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464000000040

第40章 在江北:“好大一个家”当前沙市最高水位:64米;趋势:落(2)

她几乎要哭了,又抱起儿子到收费处一问,押金要几百块!大几百块,这对于一般的农村家庭无疑都是个不小的数字,何况对于这个两手空空的女移民呢?但她抱着儿子在收费处与骨科来回转了几遍,得到的都是硬邦邦的回答:交押金。

住户老板去了没回,丈夫和两位伯伯都没有音信。这位一时举目无亲和孤立无援的弱女子,忍不住在这陌生的医院门诊大厅哭了起来。她的哭声并没有引起多少人的注意,她不知道在这样的大医院里,一位妇女的哭声实在是太司空见惯了,因为随时都可能有家属在这里哭死去的亲人。

不过还是有个四五十岁的中年男人走上前来,问她为什么在这里哭。她说儿子要住院没有钱交押金。中年男人问既然是要住院怎么不先准备点钱呢?她说她是公安来的移民,身上一分钱都没有。听说是公安移民,中年男人马上从身上拿出一个手机,说是认识公安的县委书记。老三妻子一看这个人拿出手机眼睛就亮了,平时农民们见了拿手机的都很反感,但在这次大转移中,那些拿手机的干部好像一夜之间都变成了老百姓的依靠。

但这位干部给公安的电话没有打通,又给荆州区的领导打,也没有打通。他只好把母子俩带到骨科,对那位医生说:这母子俩都在走廊上哭,你们先把她们收下来再说。

医生仍然坚持要先交押金,因为这是医院的制度。中年干部火了,说这是江南那边来的移民,身上哪里有钱交押金。医生听说是移民态度缓和了点,但仍坚持要先交押金,因为移民有定点医院,再说这位妇女也没有任何证件。

“我,我有这张证。”

抱着儿子站在门边听干部与医生对话的老三妻子,突然插了句嘴。她说着从上衣荷包里掏出了一张纸,这是那天晚上离村时组长发给她们家的,交代转移到江北后就凭这张纸安排住户,不要丢了,所以她每天都带在身上,想不到今天还有了用。

干部接过这张已被汗水浸湿的皱巴巴的纸一看,是张“转移通知单”。干部高兴地冲老三妻子说你怎么不早点拿出来?又把这张纸递给医生说:她有证件嘛。看来今天母子俩和这位好心干部共同碰上了一位特别认真的医生,因为医生接过这张纸足足看了几分钟,还是说:移民是该收下来,但还是要先请院领导批一下。干部又只好去找院领导。

不一会一位三十多岁的也像个干部的人匆匆赶了来,人们把他叫“杨科长”,后来老三妻子打听到他是医院医务科的。这杨科长看了已经被几个人传阅过的“转移通知单”,虽然没有像那个五十多岁的干部发医生的火,但是高声大气地说:有这个“转移通知单”我们还犹豫什么?赶快把人家收下来再说。

就这样,这对身无分文的母子,凭着这张“转移通知单”抵了几百元的押金,终于住进了医院。

不久,房东带着孩子的大伯、二伯赶来,只是孩子爸爸说是过江去了。

孩子开始得到治疗,错损的腿上还上了石膏夹板。杨科长还来病房看过几次,不过那个五十多岁的干部再没有出现过。小孩子的嫩骨头也长得快,错损的地方几天就长复原了,小调皮蛋在病房里又渐渐不安分起来。

奇怪的是几天过去了,老三妻子并没有发现荆安村和纪南村任何一方的干部来补交押金,他们代家也没有钱交押金。每到夜晚母子俩留在住院部时,做妈妈的就感到不安。

她不知儿子用了多少钱,不知出院的时候两方的干部来不来结账?会不会把她们母子俩扣在医院里?

由胆小怕事引起的不安,反而促成这位弱女子最后做出了一个大胆的行动:一天清早,她趁医院还没有上班之机,抱着还在熟睡的儿子,偷偷逃出了医院,又凭着那张“转移通知单”搭上了出城的汽车,回到了纪南村房东家。

当一年后老三妻子向笔者谈起荆州医院这段经历时,说以后一直没有人来追过那次住院费。她还念念不忘那个“杨科长”,特别是那个五十多岁的“大干部”,悔不该当时连姓都没有问一下那个好人,她请求笔者帮忙找一找那个好人。不过笔者直到写完这个章节时,还没有完成这位分洪区妇女之托。’98大洪水中长江两岸冒出来的好人实在太多太多,不可能也没必要一一弄清他们的名字。

亲情洋溢在绿原深处

33万移民一夜之间走出分洪区,是个奇迹;10万移民一日之间渡过长江,也是个奇迹。10万移民一日之间安全过江,一日之间安置在64个乡镇的1192个村庄的数万户农家中,处处受到亲情的接待,这不仅是个奇迹,而且还传为佳话。

平常的新闻视角总是习惯集中在热闹和惊险之地,所以当10万移民涌动着渡过大江的时候,不乏记者的身影在大江两岸闪现,当然就有不少移民渡江的报道出现报端;但当渡过大江的10万移民分成股股细流流向江北大地的村村镇镇,最后消失在绿原深处后,就少有记者追踪了。

其实,那里有好多好多值得追踪的故事啊!这些年来少有弘扬的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这平静的绿原深处,由江北江南的父老乡亲,共同作了一次大发扬。

荆州区八岭山镇王场村二组老党员王方玉,是位72岁的老婆婆。她听说村里来了移民,也跟着隔壁左右的到村部去接人。但到了村部一看,这哪里是接人呢?分明是“抢人”:一辆辆送移民的车来了,人家还没下车,村民们就拥上去,抢着往自己组里和家里引。等她老人家迎上去,移民早就被抢光了。她老人家真有耐性,硬是等在村部不走,一直等了3个小时,终于等来了一位91岁的老太太和一位四十多岁的中年妇女。村干部见王婆婆这样心诚,考虑到她正好和一位九十多岁的客人作伴,就把这位叫傅元珍的老太太连同四十多岁的妇女,一起交给了她。于是王场村出现了一个老人照顾老人的动人情景:每天清晨,村里起早赶街的人们不管起得多早,总是看见早有一位伛偻着的身影走在通往镇上的村路上了,这就是72岁的小脚王婆婆。因为91岁的客人牙齿全掉了,王婆婆每天都要起早赶街去两里多路的镇上端豆腐脑,每天王婆婆还要为客人熬稀饭,隔天还炖鸡汤。

江陵县沙岗镇东庄湖村有位四五十岁的李大妈,接待了一位81岁的移民陈老太太。

开始几天陈老太太茶饭不思,因为惦记转移中失散了的儿孙。李大妈看在眼里,疼在心里,一面托人四处寻找老太太的儿孙,一面细心照顾老太太。她每天都给老太太熬稀饭,还把肉炖得烂烂的。如果煎了鱼,就把无刺的鱼肚皮夹给老太太。老太太被这种真情感动,也就慢慢进食了。李大妈为了不使老人感到孤单,还专门在村里找了几位七老八十的爹爹婆婆,天天陪老太太说话,老太太精神一天比一天好了。不久,老太太的儿孙在附近的移民安置村找到,李大妈赶忙托人把老太太一位外孙女接来同住,老太太终于咧开嘴笑了。以后老太太经常把这样一句夸奖李大妈的话挂在嘴上:“我这是前生修得好,晚来有福,又得了一个女儿。”

沙岗镇西河村傅裕炎老俩口,则接待了一对小两口和他们的新生儿。傅老汉儿子成家后,两老一直在一边住。这次来移民时,傅老汉也主动到村部去接人。他见一对青年夫妇抱着一个还没睁开眼的婴儿,小两口满脸的疲惫和忧愁,一打听男的叫文良银,女的还是月母子,孩子还只生下7天,傅老汉心里怜惜不已。本来荆江两岸农村有一个传统习俗:月母子没满月之前不能出自家门,更不能进别家门,不然就犯了“煞”。像傅老汉这样上了年纪的人,都是很讲究这些世世代代传下来的忌讳的。但现在傅老汉想:

人家这个月母子都从江南到江北来了,我们江北人还讲究这些规矩干什么?于是傅老汉主动向村干部争取,把这小两口和婴儿接到了自己家,老两口晚上去儿子家挤。好在儿子家隔得不远,两老每天两头来回跑,想方设法照料月母子。傅老汉老伴每天早晨都要给月母子煮一碗白花花的鸡蛋,亲自端到床前,就像照顾自家的媳妇一样。傅老汉自己每天都去田头地角转一圈,打来一把新鲜的艾蒿,烧水给婴儿洗澡。这也是荆江农村的一个习俗:用艾蒿能清热驱邪。

这个镇荆台村,还为移民们办了一件很新鲜的事:移民文化活动室。来自江南麻豪口镇鹅港村的移民们初到荆台时,整天无所事事,常常思家,情绪一般都很低落。热心的荆台村民一商量,就自发在村部办起了一个文化活动室,供移民们休闲。村民们有的拿来书籍报刊,有的拿来扑克象棋,有的抱来彩电,有的抱来影碟机,有的抱来电扇,还有的把卡拉0K音响设备也抱来了。于是,情绪低落的移民们眼睛一下子都亮了,大家纷纷往这个活动室汇集。看书看报的,下棋打扑克的,看电视看录像的,还有谈天说地的,活动室整日热闹非凡。到了夜晚,这儿更是灯火通明,就像过什么节日一样喜气洋洋。有时哪位大胆的移民或荆台村村民唱上一曲卡拉OK,更会引起一阵开怀的欢声笑语。如果是夜深,这样的欢声笑语会在村里传出很远,荡涤着移民们心中的思乡情绪。鹅港村本村还没有办过这样的文化活动室,想不到在这江北异乡,倒过了好些天文化活动室的瘾。

同类推荐
  • 感悟友情——不求回报的85个片段

    感悟友情——不求回报的85个片段

    感悟友情,真挚的友情从来是不求回报的,只记得一句,他是我的朋友。
  • 世界最美的散文

    世界最美的散文

    本书提炼的散文不仅是被公认的上乘之作,更分门别类,意蕴宽广。它们或讴歌自然,或解析社会;或赞颂真善美,或鞭挞假恶丑,其优美文辞的背后,总是蕴蓄着或阐释着深刻的哲理,给人以思想上的启迪和行为上的观照。此外,每一篇散文更是加入了编者的心路花语,与读者分享。一篇美文就是一道独特的人生风景,让你品味生活的酸甜苦辣;一则故事就是一泓深邃的哲理清泉,帮你开启生命的智慧之光……优美的散文,教会我们用心去拥抱生活,用爱去燃点希望。期望读者在品味这些优美的文字时,既可以欣赏到这些名家们独特的艺术视角和表现手法,又可以领悟到作者真实的精神世界;既能够提升自己的写作和鉴赏水平,又能够培养和陶冶自己的艺术情操。
  • 我与贫困生

    我与贫困生

    书中共写了五十九个贫困生,和被资助的贫困生及各家长、同事的来往书信二百三十三封文件。张世贤是个正厅级退休官员,他有优厚的待遇,有不错的居室,有贤惠的妻子,有自强自立的子女,完全可以在家享清福,颐养天年,尽享天伦之乐。而他却恰恰相反,白天,骑上一辆“侯宝林的自行车”,除了铃铛不响哪儿都响,挎上一个大提包,里面装上自己写的书、正在读的书、笔记本、一把笔、还有瓜籽、干馍片和药瓶……
  • 神秘消失的特工船

    神秘消失的特工船

    本书是悬疑故事集。本书精选《故事大刊》的故事。这些扣人心弦、引人入胜的侦探故事真实地再现了侦探工作的原貌。书中讲述的关于指纹、警局档案和特工队等的诸多故事使人身临其境般地面对那一个个接踵而至的险境,能唤起人的阅读欲望。
  • 图文版中国经典民间故事

    图文版中国经典民间故事

    WhentheapesfinallyevolvedintoMan,theyawoketofindaworldtheyenjoyedandinnumerablethingswhichwerebeyondtheirimagination.Wow!Why?Fantasticfolktaleswerethuscreated.
热门推荐
  • 哈喽徐晚乔

    哈喽徐晚乔

    他一直都不知道,她喜欢他有一年时间了。因为她总是逃避他的眼睛和话题,他说什么她的回答只有一个单音调。所以让人觉得,她不喜欢他。通过qq找到他的联系方式,她很是激动,一改平常面对他时的拘谨,把面对他时不敢说的通通都说了出来。可喜欢那两个字,还是没能说出口。她很自卑,自卑到认为自己渺小的就如蚂蚁,配不上如此优秀的他,所以她才会什么都不敢说。她很早就踏入了社会,经历了很多事情,到把一切事情都看开,她有了自信,鼓起勇气说出那句话。。。可却看到了他身边亭亭玉立的女孩。
  • 嫡女惹不得

    嫡女惹不得

    投胎竟然还带着前世的记忆,你说带着记忆也就罢了,要带你也要完整一些啊!还有这个不正常的四皇子,闲到整天缠着她,明明想要攀上他的千金多的数不清,为什么他偏偏要娶她这个“白痴”惹人厌的嫡女?不过,既然他敢娶她,就要做好受虐的准备!情节虚构,切勿模仿
  • 折花寻羽记

    折花寻羽记

    怪侠令狐凌云本以为自己行了,初入江湖,哪知一场场杀戮的背后,却是无尽的阴谋。
  • 轮回秩序

    轮回秩序

    我在无休止的循环中醒来,为神,我心甘情愿;为魔,我也无可奈何。谁又创造了我?都没有关系了,因为这一切,可能是最后一次了......
  • 废物嫡女:变身传奇

    废物嫡女:变身传奇

    奇迹出现,草包变传奇,说没人娶我,美男子排到边际;送一颗宝石,不在意,一抓一大把;送一颗丹药,指间一动丹药从天而降;说她不是魔法师,她三修;送一只神虎,养一条龙当坐骑;第一佣兵团,身份一亮整个都是她家的;进魔教,从小小弟子变身教主‘废物变传奇,人人皆知,人人敬仰天才变奴隶,王爷变马夫,天降神女,世界颠覆,敬请期待!
  • 细数流年:竹马错青梅

    细数流年:竹马错青梅

    谁没有青春年少?谁的年华里会没有那样一个完美的少年?无论他在别人眼中怎样,但你眼中的他就是无可挑剔的完美。他在你的生命或许只是匆匆一瞬,更或者他在你心中并没有长久的停留。但我相信他在你的回忆里却留下不可磨灭的绚烂之色。他,一个温润的男孩,在别人眼中他是那样的平凡。但他却在一个女孩的心中跳跃了七年之久。这不是一个跌宕轰烈的爱情故事,只是一段青涩爱恋的记述与追忆。
  • 远去的部族物语

    远去的部族物语

    在当今,人们经过了喧嚣时尚文化的追捧后,开始沉寂下来了,变得内敛凝重,在不断反思中,走向深厚的历史,探索历史背影后的本质,直面惨淡的历史真实,记忆起了历史这面镜子的作用。反思就成为了当下人们思想生活的重要内容,历史现实又平整地躺进了我们的生活中,这是人文精神不断倡导的结果。
  • 双王御袖

    双王御袖

    女特工意外穿越到异时空的深宫后院,成为一名毫不起眼的小宫女,主子软弱可欺,众妃明争暗斗,皇帝强势专制,精明阴狠,她本选择冷眼旁观,无奈形势逼人,处处受制,为了生存与尊严,她开始向命运挑战,且看她如何将一枚顽石雕琢成绝世宝玉,且看她如何将一只小兽驯养成天下至尊。
  • 一夜长大

    一夜长大

    本书是一组题材广泛、视角新锐、叙事颇具探索性的影视剧文学剧本。王国臣教授带领一批弟子,在教与学的实践中尝试以大学校园作为基点,广泛涉猎社会生活,密切关注社会热点和民族忧患,用生动鲜活的笔触呼唤爱心、讴歌健康生活与人性光辉。本剧集中既有可供拍摄故事影片的力作,又有新颖别致的DV短剧文本。更重要的是可以通过作者们的“创作谈”来解析“思考”加“技能”怎样变成“作品”。
  • 墓天

    墓天

    圣人不仁,窃天道,灭良知,驱使天地万物为刍狗,圈养众生为牛羊,适时而宰为食,扩己道,谋长生,欲与天地同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