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592600000012

第12章 孟子(2)

孟子主张王道,反对霸道。他所说的王道,就是指“仁义”;他所说的霸道,就是指为争私利而采取的恶劣手段,当时主要指各诸侯国之间的兼并战争。孟子看到春秋以来的连年征战给百姓带来的苦难,感叹“春秋无义战”。他指出,国君只有与民同忧、同乐、同好、同恶,结束兼并战争,保护百姓,使其安居乐业,才能巩固自己的王位。孟子曾经劝说滕文公实行仁政,而要行仁政,必须从划分整理田界开始。他所说的“井田”,每一井田有九百亩,当中一百亩是公田,其余八百亩分给八家作私田。这八家农民先把公田耕种完毕,再去料理私田。这样公田有人耕种,私田有人管理,人民的生活就会安定下来。时代在前进,孟子这一主张是保守的。

孟子还给梁惠王(魏国的国都从山西的安邑迁到了河南的大梁之后,魏惠王又称梁惠王)设计了一幅“王道乐土”的蓝图,如果每家分到五亩地的住宅,周围种植桑树,这样,五十岁以上的人都可以穿上丝棉袄。鸡、狗、猪这些家畜家禽,每家都有精力去饲养,那么,七十岁以上的人就都可以有肉吃了。一家人有百亩的耕地,他们的生产不受到妨碍,这样,几口人的家庭就可以吃得饱饱的了。然后兴办学校,用孝顺父母、敬爱兄长的道理教导他们,那么,人人就都会敬老尊贤,为老年人服务。这样,天下的百姓不就安居乐业了吗?

孟子曾经告诫齐宣王说,如果要继承齐桓公的霸业,扩张国土,与别国结仇,使人民受害,那就好比是“缘木求鱼”——爬到树上去捉鱼。孟子反对兼并战争,并不是反对天下统一,他认为“不嗜杀人者”能统一天下,这在客观上也反映了人民的愿望。

孟子在总结历代王朝兴衰更替的教训时,提出一个脍炙人口的学说——“民贵君轻”。孟子主张“民本”说:这是他学说中最光辉的论点。他不赞成君位世袭,而提倡尊贤禅让,他说过。“人皆可以为尧舜”(《孟子·告子下》),主张让贤与能,“贤者在位,能者在职”(《孟子·公孙丑上》)。孟子认为,象舜和百里奚(春秋时秦穆公的贤相)这些圣君贤相,往往是从那些出身卑微、并经过实践磨练的人中间选拔出来的,而不是来自什么“王公大人骨肉之亲”。在孟子看来,圣人同丘民同样是人,这种主张人格平等的观点,是值得称赞的。

孟子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尽心下》)。他把民放在第一位,社稷(指土神和谷神,它是国家的象征),放在第二位,而把君放在第三位。他认为国君如果不敬祀社稷,不爱护百姓,就可撤换他,甚至主张“暴君可诛”。有一次,孟子与齐宣王谈论君臣关系时,齐宣王问:“历史上真有商汤流放夏桀,武王讨伐殷纣的事吗?”

孟子回答说:“古书上有这样的记载。”

宣王惊奇地说:“做臣子的杀掉他们的国君,叫做‘弑君’那是要受到千古唾骂的。”

孟子严肃地回答说:“破坏仁爱的人叫做‘贼’,破坏道义的人叫做‘残’,这号人,我们把他称做‘独夫’。我只听说过周武王诛杀了独夫纣,没有听说过他是以臣弑君的。”齐宣王听了孟子这番议论,脸色青一阵,白一阵,出了一身冷汗。

孟子当着齐宣王的面,敢于提出暴君可以诛杀,这是多么大胆的议论!他这种道德观,与孔子的“忠君”思想是有区别的,可见,孟子对孔子的思想,也是采取批判继承的态度,而不是盲从的。

4.人性本善舍生取义

孟子在政治上主张实行仁政王道,他的理论根据是“性善”论。他认为人生来就有良知、良能,仁、义、礼、智等德性都是人性中本来就有的。他又把神秘的“天命”论与“人性”论结合起来,建立起“天人合一”的唯心主义哲学体系。他认为,“天”为宇宙万物的主宰,而死、生、贫、富、仁、义、礼、智、善性,这一切都是“天”所赋予的。这种观点当然是错误的,但孟子却十分重视环境和教育对人的影响,这点是应该肯定的。

孟子认为要行仁政,必须发善心——同情心。他打比方说,“比如,有一个小孩跌到井里去了,看见的人都会大声呼救。这就是同情心。”在孟子看来,怜恤之心是仁的萌芽,这些就象人的四肢一样,缺了一样,就不能算为一个完整的人了。

孔子强调仁,他说“仁者爱人”。孟子却强调义,在他看来,“舍生取义”是人的最高行动准则。有一次,孟子在回答齐国王子垫提出的“怎样才算志行高尚”时,说了下面这样的一大段话:“行仁行义就是品质高尚。如果杀一个无罪的人,那就是不仁。不是自己的东西,却去抢夺过来,那就是不义。又比如说,鱼,是我所喜欢的,熊掌,也是我所喜欢的。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都得到,那么,我便舍弃鱼,而要熊掌,因力熊掌比鱼贵重。生命是我所喜欢的,义也是我所喜欢的。如果两者不能并存,我便牺牲生命,而要义,因为义比生命更宝贵。”“如果人们都不讲仁义,把生命看得超过一切,那么,一切可以求得生存的方法,就都可以采用了。如果人们所害怕的再没有超过死亡的了,那么,一切可以避免自己祸害的事情,就都可以干出来了。这样,世界不就成了不仁不义、人人为己,尔虞我诈、非常残忍的世界吗?”

孟子这里讲的“义”,当然是封建地主阶级的道德规范。爱与恨、是与非、正义与非正义,都是有具体内容的,但是,地主阶级当中的一些有见识的仁人志士,为了维护他们认为是正义的事业,甚至连牺牲生命也在所不惜,就这一点精神来说,却是可以使我们引为借鉴的。

5.修身治国知羞明耻

孟子不但是位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还是一位讲修养的专家。在中国的古代,各种学派和宗教,都很重视修身养性,儒家尤其重视。孟子认为,只有修身,才能齐家,只有家齐,才能治国,只有国治,天下才能太平。所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儒家的一套修养方法,而其中个人的修养更为重要。

孟子主张,要实行仁政,必须立足于孝悌。他说过:“孝和悌是仁义的基础。只要每个人都孝顺双亲,尊敬兄长,天下就可以太平”。“任何行为如果没有得到预期的效果,便首先要反躬自责,自己的行为确实端正了,天下的人自然会归向你。”孟子所主张的“孝悌”,当然是封建的道德规范,但是,尊敬父母,感激父母的养育之恩,却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美德,对于这份珍贵的遗产,我们应当批判继承。

孟子认为,一个人要真正成为治国平天下的人物,却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必须经过艰苦的锻炼过程,即进行自我修养的过程。他说:“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孟子·告子下》)。这里孟子从唯心主义天命观出发,把艰苦的自我修养,看成是天意所然,当然是不正确的。但是,如果把它理解成凡能干出大事业的人都必须经过艰苦的自我修养,就是正确的了。

春秋战国时代,诸侯竞兴养士招贤+的风气,而这些策士、说客,大多是玩弄权术的政客。孟子瞧不起这些人,他说过,人不可以没有羞耻之心,干机谋巧诈的人就是不知羞耻的人。有一次,孟子和他伺时代的一个策士,名叫景春的,展开一场辩论。辩论的题目是什么样的人才能称为伟大人物呢?当时合纵连横之说,充塞诸侯国,景春十分推崇说客中的公孙衍(战国时著名说客,魏国人,曾佩五国相印)和张仪(战国时纵横家代表人物,魏国人),他对孟子说:“公孙衍和张仪这些人,真了不起,他们一安静下来,天下便太平无事,他们一发脾气,连诸侯都会害怕。”孟子反驳说:公孙衍和张仪这号人,根本不是什么大丈夫,而是依仗权势作威作福的政客。真正的大丈夫应当是:得志的时候,能够同百姓一起遵循着仁义的大道前进;不得志的时候,也要独自坚持自己的原则。”真正做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滕文公下》)。

孟子这些话是很有道理的,是理直气壮的;景春心目中的大丈夫是气势汹汹的,以势压人的,是不足取的。在封建社会刚刚形成的阶段,孟子就能提出这样一个不以个人的荣辱得失作为大丈夫的修养命题,是有进步意义的。

孟子还针对当时养士招贤的风气,进行猛烈的抨击和讽刺。他给学生讲了一个“齐人乞食”的故事:这个齐国人,有一妻一妾,他每次外出回来,总是喝得醉醺醺的。他妻子问他和什么人交往?他神气地说:都是一些有钱有势的人。”他妻子不相信,有一次悄悄地跟在丈夫的后头观察,结果,发现他丈夫跑到荒郊的墓地,向那些祭扫坟墓的人讨残羹剩饭。他妻子很伤心,并把这件事告诉了妾,她俩就在庭院中咒骂,可是她们的丈夫回来时,还照样向妻妾摆威风呢!

战国时代,秦、齐、楚、燕,赵、韩,魏这七雄不断进行战争,继续争夺土地和人口,这些诸侯王怎么会相信孟子鼓吹的“仁政”、“性善”学说呢?孟子在实践中不断碰壁之后,于公元前311年(周赧王四年)带领着学生离开齐国,返回邹国,结束了他周游的生活;这时,孟子已经是六十多岁的老头子了。从此,孟子便不再出游,而和“万章之徒序《诗》、《书》,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史记·孟苟列传》)。

《孟子》一书,记载了孟子及其学生万章、公孙丑等人的言论,共七篇。这部书说理精辟,文字流畅,它不仅是——部儒家的经典著作,同时也是一部优秀的古代散文集。

公元前289年(周赧王二十六年),这位被后世封建统治者称为“亚圣”的孟子,病死在故乡,享年八十四岁。

同类推荐
  • 虚怀若谷——晏婴

    虚怀若谷——晏婴

    本书讲述了晏婴的生平事迹:晏婴是春秋后期一位重要的政治家、外交家;以有政治远见和外交才能,作风朴素闻名诸侯;他爱国忧民,敢于直谏,在诸侯和百姓中享有极高的声誉。
  • 曾国藩发迹史上

    曾国藩发迹史上

    曾国藩仕途初期,九年内连升十级的谋略与细节;由于这段史料一部分毁于战火,一部分被史书刻意回避,百余年来,一直讳莫如深。本书作者耗费21年心血,搜阅近千万字珍稀资料,第一次全面揭开曾国藩初入官场前12年,将仕途上升期曾国藩独有的“光屁股精神”阐述得淋漓尽致……
  •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海伦·凯勒精选大全集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海伦·凯勒精选大全集

    回忆真是一件让我惶恐不安的事情。当我提起笔来,写下自己从出生到现在的生命历程,真的感觉到童年往事如同笼罩在我身上的薄雾一般,模糊而飘渺。当我要把它掀开时,才发现其中有很多细节已经变得混沌不清了。因为童年早已离我远去,现在的我很难分清楚回忆中到底哪些是事实,哪些是幻想。不过,有些回忆在我的大脑深处,是永不褪色,永远生动的,虽然这些画面只是片断的、零碎的,但对于我的生命却有着或大或小的影响。为了避免文章冗长乏味,我只是节选了一部分最有价值和最有趣味的情节,来讲述我人生的故事。
  • 世界教育艺术大观·百年教育人物传记第48辑

    世界教育艺术大观·百年教育人物传记第48辑

    “世界教育艺术大观·百年教育人物传记”丛书,自发行以来深受广大教师、师范专业学生、教育工作者欢迎,成为很多地方教师培训用书,获得了较高的社会评价。丛书共有50辑,介绍了许多教育学家的教育思想和办学事迹。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是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第一资源。有一流的教师,才有一流的教育。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教师队伍建设,关心教育家的成长。
  • 包玉刚:我的爸爸

    包玉刚:我的爸爸

    这是一本女儿写爸爸的书,字字感人动情:不仅让在“天堂的爸爸”安心,也使读者看到这位世界船王的内心世界。包玉刚是首位登上世界船王宝座的华人,辉煌成就的背后,是其自强不息、好学不倦的精神,是以家国为重、无视个人享乐的勤奁天性。身为包玉刚的长女,包陪庆时刻面对船王爸爸的严格要求和训勉但亦得到了非常可贵的栽培教育。女儿笔下.这位外严内慈的好爸爸.—生低调、实干、高效率,不仅是叱诧风云、举世瞩目的企业家,也是以诚待人、轻重分明的和平使者,对平衡上世纪的国际风云、使香港顺利回归,暗里著力良多不愧是包拯包大人之后。
热门推荐
  • 吹着南风天的日子

    吹着南风天的日子

    两个少年旅行般的成长,两个成人捆绑般的悲伤
  • 时光里的青春列车

    时光里的青春列车

    想知道世纪之交的大学生活吗?想看看他们的人生私密吗?耐心走近,这里有别样的真情,奇葩的爱恋,激情的生活,这里的风、这里的月,这里的天空,有着时光浸染的美,有着不可重复的美丽。
  • EXO之时间暖心

    EXO之时间暖心

    转校后,我第一眼看见吴亦凡,便喜欢上了他,直到灿烈的离开,我才知道我爱的人是你,你可以再给我一次机会吗?
  • 海贼王之再创新时代

    海贼王之再创新时代

    财富!名声!权利!想来吗?想要吗?加入我的海贼团!世界政府?海军本部?三大将?七武海?四皇?在神的眼里不过一群蝼蚁尔!小的们扬帆起航目标——ONEPIECE!!!没有最yy!只有更yy!!!如果喜欢本书的朋友可加本书交流群:95280632大家如果对本书有什么好的建议也可以在本群中探讨!!
  • 轩辕魔帝至尊

    轩辕魔帝至尊

    轩辕帝国中,一个小村庄里一个少年误打误撞破开的上古大战中被封印的魔帝残魂!残魂进入他的脑海中教他学习各种技能!这注定那个少年一生的不平凡!
  • 冥婚秘录:鬼夫

    冥婚秘录:鬼夫

    每一次危机蛰伏,他都霸道显现。忍我百般刁难却仍旧阴魂不散。那日,父亲离去头七,后妈小妹将我配作冥婚。再次醒来,我竟与鬼共处。壁咚,表白,纠缠。让我费劲百般心思却都无法驱除。直至那次,他化作帅气人形,而我……
  • 额头的伤疤

    额头的伤疤

    和数学老师那些不得不说的故事,论数学白痴的师生恋
  • 鬼差与赌鬼

    鬼差与赌鬼

    沉迷于赌博而不能自拔的张少强欠了一大笔债,被高利贷逼得无路可逃,危难之际,他夺下了死尸手里的钱拿来还利息,总算是躲过了高利贷这一劫,可从此以后一连串奇怪的事情接接踵而至,先是走路时莫明其妙的摔倒,脑袋不听使唤往墙上撞,再是大白天遇鬼,逢赌必输又鬼使神差的欠下大把高利贷……
  • 第一医尸

    第一医尸

    在现代高科技时代,不明的丧尸病毒突然爆发,全球采取对应措施,结果却还是导致几十亿人口死亡。天才医学生李子瑞为救心爱的女生,命丧丧尸之口,结果沦为丧尸,可这个丧尸却是......他这个介于丧尸和人类之间的异种,到底会怎么存活下来,他的目标又是什么?人类的命运可能掌握在他的手中。他为救父母,历经千山万险,不料父母却还是被丧尸所杀,从此,开始了他的弑尸之路,唯一的一个目标就是,屠尽天下的丧尸!
  • 嫡女无忧

    嫡女无忧

    穿成董家嫡幼女,父母呵护,千宠万爱。小时候好吃、好喝、好玩、好睡,长大了有宅斗和狗血言情戏码做调味剂,前世过得十分不痛快的董若玥终于体会到了什么叫生活滋润,无忧无虑。至于那个变成了小白花穿越女的庶女姐姐和那个被小白花抢走了的内定未婚夫……嗯,不要在意这些细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