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明辉】
2011年12月22日,农历冬至。早上吃过早饭,市直文化系统领导、干部及二级单位党政一把手共30余人,在局党组书记夏剑平的率领下,乘大巴车从黄州出发,向我们的扶贫点,武穴市梅川镇塔水桥村挺进。时值初冬,一路欢歌笑语,驱赶了冬的寒意,太阳早早升起,将暖意洒满心底。看来,省委、省政府“万名干部进万村挖万塘”活动不仅深得民心,还顺从天意。
到达塔水桥村委会。还没下车就看见,塔水桥村委书记吕永绪和驻村干部、梅川镇纪检委田书记,一脸灿烂迎至门口。这是我第三次来到塔水桥村,大家彼此非常熟络了。走进村委会,我发现短短几个月,村委会门前变得整洁了,院子里多出了一个崭新的乒乓球台和篮球架,农家书屋对外开放着。在村会议室,吕书记对本村塘堰整治作了简单的介绍,计划年前整治五个塘堰,年后再整治四个,尽量保质保量完成任务。
田书记和吕书记先带我们参观了新修的塔水公闸。塔水公闸的修建,得益于我们第一次来塔水桥村时的建议。记得那次吕书记带着我们参观正在兴建的用以灌溉村里几百亩高产油菜基地的水渠。我们参观后觉得设计不科学。此次“三万”活动正好给塔水桥村的水利建设带来契机。“我们重新投入100多万,改造了水渠,另外将塔水公闸修建一新。”吕书记有些自豪地说。“我们将梅川河的水,通过渠道引到公闸处,将水蓄满,待枯水季节再开闸放水,水通过新修的渠道,灌溉周围油菜基地。”田书记耐心地给我们讲述整个供水流程。“这件事做得好,能灌溉三四百亩地吧?”夏剑平书记问。田书记说:“可以!”
穿过一条公路,进入一条宽宽的土路,大概行走了100米,一口约50米宽的水塘便跃入眼帘。村民早就开始劳作,我们的加入,让本来宁静的山村,一下子变得热闹起来。同事们一拥而上,抡起铁锹就投入劳动。欢乐的阳光照射到山间,给我们披上了一件金澄澄的纱衣。
水塘很大,约50亩,深4米多。立在塘中央的挖机,单臂飞舞,硕大的“手”强壮而有力,将塘底的淤泥大把大把、稳稳放到塘埂上,整压加宽,加固塘坝。欢歌笑语在乡间飘荡。我们在塘底清泥干得热了,将棉袄褪下了,毛衣褪下了,身上冒着热气,手上生着风。大伙都沉浸在劳动的快乐里,汗水伴随热情挥洒着。“你们快看,塘里有鱼,好大一条!”一个同事惊喜地叫唤着。“看,那儿,那儿还有!”另一个欢快的声音,带来周围一阵欢笑。只见立在塘中的村民,只轻轻将手中铲子一挑,鱼儿就乖乖被抛到岸上。太阳笑了,挖机笑了,村民笑了,我们笑了。桔树上的桔子,仿佛受不了这突如其来的快乐,笑岔了气,不小心从树梢上滚落下来。
人多力量大,仅一个多小时,塘坝就让我们整理得又宽又平。我一边平着塘坝,一边突发奇想:倘若今天能遇到我上次借住的农家女主人该多好啊,我可是对她承诺过我还会来的。“姐儿,你又来了。”我突然被一个人紧紧地抱住了。我猛一回头说:“我的个天啊!真的就遇到你了呢?阿姨。”小小个头,穿着件枣红色上衣,一双温暖的手,慈祥的眼里透着兴奋,那不正是我想见的人刘阿姨吗?我第一次来访贫问苦时就住在她家。“我说过我还会来的。怎么你也来参加劳动了?身体还好吧?”由于高兴我一连问了她好几个问题。“好,好,好,中午到我家去吃饭哈,家里有桔子,走时带一袋子回家给孩子吃。”她一双粗糙而温暖的手,一直捏着我不放。“我们有纪律,集体吃饭,桔子你就留着,我下次再来吃。”同事刘瑜是驻村代表,他捕捉到这一镜头,留下了我与刘阿姨相拥的一幕。后来才发现我是笑得灿烂,刘阿姨却很腼腆,不敢拿正眼看镜头,农民的那种憨厚朴实真实地写在了照片上。
环顾着周围一张张因劳动而鲜活的笑脸,听着一串串因劳动而生动的笑声,眺远山薄雾轻绕,那是中国的水墨丹青;观近景荒草苍苍,在银白的太阳照耀下,如同披上了柔幔轻纱。“刘瑜,山上那漫山遍野金黄的草是什么草?”我问。“火烧芭茅心不死,这就是那芭茅,我们不将淤泥清完心不死。”刘瑜说。此话一出,逗得大伙哈哈大笑。这时两个女同事,将刚从树上摘下的桔子,分发给大伙儿解渴。这个宁静的小山村,再一次被我们的笑声震开了花。
这时,只见夏书记与吕书记、田书记一脸春风地走了过来,刘瑜拿着相机跟随其后,“走,我们去看看年内要清理的那四个当家塘。”刘瑜对我说。于是我们五人一起向对面的山上走去。我们在蜿蜒的田埂上疾步行走,一口塘直奔眼前。“这口塘利用率一定很高,这周围都是良田、菜地。”夏书记说。“这周围的田地全靠这口塘,利用率相当高,村民对治理这口塘意见相当统一。”吕书记边比划着边说。走到山脚下,映入眼帘的是一口藕塘,塘口很宽,却被淤泥填满,塘中心浅浅的一汪水上漂着几片残荷。“吕书记,这泥可够肥够厚的。”我说。“30年没清,我们准备将清理的淤泥放到周围的田地里,明年一定能长出好庄稼。”吕书记说。“这藕是农民种的还是野生的?会不会影响农民收成。”夏书记关切地问。“野生的,也没多少藕,淤泥太深,平常没人敢下去。”吕书记解释。“我们清理塘堰,但不能损害农民利益。”夏书记强调。我们看了年内要整治的几个塘堰,针对不同的问题提了一些建议,然后返到工地上。
中午是在农户家吃的饭,虽然只有两个火锅,但香气四溢。土猪肉煮自家种的萝卜、青菜,排骨汤熬武穴有名的特产山药和豆条,每个人都吃得红光满面,异常开心。走时,我将1000元钱交到村里吕会计手里:“吃饭是要给钱的,这是纪律。”
大巴车在大伙挥动的手中返程。我们还会再来的。我心里的歌在唱:“黄昏的小村道上,洒落一地细碎残阳,稻草也披件柔软的金黄缕衫,远处有蛙鸣悠扬,枝头是蝉儿高唱,炊烟也袅袅随着晚风轻飘散……”
一路上,儿时的歌谣响彻心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