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583100000042

第42章 附录二文体知识简介(1)

一、诗歌

(一)诗歌的基本概念

诗歌是一种特殊的文学体裁,首先以音乐性为特征区别于其他文学样式。虽然一切语言艺术都有音乐的性质,但其他文学样式对音乐性的要求不如诗歌那样严格和‘自觉,特别是在节奏的鲜明性上,诗的语言有别于其他语言艺术。在某种意义上讲,诗歌也是一种表演艺术(中国古代诗歌大部分可以披之管弦),它依赖于词组和诗行的音乐性的传达才能充分实现其价值。所以,音乐性应当是诗歌最基本的和首要的特征。

其次,诗歌富于抒情性。别林斯基说:“感情是诗歌天性的最主要的动力之一;没有感情,就没有诗人,也就没有诗歌。”

再次,诗歌富于想像性。想像,作为一种艺术的思维活动,是诗人外化内心情感思想的重要手段。诗人以感情推动想像,并通过想像构成丰富生动的艺术形象。

最后,诗歌的语言富于表现性和高度凝练,因而在表现社会生活方面具有一般文学作品不可能达到的集中性、概括性。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诗歌是以语言的音乐性为标志,饱含着作者丰富的感情和想像,并能高度集中概括地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

(二)诗的韵律和节奏

沃夫冈·凯塞尔指出:“作为诗的一个普遍规定,我们可以说,诗是从一批最小的发音单位构成的一个有秩序的统一体。这个统一体从自身向外发展,那就是说,它要求一个相应的继续。”这里的“秩序”就是诗的节奏律和韵律。节奏和韵律是诗的组织手段。各种不同的诗就是由各种不同的节奏律和韵律组织起来的。

1.诗的节奏。诗的节奏是音调有规律的变化运动。鲜明的节奏不仅能使人感觉到音调的抑扬顿挫带来的感官愉悦,而且能大大加强情感的表现力。中国古体和近体诗的节奏根本上来说就在于顿数的安排,四言诗如《采薇》每句两顿,每顿两个字;五言诗如《回车驾言迈》,每句三顿,每顿两个字或一个字;七言诗如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每句四顿,每顿两个字或一个字。

顿的安置与字的意义有关系,也和字的位置有关系,同时也要照顾到习惯用法。关键是看它们能否组成一个词组,形成一个最小的既有乐感又有意义的单位。例如:“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就不能在“潮”与“水”之间停顿。一般地讲,五言诗主要是第三个字或第五个字的一个字可以成为一顿;七言诗主要是第五个字或第七个字的一个字可以成为一顿。除此而外,一般是两个字一顿。否则就是错顿。错顿不但不能增强诗句的音乐性反而使语调不顺。

2.诗的韵律。不论是中国诗还是外国诗,也不论是古体诗、近体诗还是现代诗,都要求押韵。所谓押韵,就是在诗(词)中一部分句子的末一字用一个韵的字,使诗歌具有音乐感,读起来悦耳动听,增强诗的艺术感染力。

汉字一字一音,每一个音都隶属于不同的韵,即现在汉语拼音的韵母。这种同韵母的字在一首诗中用在一部分句子的末尾,就叫“押韵”。押韵或一韵到底,或中途换韵。换韵或两句一换,或四句一换,或换诗节换韵,形式自由多样。

3.中国诗的四声和平仄。中国诗歌(主要是近体诗)的音乐性还在于四声和平仄的安排。四声、平仄与顿数结合会使诗的音调更为响亮而和谐。

四声就是平声、上声、去声、入声,简称平、上、去、入。这种传统的四声与我们今天普通话的四声是不一样的。在普通话里,平声已经分化为阳平与阴平;人声已经消失,分别归入阳平、阴平、上声和去声。

平仄是依照四声来做出的进一步规定。在诗歌的平仄格里,凡“平”的位置,就要选用读平声的字。“仄”就是上、去、人三声。在诗歌的格式中,凡“仄”的位置可以选用上声、去声和入声字。

把四声分为平仄两大类,与字音的高低升降有关。同一句话用相同的声调就显得呆板;用不同的声调才有变化,才有节奏感。平仄的交替或对立,就能构成诗的节奏与旋律,也才形成了诗的音乐美。

(三)诗歌的表现法则

诗歌的表现方法,有其特殊性。这个特殊性就体现在“赋、比、兴”的表现法则上。《毛诗序》曰:“故诗有六义焉:一日风,二日赋,三日比,四日兴,五日雅,六日颂。”“六义”中,“风、雅、颂”是指《诗经》的篇章类型,“赋、比、兴”是诗的表现手法。

赋:是直接叙述表现对象的艺术手法。朱熹在《诗集传》中注释:“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也。”如杜甫的《丽人行》用的就是这种方法。

比:是用比喻的方法描绘事物的艺术手法。朱熹说:“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如李贺的《金铜仙人辞汉歌》用的就是“比”。

兴:是借用某一事物开头来引起正题要描述的事物和表达思想感情的艺术手法。如“蒹葭苍苍,白露为霜”、“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青青河畔草,绵绵思远道”等即是起兴句式。刘勰、钟嵘认为“兴”的奥秘在于“文已尽而意有余”。这是作为一种表现手法的“兴”长于赋、比之处。

当然,“赋、比、兴”并不是截然分开的。随着诗歌创作的不断发展,这三种手法呈现出不断综合趋势。钟嵘说过,若专用比、兴,则意深词踬;若只用赋体,则意浮文散;如果三者“酌而用之,干之以风力,润之以丹采”就可以“使味之者无极,闻之者动心”(《诗品·序》)。

赋、比、兴不只是中国诗歌的表现手法,也是世界各国诗歌的表现手法,只是称谓不同,也没有作为表现为主体特征的中国诗歌那样广泛、深入,在理论上也没有中国诗论那样系统、完整。

(四)诗歌的分类

根据不同标准和角度,诗歌有不同的划分方法。按照作品反映生活的不同特点来划分,可以将诗歌划分为叙事诗和抒情诗;按照作品语言的音韵格律和结构形式划分,可以将诗歌划分为格律诗、自由诗和散文诗。

1.叙事诗和抒情诗。

(1)叙事诗。叙事诗就是用诗的形式刻画人物、叙述故事情节的诗体。史诗、故事诗、诗体小说都属于这一类。史诗如《荷马史诗》;故事诗如《孔雀东南飞》;诗体小说如俄国诗人普希金的《叶甫盖尼·奥涅金》。

(2)抒情诗。抒情诗是直接抒发诗人情感为目的的诗体,诗中有强烈的抒情主人公形象。正如黑格尔说:“他们自己就是一个主体的充满自足的世界,所以无论是作诗的推动力还是诗的内容都可以从他身上去找,不越出他自己内心世界的情境、情况、事件和情欲的范围,抒情诗人凭他的内心世界本身就成了艺术作品,不像‘史诗’作者那样用素不相识的英雄及其事业作为他的诗的内容。”如屈原、李白的作品等。

2.格律诗、自由诗和散文诗。

(1)格律诗。格律诗是按照一定格式和规格写成的诗歌。它对诗的行数、字数、声调音韵,词语对仗,句式排列都有严格规定,如我国古代的“律诗”、“绝句”、“词”、“曲”等。

(2)自由诗。自由诗发端于近代欧美,它不受格律限制,无固定格式,只押大致相近的韵甚至不押韵,字数、行数、句式、声调都较之格律诗自由,所以称“自由诗”。如法国诗人波特莱尔的《恶之花》,我国现代诗人郭沫若、徐志摩、艾青的一些诗篇,都是典型的自由诗。

(3)散文诗。散文诗是兼有散文和诗歌特点的一种文体。它既有诗的节奏感和音乐美,又有散文不分行的自由散漫之状,往往熔情、景、理于一炉,常常给人以妙趣横生,意境深远之感。如鲁迅先生的《野草》。

二、散文

(一)散文的历史变迁

散文是一种非限定体裁,它的内涵和外延都很模糊。

我国古代,尤其是唐以前,散文就是指用散体文字写成的文章,是和骈文相对应的一种文体。凡是不用押韵和对偶写成的碑诔、铭箴、颂奏、论说、游记等都可以叫做散文,但现代文章学家所称的散文与古人明显不同。现代散文有广、狭二义:

狭义散文指抒写怀抱、记人叙事一类的文艺性作品,而与非文艺性的作品相区别。

广义散文则与韵文相区别,一切以散语行文的文章,不论是文艺性的,还是非文艺性的,统称为散文。

这种广义散文,不论是国外还是在中国,都理所当然地被理解为是和诗歌、小说、戏剧文学相并列的一种文学体裁。我们所讨论的散文也是这种意义上的散文。

(二)散文的基本特点

散文是一种最灵活多样,最自由,最少拘束的文学体裁。

首先,散文一般是在真人真事的基础上加工而成的,但散文的选材一般都很宽泛而不受限制。作家在现实生活中的一切所见所闻所感,皆可以进入散文的取材范围。

其次,就散文的语言和表现形式来看,也是十分自由、灵活多样的。生活评论、文艺随笔、科普小品、游记、随感以及漫谈、札记、日记、笔记、题跋、论辩等皆为散文。

因此,散文在选材和形式方面都是十分灵活和自由的,这种特性不仅使散文的品格复杂多样,也使其审美内涵十分丰富。概括起来说就是:抒情性与哲理性,知识性与趣味性,传统性与现代性,做到精致优美,雅而不俗。

1.抒情性与哲理性。散文一般来说都有抒情性“唐宋八大家”的散文之所以传之不朽,正在于它的抒性情;即使叙事散文,在记叙人物事迹的同时也倾注着十分真挚的感情,如方苞的《左忠毅公逸事》,是一篇公认的优秀散文。总之,好的散文一般都能让我们感到作者心的跳动,情的激荡。

散文的抒情性特点还在于它不像诗歌那样要受到韵律等组织形式的约束,一般散文的抒情都是比较自由灵活的,它可长可短,能够把作家的思想感情淋漓尽致地抒发出来。

另一方面,散文的抒情诗往往又是和哲理性结合在一起进行的,优秀的散文除了有炽热的情感之外,往往还有引人深思的哲理,闪烁着智慧的火花。当代散文家柯灵说:“散文象窗户,透过它,人们可以望得更远,更高,看见更多的东西,引起沉思和退想。”如先秦诸子散文,往往散发出睿智的哲理之光。

2.知识性与趣味性。虽然一切文学作品都传播知识,但小说等虚构性较强的文体的知识性描写属于一种变形描写,而散文是真实的。它所介绍的外交、政务、民族习俗,社会心理等方面的知识既应具备本质的真实,亦应具备细节的真实。因此,散文“据事以类义,援古以证今”,是实实在在的科学知识,具有可靠的认知功能。

同时,散文的认识价值总是与趣味性交融在一起的,这是散文的又一审美特性,散文的认识价值不是依赖作者的直接说明,而是生动具体的形象显示。

3.传统性与现代性、创新性。我国历史悠久,历代图书典籍浩如烟海。清朝官修《四库全书》,共收录经、史、子、集近八万卷,为世界之最,而其中大部分又为散文作品,如先秦诸子散文、历史散文,两汉政论散文、传记散文、赋文,魏晋山水散文、骈文,唐宋八大家的散文,明人小品文,清代桐城派散文等。因此,中华民族的古老文明、璀璨文化也就主要蕴藏在丰富的散文之中。散文是中华民族精神文明的宝贵遗产。散文的传统精神表现在:(1)关注国家、民族的命运,关心人的自身的解放;(2)具有较强的思辩性;(3)语言优美、凝练。这三条就像一根红线,贯穿于几千年散文创作中,成为培养一代又一代散文作家的指导思想和标准。

散文的繁荣,除了传统精神外,也与各个时代独具风格的散文作家的创作密不可分。散文本身是最自由、最不受拘束的一种文体,它的有规范的传统精神必然通过种种有益的艺术追求即千差万别的艺术形式去体现,这就不能不重视散文的个性化、风格化的尝试。因此,保持传统和激励创新是散文发展的两个标志。在散文发展史上,苏轼和鲁迅这两位作家就是既能保持传统精神又有个人风格的典范。苏轼的奏议和历史论文无疑受益于《战国策》、《孟子》、《庄子》等人的散文,但他却兼收并蓄,纵横捭阖,写出《赤壁赋》等颇具个人创新风格的散文,成为一代文宗。再如鲁迅,鲁迅的杂文与明代李贽杂文的风格有明显的承继关系,但鲁迅的杂文不仅表现出远比李贽深刻的思想性,也表现出更具特色的艺术性,他的幽默夸张的杂文语言,铸成了“鲁迅风格”。因此,惟有鼎故革新,散文的传统才能得以发扬。

4.精致优美,雅而不俗。散文的语言,不像象诗的语言,要受到韵律平仄的限制;也不像“骈体文”的语言,要受排偶、对仗的约束。它可长可短,可密可疏,灵活、自然,在表情达意方面也较为简洁、隽永,优美;比之于其他文体,别有一番情趣,别有一种风致,使人回味不尽。如《秋声赋》、《哀江南赋序》、《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等。

(三)散文的分类

散文的分类,主要有两种标准和方式:从作品的性质来划分:有叙事性散文,抒情性散文和议论性散文;从结构上分:则有“形散神不散”和“形散神亦散”两大类。我们来看后一种分法。

1.“形散神不散”类。

“形散”,指散文结构方式和表现手法的灵活多样,表现为:结构方式“散”——行文从容自如,意到笔随,结构上跳跃性大;表现手法“散”——兼用各种表现手法,或描写,或叙述,或抒情,或议论;或一边描写,一边叙述,或一边抒情一边议论,或诗文交叉,或骈、散兼顾等等。但另一方面作为叙述的主题内容都是统一的,稳定性,这就是“神不散”。

“形散神不散”的散文主要有报告文学,抒情散文和议论性散文。

(1)报告文学。报告文学重在“报告”,它的主要任务是及时报告现实生活中已经发生的有一定教育意义和审美价值的人物和事件。其次,报告文学的作者还要对所报道的人物和事件进行评论,点出它的主旨和意义,以启示和教育人们怎样去辨识生活中的真善美与假丑恶,第三,报告文学的艺术形象还须具有一定的真实性、典型性。

(2)抒情性散文。这类散文是以表现作者对生活的感受,抒发思想感情为主的,它往往通过对某一事件或人物的描写直接抒发情怀,或者寓情于景,借景抒情,造成一种意境。这类散文感情色彩最强烈,因而也最能打动人,感染人,如归有光的《寒花葬志》。

(3)议论性散文。以议论说明为主要表现方式的散文,叫议论性散文。它包括各种小品文(讽刺小品、时事小品、历史小品、科学小品等)。它以生动形象的语言,抓住生活中某个典型人物或事件发表感想,揭示其本质,以引起人们的警觉或关注。

2.“形散神亦散”类

这类散文,从内容看指主题不统一,或没有一个明确的处于中心地位的主题;从结构上看,它更加强调写作形式和写作方式的多样化。如规模较大的“游记”、“传记”、“杂记”、“札记”随笔都属于这类。

(1)游记。游记就是记叙参观、游览、旅行见闻的散文,凡“记”都有“散”的味道,它既有对行旅中所见所闻的叙述,也有对山川景物、名胜古迹、风土人情的描写,也有作家的抒情和议论。如苏辙的《黄州快哉亭记》等。

(2)传记文学。传记文学是用接近纪实的手法来记叙真实人物的生平事迹,成长历史和思想性格的叙事性散文,传记文学是历史和文学的结合。中国的传记文学大都有较强的文学色彩。如《史记》中的《项羽本纪》,袁宏道的《徐文长传》等,都是优秀的传记文学。

(3)随笔。随笔是自由散文中形式最自由的一种,凡杂记见闻,都可以随手笔录,都可以叙述和议论。这类散文一般文情并茂,具有一定的审美愉悦性。

三、小说

(一)小说概说

同类推荐
  • 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四辑——卖火柴的小女孩

    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四辑——卖火柴的小女孩

    语文新课标指定了中小学生的阅读书目,对阅读的数量、内容、质量以及速度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这对于提高广大学生的阅读写作能力,培养语文素养,促进终身学习等具有深远的意义。
  • 语文新课标课外读物——少年维特之烦恼

    语文新课标课外读物——少年维特之烦恼

    现代中、小学生不能只局限于校园和课本,应该广开视野,广长见识,广泛了解博大的世界和社会,不断增加丰富的现代社会知识和世界信息,才有所精神准备,才能迅速地长大,将来才能够自由地翱翔于世界蓝天。否则,我们将永远是妈妈怀抱中的乖宝宝,将永远是温室里面的豆芽菜,那么,我们将怎样走向社会、走向世界呢?
  • 世界历史经典故事300

    世界历史经典故事300

    它的特点一个是用一连串的故事将世界几千年的历史串在一起,既有细节描写,又有人物刻画,读起来生动有趣;另一个是文笔简洁,用不长的篇幅就囊括了历史上所有的重要事件,让广大中小学生对世界历史有一个基本的把握。很显然,如果想为中小学生挑一本历史读物的话,本书就是首选。
  • 指导学生心理健康的经典故事——敢于品尝苦涩人生

    指导学生心理健康的经典故事——敢于品尝苦涩人生

    每个人都在梦想着成功,但每个人心中的成功都不一样,是鲜花和掌声,是众人羡慕的眼神,还是存折上不断累积的财富?其实,无论是哪一种成功,真正需要的都是一种健康的心理。有了健康的心理才是成功的前提与保证,在人的一生中,中学是极其重要的一个阶段,心理健康对以后的健康成长非常重要。
  • 我的职业我做主:高职毕业生就业指导

    我的职业我做主:高职毕业生就业指导

    职业在不断地发生变化,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不断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也不断催生新的职业,旧的传统职业也可能不断地衰退,甚至淡出历史舞台。作为即将跨出校园、准备就业的准劳动者而言,认识职业、理解职业,掌握职业的发展趋势,对于顺利就业,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在职业生涯中先人一步,快人一拍,非常重要。
热门推荐
  • 被遗忘在风中的姐妹

    被遗忘在风中的姐妹

    多年之后我重新来到那些年我们曾痛过哭过的地方,只不过我们的身边都多了一个他。。。
  • 逆命妖凰:神魔殿下且接招

    逆命妖凰:神魔殿下且接招

    前世,她是上界最尊贵的神魔殿下,却因背叛堕入下界凡尘。他们耗尽法力逆转轮回,背负无数因果让她重生。今生,她是现代最强大的王牌杀手,还因背叛回到那片土地。两世倾城,她身份未变,血脉未变,使命未变。她,亦正亦邪,“当初,我出仙若尘,却看尽人心丑恶,如今,我堕入魔道,汝即无心,吾便绝情。”他,冷酷邪魅,“我肆意妄为,我寒漠无情,这都是你们逼我的,若有他日,吾必颠覆你们的一切!。”她,不伦不类,天道不容。他,血脉不纯,族人驱逐。两个背负相同命运的人,将走向怎样的巅峰?且看今生,谁主沉浮!
  • 我的父母亲

    我的父母亲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转眼间打工十年了,这一路走来,经历了的很多很多,却都已经烟消云散。今天,我以自己笨拙的文笔,在此拾起破碎的记忆,以纪念我那逝去的青春。道路坎坷,有句话说:“世界上本来是没有路的,走的人多了便成了路”,这句话很小的时候我们就听过,但具体到我们家,一个走字,却显得有多么的艰难而又沉重。那不是走,那是在泥淋的小道上跋涉,是在陡峭的三峦上攀登,更是在艰难的坎坷的人生路上挣扎……
  • 星河鱼跃

    星河鱼跃

    广袤的宇宙,浩瀚无边。宇宙之外究竟如何?人类是否是这宇宙中唯一的高等生物?神佛是否存在?想要知道问题的答案,让我们一起来探寻吧!
  • 红颜乱天下

    红颜乱天下

    想在皇宫过平静日子?梦还没醒吧!为了宠爱她的皇兄奋力向前冲吧!什么阴谋阳谋,手到擒来!虽然皇兄是伪的,可这情却是真的!助他登上皇位,她为后宫之主,可他!却用百万大军压镜,迫她出嫁,她能否逃离他的囚禁,重返皇兄身边?
  • 独行孤天

    独行孤天

    天地谁人判我?风云为我起舞?笑谈世间情仇!生死于我何干?吾问心无愧!不怕世人猖狂!我自凌云轻狂!吟我命随天,由己不由天!吾名独孤潇,潇洒一生一世,谁人可欺我?为我吟歌者,独行九天!欺我无能者,诛杀灭族!
  • 秦岭狼人

    秦岭狼人

    据说,在秦岭深山人们发现了狼人的足迹,一时众说纷云……作者通过对狼人超能力的形象描述,给大家塑造了一个大快人心的中国版“蜘蛛侠”形象,他古道热肠,英雄侠义,劫富济贫……
  • 最强偷窥系统

    最强偷窥系统

    穿越之后的陆风得到了‘偷窥系统’,从此,天下美女皆是难逃他的‘魔爪’。别人梦寐以求的宝贝,别人用命去拼搏的修行资源,陆风只需要完成几个猥琐而又淫荡的任务就可以轻松得到。这是一个出身平凡的少年,通过自己的努力,一步一步成长到叱咤修仙界的故事。
  • 中国古代诗歌概论与名篇欣赏

    中国古代诗歌概论与名篇欣赏

    本书以史为序,以著名诗人为重点,简明扼要地介绍了从先秦到清中叶3000多年间中国诗歌发展的全过程,重点介绍了著名诗人的生平思想、诗歌特色及其代表诗作,以及相关的文学基本理论和不同诗派的观点与思想。本书强调文学理论的系统性,注重研究文学与社会的密切关系,突出爱国主义、进取精神、坚持真理、顽强拼搏等优秀品质的培养。为适应教学需要,本书在叙述和阐释古代诗歌发展过程与理论的同时,也选收了约900首优秀的诗歌作品以供讲解和欣赏,努力将教科书与诗歌范本集有机地结合起来以方便教学,同时还将古奥生僻字一一注音以利阅读。
  • 乱世魔女归来

    乱世魔女归来

    他,冷酷无情的暗族少主,千年等待,数年囚禁在暗无天日的地狱,只为一个虚假承诺;屠神族,弑魔族,疯疯傻傻,只为能在她身边。他,呆呆傻傻的奴隶傀儡,以嗜血为乐,当再次遇到她,记忆被打开,隐身守护,以心为引,以入魔为契,只为让她重新拥有心;地狱花开,如梦初醒。异世归来,师徒情,遇故人,寻身世,今生缘,前世债,宿命羁绊,死亡召唤,白发魔女,如神如魔,坠入情,孤独寻找……且看在利益,权利,阴谋之中,谁又初心不变,守护在她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