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598800000014

第14章 彼得大帝的故事(2)

哥萨克军后头,跟随着为数不少的俄国商人,皇帝也派了官吏来征收被征服民族的税租。于是,很多人为了找寻农场和牧地,渐次的向东方移动,建立许多新的村落。

1627年,叶尼塞河畔有克拉斯诺雅斯克城的兴起,1632年在勒拿河畔又建立了雅库次克城。

哥萨克人一直起着头羊的作用,作他于1638年自雅库次克向东西伯利亚出发,企图打开通往东方的路线,有几个月之久,他们跋涉在起伏很大的岩石区,最后到达一块倾斜的地面,果然远远的望见一片大海,这就是距离莫斯科6400公里的鄂霍次克海,也就是说他们已走到亚洲大陆的最东端。

哥萨克人以不到10年的时间,横越了世界最大的大陆,披荆斩棘的打通了穿越的路线。这些最先越过西伯利亚,到达鄂堆次克海的哥萨克人,可能开始有怅然若失之感,因为他们也和到达了太平洋岸的美洲西部拓荒者一样,无法再继续前进。虽然如此,但西伯利亚大部分仍是人迹未至的荒地,所以往后的30年,哥萨克人便继续的向南、向北进行探险。

1644年,一名叫德西厄夫的哥萨克人组织了一支小型探险船队,沿科力马河北上,到达西伯利亚东北岸的海面,沿着海岸往大陆的东北端行进,据史料记载,他们绕过大陆东北端继续南下,一直到达了堪察加的汤匙形半岛。

另外一批哥萨克人,越过山岳向东南前进,拼命打开往阿木尔河的通路。这条河就是中国北方国境上的黑龙江。

1643年,哥萨克人波雅可夫沿着黑龙江前进,终于抵达鄂堆次克海的人海口。

1649年,哥萨克冒险队长哈巴洛夫,循着波雅可夫的路线行进,他经常借俄皇的名义攻击黑龙江沿岸的村镇,中国当朝的大清顺治皇帝马上派兵消灭这些人侵者。

但由于当时中国内部正忙于平定三蕃判乱,无法全力以赴予以反击,虽出师几次,均以失败而返。这样,哥萨克人占领了黑龙江流域,并建立几个据点,他们接着又派代表赴中国首都北京与清朝交涉领土问题,可是清廷拒绝承认他们的主权,1684年平定三蕃后,清廷开始对黑龙江岸的哥萨克军队进行大规模的攻击。哥萨克军虽然顽固抵抗,终究无法挽回颓势,只得退出中国领域。

5年后,即1689年,俄国求和,与清朝签订尼布楚条约,划定两国国境,俄国正式放弃在黑龙江东岸的主权,但希望中国特许俄国商人到中国来进行交易。

清康熙皇帝接受了通商的要求,俄商立即组队,通过沙漠、草原、森林,将大批中国特产如丝织品、茶叶及陶瓷器等带回国内,中国大陆和俄国间遂往返不绝。

正当西伯利亚探险队进行活动时,俄国动乱已经结束,可是国内形势并不乐观,人民仍然生活在专制统治的残酷剥削下,皇帝仍继续以武力进行政治压迫,只有哥萨克人才能得到行动的自由。

俄国政府并不禁止哥萨克人出国旅行,因此外国政府经常雇请哥萨克人为雇兵,参加西欧的数次战争。1683年,他们帮助匈牙利人击退了包围维也纳的土耳其军队。

在当时有一名传奇性的哥萨克人史邓卡·罗金,他身材魁悟,聪慧勇猛,不畏强敌,极端的憎恨各种权势,叛逆性强,是家喻户晓的人物。为了掠夺食物,他常率领部下沿窝瓦河袭击河畔的村庄、城镇。

他受到一般忠实民众的信赖,甚至被尊称为父。他平时行动神出鬼没,没有人确切知道下次他将在哪儿出现,人民一方面称赞他的行为,一方面又惟恐战祸蔓延到自己身上。

1668年,当罗金未到阿斯特拉罕时,皇上立刻重新选派了一支精锐部前去讨伐。投靠他的逃兵这时偷偷潜人讨伐军中,说服士兵把他们的军官丢下河,然后加人罗金的队伍。

这位哥萨克指挥官在欢迎他的新部下时,说:

*朋友们!你们自由了!你们所做的事已把自己从专制的痛苦中解救出来。上天命令你们在我的保护下歼灭皇帝的军队,拿出力量来,我们一定会胜利的。”

其实,罗金并不是位生性好战的人。在某次攻击南方的一个国家时,他俘虏了一名波斯公主,并由衷的爱上了这位女孩。可是有一天晚上,喝醉了酒的罗金坐在舟中顺流下行的时候,他突然觉得,自己爱上这位公主一定会引起“母亲大河”的嫉妒,所以他告诉部下:

“我能有今天,完全是母亲窝瓦河的保佑。”

然后转向河南大声说:“到目前为止,我没能奉上任何东西给您,您一定很不高兴吧!”

“我要诚心诚意的把我在世上最珍爱的东西,奉献给您!”

接着他流着眼泪将波斯公主丢人水中,由于公主身上佩满了珠宝金玉,所以很快便下沉而死。

他的举动,比一般荒唐的哥萨克人更甚。在这些人的生活中,寻不着向上的希望和摆脱的机会,而充满了绝望的痛苦。

在俄国社会中,只有两种阶级,不是大财主即是挨饿受冻的穷人。“每位领主拥有10万名以上的农奴,同时每年有许多人沦为农奴。

当时的俄国尚无学校,就连资本家的子弟也没机会受教育。科技与以前同样低落,和伊凡雷帝时并无两样,几乎全国都是无知的文盲。彼得一世即位时,情况并未有所好转。

彼得大帝是个例外,他对当时的社会表现极为不满,他的愿望让愚昧无知的国家变成现代化的帝国,并且希望国力能与西欧各国并驾齐驱。小的时候,他曾向莫斯科的外国商人、大使学习西欧各国的事物,而且非常关心西欧的情势。1697年,他决定前往欧洲旅行,于是编组了一支代表团,到欧洲专门学习治国的方法和科技生产技术。这在俄国历史而言,是件大事。这个代表团最特别的就是,彼得大帝本身也参加了。

包尔蒂后来叙述:“国王能离开自己的国家,到他国去学习治国的道理,这是前所未有的。”

彼得大帝所关切的并非只限于治术。他为了能和一般老百姓生活,将自己化装成俄国使节团中地位最低的人,化名彼达·帕斯,然后受雇于英国一个造船厂以赚些生活费用。当彼得大帝第一次领取薪资时曾问:“不知道用这些钱能不能买双鞋子?”

在彼得大帝学完造船,转往维也纳、威尼斯等地学习新技术时,俄国传来消息说国内发生了大动乱。为此,彼得大帝不得不提前结束旅行回国。

彼得大帝回到莫斯科后,大刀阔斧的把那些趁他出国旅行之际谋叛的贵族一网打尽,然后计划促使俄国迈向现代化的伟业。

彼得大帝最初的计划,是把大部分的俄国青年送出国外留学,并且奖励他们携眷同行,可是,这种做法在俄国宗教看来,是一种羞辱的举动。

彼得大帝又发布命令,改变旧式的国民装束,规定所有的外套必须按西欧的款式,并且派士兵捉捕了不服从的人加以强制执行。

最使俄国男人痛心万分的命令,就是彼得大帝要求所有男人剃掉那具有传统性的大胡子,否则将稞以重税。

彼得大帝又建立了许多学校,并明文规定,领主的儿子只要学会了拉丁语或欧洲语的读与写,就有资格继承祖先的领地。

彼得大帝最大的愿望就是能够使被他称为“通往西方的窗户”的波罗的海沿岸归属于俄国的领域。

1700年初期,彼得大帝经过几番苦战,终于取得了瑞典的里佛尼雅以及芬兰南部的海岸。他在这块地方投资了无数的人力、物力,建立了新的首都——圣彼得堡,即今日的列宁格勒。

对于俄国东部的版图,彼得大帝也早有关注,他有时候就对西伯利亚的进行探险活动。他认为,若想确实的了解俄国在亚洲部分的领土面积。居民人数、资源多寡和动植物的分布情况,必须进行综合性的大规模调查。可是俄国本身能力不够,只有聘请国外的专家来推行。

1720年初,他请了挪威的探险家斯多拉连贝路夫和普鲁士籍生物学家梅撒修米都来勘测鄂毕河和叶尼塞河。

彼得大帝最感兴趣的是堪察加半岛,他怀疑这块在西伯利亚东北端的地区和美国西北之间是否有海隔开或是连在一起。

1725年,彼得大帝身染重症,生命垂危,但他仍旧坚持召见丹麦著名的航海家维特斯·白令讨论问题。

“我想找出通过北极往中国的航路,我面前这张地图标示着水路路线,称为‘阿尼安水路’。国内现已脱离危机、动乱,所以可以在科技和学术上努力,争取光荣。”

彼得大帝说的“阿厄安水路”就是分开美洲和亚洲大陆的海峡,也就是今天的白令海峡、由于彼得大帝的支持,白令沿着堪察加半岛北上,终于完成彼得大帝的心愿,发现了“阿尼安水路”。

所有的航海用器材、零件,以及造船所需的木板、帆布、钢铁制品等材料全由俄国本土运来,穿越了整个西伯利亚。白令在开始探险前,先在堪察加南海岸建造船只,然后沿着半岛的东海岸北上,到达白令海峡。

在这里,他发现了阿拉斯加,后来因为遇到强烈的暴风雨,所以仅完成了这项任务,至于亚洲东北和美洲西北地区的自然情形,只有留待以后再慢慢的去发掘了!

彼得大帝去世后,白令并没有停止在西伯利亚的学术探险活动。他于1740年率队再一次深入西伯利亚偏僻地区进行全面的探险。

这次的探险活动,有法国天文学家罗拉·克伦威尔、德国历史学家穆勒以及瑞典生物学家约翰·乔治’吉姆林和乔治·威汉·史蒂勒等欧洲著名学者的参与。这些人对于探查西伯利亚的地理、民族和资源有着卓越的贡献。

后来的10年里,仍有许多像这样有学间而又热心的专家前往西伯利亚荒野,但是这些专家仍旧无法与200年前在暴风雪和酷寒的天气下突破大陆的勇者相比。

探险西伯利亚的先驱者是哥萨克人,当时他们并不懂得使用科学方法,也不想使用。但是,这些没有上过学的士兵却完成这项无与伦比的壮举。

同类推荐
  • 中华圣贤经典——智

    中华圣贤经典——智

    中国古代圣贤是中华文明辽阔天幕中最闪亮最灿烂的星星,他们崇高的道德修养和深邃的思想智慧堪为万世师表,他们创作的一大批经典著作经久不衰,成为文化发展史上的不朽丰碑,供后人瞻仰和学习。由杨凤东、高卓献、毕红梅编著的《中华圣贤经典解读:智》一书摘取了以儒家学说为主的圣贤经典论著中最富影响和声名的关于“智”的章句,按照指导原则――人生态度――人际关系――工作方法――人身修养――自我追求这六个板块对其思想内涵进行了解释、挖掘和延伸,并辅以正反两方面的典故论证了其科学性和正确性。
  • 闻一多:寻觅时空最佳点

    闻一多:寻觅时空最佳点

    本书在当代世界多元文化发展的大趋势下,对闻一多开展了较为全面的研究。书中探讨了闻一多的学术人生,从家乡到清华,从国内到国外,从诗人到学者,从文化研究到现实斗争,展示了在中国文化现代化进程中一代知识分子的心路历程。
  • 和谐校园的理念与实践

    和谐校园的理念与实践

    学者最宝贵的品德是服从真理,尊重真理。说理的人,必愿尊重他人的意见,反省自己的主张,同时更有服从真理的勇气,没有服从真理的勇气,学者就从根本上否定了自己;服从真理、尊重真理,一切意气便会不消而消,大家心情也会舒畅,以利协作。
  • 中国历史文化百科——兵器

    中国历史文化百科——兵器

    此系列书籍介绍了中国历史文化百科的知识,内容包括字谜,中医学,武术,政体,哲学,战争,天文学,诗歌,服饰等。
  • 学生主题阅读空间(异国风情卷)-小导游去法国

    学生主题阅读空间(异国风情卷)-小导游去法国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是写作内容与语言的重要来源。写作的素材、语言的积累、习作的技巧唯有通过大量阅读才能获取。主题阅读为学生进行习作创造了极其有利的条件,因为主题阅读与随意读、泛泛而读效果是不一样的,有主题的阅读首先是主体的提炼与确立,在一个主题的统领下,让学生阅读相关的文章,积累了大量的语言,丰富了情感体验,并从中习得方法,是解决学生作文时不再无话可说、无内容可写的有效途径。
热门推荐
  • 缥缈帝国

    缥缈帝国

    在幽深飘渺的宇宙中,在喧嚣拥挤的尘世里,总有点点星光入眼,免我们沉沦于无尽的黑暗。PS:这是一部关于生命与死亡,战争与魔法,爱情与救赎的史诗奇幻。”
  • 在新疆

    在新疆

    本书是刘亮程的最新散文集,是其散文集大成之作,荣获《中华读书报》2012年度十大好书,被誉为《一个人的村庄》的姐妹篇。作者十年漫游新疆,将视野从村庄生活扩展到城镇乃至新疆南北各地,用深情的文字将更广阔、更质朴、更柔情的生活挽留于这部新疆之书。全书既有历史文化底蕴,又极具现实震撼力,被认为是新疆历史、现实与梦幻交融的结合体。
  • 寻访那些红色记忆

    寻访那些红色记忆

    采访了六位老红军,记录了他们口述亲历,记录了六个从延安来到甘肃的红孩子的革命回忆,记述了红军后代子女对父辈经历的回忆,记录了亲历抗战的老战士口述对革命战争的回忆,记录了红色延安的教育家吴燕生、南梁列宁小学的首任教师张景文,从陕甘宁边区大生产运动走来的景泰水电工程的开拓者李培福的革命奉献精神。
  • 末路情人

    末路情人

    如果不是那一场意外,陈沫跟周易该是生活没有交叉点的陌生人。被安排过的命运却让他们无处可逃。这种追求速度跟刺激的感觉让陈沫疯狂,对周易是冲动还是真心跳,就连最初陈沫自己大概也分不清。陈沫渐渐迷失在周易的层层迷雾里,霸道原则还有看不透。那些丑陋都以爱为名,最后当一切的一切都浮出水面,周易跟陈沫要如何面对彼此?陈沫说“能做精神上的狐狸精,但是做不了欲望上的小三。”“周易,我不怕报应,我只怕报应的路上没有你!”陆景东说:小沫儿,我的人可以为她负责这一生,可是我的心用尽一生只会爱一人。有一种爱叫万礼,默默守护着她的幸福,绝不将就。那一句,陈沫,你有没有良心。到最后谁才是她的归属?
  • 大明卷宗

    大明卷宗

    少年翠云遭遇屠村惨案,一心复仇的他在机缘巧合之下捡到了上古卷轴《大明卷宗》,踏上了修真之路。
  • 夏天的哪些年

    夏天的哪些年

    人的一生就是一本故事,一部舞台剧,一套历史书。有时我会想在自己人生旅途中我是谁的过客,是谁的风景线?谁又将是我的过客,我的风景线?是你进入了我的生活离开,还是我进入你的生活离开。。。
  • 与君一席话

    与君一席话

    叶勐,河北省作协会员。作品见于《人民文学》《芙蓉》等期刊。小说《老正是条狗》入选《2005年短篇小说年选》。《亡命之徒》电影改编。《塞车》被译成英文。《为什么要把小说写得这么好》获2008年度河北十佳优秀作品奖。现为河北省文学院签约作家。
  • 奴妃难驯:枭皇请慎宠

    奴妃难驯:枭皇请慎宠

    她流着王者的血脉,却生而为奴。她代替同父异母的姐姐和亲,却在新婚之夜被抽血割肉。天雷劈下,命运重启,她就此踏上遇鬼杀鬼、遇魔屠魔的复仇之路。一路腥风血雨,杀机重重,是那个拥有天神般孤傲背影与桀骜眼神的男人,一次次救她于危难,她投入他的怀里,立志成为与他并肩的女人。当她终于逆转乾坤,坐拥天下时,他却说:“我可以给你无上的宠爱,但不能给你此生的唯一。”
  • 男神土豪系统

    男神土豪系统

    天不留我,我自逆天,地不容我,我必毁地。一个流浪在远方孤独的我,用自己的生命,捍卫了尊严!天在可怜我,地在嘲笑我,然而我却怜天惜地
  • 郑周道昌

    郑周道昌

    文能提笔安天下武能上马定乾坤。能文能武,郑周道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