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608000000003

第3章 关心国计民生的科学家宋应星(1)

在17世纪上半叶,全世界只有极少数几个国家刚刚摆脱封建制而进入资本主义时代。

当时的中国正处在封建社会后期,在商品经济不断发展的基础上,也已具备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条件。就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明末杰出的科学家宋应星编写了一部百科全书式的科技文献——《天工开物》。这部著作告诉我们: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生产斗争中,作出了多么可贵的创造,积累了多么丰富的经验;许多生产工艺达到了很高的水平,有的在当时的世界中是居于先进地位的。《天工开物》已经译成日、英、法等多种文字而传遍世界。国外科技界,有的称誉宋应星为“中国的狄德罗”(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重要文献《百科全书》的主编),有的称《天工开物》为古代“中国技术的百科全书”。可以说,宋应星及其名著《天工开物》,不仅在中国的、而且在世界的古代科学技术发展史上,都占有一定的地位。

宋应星生平

宋应星,字长庚,明朝万历十五年(1587)出生在江西南昌府奉新县北乡瓦溪牌村。他的曾祖父宋景,曾任南京光禄寺卿、工部尚书等高官。明朝从南京迁都北京后,在南京仍保留一套中央官署;光禄寺卿是掌管宫廷膳食的光禄寺的长官,工部尚书是掌管各项工程事务的工部的长官。宋景第三子宋承庆是县学廪膳生。当时读书人考进了府州县官学的,统称生员,别称庠生(古时称学校为庠)、秀才;其中由官府提供膳食津贴的叫廪膳生员。宋承庆26岁上就死了,留下一个儿子宋国霖。宋国霖在科举道路上失意一生,至死还是个庠生,他就是宋应星的父亲。宋应星的生母魏氏,原是奉新一个农家女子,因为家里穷,嫁给宋国霖为妾(小妻)。宋家原来颇为富裕,后来遭了大火,家境就中落了。宋应星就出生在这样一个衰落中的封建士大夫家庭;他在弟兄四人中排行第三。

宋应星小时在他父亲的管教下识字读书,稍大一些,跟比他大十岁的胞兄宋应升一起,在叔祖父办的私塾里读了八年书。他勤奋好学,除了熟读《四书》、《五经》这些儒家经典以完成科举考试所必需的课业外,还阅读《左传》、《国语》、《史记》等各种史书,以及诸子百家、语言文学、自然地理、农业工艺等各方面的书籍,从而丰富了知识面,使自己不同于那些死啃八股文章的书呆子。

宋应星刚满18岁时,四兄弟就分家各自生活了。他父亲不是官,家境又中落了,尤其因为他是庶子——小妻所生的儿子,这种身份在封建社会里容易遭到流俗的歧视。在这种环境下,宋应星渐渐地养成了“僻心违俗”,孤僻而不肯随俗浮沉的性格。他不愿阿谀尊贵和谄媚名流,而喜欢结交为人清正耿直、不甘与流俗为伍、勤于著述以及爱好藏书、刻书等等那样的人士,其中包括和尚、道士等所谓“方外”之交。

在当时,知识分子大都以参加科举考试为出路,宋应星也是如此。明代时,生员参加每三年一次在省会举行的乡试,考中的称举人;举人参加每三年一次(乡试的次年)在京师举行的会试,考中的再经过殿试,称进士,头名进士就是状元。万历四十三年(1615),宋应星和他的大哥宋应升一起参加江西省乡试,两人同榜考中举人,宋应星名列第三。同年冬,他俩兴致勃勃地离开家乡,来到京师北京,于次年参加会试,结果没有考中。事后得知,这次考试有严重舞弊行为,状元的考卷竟是别人代作的。这样的事怎不令人气愤!宋应星想到祖父和父亲在科举道路上消磨青春的辛酸遭遇,功名心不由得冷淡下来。他回到家里,很感慨地把自己的书房命名为“家食之间堂”,意思是:宁愿在家吃普通百姓的饭,不追求做官吃俸禄。此后,他虽然还和大哥一道参加过几次会试,但历试未中,于是愈来愈把精力用于游历考察,通过实际见闻,把各地农业和手工业的生产技术和经验,点点滴滴地记录下来,为编写一部科技专著作准备。

崇祯四年(1631)的会试,宋应星没有参加。他大哥宋应升这一回是第六次应试不中,就在北京等候选官(会试不中的举人可以候选官员),结果被派为浙江桐乡县知县。崇祯七年(1634),宋应星已经47岁了,大概由于家庭生计等原因,他到本省袁州府的分宜县,任县学教谕。教谕是县学教官,级别很低,月俸只有二石米钱,是当时一般士大夫鄙薄的所谓冷官。

当冷官有个好处,就是事少闲暇多。所以宋应星当了四年教谕,能专心致志地从事著作。崇祯九年(1636),他写了议论当时政局的《野议》,并把另一部著作《画音归正》交给友人刊印。崇祯十年四月,完成了准备已久的科技专著《天工开物》;同年六月、七月,先后写了《论气第八种》和《谈天第九种》,都是关于自然学说的著作。

崇祯十一年(1638),宋应星升任福建汀州府(府治在今长汀县)推官——掌管刑狱审判的官员。推官,当然是根据封建王朝的法律办事的。不过,宋应星为官清廉,比较关心民间疾苦,所以名声很好,州里不少老百姓的家里还挂了他的画像以示敬仰。崇祯十三年(1640),上司责备他没有全力镇压“海盗”,他一气之下,就卸任回家。

宋应星在家乡住了三年,平日以诗文自娱,流传下来的有《思怜诗》一卷。就在这几年,李自成、张献忠领导的农民大起义正在猛烈地发展着,各地农民纷纷响应。崇祯十六年(1 643),奉新县就有一支以木工李肃十为首的农民队伍起来反抗官府。宋应星在一般情况下是同情穷苦人民的,但当人民起来造反,在他的家乡点燃了起义烈火时,他为维护地主阶级的统治地位,终于直接参与了当地官府豪绅镇压起义的罪恶活动。李肃十率领的起义队伍很快就被镇压下去了。宋应星因此受到官府的保荐,于这年七月任亳州(今安徽亳县)知州,知州是州的行政长官。亳州一度被李自成起义军攻占过,这时虽然仍归明政府管治,但明王朝在农民大起义的沉重打击和清兵的进攻下,就像一艘漂荡在大海中的破船,即将覆没了。

崇祯十七年(1644)三月,李自成率领农民军打进北京,推翻了明朝中央政权。不久,农民军失利,清军于五月间进占北京。清王朝终于继明王朝之后,成为统治全国的新王朝。明朝几个藩王曾在南方建立过小朝廷,历史上称为南明,到清顺治十八年(1661)也最后覆亡。

宋应星在清兵入关后就弃官回家。

此后,他的胞兄宋应升和其他一些亲友,在南方参加过抗清活动。据宋应星一个族侄为他写的传记,他曾任滁和道和南瑞兵巡道。而这应该是他在南明政权担任的官职,可见他也投入过抗清斗争。他在抗清失败后的归宿,缺乏记载,传说他晚年云游四方,不知所终;有的书上说他可能卒于顺治康熙之交。有关宋应星生平的历史资料极少,解放后发现了他的《野议》、《思怜诗》、《论气》、《谈天》四种著作,从而提供了了解他的政治思想和自然学说的新材料。

《天工开物》的写作思想

宋应星在《天工开物》中感慨地写道:富贵人家的纨挎子弟把劳动人民看作罪犯,读死书的经生则把“农夫”一词当作骂人的话语;人们餐餐吃饭,“知其味而忘其源者众矣”。

又说:那些王孙帝子,生长深宫,虽然御厨饭香,宫衣锦绣,却没有见过农具和织机;对这些人来说,打开《天工开物》的图卷看看,是能使他们长些见识的。他在序言之末愤懑地挥笔直书:请热衷于仕途的“大业文人”们把这本书扔在一边吧,“此书于功名进取毫不相关也”。

不是为了功名利禄,而是出于关心国计民生,出于重视社会生产和商品经济的发展,重视农业和手工业的应用技术,宋应星才从事编写《天工开物》这部巨著。

宋应星重视社会生产和商品经济的发展,重视人的劳动技能和生产工具,这是进步的观点。宋应星具有这样的观点,又进行了长期的实地考察和研究工作,终于写出了《天工开物》这部不朽之作。

《天工开物》的各卷内容

“天工开物”一语是什么意思呢?“天工”一词最早见于先秦古籍《尚书》;“开物”一词源出另一先秦古籍《易经·系辞上》。天工指的自然力,开物则指的人工。在宋应星看来,包括天地万物在内的整个自然界,是靠自身的运动变化(所谓“天工”)形成的。但是“人工”往往“巧夺天工”,有许多先进的发明创造。《天工开物》一书就论述了劳动者“巧夺天工”的技艺。总的来说,在人类社会中,是由于“天工”和“人工”的共同作用,才创造出万物。“天工开物”的意思就是“自然和人工共同开创万物”。

《天工开物》广泛地总结了我国古代主要是明代的农业和手工业的技术成就,内容充实,文字简洁,插图生动,别有风格,不愧为我国古代一部百科全书式的杰出的农艺学和工艺学的文献。全书分上中下三部,再依不同生产部门,编列十八卷;各卷标题多引用古书中词句,大概是表明该项生产古已有之。现将各卷内容简介如下:第一卷“乃粒”:指谷物粮食。《尚书》有“燕民乃粒”句,指民众粮食。本卷记述稻、麦、粱、粟(小米)、胡麻(芝麻)和菽(豆类)等各种作物的种植技术、农具以及灌溉机械的使用方法。第二卷“乃服”:指衣服。古代蒙学始本《千字文》有“乃服衣裳”一语。本卷介绍养蚕、缫丝、棉和麻的栽培以及纺织的技术,附有各种纺织机械的构造和操作技术。第三卷“彰施”:指染色。《尚书》有“以五采彰施于五色作服”一语。本卷记述了二十四种颜色的质料、七种染料植物的种植和染色的方法。第四卷“粹精”:指谷物加工,取得谷物中纯粹、精华的部分。本卷介绍稻、麦、黍(糜子)、稷(黍的一种)、小米、高粱、芝麻、豆类等粮食的加工方法。第五卷“作咸”:指制造食盐。《尚书》有“润下作咸”一语。本卷记述海盐、池盐、末盐(用地碱煎的盐)和崖盐(岩盐)的生产技术。第六卷“甘嗜”:指制糖。本卷介绍种蔗、制糖、养蜂以及用谷物制造糖浆的技术。第七卷“陶埏”:指陶瓷生产。《旬子》有“陶人埏埴(揉粘土)而为器”一语。本卷介绍烧制砖瓦、缸瓮和其他陶瓷器的生产。第八卷“冶铸”:叙述钟、鼎、锅、炮、钱和铜镜、佛像等的铸造、原料配备、造型工艺及铸件修补方法。第九卷“舟车”:叙述车辆和船舶的种类、结构、制造方法以及驾驶操作技术。第十卷“锤锻”:叙述冶铁(锤、锻、焊接等)、炼钢、冶铜(熔、锤、焊及合金)和锻铸斧、锄、锉、锥、锯、刨、凿、锚、针等各种铁件的技术。第十一卷“燔石”:指烧制矿石。本卷介绍烧炼石灰、蛎灰、矾石、硫黄、砒石,以及开采煤炭的技术。第十二卷“膏液”:指油脂生产。本卷叙述各种食油、灯油和制烛用油的榨油技术。第十三卷“杀青”:指造纸。《后汉书》有“欲杀青简以写经书”一语。本卷介绍制造各种纸张的技术。第十四卷“五金”:关于金、银、铜、铁、锡、铅、倭铅(锌)等金属矿物的开采和冶炼技术。第十五卷“佳兵”:指兵器。先秦哲学著作《老子》有“夫佳兵者,不祥之器。”一语。本卷讲弓、弩(用机械发射的弓)、箭、干(盾牌)、火药和各种火器的制造技术。第十六卷“丹青”:指颜料。《汉书》有“丹青所画”一语。本卷叙述朱砂、水银、银朱和烟墨的制造技术。朱砂即辰砂(硫化汞矿物),可从中提炼水银(汞),也可作红色颜料或药物用。银朱是由水银加硫黄后升华而成的硫化汞,也可作红色颜料。第十七卷“曲蘖”:曲指酒母;蘖原意为稻麦等的萌芽,此处指用稻麦酿酒。本卷讲制造酒曲、配药用的神曲、防腐用的红曲和酿酒的技术。第十八卷“珠玉”:讲述珍珠、玉石、玛瑙、水晶等采取和琢制加工的技术。

除上述十八卷外,原来还有“观象”、“乐律”两卷。全书付刻前,宋应星感到自己对这两门学问研究得还不够,便把这两篇删掉了。

《天工开物》各卷的先后次序,宋应星在自序中说,是根据“贵五谷而贱金玉之义”编排的。关于粮食和副食品的生产技术的叙介,占了全书三分之一的篇幅,体现了以农业为本的传统思想。宋应星在重农的传统基础上,又以很大的注意力移到手工业生产方面,书中关于手工业生产的卷数占总卷数的三分之二。宋应星重视手工业生产,这是同当时的商品经济比较发达、手工业品的需求有所增长、手工业生产技术有所改进的情况相适应的。书中关于各项生产部门的记述,涉及品种、来源、产区、工具使用、制造方法、操作过程、天然灾害等等许多方面,比较完整地、全面地反映出当时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发展的情况。

《天工开物》初刻本还附有一百二十一幅插图,描绘了一百三十多项生产技术和工具的名称、形状、工序。图中出现了二百七十多名劳动人民的形象:有耕耘田地的农民,有织制彩锦的工匠,有航行江海的船夫,有许多年老工人,也有牧童少年,还有从事纺织的妇女,以及入河采玉的少数民族,此外,还有在演习和作战中的士兵。看着这许多生动的画面,我们好像被带进到了三百多年前的生产现场。用这么多的画面来表现劳动生产和劳动者,这无论在我国还是世界的古代科技书上都是罕见的。插图中有结构比较复杂的机械图,如花机、水碓、水车等,比例大体恰当,具有立体感,绘制的技巧相当高。这些插图,对于研究我国古代(特别是明代)的科技史和劳动人民的生产活动,是很重要的形象资料,已为现代中外科技史著作所大量引用。

《天工开物》的科学价值

《天工开物》记述了我国古代在当时世界上处于先进水平的生产技术,书中讲到的许多机械和工艺体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这里试从几个方面,来谈一谈《天工开物》的科学价值。

1农业和生物学方面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农作物起源中心,很多农作物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最早从野生植物驯化选育而成的。明代时农业生产更有所发展,以水稻生产为例。《天工开物》就作了详细的记述。书中谈到品种和浸种、育秧、分栽的技术,谈到早稻、晚稻和间作的双季稻的栽培方法,记录了某些水稻品种的变异现象。关于施肥,除举出人畜粪便、榨油枯饼、草皮、木叶等以外,还提到南方用磨绿豆粉的水浆灌田,黄豆价贱时以豆作肥料,这是以前的农书中所没有谈到的。关于改良土壤,讲到对土性带冷浆者施用骨灰和少量石灰,对土质坚硬者要用烧土法;这是我国关于合理使用磷肥的最早记录。并于耕作和田间管理,记载了耕、耙、耘、耔(培土)的工具和技术。灌溉方法,记述了筒车、牛车、踏车、拔车等各种水车和井上汲水工具桔梓等灌溉工具的使用效率。此外,还总结了水稻因遇水、旱、风、虫、雀鸟啄食等而出现的八种灾害及其防治方法,这在古农书中也是罕见的。《天工开物》讲到的水稻耕作技术,有许多直到现代还在使用。

同类推荐
  • 史学论文写作教程

    史学论文写作教程

    《史学论文写作教程》是专门针对历史学专业本科生如何写作规范论文的教材。教程从史学论文的选题入手,按照论文的构成要素,分章对论文的标题、摘要、关键词、引言、正文、结语进行详细的论述,就如何写作规范的论文进行了有针对性的讲解。教程最大特点是通过丰富、翔实的案例来具体说明“如何写”,所讲的方法大都是从这些案例中推导出来的,清晰明白,易于学生理解和接受,体例完全不同于以往的文科论文写作教程。教程所举之例皆从学者新近发表的文章中选取。为了尊重知识产权,教程使用的范文皆为西北师大历史系教师的论文。教程还对论文写作经常混淆的注释与参考文献做了对比说明,有利于初学者较好地掌握不同的注释方法。
  • 新课程师资培训教程-高三语文优秀教案

    新课程师资培训教程-高三语文优秀教案

    为新课程实施和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而精心编写,选取了大量教案,内容上充分体现了知识性和趣味性。接受课改新理念,感受课改新思维,使用课改新教材,至始至终课改给人一种焕然一新的感觉。它是一次革命,一场对话,一座平台,一把迈向成功教育的钥匙。
  • 智慧教育活动用书-网络生活

    智慧教育活动用书-网络生活

    “智慧教育活动用书”丛书公共30册,是一套汉语与英语的双语丛书。丛书内容包括星宇迷尘、科普长廊、网络生活、网络前沿、电脑学堂、心灵密码、健康饮食、生命律动、体坛经纬、影视千秋等30个方面。智慧教育即教育信息化,本套丛书把比较前沿的信息教育化,在学习科技知识的同时也加强了英语的阅读能力。
  • 启迪青少年的语文故事集——青少年应知宋词名句的故事

    启迪青少年的语文故事集——青少年应知宋词名句的故事

    启迪青少年的语文故事集——青少年应知宋词名句的故事启迪青少年的语文故事集——青少年应知宋词名句的故事
  • 世界经典王公贵族童话故事

    世界经典王公贵族童话故事

    本书为教学课外辅助读物。补充学生课外知识,选取一些中外经典名著供青少年课外阅读。本册选取世界经典童话故事作为经典主题。
热门推荐
  • 精灵勇者4守护盟战

    精灵勇者4守护盟战

    灵星小学来了一位新老师何墨,付兰敏感地从新老师身上感受到一股神秘的黑暗气息。平静的校园生活暗藏汹涌,从异世界之门来到现实世界的恶魔们蠢蠢欲动……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守护和平和希望的少年们,决定利用空间频率波动一致原理,带着精灵使者们前往魔界,寻找魔王沉睡之地,彻底封印魔王。热衷于收集玩偶公仔的“熊爸“、见到女生就叫妈妈的”恶童“,勇者们惊讶地发现,原来恶魔并不是都心怀恶意……在渴望和平的恶魔们的帮助下,少年们即将迎来最终胜利……但是,隐藏在暗处的黑暗力量和被魔王意识控制的付兰,会这么容易让勇者们达成所愿吗?光明与黑暗的交锋,这是见证精灵勇者们勇气、力量与决心的守护战!
  • 恐龙召唤师

    恐龙召唤师

    恐龙召唤师!恐龙召唤师!恐龙召唤师!超爽的YY,一个你绝对没有见过的世界!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 三曼陀跋陀罗菩萨经

    三曼陀跋陀罗菩萨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我们的追逐

    我们的追逐

    有时候我们很傻,傻傻的追逐着又傻傻的失去着。最后我们还傻傻的爱着。很谢谢你出现在我的生命中过。我想,无论结局如何,至少我爱上了,便会是一生。谢谢你有过追逐,也谢谢我们不像旋转木马那般。虽然梦幻,却有着永恒的距离。我们会走到最后的,对吧!因为我们一直在追逐着,无论是梦想亦或是彼此。我爱你,没有彼岸的距离。正如你爱我,有着飞过沧海的勇气和执着。因为我们都相信,彼此永远等待着。
  • 生如夏花:嫁给夏禹

    生如夏花:嫁给夏禹

    【新文《鬼仙大人:呆萌吃货怀里来》正在连载中,求支持~】本书已成坑,不建议跳坑!原始社会呆萌宠,养成不成反被养。她叫夏花,解译生如夏花之绚烂,原始社会解译夏氏部落路边的野花,她这朵野花没有插上野人牛粪,倒是被一个小屁孩顺走了。夏禹,还是下雨,好吧,解译下雨滋润过的野花才开的香。人家才是纯情小野人男孩而已,想玩养成,不,本姑娘养你就好,可是,被扑倒的那个人是谁了?可是,可是,这个小屁孩竟然是大名鼎鼎的夏禹耶,和历史课本上的出入太大了,我去茅坑静静。作者yy夏禹,原始养成宠文,不喜勿入,本书群号码:205143740
  • 幸白鹿观应制

    幸白鹿观应制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当年的那些日子

    当年的那些日子

    新的生活是福还是祸。是强大还是懦弱,校园生活的快乐如此短暂,却给他留下很多回忆。然而残酷的就是回忆。
  • 沐火重生:穿越,唯我独尊

    沐火重生:穿越,唯我独尊

    沐子忧被组织抛弃,在大火中香消玉殒。这一世,斗气、魔法、音攻......她是全能王妃。彼岸成寂,细数流年,她还有多少个千年可以耗费?金麟岂是池中物,一遇风云变化龙,既然涅槃重生就必定要做浴火凤凰,惑人心魄的茶眸下掩盖住的是何等腥风血雨,披一头白霜杀遍天上人间!淡看花开花谢不是她的作风,她唯我独尊,她的传奇千古颂。一将功成万骨枯,王者的游戏,看谁笑到最后!
  • 重生之上古世纪

    重生之上古世纪

    这是一个被称做光芒和玫瑰的时代,这是一段关于神和英雄的记载,这是一个爱恨交织,毁灭和拯救的故事——史诗级玄幻巨作,剑与魔法的激烈交锋,让你欲罢不能!现在,这扇通往异界的大门已经打开了,让我们一起领略这个世界的精彩吧!
  • 红色记忆:走进革命老区盐池

    红色记忆:走进革命老区盐池

    《红色记忆:走进革命老区盐池》讲述盐池县是陕甘宁边区的西北门户和前哨阵地。在1936年到1949年的14年间,盐池县经历了土地革命、抗日战争和全国解放战争三个历史阶段。勤劳朴实的盐池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勇丁奉献、不怕牺牲的延安精神,抗击日寇,歼灭顽敌,开展大生产,踊跃支前……从人力、物力、财力上全面支援了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为宁夏和全中国的解放事业作出了伟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