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489900000022

第22章 (21)

在社会转型期,国家关注民生的发展是件重要的事情,但需要从政策化向制度化转型,应该通过立法帮助困难群体。目前贫富差距有扩大趋势。怎样让困难群体生活得更好一些,是我们全社会的责任,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我们都希望过好日子。只有大家都有饭吃,我们的生活才会和谐。哪怕是一少部分人吃不上饭,住不上房,我们的生活不会安生,因为这不仅仅是一个良心的问题……

问题是一个国家不光是有个好总理或几个好的领导人就够了。完全不是这样。民间流传一句话:现在是两头急,高层急,底层(老百姓)急,中间不急。维系社会运转的恰恰是中间这些人,因为这些中间人是执行政策和推动机器的人。改革和前进的动力恰恰是来自于这个阶层,所以中国这条大船行使起来还是会颠簸的。

2008年1月31日星期四

由温总理的鞠躬想到的有感于两则消息

《中国青年报》2007年7月20日第四版有一则报道,标题是《向县长送钱成惯例》。副标题是——山西和顺县原县长受贿案调查组与送钱者的对话实录。看后感触颇深。我只是想,在目前的环境下有不给县长送钱的局长吗?他们是傻瓜吗?为何不留着自己花非要送给县长?有的说为了本部门的工作。这样说我以为是在冤枉人家县长,在推卸自己的责任。

在同一天的报纸上第二版的冰点时评《简单的仇恨让我们忽略了日本的可怕》文中列举了两个例子。

一是1994年广岛亚运会闭幕式结束后,六万人的体育场竟然没有发现一片废纸、一点果皮垃圾。次日世界上好几家报纸惊呼,“可怕”的日本民族。

二是一位北京学者在日本遇到一次严重的堵车,成全上万辆车首尾相连排了上百公里。然而他感到震撼的是,所有的车都很有秩序地排在道路的一边,而另一边的逆行车道空空荡荡,无人争抢。

三是1995年阪神地震后,一家信用社向很多灾民提供了一笔不菲的无息贷款,这些贷款无需担保,只要把姓名和联系方式留下即可。三年后,所有贷款全部还清,没有一例拖欠。

我国奥运会召开为期不远,能不能出现像广岛的那种情况?我不敢断言。但我有一点坚信的是中国肯定不会出现像日本堵车后出现的那种情况。中国目前的经济高速腾飞,发展异常迅猛。什么我国经济世界排位第几了,汽车、手机的拥有量占世界第几了,等等。然而一涉及到中国国民的素质,就瞎火了。有人说,国民素质以经济是否发达有关。其实不全是这样。应该说,中国是一个礼仪之邦,有着源远流长的本民族的优秀道德文化,可是在近期二三十年间,有些中国人(这其中肯定不包括老百姓)变了,变得异常的自私、贪婪。

还是这篇文章举的例子,据《旧唐书》记载,贞观四年,唐太宗李世民将全国290名死囚放回家过年,约定年后回来归狱。结果过完年后所有死囚全部归狱。

社会发展了这么多年,理应文明程度更高,国民素质更好。遗憾的是并不是这么回事,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拿我自己来说,我自以为自己素质尚可,但遇到堵车我也会见缝插针,瞅一瞅没警察,甚至逆行道也敢上。(但有一点例外,我儿子坐在车上我断然不敢这样做,我不愿在他的心目中树立一个不守法的公民形象。)但我一个人的时候,我老干这样的缺德事。说缺德是因为,这样做不光是对自己的生命不负责,甚至是对别人的生命构成了威胁。我也解剖过自己,我一个人遵法守纪有什么意思,我的行为能够改变整个社会?

就是这种心理导致我屡次违规。我想,是不是大伙儿都具有这种心理而导致的整体集体意识下降。

我走路的时候,我希望开车的礼让路人,因为你有车耽误一会儿不要紧,一踩油门就有了。但当我开车的时候,看到抢着过马路的人,心里会愤愤地骂上一句。急嘛呀,那么急!

我不知道别人是不是有这种心理体验。

想到这儿的时候,这两则新闻便具有了某种联系性。为什么下级给上级送钱,为什么下级不给他下下级送钱,很简单,因为上级能够直接影响他的利益,因为对下级负不负责无关紧要,对老百姓负不负责无关紧要,要紧的是必须对那个对自己有影响的人负责。世上最好的是什么?

是钱!钱能干甚?咱不说吃喝嫖赌,那样有些俗。有钱能使鬼推磨。老百姓多有智慧。世上有鬼吗?没有。能让没有的东西推磨,厉害吧!可见钱的魅力有多大?农村百姓骂人聪明的时候好骂“鬼精”。意思这个人聪明到了极点。看来鬼比人聪明。党的干部再聪明也不过是人吧。金钱的力量能把鬼都俘虏,你一个干部算得了什么?所以,制约干部的机制不改变,纵然你有天大的本事,腐败你都看不住。毛泽东时代有一句经典的语言,为了人民的解放事业共产党人前仆后继。现在腐败现象不能说有燎原之势起码是络绎不绝,说前仆后继不为过。

以上的两则消息表面上症候不同,实则上患的是同一种病(包括我自己)。问题的症结告诉我们,部分国人的精神出了问题。不,应该这样说:

中国的一部分主流、精英群体出现了严重的传染病和精神并发症,传染病的病毒名称为“贪欲扩散”,精神疾病为“道德沦丧”。

2007年7月28日星期六

战争的“本质”

韩国人在三八线附近立的纪念碑碑的题头两个字是“望乡”。

南北朝鲜的分裂,日本人是脱不了干系的。

日本这个大和民族想当初是怎样的踌躇满志,想建立东亚共荣圈。

这个冠冕堂皇的理想似乎非常的美妙,但他忽略了中国人或其他民族的意志。到头来美国人给广岛赠送了两颗原子弹,破灭了日本人的东亚共荣梦。但日本人似乎是一个健忘的民族,忘记侵略中国不说,同样也忘记了广岛的那两颗原子弹是谁扔的?可能是忘记了,现在仍然充当着美国的小蜜。其实,人与人之间,国家与国家之间是何等的相似。

这次参观三八线的地下暗道,韩国人认为这条暗道就是北朝鲜妄图颠覆南朝鲜的罪证。在坑道里特别标明:北朝鲜人在撤退时试图抹在巷道上的煤灰,以示是在挖掘煤炭而非军事用途。南朝鲜人认为中国是帮助北朝鲜进攻南朝鲜。其实,作为一个中国人来讲,感觉这一点有失公允。

虽然我对那段历史不是了如指掌,但我知道,作为当时的新生政权共产党来讲,决定参加抗美援朝不仅是一件极其困难的、也是一件需要极大勇气的事情。当时的中国真是一穷二白。当时中国共产党声明:如果是南、北朝鲜的统一战争,是内政,中国可以不管,但不允许外国军队过三八线。如果不是美国人过三八线,中国人断然是不会出兵朝鲜的。这种勇气也只有伟人毛泽东能够具有。从后来的史料看,赞同出兵朝鲜的人不多,社会主义的老大前苏联最后也耍了滑头。毛泽东是一个不信邪的人,马上给它定位:唇亡齿寒。硬是把美帝国主义打成了纸老虎。我想,你美国人跑那么远帮李承晚的忙,就不许中国人帮一帮北朝鲜邻居的忙,但韩国人可不这么想。

这段历史的尘烟已经消散,飘然远逝,然而无法消逝的是南北朝鲜老百姓心灵上的痛楚,留下的是南、北朝鲜老百姓的思亲、思乡的泪水……战争的痛苦总是让老百姓来承担。

在三八线的断桥上看到为纪念自己的亲人所留下的布条、花圈、像片,我有种震撼!我当时照下了那个特殊的画面,可后来我不知为什么,又从我相机里删掉了。现在想起来,我的眼眶竟盈满了泪水,战争的代价是人的血肉之躯、是一条条鲜活的生命。

政治从来具有它的两面性。

政治家会用战争的正义性来蛊惑人心,但说到底战争是要死人的。

死的是谁?是老百姓。一将功成万骨枯就是例证。

杀人是犯法的。这是谁都明白的道理,但是,在战场上杀的人越多,会得到越多的褒奖。这是法则。这法则的制定者是谁?单纯从珍惜生命的角度讲,任何战争都是错误的,但战争在政治家那里是不可避免的。

翻开人类的历史,也是一部战争的历史。人类能够远离战争吗?谁也无法回答这个问题。

战争的根源是来源于人类的贪欲,还是来源于政治家的妄想。

在“闲人”的博客上可以看到网友们对美国出兵伊拉克对与错的争论。赞同的一方认为美国出于反恐的目的出兵伊拉克,目的在于重建一个民主、自由的伊拉克。反对的一方认为美国出于石油的目的,给伊拉克带来了灾难。不管战争的对与错,即使出兵是多么的正确,那么可以成立这么一个理论:用战争换取和平,用战争换取安宁。看来,人类是无法远离战争的。

政治家说:国家的利益高于一切,因为国家的利益代表人民的利益。

老百姓说:国家要体现人民的意志。人民的利益是最高利益,因为政治要为人民服务。

政治家说:当国家的利益受到威胁的时候,就是人民的利益受到了威胁,人民的利益应该人民来保护。

于是,人民便涌入了战争。

……

在韩国的时候,我和韩国的导游开玩笑,朝鲜试验导弹你们害怕吗?

导游不假思索地说:没事儿,那导弹是给日本人准备的。日本留给朝鲜人民的烙印同样的难于抹去,统一是朝鲜半岛人民渴望的。

2007年5月14日星期一

政治家的韬略

今早打开电视,中央十频道的百家讲坛,一个人在讲孙子兵法,人看着似曾相识,但想不起来是谁。过一会儿字幕提示,才知道是部队作家乔良。因为在鲁院学习时,乔良给我们讲过一上午课,印象颇深。

最早知道乔良是他那大名鼎鼎的《超限战》,那天见到乔良,心情很是昂扬。果然是与众不同,站到讲台上对我们说:你们听了几天肯定都是谈创作的课,也许会有些厌倦,咱们换个口味如何?给你们讲讲台海局势……

台下鼓掌欢迎。那一节课,印象极深。

今天的乔良,一身正装,似有些拘谨,他讲的是三十六计中的“瞒天过海”。

他举的例子是,二战时日本偷袭珍珠港事件,说日本人趁着暮色偷袭珍珠港,这边瞒着美国人递交交战书,交战书里提出好多的条件,说如果不满足这些条件,如何,如何……把当时的美国外交官气得脸色发白,骂日本人极端无耻。

他接着分析:后世有材料认为,日本人偷袭珍珠港,美国的罗斯福总统是知道的,不然为什么美国人在偷袭的前夕把航空母舰全部调离珍珠港,这不是偶然的巧合。如果说巧合那就太巧合了,所以有理由认为罗斯福总统为了自己的政治目的进行了一次更大的“瞒天过海”。那就是:

我知道你日本人今天来偷袭珍珠港,你就尽管来吧。为什么知道来不抵御呢,那就是罗斯福总统有着更深层的目的。当时二战打得如火如荼,美国人不愿隔岸观火,想制止战争,但以当时的情况,制止战争必须加入战争,否则你无法有效地来控制战争。当时美国一种力量认为,二战不关乎美国,美国人无须参加战争。来自于国会的压力,罗斯福没有办法下达命令。珍珠港事件爆发,日本不宣而战的侵略行径震动了整个美国朝野,举国激愤,此前在国内一直占主导地位的“孤立主义”思潮和反对美国参战的呼声顷刻化为泡影。12月8日,罗斯福向参众两院联席会议发表了战争咨文,称12月7日为“耻辱日”,随后美国国会以压倒多数通过了参加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决议,12月9日,美国正式宣布同日本处于战争状态,太平洋战争全面爆发……罗斯福有了充分的理由加入二战。这就是罗斯福“瞒天过海”的真实目的。

如果以上问题成立,那么我的问题是,日本人偷袭珍珠港如果罗斯福事前知道,那就是以牺牲珍珠港四千多将士的生命来换回参战的理由,因为日本人袭击的不是一座空港。这样就推出一条定律,政治家实现自己政治抱负的时候,人的生命是可以忽略不记的;或者换句话说,想要取得更大的胜利,牺牲一部分人的生命也是在所不惜的。这就是政治的法则。

当然,二战过快地结束,美国人的功劳也是不争的事实,但残酷的是一部分人的生命会成为炮灰,这是两难的选择。就像美国出兵伊拉克,政治家的韬略

就算作美国是出于反恐的目的,但有两千多个家庭失去了自己的亲人。

看来这是为了美国大家庭的安宁,牺牲了极小部分人的“利益”。这小部分的利益就包括两千多战士的性命,如果是我或我的儿子参战我愿意吗?

人们在颂扬伟人、政治家、军事家的智慧、韬略的时候,不要忘记的是,这些人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战争的胜利成就了他们的功名,在战争的背后是一条条鲜活的生命倒下了。

如果世界上所有的伟人、政治家在他的执政时期能够让自己的民族远离、甚至是杜绝战争,这应该是不朽的伟人、政治家。这才是大的智慧或大的政治韬略。看来我这样的想法可能是白日做梦!也许只有我这样的白痴才会有这样的想法。

2007年6月30日星期六

中国有人还很穷

11月10日,可能人们还在梦乡的时候,重庆沙坪坝山峡广场上的家乐福超市门前已经排起了长队,等候因促销活动而便宜出售的菜籽油。

原价五十一点四元,促销价三十九点九元,便宜十一点五元。为了这十一点五元,从凌晨两点开始就有人排队。

最后因失控导致踩踏、死人的事情发生。据报道前去排队的人大多是退休工人,下岗职工,外来务工人员。

我想之所以人们凌晨排队与近期食品价格上涨有关。以油为例:据资料显示,十一月黄金周后全国各大城市桶装花生油上涨百分之一点一,豆油、菜籽油上涨百分之一点一和百分之零点七。

十一点五元对于公务员来说不是问题,对于工薪阶层来说,似乎压力也不很大,即使有压力,他们也没有精力凌晨去排队,但对于每月二百元的低保人群来说,恐怕不是一个小的数目。

中国目前的大国地位如中国制造的“火箭”一样,日渐中天,不断地升高走远。西方世界让中国承担大国地位的呼声也日渐高涨,不断见诸媒体报端的是日愈强盛的中国怎样、怎样发达,仿佛中国已经是一个发达的经济强国。我只是想,在英国、美国等西方发达的国家,会发生为了十一点五元而伤命的情形吗?

中国那部分有钱人能代表中国吗?我在《中国青年报》看到一篇文章,标题大概是“美国的穷人”或者是“生活在美国的穷人”。我印象最深的是美国的穷人最不怕住医院,因为你只要是真正的穷人,政府会给你买单。而真正欠医院费用的是一些中间收入者,因为他无法证明自己是穷人,所以有时只有欠款。真正的穷人是不怕住医院的。后来我和朋友谈起这事儿,朋友说:要是中国实行这样的政策,恐怕懒人更多。我无言。仿佛中国人似乎骨子里是一个懒惰的群体?我不相信有谁愿意主动地当穷人。我也不愿意相信有谁腰缠万贯凌晨排队去赚取十一点五元的便宜,除非他有病。即使有中国式的“葛朗台”,那也只是寥寥无几,断然不会有那么多的人凌晨两点去排队,而有些人送命。

同类推荐
  • 红心灿烂

    红心灿烂

    本书为书画诗词作品集。这是湖南省老科协为庆祝成立二十周年、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而编辑出版的一部书画诗词作品集。书画作品有山水、人物、花鸟、工笔、写意等形式,书体有真、草、行、隶、篆,并收录部分诗词作品。
  • 视角与方法

    视角与方法

    本书以“视角与方法”为侧重点,正面迎向当下的思想和文化问题,从深厚纷杂的“中国经验”出发,借助于“文化研究”开辟的视野与方法,努力去打开中国现当代文学的新领域。
  • 绿色熟悉我的声音

    绿色熟悉我的声音

    《绿色熟悉我的声音》是一部浪漫主义的抒情诗集,选了诗人近五年来的诗作近200首,通过亲情、爱情、友情等现象表达了诗人对真爱、真情、真理的追寻和坚守,反映了女性在生命之路上遭遇的悲喜与对伤痛的超越。诗集呈现了自然和人相生相融的关系,以及用生命体验生命、用生命倾听生命、用生命呵护生命的精神,反映了诗人对美善世界的欣赏、对希望的憧憬和对自由的渴望。包括“云中的字形”、“雅典的星空”、“玫瑰之风”、“领地”、“浮悬篇”以及长诗“绿色熟悉我的声音”等部分。
  • 宇向诗选

    宇向诗选

    《宇向诗选》是中国二十一世纪诗丛之一,收录汉语诗人宇向的近体诗72首,分九辑编排,包括:你只是到我这儿来;这个人就要消失了;我的心悬在半空,没有落下来;要一只鼻子永远指着前方;明天,他们仍然要与一些继续生活的人交错而过;现在我打算退休,成为平凡无害的人;我们身体的形状将贴在一起;一根为亡灵弹奏的断指;我要告诉你一件事。
  • 书海泛舟记

    书海泛舟记

    幼读唐诗,吟到杜甫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时,禁不住问父亲:“万卷书有多少?”父亲指着书柜说.“没多少。一部《全唐诗》九百卷,一套二十五史三千七百八十二卷,《资治通鉴》二百九十四卷,一部小小的《古文观止》还十二卷呢。古人一卷书的篇幅,只相当于现在的一章,万卷书其实并不多。
热门推荐
  • 千年劫:我与魔王有个约

    千年劫:我与魔王有个约

    一觉醒来,她成了王爷的妻,然而她嫁给他时却不是坐着轿子进入王府大门,而是横着被抬进去。更没有想到,她一进王府便被王爷打入冷宫,而做为一个现代人的她,岂能受此一辱,既然不爱,就不要束缚她的自*由。她要休夫,给古代这个王爷看看现代女人的刚烈与骨气,没有他,她照样能够生活得更好。
  • 血清胺产生的爱情

    血清胺产生的爱情

    一旦血清胺消失了,爱情也就随之消失。这或许就是顾泽宇一而再再而三出轨还堂堂正正要跟我做朋友的理由;也或许是我很快倒戈向高天睿的原因;又或许是我和王博注定可亲不可近的缘故。这就是爱情,要的不是平和,而是那份提心吊胆的刺激。可又有谁知道刺激的背后将付出什么样的代价?
  • 王源:我们要在一起

    王源:我们要在一起

    阳光帅气的tfboys和这三个甜美可爱的女生会擦出怎样的火花?《王源:我们要在一起》
  • 霸者无双

    霸者无双

    高手?一拳。宗师?踢飞。武圣?打死。妖怪?还是打死。这是一个神经病少年宗师重生后的故事,略有点二逼青年欢乐多,也略有点真的爷们儿敢于直面变态的人生。另,神经病≠精神病。变态≠11。反正……这是讲述一个很爽的故事就是了。
  • 叫你别说话

    叫你别说话

    诸君,下面请允许我做一下自我介绍:我是这本书,恩,不是猥琐的作者,也不是闷骚的主角,我是将要迷倒万千读者的、玉树临风的、风……主角:……作者:……主角:抱歉,我不该让这本书说话。作者:……我能理解,毕竟要水上几百万字,想不成话唠都难。主角:那简介谁做?作者:我们一人跟读者说一句吧,你先来。主角:不看一枪毙了你!作者:喂喂!你这么说谁会看啊,读者都被你吓跑了,语气要温柔才对。主角:求你看,不然人家一枪毙了你哦!作者:说好的温柔呢?这就是你求人的态度吗?为什么结尾要加个“哦”?重点是简介!简介啊!!算了,还是我来吧……作者:亲,在吗?您的快递(本书)请注意查收,柜号为492115423~主角:……
  • 一品少主

    一品少主

    他是少主,掌有世上最庞大的情报网,修罗之名令人闻之色变;他是神秘财团的继承人,公子令人仰慕。他曾孤胆潜入地下军事基地,成功扼杀各国针对华夏的阴谋,成为影子部队最神秘的副指挥使。他重返华夏,只为一纸婚约,他的出现,注定鸡飞狗跳。一时间各色女人接踵而来,清纯校花,暴力警花,才女老师,冷艳总裁,妩媚大明星,教廷圣女......群号:573879258
  • 理门论述记

    理门论述记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环游世界大探险:德国大冒险

    环游世界大探险:德国大冒险

    莱恩又和他的伙伴们来到了德国柏林,经过二战洗劫过的柏林饱含历史的沧桑,几个小伙伴也在这里开始了乌烟瘴气的生活。德国又会是什么样子呢?他们在不知不觉中闯入了黑森林,原来这里曾是核武器的秘密研究基地!为了避免危险和意外,他们逃出了黑森林,却又遇到了一位古怪的女孩,真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几经周折,他们竟然有幸参加了这里的啤酒节,真是喜出望外。可是事情交没有到此为止,他们遭遇了惊魂一刻……
  • 那年初夏与你相遇

    那年初夏与你相遇

    代念初....一个把我伤的遍体鳞伤的人,李流年....一个默默在我身边从未走过的人,我最终,还是选择了伤害自己,也伤害了他,流年,你知道吗,我喜欢他,就算我被伤害,我也愿意默默地待在他身边,可是如果有一天,我真的承受不住了,你也别来喜欢我,我配不上你
  • 指尖欢愉

    指尖欢愉

    二十岁那年,她满怀欣喜的向比自己大六岁的养父告白,却被狠狠地拒绝;三年后她嫁给了他的好友,却在结婚前一晚被人夺去初夜;幸福的婚姻在两年后劈裂,不外乎小三的插足;丈夫恨她,却不肯离婚,肆意索取却在步步为营;养父护她,却始终吝啬一句“我爱你”;她苦恋不得,痛苦挣扎,唯有选择离开,原以为可以逃离一切,却还是被他病危的消息唤了回来。病床前,他与她指尖轻触,虚弱中带着哀求,“安逸,不要离开。”她微笑反问,“苏檀,你爱我吗?”他迟疑放手,她的心彻底碎裂。她爱他,恨他,更厌自己;他护她,疼她,付出一切;指尖欢愉,指间欢颜,都离不过那一片入骨相思绕指柔。--情节虚构,请勿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