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651200000048

第48章 知名人士(4)

大会对中国武术家们的这次表演非常重视,特地安排在正式的体操比赛之后。结果,这次表演又一次轰动了比赛大厅,给世界各国参赛的运动员和教练员以及柏林市的观众留下了终身难忘的好印象。

当时,正在德国进行考察的中国知名人士郭沫若、冯玉祥、李烈钧等人也观看了这次表演。表演结束以后,他们为整座大厅的热烈气氛所感动,当即为中国武术家们赋诗题字。李烈钧当场赋诗曰:“大海无边际,波涛滚滚来。盲人操巨鉴,独自逞雄才。”

表演完毕后,德国许多城市都派人或来函邀请中国武术家们去进行表演。结果,温敬铭和张文广等人又到慕尼黑等城市。在慕尼黑表演的一场最激动人心,两位武术家一连谢了9次幕还不行,最后,硬是在观众的一再要求下,两人又来了一个“刀枪对打”才算了事。

温敬铭和张文广两位年轻的中国武术家以自己过硬的武功实践了自己的誓言,在国外为国家、为民族争得了荣誉。

报效国家的武术教官

温敬铭,小名喜太,1906年出生于河南蠡县贫苦的农民家庭。那时候,他家乡的百姓们由于受尽外国传教士的残酷剥削和压迫,纷纷起来参加义和团,打洋鬼子,砸教堂,与官兵对抗。因此,打拳强身、练功习武,在这里渐成风气。

小喜太长到7岁之时,就开始跟相邻的拳师学习武术。教他练习武功的启蒙老师有两位,一位叫贾魁,另一位叫贾俊峰。他们白天下地营生,夜晚设馆授徒,广收弟子,不取分文。他们对弟子在习艺中的一招一式要求特别严格;而小喜太聪明又好学,在12岁那年,已是本乡拳脚出众的高小优秀生了。

这年的一个春夜,小喜太正在贾魁授徒的武馆里练功习武,突然,从门外的围观者中走进一个人来。人称“罗大枪”,邻县博野人,家境十分富裕,身上既有武功,肚里又有文墨,在河北一带颇有名气。罗大枪在贾魁的陪同下,观看弟子们武功表演时,慧眼识珠看中了小喜太,并主动表示收他为徒。俗话说:严师出高徒。一晃十多年过去了,当年的小喜太,已长成了身怀一身绝技、英气勃勃的青年男子了。

1929年,年方24岁的温敬铭只身来到了北平,经表舅楚永成介绍,他找着了北平市的宪兵司令楚锡春。经楚锡春组织的一番严格考试后,被录取为司令部内的武术教师。

1930年,蒋冯阎大战开始,楚锡春兼任阎锡山部一名师长,特地将温敬铭调去山西太原军官教导团任武术教练。

九一八事变以后,温敬铭随太原军官教导团到了绥远三十五军,接着,又被安排到四三六团的董其武手下做武师。

1933年,日本侵略军占领了热河,华北告急,为了保卫华北,董其武在关键时刻,毅然率领全团将士跟随傅作义将军准备开往抗日前线。临行之前,董其武找到温敬铭,与他长谈了一次。董说:“温老弟,这次赴前线,必定有一场血战,去者九死一生。你是本团请来的武术教官,可以去,也可以不去,你自己定夺吧!”

温敬铭闻言,胸脯一拍:“团长,你让我去吧。说什么我也是一定要跟你去的。国家有难,匹夫有责。此次出征,我已准备马革尸还。”

董其武一把握住温敬铭的双手:“老弟,好样的。其实,我内心也是希望你去呀。”

就这样,青年武师温敬铭随抗日军队一起奔赴了前线。部队改名为义勇军,驻守多伦。

后来,因得不到后方的支援,只好撤往张家口,沿长城一带据守。正当温敬铭和许多爱国同仁准备为国捐躯的时候,蒋介石却派出他的军政部长何应钦在塘沽和日军签下了丧权辱国的《何梅协定》。

《何梅协定》签订之后,中日双方军队暂时停战,这样,温敬铭很快随部队从战场撤离下来。接着,又随部队奉命开回到了山西。

国术馆的三红人

温敬铭这时接到朋友从南京的来信,说是中央国术馆在近期内举行国术大考,要他即日登程前往。所谓国术大考,就是全国武术比赛。温敬铭阅完此信,当即找到团长董其武说明此事,温敬铭得到团长董其武的支持,很快就离开了部队。可他从戎5年,这时却是囊空如洗,没有去南京的路费。于是只好求助于恩师罗大枪的门下。

罗大枪一见温敬铭,大喜过望。听他说要到南京比武一事,不但慷慨解囊,并且还表示要亲自陪同弟子前往。

南京的中国武术大考,每隔几年都要举行一次。参加大考的都是全国各省、市来的武林精英、江湖英雄。举办单位是南京中央国术馆,具体负责的是国术馆的馆长张之江(曾担任冯玉祥第七混成旅任旅长)。

1933年的这次国术大考,是张之江亲自主持的国术大考。在这次大考中,他伯乐相马,一下子相中了英气勃勃的温敬铭。温敬铭在大考中,的确身手不凡。力敌各路英雄,取得了短兵(刀、枪)第二名。张之江当场宣布:温敬铭被录取为一等练习员;特聘温敬铭的老师罗大枪为中央国术馆教授。就这样,温敬铭和恩师罗大枪一起走进了南京中央国术馆。

两人来到国术馆不久,有一个从内蒙古来的武林高手到了南京。他找到国术馆内的教务处长,自称:“我的枪、剑天下无敌,贵馆没有一个是我的对手。”

教务处长立即打电话请示馆长张之江。张之江听罢,回言道:“立即组织人员与他比赛,要选派高手。”

教务处长根据张之江先生的指示,选中了罗大枪上阵。当时,罗大枪岁数已大,力气大不如前,能否战胜是个问题。在此关键时刻,温敬铭主动要求代师出阵。

比武场地选在秦淮河边,场子围好以后,温敬铭精神抖擞提枪上阵了。双方交锋不过上十个回合,温敬铭就连胜3枪。但对方虽败,仍不服输。第四枪小温主动出枪向圈里扎中平穿指,对方奋力拿枪以防,小温忽地闪枪于圈外,对方一见此情,满以为有机可乘,随即举枪直朝小温胸部扎来。哪知,这是小温一诈,待对方中计用枪直朝自己扎来时,他猛地一下持枪向左平崩。这一“崩”动作迅速、着力准确,劲力充足,一家伙将对方崩得连枪带人转了个大半个圈。小温又瞧准机会,再次出枪猛扎,对方才彻底认输。

这次比武,使温敬铭名声大振。当时,武术界有一种说法,说他和张文广、李锡恩是张之江门下的“三大红人”。

这以后不久,张之江先生去香港、下南洋,都将这“三大红人”带在身边。每到一处,让他们分别亮出自己的技艺。一方面,为海外华人撑腰;另一方面,则为振兴中华武术募捐资金。1936年的柏林奥运会,温敬铭和张文广就是张之江先生亲自点名,作观摩代表团派往柏林的。

卢沟桥事变爆发。不久,国民党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来电,聘请国术馆馆长张之江先生前去担任司令部高级顾问。张之江先生接电后,毫不犹豫,欣然从命。

这时候,已经成为国内知名人士的温敬铭闻听此事,也毅然放弃了一切优越的条件,而跟随着张之江先生一起奔向台儿庄,奔向战火纷飞的抗日战场……育人著书传武魂

温敬铭中央国术馆毕业后,留馆任教。后又在国立国术体专、中央大学等处任教。1943年任国民政府教育部国术教材编审委员会编辑,承担了大量的教材编纂工作。1946年,温敬铭夫妇在当了6年武术教师后,被学校以年纪大、不适合再搞体育为由解聘了。

全国解放以后,党和人民政府对武术名家温敬铭先生的生活和工作极为重视和关怀;将他安排在湖北教育学院任教。1955年,温敬铭走进了武汉体育学院并担任副教授。随后,他的夫人刘玉华也进入武汉体育学院,成为国家级武术裁判员。经过多年武术教学实践,温敬铭对原有教学、训练方法进行了改革:提出“集体教学、分组练习、个别辅导”的教学方法;在时间分配上,主张灵活运用“三三三”制;在训练方法上,狠抓“一、二、三、四、五”的武术基本功,从人体适应性出发,强调科学地大运动量训练,强调示范作用,并归纳为“四面示范、八方领作”;提倡“三法教学法”,即“示范动作要正确,攻防用法要清楚,传授方法要明确”。

1956年武汉市国术委员会改名为武汉市武术指导小组,温敬铭为15位成员之一。他团结武汉地区老拳师和武术爱好者开展拳艺研究交流活动,举办全市性的武术表演与比赛,促进了全市武术的普及和提高。

在教学实践活动中,温敬铭一贯重视科学研究,重视武术挖掘整理,曾说:“中国武术动动有法,法法能用,一法数防,一防数解”;他认为武术的美应是“动作精确的美,方法巧妙的美,姿势雄壮的美”。1959年,受国家体委委托,温敬铭主持制定了《武术竞赛规则》、《中国式摔跤规则》,并草拟了《摔跤规则》与《太极拳推手规则》。1978年,他根据武术发展提出武术对抗性项目“要研究、要试验、要开展”的建议,并身体力行,制订出《散手比赛规则》。实践证明温敬铭的学术思想是正确的。身为国家级武术裁判,曾在全国性各类武术竞赛活动中多次担任总裁判和仲裁主任等职。历任中国体育科学学会理事、名誉理事,中国武术协会副主席、科研委员会主任,武汉体育学院教授、科研委员会副主任。1974年被评为学院先进集体代表,1978年被评为学院先进工作者。

80年代初,年近八旬的温敬铭深感武术发展跟不上时代的需要,于是致信给胡乔木,呼吁在全国高等院校招收武术研究生,造就受过专门系统训练、有着高度理论素养的武术人才,抢救、传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武术。为此,他还四处奔走,陈述己见。他的建议终于在1984年得到国家教育部的肯定,并制发了高等院校招收武术硕士的文件。在武汉体育学院,温敬铭不顾年事已高,多次参加全国体育院系《武术》教材的编写工作,主编《简明体音美辞典》体育部分;此外,他还身体力行的接受了带武术研究生的任务,用自己丰富的武术知识和实践,满腔热忱地指导研究生和的来自世界各地的武术爱好者。他计划在带研究生的同时,挖掘整理“枪术”,然后再整理各门派的“拳术击法”等等。由于他对武术教学及研究的突出贡献,于1982年受到湖北省科协表彰,1985年荣获执教荣誉奖,同年被国家体委授予“新中国体育开拓者”的荣誉称号。

温敬铭一生专攻武术,造诣较深,享誉中外。他幼年练翻子,壮年攻绵掌,一生爱抡大枪。他练的大枪,枪法确切,身枪协调,劲力突出,变化多端,确有独到之处。为了弘扬中国的武术,温敬铭着重实践,钻研理论,很早就开始著书立说,可称为文武双全的武术家。解放前,他编撰出版的《短兵术》一书受到了当时武术爱好者的欢迎。新中国成立后,温敬铭在武术教学中深深感到,武术虽然是“国粹”,但关于武术的理论和实践的著作却少得可怜。弘扬中华武术需要这类著作的大量出版。于是他义不容辞地承担起这项具有深远历史意义的工作。解放后的30余年间,他除了在报刊杂志上多次发表专论外,还和张文广合著了长达90余万字的武术教材《中国式摔跤》,填补了武术理论这一块的空白。编编纂出版了《初级长拳一二三路》、《初级刀枪剑棍》、《甲级套路六套》、《乙级套路五套》及《女子拳》等著作。在他的影响下,夫人刘玉华的《双刀》、《龙凤剑》、《棍术》也相继问世。这些著作奠定了新中国武术的理论基础,具有开创意义。他的《铐手翻子》一书就是他在医院病床上口述由其子协助完成的。直到1985年病逝前,温敬铭还在日以继夜地奋笔疾书,他说:“最要紧的是写书,不能让我这辈子积累的资料随着我进了骨灰盒呀!”

温敬铭的一家可谓“武术之家”,他的儿子们,有的是学武术的研究生,有的是武术专业的本科生。

温敬铭一生为人刚正不阿,以“直”为立身之本,以“勤”为治学之道,以“诚”为待人之方;对工作兢兢业业,对人谦和宽厚,对己以身作则。数十年执教,桃李满园。1985年6月27日,在温敬铭先生80大寿之时,武汉体育学院党委在院内专门为他举行了一次隆重的祝寿活动。湖北省人民政府还专程送来了一块金字大匾,上书“一代武宗”。遗憾的是仅仅过了3个月,温敬铭先生因身患癌症,不幸去世。(邓先海)曾子忱——一个值得永远纪念的先贤

1983年5月的一天,是曾子忱老先生80寿辰。这一天,华中师范大学的主要领导聚集在一起,为他召开了一个祝寿会,祝贺老人从事体育工作60年,执教60年并担任教授40年。老人噙着热泪感谢党和领导的关怀,他的好几代学生们,老的亦60开外了,共祝老人寿比南山福如东海。这一天,《体育报》、《湖北日报》、《长江日报》等报纸都在显著的位置报道了这一消息。几天后,《体育报》还发表了老先生的女儿曾立慧的散文《父亲的生日》……在中国现代体育教育史上,曾子忱是永远值得纪念的先贤。

执教60年桃李满天下

曾子忱(1904.5—1991.7),湖北大冶殷祖马叫下曾村人。幼年丧父,家境贫寒。辛亥革命爆发那年鄂东地区发大水,6岁的他随母亲及叔父一挑水饺担子流落到安徽和县。自此便在和县度过了青少年时代。他先后在和县国立第一国民小学及中学读书。和县临近南京,现代体育活动开展得比较早。大约在1914年,和县举办了全县首届运动会,比赛的项目有兵操、球竿操、哑铃、游戏比赛等,曾子忱曾以少年运动员的身份参加了比赛。这次运动会让曾子忱受到了最初的体育启蒙。

1920年和县来了位毕业于中国体操学校的李可航老师,在他的引导下,曾子忱和同学陶善任报考了中国体操学校学习体育,中国体操学校是徐一冰(著名诗人徐迟的父亲)创办并兼任校长。曾子忱在这里受到了较为全面系统的体操知识方面的教育。之后,曾子忱又进入上海东亚体育专科学校学习,毕业后回到安徽,先后在和县、芜湖、安庆等地作中学体育教师。1924年6月,曾子忱受和县县长的委派筹建全县第一个体育场。

在安徽工作期间,曾子忱组织创建的安徽省第一支省级足球队参加了1925年4月在江西南昌顺化门外大会场举行的第3届华中运动会,并夺得足球比赛的冠军。安徽省足球队由曾子忱执教的芜湖萃文中学和安庆圣保罗中学的校队选拔后组成,由曾子忱担任指导员,这是他首次担任省队教练。

1925年6月,芜湖体育会成立,芜湖体育场负责人和芜湖五中、二女师、省甲种商业学校、省二农、芜关中学的体育教师10人为体育会的成员,曾子忱、赵有三为正、副主任。这个体育会主要是推动各校际之间的球类比赛活动,开展校际之间的球类比赛和观摩交流活动。在体育会的积极推动下,芜湖地区的体育活动开展得轰轰烈烈,如火如荼。

1928年8月,曾子忱离开安徽回到湖北工作,在武昌的湖北省立一中(今市第十四中学)担任体育教师。1932年底湖北省教育厅体育委员会成立时,曾子忱和刘昌合、孟寿澎、陈叔澄、杨文采、王文博5名体育专家和公共体育场场长柯南山被推选为成员。

同类推荐
  • 卡夫卡致奥特拉及家人的信

    卡夫卡致奥特拉及家人的信

    《卡夫卡致奥特拉及家人的信》卡夫卡,现代派文学的奠基人之一,生前鲜为人知,死后震撼世界。他终身未婚,与父亲关系紧张,他的妹妹奥特拉·卡夫卡或许就是他最为亲近的人。
  • 普希金

    普希金

    亚历山大·谢尔盖耶维奇·普希金,是十九世纪俄罗斯最伟大的诗人,俄罗斯文学的鼻祖。他出身贵族家庭,从小爱到良好的文学教养。在皇村中学学习时,受到当时爱国思潮和进步思想的影响,结交了一些未来的十二月党人(俄国的贵族革命家)为朋友。毕业后到彼得堡进外交部任职。在此期间写出了《自由颂》、《致恰达耶夫》等政治抒情诗,歌颂自由、进步,反对封建农奴制,挟击暴君专制,表现了开明贵族的理想,对当时的革命者曾产生过巨大影响。
  • 心理乔布斯

    心理乔布斯

    在这个人算不上长的一生中,充满了成功与失败的纠结,怒放与凋零的轮回。他的成功导致了他的失败,他的失败又成就了他更大的成功。他想控制一切,他认为自己能控制一切。他不在乎伤害任何一个人,他不在乎摧毁任何一段关系。在他的身上,伟大与卑劣同时并存。但幸运的是,他的伟大最终战胜了卑劣。从此,这世上多了一个值得永远缅怀的名字--史蒂夫·乔布斯。
  • 孔门七十二贤

    孔门七十二贤

    孔子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也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孔子以诗、书、礼、乐教,弟子盖三千焉,身通六艺者七十有二人。”这“孔门七十二贤”,是孔子思想和学说的坚定追随者和实践者,也是儒学的积极传播者
  • 良知与担当

    良知与担当

    20世纪法国知识分子的激情与偏执,始终为人们所津津乐道。法国人的浪漫和睿智成就了他们在20世纪知识界的独特地位。通过对20世纪法国知识分子的全景式描绘,作者为我们提供了关于知识社会学的最标准范本的生动而又深刻的解说和记录。
热门推荐
  • 我所理解的十年

    我所理解的十年

    那些年,我曾一度迷失过那些年,我难以忘怀的你迷茫之中看见你,满天的星光闪闪发亮思考之中回忆你,明天的太阳冉冉升起
  • 安白

    安白

    一次同学聚会之后,接二连三发生原因不明的恐怖死亡事件……有人提出了一个让人不寒而栗的想法——是安白的报复吗?那个总是戴着口罩的女孩儿,总是受欺负的女孩儿,在学校无声失踪的女孩儿……会是她干的吗?她现在是死是活?如果她活着,她究竟有什么样的神通将20年之后的同班同学一个接一个地残忍杀害?如果她已不在人世,这些离奇可怖的事件,难道是安白的冤魂操控的?不管是真凶是什么,总要让事情水落石出才行……
  • 解救岳母

    解救岳母

    母亲忽然去了日本,原本以为只是简单做份保姆工作,谁知被犯毒集团控制做散货员,家里除了父亲就没别的男人,可是父亲也是年势已高。没有别的办法,就当卖身救母也好吧。解救母亲事关重大,如果谁能救得了母亲,不管贫穷富贵,是丑是帅,我都嫁给他。姐妹同心其力断金。救援过程惊险动人,最后能不能活着回来,就看他们命硬不硬,有没有福气抱得美人归。
  • 谁是谁的太阳:尼采随笔

    谁是谁的太阳:尼采随笔

    《谁是谁的太阳:尼采随笔》随笔包括了尼采对哲学、科学、生命、自由、偏见、家庭、宗教、伦理等各个方面的见解,充满了心理学的洞见和艺术的奥秘,以振聋发聩的真知灼见和横空出世的警世恒言向世人展示了他的思想和生活。
  • 妖孽校草:强吻99次

    妖孽校草:强吻99次

    她呆萌,他腹黑,“喂,你撞到我了要对我负责!!”他勾唇一笑“哦?那你说我该怎么负责?以身相许如何?”...当呆萌遇到腹黑在学院里发生的种种又会萌发出怎样的情感...
  • 落跑王妃:彪悍王爷请抓牢

    落跑王妃:彪悍王爷请抓牢

    一个现代社会的少女穿越到古代一个太师的千金身上,在她刚苏醒的第一时间,知道了自己即将要嫁给一个素未谋面的王爷。开玩笑,老娘牙也没刷,脸也没洗,这初来乍到的,你们突然告诉我要嫁人?门也没有啊!老娘打不过你们,还不会跑么!!!!
  • 天使校草与恶魔校花

    天使校草与恶魔校花

    她,一个冷漠无情的女生,他,一个温柔体贴的男生,看温柔如何把冷酷融化…………
  • 遮天之路

    遮天之路

    少年林阳遭遇夺舍之灾,九死一生之际,深埋体内的上古神龙血脉复苏,修炼天赋扶摇直上,痊愈能力直线飙升,从此鱼跃龙门,一步登天!曾几何时默默无闻,如今发奋威震寰宇;曾几何时无力回天,如今发疯无法无天!踏天路,碎神话,创规则,我就是我,那个行走在善与恶之间的林阳!
  • 十月胎教速查全典

    十月胎教速查全典

    本书从广义胎教的角度,介绍了孕前准备对胎儿的好处,孕期10个月孕妈妈与胎儿的生理、心理变化及相应胎教措施和方法,并对新生儿全脑开发进行了简要论述。便于读者有针对性地快速查阅。
  • 堕转轮回

    堕转轮回

    一千年前,光之审判者同七位守护使者用尽了力量将暗之毁灭者封印。一千年后,黑暗复苏。即将到来的,是毁灭?还是…………于是不禁想问:“究竟有没有人,懂得真正的黑暗?”【PS:小说有点动漫风了………………于是成了轻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