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647800000037

第37章

关于这10部长篇小说的收获与不足,各位辅导老师(也是第一读者)在他们的“跋”中已做了初步评价,相信会有更多的读者对不同的文本做出不同的评价,这里不必赘言,但“湖北农民作家扶持计划”的实施过程,令人感动,也令人感慨。

2007年下半年,省作协主席方方收到一封来自襄阳农村的书信,写信人叫周春兰,这位农村妇女在信中向方方倾诉了她多年坚持写作的艰难,生活的困窘,特别是不被理解的苦闷。方方由此联想到湖北有的农民作家,为了写作,卖房卖牛,用小学生作业本、用牛皮纸写作,这坚定了方方“要为农民作家做点什么”想法。于是,在2008年年末她动议省作协启动一项“湖北农民作家扶持计划”。方案是2009年元旦草拟的。2009年元月13日,省作协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黄运全主持召开党组会,对方案进行了专题研究,并正式批准。方方、梁必文、高晓晖、黄建华、钱道波等5人,组成工作专班,大家齐心协力,将扶持工作一路向前推进。

第一笔扶持经费是方方向武汉东湖高新区管委会“化缘”而来。当时的管委会主任刘传铁非常支持,他说扶持农民作家,是做善事,非常有意义,当年在农村发表一个“豆腐块”,都显得特别珍贵。

有了东湖高新的经费支持,我们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办培训班。开班时间是2009年4月13日,由全省各市州作协推荐过来的32位农民作家相聚在武汉,他们对这次以“开阔认识视野,加强理论修养,提高写作水平”为主题的文学培训,满怀期待。培训班是经过精心策划和筹备的。安排的6场专家讲座,可谓阵容豪华。邀请的专家分别是:“三农问题”专家、华中科技大学社会学系博士生导师吴毅教授,他主讲《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三农”问题》;文学评论家、省作协副主席、武汉大学文学院博士生导师於可训教授,他主讲《最近15年来的长篇小说创作》;文学评论家、武汉大学文学院博士生导师陈美兰教授,她主讲《长篇小说创作的两个问题》;文学评论家、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博士生导师王先霈教授,他主讲《小说语言问题》;省作协副主席、专业作家刘继明,他主讲《农村题材与农村问题》;省作协副主席、文学院院长陈应松,他主讲《农村小说怎么写?》。讲座都是针对农民作家创作实际设计安排的,重点解决农民作家认识视野相对狭小,文学理论素养相对偏低的问题。专家们演讲前都做了充分准备,演讲十分投入,因为他们意识到农民作家要得到这样的培训机会太难了。农民作家听过讲座,都找到了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培训期间,我们还安排农民作家与文学编辑座谈讨论,到光谷、江滩参观,进行电影观摩,赠送《白鹿原》等经典图书资料。我们只有一个愿望,不让农民作家花一分钱,但要让他们在培训活动中收获更多!

参加培训的农民作家个个如饥似渴,学习、讨论都格外认真,他们真切地感受到了省作协的温暖。随州作家李旭斌说,以往农民作家的“帽子”总是受歧视,这一回,农民作家的“帽子”才真正被看重,很受鼓舞。宜昌作家唐纯杰说,参加培训,终于使自己找到了组织,找到了家,再也不会孤军奋战了。

培训班一结束,就开始向全省农民作家征集长篇小说创作构思大纲。2009年8月,我们从全省农民作家中征集了41个长篇小说构思大纲,并邀请田扬帆(长江文艺出版社编审)、刘川鄂(湖北大学文学院副院长、教授)、刘书平(省文联文学艺术院执行院长)、刘保昌(省社科院研究员)、李鲁平(武汉市文艺理论家协会副主席、《芳草》副主编)、何子英(长江文艺杂志社常务副主编)、杨彬(中南民族大学文学院副院长、教授)、吴道毅(中南民族大学教授)、高晓晖(省作协秘书长)、喻向午(长江文艺杂志社编辑部主任)组成评审专班进行集中评审,最终以无记名投票方式选出了10个选题,进入创作扶持阶段。

创作扶持采取“一对一”的辅导方式,辅导老师必须全程介入农民作家的创作过程。从创作构思开始,一直到创作完成,针对辅导对象及时解决创作中面临的问题,提出具体的修改建议。辅导结对是通过抽签确定的,抽签的结果是:田扬帆辅导熊章友的《断碑》,刘川鄂辅导余书林的《荒湖》,刘书平辅导肖吉芳的《风雨缪家庄》,刘保昌辅导熊衍锟的《古河潮》,李鲁平辅导李俊勇的《南来北往》,何子英辅导李旭斌的《布袋沟》,杨彬辅导周春兰的《折不断的炊烟》,吴道毅辅导朱雪的《梅花塘》,高晓晖辅导王能明的《郝家祠》,喻向午辅导张开宇的《马庄的风云人物》。

辅导和创作的过程,是一个合力创造精彩的过程。辅导者与创作者之间,不仅以作品为对象,在交流互动中达成了种种的共识,并且双方由此结下了深厚的情谊。周春兰家庭困难,平时只能用学生作业本写作,修改、传送极不方便,写好的作品要送到几里外的镇上花钱找人打印成电子版,才能发送给辅导老师。杨彬教授了解到这些情况后,主动要求给周春兰赠送一台电脑。方方主席得知杨彬教授的想法后,约了何子英一起,陪同杨彬教授把电脑直接送到了周春兰家,襄阳市作协主席凡夫等文学朋友也加入了看望周春兰的队伍。这次额外的“扶持”行动一时被媒体传为佳话,被誉之为“美丽的相遇”。刘川鄂教授为面对面地与余书林沟通交流,先后两次亲自开车,赶到潜江市浩口镇狮子桥村看望余书林。川鄂教授还将余书林的短篇小说《邻里》和中篇小说《女“村人大”代表》推荐到《福建文学》上发表,并为余书林的小说撰写评论文章,给予余书林热情的鼓励。刘川鄂觉得,“一对一”辅导,体现了评论家介入文学创作的真义,评论家不只是食客,对厨师做好的菜肴品头论足,而是与厨师一起下厨房,共同烹饪大餐美食。可以说,每一位辅导老师,在这段辅导、扶持过程中,都以不同的方式,付出了自己的真诚和热情,为农民作家送上了很贴心的一份温暖。

2010年4月,省作协组织农民作家年度创作总结座谈会。10位农民作家和10位辅导专家聚集一堂,面对面交流沟通,交流话题涉及到创作的每一个细节。从小说标题到立意、结构、人物、语言等等。气氛十分融洽。作家和专家们都兴趣盎然,各有收获。方方主席针对农民作家的创作现状,发表了有针对性和启发性的讲话。4月9日下午,“我们爱读书会”举办“春耕开始了——乡土文学作品朗读会”。农民作家与读书会会员一起,依次登台,激情朗诵。此时此刻,农民作家的自豪感,被激发出来,并得以尽情的挥洒和张扬。

2011年4月至6月,专家小组对10部书稿进行了认真审读,并以实名方式对每部作品进行打分,评分标准是:1人物形象丰满,语言鲜活,有较浓郁的乡土气息,满分为40分。2结构清晰,谋篇布局(情节、细节的组织)能体现长篇小说的文体特色,满分为30分。3主题鲜明,情节生动,对现实生活有较独到的思考,满分为30分。

2011年7月19日,方方主席、梁必文副主席召集10位专家集中进行书稿评审,讨论分析了每一部书稿的长处和不足,认为10部书稿总体水平超出了大家的预期。农民作家在种地或打工的生存重压下能完成这样各具特色的长篇小说,十分难得。大家一致同意,由各位辅导专家分别将评审意见转达给农民作家,请他们对各自的书稿再做一轮修改,争取10部书稿全部出版。

2011年国庆节前后,10部书稿基本最后改定,辅导老师作定稿审读,并为书稿写“跋”,给予书稿较为全面而中肯的评价。2011年11月14日,10位农民作家和辅导老师一起再聚武汉,说收获,谈体会,交流3年扶持期间各自的创作体会和情感体验,其乐融融。至此,“一对一”的创作扶持活动,就算告一段落。此后,长江文艺出版社的刘学明社长、王虹副社长组织责编们,快马加鞭,在一个相当短的时间内完成了书稿的编审和校正,使这套《湖北农民作家丛书》如期出版。此间,中共湖北省委常委、宣传部长尹汉宁、副部长陈连生、宣传部文艺处长杜海波以及湖北长江出版集团董事长王建辉,省新闻出版局局长张良成、副局长马莉、图书处处长胡伟等,对丛书的出版给予了真诚的关心和支持。特别是尹汉宁部长和陈连生副部长,对省作协实施农民作家扶持计划给予了高度的评价。

迄至目前,“湖北农民作家扶持计划”已经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据不完全统计,湖北电视台、湖北卫视、经视直播、都市频道、楚天卫星广播、湖北日报、楚天都市报、楚天金报、农村新报、长江日报、武汉晚报、武汉晨报、长江商报、新华网、荆楚网、火凤网、湖北作家网、现在网等数十家权威媒体都对扶持计划给予了关注和报导。其中,湖北日报2009年6月1日专版推介培训班32位农民作家,刊发他们的照片和文学理念,这在该报历史上是唯一的一次。2011年10月31日湖北日报再次以整版篇幅刊发了赵洪松、刘长松的署名文章《文学梦想,倔强地生长在泥土之上》,并将以《湖北农民作家丛书》面世的10部长篇小说一一进行了推介。荆楚网、湖北作家网、现在网开辟了农民作家专题栏目。《人民日报》(2011年7月26日)、《中国艺术报》(2011年7月15日)等中央媒体也刊登署名文章,肯定了湖北扶持农民作家的做法。

我们扶持农民作家,一个基本的出发点就是“雪中送炭,呵护农村文化星火”,媒体的关注与支持,使“呵护”之举广而告之,推而广之,进而使“呵护”之功更加强化,更加深化,我们对此深表感激。

特别是中共湖北省委宣传部领导的重视与关怀,以及东湖高新区管委会、省新闻出版局、湖北长江出版集团、长江文艺出版社等大力支持,才使此次农民作家扶持计划得以顺利实施,在此一并致谢!

我们不期望一个扶持计划、一套丛书能使农村文化生态产生根本性的改变,但随着这套丛书影响力的扩大,农民作家的示范效能也会扩大,我们呵护农村文化星火的举措,势必起到助燃之功,新农村文化建设星火燎原的美景,也就足可预期了。

同类推荐
  • 我终究是爱你的

    我终究是爱你的

    路喜喜,一个三餐不继的小舞者,虽然热爱跳舞,却总在每次的选角中落空,无依无靠的她,只能在心里与失踪多年的哥哥对话。一纸遗产继承通知却突然改变了她,和他的命运……他,是名私家侦探,跟她哥哥拥有一样的孤独眼神。一个恶作剧般的念头使然,喜喜决定辗转化名雇用他来跟踪自己,既然有了花不完的钱,买个守护天使也没什么不对吧?如影随形一般,他陪她在各地流浪。在他的跟踪报告里,她看到了镜头下茫然回首的自己,发丝纷乱,一双梦幻的大眼睛看向拍照者的心里。他,把那一刻捕捉下来了。而她,在相片里看到了她不断寻觅的、那种叫作“爱”的感觉……
  • 火车火车娶老婆没有

    火车火车娶老婆没有

    “月光之爱”选粹中国著名女作家以爱情为主题的小说,是因为爱情是人类最美好、最神圣的情感,是文学最有魅力的叙述。在当代社会,爱情越来越不被人们珍惜,但唯有文学始终与爱情相伴。爱情在现实中被稀释,但它仍然是文学中最生动的一股清泉。我们尤其不能忽略女性作家对爱情的书写,她们是爱情最真诚的守护人。这是著名小说家须一瓜的中篇小说集,为月光之爱书系之一。《火车火车你娶老婆没有》都是讲述了底层男女生活中的奇遇。作为记者出身的须一瓜,她最善于在小说中淋漓尽致地将市井事件融入其中。这也是她的小说重要特点之一。
  • 猎艳游戏:沉默猎杀

    猎艳游戏:沉默猎杀

    光怪陆离的模特大赛暗潮汹涌。漂亮女模与有钱男人不断被杀。苏小慢介入调查,身陷迷局。陪聊女白狐,隐秘的春女会馆,和被杀女模的高中校长一一被牵出。在这场有钱人的猎艳游戏中,谁才是主宰她们命运的魔鬼?
  • 血刺

    血刺

    叛逆不羁的庄若龙,为挣脱“市长公子”的光环,毅然决然地离开大学和深爱的女友走进了军营,从一个纨绔子弟磨炼成为一名真正的中国军人。
  • 情洒人间

    情洒人间

    《情洒人间》1996年最初以日记的形式写成,后改编成电视连续剧。
热门推荐
  • 武则天往事求真

    武则天往事求真

    武则天是一个极具魅力的历史人物。在两千多年的封建男权社会中,她以皇后身份协理朝政,建立了一个强大的李唐王朝。政绩辉煌,朝野公认,中外使臣将其与高宗并称为“二圣”。在高宗死后更代子临朝,平息了内忧外患;继而登基称帝,治理了一个繁荣昌盛的大周王朝。但由于女人的特定身份,她的政权只能交给儿子,恢复唐朝;以八十二岁高龄,自去帝号,退出政坛。死后以皇后身份合葬乾陵。留下众多的历史谜团。
  • 临傲九天

    临傲九天

    一笔破苍天,一剑舞山河,一脚踏天道,一手转轮回,天地不认我,一笔点破即可,众生不服我,一剑横劈即可,万物有轮回,轮回刻吾名,一剑一笔伴我临傲九重天
  • 茗香阁

    茗香阁

    一个来历不明的小姑娘,在一个夏日雨夜误入了汴京城一家奇怪的茶铺,从此开始了一段匪夷所思的经历。一件又一件的奇闻怪谈,频频发生在繁华汴京……
  • 23世纪乱世

    23世纪乱世

    以洪荒大劫为核心的23世纪未来异能题材小说,以多变的情节吸引读者的关注。是一部热血异能救世结合的小说,情节发展多变,人物穿插多,使读者读来热血沸腾,引人入胜。
  • HP之渡鸦爪痕

    HP之渡鸦爪痕

    拉文克劳的荣光唯有智慧才是永不流失的财富奥术师的霍格沃兹生活。看着不错的朋友,请支持在下的仙侠书《旁门妖道》。有推荐票请给《旁门妖道》。
  • 如果能倾听你的心

    如果能倾听你的心

    异能社,七界最有威胁力的军团。里面有人,神,魔,妖,灵兽,鬼,五行师……能进去的人,无没有一个不是精英中的精英!没有人敢背叛异能社,因为你就算跑到了哪里,异能社都会知道。而异能社里有一个精英战队,平均年龄15岁,他们到底在异能社是什么地位?
  • 未来科技新看点

    未来科技新看点

    本套系列丛书推出10辑,主打科技牌。少年儿童要想成为一个有科学头脑的现代人,就要对科学知识和科学热点有一个广泛的了解,这样才能激发他的兴趣和爱好。
  • 奇门药王

    奇门药王

    山里的少年,不幸被黑狗追下英雄崖,得到老道的一身真传,坐拥三百年功力,神农两部神书傍身,用精彩的医术塑造不平凡的人生,强大的功法打造不同的传奇。
  • TFBOYS:源来如此

    TFBOYS:源来如此

    王源追爱,逆风来袭!追个妹子还玩穿越?高大上啊!穿越也就算了,可谁来解释解释他穿越到一个会唧唧叫的狐狸身上是什么鬼?还有,为毛他不可以在他心爱的人面前露脸?非要装疯卖傻做白狐?这也就算了,为什么他爱的女人被掉了包,他既然毫不知情?还有,为毛他要整天目睹一群虎视眈眈的臭男人天天围着自己的女人转?泥煤啊!【本文纯属虚构,不喜勿喷!!】(关注小依微博#翩布依#,谢谢
  • 孟小冬:繁华锦瑟三折戏(珍藏版)

    孟小冬:繁华锦瑟三折戏(珍藏版)

    她是乱世中的奇女子,她有男子的霸气果决,亦有女子的妩媚坚韧。她生于京剧世家,自幼学艺,少年走红,名遍京津,成为有史以来女须生第一人,有京剧“冬皇”之誉。她叫孟小冬,一个至情至性的女子,一个风华绝代的女子,一个敢爱敢恨且情深的女子。她遇见的那两个男人,一个是梅兰芳,一个是杜月笙。本书详实描写了孟小冬诞生直至辞世70年间的传奇人生,尤其对孟小冬的两段感情,进行了整理和还原。因为她的一生,不仅代表了那个时代的女性,更是一部民国风云史,一幅京剧发展路线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