》

译文:

曾子说:“我每天必定用三件事反省自己:替人谋事有没有不尽心尽力的地方?与朋友交往是不是有不诚信之处?师长的传授有没有复习?”

国学链接:曾子与《大学》

曾子:孔子的高材生,名参,字子舆,南武城(今山东费县东南)人。曾子在当时孔子的学生中属于较拙一点的学生,其实并不是笨,只是人比较老实,不太爱说话,后来嫡传孔门道统。现代人除拿《论语》代表孔子思想外,也把《大学》、《中庸》看做孔子思想。其实,《大学》是曾子作的,原来是《礼记》里的一篇,后来到唐宋的时候,才把它分出来,变成了四书之一。所以把《大学》、《中庸》思想,就认为是孔子的思想,是不大妥当的,这仅是孔子思想的演变。

诸子之言:

曾子这段话理解的难点在于“吾日三省吾身”。省,反省,自我检查。问题在于对“三”的理解,主要有两种解释:一种是指次数而言,指多次,并非限定三次。古人惯以三、九代表多次。官懋庸《论语稽》曰:“古人于屡多且久之数,皆以三言,如颜子三月不违,南容三复,季文子三思,太伯三让,柳下三黜,文子三仕三已,三年无改于父之道,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三嗅而作,三年学,三月不知肉味,皆此意也。如一一而求之,若者一,若者二,若者三,则失之矣。”另一种解释,就是以三条来进行自我反省。朱熹即持此种看法:“曾子以此三者,日省其身,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这种看法较为合理。因为昨日之事已反省过,今日之晨,一切才刚刚开始,又从何反省起?所谓反省必须在结束了一天的工作、学习之后,才有可以反省的内容。《大戴礼曾子立事篇》说:“日旦就业,夕而反省,是以殁其身亦可谓守业矣。”可见曾子明确指出,白天(日旦)就业,晚上(夕)反省。若一日三省,有何必要,岂不流于繁琐和形式主义。

延伸思辨:修养的自觉性

儒家十分重视个人的道德修养,以求塑造成理想人格。而本章所讲的自省,则是自我修养的基本方法。曾参在这里提出了“反省内求”的修养办法,不断检查自己的言行,使自己修善出完美的理想人格。《论语》书中多次谈到自省的问题,要求孔门弟子自觉地反省自己,进行自我批评,加强个人思想修养和道德修养,改正个人言行举止上的各种错误。这种自省的道德修养方式在今天仍有值得借鉴的地方,因为它特别强调进行修养的自觉性。

同类推荐
  • 美国本科留学解读

    美国本科留学解读

    本书应用了使用范围广泛、具有高可信度的三种评论及排行:《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普林斯顿评论》和《耶鲁大学内部指南》,从美国超过2100所本科学校中选出171所学校,并在书中一一列举了它们的概况、排名/声誉、有无经济资助、支持体系、学校规模、地理位置、学校类型、校园文化,帮助中国父母根据需要设定个性化的选择标准,从而找到最适合就读的学校。
  • 真实的梦幻上

    真实的梦幻上

    本书丛书向读者展示了人类在时空长廊里考证历史的回响、发掘生命的秘密、探寻太空的谜团、破解文明的神秘,所揭示的神奇绚丽的壮阔画卷,将让我们的视野更加开阔,将使我们的心灵感震颤.
  •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故事文库三、名言警句卷——团结互助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故事文库三、名言警句卷——团结互助

    本丛书筛选内容主要遵循以下原则要求:(1)坚持批判继承思想,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既不全盘肯定,也不全盘否定。坚持抽象继承、演绎发展、立足当代、为我所用。(2)坚持系统整体的原则。注意各历史时期分布;注意各民族的进步人物;注意各层面人物;注意人物各侧面。做到:竖看历史五千年,纵向成条线;横看美德重实践,横向不漏面。(3)坚持古为今用,为我所用原则。在发掘美德资源时,特别挖掘古代人物故事、言论,注重寻找挖掘各阶层、各民族的传统公德、通德、同德;注重人民性、民主性、进步性、发展性、普遍性、抽象性,不求全古代,不求全个体。
  • 解读《宦经》

    解读《宦经》

    古代官场复杂多变,龙蛇混杂,在此立足已是不易,高居人上尤为艰难。有鉴于此,人们对做的学问十分重视,在此精研的人也不在少数。遗憾的是,由于种种原因,人们对做官的认识总是失于片面,其观点也是支离破碎,缺乏全面,系统、精准的本质论述。为了使读者更深入地理解原文,注译者作了解析原文要旨和阐释其指导意义的释译,又根据历朝历代的史实,撰写了相关的事典,对原文精髓加以论证和具体说明。释评视野广阔,事典故事生动,它们和原文互为补充,构成了本书哲理性与可读性皆强的显著特色。
  • 思想课堂-哲学笔记

    思想课堂-哲学笔记

    为你的头脑镀金,为你的思想导航。思想笔记系列丛书包括:道德笔记、典籍笔记、婚姻笔记、家庭笔记、教育笔记、经济笔记、科技笔记、历史笔记、伦理笔记、论爱笔记、美学笔记、民俗笔记、农业笔记、情感笔记、人生笔记、人物笔记、人性笔记、儒学笔记、商业笔记、社会笔记、文化笔记、文学笔记、心灵笔记、修身笔记、养生笔记、艺术笔记、语言笔记、战争笔记、哲学笔记、自然笔记。
热门推荐
  • 掌心里的海

    掌心里的海

    一场阴谋铺陈而开,叶瑾夕却并不想成为那场阴谋里的的牺牲品,她也没有终止阴谋的伟大想法,只想保护好自己……
  • 修悟

    修悟

    修悟!悟才是王道。曲折的生命传承;延续的被动命运,成就了他的崛起与反攻。风起云涌的斗争,步步为营的心计,都无法抹灭他的身影,掩盖不了他的足迹。且看主角翻云覆雨,...
  • 道德经纯阳真人释义

    道德经纯阳真人释义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似水年华,何处惹尘埃

    似水年华,何处惹尘埃

    如果可以,我愿舍弃所有,哪怕是天下,也要陪你一生、一代、一双人·······
  • 娇妻恋上黑道

    娇妻恋上黑道

    她,小名叫做宝宝,是个名副其实的宝。长相甜美,个性温和,所有人都宠爱她。他也不例外,以致一不小心就把她宠得无法无天。就算她知道了自己是他领养的,那又怎样?他还不是把她当作宝贝来疼……可没想到,一天他却因生爱人的气贪杯干了件禽兽不如的事——把他的宝宝给吃抹干净了。一不小心竟还让她有了小宝宝,无奈,他只好娶啦。却没料到,她挺着个大肚子竟然发现了他的秘密——他养了票黑道之人。好奇,她说她就是有点儿好奇。就这样,她爱上了那种当老大的感觉,挺着个大肚子,天天领着那票人“惩恶扬善”,最后,竟然连口口声声说爱得好死的他都不顾了……
  • 震撼:甘肃省抗震救灾先进事迹报告集

    震撼:甘肃省抗震救灾先进事迹报告集

    本书收集了甘肃省抗震救灾先进事迹报告团成员的演讲和省内各新闻媒体的评论30多篇。
  • 那个店小二

    那个店小二

    掌柜:“殿小二,你给我跳柳江去!”殿小二:“掌柜的,这柳江一天跳几回,早腻了……”掌柜:“那你便去切腹谢罪。”殿小二:“不敢,我还没把你拆吃入腹呢。”:“算了,你还是刎颈吧。”殿小二:“……”掌柜:“殿小二,你咬我脖子做什么!”殿小二:“不是你让我吻颈的吗?”掌柜:“你……你怎么不去死!”殿小二:“行,要是你肯给我陪葬的话。”
  • 噬星纪

    噬星纪

    程子凡与龙翎为一对恋人摸金校尉,偷得摸金团从慈禧口中盗得的夜明珠,偶然穿越至人类的平行世界星朝。程子凡被农妇所救,龙翎附身至失忆公主。……三大神印横空出世,身份扑朔迷离……,扣人心弦的故事,宫斗,天斗,一触即发,最终能否拔得头筹,完成任务?这一系列任务中,到底暗藏的什么杀机,幕后推手到底是谁?
  • 深渊魔虫进化史

    深渊魔虫进化史

    简介:这是一个人类重生成深渊魔虫的进化史。一个恶魔崛起深渊,征伐于晶壁系乃至多元宇宙的征途。这是一个恶魔干翻神祗的故事。
  • 凶煞神君

    凶煞神君

    命中带煞,杀戮不断,生死之间,偶获机缘,成神之路,白骨累累,谁能阻我独霸九天。这是一个少年历尽艰辛的成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