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582100000009

第9章 名扬华夏(1)

记者寻踪

1937年,继斯诺之后,斯诺夫人尼姆·威尔斯访问了延安,她在《续西行漫记》中着重赞颂了边区妇女的解放。书中写道“当红星像一颗彗星在中国西北大地的上空掠过时,当地妇女所受的震动最大,她们从沉睡中觉醒,更重要的是一个崭新的世界展现在她们的面前。”封捧儿可算是当时妇女解放的代表。

马锡五成功审理封捧儿婚姻案,引起了各个时期新闻媒体的关注。在陕甘宁边区和全国各解放区有重大影响的延安《解放日报》首次报道后,1945年4月11日重庆《新华日报》发表了李普的《一件抢婚案》。李普是我国著名记者和新中国新闻工作领导者之一。1918年生于湖南湘乡县,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0年调任重庆《新华日报》记者编辑。1947年夏任新华社中原野战军前线分社社长。新中国成立后,历任中共中央宣传部宣传处副处长,北京大学政治系主任、中共中央中南局政策研究室主任、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副部长,1973年后任新华社北京分社社长、新华社副社长、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书记处书记等职。他的《一件抢婚案》分为“封捧儿路旁告状”、“老百姓大家审案”、“调解为主的方针”三部分,全面、系统介绍了这一婚姻案件的发生及审理过程。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边区政府是人民的政府,民主的政府,不是封建衙门,是真正替人民服务的,而不是替人民制造麻烦的。后来这篇文章汇集在上海地下党以“拂光社”名义出版的《光荣归于民主》一书中。这本书于1980年7月由新华出版社重新出版,改名为《我们的民主传统——抗日时期解放区政治生活风貌》,仍保留了《一件抢婚案》一文。1992年8月甘肃人民出版社出版的高文、巩世锋编写的《陇东老解放区通讯选》也收录了这篇通讯。

全国解放后,生活在普通农家的捧儿为自己起名封芝琴。这个平凡女性的传奇经历通过评剧和电影《刘巧儿》等文艺作品广为传播,使无数记者、作家慕名而来,不断进行采访报道,成为常写常新的题材。据不完全统计,至2004年,有近百名记者、作家采访了封芝琴本人。1953年2至3月间,人民美术出版社委托西北艺术学院宁恩宝、张阶平、徐风实地采访。他们来到华池县悦乐乡上堡子村的张湾庄,在封芝琴家里一连采访了三天,创作了连环画《刘巧儿》,并为封芝琴速写“封捧儿——刘巧儿”,现存放在“刘巧儿事迹陈列室。1964年3月8日,《甘肃日报》记者田企川、张默、耿汉一行来到华池体验生活,在悦乐公社张湾村和群众同吃、同住、同学习、同劳动,与封芝琴结下了不解之缘。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并为封芝琴当年敢于和封建势力抗争,争取婚姻自主,婚后夫妻和睦,积极参加生产,热爱社会主义,争做劳动模范的事迹所感动。记者张默亲自介绍封芝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他们联合写了长篇通讯《今日“刘巧儿”》,发表在1964年3月18日《甘肃日报》上。文中写道:“华池山区一条从庆阳城通来的弯弯曲曲的简易公路,正打悦乐公社张湾村的孙家梁下这座小石桥上经过,桥的那一面是狭窄的柔远河,潺潺细流清澈见底,桥的这一面,不到几十步的地方是三两孔古旧的窑洞,窑顶上长满着青苔野草,夹杂着几处低矮的酸枣丛。电影《刘巧儿》中巧儿的模特——多年的劳动模范、县人民代表封芝琴同志,就住在这里。封芝琴,一个聪明勤劳的农村妇女,二十年前,她的那种勇于冲破封建束缚、争取婚姻自主的斗争精神,至今仍在人们心目之中留有深刻而美好的印象。那么,这几年的‘刘巧儿’,是怎么劳动和生活的,她做了什么,又有些什么进步了呢?……”接着以“会把家过日子的人”、“劳动妇女新姿态”、“在集体主义思想的激流中”为小标题进行了报道,全面反映了封芝琴的家庭生活和热爱集体、热爱劳动、热爱社会主义的新思想、新风貌、新典型。正如这篇报道中说的那样:“巧儿就像一朵花,在党的阳光抚照下,在党的甘露滋润下,越来越开得鲜艳。”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随着国家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社会经济飞速发展,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文化生活越来越美好,越来越丰富。作为新闻人物的封芝琴更加受到了新闻媒体的关注,反映封芝琴生活风貌和精神风采的各类报道经常见诸报端。1980年9月,《中国农民报》记者郑秀满来甘肃采访,听说了“刘巧儿”的故事,专门来到庆阳。在地区妇联主任唐秀兰陪同下采访了封芝琴。这位善解人意的女记者听说“刘巧儿”勤劳朴素,对子女要求严格,临出发时特别把身上的衣服换下,穿上带补丁的旧衣裳,在“巧儿”家一住就是5天,体验农村生活,和封芝琴交上了朋友。1982年甘肃电台拍摄了新闻纪录片《刘巧儿在前进》;1985年甘肃《党的建设》第五期刊发了记者段知行的文章《今日刘巧儿》——访刘巧儿原型、共产党员封芝琴;1986年《人民日报》海外版和《农民日报》刊发了巩世锋、乔旺堂采写的通讯《两个巧儿喜相逢》;1987年5月7日《今晚报》发表了徐向君的文章《陇东近访“刘巧儿”》。以及《电影“刘巧儿”原型今何在》、《走上银幕的庆阳人》、《真实的刘巧儿》、《“巧儿”西安续亲缘》、《“刘巧儿”与马青天》、《部长来到“巧儿”家》等等。诸多有关封芝琴的报道和通讯见诸于《人民日报》、《经济日报》、《人民政协报》、《农民日报》、《中国青年报》、《中国农民报》、《中国妇女报》、《中国老年报》、《中国人口报》、《中国老区报》、《甘肃日报》、《甘肃农民报》、《西安日报》、《西安晚报》、《南方周末》、《天津演唱》、《华商报》、《家庭生活报》、《西部人》、《诤友》、《家庭与婚姻》等多家省级以上的刊物以及《陇东报》上。全国究竟有多少报社杂志社报道和转载有关“刘巧儿”原型——封芝琴事迹的消息、通讯,难以精确统计。

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北京电视台、甘肃人民广播电台、甘肃电视台、陕西电视台、庆阳电视台等在不同时期,以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对“刘巧儿”进行广泛深入的宣传报道。除上述报刊、杂志、电视广播采访报道及省地县志记述外,有关著述及专篇尚有抗日战争时期留守陇东的385旅770团团长张才干的回忆录《留守陇东》中的“巧儿告状”,《甘肃文史资料选辑》第37期专篇《封芝琴与刘巧儿》,《今日中国西北角》(敦煌文艺出版社)中白永发采写的《春风吹进“巧儿”家》,庆阳地区党史办《党史资料》编选的《刘巧儿团圆》,庆阳业余作者赵菊香《马锡五断案》中_编选的《捧儿团圆》,《庆阳女性风采》中张瑜琳撰写的《时间作证》,夏涵禄的《刘巧儿》,杨正发的《封芝琴刘巧儿》等等,并且配有不同时期的大量照片。中国评剧院最新创作演出的《刘巧儿新传》,《甘肃戏剧》发表的庆阳剧作家李应魁秦腔剧本《刘巧儿新传》,华池县剧团创作上演的《巧儿你好》等,使“刘巧儿”——封芝琴成了家喻户晓的知名人物和常写常新的话题。

舞台成戏

“争取婚姻自由,忠于爱情生活”。半个多世纪以来,在浩如瀚海、灿若群星的各类优秀文艺作品中,这个题材,无论传说还是现实,喜剧还是悲剧,都以其特有的表现形式,塑造和演绎着一个伟大民族婚姻家庭的进步。在陕甘宁边区,对封捧儿婚姻案影响最大的是陕北著名民间说书艺人韩起祥。

韩起祥生于1915年,陕西横山县韩家园子人。3岁双目失明,9岁给地主放牧,10岁丧父,13岁拜师学艺,14岁开始说书。此后在陕北和陇东一带走村串乡,为广大农民群众演唱说书。他具有惊人的记忆力和超常天赋,30岁时就能说七十多部传统故事,如《三国演义》、《封神榜》、《水浒传》及岳飞、包公等长篇大书。曾在陕北名胜白云山道观举行的千人赛书大会上获得“状元”,被人们赞誉为小书圣。他聪慧过人,擅长吟诗编歌,有出口成章的本领和即兴编唱的创作才能,还能弹奏大量民间小调。1940年移居延安,参加陕甘宁边区文学艺术工作者协会说书组,从此开始说唱新书。边区民主进步的新生活和火热的革命文艺,使韩起祥焕发了青春和创作激情,他作为陕甘宁边区的著名说唱演员,一共编演出了500多个新书段子,著名作品有《刘巧儿团圆》、《张玉兰参加选举会》、《宜川大胜利》、《二流子转变》、《红鞋女妖精》、《反巫神》、《翻身记》、《回乡记》、《时事传》等。其中代表作《张玉兰参加选举会》,1945年获陕甘宁边区文协特等奖;《刘巧儿团圆》1952年获陕西省创作特等奖和文化部演出甲等奖;《看大桥》1956年获西北文艺调演甲等奖:《翻身记》1963年获文化部演出奖;《我给毛主席说书去》1976年获全国汇演一等奖。他编唱新书,采取民间口头创作方式,用脑子想好故事,在心中“搭好架子”,然后哼出唱句,坐在板凳上,弹起三弦,自演自听,边听边改。最后熟记于心再去演出。他的作品生活气息浓厚,语汇丰富,情节生动,富有鲜明的时代感和浓郁的民间艺术特色。音乐吸收了秦腔、眉户、碗碗腔、道情等地方戏曲、民间说唱和民歌曲调,唱腔朴实流畅,感情真挚,优美动听,具有十分强烈的吸引力和感染力。这个来自民间的苦艺人与广大人民群众有着密切的联系,几十年来一直以民间说书艺术为广大劳苦大众服务,在民间产生了深远影响。

马锡五断的封捧儿婚姻诉讼案通过民间传说和《解放日报》的报道,特别是马专员的断案方式和封捧儿敢于冲破封建礼教的束缚,勇敢争取婚姻自主的勇气,给韩起祥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袁静的秦腔剧《刘巧儿告状》更激发了他的创作灵感。不久,韩起祥就编成了陕北说书《刘巧儿团圆》,在陕甘宁边区走乡串村说书演唱。

手弹三弦口来讲,春夏秋冬走四方。

说书不为别的事,文化娱乐我担当。

我们边区好地方,男耕女织人人忙。

有吃有穿好光景,实行民主气象新。

有些男女二流子,却说改造全变样。

买人卖人全不行,骗来抢亲也不让。

听了这话你不信,有段故事听我讲。

编成新书说新人,只说实来不说谎。

说的是一九四三年,故事出在陇东西庆阳……

韩起祥是个文盲,他把封捧儿婚姻案的来龙去脉编成长篇弹词进行演唱,突出宣传了马锡五专员。这事被马锡五知道后,他亲自约见韩起祥,把封捧儿告状的过程,详细地介绍了一遍。并郑重地说:“老韩呀,封捧儿告状这事,应该好好宣传。但是,我马锡五是共产党叫我这么办的,不要把我说的那么玄乎,你要绕开我说,要讲共产党、毛主席的好政策,宣传边区政府颁布的婚姻法令,能这样处理这个故事,教育意义就更大了。”马锡五的高尚情操和及时指点,使韩起祥心里豁然开朗,心领神会。于是边唱边改,改成了可以说唱两个多小时的《刘巧儿团圆》长篇弹词。这篇弹词光调式就有平调、欢乐调、愤怒调、牧羊调、放牧调、刚调、下调、油调、山西梆子、张生戏莺莺调、盼望调、送哥调等39种之多,加上生动传神的语言,曲折动人的情节,天才的表演艺术,极具表现力和感染力。在陇东抗日民主根据地各县和385旅770团在大风川的垦荒部队中,他都曾去说唱过,深受群众欢迎。

这个唱词传到了延安,边区政府文艺部门很重视,就派专人深入陇东,与韩起祥一起,在封捧儿村里深入生活。不久,改成了说唱剧本《刘巧儿团圆》。艺术的需要使韩起祥把封姓改成刘姓,封彦贵成了刘彦贵,是个不爱上山劳动,走村串户的货郎。封捧儿成了刘巧儿,也叫巧娃。张湾村改为赵家庄,张金才改成了赵金财,张柏儿改成了赵柱儿,只有专员马锡五名称没有变。

当时,陕北、陇东一带主要文化活动就是过庙会、说书、唱戏。说书有庙会上说的,家里许下口愿说的,说书十分流行。

《刘巧儿团圆》编成后,韩起祥走州过县,赶庙会,跟集市,进机关,下部队,走到哪说唱到哪,很快就在陕甘宁边区广为流传。从此“刘巧儿”这个名字与封捧儿融为一体,封捧儿成了刘巧儿,刘巧儿就是封捧儿,人们一直都把封捧儿叫刘巧儿,有时连她的真名也忘记了。在她的家乡庆阳市你要是问刘巧儿,差不多人人都知道,要是问封捧儿知道的人却不多。以后的各种剧本、电影等文艺作品和新闻报道一直沿用“刘巧儿”这个名字,使这个名字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刘巧儿团圆》是陕甘宁边区革命文艺的经典作品之一。1944年,边区文协说书组把它列入《人民文艺丛书》编辑出版,1946年9月4日,延安《解放日报》全文刊登了《刘巧儿团圆》,同时刊发了解清的评论文章。

《刘巧儿团圆》等弹词的创作和说唱,使韩起祥一时声名鹊起,誉满边区,受到了人民群众的热烈欢迎,中央领导人多次接见。1946年8月,朱德总司令在延安枣园机关连续两天听韩起祥说书,鼓励他多编、多说新书,更要多注意国家大事,学习讲普通话,将来好到更远的地方去说书,韩起祥听后深受鼓舞。不几天,毛泽东主席又请韩起祥说书,这一消息使他的全家激动得热泪盈眶,他忙换上新衣服,背上三弦快步来到延安中央大礼堂。不一会儿,掌声如雷,毛主席走进了大礼堂,韩起祥恨不得睁开双眼看一看伟大的领袖毛泽东。他把三弦定到最高音,放声高唱《东方红》……说完书,毛泽东紧紧握住韩起祥的手对他说,你的《刘巧儿团圆》对移风易俗,转变人们的婚姻观念很有意义啊!新书要推向全国去,要好好带徒弟,培养革命曲艺事业的接班人。毛主席亲切地和韩起祥拉起家长,问这问那。毛主席说:“你来延安,觉得这里怎么样?”韩起祥说:“延安好。陕北十年九不雨,日怪得很,毛主席来了,延安三天两头的下雨,沟沟岔岔都长开庄稼了。”毛主席哈哈笑起来说:“韩先生,听说你会算命,你给我毛泽东也算一算。”“毛主席的不用算,这个世界一满都是你的。”“嗨,话不能这么说,世界是人民的,我毛泽东是人民的勤务员嘛!”毛主席的亲切随和,使韩起祥如沐春风,心中充满温暖和激动。

同类推荐
  • 开场

    开场

    故事刚开始,其实有些偶然。这一年,正阳县门宣乡八代沟的小姑娘陈望姣,高考落榜了。时间是2012年6月初,夏天。那时,麦子已出齐了穗,豌豆的豆荚胀得鼓鼓的,放眼望去,山上到处都是深深浅浅的绿色。村里杏树上的果子结得一骨嘟儿一骨嘟儿的。母亲说,“麦子眼看就要黄了。等麦子收完再走不行吗?”但陈望姣却一天也等不及了。
  • 疗妒缘

    疗妒缘

    《疗妒缘》叙朱纶、秦淑贞与许巧珠的婚姻和家庭生活,重点写秦淑贞在患难中得许巧珠相救,受其感化,改变奇妒心性,三人和睦偕老,共享荣华,旨在劝诫妇女不妒。
  • 我终究是爱你的

    我终究是爱你的

    路喜喜,一个三餐不继的小舞者,虽然热爱跳舞,却总在每次的选角中落空,无依无靠的她,只能在心里与失踪多年的哥哥对话。一纸遗产继承通知却突然改变了她,和他的命运……他,是名私家侦探,跟她哥哥拥有一样的孤独眼神。一个恶作剧般的念头使然,喜喜决定辗转化名雇用他来跟踪自己,既然有了花不完的钱,买个守护天使也没什么不对吧?如影随形一般,他陪她在各地流浪。在他的跟踪报告里,她看到了镜头下茫然回首的自己,发丝纷乱,一双梦幻的大眼睛看向拍照者的心里。他,把那一刻捕捉下来了。而她,在相片里看到了她不断寻觅的、那种叫作“爱”的感觉……
  • 安塔拉传奇(第七部)

    安塔拉传奇(第七部)

    安塔拉(525—615)是阿拉伯蒙昧时期的悬诗诗人之一,被尊为阿拉伯古代文武双全的完美英雄骑士。《安塔拉传奇》在阿拉伯世界广为流传,是一部与《一千零一夜》齐名的民间故事。由于主人公是阿拉伯族王与黑奴所生,所以被百姓视为私生子。他一生重要的活动就是向堂姝阿卜莱求婚,但因出身门第而屡遭磨难。与此同时,安塔拉武功超群,一生屡屡拯救本部族于危难之中,成为游牧民族的理想英雄。全书情节跌宕起伏,在铁马金戈、血火交织的浓郁氛围中,突出了安塔拉的勇敢和冒险意识,集中体现了蒙昧时期阿拉伯民族特有的价值观念、行为方式和性格特征。
  • 一个词的温暖拯救

    一个词的温暖拯救

    本书收录了作者数百个精彩动人、发人深省的隽永故事,内容涉及心态、情感、善良、感恩、做人、做事、成功等重大人生课题。一则故事,催人奋进,帮你梳理纷乱的思绪,找到人生幸福的密码;一篇美文,怡人性情,为心灵注入勇气和力量,带给你爱和希望。阅读本书,使你可以更从容、更自信、更智慧,会让你从庸庸碌碌中醒来,找到人生的正确态度、生活的正确方向,成就美满人生。
热门推荐
  • 花开半夏:陌路人

    花开半夏:陌路人

    心冷,穿再多衣服又有什么用?抓不住的幸福不该属于我。——by沈安夏我爱你至深,你恨我入骨。沈安夏,你好狠!——by黎辰我认识了她十二年,也喜欢了她十二年。但这十二年都不及你出现的这一年。沈安夏,为了陪你,痛到哭,哭到累,却还咬牙坚持的那个人是我,但你却不爱。——by封含羽是我的,你抢也抢不走!——by江静琦
  • 摄政王的惑心独宠:养女小四

    摄政王的惑心独宠:养女小四

    “名正言顺,摄政王王妃,你要的我都给你了。可是你,我凤止卿不要了。”说完,他绝尘而去。她终于当上他的王妃,整日看尽他的背影、他的冷漠、他的不屑一顾、他在姬妾中的游刃有余……原来,他从不曾原谅过她。如果他决定了两个人的婚后相处方式是相斗一辈子,好,那她奉陪。
  • 撼天诀

    撼天诀

    盘古有训:纵横六界,诸事皆有缘法,凡人仰观苍天,无明日月潜息,四时更替,幽冥之间,万物已循因缘。恒大者为“天道”。独挑八方长空破,气贯六合胆纵横。楚汉争鼎,霸王兵败乌江,百年之后,项家后人再次崛起,枪指宇内,定鼎六合,以不世之才,成就不朽之天下。
  • 晚安,我的世界

    晚安,我的世界

    【全文虐,不喜慎入】我能给她的,虽然不是轰轰烈烈的绝世佳话,但却是细水长流的一世安稳。——莫凌单相思的感受想必很多人都经历过,那种难受,无力,痛苦是深入骨髓的,明明受伤千万遍,可是还是不愿放弃,哪怕万箭穿心,为了爱的人也在所不惜。在单相思里的人很多都是胆小的,害怕自己表白后连朋友都做不成,所以始终都没有迈出那一步,然后,后悔终生,可我从不后悔我没有迈出那一步!
  • 中俄伊犁交涉始末

    中俄伊犁交涉始末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灿烂星空我辉煌

    灿烂星空我辉煌

    你的目标是星辰大海吗?你渴望灿烂的星空吗?想不想去无尽星空看看?让我们跟随赵昊赵日天去星空冒险。地球之谜,星空奥秘都在此书。危险的人族对手虫族强大的星空巨兽战舰,机甲,装甲,虫巢。看赵昊如何在无尽的星空中立脚,解开地球之谜。
  • TFboys之承认你爱我

    TFboys之承认你爱我

    她在第一次见到他就注定了她会缠着他一辈子:“你好……”他却在她对他第一次告白是就残忍的拒绝了她:“我不喜欢你……”她热情似火;他高冷如冰。明明从不曾在一起,却默契的在一个个街角相遇。到最后,只剩下了陌生的彼此:“你好,陌生人……”承认你爱我,就这么难吗?你还不承认你爱我Youdon'trecognizethatyouloveme浅笑||°微凉处女作《承认你爱我》,喜欢虐恋风格文的各位家人们千万不要错过哦!
  • 冷公主
  • 无限斯特拉你妹

    无限斯特拉你妹

    名作之壁,无限斯特拉托斯同人小说.................................................
  • 异域帝君

    异域帝君

    混沌出天地,一代帝王君。扶摇九天上,万界我为雄。混沌初开,万族共立,万法争辉。野蛮与粗鲁,只为求得生存,因为迈向强者的世界向来残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