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588600000015

第15章 杜如晦

审时度势待价而沽

杜如晦(586——630),字克明,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市东南)人,出身于世代为官家庭。祖父杜徽曾在隋时任怀州刺史,父亲杜吒(zhā)曾任隋昌州长史。少年时代的杜如晦聪敏好学,尤喜好文史,他气质英爽,以风流自命。隋大业年间,参加吏部人才选拔,吏部侍郎高孝基对他很是器重,认为他有应变之才,当为栋梁之用,但又暂时叫他俯就卑职,补任为淦(ɡàn)阳县尉。

隋炀帝的残酷统治,使民怨沸腾,各地纷纷揭竿而起,农民起义如火如荼如火如荼(tú):原形容军容壮盛。现在形容气势旺盛或气氛热烈。。先是山东邹平王薄,领导农民义军杀富济贫,攻占山东不少州县。及后,起义烈火愈烧愈旺,到大业十二年(616)农民起义的队伍已增加一百三十多支,参加人数有三四百万之众。全国有三支强大的起义队伍:河南的瓦岗军,窦建德的河北起义军和杜伏威的江淮起义军。杜如晦虽然很早就辞掉了淦阳县尉的职务,不愿为朝廷服务,但由于家世、经历和所受的教育,使他不可能和农民起义军走在一起。在动乱的时局中,他和房玄龄一样,密切地注意着时局的变化。

随着农民起义的扩大,隋朝统治阶级内部也高举起反隋的大旗,隋的统治已分崩离析,摇摇欲坠。大业十三年(617)太原留守李渊,在晋阳举兵反隋。他率领其子李建成、李世民等向南方进发,由于甚得民心,加上策略得当,次子李世民英勇有谋,因而进军神速,所向无敌,在十一月,就迅速占领了隋代的都城长安。

弃暗投明秦王心腹

李渊父子攻克长安后,杜如晦见大局已定,又深知李世民英勇有谋,广结天下豪士,便只身投靠了李世民。

李渊进入长安以后,把隋炀帝的严刑苛政全部废弃,并与民约法十二条。除对拒不投降的阴世师等十余人处死外,其余一概不问。出于策略原因,按起兵时定下的方针,李氏政权立年仅十三岁的杨侑为天子,并尊逃往江都的隋炀帝为太上皇。不久,江都发生兵变,隋炀帝为其部下宇文化及所杀。李渊遂即迫使杨侑下了退位诏书,禅位于自己。李渊接帝位于太极殿,改隋义宁二年为唐武德元年,立李建成为皇太子,李世民为秦王,李元吉为齐王。十九岁的李世民当上了尚书令、李渊父子达到了“化家为国”的目的。李世民拜杜如晦为秦王府兵曹参军,执掌王府簿书、考课、仪卫等事务。

过了不久,杜如晦被调任陕州总管府长史。总管府是在边塞之地设立的统率军队的机构,长史为总管府的次官。当时,秦王府的很多谋士勇将被调往外地任职,李世民对此非常忧虑。记室房玄龄对李世民说:“杜如晦聪明识达,如果打算经营四方,非此人莫可。”房玄龄对杜如晦的这一荐举,使李世民非常兴奋,他马上奏请高祖,将杜如晦硬留下来,仍为秦王府属官。从此,李世民把杜如晦视为心腹,常与他商议军国大事。杜如晦成为李世民幕僚幕僚:古代帅幕府中参谋、书记等为幕僚,后泛指文武百官署中佐助人员(一般指有官职的)。集团的重要成员。

李渊虽然称帝,但实际上只掌握着关中和山西、巴蜀等一些地区,周围都是割据势力。如何消灭这些割据势力,统一天下,是李氏王朝面临的重要问题。李渊父子经过商议,确定了巩固关中,出兵西北,进而进占关东,收并江南,统一全国的方针政策。

李渊命李世民为右元帅,率军征伐,杜如晦亦随李世民转战南北。李氏集团采用远交近攻、各个击破的策略,于武德元年(618)打败了陇西割据势力薛仁果,紧接着又铲除了在凉州称帝的李轨,巩固了唐在长安以西的统治。武德三年(620)平定了盘踞晋北的刘武周。后来刘武周逃至突厥,为突厥所杀。当把关中周围的割据势力剿灭以后,李世民就决定出关东进,对盘踞在洛阳的王世充发起攻击。王世充是李唐在关外最重要、又最难对付的对手。他原先是隋炀帝的鹰犬,曾任隋王朝的礼部尚书,用阴谋手段夺取实权,王世充后来自己当了皇帝,国号郑。他利用李世民与刘武周作战的机会,趁势攻占了唐朝的大片土地。在李世民的大举征讨中,王世充手下的名将如罗士信、秦叔宝、程志节等先后降唐,许多州县的官吏,如淆(xiáo)、邓、荥(yínɡ)、汴(biàn)、豫、显等州相继降唐。李世民对于归降的官吏一般都以礼相待,这就使得更多的人,纷纷脱离王世充集团,出现了“河南郡县相继来降”的局面。在李世民军队的进击下,王世充连连败退,洛阳被围。在十分危急的情况下,王世充向农民起义军窦建德求援。窦建德为隋末农民起义军的著名领袖,李世民围困王世充,使窦建德也感到震惊,他担心一旦王世充被唐军消灭,自己也会受到直接威胁,便亲自前往洛阳支援王世充。窦军来势凶猛,唐军决定调转枪口先消灭援军窦建德。于是,李世民指挥唐军扼守武牢险隘,以待战机。当窦建德军队饥倦、疲堪之时,李世民见时机已到,便突然发起攻击,东涉汜水,猛冲猛杀,窦军大溃,窦建德也受伤被俘。

窦建德战败后,李世民乘势于武德四年(621)集中兵力围攻洛阳。王世充眼见大势已去,就率领群臣出城投降。武牢之役是唐统一中国过程中的一个关键性战役;此次战役的胜利,决定了整个中原的形势。李世民大胆而果断地指挥了这一战役,取得了一石二鸟之功,一举摧毁了两个强敌。因此李世民受到嘉奖。因为功勋卓著,又领司徒、陕东道大行台尚书令,增邑二万户。

武德五年(622),刘黑闼在河北漳南筑台告祭建德,自称大将军,公开打起反唐旗帜。不久,刘军攻占大片土地,定都洛州,自称东汉王。李世民率军攻打刘黑闼,此次战争,旷日持久,打得十分艰难。最后刘黑闼大败,逃往突厥。然而两个月后,刘黑闼又返回再战,太子李建成亲征,并采纳魏征建议,用镇压和安抚相结合的办法,最后击溃刘黑闼,统一战争结束了。在这场战争中,李世民兄弟虽各有建树,但李世民显然取得了更大的战功。而在这方面杜如晦是发挥了很大作用的。他在军中运筹帷幄,对战争双方的情况判断准确,他杰出的才干,受到了军内外人士的赞赏。

杜如晦也由此而升迁,李世民任陕东道大行台尚书令,杜如晦任大行台司勋郎中,封爵建平县南,食邑三百户。不久以本官兼文学馆学士。文学馆是李世民为接待四方文士而开设的。十八学士中,以杜如晦为首。李世民曾令人画了十八学士图像,藏于书府,可见,李世民对他的礼遇之重。李世民为天策上将后,开府置官属,又拜任杜如晦为天策府从事中郎,成为天策府的高级军事顾向。

精心策划玄武事变

李世民在统一全国中的卓著功勋,使他的威望日益增高,权势也逐渐扩大,政治地位和军事地位也迅速增长。李世民不仅掌握着大量军队,还担任尚书令的职务,居宰相之职。这在唐王朝的上层统治集团中,尤其是在李氏兄弟中间有着特殊的地位。另外,在太原起兵和统一全国的战争中,李世民礼贤下士,广求人才,搜罗了一批谋臣猛将,形成了一个以他为核心的政治集团。这个政治集团的形成和他在唐王朝中的特殊地位,使李世民产生了不满足于当秦王的野心。然而他的哥哥李建成,位居东宫,为人宽和、仁厚,辅助李渊处理政务,在唐王朝的初创过程中,他的作用也是不可估量的。李世民与李建成在打天下时,两人同心协力,但到坐天下时,情况就不一样了。为了夺取皇位,兄弟俩变成了仇敌。

统一战争结束后,李世民与李建成的斗争日趋表面化。武德七年(642),李渊带三位皇子打猎,命他们驰射角胜,李建成乘机将一匹烈马交给李世民骑。李世民不知有诈,骑上这匹马追逐野鹿,马烈性大作,三次尥蹶子(liàojuězǐ),险些把李世民掀下坐骑;武德九年(626),李建成约李世民宴饮,暗中下毒,李世民饮后心中暴痛,吐血数升。在李建成和李世民的斗争中,齐王李元吉完全站在李建成一边,他和李建成经常会同后宫谮诉谮(zèn)诉:说坏话诬陷别人。李世民。李渊常常偏袒(tǎn)太子,信以为真,要加罪于李世民,幸亏陈叔达常常进谏,李世民才幸免于难。紧接着,李元吉又密告李世民有谋反之意,要求速斩世民。不过此时李渊明智,他认为李世民有平定天下之功,谋反的证据又不足,没有下手杀害李世民。

在争夺皇位的斗争中,李建成和李元吉合在一起的实力大于李世民,况且李建成又处于太子地位,这更趋于优势地位。这种形势使秦王府的僚属非常担心。房玄龄、杜如晦和长孙无忌等都认为,必须先发制人先发制人:泛指先下手争取主动。才能转危为安,他们劝李世民早下决心,尽快除掉李建成和李元吉,以保国家长治久安。当然,李建成也看到了这一点,他想方设法瓦解秦王府的武将、谋士,不过这一策划没有获得成功。于是他们便在李渊面前诬陷房玄龄、杜如晦。李渊听信谗言,把房、杜二人驱逐出秦王府。

武德九年(626)夏,突厥数万骑犯边。李建成认为瓦解、分化秦王府精兵强将的机会来了。他向李渊推荐,由李元吉代李世民出征。李元吉又请求将秦王府的名将尉迟敬德、程志节、段志玄、秦叔宝等调归自己使用,以增强北征实力。这一着实际上是要扼杀李世民。李世民感到危在旦夕,便与长孙无忌、高士廉、尉迟敬德等商讨对策,并派人密召房、杜二人进府,密商计策。经过一番精心策划,李世民于武德九年六月四日发动了“玄武门之变”,在玄武门内设下伏兵,一举射杀了李建成和李元吉,为李世民夺取皇位扫清了障碍。接着,又逼着李渊立李世民为太子,此时军政大权已完全落在李世民手中。李世民拜杜如晦为左庶子,协助他处理政务。同年七月,又调任杜如晦为吏部尚书。

善于理政善于治国

武德九年八月,李渊让位。李世民即帝位于东宫显德殿,改元贞观,尊李渊为太上皇。李世民做了皇帝,对群臣论功行赏,以房玄龄、杜如晦等五人功居第一。进封杜如晦为蔡国公,赐食邑一千三百户。贞观二年(628)晋升杜如晦为检校侍中,兼吏部尚书,检校侍中,即代理侍中,是门下省的长官,也就是宰相。贞观三年(629)唐太宗下诏授杜如晦为右仆射。从此,杜如晦与房玄龄同朝为相,为唐朝的盛世之治呕心沥血。

杜如晦是宰相,又是吏部尚书,执掌着选官任能的大权,他在引荐贤才,罢除不良官吏等方面,做了许多工作。杜如晦取士用人,注重实践。当时选官取士往往重言词口笔,而不察其品德。杜如晦录用人员,主张先由州郡推荐,然后考核录用。在临终前他还推荐刚正不阿的戴胄(zhòu)做吏部尚书。

杜如晦精于理政治国,唐初的典章制度,都是房、杜二人所定。在隋末农民大起义之后,国家纲纪松弛,百废待兴。杜如晦和房玄龄拨乱反正,使唐朝初期的政治制度和统治秩序逐渐走上正轨,贞观之治新局面的开创,与房、杜所起的作用是分不开的。杜如晦在朝廷,君臣关系如同鱼水,同僚之间也相互配合,取长补短,房玄龄善谋,杜如晦善断,两人同朝辅政,取长补短,发挥了各自的特长。

杜如晦用人,非常推崇诤谏之臣。他把诤臣看作是挽救国家危亡的栋梁,而他鄙视隋代内史侍郎虞世基,认为他身居要位,处得言之地,但他对隋炀帝的荒淫残暴,却缄口不言缄(jiān)口不言:闭嘴不说话。,无诤谏之语,用这样的人执掌大政就是尸位素餐尸位素餐:指空占着职位,不做事,白吃饭。。

作为宰相,杜如晦以儒家的传统道德要求自己。他宽厚待人,雍容大度,他能正确对待别人的长处,发挥别人的长处。

贞观三年(629)十二月,杜如晦因病情严重辞去宰相职务。病重期间,唐太宗亲自前往探望。对杜如晦的英年早逝,唐太宗非常悲痛,废朝三日,赠司空,不久又封莱国公。

同类推荐
  • 李鸿章全传:3

    李鸿章全传:3

    李鸿章,最具争议的晚清重臣之一,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李鸿章是中国近代史上许多屈辱条约的签字者,然而中国近代化的许多“第一”又都与他的名字联在一起,如中国第一家近代化航运企业——轮船招商局、中国第一条自己修筑的商业铁路、中国人自行架设的最早的电报线、中国第一批官派留学生、中国第一支近代化的海军等等。国人骂他,是因为觉得他与晚清的许多耻辱有直接关系;西方人敬他,因为认为他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真正的杰出外交家。
  • 中外名人的青少年时代:拜伦安徒生

    中外名人的青少年时代:拜伦安徒生

    本书为“中外名人的青少年时代丛书”之一,对英国著名诗人拜伦和丹麦著名作家安徒生的家世、家教、兴趣爱好以及对其一生有影响的人和事进行了详细而生动的描述,尤其探究了中外名人之所以成功的主客观因素,对成长中的青少年大有裨益。
  • 红尘大梦,浮世成伤:萧红传

    红尘大梦,浮世成伤:萧红传

    在张爱玲热之前,最被中国人瞩目的女作家是“文学洛神”萧红。她23岁写出《生死场》,立刻蜚声文坛;30岁写出《呼兰河传》,首开中国“散文化小说”之先河,迅即成为一代文学经典。她的文学天才,正如自己后院里那些花草,恣意纵横,烂漫自然。而天才如她,却有着惊人坎坷的一生。她少年丧母,18岁又失去了最疼爱自己的爷爷。一生与汪恩甲、萧军、端木蕻良等三个男人有过情感纠结,而每一次跟新的恋人在一起时,都怀着上一个恋人的孩子;在文学之路上受到鲁迅的大力提携,成为鲁迅家的常客,却浑然不知许广平对自己的真实感受;32岁,她病死于香港,死前,病床前没有一个亲人……
  • 永乐大帝朱棣(世界伟人传记丛书)

    永乐大帝朱棣(世界伟人传记丛书)

    朱棣善于韬光养晦,卧薪尝胆,在就藩北平的十九年中,他借镇边扫北之机,在为国立功的同时,私蓄日后能为自己夺取皇位拼死效力的文臣武将。为了网罗人才,他不惜放下架子,以朋友之情礼遇,甚至割爱将镇藩之宝东珠送人。对于铁铉、方孝孺、景清几位闻名天下的大儒,朱棣真正做到了礼贤下士,尽管遭到过他们的拒绝和奚落,他照样表现出了相当的耐心和真诚,他要让天下的读书士子看到自己的求贤若渴之心。在这方面,他是成功的,否则在他篡位之后,就不会有上百位的前朝骨鲠之臣自愿为其所用,包括分外傲慢的大才子解缙。
  • 维多利亚女王(布老虎传记文库·巨人百传丛书)

    维多利亚女王(布老虎传记文库·巨人百传丛书)

    维多利亚女王,英国历史上统治时间最长的一位君主。开创了大英帝国统御七海、国运昌盛的黄金时代。她坚决、独立,亦将责任、良知、道德和坚定具体实践,成为维多利亚时代的象征。翻开历史,大概找不出像维多利亚这样的女人,即如此出色地完成了一个女王的职责,有如此平凡地拥有了一个女人的幸福。维多利亚是一个复杂体。她有时温柔、天真、善良,有时却又强硬、狡猾、冷酷;她有时对时代潮流采取顺应、随和之态,对外却贪得无厌拼命地支持殖民扩张……不同的人总从不同的角度去谈论、去评价维多利亚这个人,维多利亚这个时代,尽管她和那个时代在历史上已经消逝将近100年,但它对历史的影响却是潜伏在而巨大的。
热门推荐
  • 魔女七十二变

    魔女七十二变

    ——她没心没肺,乐观开朗,无忧无虑。性格嘛,有点多变,勉强算的上“魔女”…——命运错弄,她穿越成丞相的女儿,并获得了对方的记忆。——世事难料,指腹为婚,她竟然要嫁给传说中的“欢乐王爷”。听听这王爷的封号,唉唉唉…不干不干。逃婚不成,反遭戏弄。得得得…王爷是妖孽型的狐狸美男,小女子高攀不起,更消受不起,惹不起还躲不起嘛…成婚,死了这条心吧,能拖就拖,拖拖拖…——外冷内热的护国将军,与她心心相惜,舍命相随…//卓尔绝伦的文丞相,亦是对她青睐有加,暗生情愫……——或许,可以这样定义:她遭逢穿越,而慢慢成长的故事。当然,无可厚非,这主要是指爱情方面。~~~~~~新人,求呵护,求…各种求~~~~~~
  • 帅气殿下:丫头休想逃

    帅气殿下:丫头休想逃

    往事如烟,近况似尘。红尘滚滚,只因烟雨。面对被男神幕希的拒绝,校草告白,这一切,女主言雨晨该如何应对。面对背叛,雨晨该何去何从……
  • 北城旧事

    北城旧事

    她终归还是爱了一个人十年,不长不久,不痛不痒,却是她心中一颗永久的朱砂痣。这时光漫无声息的走过,这三年,就在这有着翠绿烟雨色和温和温暖阳光的江南一个人的渡过,遗忘了时间,深藏了记忆。偶尔会在午睡之后回想起那人精致的眉眼,以及他那柔软的声音轻唤出她名字时的神情。“阿茗......我的阿茗......”“你回来了?”“为什么不说话!你如何忍心离开我三年,这就是你所说的爱吗!”他发狠的钳制着她的身体,她笑出声,泪水都蔓延出眼眶不受控制,她又想起以前被同龄人欺负时自己那副狼狈的模样,还有他的那句。“我的妹妹我会保护你的。”
  • 恋上极品女友

    恋上极品女友

    书友群544243060。我是个三差学生,学习差,家境差,混的差。没有泡妞技能怎么办?据说微信,陌陌是约X神器,我双管齐下努力的进行着聊天大业。生活不知不觉的改变了轨迹,莫非她们就在身边?她们究竟是谁?
  • 次元之绊

    次元之绊

    这是一个男人周游寰宇,车飞一切反派的故事。第一个世界是火影。
  • 国学大讲堂Ⅰ:老子、庄子的做人绝学

    国学大讲堂Ⅰ:老子、庄子的做人绝学

    大智若愚,大巧若拙,大言若讷,大勇若怯。我们看世事。往往是聪明反被聪明误。而成大事、生活得轻松自如的,则常常是那些“笨蛋”、“傻子”。就像老子说的:“天下柔弱。莫过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其无以易之。”老子认为,水虽然表面上看来是柔弱卑下的。但它能穿山透石。淹田毁舍,任何坚强的东西都阻止不了它,战胜不了它。因此,老子坚信柔弱的东西必能胜过刚强的东西。这里,老子所说的柔弱。是柔中带刚、弱中有强、坚韧无比。所以,对于老子柔弱似水的主张,应该加以深入理解,不能停留在字面上。由此推而言之。老子认为。体道的圣人就像水一样,甘愿处于卑下柔弱的位置。对国家和人民实行“无为而治”。
  • 食物与食物相克

    食物与食物相克

    《家庭健康调养食谱丛书》精选了近一千多种家庭健康调养食谱的做法,让你轻松享用色香味美的菜肴。
  • 一整个夏天的薄荷凉

    一整个夏天的薄荷凉

    一部校园青春小说,一个思维迟缓的女主沐卉遇到了一个学霸同学又有些傲娇的暮雨泽之间发生好气又好笑故事,并在16岁的那个充满薄荷香的夏天相遇。
  • 太虚仙界

    太虚仙界

    他,平时神经有点脱线。他,喜欢油嘴滑舌,假不正经。但是,他绝对是个不坑爹的正经神仙二代。论一个神仙二代是如何靠着强势背景一步步爬上巅峰。
  • 江湖任侠传

    江湖任侠传

    什么是侠?是天下无敌的寂寞,还是携侣相游的潇洒。是天外飞仙洒下的云霞,还是天山之上无暇的莲花。这是一个关于寻找和见证的故事,一个关于武侠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