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582100000016

第16章 无悔人生(2)

平时的张柏在人们眼中是一个不善言辞、非常憨厚的青年,可在工作中却像换了一个人一样。他嘴甜手快,胆大机智,到了老百姓家里,见了年龄大的女人就“大妈长、大妈短”的,见了同龄的女人就亲热地喊声“嫂子”或“妹子”。他总是热情而耐心地向老百姓讲解放军的政策,利用一切机会宣传革命道理,让群众乐意为部队拿出自己的粮食和物品,合理地以物论价,公平买卖,他和战友们受到了老百姓的信任和拥护。但他开展工作也不是一帆风顺的,有一次,前线的仗打得非常激烈,战友们的米面也快吃完了,他带领班上战士去执行任务,好不容易在一座大山的塬边上发现了一户人家,就高兴地走了进去,没想到炕上一位六十多岁的老太太满面恐惧、非常绝望地将双手伸开,犹如一只老母鸡护小鸡似的紧紧地护着身后的几位年轻媳妇和姑娘,那情形让人既好笑又辛酸。他忙着给老人讲他们是解放军,是穷人的军队,决不会伤害她们的!可是被国民党和土匪骗怕了的老人怎么也不相信,说什么也不准他们走近,紧紧地缩在炕角里。张柏在那里耐心地说了好长时间,最后急得都差点跪下了,也许是他的诚心与厚道,也许是他的耐心与好脾气打动了老人,老人和她的媳妇姑娘们将信将疑地走下炕来,给他们生火做饭,张柏和战士们帮着吊水、生火,不一会儿就做了两大锅糊糊面,他们顾不上自己吃一口,立即找来两个驮水桶,几下就把面倒进桶里,给老人留下钱后,架在驴背上赶去送饭,因为刚煮熟的面条和汤太烫,毛驴被烫得跳起来,撒了一脊背,他们急了,忙着又从驴背上取下桶抬着走,直到饭凉了下来,才放在驴背上飞快地向战场奔去。

那时,张柏所在的陇东独立营营长叫张弟,是华池悦乐庙梁子人,指导员名叫李世俊。在他们的带领下,为了保卫延安,独立营转战于陕甘宁边区,打了许多胜仗。就在张柏四处奔波为战友供应粮食的过程中,他获准过几次假,顺便在深夜潜回家中看望妻子儿女。惊喜异常的封芝琴还以为自己在梦中,夫妻二人来不及多说几句体贴话,就忙着翻出家中舍不得吃的一点麦面和上包谷面、高粱面等粗粮,烙成馍装在袋子里,然后把黄米在水里泡软捞出来在锅里用小火炒干、炒熟,装在一个特制的长形布袋里,待张柏走时绑在他的腰问,带到部队去供他的战友们在战斗的空隙充饥。夫妻俩在做这些工作时有说不完的话,张柏说妻子太苦了,封芝琴说苦点没啥,只是担心丈夫打仗太危险了,张柏深情地望着妻子安慰说:“好着哩,有好多次打仗我愣往前冲,子弹在我脚下刷刷直响,只要我不停下来,他们绝对打不上的!”见妻子满脸惊疑的样子,张柏便把话题岔开,给她讲战场上有趣的故事。见到丈夫那样勇敢,一点不在乎的样子,封芝琴忐忑不安的心才稍稍有些安慰。

1949年3月,陇东独立营在庆阳县桃花崾岘同国民党八十二师五团遭遇,战斗异常激烈。经过我军顽强拼搏,敌人的骑兵终于被打散,许多战马在战场上乱叫、乱奔。看到这些失去主人的军马,张柏和战友们喜出望外,他飞快地冲了上去,奋不顾身地去牵马,就在他拉回两匹马,正拉第三匹马的时候,一颗炸弹落在附近爆炸了,一块弹片不偏不倚地击中了他的肩窝。他倒在地上昏迷了过去,战友们把他救出来,经过简单的包扎后,送到怀安部队后方卫生队进行治疗。据张柏的姐夫、与张柏一同参加战斗的杨志勋老人回忆,张柏的伤主要在左胸靠上、左肩下方的肩窝上。当时因为血流不止,光旧棉花团就从伤口挖出来一大把,是他看着担架把张柏抬下去的,到医院时张柏仍在昏迷之中。

张柏在医院住了两个多月,伤口仍然没有痊愈,这时部队又要开赴新的地方。张弟营长便安排他回家养伤。张柏一点也不想离开部队,他想眼看全国就要解放了,部队上正需要人,他又怎样好意思离开部队回家呢?后来,在组织和同志们的劝慰下,他只好恋恋不舍地离开了部队。

回家后,得知两个儿子都因病先后夭折,妻子封芝琴由于悲伤似乎变了一个人,整天以泪洗面。尽管这样,她还是非常细心地照顾着张柏,希望他的伤能早日康复,这期间张弟营长派人来看了两次,最后一次张营长说只要他的伤好了,回来就让他当连长。张柏十分高兴,他多么想重返战场和战友们一起打击敌人啊。可是由于他的伤势过重,左胳膊一直抬不起来,即便再回到部队也干不了什么,甚至连枝枪都扛不起来,反而给部队添麻烦。就在这种矛盾的痛苦中,他的大哥挺身而出,顶替弟弟当兵上前线继续杀敌。

封芝琴看到昔日身体健康的丈夫今日落下了残疾,最心爱的两个儿子也夭折了,她心里十分难过。可是,为了让更多的穷人翻身得解放。她和丈夫忍住悲痛,又送大哥去参军。

爱的奉献

半个多世纪过去了,当你再一次站在封芝琴居住的张湾村口,回想当年亭亭玉立、漂亮勇敢的封芝琴迈着欢快的步子、跟随着意中人走进他那一贫如洗的家里,面对一个接一个的困难与不幸,她始终没有倒下。她是陇东这块黄土地上长大的一个普通而不平凡的女性,脚下的这片黄土地赋予了她坚强不屈、承受苦难和正视不幸的勇气,她和这里世世代代耕作不息的人们一样,明明知道这片干旱贫瘠的土地付出不一定得到回报,但她仍然要一次次地付出,一次次地辛勤耕耘、一次一次地摔倒又爬起来!

新中国成立的隆隆礼炮声给封芝琴带来了无数的希冀与美好憧憬,她的两个儿子夭折了,但是女儿却出生了。她和丈夫又要追求一种新的生活!

这时家里只有丈夫、她和三个不懂事的小侄女以及刚出生不久的女儿。由于丈夫的残疾,家里几十亩地春种秋收的担子全都落在了她的肩上,张柏只能帮她干些轻活儿或是帮助照顾孩子、料理家务,昔日那种夫妻共同下地抢着干活儿的情形不见了。对此,封芝琴没有半句怨言,她总是白天干完地里活儿,天黑了才深一脚浅一脚地赶回家织布纺线,常常通宵达旦地给丈夫、孩子做衣服鞋袜。有时她还得漫山遍野地去寻几味熟知的草药,熬好给丈夫敷伤口。

封芝琴除了过自家的小日子,还不断追求新的进步,她利用空闲时间识字学文化,参加各种社会活动。新中国成立初期,她就担任了村妇女委员、妇女主任,为了干好自己的工作,她东家进西家出,起早贪黑,忘我工作。张柏对此非常支持,从没有拖过她的后腿。有时候封芝琴要到县上去开会,那时全靠两条腿走着去,她总是鸡叫头遍就起床为家里人做好饭放在锅里热着,简单收拾一下行李就赶紧出门上路,外面仍然是黑糊糊的一片,什么也看不清楚,张柏早就起来了,为牲口拌了满满一槽草,然后顺手反锁家门,一手捏根棍子,一手牵着封芝琴的手,把她送到大路上,直到天刚蒙蒙亮能看清路面他才往回返。到晚上不见封芝琴回来,他就一遍又一遍到大门口眺望,有时天已黑了,仍不见封芝琴的影子,他就到半路上去接。无论多么麻烦多么累,他都心甘情愿毫无怨言。封芝琴出远门以后,娃娃们的鞋袜、衣服要他换洗,还要喂牲口、推磨、碾米、做饭。最让他为难的是做饭,特别是擀面,小小的、软软的一疙瘩面,他一个大老爷们怎么也对付不了,折腾了好大一阵功夫,做出来的面片却又粗又厚,孩子们都不愿意吃。后来,妻子做饭时他就特别留心,后来他居然做出了一手好饭。1963年,封芝琴在兰州开了十几天的会,回来又紧接着到庆阳地委党校学习了三个多月,张柏既当爹又当妈,里外一肩挑,把一个家安排得井井有条,让村里人刮目相看,被群众公认为“模范丈夫”。

张柏对她越好越放心,封芝琴就更加勤快,工作更加努力。她本来就是个“犟性子”人,干啥都要干得有板有眼,样样在行。她的菜切得如丝如缕,红红绿绿搭配得色彩绚丽,酸辣咸甜,味道调和得特别可口,让人看了就忍不住流口水。她擀的面条又细又长,正如俗话说的那样:“下到锅里莲花转,捞到碗里一根线。”她酿的醋又酸又酽,浆水做得又清又香,加上她这个女“掌柜”持家有方,头脑清楚,有主见,使得一家人生活有条不紊,日子过得红红火火,在张湾村及附近颇有名气。提起她人们都交口称赞。

封芝琴从地里干活回来,即便背着沉重的柴火捆,但只要看到地头、路边有麦谷穗,她都吃力地捡起来,撩在衣襟里带回家去;她用秸秆烧火时,总是习惯地把夹在里面的庄稼穗穗捡出来后,才放进灶膛或炕洞里。平时,封芝琴十分节俭,精打细算,从不浪费一把柴、一粒米。在大饥荒的年代,她总是把那些难以下咽的豆饼、油渣、榆钱、玉米芯、苜蓿秆精心制作成可口的食品用以充饥,以免丈夫和侄女、孩子们饿着肚子。她用玉米面或高粱面做出来的碗饽饽特别香甜,成了孩子们最喜爱的“小点心”。吃粮总是先吃秋谷面,再吃红面,最后才吃细面。多少年来,这习惯已经成了她的家规,因此,她们的粮食总是“细水长流”,很少断顿。就是在上世纪70年代初粮食最困难的时期,她家吃国家回销粮也是最少的。为此,她曾多次参加过省、地、县计划节约用粮先进工作者会议,受到过表彰奖励。

封芝琴劳动吃苦、泼辣,无论在农业生产合作社,还是在人民公社的集体劳动中。她每年都坚持出全勤,不管阴天晴天、刮风下雨,只要队里出工,她总是早早地赶去,从锄草、撒粪到扶犁、收割、碾场,各样庄稼活她都是把式,让她干什么人们都特别放心。她是“解放”脚(缠了又放开的),收割小麦和谷子时,在地里根本蹲不住,只能跪在地上一镰一镰往前割,这种农活称为“霸王苦”,是农活中最苦的差事。封芝琴和男社员一样出工收割,从不叫苦叫累。

1963年,有一次生产队里送粪的时候,按照安排,年老体弱的妇女铲粪,年轻的妇女往地里担。但是,临到送肥时,有些年轻妇女也扛着铁锨站到了地里,队长见了生气地嚷道:“你们年轻人怎么不去担,这像话吗?”封芝琴一句话也没说,从家里取来了一副笼筐,带头担起粪来。平凡之处有境界,普通的行动胜过了千言万语。这些年轻妇女红着脸纷纷回家取来筐子,争先恐后地担起来。

每到割麦收秋时节,队里的婆娘媳妇总喜欢和封芝琴一起搭伙儿干活,通常一般人一趟只割六沟麦子,她常常割到七沟八沟,甚至九沟十沟,由于她技术娴熟,割得再宽也不少趟数。当别人提醒她吃了亏时,她总是笑笑说,到镰底下了嘛,只多动两镰,还不是为自己干吗,又何必算计得那么清楚呢?秋天从地里背高粱秆,别的妇女一趟背两捆,她总是背三捆。队里种的豌豆地杂草多,松土锄草难度大,挣的工分也少,别人都不愿意去干,封芝琴却不计较这些,主动地揽这活儿干。

封芝琴还是一个诚实本分、乐于助人的人,平时,只要谁向她借东西或要啥东西,她总是尽量满足,从来没有回绝过。乡亲四邻不管谁家有事,她都尽量赶去帮忙,万一去不了也要叮咛丈夫张柏一定去不要忘了。她家门口有一盘石碾子,多少年来,前来碾东西的乡亲们,有时忘了带笤帚、簸箕什么的,她会毫不犹豫从家里拿出来给他们用。她因为电影《刘巧儿》出名后,家里来的人特别多,有些慕名而来的记者、作家、崇拜者一住就是好些天,可是她从没收过粮票、饭钱,总是那样热心而周到地照料着远方来的客人。在三年困难时期,一次吃饭时,一个客人拿起盘子里最后一个馍正要吃时,她那饿得眼巴巴正盯着这最后一个馍的小女儿“哇”地一声大哭起来。原来,陇东农家有个习惯,家里来了客人,如果有细粮,总要把细粮做给客人先吃,客人吃剩下来的自家的孩子才和老人吃。因此小女儿一直瞅着盘里的白馍馍,看着吃完了,便绝望地大哭起来,弄得客人有些不知所措,封芝琴和张柏疼在心里,嘴上却说:“好着哩,这娃爱哭!”客人半信半疑,终于从女儿的眼神里看懂了什么,忙把拿到手里的馍递了过去,十分内疚地看着她狼吞虎咽地吃起来。

随着封芝琴外出开会、学习的日子增多,张柏身上的担子更重了。封芝琴每次外出都要给张柏买件礼物,她总是深情地对丈夫说:“我风风火火的在外面跑,这个家可难为你了!”张柏笑着说:“我们靠共产党才走到一起来了,只要组织看得起,群众信任你,你就放心地干吧!看到你进步,我高兴都来不及呢,还说什么难为不难为的!”

几十年来,封芝琴和张柏这一对恩爱夫妻,这一对争取婚姻自主的典范,日子虽然苦但心里却很甜,他俩很少吵嘴,即是遇上不愉快的事,夫妻俩总是互相说说或安慰几句就过去了,从来没有红过脸。在三年生活困难时期,封芝琴每顿吃饭时总要给伤残丈夫多舀几勺或捞上一碗干的,千方百计让张柏多吃一点。

随着岁月的悄然流逝,封芝琴和张柏夫妇之间的感情越来越浓,他们恩恩爱爱,相互理解,相互体贴,相互支持。多次被县上评为“五好家庭”、“文明户”等荣誉称号。

悠悠慈母心

她焦急地奔波于山问、田野的沟沟坎坎,她手里拿着把铁锨,两眼注视着草丛,希望能发现一条蛇,可几天过去了,她却两手空空一无所获。原来封芝琴和大女儿在为有病的二女儿找药引子。她的二女儿得病多目,一直昏迷不醒。乡村医生开了中药方子,要用鲜蛇胆做引子。所以她一天又一天地出去找蛇。

那天黄昏,她总算在一片草地边找到了一条蛇,她像探宝的人见到了宝贝一样兴奋地追上去用铁锨紧紧压住,全然顾不得它那拼命挣扎的可怕情景,敏捷地抓住蛇尾巴,提起来使劲抖动,知道它没有了反抗能力,立即跑回家,在炕边,她几下把蛇胆取出来,和煎好的中药一块给小女儿灌下去,接着把切成薄片的蛇肉贴在小女儿肚脐上……说来也怪,第二天,女儿居然睁开了她的小眼睛,封芝琴高兴得直掉眼泪。那时悦乐乡有了卫生所,她又忙着将女儿背去看病,打针吃药,后来她四处奔忙又抓住了一条蛇,给小女儿服了蛇胆,肚子上又贴上蛇肉,不久小女儿的病就全好了。

这是封芝琴老人的亲妹妹封汉琴老人2003年12月在我们采访时,坐在封芝琴家炕上说的一个真实的情景。

封芝琴和张柏先后生育两儿两女共四个子女,由于两个儿子不幸夭折,后来他们有了一个养子。

同类推荐
  • 幸福像花儿一样

    幸福像花儿一样

    本书绕着某军区文工团舞蹈队里一位令人瞩目的女演员杜娟的情感命运展开。她在收到了两封求爱信,同时面对两个男人,三个人,两份爱情,一段曲折的别离情在深秋里种下了它的种子,再现了绿色军营里的悲欢离合,质朴感人。本书已拍摄成同名电视剧,由孙俪等主演。那一年秋天,文艺兵杜鹃同时收到了两封求爱信,一封来自风流倜傥的公子哥儿白扬,另一封来自少年沉稳的文化部干事林斌。同时面对两个男人,美丽的杜鹃犹如站在了自己人生的十字路口上,每一条路都诱人,每一条路也都莫测。现实没有给入犹豫的机会,杜鹃选择了两条路同时走。然而人是不能同时走两条路的,错误的开始将导致怎样的结局?等待着她的,将是那一年深秋里的苍凉。
  • 侦察兵

    侦察兵

    老子是英雄,儿子又怎么能是狗熊?为了能引起大校父亲的关注,李卫国从小就非常叛逆,终于在十八岁这年到军队锻造。为证明自己,李卫国付出了艰苦的努力。终于,李卫国在引领者的带领下进入了“影子”部队,只有这个部队里面的人才是真正的军人……
  • 再婚

    再婚

    男人帮——张纪年,典型的当代柳下惠。妻子因他缺金少房红杏出墙,傍了有钱男人。而张纪年在离婚后频来桃花,最终与同样惨遭婚姻滑铁卢的初恋情人叶落落再婚。男人帮——缪青铜,英俊多金,拈花惹草。妻子性格刚烈,离婚后带着女儿独自生活。在一次女儿的意外事故中,夫妻俩重修旧好。缪青铜喜欢的仍然是家的感觉,回归家庭,与前妻再婚。男人帮——余多,超级奶爸级人物,好男人。妻子产后奔事业而去,余多空虚寂寞冷,想过冲出围城,但在妻子提出离婚的时候居然选择逃离婚。婚姻、爱情、儿子、家,守住了家就守住了幸福!
  • 施晓宇教授藏书:繁华的故事

    施晓宇教授藏书:繁华的故事

    作者从不用华丽的辞藻,语言直截了当。本书收录的诗歌感受于生活、“忠实”于生活,充满了自由的、活力的、富于创造性的冲动。
  • 藏地密码7

    藏地密码7

    《藏地密码》已进入最激动人心、最匪夷所思、最辉煌震撼的全面揭秘时刻,《藏地密码7》将揭开藏传佛教最大谜团:香格里拉到底在哪里?
热门推荐
  • 惊世凤舞:锦瑟世无双

    惊世凤舞:锦瑟世无双

    陈锦瑟,巫山神女,惊世凤凰,一朝被害,重走轮回。萧珩,魔界霸主,邪魅腹黑,挚爱神女,舍命相随。天地万物,冥冥之中自有定数,命运该当何去何从。——陈锦瑟从来没有想到自己有一天会被一只眼睛冒着绿油油的狼给叼走,她应该早点发现的!那只狼每次看她的目光都是生吞活剥了的!陈锦瑟:“你想干嘛!离我远点!”某只狼:“生娃!”陈锦瑟仰天长啸,woc!麻麻我想你了!快来救我!其实这就是一个某只狼如何叼走羊的故事。【作者有话:千万不要被文案骗了,撒花!??ヽ(?▽?)ノ?】
  • 花心之后认定你

    花心之后认定你

    高彦泽是谁?他可是坐拥上亿身家的集团总裁!论财论貌论教养论学识,地球上有多少男人能比得过他?怎么找了个女朋友没有像狗血小说里说的那样对自己爱得死去活来,反而一年三百多个日子,能见到她面的时候光用手指就能数清楚了?这还算什么情侣!这还算什么女友!这还谈什么恋爱!所以……他决定了——他要花心!情节虚构,切勿模仿
  • 优秀小学生最爱问的600个文学常识

    优秀小学生最爱问的600个文学常识

    本书以小学生为阅读对象,精选出600个小学生最爱问的中外文学中的问题进行回答,内容简洁而生动,便于孩子们在有限的时间内轻松获得文学知识,快速提升小学生的文学赏析能力,是小学生课外阅读的必备书籍。
  • 魔帝邪魅:萌妻要翻天

    魔帝邪魅:萌妻要翻天

    她上辈子一定是欠了老天一百万,所以才被老天命令的死法格外奇葩:踩香蕉皮摔死!摔死就摔死吧,但是谁能告诉她,这个鸟不拉屎的地方是哪里?哦,原来穿越了!纳尼,还穿越到了古代?穿越就穿越,还到了一个废材的身上,不过既然占用了别人的身体,就一定要负责!从此,她潜心修炼,一修飞天!然而,谁能告诉她,国师大大为何要缠着她?“萌萌,我请你吃糖葫芦好不好?”某人眨巴着大眼睛卖萌,“.........."苏雪萌,好歹你也是一国师啊混蛋!!
  • 完美少女的邪魅酷王子

    完美少女的邪魅酷王子

    有一美人兮,见之不忘。一日不见兮,思之如狂。凤飞翱翔兮,四海求凰。无奈佳人兮,不在东墙。将琴代语兮,聊写衷肠。何时见许兮,慰我彷徨。愿言配德兮,携手相将。不得於飞兮,使我沦亡
  • 大雄只有哆啦A梦

    大雄只有哆啦A梦

    “我要是外星人就好了,这样不需要任何理由就可以把你掳走了,当然你还可以免费搭乘UFO,如果到那时你不是很重的话。”安宇熙嬉皮笑脸地说着。“哼,我才不要跟你走,我要跟我对象在一起。”苏小陌嘟着小嘴,愤愤地说道。“对哦,你有对象…而我,只是陪伴你的男闺蜜……”安宇熙小声地嘀咕着。
  • 腹黑少年逗傻妻

    腹黑少年逗傻妻

    他是18岁的豪门少爷,俊美无比,天才腹黑的少年总裁;她是24岁的中学教师,身手敏捷的功夫女;平民女遇上天才少爷,一个单纯,一个霸道,开始纠缠一生。“那个,令呈啊,我今年24岁了,你才18岁啊,人家会说你有恋母情节的。”“我不介意。在A市谁敢说我!”“是是!您是高高在上的聂家少爷,可我只是一介平民,配不上你,你父母不会同意的。”“这个不用担心,我喜欢的,我父母一定喜欢。”“可是……”“怎么现在就想见我父母啊,可是今天有点晚了呢,明天怎么样?”当24岁的单纯女遇上18岁的人精,某女泪奔了。
  • 风破星辰

    风破星辰

    凌风,因为偶然得到的一块神秘星玉而又能重新开始修炼,面对新的环境,怎么一步步重新修炼,寻找回原来的自己。在这过程中,逐渐了解自己的身世,以及那块星玉的来历。。。这本书不仅仅是一部玄幻,更多的结合了一些人性,心理学,治愈系,以及一些现代的管理模式,希望书中的某一点会给眼前的你一些启发,哪怕一点也好!
  • 仙路咆哮

    仙路咆哮

    成仙者,犹如过江之鲫,前仆后继,用尽一生妄想跳跃龙门。无数人,历尽一世三劫九难,纵有一颗不悔之心,难以逆天改写一世轮回宿命!大道无情,法则森严,暗流汹涌,在这个瞬息万变的世界...一名少年,怒天咆哮,只问一句,“大道容我否?”
  • 传世藏书-隋唐演义(上)

    传世藏书-隋唐演义(上)

    本书的整体结构以史为经,以人物事件为纬,以隋炀帝、朱贵儿、唐明皇、杨玉环的“两世姻缘”为“大框架”,自隋文帝起兵伐陈开始,到唐明皇从四川还都去世而终,记说了隋唐一百七十多年的历史,主要写了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隋末宫延故事,以隋炀帝和失贵儿的旖旎艳情故事为中心,描写了隋末宫延生活的豪华奢靡,刻画了隋炀帝的荒淫残暴。他弑父鸩兄,夺得皇位,在位十三年,营建洛宫,征选绣女,开凿运河,游幸江都,修筑长城,远片高丽,致使国力疲惫,民不聊生。这部分描写,铺陈华丽,富有时代气息,客观地反映了隋末农民战争的社会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