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641200000032

第32章 散忆丹江口(节选)(1)

【黄晓捷】

Δ前言

北京人都知道武当山,但没有多少人知道武当山位于哪里。

丹江口市位于湖北省西北部,境内有一个天下闻名的去处,中华太极圣地——武当山。武当山下有一个面积1000多平方公里的大水库,这个水库的名字叫丹江口水库。丹江口水库就是南水北调中线的源头,2014年将向北京供水。2014年,当丹江口水库的水流进北京的那一刻起,丹江口将永远与北京紧紧地联系在一起。

丹江口人民为建设丹江口水利枢纽工程几十年来作出了巨大牺牲和贡献。仅仅50多万人口的丹江口,就有25万移民。文化古城老均县县城和无数良田沉在丹江口水库水下。

知道这些的北京人就更少了,用凤毛麟角来形容绝不为过。

很巧,我就是凤毛麟角中的一个。

我不是丹江口人。但我在少年时代,也就是“文革”期间的1970年底至1972年跟随父母去过文化部湖北“五七”干校丹江分校。文化部湖北“五七”干校丹江分校是1969年中苏关系紧张时中央及国务院各部委向全国疏散时,国家文化部系统的老弱病残以及国家级文化名人的去处。文化部丹江分校的任务就是保护和照顾这些国家级文化名人和文化部的老弱病残。很多与我同龄或岁数差不多的孩子们跟随他们的父母也到过丹江分校。

我在丹江口一个名叫跃进门的小学学习过两年,并在那里毕业。在跃进门小学学习的两年是我小学生活中最稳定的两年,是收获最大的两年,也是记忆最深刻的两年。从这个意义上讲,我是从丹江口走出来的人。我去过很多地方,但称得上第二故乡的地方只有丹江口。

跃进门小学的老师们认真地教育了我们,在跃进门小学上过学的文化部丹江分校的子弟中,仅我目前还在联系的人,就有海外硕士、博士4人,教授、讲师4人,国家部委司局长4人,著名录音师1人,企业家1人,大型企业干部2人,导演1人,律师1人。

文化部丹江分校有很多名人。而文化部丹江分校的子弟如今也走出了许多名人,他们的成就或不亚于他们的父辈。他们呼吸过丹江口的空气,他们喝过丹江口的清清汉江水,他们吃过丹江口的五谷杂粮,他们在丹江口跃进门小学、前进中学(现丹江口市一中)接受过教育。他们至今怀念丹江口。

2010年的夏秋之际,我作了一副对联:

上联是:南水北调丹江口,

下联是:中华道圣武当山!

横批是:圣水之源!

谨以此联寄托我对丹江口的怀念!

Δ引子

1959年6月26日,唐山解放军625医院的产房里,随着一声啼哭,一个又黑又瘦无精打采的婴儿降生了。这个孩子就是我,我出生在一个军人家庭。

父亲黄焰强,1924年生。1942年参加革命并入党。历经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1965年转业至文化部政治部工作。1971年11月担任文化部湖北“五七”干校丹江分校负责人。1974年任北京电影制片厂政治部主任。1975年担任中国电影资料馆馆长。1977年担任文化部平反小组副组长。1978年任文化部代表团团长赴云南工作。1980年被任命中国驻外大使馆文化参赞,因病未能成行。1984年离休。至今健在。

母亲罗会芬,1933年生。1949年初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上世纪50年代中期,响应党的号召,与10万女兵一起转业退伍。上世纪60年代初三年自然灾害时再次响应党的号召为减轻国家负担辞去小学教师工作。1965年作为临时工进入北京幻灯制片厂工作。“文革”开始后被解雇。1969年冬至1971年秋随夫黄焰强到文化部湖北咸宁“五七”干校和丹江分校。1975年担任北京地坛小学临时教师,1976年转正。1977年到北京五十四中工作。1988年退休。2007年2月7日去世。享年74岁。

1965年7月的一天,父亲奉调,离开生死与共的战友们和家一样的部队,进京到文化部政治部报到。从此我成了北京人,成了文化部子弟。至今我还认为自己是“文化部的人”,朋友们介绍时还说“他是文化部”的。偶尔去文化部部机关办事,觉得是“回老家办事”,为了方便,有时打出“我父亲是老政治部”的。还好,部机关里涵养好的精英们比较给面子,没把我轰出去。最有成效的一次是2010年6月,丹江口市委办公室的朱自欣到北京找到我,希望找些当年文化部丹江“五七”干校的资料和信息。我想都没想就陪着朱主任去了位于东二环东四十条的文化部部机关。“我父亲是老政治部的”还挺管用,档案处的几位处长特别给面子,立即签字,帮助查找。虽然最后因为时间太过久远,而且那时候的文化部是重灾区,很是混乱,所以没有找到有关信息。但他们的积极支持和关照,使花费了13年精力都不明所以的丹江口市委所进行的文化部丹江分校的信息查找工作有了一个着落,有了一个结果。这也许是我作为“文化部子弟”为社会作的一点有益的贡献吧。

1966年的春天,我刚满7岁。

就在那一年,神州大地爆发了史无前例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一切正常的工作、生活秩序都被打乱了。在无所事事游荡了两年之后,1968年1月,我进入了和平北路小学。1969年11月,在父亲与文化部部机关的叔叔阿姨们去了湖北咸宁“五七”干校两个月之后,母亲接到文化部通知,立即收拾行李,下放疏散,备战备荒。

1970年11月,父亲调任丹江分校一把手,我们一家人来到又一个新地方——湖北均县,那时丹江口还叫均县,丹江叫镇。那是我第一次踏上丹江口的土地,并从此与丹江口结下不解之缘。

“文化部丹江分校”的正式名称大约是“文化部湖北‘五七’干校丹江老弱病残留守处”(以下均称呼为“文化部丹江分校”,其他文章也有用“均县分校”表述)。

文化部丹江分校除了安置不能去咸宁干重体力活的老弱病残和文化名人之外,还有一个重要职责就是文化部档案的地方保存基地。据原在文化部政治部工作、后到国家行政学院任党委书记的陈福今同志和夫人郭司长介绍,当时中央有规定,中央国务院各部委的档案在北京要保存一份,另外还要在地方保存一份,以备不测。

2010年7月4日,我为文化部“五七”干校丹江口分校建立一事拜访了分校的第一任领导谢广仁谢老。

谢老80多岁了,疾病缠身,但精神还好。谢老与夫人看到我来访,打起精神,热情地接待了我。

告知丹江口市委、市政府正在整理文化部丹江分校的资料,想要写入丹江口市志。本来市委办公室的同志想来看望谢老,但考虑到谢老的年龄和健康还是忍住没来。转告了丹江口市对谢老的问候,然后请教当年的史实。

谢老说当年他与文化部的大队人马于1969年7月先去了湖北咸宁。1970年初(具体日子记不清了),奉命率领先遣工作小组赴均县文化部丹江基地打前站,腾房子。

60年代中期,在建设三线的高潮中,文化部为了保存档案就已经在丹江建设了大片的房屋。在谢老和先遣队去之前,是部队的一个炮团在那里驻扎。谢老率领先遣小组到达丹江后的第一件工作就是与部队商量炮团搬家的事。

谢老讲,丹江基地的功能非常简单,就是安置和保护文化部不能去咸宁向阳湖“五七”干校本部进行繁重体力劳动的老弱病残和国宝级的文化名人。先遣小组也就是日后工作小组的主要工作就是为他们安排好住,安排好吃,安排好看病等事宜。为了照顾好这些老弱病残和文化名人的日常生活,校部特地配备了几位大师傅专管做饭,配备了医生和护士专管看病和护理,还配备了一辆吉普车和一辆大卡车。

谢老讲,房子腾好后不久,第一批大约200多名文化部从北京疏散的老弱病残、文化名人和家属就到了,同时还有大批的文化部档案随车到达。谢老说40年了,太久远了,记不得那么多了。老人望着窗外,想了很久,慢慢地说:“胡闹!浪费了多少啊!”然后闭目沉思。老人家累了,我告辞而去。

丹江分校在一个东、南、北三面环山,东西狭长的小山坳里。山不高,有些灌木,很多地方裸露着千万年的灰褐色岩石。一条土路从中间穿过,往东到山边分南北岔道通向山里,往西穿过605厂通往城里江边。这条路是丹江分校里的核心区域,也是均县的一条生命路。每天就是在这条土路上,在山里隆隆的崩山炮过后不久,一辆辆装满巨大山石的排子车在强悍车夫们的操控下沿着山里的坡道飞驰而下,一路狂奔而来的车夫们高声喊着号子,提醒人们让路,然后迅速地穿过我们分校,继而穿过605厂,直奔江边大坝工地。一条小河从山里流出,沿着北山脚下向西流去。小河沟里的水很清澈,夏天时河边水草茂盛。

丹江分校的核心建筑是一座礼堂。那时候,每个新建群居的地方都会建一个这样的礼堂,开会、演出、放电影。礼堂的正南面是伙房和食堂。伙房南边是一排九间可住三家的平房。我家刚搬到丹江时就住在这排平房东边的第一套房子里。

礼堂正北面越过那条土路是一个没有篮球架子的篮球场。篮球场的正北面是三排平房,后来我家搬到第二排中间的三间房子住。西边是一片空地,空地的北面是六排平房。文化部电影局局长袁牧之老先生就住在第一排最西边的第一套房子里。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中央美术学院教授、著名画家李可染老先生住在第二排西边起的第二套房子里。中国京剧板鼓演奏家白登云老先生一家住在第三排。

篮球场东面是四座盖得很精致很洋气的二层小楼。本来校部安排我们家住小楼里,但父亲说不要搞特殊,还是住平房好。很多人都住在小楼里,不知父亲为什么认为住小楼是搞特殊。著名翻译家金人老先生也在其中的一座小楼住过,并不幸在这里逝世。小楼二层的房子大多是封着的,因为里面放着文化部的档案。四座小楼的东边是一片菜地。

礼堂的东边、土路的南边并列着五六排平房。中央工艺美院院长、著名书法家陈述亮老先生就住在那里。我在跃进门小学的同班同学张浩、万小元、陈高、董京滨、尤国丰等都住在那片房子里。越过东边的小桥,还有一片房子。著名油画家许幸之老先生住在那里。后来陆陆续续来的人也都住在那里。礼堂的西边、路的南边有两三排房子。西南边山脚下是猪圈。猪圈西边有一条南北走向的小渠,是丹江分校与605厂的分界线。

房子是用红砖砌的,外表看上去光鲜亮丽,里面四面白墙,有电灯,但地面没有平整过,凹凸不平。这种房子在当地是上好的房子了。但对于离开北京被疏散到这里的文化部的人来说却又是另一番滋味在心头。除了参军的大哥,奔波分散一年多的我们终于又住到了一起。

大约1971年的夏秋之际,文化部咸宁干校总部决定将总部的一批老弱病残及家属、金口镇的部机关家属连和散居在其他地方的家属全部集中到丹江居住。为了迎接这些老弱病残和家属,丹江分校可着实忙了一阵子,全部空房子都用三合土铺好了地,门窗都进行了整修,墙壁都用石灰进行粉刷。我们本想跟着大客车到火车站去迎接。但被告知卡车和吉普都要接送身体非常不好的人,所以我们就在分校院子里等候新来的大队人马。不久卡车和吉普回来了,车上拉着的都是身体很弱、年纪很大的人。然后就是从火车站走着到分校的大队人马。

在丹江分校集结了许多名人。到底多有名,当时我并不太清楚,只知道他们有着特别的技艺和特别的经历。而我那十五六岁就参加革命的父母对他们则是十分敬重,佩服有加,经常拿他们做榜样,教育鼓励我们兄妹好好学习,长大作一个有技艺的人,一个有真才实学的人,一个有益于国家和民族的人,并时常提醒我们不要在院子里大呼小叫、追逐打闹,以免影响他们的休息和生活。告诫我们见着大人时要有礼貌,要站住主动打招呼,要让路,他们有事要主动去帮忙等等。

文化部电影局的袁牧之局长就在丹江分校。但我到丹江后,并没有见过他老人家。那时袁局长已年近六十,疾病缠身,健康状态很不好,所以一直在家卧床休养,基本足不出户,而且屋里的窗帘总是拉着的。那时最大的娱乐节目就是看电影。看电影给我带来了最大的快乐和享受,所以在我对世界的认识里,电影是最高级最复杂的,觉得能够拍出电影的人都不是凡人。在父母的日常谈话里,我知道了袁牧之局长不是一个凡人。早在二三十年代,他就是著名的电影演员,演了许多著名的电影,可惜当时不让放映了。母亲说袁局长年青时可英俊了,电影演得好得不得了,迷死了无数小姑娘。父亲说,袁局长去延安后,第一个给毛主席他们拍纪录片儿,留下了无数珍贵的镜头。后来又去东北当电影厂长,拍了很多电影,是文化部第一任电影局长。袁局长是一个很有才华的人,说是我党电影工作者第一人绝不过分。我唐突地问:袁局长挨批斗了吗?父亲很生气地说:你才挨批斗,滚一边去。

我刚到丹江时,上四年级。袁局长的大女儿袁牧女是五年级的学生,二女儿袁小牧上三年级,小儿子还没上学。袁局长的夫人朱阿姨是著名昆曲演员。母亲对朱阿姨的昆曲技艺佩服得五体投地,可是对朱阿姨的管家能力却是大摇其头。袁家养过一条大花狗,跟元元、小不点儿、陈高他们好得很,因为我来得晚,所以对我的态度一般。后来大花狗生了一窝小狗,我家的母鸡们刚好下了几个蛋,于是我拿着几个鸡蛋钻到狗窝里贿赂大花狗。大花狗毫不客气地吃了我的鸡蛋,然后允许我逗她的小狗崽子们玩儿。后来来了一群人说是大花狗上山把他们的羊吓得掉下山崖摔死了,当众把大花狗杀了。我生气得很,但又惹不起他们,只能愤恨地看着他们胡作非为却又无能为力。“恶霸”两个字在头脑里久久挥之不去。

“文革”结束后,听说袁牧女考入北京电影学院,她妹妹袁小牧考入政法大学法律系。后来我出国,一去20年。2003年回国后才听说袁牧女当了导演。直到2010年秋天,受丹江口市委办之托才辗转找到袁导演的电话号码并与之取得了联系。这次通话好像是我们之间的第一次对话。

同类推荐
  • 巴蜀奇人

    巴蜀奇人

    展现了作者对于稗官野史和民风民俗这类下里巴人式的东西的熟稔。他为我们开辟了另一条道路:历史后花园的隐秘小径。
  • 中国十大文豪——韩愈

    中国十大文豪——韩愈

    韩愈(768-824),字退之,郡望为昌黎,故自称韩昌黎。南阳人(今河南沁阳),为唐代古文运动的集大成者。以礼部尚书致仕,死后谥“文”,世称韩文公。传见《旧唐书》卷一六○、《新唐书》卷一七六之《韩愈列传》。
  • 中外名人的青少年时代:华罗庚李四光

    中外名人的青少年时代:华罗庚李四光

    本书生动记述了两位科学家的家庭背景、童年生活、艰辛的求学历程、充实的大学生活、宽广的兴趣爱好,以及对其一生有重大影响的人和事,重点探究了他们取得成功的主客观因素,更多的描述了他们成功之前的历史,是值得一读的励志类读物。
  • 百年梦忆:梁实秋人生自述

    百年梦忆:梁实秋人生自述

    《百年梦忆:梁实秋人生自述》是一代大师梁实秋最经典散文作品集,也是迄今为止最完整的梁实秋自传,由其生前关于自身生平的经典文章辑录而成。在书中,他一改平时幽默、诙谐的文风,用细腻而又真挚的语言深情回忆了自己的个人经历和生活环境,包括儿时的家庭生活,清华八年的求学生涯,赴美留学的学习经历,全景展现了一代大师青少年时代的成长轨迹,再现了当时的社会面貌、文化习俗。志满中年,立志交游,他写下赴台前后的见闻、感想和游历;离开故土,家国之思,他回忆人生最重要最快乐的时光,对故友至亲的深切缅怀,饱含浓郁的怀旧情调和人生哲理,让读者看到梁实秋闲散恬淡、幽默风趣外表下更真实、感性的一面。
  • 有趣的中国名媛

    有趣的中国名媛

    在历史上,女人几乎一直被男人所压制。王朝更迭,我们记住的是那些建功立业的将军;文学诗歌,我们记住的是挥毫泼墨的文人……而这些,基本上与女人无缘。在男人的头脑中,女人是生活的点缀,是炫耀的资本,即使非常之宠爱,也极少有愿意让女人和自己平起平坐的。但是,女人们还是突围了。千百年来,在众多被压制的女性当中,出现了一批受人瞩目甚至青史留名的女人,相比男人,她们毫不逊色。在书中你看到了让男人望尘莫及的武则天、有勇有谋的孙尚香、才智过人的卓文君等,她们有的倾国倾城,有的才华横溢,但这些东西都不足以保证她们能有一个幸福的人生,她们就像浮萍,在人世间漂来漂去,一直在寻找着自己的归宿。
热门推荐
  • 替身贵妇

    替身贵妇

    她是中情局最出色的特工,负责处理一切特殊的案子,不管是东南亚军火商,还是亚洲大毒枭,都在她的手下一一解决,一次出行任务却被一枪殒命,是被发现了?还是被出卖了?一代女杰,从此香消玉殒再次醒来,发现灵魂诡异附身,化作上流社会悠悠小贵妇,而她的丈夫竟然是首屈一指的名流商人,年轻有为,英俊潇洒,睿智不凡,是上流社会淑女名媛竞相追逐的焦点,不过,可惜夫妻见面不相识,<br>
  • love在起跑线上

    love在起跑线上

    世界上再也不会有第二个他,原以为是他回来了,却貌似是不可能的呢。带走了他,回国后遇见了那个他,她该怎么办呢,她将会选择谁呢,她最终会独自一人还是会与谁擦出火花呢,亲们,敬请期待吧~~~~~~~~~~~~~~~~~~~~~~~~~·
  • ARK

    ARK

    当你获得了超越凡人的能力,你是否会用自己身体的控制权为代价来换取。或许,获取能力与否由不得你,身体被控制了也由不得你。但是,你并非别无选择。
  • 佛点头脉诀

    佛点头脉诀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心魔战记

    心魔战记

    一个能够看见别人这生所剩下的生命数值时,他于是便成为了一个恶魔。……“神仙,求求你一定要给我换命!她不能死啊!呜呜……”“谢谢你……”岚恙说:“帮你,只是为了成全我自己。”
  • 沙石50年

    沙石50年

    这是一本用文集形式记录作者创作轨迹的书。它通过几十万字各类作品的汇集,向人们提供了一部浓缩的作者业余创作史,也展现了作者五十余年的创作生涯中,不同时期的理想、追求和精神风貌以及他与时俱进的个人成长过程。
  • 明婚正娶:BOSS大人太腹黑

    明婚正娶:BOSS大人太腹黑

    “夏暖心,我真不明白你到底有几颗心!”他咬牙切齿的质问她,漆黑的眸底跳跃着火光。门后还有人在敲门,她只能沉默不语。见她这样,他的心更沉下一分,危险的眯了眼,“原来,你只有对着别人的时候才会喜笑颜开,而你对着我,永远是这么的冰冷。”
  • 逆天改命之地灵界

    逆天改命之地灵界

    一个是皇室贵族娇滴滴的小公主,一个是永生永世将其守护到底的神秘门派。一本自上古洪荒流传下来的法决,一直被封印着,据说乃为大道三千所化。一本法决注定一生孤独!强行改命便会为大道所不容,逃去轮回,是否躲过?傻瓜,我本一邋遢小修士,此生有缘与公主想爱,已经够了。公主,你为我做的已经够多了,这个劫还得我自己去渡过。公主,不要……不要走!不要离开我!你去哪,我便去哪!你若不弃,我便不离!
  • 岂在朝朝暮暮

    岂在朝朝暮暮

    4人之间的友谊,无人能够撼动。一次穿越,4姐妹各自寻找到了属于她们自己的爱情,8个人,4段爱情,你要永远记住那份真挚的爱情: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重生之王爷要倒贴

    重生之王爷要倒贴

    眼睁睁的看着自己的儿子被她夫君一刀刀凌迟而死,她怒,她恼,她恨。含恨重生,想她上一世活得屈辱卑微,死得无声无息。上天想要她死,她偏不屈从!逆天重生,强势归来。丞相府里斗继母,斗妹妹,斗老夫人。嫁入王府斗皇帝,斗皇后,斗各宫妃嫔。沙场之上斗敌帅,杀敌将,踏平叛乱。斗斗斗……斗破苍穹。所有想要自己死的人,通通送你们上西天,所以想要她相公死的人,通通送他们下地狱!这一世,权力,亲情,爱情……她统统都要!片段一“王妃,我很好奇,你是怎么和王爷相识的?和我说说呗!”某女一脸八卦的看着正在梳头的洛青鸾。“从前,我认识了一个男人,然后我们成亲了!”某女头也不抬的回了一句。“就这样,没了?”等了半响没下文的某女气呼呼的问道。“没了!我就是这么简单粗暴!不行吗?”洛青鸾挑了挑眉回了一句,随后便听见一重物落地的声音。片段二“青鸾,你要怎么样才能答应入宫为妃?”某渣男深情款款的看着洛青鸾。“如果我说,我要你死呢!”洛青鸾阴笑的看着某渣男。“是不是我死了,你就能好过一点了?”某渣男歇斯底里的吼道。“不,你死了还不够,我还要鞭尸!”洛青鸾轻飘飘的话,让某渣男吐血三升。PS:是谁的江山盛世画一卷谁见画里面有人把朝篡是谁的江山是你的执念谁记执念里背叛的誓言……对不起!您所查看的内容暂时无法显示,请转正文查看。(简介无能,收藏才是王道,动动你的小手指,收藏一下啦!卖萌打滚求收藏,求点击,各种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