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592600000003

第3章 亚里士多德(3)

不求仕途,专心学问的学者,其著作、学术成就就是他的历史,他追求的结果。亚里士多德的名言是:“求知是人的本性。”这反映了他的人生态度,也反映了他的人生历程。亚里士多德终其一生都受一个不可遏止的欲望——求知的欲望所支配。他的整个生涯和各种活动都表明他最为关注的是发现真理、增加人类的知识量。同时他认为求知不只是他个人的欲望,他真诚地认为爱好知识,寻求真理乃是人所共有的本性。在他看来,理智的活动即是生活,“获得智慧是愉快的;所有人都在哲学中感到自由,希望花时间研究它而将其他事情搁于一旁”。这就是说,在亚里士多德看来,哲学并不是在学园中所研究的抽象科学,而是对知识的追求。爱因斯坦说过:“如果把哲学理解为在最普遍和最广泛的形式中对知识的追求,那么,哲学就可以被认为是全部科学之母。”亚里士多德正是这样理解哲学的。他坚信,人类光辉灿烂的未来,只有通过持久不懈的学术研究,逐渐积累知识才能达到。并告诫人们说,按求知的欲望行事,实现自我乃是人生最崇高的目标,从事理智活动,进行思辨的生活才是真正幸福的生活。

亚里士多德说,人们都喜好感觉,因为它最能使我们识别事物并显示出区别。比感觉高一级的认识是记忆。感觉是一切动物都有的,记忆只是部分动物才有,这些动物更为聪明,更善于学习。由记忆获得经验,经验产生技术。技术高于经验,懂技术的人“之所以更有智慧并不是由于实际做事情,而是由于懂得道理,知道原因。”这个一级比一级高的认识阶段,还不是真正的智慧,还没真正体现出人的本性。它不像技术是为了实用,而是为知识而知识,是理性。人之所以为人,就在于有理性,不受任何限制和束缚。这种思想发展到黑格尔那里就成了“绝对理性”。所谓绝对,就是无条件,不受限制。

什么样的知识才是智慧?亚里士多德指出:①通晓一切;②知道最困难的东西;③最明确地讲述原因;④为自身而求取,而不为结果而求取;⑤在诸科学中占据主导地位。这样的知识实际上就是哲学。追求这样的知识必须是在有了温饱,有了闲暇之后才能进行:由于对某些事物好奇而去探讨,开始是对身边不懂的东西感到好奇,继而是对重大的事情,如月亮的盈亏,太阳和星辰的变化以及事物的生成等表示惊异。一个感到困惑或好奇的人,会觉得自己知识不足,为摆脱这种困境就要进行哲学思考。显然,这是为了知识而去追求知识,而不是为了其他的效益。

为求知而求知,这是最纯正的古希腊精神。它与中国传统知识分子以做学问为手段,以做学问为当官的敲门砖是大不相同的(中国知识分子中一心做学问,不求仕途的也有,但不是传统,不是主体)。为求知而求知,是显得单调,因而有人就此说哲学枯燥无味,谴责哲学无用,甚至把哲学作为贫穷的代名词,搞哲学求学问就意味着贫穷。亚里士多德反对这种观点,他在《政治学》一书中讲了一个故事,说明搞哲学同样可以富有。故事说,米利都学派创始人、古希腊哲学家泰勒斯通晓天象,有一年还在冬天的时候就预测到来年橄榄要大丰收,于是他将自己的钱租来了丘斯和米利都的全部橄榄榨油器。由于当时没有人和他争价,所以租金很低。到了第二年收获季节,橄榄真的大丰收,自然需要很多榨油器来榨油。泰勒斯就按自己定的高价转租榨油器,从而他获得丰厚的利润。这样他就向世界证明哲学家要富起来是极容易的,如果他们想富的话,然而这不是他们的兴趣所在。西方世界第一个哲学家就这样严肃地把哲学与钱分成互不相干的两件事。看重知识不自亚里士多德始。苏格拉底提出“德性就是知识”,把“知”与“德”、“无知”与“恶”相等同,认为人的头等大事就是,“认识自己”,这样就会达到“我自知我无知”的境界,从而舍弃世俗,心无旁骛,专心求知。柏拉图推崇哲学,说哲学家是那些喜欢洞见真理的人,同样把知识看作比一切都重要。亚里士多德在先人思想的基础上提出“求知是人的本性”这一响亮口号。他把人生的意义归结为知识,把求知当作人性的表现,人格高低的象征,这深刻地影响了西方人的求知态度。无疑,这是古希腊哲学家对西方文化所做出的巨大贡献。

亚里士多德的求知,不只是学习,更重要的是教学与研究。他认为一个人除非能把自己的知识传授给他人,否则就不能声称知道了某个问题。他把教育看作是知识的非常合适的展现方式。亚里士多德把教学和研究结合在一起,他的讲稿也就是“研究论文”,或者是建立在他当时的研究兴趣之上的谈话。他白天讲,晚上讲,把自己的思想无保留地讲出来,写下来,形成了多篇巨著。有人说他的著作至少有400部,也有人说上千部,我们现在能见到的是47部。这累累的硕果,令人惊叹的不是数量,而是它所涉及的范围和主题的多样性。亚里士多德的天才表现在相当广博的领域中,其著作有关于逻辑、语言、文学艺术、伦理、政治、法律方面的,有关于政制史、思想史方面的,有关于心理、生理方面的,有关于自然史、动物、植物、生物方面的,有关于化学、天文、物理、数学方面的,有关于哲学方面的,等等。一个人的头脑能容纳那么多方面的知识,实非一般人所能比。难怪柏拉图说他的学园是由亚里士多德的头脑和其他人的身体两部分所组成。

3.死后的命运

公元前323年,亚历山大大帝在巴比伦去世。

当亚历山大死讯传到雅典时,全城几乎像爆炸了似的。街上都是议论纷纷的人群,人们欢欣庆祝。反马其顿势力的首领德谟斯梯尼是一位雄辩家,同时也是一位坚定的反马其顿者,他到处发表煽动性的演说,把人们的热情更加鼓动起来。自由成性、曾经做过希腊各城邦的霸主的雅典人,一直对于马其顿的统治怀着反抗情绪,现在正是最好的时机.他们决心准备战争,最终摆脱马其顿的统治。

雅典城里反马其顿的紧张气氛很快传到吕克昂学园,弟子们都非常着急,匆匆来向亚里士多德报告:

“街上已有人指控老师是亲马其顿党,是亚历山大的老师,要把你当作马其顿势力来治罪。现在街上很混乱,人们情绪很激动,没有可能向他们去作解释。老师,你还是避一避吧!”

接着,又有另一个弟子慌慌张张来报讯:

“祭司长欧里米顿已经正式控告老师了。罪名是说老师不敬神。看来,他们没有抓到老师与马其顿朝廷有联系的证据,只好罗织这么一个罪名来迫害老师了。老师,你看怎么办呢?”

亚里士多德在廊庑上来回踱步沉思。不错,他与马其顿的关系是很深的,但是他从来没有在马其顿朝廷做官。亚历山大上台后的政治、军事上的所作所为,从根本上说,他是反对的。他没有做过对不起雅典人的事情。他在雅典前后生活了30多年,他对雅典是有深厚感情的。他爱雅典人,喜欢他们崇尚自由和学术的那种富有朝气的性格。他是清白的,对雅典人是问心无愧的。他想起几年前,雅典人还为他树碑立传,记录他对雅典的友情和功绩。碑文说他“对雅典贡献良多,全心为雅典人服务,尤其为了雅典人的利益,而在腓力国王面前加以斡旋、解释。”

当他把这些想法与弟子们交谈时,他的最得力的助手泰奥弗拉斯托斯说:

“老师,你说的都是事实,我们也都这样认为,但现在不是说理的时候。在那些情绪狂乱的人们面前根本没有可能对话、解释。当年苏格拉底老师的死不也是这样的吗?人们随意诬陷他一个罪名,就把这位大师处死了。现在祭司长的诬告不正是上次事件的重演吗?”

泰奥弗拉斯托斯的话提醒了亚里士多德。他知道,指控“不敬神”比说与马其顿的关系更容易煽动群众。对于老百姓来说,嘲笑神或亵渎神的人更为可怕,更不能容忍。这种莫须有的罪名加诸科学家的头上又最方便。当年苏格拉底就是以“不敬神”的罪名而被下狱毒死的。

“雅典人啊!崇尚自由和学术的雅典人啊!我不愿看到你们对哲学再犯第二次罪过。”亚里士多德深深地叹息着。他经过慎重考虑,决心离开雅典,离开这个他创建、主持了10多年的吕克昂学园。这对他来说,无疑是一件痛苦的事情,因为这个科学园地不只灌注了他的全部心血,而且也是寄托着他的感情和生命的地方。

亚里土多德将学园托付给泰奥弗拉斯托斯,请你继续主持吕克昂学园。他自己带了家属和少数几个同伴离开雅典,来到优卑亚岛的卡尔基斯城。

在卡尔基斯,亚里士多德终日郁郁,惆怅伤感。这次动乱,时间并不长,同年底,马其顿驻希腊总督安提帕特借援军之力,击败反马其顿派联军,稳定了局面。其时,对亚里士多德的学术研究来说,其理智力量还正在峰顶;可是,遭此变故,他的身心蒙受了巨大打击、一病不起,于公元前322年溘然长逝,享年62岁。

亚里士多德去世前留下了遗嘱,请在亚历山大时代担任过希腊总督的安提巴特担任遗嘱执行人,可见他与马其顿官方关系之亲密。他在遗嘱中将财产留给子女,还给他的9个奴隶以自由。他的家人按照亚里士多德的前妻琵蒂亚斯生前的意愿,将他的遗体与她埋葬在一起。

吕克昂学园在泰奥弗拉斯托斯领导下,继续有新的发展。亚里士多德的一些没有完成的遗作、讲课笔记、以及各种残篇断简,都由泰奥弗拉斯托斯等一些主要助手、弟子整理完成。

由于雅典正处于与马其顿交战状态,对于亚里士多德的指控一直没有撤销,为了防止官方征收亚里士多德的手稿和著作,泰奥弗拉斯托斯特地派人把这些手稿、著作和材料带到小亚细亚的塞普西斯,埋藏在地窖里。一直过了130年,这些珍贵的文献才被一位藏书家阿伯利康发现,但已有许多破损。阿柏利康把虫蛀和腐烂的地方补了起来,但他的学识和本领实在不足以担当这项工作,于是这些著作中增加了一些错误。但是所幸的是阿伯得康将它们带回雅典。公元前86年罗马将军苏拉征服雅典时,又将这批书稿带回罗马,并多次派人修补抄写。可惜由于这人都不是专家,这批书稿又被加进了一大堆讹误。

公元前40年左右,吕克昂学园第11代主持人安德尼可斯将这些书稿分门别类地加以整理,编纂成书。此,亚里士多德的著作才得以正式出版流传,但这已是死后将近300年的事情了。

中世纪的欧洲是宗教经院哲学占绝对统治地位的,凡是被认为是违反宗教教义的哲学都要受到排斥。早期的经院哲学以柏拉图的唯心论作为理论基础。经院哲学主张理性服从信仰,哲学是“神学的婢女”,目的在于论证基督教教义,维护教会和封建主的统治。基督教是排他性很强的宗教,敌视科学研究,与把求是看作是人的本性的希腊哲学针锋相对。公元4世纪,基督教被罗马帝国定为国教,对希腊哲学精神更是容忍不下。公元529年,东罗马皇帝查士丁尼下令封闭了全部非基督教学校,亚里士多德哲学被认为是违背教义的,禁止研究。从此,古希腊哲学的后裔们携珍贵的哲学文献逃到东方,亚里士多德学说的研究也就向东方转移了。

亚里士多德著作经由波斯、叙利亚,最后在阿拉伯人那里达到了一定程度的研究热潮。由于叙利亚人的影响和阿拉伯人自身所具有的比较发达的科学技术水平,阿拉伯人比较注重研究亚里士多德哲学,尤其是他的形而上学和自然哲学。阿拉伯世界致力研究亚里士多德哲学,由此形成了具有阿拉伯色彩的亚里士多德主义。其中最重要的研究者是阿维森纳和阿威罗依。而此时的西方,人们仅知道柏拉图,至于亚里士多德,知之甚少,几乎没有他的著作流传。公元12世纪,随着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亚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学》《物理学》《论灵魂》《尼各马科伦理学》《分析篇》以及阿拉伯人对这些著作的评注传入西方,欧洲人重新见到了亚里士多德的著作。于是,在欧洲人面前,突然出现了一个知识渊博、思想深邃、体系庞大的亚里士多德哲学。

亚里士多德哲学把物质世界作为思考对象,把神仅仅看作是物质运动的第一推动者,而且是逻辑推论的结果,抛弃了灵魂不灭的说法,这就必然和罗马教会奉为神明的基督教神学发生尖锐冲突。这种状况使罗马教会视亚里士多德哲学为洪水猛兽。在1209年的宗教会议上,罗马教会作出决定:任何人不得转录、阅读或以某种形式保存亚里士多德的著作,违者革除教籍。但“决定”并未扼杀亚里士多德著作,也未阻止住其学说的传播。

欧洲文艺复兴兴起后,人们重新拿起怀疑和批判的武器,提倡解放思想,主要的一个方面就是要摆脱被经院哲学歪曲解释的亚里士多德的权威的束缚,当时几乎每一种知识进步都是从攻击亚里士多德的学说开始的,亚里士多德的学说成了众矢之的。

尽管如此,在剥去披在亚里士多德学说上的神学外衣之后,人们不得不承认他在人类哲学和科学发展史上作出的巨大贡献。在诸如生物学、心理学、逻辑学、伦理学。政治学和经济学方面,亚里士多德都是当之无愧的创始人和奠基者。近代欧洲哲学,从康德到黑格尔无不从他那里汲取营养,而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更是给予高度评价,称亚里士多德为“古代最伟大的思想家”。

同类推荐
  • 与郑和相遇海上

    与郑和相遇海上

    绕过好望角世界第一人,揭开人类“大航海”时代的序幕,开辟中国海上丝绸之路,破解郑和船队之谜。人类“大航海”先驱郑和下西洋六百年祭(1405-2005)!“既是一部弥足珍贵的学术著作,又是一部语言精美的文学读物,更是一部弘扬我国古代文明的极好教材!”
  • 鬼谷子纵横人生(传世名家经典文丛)

    鬼谷子纵横人生(传世名家经典文丛)

    人生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问,有着太多太多的智慧等待着我们去汲取、领悟;思想是一片宽广无垠的大海,有着太浓太浓的魅力吸引我们去畅游其中。名家的人生,闪烁智慧的光芒,为我们折射出人生的光彩,波荡出生活的弦音;名家的人生,尽显思想的魅力,引领我们享受心灵的美丽旅途,体味生命的丰富元素。驰骋于睿智的思想海洋,让我们的精神变得充盈,心灵变得纯净而通透。
  • 名人传记丛书——达·芬奇

    名人传记丛书——达·芬奇

    一个怀着无穷好奇与创意的天才画家,除创作了《最后的晚餐》《蒙娜丽莎》等惊世杰作之外,还涉猎数学、地质、解剖学、机械制造学等多种学科,并终其一生都在不断地追求进步,永远不知疲倦。本书客观生动地叙述了意大利著名画家达·芬奇充满传奇色彩的一生,他的艺术实践和科学探索精神为青少年读者树立了学习的榜样。
  • 权谋曾国藩

    权谋曾国藩

    曾国藩纵横官场靠的是厚道而精明的权谋术。厚道是他大智若愚的“阳谋”:在错综复杂的人际中,把精明挂在脸上,并不是好事。做人朴拙一点,让他游刃有余。精明是他审时度势的“阴谋”:官场如战场,只有懂得参透人心,对局势做出明确判断,才能长袖善舞。
  • 诞生与涅槃:释迦如来应化事迹

    诞生与涅槃:释迦如来应化事迹

    释迦牟尼原名乔达摩·悉达多,是古印度迦毗罗卫国净饭王的太子,为了解除人生无尽的痛苦,立志寻求一条解脱之路,依靠坚忍不拔的意志,最终领悟了人生的最高哲理。释迦牟尼成佛以后,人们称之为佛陀,就是印度古梵语中的"觉悟者"几千年来,释迦牟尼成佛的传奇故事,总是带给人们深刻的启迪。《诞生与涅槃:释迦如来应化事迹》以流畅生动的语言介绍了释迦牟尼的生平经历,每个细节都基于大量的资料准备,真实、丰满而充满了动人的魅力。
热门推荐
  • 抢夫上门:麻辣太子妃

    抢夫上门:麻辣太子妃

    她是武林至尊的得意传人,手段一流,才貌无双;他是威震天下的冷酷太子,武功盖世,气宇轩昂;当他与她相遇,是争锋相对的较量,还是似水柔情的相伴?
  • 比翼双飞之养鸟成妃

    比翼双飞之养鸟成妃

    一觉醒来竟然成了鸟身,正在苏小花惊愕之际脚下的“地”动了,她刚想大喊“地震了”,忽然感觉周身冰冷,原来她踩竞踩到一位美男身上,瞬间眼冒红心......
  • 逍遥天下之蓝城城主

    逍遥天下之蓝城城主

    前世是她,今生变成了他,老天爷你耍人玩?面对如此结局他只有认了,还好作为一个万千宠爱于一生的小王爷也没什么不好!于是一个被敌人视为魔鬼;一个被万千女人仰慕;一个被千万男人嫉妒与无可奈何的蓝夜闪亮登场!
  • 他的侠跟别人不一样

    他的侠跟别人不一样

    小海有一个脑残的师父,暴戾傻缺的师兄,漂亮的师姐,以及毁他一生的法号。小海是个乐于跟别人交朋友的小和尚,一旦结拜,从此以后小海的师兄就是你的师兄,小海的师姐还是小海的师姐。武林盟主那根本就不想当的好不好?太子什么的是那个傻缺师兄别扯上我好不好?魔教妖女你又来凑什么热闹?咳咳,那个,圆润你音响挺好玩的,借我耍耍?(本书讨论QQ群:589390426,欢迎各位武林同道进群吹牛打屁)
  • 艾丽丝·门罗:其人·其作·其思

    艾丽丝·门罗:其人·其作·其思

    本书是国内研究艾丽丝·门罗的第一部专著。从门罗的少女时期写起,一直写到她折桂诺贝尔文学奖,对她的成长及创作经历进行了精心梳理,并选取门罗的代表作《男孩与女孩》《乞女》《钱德利家族和弗莱明家族》《好女人的爱》《脸》等5篇小说进行深度赏析,以帮助读者贴近与读懂这位细腻独特的“当代短篇小说大师”。
  • 复仇冰美人

    复仇冰美人

    十五年前的那场灭门血案,让她一夜之间从千娇百宠的大小姐,变成了窝藏在狗洞中苟且偷生的孤女。凶手故意留下她的命,让她长大了找他报仇,这句话她一直都记在心里,可是为什么在她手刃仇人之后,却有人告诉她罪魁祸首其实另有其人?而且那个人还与她心仪的爱人、尊敬的师父都有着莫大的关联?挣扎在亲情、爱情和仇怨之间,她究竟该何去何从?
  • 风雲剑神

    风雲剑神

    这,是一个名叫星辰大陆的世界,在这里,没有地球的现代高科技,也没有平等与和平,有的只是一种名叫星辰之力的神秘力量,只是一个强者为尊的世界。叶凡---曾经是地球上的一个普通青年,一次意外,让他带着无上的混沌天元系统来到了星辰大陆,在这里他的父母给他取名为欧阳凡......
  • 三嫁惹君心

    三嫁惹君心

    一个是聪慧如兰的盲女,一个是爱财如命的公子。他屡次戏弄,她数次反击;她设计进取,他步步为营;他兴致勃勃地恶作剧,她只轻轻笑叹他的孩子气。别扭傲娇公子出奇招,淡定腹黑盲女弯弯绕。唉,小气男人惹不起,欢喜冤家宜结不宜解,姑娘一日不低头,公子一日不罢休。一盏清茶,开始了她与他的缘。一段琴曲,撩起拨动了他的心弦。他虽不懂她的琴,他却懂她的情,她虽无明亮的眼,却有明澈的心。徵羽宫商间,案情扑朔迷离,而他们彼此的心,却日渐明晰。一嫁搞笑斗气,二嫁互猜心意,三嫁齐心协力。盲女三嫁,只嫁一人。三娶三嫁,生死不离。
  • 网游金庸角色扮演

    网游金庸角色扮演

    剧本1侠踪襄影。内容:你将追随着小东邪郭襄的身影,体验南宋末年风云奇诡的官场和波涛汹涌的江湖。起始时间从西元1254年神雕侠侣19年郭襄学艺开始,到西元1270年郭靖战死襄阳,郭襄归隐峨眉为止。可选人物:郭破虏、王剑民、朱三、姜浩然…………。
  • 美人寨,少主风流

    美人寨,少主风流

    二十一世纪黑道少主穿越成山寨娇气二小姐,命运就此逆转。匪首大会上,众人商讨复仇大计与新首席领人选,大门被人从外一脚揣开,玉风流从容而入,将三山首领代表虎头牌拍在桌面上霸气的当上了山大王。父亲的仇,哥的失踪,弟兄们的死,她都一一记在心上。灵狼山就此换主,惊掉了所有人的眼睛。日复一日,山寨里掌勺的王大娘终于发飙了,“少主能不能别再往家里带男人了,一个个嘴挑的都这么难伺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