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640300000012

第12章 “文化史观”的偏移(1)

——90年代以来中国历史文学的一种倾向

周新民

90年代以来,文化保守主义逐渐成为中国社会中一股重要的文化思潮,在中国思想界、学术界广泛传播,并影响到了文学创作。苏童、叶兆言、余华等作家的先锋艺术试验的冲动逐渐消退,而张承志、张炜、史铁生、贾平凹、陈忠实、刘醒龙等一批作家,均明显地转向文化保守主义。他们以中国传统文化为基石来呼吁人文精神的重建,寻求人的终极性价值,抵制现代化的工具理性对人的压制和异化。在这些作家看来,中国传统文化(主要是中国儒家文化),在本质上不再具有封建意识形态性质,而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具有神圣性、普遍性的文化价值观。就像杜维明所概括的那样,中国传统文化“是以人为主的,它所代表的是一种涵盖性很强的人文主义。这种人文主义,和西方那种反自然、反神学的人文主义有很大的不同,它提倡天人合一、万物一体。这种人文主义,是入世的,要参与现实政治,但是又不是现实政权势力的一个环节,有着相当深厚的批判精神,即力图通过道德理想来转化现实政治,这就是所谓‘圣王’的思想。从圣到王是儒学的真精神。”(杜维明:《儒学第三期发展的前景问题》,台湾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89年,第298页。)杜维明的思想正是90年代以来文化保守主义对中国传统文化再认识的一个缩影。自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一直遭到激烈批判、被视为封建意识形态的中国传统文化,到了90年代,在新儒家那里,其性质已经完全发生了蜕变:中国传统文化不再是具有浓厚封建意识形态的文化,而转化为具有普遍性的,超越了具体历史阶段和历史情景的文化符码。

90年代以来的一些中国作家正是秉承和新儒家一致的思维理路,来看待中国传统文化。在他们的笔下,重新评价中国传统文化。毋庸置疑,中国作家的绝大多数文学作品,在皈依中国传统文化的时候,有着极其重要的积极意义。但是,中国90年代以来的文学在面对中国传统文化时,在推崇中国传统文化的普遍性价值,抵抗现代化的工具理性的同时,在历史观上出现了偏移,表现出对文化史观的皈依。

文化史观从本质上来说也是一种历史观。文化史观认为,人类的历史不过就是文化的历史。

它宣扬文化是人类社会的最根本的、起最终决定作用的东西,它甚至超越了政治以及经济等因素对社会发展的作用。它认为是文化最终决定了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地区的基本面貌,并且以它的不同类型来区分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地区。这种文化史观强调文化的历史传承,而忽视了历史发展变化的客观规律,将中国传统文化当作解决社会历史问题的终极性价值。

在中国90年代以来的文学中,文化史观在不同程度上获得了认同,特别是在历史题材的文学中表现尤为突出。在一些表现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文学作品中,对历史人物作抽象的文化理解,过分地褒扬中国传统文化,缺乏以现代文化眼光来烛照中国传统文化的视野。这在历史小说《曾国藩》中的表现最为显著。

《曾国藩》一书将曾国藩当作代表中国传统文化的伟人来塑造。作者在对曾国藩形象的刻画上充分地展示主人公的儒家文化人格。但是,作者并没有从历史理性的角度来审视曾国藩的儒家文化人格。在清王朝面临崩溃的历史阶段,曾国藩的确干出了一番事业;但是他绝对谈不上是一位在历史长河中永存的伟大人物,他所极力维护的是代表落后生产力的晚清王朝,他只是一个没落王朝的忠臣良将:在即将退出历史舞台的王朝,无可奈何地以传统文化价值来完满和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其实,他身上沉淀了太多的中国传统文化负面因素。

首先,从曾国藩的功名来看,他镇压太平天国、开江南科举,办津案和办洋务等功业,似乎是完成了中国传统文人和士子的终极理想,但是,他所倚重和忠诚的王朝已经不能代表历史发展和前进的方向,他的那些功名和成就有不少恰恰背离了历史的发展。作者在处理曾国藩的儒家文化人格时,显然忽视了这一基本的价值批判尺度,因而对曾国藩所代表的文化价值和历史发展之间的悲剧性冲突展开不够。事实上,作者对曾国藩这个悲剧性人物形象的塑造,最终是失败的。其次,小说着重表现了曾国藩的理学原则,强调了他阳儒阴法中儒家原则的一面。但是,在杀李秀成、杀韦俊事件等上,作者在渲染曾国藩的权术时,缺乏以现代个体价值去审视曾国藩的眼光,因而无法表现出震撼人心的美学效果。从总体上看,作者对曾国藩的描写,明显缺乏以现代文明的眼光来透视,也没有挖掘出在曾国藩身上的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之间的张力。由于作者过分同情地、褒扬式地来表现中国传统文化,因此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化历史进程之间的矛盾冲突,并没有得到充分地展开。

《曾国藩》显然是要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寻找一位完美的体现者,但是,作者显然没有意识到,在这样一个时期——清王朝末期——延续了两千年之久的中国封建社会即将崩溃、新的社会生产方式即将诞生之时,一个代表了旧的生产方式的文化价值的人物,即使完美地实现了其价值,最终不过是一个悲剧性的人物。

沿着《曾国藩》的思维模式,有些文学作品甚至走得更远,在臧否历史人物、历史事件时,进一步抽空了具体的历史环境,用抽象的文化概念代替了历史理性的尺度。如《康熙大帝》、《雍正皇帝》、《乾隆皇帝》等小说中,作者为我们塑造了一个个勤政爱民的古代帝王形象。小说不厌其烦地描述了这些帝王的“丰功伟绩”,包括抵御外敌、革新吏治、经济改革等大手笔。同时,也插入了一些帝王像普通人一样的爱恨情仇。客观地讲,这种描写只是把帝王放在一般性的历史人物高度,塑造了血肉丰满的普通人物形象,而忽视了帝王在历史发展中特有的责任。帝王的社会角色决定了评价帝王的价值尺度,那就是在社会历史发展的大是大非上,看他们是否能在历史发展的方向上,推动历史的前进,而绝非仅仅以一个普通人的价值尺度审视他们。《康熙大帝》、《雍正皇帝》、《乾隆皇帝》等小说在津津乐道地展示了各位帝王的文治武功时,显然忽略了这样的重要历史背景:在上述帝王生活的历史时期,正是西方现代民族国家建立时期,西方社会已经全面地进入到现代化历史阶段,人的价值得到了确立,现代社会制度形成,法制思想也逐渐普遍地深入。可是,同一时期的各位中国封建君主却还沉浸在农业文明之中,实行闭关锁国的政策,对外来先进文明采取了拒绝的态度。中国自17世纪以来逐渐落后于西方世界,在很大程度上不能不归溯到康熙、雍正、乾隆三位君主的上述政策的钳制。但是,我们很遗憾地发现,小说对这些问题明显地缺乏历史理性的关注。这些文艺作品对帝王有失偏颇的评价,其历史观明显地偏移向文化史观。所造成的恶果,就是无法从社会历史发展的角度来审视历史人物、事件,对历史缺乏应有的价值评判。

在90年代以来,文化史观对文学创作发生影响的另一个重要表现是,一些文学作品在反思中国现代革命史时,将中国传统文化作为中国现代革命史的参照,来重新叙述中国现代革命历史。在90年代以前,中国当代文学叙述中国革命史,基本上是站在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上来叙述和展开的,以《红旗谱》为代表的“红色典型”,建立起了中国现代革命历史叙述的基本模式。但是,随着文化保守主义思潮对中国作家的影响,这种中国革命历史的叙述模式受到了巨大的冲击,以《白鹿原》为代表的中国现代革命历史新的叙述模式出现了。

同类推荐
  • 异域文化之旅:体悟23个国家的文化象征

    异域文化之旅:体悟23个国家的文化象征

    《异域文化之旅——体悟23个国家的文化象征》一书把文化象征当作了解一个民族的文化思维和比较不同民族的文化思维的方式。例如通过美国人对橄榄球的痴迷,意大利人对歌剧的热爱,德国人对交响乐的推崇,西班牙人对斗牛的狂热,巴西人对桑巴舞的陶醉,等等,描述不同国家的特色和这些不同国家的不同文化思维。这样,文化象征就成了向异或地图,引导我们进行一次探索世界文化的旅行,从而真正了解一个民族的文化是如何运行的。
  • 生活家学

    生活家学

    黎明即起,洒扫庭外,要内外清洁。即昏便息,关锁门户,必亲自检点,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自奉必须俭约,宴客切勿留连。器具质而洁,瓦缶胜金玉;饮食约而精,园蔬愈珍馐。勿营华屋,勿谋良田。三姑六婆,实淫盗之媒:婢美妾娇,非闺房之福。童仆勿用俊美,妻妾切勿艳妆。宗祖虽远,祭祀不可不诚;子孙虽愚,经书不可不读。居身务期质朴,教子要有义方。勿贪意外之财,勿饮过量之酒。与肩挑贸易,勿占便宜。见穷苦亲邻,须多温恤。刻薄成家,理无久享;伦常乖舛,立见消亡。兄弟叔侄,须多分润寡;长幼内外,宜法肃辞严。
  • 梁启超讲国学

    梁启超讲国学

    《梁启超讲国学》有侧重、有针对性地选取了梁启超著述中的相关内容,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并辅以故事性的叙述方式,来做解读。这些内容包括史学、文学、儒学、佛学、法学和教育、修养、伦理等诸方面。我们之所以采用这样的方式,是希望通过本书能让初接触的读者一看就入门,让有基础的读者一看就能见微知著,从而更上一层楼。
  • 新月余晖——失落的古巴比伦

    新月余晖——失落的古巴比伦

    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不仅仅生活着巴比伦人,还生活着苏美尔人、亚述人、迦勒底人、波斯人以及其他民族,他们在巴比伦历史上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共同奏响了巴比伦文明的辉煌乐章。巴比伦文明虽然早已远去,但其跌宕起伏的历史、神秘莫测的文字、辉煌雄伟的建筑、层出不穷的发明创造,至今依然让世人惊叹和折服。
  • 与农民朋友谈社区文化

    与农民朋友谈社区文化

    整个社会就是由一个个或大或小的社区所组成的。任何一个社区都是一个规模不等的具体的小社会,是整个大社会的不同程度的缩影。与整个大社会相比,社区显得具体可感,易于把握。
热门推荐
  • 惹霍成婚

    惹霍成婚

    被看光,被威胁,被亲密接触,被……夏晚怎么也没想到,自己会和青城传说中各种成谜的禁欲男神霍清随扯上关系,更没想到他们的关系竟会是…“我对你这样的未成年不感兴趣。”“哦,正好,我对你这种一把年纪的老男人也不感兴趣!唔……你干嘛!”“做点夫妻该做的事。”霍清随对夏晚从来只怀揣一个目的:宠她,宠一辈子。
  • 驱魔回忆录

    驱魔回忆录

    黑暗势力正在崛起,地狱之门也即将打开。不久之后这个世界将会陷入一片鬼狱,而我要为阻止这一切的发生与其对抗。
  • 女人如水

    女人如水

    本书由薛赐夫所著,这是一部东北大地百年风云变幻的史诗性作品,深广的社会变革和众多人物命运纠葛成一幅撼人心魄的历史长卷。在徐徐展开从清末到改革开放这些社会变迁图景的同时,着力展现人的生存和命运。主人公生离死别的爱情,流金岁月的激情,极左年代的困惑,直到新时期的喜悦,跌宕曲折。人民创造了历史,人民从切身体验中也选择了历史,小说书写这个家庭四代人的经历和追求,折射出中国人民近百年的生活选择的曲折性和必然性,凝重而深刻的反思增强了作品思想内容的厚重感和深邃性。
  • 我的最强学院

    我的最强学院

    没有穿越,没有重生,他只是一个普通的初中毕业生,因为他对学习没有兴趣,所以没考上高中,但父母给他找了一所神秘学院,让他的人生变得不在普通。(本书群号:498194576)欢迎加入四夕书粉群!
  • 梅雨之遥

    梅雨之遥

    都说三个女人一台戏那四个女人呢?本故事纯属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 探索未知丛书-化学天地一

    探索未知丛书-化学天地一

    探索未知,追求新知,创造未来。本丛书包括:地理世界、动物乐园、海洋与天空、化学天地、计算机王国、历史趣闻、美术沙龙、农业科学、少年楷模、物理城堡、艺术天地、音乐之声、幼儿教育、语文大观、植物之谜、走遍天下、祖国在我心中等书籍。
  • 爱你暖如兮阳

    爱你暖如兮阳

    锦兮阳---西幻国帝王最宠爱的小女儿。锦兮阳被世人称为”兮阳无瑕“。但当她这个花心大罗卜遇见一大群美男时,会擦出怎样的火花呢?片段一:”寒寒,你看,我从青楼带回来的美男子。”那个被叫作寒寒的脸一黑:“阳阳,你能不能别那么花心啊,好好爱我一个不行吗。”某女一脸无辜:“我没有花心哦,我是把发现美,爱护美的传统传承下去啊。”片段二。锦兮阳踮起脚摸着锦念枭额头:”枭儿,你能不能不要讨厌我,再怎么说,我也是你母亲啊。“锦念枭暧昧把玩着锦兮阳的头发:”谁说我讨厌你了。”“啊,你难道不.....唔...“还没说完的话已经被锦念枭的嘴唇堵住了。”我只是讨厌你是我父亲的妻子罢了。”天啊,这还是她的儿子吗。
  • 等等别忘了我可是复仇公主

    等等别忘了我可是复仇公主

    在校园里发生的一系列爱情故事,为了喜欢的人不择手段,连伤人都可以,你们有这必要吗?
  • 真爱在一起

    真爱在一起

    看过真爱趁现在跟真爱黑白配后,某女天天想着真爱会不会想终极一样成为一个系列。某天睡醒后就发现自己在一个奇怪的世界。
  • 山海特别事务所

    山海特别事务所

    安静的F大突发命案,穷困的女大学生傅里叶本来过着吃了今天愁明天的生活,却突然陷入了一场诡异的风暴,别人看不到的那扇大门,性别不定的部长,各种稀奇古怪的事件,究竟是谁在背后操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