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62500000045

第45章 躁动 (1)

开春的时候,常遇夏刑满释放了,一张大红囍字,两张结婚证书,他和孟姑娘正式结成了夫妻,就在孟姑娘独自不明不白的在常家住了多年的那间屋里,二人开始了真正的婚姻生活。

常遇夏没工作,平时就是靠着自己的那些木匠手艺,在院子里帮人打打家具,收拾收拾旧桌椅,街坊邻居念在老常家待人厚道,时不常的给他介绍点活儿干,虽是没有大进项,但平时抽个烟喝个茶,这些还是能应付了。孟姑娘不埋怨,她当初认识常遇夏的时候,也没指望跟着他过宽裕的日子,她看上的是这个人,这个心里永远装着别人猜不透的玩艺的能人。

常遇夏出事的时候,赵远征岁数还小,跟这几个异姓表哥来往并不多,倒是一直跟着自己过世的堂兄赵远峰,受了不少文化人的言传身教。这些年他和史荣钦、臧守义两位前辈的密切来往,对金石书画的钻研,倒是让他和这位二表哥之间有了共同的话题。

遇夏不在的这些年,书画界新出了一批御用画家,从连环画到宣传画,从人民日报到中国画报,到处可见这些新派画家深入到工农兵当中的应景之作。偶尔远征从郑北北父亲的书房里弄出来一幅,让常遇夏帮着看看,常遇夏多数时候只是瞟一眼,然后低头说一句,“匠气”,再无下文。于是赵远征就时不常的坐在房檐下的小板凳上,看着这位二表哥一下一下的刨着木头,飞璇的刨花洒落在地,随着风聚散成各种形状。表兄弟两人有时一起闷头抽着烟,各自想着心事。

赵远征最近,确实有心事了,他遇到一个人,二十岁的他凭生第一次心跳的人。

北京西部枢密之区的腹地,有一片湖,一分两半,一半叫八一湖,一半叫玉渊潭。这两个湖的附近,有两所有名的学校,一个是中直机关的子弟,李长胜和郑北北就是这个学校的头儿,另一个则是西边部队的后人,风云人物更是出了不少。两所学校从建校那天起,就因为父辈的出处不同,冲突和勾结不断。

西边那个学校里,有一对出了名的姊妹花,林罗华和林南华。她们的父亲林克飞,一直是军中负责对外联络工作的要员,姊妹俩还有两个哥哥,因为出生时林克飞分别在东欧数国公干,所以兄妹四人分别起名叫捷华、波华、罗华、南华,两个哥哥成人后,顺理成章的子从父业,分别在解放军对外关系学院和解放军外交学院读书公干。而两个姐妹,在随父母驻外多年后,中学时才回到北京。

不知道是文化还是水土的原因,罗华和南华两人的相貌也与本地人有着很大的不同,高鼻梁,深眼窝,特别是妹妹南华,竟然长出一头自来卷儿,更是象个漂亮的洋娃娃。姐妹俩人一出现,立时引起西边各大院那些血气方刚的小伙子们的关注,妹妹南华天性活泼,很快就成了圈子内的红人儿,而姐姐罗华维多利亚式的端庄沉静,让所有的人只能远观,不曾近得身前半步。

正当三区的子弟们对这对姊妹花编排着各种传言的时候,姐妹两人居然自己出现在三区,直接进了郑北北和郑南南的家门。原来,这两家的父辈,早在新文化运动时就是同窗,延安时代的战友,后来又各自娶了有文化的新女性为妻。当年两位夫人怀着北北和南华时,曾经指腹为婚,但是没想到两人从小时候认识起,就成了孪生兄妹一样的碧人,凑到一起就得冒点坏水,惹点麻烦,让大人哭笑不得。

南华回到北京后,更是有空就跟在北北屁股后面,北北哥长北北哥短,在外面一遇到谁给他使脸色,立马张口就出,我让我北北哥收拾你!慢慢的,外人看来,这两个异姓的假兄妹,连长的都有点相似了,都是一双圆眼睛滴溜乱转,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冒出个主意来,弄得罗华不得不尊父母之命,一直跟随在南华的左右,生怕她这天生不知深浅的个性惹出什么乱子来。

赵远征和林罗华的相遇,是命中注定的。那一年,罗华18岁,即将高中毕业,而赵远征,已是近20岁的青年,白皙颀长,目带桃花,农场的太阳丝毫没有带给他泥土的味道,倒是多年来游走花丛中的自如,让他比同龄人多了几分世故,一种让年轻女子不能拒绝的味道。

第一次在郑北北家的书柜前见到罗华,赵远征就被这个女子眉眼中那种奇异的沉静打倒了,在拒人千里的表面下,他看到了一种坚毅的热情,这种热情仿佛当年他的堂兄在世时,那扇曾经打开的门缝里曝露出来的光茫,这种光茫下,他的一切,无所遁形,他变得软弱而渺小。

初始的几次见面,双方并无太多的话,倒是北北和南华两人的嬉来闹去,让边上的旁观者反而觉得自己的冷清,于是有一句没一句的找着话题,直到某天,罗华手里拿着一本包着白皮的书,引起了赵远征的注意。

远征指着那本书说,什么稀罕东西,包这么严实?手抄本吧?罗华说你这人怎么这么没正经啊,谁象你和北北,动不动就看个手抄本。我这可是世界名著,不过就是给禁了,这可是我好不容易借来的。

远征一听说名著,还禁了,立刻精神就来了,说能不能借我看几天?罗华说你猜吧,猜对了我就给你看。远征说你这范围可就太广了,总得给点提示吧?罗华说好吧,只能猜三遍,三遍猜不出来,你就和这本书无缘,不看也罢。远征说好吧,你说吧。罗华说,三个字,你猜。

远征想了想,问是《红楼梦》?罗华说这书哪有那么金贵啊,早让人猜得够不够了,倒是其中一个字猜对了。远征听完脱口而出,《红与黑》!罗华怔了一下,说还真有你的,知道得不少啊。远征微微一笑,并不作答。

罗华说算了,说话算数,就借给你吧,我这次是专门给北北带来的,只能看一星期,你们要是能看完就行,而且保证不能外传。这时候北北闻声过来,说远征你想看就拿去看吧,我这最近正猛攻《水浒传》呢,老人家说了,这书得重新读,重新批,重新定性。

一周后,远征如约把书还给了罗华。罗华一边翻着一边故作不经意的问,你觉得于连这个人怎么样?远征抬起头,还是一样的微笑着说,我没觉得怎么样,就那样吧。

再一次的相遇,是远征和北北二人刚刚出手了一张新派画作,北北作东,请罗华和南华到老莫会餐。冷拼牛舌和罐闷牛肉下肚之后,借着微醼的醉意,趁着北北和南华说笑,远征从军挎里掏出一本书,悄悄塞到罗华的手中,叮嘱道,收起来,回去看。

传递的过程中,二人的手指不经意的碰在了一起,如触电一般,各自击中了胸口中的一枚炸弹,咆哮着传到四肢,传到脸上,老莫的一切,都变成了火一样的红色,金光闪烁。

罗华回到家中,打开那本书,是个厚厚的手抄本,名叫《第二次握手》。罗华翻了一下,扉页中夹着一枚中国画的书签,背面是远征清秀的字体:我不是于连,也不是渥伦斯基,如果可能,我想我的人生更会象《唐璜》。看到这句,罗华的心中,暗暗的尖叫了一下。

当这本书还到远征手里的时候,里面有罗华的一张小纸条:下周日,到我家里,一起听《唐璜》。

当郑北北攻读《水浒传》的时候,全国人民都在传阅着梁山108条好汉的故事,赵仁龙两口子也不例外,这是政治任务,必须认真完成。

晚上睡觉的时候,赵仁龙翻来覆去的实在是睡不着,于是扒拉扒拉正在打毛衣的媳妇,悄声说,你说这老人家是不是老糊涂了?说宋江是叛徒,反贪官不反朝廷,你说老人家指的这是谁啊?自打文革后,该下台的都下台了,该靠边的都靠边站了,再反,反谁?反朝廷,那不就是反老人家他自己?

仁龙媳妇继续忙乎着手里的活计,头也不抬的答道,你这人也真是,瞎琢磨什么啊,上头怎么说,你就怎么做,人民日报社论就是大旗,你只要跟着站队就行了,爱反谁反谁,只要别摊在自己头上,想怎么反就怎么反吧,只要到点给我发工资就行,我的工作就是听党的话,跟党走,老人家就是党,党说的永远是对的。算了算了,快点睡吧,你这话也就在家里跟我说说,到了外边,人家知道非把你批成反革命不可!

仁龙听了媳妇这话,心里一惊,说到底是媳妇觉悟高,参加革命早那就是不一样!我不就是心里琢磨吗,就是随口跟你念叨念叨,你不才是我最信得过的革命同志吗?

说完关了灯,一把拉过媳妇,共赴巫山,早把梁山扔在脑后了。

注:重读<水浒>

就在举国上下的一片迷茫中,共和国迎来了最艰难动荡的一年。

这一年刚刚开始,人民的大管家,敬爱的周总理,去逝了。十里长街,哀声一片,从天安门到八宝山,送行的人群扶老携幼,低声啜泣着,为了伟人的离去,为了自己的际遇,更为了国家的未来。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人民对这位先行者给出的评价。不管后世如何去盖棺定论,一个能为人民的吃饱穿暖屈尊妥协的人,才是真正的大智慧,大悲悯。

这是个龙年,老天收人,还没过年,赵老太太便也在小柳叶胡同她生活了近五十年的小院里,溘然而逝。就象她的一生一样,她走得干净体面,没给后人留下任何的麻烦,枕头底下的一块半旧的手绢里,包着这个月剩下的生活费,毛票钢崩儿,从大到小,整整齐齐的折好,头上的发髻一丝不乱,神态安祥。

赵仁虎夫妇闻讯回京送别赵老太太,丧事办完后,带着赵远洋,匆匆回了太原。临走的时候,赵远洋只来得及给郑南南打了一个电话,他说,太原见。

赵远征送走了父母和弟弟,走在北京站的人流里,突然感到莫名的孤单,可是出了站坐上电车,看着街上匆匆而行的人群,他便释然了。人活着,又有谁,不是孤单的?而他赵远征,自从落地,又有哪一天不是孤单的?孤单,就是他的宿命,他无法拒绝。

和林罗华的交往,就这样温吞而又热烈的继续着,赵远征知道,他和罗华之间,有一道看不见的鸿沟。前些时候,他姥爷柳老先生因某位领导的复出而重新受到重用,他也曾盼着自己因此能有机会调回城,有一份正经体面的工作,这样至少有跨过那道鸿沟的机会。但是好景不长,没多少日子,随着那位领导的再一次失势,柳老先生再次被发配到干校,赵远征的回城梦也就随之破灭了。所以对于罗华,他不敢往前再走一步,他没有那个勇气。

同类推荐
  • 红土黑血

    红土黑血

    长征纪实文学丛书《长征纪实文学丛书》三部曲之一青年军旅小说家石钟山,运用独特的视角和平实的语言,真实、生动地再现了长征这一人类有史以来检验生命强度最悲壮的一幕。这是一部滴血的书更是一部高扬生命旗帜的书!作者关注人在绝境中的生存状态,把犀利的笔触逼近人的心灵,不仅深刻地揭示了蒋介石、毛泽东、朱德、博古、李德、周恩来等国共领袖人物在特定历史时期的思想、心态、举措、处事方法和由此造成的起伏沉沦的不同命运,而且还浓墨重彩地展示了主铁与于英、张东来与吴英、王伟与汪芳这几对恋人惊心动魄的爱情际遇,令人读后扼腕长叹本书采用传统的章回体笔法故事情节起伏跌宕,扣人心弦,予人以强烈的阅读快感。
  • 老残遗恨

    老残遗恨

    清朝咸丰年间,江苏吴江县同里镇上住着一个曰后与《老残游记》作者大有关系的重要人物。若不是他的提携,刘鹗生长南方,怎能在小说中把山东的风土人情、昏官酷吏写得那么活灵活现,令人拍案叫绝。
  • 有青草环抱的房间

    有青草环抱的房间

    《有青草环抱的房间》16个短篇小说是从作者谢挺第一部小说集后创作的三十余部(篇)作晶中遴选出的。从时间上看,它们大部分作品创作于1999年至2002年。就其内容可分为二个部分,第一,《有青草环抱的房间》以城市男女情感生活中各种纠葛事件为蓝本,于精微处探寻了现代都市人的内心矛盾与精神缺失,进而让司空见惯的人生景观见其纵深,亦见其沉重;第二,是一组作者童年记忆中采撷的印象片断,它们犹如黑白相片,固执地记录且言说了特定时期人们的内心流向;第三是两篇以蒲松龄及《聊斋》为原型的幻想小说,作者在肯定的前提下对中国文化的一些元素进行有意味的调侃和重组。
  • 异乡人

    异乡人

    战争结束后,亚汉从美国来到巴西的一个海滨小镇,在这个全新陌生的环境里,他成了一位日本裁缝的学徒,开始了全新的行业,学习新的语言,适应新的生活。同时,他必须摆脱的,是过往经历带给他的沉痛创伤和梦魇。在这个过程中,他体验到了孤独,也感受到了和善;他从痛苦中解脱,也开始体会喜悦的感觉。就这样,在这个全新的国度里,亚汉这个异乡人终于开始迎接新的梦想。这是一部温暖疗愈的寓言式小说,字里行间充满建立在孤寂生活之上的美丽而又动人的沉思,将会为每一个孤独的灵魂找到与世界温柔相处的答案。
  • 周老汉当家

    周老汉当家

    无为,原名赵亮。甘肃平凉人,定居广西北海。出版有中短篇小说集《周家情事》。广西作家协会会员!
热门推荐
  • 幻世之奇迹

    幻世之奇迹

    天尊和魔尊的孩子;森林女皇;青龙之子;冰封之力;朱雀之血......他是手握俩把剑、威震所有人的一位少年。她是残冷漠然的杀手,关键时刻,她那抹清丽的身影救了大家。他是一位富家子弟,但确是青龙之血,有点爱财,但是确实爱他的伙伴,爱他的妹妹。她,是一位温柔,善良的女孩子,是一名治愈师,虽然战斗力不如他人,但是她是一个非常善良的人。她,是一名治愈师和近战力,但是战斗时多了几分冷漠,但是她温柔,善良,但是有点路痴的女孩。三年,他们必定会威震幻世!他们是奇迹!是的,他们是一个奇迹,六位无比强大的勇者!他们,将会杀死他......这就是命运。一个谁也无法改变的命运。
  • 恶魔宝贝的天使男友

    恶魔宝贝的天使男友

    她:景茵梦,在一次交通事故中,旧爱因抢救无效死了。旧爱的离去,让景茵梦,让这个只有19岁的花季少女几乎绝望,她的半边天都塌了。正在她轻生之际,一道从天而降的光束,一个冷若冰霜的天使——慕清云来到了她的身边,和景茵梦旧爱相似度100%的慕清云,会和景茵梦擦出怎样的火花呢?
  • 一世狂战

    一世狂战

    他,顶天立地;她,柔情似水。青梅竹马却最终劳燕分飞,怪谁?
  • 可爱的广东人

    可爱的广东人

    整个故事根据我父亲和他的几个兄弟的真实经历改编,讲述了1963年到1983年间他们几个人的经历。
  • 人性奇学

    人性奇学

    孔子曾经说:“我们常常去复习自己过去学过的知识,这不是非常好的事情吗?有自己的朋友从远方来看望自己,不是很值得高兴的事吗?不要因为别人不了解自己就抱怨自己不得志,这不是很有修养的君子做法吗?”
  • 相亲有罪

    相亲有罪

    作者学生党,不定期更新~~~第一次在创世发表作品,希望大家喜欢
  • 秉天

    秉天

    这是一个元气和魔法的世界,没有妖魔鬼怪和孙悟空,有的元气和魔法。欢迎大家收看这本书
  • 用不灭的意志:龙之心

    用不灭的意志:龙之心

    我是人,也非人。千年的演变,失散的龙之心,神秘的第三只眼,来去无踪的父母,突如其来的鬼妻子,一件件神秘的大门站现在我的眼前。我能否将他们依次打开,能否找回失散多年的龙之心?前生今世,又有什么秘密隐藏在我的身上?我只知道,我是魔龙和凤凰的后代!
  • 解体之源

    解体之源

    被掏空内脏的尸体,按“圆周率”被分割……军训时男女教师之间的深夜探秘……房价上涨所引发的分尸血案……在一连阐述了七件分尸案后,“我”总结出了所有的“解体之因”,构成一份讲义。故事本该到此为止,不料出现了突破讲义的“第八因”。
  • 刁蛮女友爱上我

    刁蛮女友爱上我

    宅男张晨失业中遇到了刁蛮女孩,这个女孩刁蛮任性,充满了暴力,两人之间究竟擦出怎样的火花。(本文是中篇小说)目前本书确定改编成网络电影,预计八月份开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