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581400000003

第3章 货币与货币制度(1)

【内容提示】货币是商品交换的产物,又是商品经济成长和发展的重要工具,现代经济生活更是离不开货币,离不开正常和完善的货币制度。本章主要阐述货币产生的基本原理,货币形式的发展变化规律,分析货币的本质和职能,介绍货币制度的发展历史和基本构成。

货币的起源

一、现代经济生活离不开货币

在现代商品经济社会中,人们的生活已经离不开货币。在生活中人们所需的各种商品,都需要用货币去购买;人们所需的各种服务,也需要支付货币来获得;人们劳动工作所获得的报酬——工资,也是用货币支付的;人们为了种种目的,要积累财富,保存财富,采用的主要方式是积攒货币、到银行储蓄。除个人外,企业、行政事业部门的日常运行同样也离不开货币。财政收支也都是用货币进行的。不仅国内的各种经济活动离不开货币收支,国际间的各种经济交往无不伴随着货币的收支。可见,在现代经济生活中处处有货币,货币已经融入并影响着经济运行和人民的生活。例如,经济中出现了通货膨胀,单位货币所代表的价值减少了,对于众多的消费者来说就意味着他们的实际财富减少了,原来能够买到的商品现在都买不起了,人们的生活质量随之下降,生产流通发生紊乱,原有的分配关系重新调整……通货膨胀为什么能对经济生活造成如此大的影响?这是由于现代生活已经和货币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货币的运动、货币的变化会引起经济生活发生相应的改变。货币已经成为现代生活中的一个重要构成因素。然而,经济生活为什么会和货币产生这么密切的联系呢?货币是在人类社会产生时就与生俱来的吗?这要由货币起源的理论来回答。

二、关于货币起源的种种学说

货币自问世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从历史资料的记载中可以看出,货币的出现是和交换联系在一起的,这也是古今中外许多研究货币起源问题的人们的一种共识。然而,一旦深入下去,研究货币和交换是怎样联系在一起的?货币究竟是怎样产生的?人们的看法就产生了分歧,由此产生不同的货币起源说。

(一)中国古代的货币起源说

中国古代关于货币起源的学说主要有两种观点:

一种是先王制币说。这种观点认为货币是圣王先贤为解决民间交换困难而创造出来的。传说周景王二十一年(公元前524年)欲废小钱铸大钱,单穆公劝谏景王说:“不可。古者天灾降戾,于是乎量资币,权轻重,以振(赈)救民。”意思是说古时候天灾降临,先王为赈救百姓,便造出货币以解决百姓交换中的困难。再如《管子》一书中所说:“汤七年旱,禹五年水,民之无粮有卖子者。汤以历山之金铸币,而赎民之无粮卖子者;禹以历山之金铸币,而赎民之无粮卖子者。”即货币起源于禹汤之时,适逢水旱灾荒,无粮充饥,卖儿鬻女,禹汤为拯救百姓,便创造了货币。

先王制币说在先秦时代十分盛行,以后的许多思想家大都继承了这一观点。如唐朝的陆贽(公元754—805年)认为:“先王惧物之贵贱失平,而人之交易难准,又立货泉之法,以节轻重之宜”。杨于陵(公元753—830年)也认为:“王者制钱,以权百货,贸迁有无,通变不倦,使物无甚贵甚贱,其术其他,在上而已”。北宋李觏(公元1009—1059年)认为:“昔在神农,日中为市,致民聚货,以有易无,然轻重之数无所主宰(衡量标准),故后世圣人造币以权(权衡)之”。他们都认为货币是圣王创造出来的。

第二种观点是司马迁的货币起源观点。司马迁认为货币是用来沟通产品交换的手段,即“维币之行,以通农商”。货币是为适应商品交换的需要而自然产生,随着农、工、商三业的交换和流通渠道的畅通,货币和货币流通应运而生,随之兴盛。即“农工商交易之路通,而龟贝金钱刀布之币兴焉。所从来久远,自高辛氏之前尚矣,靡(不)得而记云”。

(二)西方货币起源说

在马克思之前,西方关于货币起源的学说大致有以下几种:

一是创造发明说。认为货币是由国家或先哲创造出来的。如早期的古罗马法学家J.鲍鲁斯(公元二、三世纪期间)认为:买卖渊源于物物交换。早年并无货币这种东西,也无所谓商品与价格,每个人只是根据他的机缘与需要以对他无用的东西交换有用的东西,因为通常是一个有富余而另一个有不足。但是,由于你所有的正是我所愿得的和我所有的正是你所愿接受的这种偶合的情况不是经常出现,于是一种由国家赋予永久价值的事物被选择出来,作为统一的尺度以解除物物交换的困难。这种事物经铸造为一种公共的形式后,可以代表有用性和有效性,而不必考虑其内在的价值对其数量的关系。从此两种东西的交换不再称为财物,只称为一个价格。

法国经济学家N.奥雷司姆(1325—1382年)认为,物品常常表现为在一地很缺乏而在别处却很丰富,于是产生物物交换方式。又因物物交换常常产生纠纷和争议,聪明的人便发明了货币,因此货币不是直接用来满足人类生活的自然财富,而是被发明出来的便于交换的人为工具。

另一种观点是便于交换说。这种观点认为货币是为解决直接物物交换的困难而产生的。如英国经济学家A.斯密(1723—1790年)认为,货币是随着商品交换的发展逐渐从诸货物中分离出来的,是为解决相对价值太多而不易记忆、直接物物交换不便而产生的。他说,如果进入交换过程有100种货物,那么每种货物都会有99个相对价值,由于这么多价值不易记忆,人们自然会想到把其中之一作为共同的衡量标准,通过它来对其他货物进行比较,解决直接物物交换的困难。

第三种观点是保存财富说。这种学说从货币与财富的关系中说明货币产生的必要性,认为货币是为保存财富而产生的。如法国经济学家J.西斯蒙第(1773—1842年)认为,货币本身不是财富,但随着财富的增加,人们要保存财富,交换财富,计算财富的量,便产生了对货币的需要,货币因此而成为保存财富的一种工具。

三、马克思的货币起源说

马克思在劳动价值理论基础上科学地阐明了货币产生的客观必然性,他的货币起源学说表明:货币是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发展的必然产物,是商品经济内在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价值形式发展的必然产物。

马克思认为货币是商品。“只要理解了货币的根源在于商品本身,货币分析上的主要困难就克服了。”因此马克思的分析首先从商品入手。人类社会产生以后,人类要生存,首先就必须进行生产劳动。在人类社会产生初期的原始社会中,人们结合为一个个的共同体,在共同体内共同劳动,共同消费。当时,既不存在商品,也不存在货币。后来,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出现了社会分工和私有制,在这种情况下,劳动产品也就转化成了商品。因为在社会分工条件下,每个生产者只从事某种特定的具体劳动,生产一种或几种特定的产品。对整个社会来讲,社会要生存发展,不能只靠个别生产者生产的某一种或几种产品,而是需要整个社会所有生产者生产出来的不同产品。这样,每个生产者所生产的产品也就成为整个社会所必需的产品的一个组成部分。整个社会的需要就是由所有生产者生产出来的各种产品来满足的。从这个意义上说,每个生产者的劳动都是整个社会所需要的劳动,是整个社会劳动的一个部分,因此,每个生产者的劳动都具有社会劳动的意义。但由于存在着私有制,劳动成了每个生产者的私事,每个生产者生产什么、生产多少和怎样生产都由生产者自己决定,生产出来的产品也归生产者私人所有,所以,生产者的劳动又直接表现为私人劳动。这样,每个生产者的劳动就具有了社会劳动和私人劳动的双重属性,产生了社会劳动和私人劳动的矛盾。劳动的私人属性决定产品归私人所有,而劳动的社会属性则决定了生产者的产品主要不是由生产者本人消费,而是要提供给其他社会成员消费,成为社会总产品的一部分,即生产者的私人劳动最终要转化为社会劳动。同时,每个生产者又都需要别人的产品,需要从社会总产品中取得自己需要的一部分。只有生产者的私人劳动转化成了社会劳动,也就是获得了社会的承认,具备了社会劳动的性质,他才有权从社会总产品中取得相应的份额,否则,生产者就无法生存下去。怎样解决这个矛盾呢?惟一的办法就是交换。用自己生产的产品去交换别人生产的产品,产品交换出去了,说明生产产品的劳动已成为社会总劳动的一部分,生产产品的私人劳动也就转化成社会劳动,同时,也就得到换取别人产品的权利,从社会总产品中获得自己所需要的部分。因此,在社会分工和私有制条件下,生产者生产产品的直接目的是为了交换,这种为交换而生产的产品就是商品。

商品要进行交换,就要有交换比例。商品之间的交换比例是由什么决定的呢?每种商品首先是一个有用物,具有某种有用性,如衣服可以御寒,粮食可以充饥等,这就是商品的使用价值。然而商品的使用价值千差万别,无法比较。能够决定商品交换比例的只能是所有商品都具有的某种共性的东西,对商品来说,这种共性的东西就是商品的价值——即凝结在商品中的一般人类劳动。然而价值是看不见、摸不到的,商品的价值只能通过交换来表现。例如一只羊同两把斧头相交换,羊的价值就是通过斧头表现了出来,它不仅表现出一只羊的价值和两把斧头的价值在质上是一样的,而且在量上也是相等的,在它们身上耗费了同样多的一般人类劳动。通过交换,看不见摸不着的价值获得了实实在在的外在表现形式,这个形式就是商品的价值形式。

商品的价值是通过交换来表现的,因此,随着交换的发展,也就产生了不同的价值形式。在原始社会末期,虽然原始社会内部还没有出现交换行为,但在原始公社之间则出现了偶然的交换。这是由于当时生产力水平低,可用来交换的剩余产品还不多,随着一些偶然的交换行为的出现,价值也就偶然地表现出来,马克思就把这个阶段称为简单的偶然的价值形式。

随着社会分工和私有制的产生,用于交换的物品越来越多,一种物品不再偶然地同另一种物品相交换,而是经常地同许多种物品相交换,这时,一种物品的价值就不再是偶然地被另一种物品表现出来,而是经常地表现在许多与之相交换的物品上,有多少种物品与之相交换,就会有相应多的价值表现形式,马克思称之为扩大的价值形式。

在扩大的价值形式阶段,一种物品的价值由许多种不同的物品来表现,这种价值表现形式与价值的属性是矛盾的。因为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它的表现形式也应是同一的,否则就无法表现出所有物品的价值都是同质的。而在扩大的价值形式下,不同的物品价值表现形式也不同,而且随着进入交换的物品的增多,价值表现形式也在不断增加,无法表现出价值的真实性质。扩大的价值形式的这种错误,表现在实际交换行为中就是交换越来越困难。简单的偶然的价值形式和扩大的价值形式反映的都是物物直接交换。在简单、偶然的价值形式中,由于参加交换的物品少,所以交换双方很容易就能找到交换对象;而在扩大的价值形式中,交换已经成为一种经常发生的行为,交换物品的种类也越来越多,这时,直接的物物交换就产生了很多困难。因为直接的物物交换要求交换双方不仅同时需要对方的物品,而且在量上也要取得一致,否则交换就无法完成。实际上,由于交换物品种类繁多,物品所有者要想在市场上找到一个既能满足自己的要求同时又需要自己物品的人是很困难的,这就迫使参加交换的人们不得不采取迂回的方式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手段同时产生。”在众多参与交换的物品中,人们必然会发现有某种物品较多地参与交换,并且能够为大多数人所需要。于是人们就先把自己的物品换成这种物品,然后再用这种物品去交换自己所需要的物品,这种物品也成为交换的媒介。这样,直接的物物交换就发展为利用某种物品充当媒介的间接交换了。与此相适应,价值表现形式也就发生了本质的变化:不再是一种物品的价值经常地表现在其他许多物品上,而是许多物品的价值经常地由一种物品来表现,价值的同质性通过一种物品更准确地表现出来。马克思称之为一般价值形态,这个表现所有物品价值的媒介就是一般等价物。

随着商品交换的发展,在一般价值形式下,交替地起一般等价物作用的几种商品中必然会分离出一种商品经常地起一般等价物的作用。这种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就是货币。当所有商品的价值都由货币来表现时,这种价值形式就是货币形式。从马克思对货币起源的理论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到商品的价值表现是“怎样从最简单的最不显眼的样子一直发展到炫目的货币形式”。

货币的形式

货币的形式是随着商品交换和商品经济的发展而不断变化和发展的,人们通常根据币材的变化来划分货币的形式。所谓币材,就是指充当货币的材料或物品。一般来说,充当商品货币的材料应具备以下这样一些性质:一是价值较高;二是易于分割:三是易于保存;四是便于携带。充当货币的材料价值较高,就可以用少量的货币完成大量的交易;易于分割是指货币材料可以自由分割,且分割后不影响其价值,以便为价值量不等的商品交易服务;易于保存是指货币材料不会因保存而减少价值,不需要支付费用;便于携带是指可以使货币在较大区域内与媒介商品交换。但对某一种货币材料来说,上述四个要求也不是任何时期都是同等重要的。从货币的发展史来看,历史上曾经有过许多种类不同的物品充当货币。大致而论,货币材料的演变是从实物货币开始,发展到金属货币,再发展到货币商品的代表——纸币和信用货币形式。这个货币材料的演变过程,反映出商品生产、商品交换的发展对货币材料的要求。但是,需要说明的是,虽然币材是沿着实物货币——金属货币——信用货币这样的历史顺序而发展演变的,但这并不说明它们之间有严格的此生彼亡的界限。如金属货币产生后,在某些历史时期,仍有实物货币同时使用,如中国唐代的钱帛兼行,就是金属货币和实物货币同时使用。

一、实物货币

同类推荐
  • 流泪的理由

    流泪的理由

    本书为小小说集。本书精选了125篇小小说作品,分甜甜真情、百味人生、咸淡市井、辛辣仕途四个小辑,其中大部分作品为获奖作品,或针砭时弊,或惩恶扬善,或嬉笑怒骂,字里行间透露出作者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对人生的感悟。
  • 阅读中华国粹-青少年应该知道的-歙砚

    阅读中华国粹-青少年应该知道的-歙砚

    歙砚,全称歙州砚,因产自古代歙州而得名。其石质结构为板页岩层状,石品众多,质地细腻。其中石色大多为黑色,还有少量的黄褐色等;其石品有金晕类、金星类、还有眉纹类、罗纹类、鱼子类和彩带等多种,如要细分,则又可细分出数十种石品。如金星类就可分为雨点金星、雨丝金星、粟米金星、谷粒金星、绿豆金星、凤眼金星、葵花金星等等。以之为砚,不但砚体多布有眉纹、金星、罗纹等各种石品纹理,极为美观,而且石质细润,抚之犹如孩儿面、美人肤,手感滑嫩,易于下墨,且发墨如油,养毫利笔,故而历代文人多有赞誉。柳若芍编著的《青少年应该知道的歙砚》叙述了歙砚历史发展轨迹、文化渊源、雕刻技艺、古砚的收藏与保养,以及四大名砚。
  • 小型局域网组建与维护

    小型局域网组建与维护

    本书以组建和维护小型局域网为主线,面向实际工程应用,按照项目化课程模式的要求组织编排。全书共分8个项目,主要包括认识计算机网络一概述、绘制小型网络拓扑图、连接网络一传输介质、连接网络一联网设备、认识计算机网络一网络协议、连接网络一网络寻址、组建小型交换网络——配置交换机、连接互联网——配置宽带路由器。每个项目都有明确的工作目标、工作任务、实现过程和知识点分析,力求集教、学、做于一体,从而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 发明家的故事

    发明家的故事

    本书从军事、化工、机械、医药、生活等多个方面精选了古今中外有影响的发明创造的故事,并以清新流畅的文笔真实反映了世界各国各个历史时期的科学发明以及发明家艰辛而又传奇的发明经历。阅读这些故事,可以激励小读者刻苦学习的意志。
  • 影视专业高考完全攻略

    影视专业高考完全攻略

    具体来说,艺术文化类专业包括编导、戏文、文管三大类,具体又分为广播电视编导、影视学、戏剧影视文学、影视编剧、公共事业管理、文化产业管理等专业。这些专业的考试内容一般包括文艺基础知识、面试、影视评论,此外编导类专业还包括影视基础知识、电视纪录片评论等内容,戏文类专业还包括叙事散文写作、戏剧故事写作等内容,文管类专业还包括文化热点分析、文化产业常识等内容。
热门推荐
  • 历代军制

    历代军制

    《中国军事百科》是一部全景式再现中国军事历史的大型图书,它在吸收国内史学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将中华文明悠久历史沉淀下来的丰富的军事图文资料融为一体,直观地介绍中国军事历史的发展进程,全方位介绍中国军事的基础知识,内容涵盖中国军事的各个领域。
  • 幽冥梦仙

    幽冥梦仙

    数千年前的灭世浩劫究竟缘何而起神魔再临凡间到底是福是祸在神与魔之间挣扎的凡人如何摆脱桎梏
  • 猎杀大荒

    猎杀大荒

    大荒之上势力交错,所有人都将成为我的猎物……
  • 你是我心中隐隐乐意

    你是我心中隐隐乐意

    世界好大,大到有好长一段路,我们都没有遇到彼此。就算遇到也是淡淡之交。赵桑榆从未想过有一天自己会遇到郑隋,会和郑隋有一段怎样的故事。刚刚大学毕业的赵桑榆,几分呆萌,几分腹黑,几分精明,一万分热情,找到一份艺人经纪人的工作。混迹贵圈多年的郑隋在别人的引荐下遇到赵桑榆,只觉特别,不言暧昧。赵全,黄灿黄璀,云邑等人也都在尘世沉沉浮浮。有一段故事,我只愿讲给你听。有一群人,我只愿你爱他们,就像我一样爱他们,不问过错,不计是非。
  • 糖尿病家庭自疗法

    糖尿病家庭自疗法

    本书从居家自疗角度出发,让你充分认识糖尿病,从食疗、药物治疗、心理疗法、运动疗法入手,指导血糖监测、治愈糖尿病等。
  • 总经理掌控营销的100种手段

    总经理掌控营销的100种手段

    本书广泛地阅读和研究了一些营销专业学上的法则与效应,并根据具体情况,将理论与实际相互结合。书中不仅有系统性的营销知识,更有很多指导总经理如何掌控营销的策略技巧,同时按章节为总经理提出了“摆正营销位置、重视市场分析、找准产品定位、加大宣传推广、打造营销团队、稳固营销渠道、重视竞争分析与决策、把握整合营销、重视客户管理、了解多种营销模式”十方面的忠告。同时,本书还涵盖了当前企业营销所应具备的全新思维方式,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企业要以顾客为中心,尽力发挥和协调各个部门和管理层次的营销作用,以便组织、设计和协调所有营销活动和方案,在实现总体效果最大化的过程中为顾客创造价值”的营销理念。
  • 近身特种兵

    近身特种兵

    退伍特种兵赵阳回到华夏,却是屡遭暗杀;经过他的调查反击,扫除了一个又一个障碍后,得知了自己不平凡的身世;而这个身世后面竟然还隐藏着一个惊天秘密;且看赵阳如何绝境逢生、逢凶化吉的解开这个秘密,如何一步一步的登上人生巅峰。
  • 著名军事家成才故事(中国名人成才故事)

    著名军事家成才故事(中国名人成才故事)

    本套书精选荟萃了中国历史上最具有代表性的也最具有影响力的名人,编辑成了这套《中国名人成才故事》(共10册),即《著名政治家成才故事》、《著名军事家成才故事》、《著名谋略家成才故事》、《著名思想家成才故事》、《著名文学家成才故事》、《著名艺术家成才故事》、《著名科学家成才故事》、《著名发明家成才故事》、《著名财富家成才故事》、《著名教育家成才故事》等,这些故事既有趣味性,又蕴含深刻的道理,能够带给我们深刻的启迪,是青少年课外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
  • 医说孙子兵法

    医说孙子兵法

    本书从一个医生和医院管理者的角度来解读兵学名著,令人耳目一新,对临床医学、医院管理和医学教学科研有一定裨益。战略思想不仅受到军事战略家的重视,现已扩展到包括医学在内的其他领域。从指导思想、行动准则和理念上来看,医学与兵学有许多共同之处。防病如防敌,“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上医治未病之病”、“良医者,常治无病之病,故无病”的思想与孙子“故用兵之法,无恃其不来,恃吾有以待也”的理念是一致的。
  • 小树林的传说

    小树林的传说

    小树林,是一个神奇的地方,但我不写,太狗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