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479600000003

第3章 道家代表人物

(一)老子

老子(约公元前604年—约公元前531年),古代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老子的哲学思想及其创立的道家学派,不但对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而且对中国两千多年来思想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关于老子到底是谁,历来说法不一。一说姓李名耳,字聃,生活在春秋时期,曾在东周国都洛邑(今河南洛阳)任守藏史(相当于国家图书馆馆长)。他博学多才,孔子周游列国时曾到洛阳向老子问礼,秦汉之际成书的《礼记·曾子问》有所记载。《庄子》也称其为老聃,书中的内篇《德充符》、外篇《天地》、《天运》、《田子方》、《知北游》等都视老子为前辈。

一说老子即太史儋,或老莱子,见之于《史记·老子韩非列传》。据《史记·仲尼弟子列传》解释,“于周则老子”,“于楚老莱子”,可见老子和老莱子是两人。至于太史儋,司马迁说:自老子死后一百二十九年,有周太史儋见秦献公云云。有学者以此认为老子就是太史儋,战国时人。

也有人认为可能“老”是老子的姓或氏,其名为聃,故称老聃。他们提出,先秦旧籍如《庄子》、《墨子》等,对孔、墨等人皆举其姓,称“孔子”、“墨子”,独老子称“老聃”而不称“李聃”,称“老子”而不称“李子”;古有老姓而无李姓,《战国策》中始有李悝、李牧,李姓起源较晚;再者,《庄子·天下》曾综述关于老聃的学说,《吕氏春秋·不二》也称“老聃贵柔”,名字与思想一致,故老聃就是老子。但是《老子》书中说:“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与传说中孔子问礼于老聃有矛盾,因而《老子》书是否为老聃所作也有疑问。

据《史记》记载,老子庙堂阶前有一尊“三缄其口”的金人,孔子问其背后的铭文“无多言,多言多败;无多事,多事多虑”是何意?老子回答:“子所言者,其人与骨皆已朽矣,独其言在耳。且君子得其时则驾,不得其时则蓬累而行。吾闻之,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容貌若愚。去子之骄气与多欲、态色与淫志,是皆无益于子之身。吾所以告子,若是斋已。”老子晚年乘青牛西去,并在函谷关(今河南灵宝)前写成了五千言的《道德经》,最后不知所终。

老子用“道”解释宇宙万物的演变,认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把“道”抽象化,概括为普遍的无所不包的最高哲学概念。在他看来,“道”既是凌驾于天之上的天地万物的本原,又是自然客观规律,具有“独立不改,周行而不殆”的永恒意义。老子还提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思想,摒除“利天命”的绝对权威。在政治上,老子主张无为而治,无为是指不妄为,不胡作非为,不为所欲为,以达到“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的理想境界。老子的哲学里包含着丰富的辩证法思想,他指出任何事物都有矛盾对立的两个方面,如“正复为奇,善复为妖”,“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还认为矛盾两方可以互相转化,即“反者道之动”,转化的途径是“守静”。

孔子认为老子是神圣:“鸟,吾知其能飞;鱼,吾知其能游;兽,吾知其能走。走者可以为网,游者可以为纶,飞者可以为缯。至于龙,吾不能知,其乘风云而上天。吾今日见老子,其犹龙邪!”(《史记·老子韩非列传》)

(二)杨朱

1.生平

杨朱,字子居,又称阳子居或阳生,魏国(今河南开封)人,春秋战国时期思想家。生平已不可考,大概生活在墨子(约公元前479年—约公元前381年)与孟子(约公元前371年—约公元前289年)之间,行踪多在鲁、宋、梁一带。在当时各家的著述如《孟子》、《荀子》、《庄子》、《韩非子》、《吕氏春秋》中,其名多次出现,可见其人其说在当时相当著名。杨朱自比尧舜,自称是“得治大者不治小,成大功者不小苛”的贤人,“治天下如运诸掌然”。韩非评价杨朱与墨翟一样有治世之才。

杨朱曾和老子会面,所以曾受老子思想的影响,后来有感于动乱的环境,困恼于越来越大的社会压力,于是扬弃老子学说中的部分内容,朝着“养生”、“存性”的方向不断深化,发展成以“为我”为中心的思想体系。杨朱之学闻名当时,《孟子·滕文公》篇云:“杨朱、墨翟之言盈天下,天下之言,不归于杨,即归墨。”可知春秋之世,杨朱之学与墨学齐驱,并属显学。惜其作品早已散佚不存,其说散见于《孟子》、《列子》及《淮南子》中。

2.思想

(1)“为我”学说

杨朱以“我”作为自然的中心,认为人的生命,往往由于外界的蒙蔽、组织所拘束,因而无法明察到生命的真相,使个人失去主体性。他希望建立人人为自己而又不侵犯别人的社会,主张探求内在自我安身立命的境界,以摆脱社会的束缚。他说:“古之人损一毫利天下,不与也;悉天下奉一身,不取也。人人不损一毫,人人不利天下,天下治矣。”意思是说,社会是由各个“我”所组成,如果人我不相损、不相侵、不相给,那么天下便无窃位夺权之人,便无化公为私之辈,这样社会就能太平,人才能“全生(性)保真”。这种主张与儒家、法家都不同,与墨家的“兼爱”当然更是针锋相对。

既然反对社会的束缚,杨朱在政治上也就反对强权独占的霸道,主张天下为公,要“公天下之身,公天下之物”。那么,治理这个社会的人要“贤”,要有谦虚的美德,“行贤而去自贤之心”,即行为贤德而不自以为贤德。

(2)“重生”、“贵生”、“全生”的主张

在生命态度上,杨朱认为,人生短促,有生便有死,生有贤愚、贫贱之异,而所同者为死,尧舜与桀纣没有什么不同。因此,“知生之暂来,知死之暂往”,在生时必须享尽人生之乐,充分放纵人欲。

杨朱认为,人生在世,要“轻物重生”,从而“乐生”,以“存我为贵”。其中,轻物,即轻视外在的功名利禄;重生,即全性保真,保持自然赋予人本身的真性。生命是“所为”者,是主体;“物”或“利”是“所以为”者,是服务于“生”的,因而“物”不应有损于“生”。所以,要“自纵一时,勿失当年之乐;纵心而动,不违自然所好;纵心而游,不逆万物所好;勿矜一时之毁誉,不要死后之余荣”。杨朱固然以“全生”为人生目的,对人的物质欲望作了充分的肯定,但是“全生之道”又不能聚物而累形,为“寿”、“名”、“位”、“货”所累,只要有“丰屋美服,厚味娇色”就够了。人不要贪得无厌,更不要因外物而伤生。“重生”、“贵生”的思想,除了重视个人生命之外,还包括重视个人独立性的思想,即反对屈从外在的权威,只想明哲自保、颐养天年。杨朱充分肯定了个人情欲的自然合理性,但不是享乐主义和纵欲主义,而是在“轻物重生”的范围内。这一轻视富贵利禄的思想在当时不乏赞誉之词,当时的“世主”曾“贵其智而高其行”。

(三)列子

1.生平及著作

列子,名寇,又名御寇(又称“圄寇”、“国寇”),郑国莆田(今河南郑州)人,与郑缪公同时。战国前期思想家,开道家列子学派。列子曾师从关尹子、壶丘子、老商氏、支伯高子等。他隐居郑国四十年,终生致力于道德学问,淡泊名利,贵虚尚玄,清静修道,主张循名责实,无为而治。唐玄宗天宝元年(742年)李隆基封列子为冲虚真人。

《汉书·艺文志》著录《列子》八篇,即《天瑞》、《仲尼》、《汤问》、《杨朱》、《说符》、《黄帝》、《周穆王》、《力命》,经永嘉之乱以后,只留存《杨朱》、《说符》两篇。今传本《列子》八篇由东晋张湛的先人重新搜集残篇编成,其中章节有重复之处,而且混入一些魏晋人的思想内容和语言文字。如《天瑞》篇讲天地万物形成的一章,文字全与《易纬·干凿度》相同;《周穆王》篇所载周穆王西游的经历,文字全与西晋汲冢出土的《穆天子传》相同。但是,今传本《列子》并非出后人伪作,如《杨朱》篇为杨朱主要学说一样。杨朱讲到“田氏之相齐也”,“民皆归之,因有齐国,子孙享之至今不绝”,足见确是战国时作品。《列子》有大量寓言、民间故事、神话传说等,如黄帝神游、愚公移山、夸父追日、杞人忧天等,篇篇珠玉,读来妙趣横生,隽永味长,发人深思。

2.思想

西汉刘向认为,列子之学“本于黄帝老子,号曰道家。道家者,秉要执本,清虚无为,及其治身接物,务崇不竞,合于六经。” 张湛认为《列子》之书“大略明群有以至虚为宗,万品以终灭为验,神惠以凝寂常全,想念以着物为表,生觉与化梦等情。巨细不限一域,穷达无假智力,治身贵于肆仕,顺性则所至皆适,水火可蹈。忘怀则无幽不照,此其旨也。”

“贵虚”是列子的中心思想。《天瑞》篇解释“贵虚”就是“静也虚也,得其居矣”,即要自己修养到忘记自身的形骸,好像已经驾空乘风而行,列子把这样的境界叫做“履虚乘风”。列子认为,虚静符合自然的本性,可以心意凝聚专一,达到物我两忘的精神境界与状态。这为庄子的“坐忘”、“心斋”学说开了先河。

列子认为,道是生化万物的,但它自己却不生不化。在产生天地万物之前,宇宙已经经历了太易、太初、太始、太素四个阶段,“夫有形者生于无形,则天地安从生?故曰:有太易,有太初,有太始,有太素。太易者,未见气也;太初者,气之始也;太始者,形之始也;太素者,质之始也。”“太易”相当于老子所说的“道”,“太初”相当于老子所说的“道生一”中的“一”,“太始”为形之始,“太素”为质之始,此时“气形质具而未相离,故曰浑沦。浑沦者,言万物相浑沦而未相离也。……清轻者上为天,浊重者下为地,冲和气者为人;故天地含精,万物化生。”这种宇宙生成论,发展了老子的思想。

(四)庄子

庄子(约公元前369年—公元前286年),名周,字子休(一说子沐),战国时代宋国蒙(今安徽蒙城,另一说河南商丘)人,著名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老子哲学思想的继承者和发展者,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老子并称为“老庄”。庄周身世如迷,据说出身于没落贵族家庭。《庄子》记载,庄子住在贫民区,生活穷苦,靠打草鞋过活。他把自己比作落在荆棘丛中的猿猴,处势不便,未足以逞其能。《史记》记载,庄子曾做过宋国漆园吏,后来厌恶官职,“终身不仕”,《史记》上说:“楚威王闻庄周贤,使使厚币迎之,许以为相。庄周笑谓楚使者曰:子函去!无污我。……我欲游戏污渎之中自快,无为有国者所羁,终身不仕,以快吾志焉。”

庄子继承并发扬了老子的道家思想。他认为“道”是“虚无”的实体,生成天地与万物。《庄子》载:“夫道,有情有信,无为无形;可传而不可受,可得而不可见,自本自根,未有天地,自古以固存,神鬼神帝,生天生地。”又说:“道不可闻,闻而非也;道不可见,见而非也;道不要言,言而非也。知形形之不形乎,道不当名。”庄子认为,大道的真髓、精华可用以修身,其余都可用以治理国家,其糟粕可用以教化天下,即“道之真以修身,其绪余以为国家,其土苴以为天下”(《庄子·让王篇》)。在政治上,庄子继承了老子《道德经》中“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精髓,主张无为而治。为此,他对世俗社会的礼、法、权、势进行了尖锐的批判,得出“圣人不死,大盗不止”,“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的精辟见解。在人类生存方式上,庄子看透了世俗不古的人心,崇尚自然,倡导“无为”,敝屣富贵,淡泊名利。庄子追求清静无为,返璞归真,一切顺应自然,安时而处顺,追求遗世独立,超然物外,放弃生活中的一切争斗,游心于物外,不为世俗所累,从而达到一种“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的逍遥境界。

庄子的一生,正如他所言:“不刻意而高,无仁义而修;无功名而治,无江海而闲;不道引而寿,无不忘也,无不有也;其生也天行,其死也物化;静而与阴同德,动而与阳同波;不为福先,不为祸始;其生若浮,其死若休,淡然独与神明居。庄子者,古之博大真人哉!”作为富有诗人气质的哲学家,庄子在我国思想史、文学史上都具有极重要的地位,为人类思想史留下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后世道教继承道家学说,庄子被神化而奉为神灵,唐玄宗天宝元年被封为“南华真人”,宋徽宗时被封为“微妙元通真君”。

同类推荐
  • 胡适的北大哲学课肆

    胡适的北大哲学课肆

    胡适的北大哲学课肆胡适的北大哲学课肆胡适的北大哲学课肆胡适的北大哲学课肆胡适的北大哲学课肆
  • 中国儒教史话(三教史话丛书)

    中国儒教史话(三教史话丛书)

    儒、释、道三教是中国传统文化最基本的构成要素。长期以来,三教文化对中国文化的发展演变,对中国人的生活方式、文化心态、民族性格的形成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可以这样说,不了解中国儒、释、道三教的精神旨趣,就不能深透地了解中国文化博大精深的哲理内涵,就不能了解中国人丰富玄奥的内心世界,更不能了解中华民族历劫不灭、坚韧不拔的文化生命和精神动源。中国文化自古是一个多元精神和合体。儒、释、道三教文化在这一和合体中各居于独特的地位,从不同侧面发挥着自身的社会功能,相互冲突,又相兼相容,共同建构着中国人的精神家园和
  • 道德经批判

    道德经批判

    本书以一个全新的角度,通过对道学经典《道德经》的批判,告诉人们作为现代人的我们对于传统文化所应采取的态度:既不能全盘否定更不能全盘肯定,尤其不能借之来厚古薄今和以古非今;在肯定古人智慧的同时,更要看到作为现代人的我们自己的伟大,因为只有这样,才可以在今天的基础上更好地去创造明天。
  • 媒体伦理学:案例与道德论据

    媒体伦理学:案例与道德论据

    《媒体伦理学:案例与道德论据》本书既可作为教材使用,也可作为专业人员研讨使用。它广泛适用于新闻工作者、广告人员、公关人员及娱乐圈,对于培养分析技巧,提高对伦理学的认识,颇有助益。
  • 孔孟之说—孟子说处世

    孔孟之说—孟子说处世

    孟子,被后人尊奉为仅次于孔子的“亚圣”,他继承和发扬了孔子的思想,提出了一套完整的思想体系,对后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本书是《孔子说为人》的姊妹篇,作者通过对孟子思想的潜心修炼,联系现实,采撷了一些对人生具有指导意义和警惕句进行哲理性阐述,富含诸多的自我修炼的法门和为人处世的智慧。本书作者在阐述先哲慧语时,谨慎而又随性所致文中哲理性语言读之如醍醐灌顶,古今中外故事巧妙穿插,让你读来恍若与密友窃窃私语,与挚友亲切交谈,于随意中获益匪浅。
热门推荐
  • 绝剑纵横

    绝剑纵横

    久沉寂,血犹热,志四方,为的是那伊人一笑。执绝剑,孤身往,战异界,为的是那手中的芳香。战魔皇,双剑归,惊天战,为的是那熟悉的面庞。
  • 浴火女神傲天下

    浴火女神傲天下

    她,是一个善良纯洁的女孩他,是冷如冰山、杀人如麻的顶级战神有一天,她遇见了他,便倾心于他,怎料,换来的却是他无尽的折磨不知过了多久,他的残暴慢慢变成了溺宠,她更加沦陷可当她怀孕数月,他来了,但不再有温柔溺宠的眼神,他拿着一碗堕胎药,递到她面前,宛如死神般的声音传到她耳边:“你真以为你成了枝头上的凤凰,本王宠你,你因为要让你生死不能!”她喃喃问:“为何你要这样对我,我何曾得罪你,我会让你后悔的!“好!我等着!”他俊美的脸在她眼中是多么刺眼,她用尽一身力,跳下了悬崖。再度睁开美目,她仍是她,但身份却变了,她是大陆上四大教派之首——紫幽楼楼主的孩子,下任紫幽楼楼主,让人闻言丧胆的雾之女神,大陆上唯一一个能与他媲美的女神,再次相见,后悔万分,,她还能原谅他吗?
  • 血雨三区:兵甲战场之最强联盟

    血雨三区:兵甲战场之最强联盟

    兵戈杀场厮鸣啸,欲泣幽歌独自哀。铁甲开到灰尽灭,兵临城下危拯夕。争权图利扰明月,弑血云霄掌乾坤。天降噩耗煞星时,聚沙成塔凝成锥。战场上无数军队为了发展,组建了各自的联盟。也激起了一些爱争强夺利的联盟到处挑起战争……不久天降大难,出现神秘生物流落,入侵三区。但在军队中也孕育了异能者,拯救一方生灵……然而事情并没有那么简单……
  • 巴山夜雨词

    巴山夜雨词

    南宋末年,巴山腹地,一处名为雀之祠的草庐,里面住着一位精通天下事的青年,不管什么人,询问什么事情,都会得到答案。前提是,有命走到雀之祠。一个路边捡到的,吊儿郎当的少年,是雀之祠主人唯一的牵念,另外一个牵念已经在坟里睡了十年。“你个卖国贼,你个大骗子!”少年骂他,“阿青,救命!”少年依赖他,“阿青,你会不要我吗?我没有父母,没有家人,现在连国都没有了,我只剩下你了!”少年哭的迷糊。雀之祠,韩青衣,可解天下事,却救不了最爱的人,曾经救不了,现在也救不了。崖山的海边,大浪滔天,“四年了,终究还是走了回来!”少年叹息,“黄金台上客,应是不归来!再见了,阿青!”南宋的繁华,终然谢幕。
  • 狐恋千年

    狐恋千年

    她是狐王的九公主,修行千年,虽为异类,却有着人类女子的绝色美丽容颜,她俏皮狡黠,敢爱敢恨。但却也是一次偶然的邂诟,她与他相遇,他爱上了邪魅的她,新婚之夜,她却又失身与他人,新仇旧恨,她又将如何面对?身为异类,她和他的爱遭到天谴。为救他,他以前的未婚妻却选择了毁灭了自己成全了所爱的人。为救狐妻,他纵身大火,一缕魂魄飘向遥远的天际。她为了追寻真爱,上天入地,不惜一切代价,遍地寻他,最终来到现代,只是,却不知可否再续前缘。--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玄光:社长大人请淡定

    玄光:社长大人请淡定

    “为什么你每次都要反驳我?”“我说过,这怎么可能是一个简单的汉堡!”顾晓昭见姜凯风怀疑自己的眼神,”你看,你每次都这样,能不能愉快的玩耍啦?“突然,她感觉到空气中有一丝异样,“等等,你干嘛这样子笑,像个坏少爷!”“还有,你数手指头干嘛?”姜凯风心里暗暗想着,五句,刚好!”我们之前约定过,如果,你一个人对着食物讲了超过五句话,我就……“顾晓昭看着姜凯风嘴角邪魅的笑,一下子回忆起来,转手就把汉堡扔了。身后传来明亮又充满诱惑的声音,”晓昭昭,现在我真的饿了。“”还没有超过五句!“顾晓昭在房子里四处乱窜。”现在有了!来吧!我们一起玩耍吧!”
  • 神王祭

    神王祭

    公元3015年,天文学家发现仙女星系发生了大爆炸。随后无数的宇宙战舰从仙女星系进入银河系,人类第一次看到了外星人------统治了绝大部分宇宙的月族。然而他们带来的不是友好,而是战争。地球防卫队被打的溃不成军。就在地球即将失手之极,从银河系外围又来了一群人类,他们自称超越者,是仙女星系的遗民,他们带来了玄功。他们帮助人类抵御月族。在近一百年的战争之后,超越者和人类融合在了一起,人类的科技在这一百年里也是突飞猛进,逐渐可以对月族造成伤害。战争进入了胶着状态,人类从而进入了星河时代。
  • 仙道桎梏

    仙道桎梏

    身居高位而不仁,为己便可不顾这世间众生?但是你可知这天地之间生灵万千定会有像我一样不屈的灵魂,总有那么一天,这世间众生将醒悟,待到我踏破仙路那刻,定会来斩破这道因果。到那刻这世间规则将由我谱写,定要为世间万物补上这条被遗忘的仙路……
  • 恶少戏情

    恶少戏情

    没有烦恼,忘记悲伤,所以母亲给她取名忘忧。小学年级,她开始被他恶整,从此闻名就逃。初中他直接当着全班的面,啊,忘忧,你的裙子红红的。。。高中他们家移民去了美国。大学毕业,忘忧进了跨国公司,没有想到。。。他竟然就是自己思念了年的人,有情人是否会像童话故事般有着美好的结局。
  • 网游之偷取宸光

    网游之偷取宸光

    我是一个女人,并且因为美艳的母亲与阴柔(?)的父亲所遗传下来的基因,毫不否认我是个美女!诞生在29世纪80年代的我分别在优质的小学与初高中毕业后动用了极品的脑袋瓜运用了作弊这项高难度的生活技能,考上了全中国最好的高级大学——茗籽学院!而身为一个连高考前夕都能去酒吧打架的女孩,怎么可能会安安分分的享受大学生活?!因此,为了打发无聊的大学时光,我与刚结交的好友花蔷樱同学很理所当然的从老哥那里搜刮来了《界外界》的内、公限量版游戏仓。what?你们问我是神马种族?!光明正大且得意的告诉你们——我!千叶宸童鞋,是个混血儿!(pia!pia~~众人怒:滚你的!游戏里还来个混血,杂种你蒙傻瓜蛋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