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464000000017

第17章 8·6之夜:满天繁星映衬着33万双脚步和泪眼(5)

他这才急了。妻子现在不在家,借住在斗湖堤亲戚家做烧烤生意,只有一大一小两个孩子在家看屋放牛。这可怎么办呢?他在堂屋里转了几圈,堂屋里堆着新打的两三千斤稻谷;又跑到屋后的橘园去望了望,橘园里挂满着已有七八成熟的果实;最后又走进自己的卧室里出了一会神,卧室里有他两书架心爱的书。磨蹭了半天,他作出了这样的决定:只保人和书,再加那条牛。财产丢了就丢了,以后还可以再来。就是老婆丢了不也是来了新的吗?我们的“沉杞庐”主人这样一想,才又变得不慌不忙起来。

他先交代两个孩子沿着门前的这条公路,一直往前走到斗湖堤亲戚家去,叫妈妈赶快骑自行车回来收拾吃的用的。

接着去外面牵回了那条牛,暂时系在大门前,等会带走。

然后,他开始在卧室一五一十地清理起两书架书籍报刊。这恐怕是在33万人流的转移大潮中,惟一的一个不顾家产只要书刊的人。

屋外已经天黑了,堂屋里没有图像的电视机仍然在一遍又一遍地播送着刚才的那个声音:“……在此危难之际,县委、县政府要求分洪区广大干部群众……”屋外的公路上开始滚过一阵接一阵的人声车影,但他在卧室里不声不响地清理着他的宝贝书刊,似乎忘记了室内外的一切。

不怪他一拿起这些书就忘记室内外的一切,因为这其中真有不少好书。事后笔者在他家见了这些书也爱不释手,更惊叹一位农民家里竟藏了这多好书。诸如《中国楹联大典》、《中国对联大辞典》、《楹联丛话全编》等等这些沉甸甸的大部头,还有多年来成套的《对联》杂志、《中国楹联报》等等,还有《辞海》、《辞源》之类工具书,这套《辞源》竟还是民国版的哩!笔者接触过的国内以至国外各个层次的藏书人可谓不少,但还没有在哪个家里更没有在一位中国农民家里,见过这么多这么好的关于楹联的书。

据说风暴的中心是平静的,浪涛的深处也是平静的。现在分洪区腹地的“沉杞庐”这间小室,就像是处于风暴的中心和浪涛的深处,的确静得出奇。这真是个天下少见的“迂鬼”啊!他本来已找来了一大堆塑料袋、蛇皮袋(编织袋)和装谷的麻袋,准备快点把这些书收好。但他拿起这些书来时,一种惜别之情涌上心头。这就像母子惜别之际,妈妈抱着孩子的手久久不愿放下一样。像这本《中国楹联大典》,是从遥远的北京寄来的,是那年百亭征联的奖品,他一拿起就不愿放下了,真想随身带走。但仅这本书就厚达半尺,重有好几斤,这怎能带得走呢?他不禁顺手翻开了那硬硬的精装封面,默默地看着扉页上的获奖印章。

在斗湖堤听到了转移消息的妻子,骑着自行车风风火火地赶了回来。一见他还在房里不声不响地翻书看,而家里的东西一样都没有收,忍不住火了他几句。他则不气不恼地说:广播里广的是“舍小家,保大家”嘛!一屋的东西怎么收?只要一家人跑出去就行了。妻子又说:“那就快点走呀,家家户户都快走光了。”他又扬了扬手里的书说:“别的不收,它们可要收哇!”妻子知道这些书是他的命,就催他快点收。这时村组的干部和上面的工作同志也来催了一遍,他这才开始往袋子里装书。

不管是妻子催还是干部催,他还是要认认真真地把书一本本的清好。那些一般版本的平装书,他就先装进蛇皮袋,然后又套上麻袋。像《中国楹联大典》这样的大部头精装书,他则先裹上一层塑料袋,再套上蛇皮袋,最后装进麻袋。两书架书装了好几麻袋才装完。最后一遍上门来催促的县里的同志见这家人光收了几麻袋书,觉得很奇怪。村组干部告诉县里的同志:这是个有名的“书迂子”,他可有才学呢!

现在时间一晃已是下夜了。在妻子的帮助下,他把几麻袋书背到隔壁的一栋二层楼房,寄放在二楼的平顶上。见人家的平顶上还可以放东西,夫妻俩才又抬了几麻袋粮食和书堆放在一起。而那台高压包坏了的电视机,最后懒得搬了。

终于到了最后撤离“沉杞庐”的时候。临出门时,我们的“沉杞庐主人”在屋后橘园里特意摘了10个还是青皮的橘子,拿上刚才清书留下的一沓近期的《对联》杂志和《中国楹联报》。妻子牵着牛,他推着自行车,夫妻双双踏上了往斗湖堤去的公路。眼睁睁地丢弃这好不容易兴旺起来的家,妻子忍不住一路抽泣。而他则一路上都在想:水来了,该不会漫过二楼平顶吧?该不会冲走那几袋书吧?那些楹联书是好不容易才买到的啊!

他们魂断在转移路上

下面是分洪区内一位乡镇文化站长,专门向笔者提供的一个故事:

在8月6日傍晚开始的转移潮中,从曾埠头乡和杨家场镇之间的杨麻河边走过的人群,隐隐约约地看到一个戴着草帽的人孤零零地站在河心里,不知在干什么。当时人们匆匆赶路,并没有把这个站在河心的人放在心上。可是第二天,有人看见这个人还是站在这里。第三天,还没有见这个人有什么动静。终于有过路人走下河滩,结果河滩上弥漫着一股尸臭,原来这是一个死人,一个站在河心淤泥里没有倒下的死人。

原来6日下午,杨家场镇仁和村一位老汉带着儿子,去嫁到曾埠头乡黄桥农科所的女儿家有事。仁和与黄桥隔着一条杨麻河,往常要绕道从一座桥上走过去。今年入汛以来长期未下雨,虽然外江大水,内河却大旱,这杨麻河干得快底朝天了。父子俩因贪近路,就从这杨麻河的浅水淤泥中水过来。父子俩刚过河,就看见河岸上拥过来一群拉车挑担的人,父子俩一打听是要马上分洪了。儿子反应得快,返身又过河要先赶回去搬家,并交代父亲快去通知姐姐。儿子一转眼就走了,父亲可能是更放心不下儿子这头,也跟着返身要再过河去。大约累了、急了、热了,大约老汉本身就有高血压、心脏病之类,等老汉再次涉足河心的浅水淤泥中时,一口气没接上来,猝死在河心里。由于老汉两腿陷在淤泥中很深,他就这样孤零零地定格在河心中了。

33万人的星夜大转移,你碰我一下,我撞你一下,甚至像那位倒下又站起来的妇女一样被牛踩上几脚,这都不足为怪。使人不敢相信但又不能不相信的是,在这次持续通宵的转移过程中,好几个乡镇都发生了移民猝死。8·6之夜市分洪前指就一连接到这样几个报告,有关单位请示如何处理?这可难住了指挥部人员:这是分洪预案中没有设计的,是人们没有预料的。前指只好这样回答:暂时先由自己处理。据说有的尸体只好草草掩埋在路边的棉田里,有的尸体则被寄放在斗湖堤城郊的火葬场。

这里,让我们沉痛地列举出一些魂断转移路的老少乡亲吧:

埠河镇联合村一位25岁的青年妇女转移中收拾东西时,想带床棉絮。而棉絮高高地挂在屋梁上,她就搬来了梯子。她万万没有想到屋梁上横着的一条电线,已被该死的老鼠咬破皮了,裸露着一截。当她爬上梯子伸手去取棉絮时,不小心碰着了这根裸露的电线,浑身一阵痉挛,从梯子上摔下地,当即身亡。

该镇魏家洲村一位82岁的老太婆,转移时本来已走出了家门,又忽然想起还要带件夹衣,就又颠着一双小脚转回来爬上了自家的小楼。等她老人家拿了夹衣下楼时,在楼梯上一脚踩空,摔在了水泥地坪上,再也没有爬起来。

该镇西流村一位年仅四岁的小孩,转移时被父母抱上一辆拖拉机的车箱。车箱里已装满行李,小孩就坐在行李堆上。父母交代他手里抓住行李不要乱动,说罢又进屋搬东西去了。不一会小孩摇摇晃晃地打起瞌睡,结果从高高的车顶上滚落下来,可怜的孩子哼都没来得及哼一下就过去了。

该镇复兴村一位60岁的老汉转移时由于赶路心切,竟不顾自己的年龄骑了一辆摩托车,摩托车后面还拖了一辆板车。由于路上拥挤,他只好左弯右拐,不小心一头撞在了路边一棵树干,脑袋撞开了花。

夹竹园镇北湖养殖场的一位38岁的外地养鱼人,本来是个血吸虫病人,已到了晚期。得到转移通知后,他一口气疾行十多公里赶到夹竹园安全区,以为这下安全了。可是由于一路上的劳累加闷热,他一到达夹竹园就倒在安全区围堤上,永远闭上了眼睛。

事后,荆管局列出了一份《分洪转移死亡统计表》,有名有姓的死难者就有64人(包括以上列举的几人),还有没列出姓名的22人,共计86人。当然这86人并不是都是魂断在8·6之夜,这是整个分洪转移期间的一个死亡统计。

本书初稿本来已照录了这个死亡统计表,后觉得列表公布这些死难者名单似乎有点残忍,因为这对所有死难者亲属都是不堪回首的一幕,故将统计表取消了。但又感到不能不公布这些死亡者名单,因为历史在记下公元1998年8月6日之夜的时候,不能不记下这些为此夜付出最大牺牲的魂灵。犹豫再三,还是列举了以上几则死亡事例。

但愿这些魂断8·6之夜的不幸者们安息,特别是那位正值青春年华的25岁少妇、那位还不谙世事的4岁幼童……

同类推荐
  • 世界最美的散文

    世界最美的散文

    本书提炼的散文不仅是被公认的上乘之作,更分门别类,意蕴宽广。它们或讴歌自然,或解析社会;或赞颂真善美,或鞭挞假恶丑,其优美文辞的背后,总是蕴蓄着或阐释着深刻的哲理,给人以思想上的启迪和行为上的观照。此外,每一篇散文更是加入了编者的心路花语,与读者分享。一篇美文就是一道独特的人生风景,让你品味生活的酸甜苦辣;一则故事就是一泓深邃的哲理清泉,帮你开启生命的智慧之光……优美的散文,教会我们用心去拥抱生活,用爱去燃点希望。期望读者在品味这些优美的文字时,既可以欣赏到这些名家们独特的艺术视角和表现手法,又可以领悟到作者真实的精神世界;既能够提升自己的写作和鉴赏水平,又能够培养和陶冶自己的艺术情操。
  • 解放成都

    解放成都

    大西南著名的都市省会——成都,自两千多年前古蜀国开明帝时期建城以来,一直都用这个名称,是中国各大城市自建城到如今仍沿用原名的惟一城市。
  • 栖霞民间故事

    栖霞民间故事

    民间故事是人民群众集体智慧的结晶。千百年来,勤劳朴实的栖霞人民在这片土地上生生不息,创造和积淀了丰厚而博大的民间文化遗产。这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旧时,乡间信息闭塞,精神生活和物质需求一样贫乏,一代一代的人们口口相传的“真事”经过不断的加工完善,就成了现在人们听到的民间故事了。
  • 共和国没有开闸

    共和国没有开闸

    《共和国没有开闸》获第七届广东省鲁迅文学奖及第三届湖北文学奖。
  • 红楼那些人那些事

    红楼那些人那些事

    《红楼梦》跟世界历史上任何一部文学巨著一般,有着丰富的多义性。也正是这份多义性,给后来的说解者留下了广阔的空间。宝、钗、黛悲剧的审美价值;势利、贪婪、耍强逞能的王熙凤;娖娖廉谨、备员而已的贾政;持家的探春;红楼笑星刘姥姥;甄士隐其人其事;“护官符”下的罪恶;荣国府的收支账;以及曹雪芹的身世之谜,《石头记》的由来……正如作者自己所言“进了红楼,出不来了”。
热门推荐
  • 道引

    道引

    大道之机,引而不发。修行者,引天机,修广大神通;截气运,成万古至圣。修行唯引;得道唯机。且看吾,禀天机之眼,将这天地气运截取,悟道成神!
  • 丑疤怪

    丑疤怪

    外表真的那么重要吗?变成这样也不是我想的啊。
  • The Paths of Inland Commerce

    The Paths of Inland Commerce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若三千年

    若三千年

    这是一个没有等级的世界,究竟是哪里?不知道。人类,魔兽,未知势力
  • 阿拉德大陆外传

    阿拉德大陆外传

    “我见证了阿拉德的诞生,这回让我见证阿拉德的终结吧……”——梅米特
  • 情字难解

    情字难解

    我们都想要一个美好的爱情,就想童话故事中的故事情节一样,只是,童话并不存在于现实,当自己内心所想与现实发生矛盾冲突之际,我们该怎么做?
  • 忘三生

    忘三生

    一座岛,半于阴,半于阳。有一关,名鬼门。连鬼城,接幽岛。有一路,名黄泉。有奈何,过忘川。望乡台,看三生。喝孟汤,忘今世。一个人,半身生,半身亡。负一职,隔阴阳。断鬼出,阻人闯。负一职,解因缘。携情仇,提忘灯。彼岸地,眠怨者。灭情焰,断恩怨。
  • 苒苒煜望

    苒苒煜望

    一次又一次的擦肩而过,她竟然从来没注意到他!某傲娇男威逼利诱,爱妻娶回家。“有人占我便宜!”几分钟后某人的双手骨折,警局拘留三个月。“有人说我傻!”“谁说的,还算是没眼瞎”“…有人说要追我”“哪个瞎了眼的敢追我老婆”“……就是那个说我傻的”他人前宠她如命,人后……还是宠她如命
  • 嗜血天魔

    嗜血天魔

    一个小盗墓贼误打误撞进入了一个纯种血族的墓室然后因祸得福,得到了纯种血族的改造成了吸血鬼。看主角如何独领风骚各路美女通通拜倒在他的花裤衩下~~~~
  • 怦然心动之萌动少女心

    怦然心动之萌动少女心

    一段缘分的开始,都是从相识、相知到相爱。可是,为什么所谓的“缘分”一到我这里,就没有了前面的经历,直接跳过!“尚官宸!我是哪里惹到你了,你要一直缠着我?!”某腹黑轻笑道:“都说董婉玥是个冰美人,还是难得一见的学霸人才!但,在我看来,也不过如此嘛!”“你走!你以为你长的帅一点,有钱了一点,智商比我高了一点就自以为是吗?”“我还就自以为是了!怎滴!不服?来咬我啊!”实在忍无可忍了!冰山美人兼学霸的董婉玥遇上帅气腹黑兼专情的尚官宸,看他们会擦出怎样的火花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