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579100000034

第34章 新农村建设视野中的村民自治制度

中共甘肃省委党校政治学教研部刘亚军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农村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的有机统一,是落实科学发展观,解决“三农”问题的重大战略举措。在中国现代化改革由经济市场化转向政治民主化的纵深发展过程中,实现村民自治转型是解决中国农村问题的突破点和完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关键。因此,从新农村建设的视域中审视我国的村民自治制度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村民自治在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意义

现代化是经济上从自然经济走向商品经济,政治上由专制转向民主的过程。从某种意义上说,现代化意味着城市化,即由农村支配社会的格局转向由城市支配整个社会,现代化进程中核心任务就在于实现农村社会经济的转型,正如摩尔所言,社会转型时期农民问题能否解决即农民阶级能否纳入商品经济体系中成为商品生产者,是事关民主成败的关键因素。[1]由此,我们可以看出现代化的两大基本任务:一个是建立市场经济;另一个是实现民主政治。历经20多年的经济改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建立。现代化的第一个任务已初步实现;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现代化的第二个任务是实现民主政治。

在现代化进程中,扩大政治参与的一个关键就是将乡村群众引入国家政治。这种乡村动员在政治上对后来处于现代化之中的国家来说,比现代化先驱国家重要得多。在后一类国家,乡村人口大批成为政治动员对象之前,城市化和工业化通常已经达到了高水平。当乡村人口介入政治的程度提高时,其数量已经不属于重要的因素。而在晚近才搞现代化的国家里,由于现代化的来势迅猛,以致在城市发展和工业化程度还处在襁褓之中时,往往就在乡村播下了政治意识,造成了参与政治活动的广泛可能性。因此,这些国家实现政治稳定的关键就看是能否在现存政治体系中动员乡村群众参与政治而不是反对现存体系。[2]如果现存社会政治制度无法为政治参与的扩大提供有效正常的渠道,社会在一定程度上不可避免出现不安定的特征。当前,我国现代化进程中农村凸现的干群关系、党群关系紧张,由此引发的集体性、群体性突发事件就是民众的利益诉求无法表达造成矛盾激化的结果。农业现代化与农村政治民主化事关农村社会和谐,国家稳定,民族兴衰,成败与否直接影响群众基础的扩大带党的执政能力的发挥。如何在社会主义改革的爬坡阶段切实解决我国的三农问题,是实现代化伟业的一项历史任务,也是村民自治进程中无法回避的现实性课题。

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民主政治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一个重要目标。但在20世纪,中国农村民主政治发展缓慢。究其原因,不外乎两点:一个原因是漫长的封建历史使得专制思想根深蒂固,民主政治建立时间不长,发展过程中又经历了很大的曲折,更为重要的原因在于:第一,民主意识停留在社会心理层面,没有上升到社会政治思想的高度,民主思想因缺乏制度保证未能深入到民间大众。第二,民主政治的发展远不充分,在具体形式、具体制度上也很不完备。人们对民主的理解长期停留在理念外壳并未了解其真正内核。村民只有通过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治方式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坚持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人民当家作主,才能为新农村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提供政治保证。

二、新农村建设过程中村民自治制度面临的主要问题(一)乡镇政府党委干预村民自治。1982年宪法确认以“乡政村治”

政治管理体制代替人民公社体制,国家的基层政权在农村定位于乡镇,在乡镇以下则实行村民民主自治,群众自己处理和管理农村社会事务。然而,在具体的工作中还存在乡政管理和村民自治的“触电”现象,这种“触电”现象表现为村委政务和村务的双重任务和相互冲突,政务和村务的矛盾决定村委作为乡镇“代理人”和村民“当家人”双重角色本身就存在结构性的问题。这种内在结构性问题,为乡镇政府党委介入村民自治、越位侵权留下了空间,大大挫伤了村民政治参与的积极性,干预了他们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权利,加深了干群党群矛盾,削弱了党的群众基础,背离了党的群众路线。在这种情况下,村民自治在一定程度上名存实亡。

(二)村党委和村委会存在“两张皮”现象。原有的乡村政治格局中,村党支部特别是村支书掌握了村级组织的权力资源。新农村建设框架内村民自治要求打破政治惯例进行权力结构调整,也要求村党委在发挥领导核心作用的条件下把村委的职权归还村委。这样由权力机构调整产生的利益分割引发村委会和党支部之间的矛盾。一些村支书习惯事必躬亲、迷恋权力、独断专行,不尊重权力运行规律,不愿分权授权,甚至处处为难村委,给村主任穿小鞋;村民直选出的村主任缺乏组织观念,不服从党支部的领导、政府的指导,从而导致村民自治工作难以开展,党的领导作用也难以有效发挥;村支两委没有明确的分工和职能界定,导致村党支部和村委会因职权范围纷争不断,相互争权夺利,遇事相互推诿扯皮。村委和党支部思想的不团结,工作关系的不协调使农村经济政治文化和村庄公共事业建设及农村公共服务提供难以全面进行。群众逐渐对民主政治丧失热情,对集体事业产生冷漠。这种局面使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在农村得不到很好的贯彻和落实,对农村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与和谐稳定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三)宗族、帮派势力操纵基层政权的现象。近年来,在一些贫穷落后地区,宗族势力有所抬头,一些地方宗族势力为了在村干部中有自己的代理人,能够代表自己更好地表达意愿,各宗派成员施展各自的能量,采取多种竞争策略和方式,让本宗派的成员或支持的人选当选为村委会干部操纵基层政权。一些地方群众宗族观念严重,为了实现选举成功达到使本族人掌权的目的,有的明争暗斗,互拉选票,通过请吃请喝、封官许愿、送礼贿赂等方式来谋取选民的选票。有的宗族势力或帮派势力为了排斥外人当选,在选举中搞“小动作”,“我干不成你也别想干”,故意在选举中“活动”,甚至大打出手,砸票箱,抢选票,想方设法给选举活动制造障碍,使换届选举工作无法正常进行。在宗族势力或帮派势力表现突出的地方,群众利益的表达和合理的建议意见并不能真正得到反映,选出的村干部很大程度上代表的是本宗族或本帮派利益和意愿。这样就形成了广大群众和村委班子之间的矛盾,严重影响了村民自我管理、民主管理的自治进程。

(四)法制意识不强影响民主实践。受传统观念的束缚、农村教育发展水平影响及落后的经济发展状况制约,村民参政议政的意识与能力总体相对较低。许多村民对村级政务、村务存在“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思想,认为那是村干部的事情。主体意识、法制意识不强,主要表现在:一些村干部科学文化缺乏,政治理论学习不够,认识能力欠缺、工作方法陈旧;有的村干部法制观念淡薄,不学法、不懂法,践踏村民权利侵犯群众利益;有的村干部不了解国家方针、路线、法律法规、政策,不按客观规律办事;有的村民缺乏知识文化,对村委法定地位缺乏足够的认识,参加村委会议,不是为了村庄发展出谋献策而是“搅局”,严重制约了议事决策能力;有的村民,在村级事务处理过程中不配合村干部的工作,拒不履行应尽义务;有的村民眼界不够开阔,着眼个人利益、眼前利益,缺乏大局意识和整体意识;有的村民只讲民主,不讲法制,不学法,不懂法,不守法,为一己私利置集体利益、国家利益于不顾,公然与国家法律相抵制。

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完善村民自治制度的对策扩大并完善村民自治建设是推进社会主义民主的基础性工作,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内在要求。建设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组织,完善民主管理制度,保证人民群众依法行使民主权利,必须从多个方面人手。

(一)转变基层政府对农村的管理方式,促进“乡政村治”格局的规范化运行。首先,理顺乡(镇)政府与村委会的关系,合理划分乡政管理和村民自治之间的权限,这种划分不应是“拔河式”的摆动,应该制度化地明确规定政务和村务的范围界限,形成法人对法人的契约性关系,促成乡政管理和村民自治有机连接。对于乡村政务这一块可以请求村委协助管理,例如:计划生育等。对于乡村村务这一块政府要充分发挥村委和村民的自主性和积极性,对村干部的村务管理工作给与必要支持。其次,根据新时期形势的要求,乡镇政府工作人员要提高认识,转变观念,改进工作方式、方法,从原来的管制、命令群众实现农村社会管理转向指导、服务群众的农村社会管理。合理引导、规范村民自治,发展基层民主,帮助农民正确行使民主权利。要尊重村民自主权和村委会相对独立性,对村民自治过程中一些建议和意见要予以采纳。新农村建设过程中,要通过合理划分职责权限及转变管理方式实现“乡政”与“村治”格局的规范化运作,避免乡镇政府、党委对村民自治的不适当干预。

(二)正确处理村党支部与村委的关系,加强和改善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村党支部与村委关系是否协调、规范,直接影响着村民自治正常有效地运作。在加强和改善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地位的同时,也要明确村党组织对村民自治承担的“支持和保障”责任功能,在村民自治总方针下从制度上合理划分村党支部与村委的职能权限范围,加强村党支部与村委的沟通和交流,在一些重大问题上要注意民主协商,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进行科学决策。通过制度平台形成村级党务工作领导得力,村级村务工作高效运转的协调机制。党中央、国务院也就此提出了明确的“四个提倡”的思路[3],以期在包容与渗透中实现“村支两委”的和谐,促进新农村建设中的村民自治。

(三)加强村民自治配套制度建设,完善村民自治制度体系。在正确处理村支两委关系的同时,还要加强村民自治的配套制度建设。村民对村庄自治事务的参与也不仅仅局限于选人、用人上,他们要寻求更多地表达意愿、利益机会。村民应该切实通过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真正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要完善村级民主选举制度,通过选举将真正思想作风好、办事公道、群众威信高的人选进领导班子,带领群众共同富裕;完善村民议事和公共决策制度,凡涉及群众利益的大事,都要通过村民大会或村民代表大会讨论决定,应广开言路、广纳良言,提高议事能力和决策的科学性,履行为村民服务宗旨;加强财务、村务公开制度,增强农村社会事务管理的公开性、透明度,让群众了解切实做到村财“取之于民,用之于民”,消除群众顾虑,化解干群、党群矛盾;加强群众对两委财务、村务监督机制;加强村民自治章程和村规民约;选择科学合理的村务纠纷处理途径等。要及时总结经验,在完善村民自治制度的基础上,制定具体的乡村管理条例,加强村民自治的配套制度补充衔接,形成完备的村民自治制度体系。

(四)发展农村教育,提高村民的政治参与度。村民自治是我国民主政治在基层的实践,它的运作与村民主体的思想文化状况密切相关。目前,我国农村人口的整体科学文化水平不高,占全国人口四分之一的文盲半文盲大多集中在农村,科学文化水平直接影响人的思想价值观念的形成与转变。社会意识可以反作用于社会存在,村民的文化素质和思想意识水平影响农村社会生产力的解放与发展,影响农村集体经济的壮大,更影响村民的民主素养和政治参与程度。发展农村教育,有利于实施“科教兴农”战略,促进农村从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过渡,实现城乡一体化,推进新农村建设。发展教育也可以提高村民素质进而改善他们政治参与程度,保证村民自治规范运作、健康发展。

(五)加强农村法制建设,营造良好的社会法制环境。民主必须法律化、制度化。村民自治是农民行使民主权利的实践活动,在缺乏法制传统的农村社区推行,更需要营造良好的社会法制环境。由于长期受专制思想的影响,农民缺乏民主经验和民主习惯,不善于行使自治的民主权利。如果不强化基层干部和广大农民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不将村民自治纳入法律化、制度化的轨道,就有可能出现前面提及的“过度自治化”和“附属行政化”倾向,影响农村基层民主乃至整个社会主义民主的健康发展。加强农村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为农村基层民主特别是村民自治的平稳推进营造良好的社会法制环境,除需要加快农村民主建设打好法制基础,更需要认真贯彻执行《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在稳步实施依法治国方略的进程中,应有序推进农村法制建设的整体规划和阶段目标,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提高农村干部、群众的法制观念。

贯彻落实村民自治政策,发展基层民主,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核心内涵。为实现新农村所要求的“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目标,必须提高基层干部的认识,提高村民文化思想水平,做好制度的配套建设,理顺各种关系。农村基层干部认识提高了,才能不折不扣地贯彻执行党的政策和国家的法律,才能在推进村民自治进程中组织领导有方,教育引导得力,村民才可能有序地参与民主活动,村民自治才可能健康有序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摩尔:《民主与专制的社会起源》,华夏出版社1987年版,第98页。

[2][美]塞缪尔?亨廷顿:《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三联书店1998年版,第68—69页。

[3]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工作的通知》,《人民日报》2002年7月14日第1版。

同类推荐
  • 中国的“苹果”在哪里?

    中国的“苹果”在哪里?

    苹果来了!国产手机们是集体趴下,还是奋起反抗争得一席之地?我们都知道,面对来势汹汹的苹果们,国产手机不能坐以待毙。他们中的很多已经销声匿迹,还有很多在与洋手机们苦战。那么,他们到底以怎样的方式反抗着洋手机的压迫?他们遭遇着怎样的困境?又将如何突围?
  • 融资方式、融资结构与企业风险

    融资方式、融资结构与企业风险

    本书内容有:企业融资基本理论分析,企业融资结构国外经验与教训,我国企业融资方式、融资结构分析,典型企业融资方式,优化融资结构、构建全面风险管理体系等。
  • 惊鸿一瞥

    惊鸿一瞥

    一个在海边长大的男孩,一位遍访世界500强的高端财经主播。一轮时光,中年况味,陈伟鸿为你亲述人物和财富背后的精神,洞悉时代与人生起伏的真相。45年的半世人生,个人小传与时代大传相互映衬;13年的“对话”如流云过隙,政、经各界高手轮番登场。“惊鸿一瞥”,瞥见的是这个时代最本质、最喧嚣、最激动人心的片段。正如陈伟鸿书中所写,“我们都是这世界的一瞥风景,而自己,也从别人的风景里审视世界。”
  • 绿金时代:妙趣横生的绿色经济

    绿金时代:妙趣横生的绿色经济

    《绿金时代:妙趣横生的绿色经济》在国际采访一手资料的基础上,梳理了近年来世界各地的城市、公司、个人对绿色经济的实践。作者采用大量的案例,从沃尔玛的供应链到中国的光伏谷、从新兴的纯天然洗涤剂生意到绿意盎然的新西兰农场……
  • 中国经济崛起的10大秘密

    中国经济崛起的10大秘密

    《中国经济崛起的10大秘密:读懂中国模式》讲的是一个中国如何在世界体系中改变自身地位的故事。《中国经济崛起的10大秘密》对中国发展分四个方面进行论述:要素篇、科教篇、制度篇、前景篇;又对中国发展过程中的10大秘密进行揭秘,体现了中国政治制度的优越为中国发展奠定了基础。《中国经济崛起的10大秘密:读懂中国模式》读者对象:22-35岁之间对财政、金融感兴趣的读者;35岁以上的成熟读者居多。
热门推荐
  • 牵着爹爹去找娘

    牵着爹爹去找娘

    “娘,你终于醒了!”潇月刚醒来,就被一小鬼紧紧抱住,还眼泪鼻涕的往她脸颊上甩!晕,谁是你娘,堂堂一顶级杀手怎么可能是小鬼的娘?天,穿越了?她才不要被小鬼缠住啊,何况还买一赠一,有老鬼一枚附送!靠,赶紧“抛夫弃子”,跑路去也!
  • 霸道冷少不值钱

    霸道冷少不值钱

    意外与他发生一夜情,流连花丛中的他,第一次心里有了牵挂的感觉,没想到她留了两千块钱溜走了!他发誓要找到她,非捏碎她不可,他要看看这到底是怎样一枚极品女流氓!--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时隙之间

    时隙之间

    炎黄之战,玛雅之亡;金塔迷墓,阿房倾覆;明宫迷雾,罗城之盛;天龙之坠,泰坦沉落……陨石天降,死丘事件;巨石迷阵,秦俑恸世;悬空之园,天启之变,百慕迷踪,通古爆炸……种种历史迷雾中都隐藏着他们的身影。他们是历史的过客,他们是时空的守护者。行走于时间平原,他们不知,时间的尽头在何处。他们便是时之间的行者。讨论群:463096023一起来创造所有人都为之兴叹的世界吧
  • 遇见觉知的自己

    遇见觉知的自己

    《遇见觉知的自己》是一本旨在帮助你找到心里天堂的书。去往天堂的路就三步:回归本质,坚守信念,开启觉知。这是一个宁静的旅程,它相伴你一生!
  • 当代俄罗斯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研究

    当代俄罗斯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研究

    俄罗斯民族理论与政策研究对于俄罗斯这一多族群国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民族政策历来是俄罗斯国家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书中理论部分对当代俄罗斯的民族和族群理论所进行的系统阐述和比较分析,将会推进俄罗斯现代民族和族群理论在中国的认知和研究。
  • 萌妻养成i妖孽老公不好惹

    萌妻养成i妖孽老公不好惹

    她木言兮何时受过这种气,好歹她也是金牌杀手吧,怎么有种像是被狼盯上的感觉,而且还是色狼,走哪跟哪,阴魂不散,“颜毅泽,你好歹也是King吧!怎么跟个小孩一样幼稚,你到底想怎么样?”颜毅泽盯着她似笑非笑,“你说呢?小兮兮?”看着他那眼睛里闪着精光,木言兮泪了。不就是“不小心”和他来了个一夜情嘛,至于这样吗?萌妻养成:妖孽老公不好惹
  • 红尘烟雨之才女独大

    红尘烟雨之才女独大

    人生知己难寻,更叹知音难觅,与其平淡凑合,不如闺房独行。奈何芳邻白眼,爸妈唠叨刺耳,姑娘芳心未许,谁家郎君有意,千个不如先个,才女独大红尘。
  • 疾风之亚索

    疾风之亚索

    苦练习得传说中的御风剑术,却因艾欧尼亚之变走向了逃亡的旅途。他是强大的战士,亦是无形的刺客。一人一笛一剑走天涯,饮酒成为了他的习惯。陪伴他的只有死亡,无尽的厮杀练就其坚毅的意志;陷害的背后又有着怎样的阴谋?正如他所说“死亡如风,常伴我身”新书《从零开始异界生活》,希望大家支持
  • 爱情只是擦肩而逝

    爱情只是擦肩而逝

    一场大火,她失去了所有,脸上留了一道长长的疤痕。枫亭高校,她遇到了小时的玩伴,遇到了可恶的熠明熙,而她美丽的姐姐却也视她为敌人。一边是她从小的青梅竹马,一边是她的亲人灰姑娘的姐姐,一边是她爱着又同样痛苦着的熠明熙。当年的那场火灾真相大白。。。踏上复仇之路的她内心备受折磨,她又将如何抉择。。。
  • 风云宝贝

    风云宝贝

    内容简介:十七岁的女孩子宝儿,在一次旅行的途中不经意间穿越时空来到了六百年前的大明朝,与自幼流落民间的永乐皇帝之子相识相恋,由此展开了一场亲情,友情,爱情的江湖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