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652100000045

第45章 书斋内外(7)

六月,一边努力备考,一边又开始准备“七?一”晚会。在这次告别母校的晚会上,我们年级除了有夏雨田、戴安康的精彩的相声表演外,还有一个感人的节目《青年英雄颂》。这是我们自编自导自演的造型诗朗诵。一个方桌搭上一块落地的红布就是一个雕塑基座了。四位同学分别扮演刘胡兰、董存瑞、黄继光、向秀丽。四位同学表演很到位,一亮相就给人逼真的英雄塑像的感觉。朗诵的同学则是满怀真挚深沉的崇拜之情在颂扬四位青年英雄。表演也就达到了预期的效果:英雄的颂歌在感动我们自己的同时也感动了全体观众。暴风雨般的掌声送我们走下舞台。我记得参与创作和朗诵的有我、刘百燕、彭慧敏、戴安康、王洪玉、郭建良等人。《刘胡兰》颂是我写的,所以我还记得它的序诗和尾声。“年轻的朋友啊,你可曾听见过隆隆的炮声?你可曾看见过滚滚的硝烟?你可曾知道啊,为了今天的幸福,有多少人把青春奉献?井冈山的岩石金沙江的水,天安门前的人民英雄纪念碑,它们会告诉你:美丽的五星红旗是英雄的鲜血染红,幸福的康庄大道是英雄的生命铺成。……十四岁的刘胡兰啊,十四岁的小姑娘。十四岁的刘胡兰啊,十四岁的英雄!你‘生的伟大死的光荣’!花为你艳,旗为你红,我们为你唱赞歌啊,你永远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依依惜别“半月楼”

七月,学院召开了毕业生动员大会。文华楼前拉起了巨大的横幅:“到农村去到边疆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我因为是文艺积极分子,和学院某些领导很熟。管人事的领导知道我如离开武汉,就只剩我妈一个人在家了。我符合留城条件,他要我写一个留城申请报告。我说:“我是共青团员,主动申请留城是可耻的。我应该响应党的号召,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有这样想法的绝非我一人。如果你能看到我们当年的毕业生登记表,你会发现,百分之九十九的人都是填写的:服从组织分配。

离开昙华林的前夜,我和几位好友坐在女生宿舍前的草坪上话别。那是一个美好的仲夏之夜,清风徐徐,皓月当空。从交谈中我知道了,我们的心是相通的:无论在哪里无论遇到什么困难,我们都将永远忠于我们的理想,要在平凡的岗位上作出不平凡的业绩,力争成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一定要做到“回首往事时,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

我们几个人,有的要回广东,有的要去恩施去荆州去襄樊,都要远远地离开大武汉了。反而是我分在黄冈地区,距离武汉最近。此一别,不知何年何月才能再相聚!夜深了,一缕依依惜别的愁绪开始缠绕我们的心。一人起头众人和,我们相依相偎唱起了:“但愿从今后,我俩永不忘,莫斯科郊外的晚上……”

月光下的女生宿舍,那美丽的白色半圆形小楼,在我的泪光里变得朦朦胧胧。我在心里说:再见了,美丽的半月楼,快乐的女儿国!再见了,美丽的昙华林,多彩的大学生活!

(凌忠祺,1956年入中文系。曾任鄂州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昙华林,我心中的歌

【王浚山】

我家住在长江边。每到傍晚时分,我总爱沿着滨江公园的林荫道散步。江水波光粼粼滔滔东去,波浪拍岸,发出节奏鲜明的声响,好像在唱着永远唱不完的歌。踏着波浪的节拍,在漫步中,我总会想起五十三年前的往事……那年我高中毕业了。八月的一天中午,邮递员推着自行车,边看门牌号码边向我家走来。走到我家门口,他手里拿着信封,高举着一边摇晃一边大声喊道:“王浚山,来通知了,考上大学了!”那年是一九五九年,录取通知书告诉我考取了华中师范学院中文系,八底到武昌昙华林报到。

也就是在长江边,我一手提着一个装着生活用品的线网兜,一手提着一只小木箱,沿着江岸一级一级的江岔子(也就是江岸的阶梯)拾级而下,乘上开往武汉的轮船。江水滔滔东去,那拍岸的波浪发出节奏鲜明的声响,好像在唱着永远唱不完的歌。停立船舷边,望断滔滔东去的江水,眼前水茫茫的一片,我不知道武汉在前面什么地方。我在心里默默唸着“昙华林”的地名,想像着它会是一个什么样子。我知道,在那遥远的地方,我将开始人生第一课,去寻找那还十分飘渺的梦想。

那年,我刚满十七岁。

华师中文系在昙华林里。“昙华林”这是个多么美丽的名字呵!我想,在那里一定开满昙花,是一个充满梦幻的地方。走进昙华林,映入眼帘的却是苍翠的松柏,高大的银杏、梧桐和叫不出名的阔叶树和葱郁茂密的灌木丛。看上去年代已经很久远的红砖灰瓦西式楼房掩映在绿荫之中。我没有看见昙花,却感觉置身在一个幽深静谧的庭院里。那沿着满坡落满树叶的幽静小路,那飞檐高挑像古建筑一样的室内体育馆,最引人注目的是那高耸在绿树丛中的文华楼。“文华楼”,这是个多么令人神往的名字呵!我认为,只有叫“文华”的楼,才配建在中文系里。

此时,我的思绪飞进了文华楼中的教室里。在我眼前浮现出教我们“先秦文学”的石声淮教授的身影。石声淮教授瘦长高挑的身材,背微微有些驼,平时总爱穿一袭长衫。上课时,他不紧不漫娓娓道来,全神贯注沉浸在讲授之中。他微微仰着头,眼神深邃遥远,好像在眺望着很远的地方。一次,他讲授屈原《楚辞》中的《离骚》篇。当他吟诵到“朝发轫于苍梧兮,夕余至乎县圃”时,转身走到黑板前,在黑板上画了一只车轮,在轮子和地面交接的地方画了一块塞住车轮不让其滑动的木头。他讲道:“轫”,就是这块塞在车轮子下的木头。车行前,拿走楔轮子的木块,就叫“发轫”。所以“发轫”引申为“动身”、“启程”的意思。他配的图解形象生动的讲述一下子使我们豁然开朗,在我眼前仿佛一辆车子已经启动,开始远行。我忽然感到,石声淮教授吟诵《离骚》时的形象不真像屈原吗?

对于中文系的学生来说,图书馆是知识的宝库,是最重要的地方。中文系的图书馆在文华楼上面的山坡上。星期天一些经济条件好的同学都上街去了。我囊中羞涩,就泡在图书馆里。我如饥似渴地在书堆里饱餐,享受着那从未品尝过的美味佳肴。碰上我喜欢而又买不起的书,就一本本地抄。至今我还收藏着的《沧浪诗话》,就是我在图书馆里一字一字抄下来的。

文华楼是华师中文系的标志和灵魂,在文华楼里,辛勤的教授们皓首穷经培养了一批又一批才华出众的有为青年;在文华楼里走出了一届又一届学业有成的学子。文华楼是华师中文系历史的见证和丰碑。

在文华楼院内,有一口水井,水井边有两张很大的水泥台子。水泥台子大到可以在上面把整床被单铺开。水井很深很深,井水很凉很凉。水井是我亲密的伙伴。第一次远离家乡在外求学,最感到困难的就是洗被子。在家里,被子、衣服都是母亲洗的。现在要自己洗,真是不敢设想。看见水井边偌大的水泥台子,真像找到了救星。我把被单铺在台子上,擦上肥皂,用洗衣刷一块一块挨着刷洗,直到把被单全部刷洗完,然后放到大木盆里用脚踩着清洗干净。我再也不怕洗被单了。课余休息时,我同水井、洗衣台交上朋友,水井和洗衣台伴随了我四年。它们是我四年大学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吃水不忘挖井人”,每当我想起那清清的井水,宽阔的洗衣台,心里就荡漾起一片温情,感到格外温暖。

昙华林、文华楼和水井是不可分的。郁郁葱葱的昙华林、高高的文华楼、深深的水井培育了一代又一代华师中文系学生。从涉世未深的青年到饱学成熟的才俊,是昙华林这个摇篮哺育了他们。

昙华林也真像个摇篮。走进昙华林中的华师中文系,四周环抱的是一个高坡。坡上林木茂盛,绿树成荫。沿着坡上的石梯拾级而下,是一片绿树掩映中的楼房。昙华林就像是一个盆地,中文系的教室、操场和学生宿舍就在这盆地之中。这难道不是一个大的真的摇篮吗?

昙华林,我永远不能忘怀的地方。一个十七岁的青年就是在这里长大,成人,开始了既平凡又不平凡的人生。

昙华林,我心中的歌……

(王浚山,1959年入中文系。曾任宜昌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宜昌文联党组书记兼主席)

初到昙华林

【王敏夫】

1961年9月,我满怀求知的渴望和上大学的喜悦,从洪湖农村来到了武汉,走进了我向往已久的华中师院中文系校园——昙华林。

昙华林位于武昌古城东北角内,西有花园山,东近大沙湖,背山面水,视野开阔。院外还有护城河缓缓流淌,仿佛诉说着往昔的故事。昙华林非常僻静,初来的人难以找到门径,走东门要转一大圈,走南门要经脂胭路,过粮道厅、拐几个弯,穿几道巷,只有到了学校门前,才感到豁然开朗,另有一番天地。这时你会被她那古朴、典雅、风景如画的校园所吸引,满园的樟树粗壮高大,枝繁叶茂,环抱着校舍屋宇,没有汽车轰鸣,没有人声鼎沸,除了偶尔听见几声鸟鸣,一切显得安静祥和。

昙华林里,有一道自然形成的土坡,由西向东伸延,将校园分为两半,南边高地,座座欧式小楼是老师们住房和办公场所;北边低平,建筑十分集中,一个中西结合的四合院,四进三层,教室宿舍都在其中,并有走廊与饭厅、盥洗间紧密相连,中文系的学生几乎全在大院里学习生活。在这个四合院中,我度过了整整四年,留下了许许多多美好的记忆。

初到昙华林,环境陌生,来自五湖四海的同学几乎从未曾谋面,特别是我们这来自农村的学生能否与城里的同学和谐相处,心里十分茫然。然而,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与了解,很快打消了种种顾虑,同学间热情友好,乐于助人。不仅能从他们身上学到了许多好的品质,还学到了在课堂上难以学到的知识。

记得刚进校园的第一个周未,天气有点热,吃罢晚饭去洗澡,只见澡堂里的人很多,十几个水龙头都有人在使用,有的还坐在一旁等侯。有人讲话,有人唱歌,伴随着流水哗哗,洗澡室里充满了阳刚之气。我正找位子坐下,身边有个同学主动同我打招呼说:“你是新来的同学吧?”我说“是。”他问:“叫什么名字?”显得很亲热。待我告诉他后,他说:“你的名字颇有文气,我叫卢诗信,五八级的。”我见他快言快语,自报家门,便同他闲聊起来,说:“你的名字也很雅,诗兴大发。”就这样你一言我一语地无拘无束的交谈起来,于是他热情地介绍中文系的过去和近况,特别是在讲到老师的时候,敬佩不已,说:“方教授是中文系主任,全国知名学者,明清文学的权威,讲课引原文时,不看讲稿,西厢记、葬花诗背诵如流。杨教授不仅学识渊博,根底扎实,而且治学严谨,他编写讲义全用毛笔,书写工整,一笔不苟,讲稿堪称书法珍品。还有高教授、石教授讲课也很有特色,听他们的课,那简直是一种艺术享受,你总嫌时间太短。”介绍青年老师的时候也如数家珍,邢福义、王庆生、刘兴策等等,说他们课讲得好,深受同学们欢迎,学术也颇有造诣,知名度很高。他绘声绘色地介绍,是那么自豪,那么富于感情。他一口气足足讲了半个小时,我也被他的情绪所打动,我们两人聊得如痴如醉,几乎忘了洗澡。其他同学都走了,他才说:“好了,不讲了,洗澡去!”这时我才想起我们是来洗澡的。真幸运,初来乍到就碰到这样的事,没想到我进校上的第一堂课竟在洗澡间,不是教授,而是一位从未谋面的学兄。

学校刚开学,上届的毕业生还没离校,学生宿舍也没有空出来,进来的新生暂时安排在文华楼的教室里打地铺。一天下午,许多同学都上街购买生活和学习用品,临时宿舍几乎空空无人。我不想买什么东西,只在附近转了转就回校了。只见一个同学斜躺在自己铺上看书,我问:“怎么你一人在家,没有上街?”他挪了挪身说:“我是本市人,随时都可以去的。”他很有礼貌地回答,抬了抬头,只看了我几眼,又低头看他的书。我端详了他一会,看上去他要小我几岁,戴着眼镜,皮肤白晰,显得很斯文。见他读书那么认真,便好奇地问道:“这么专心,看的什么书?”他答道:“读字典。”我说:“字典不是备查的么,怎么当书读?”他忙解释说:“字典除了查读音外,字义的诠释更是最全面、最精准的知识,开卷受益。”如此回答把我怔住了,想不到小小年纪见解如此独到,语出惊人,真令我佩服。事后我在心里琢磨了许久,才觉出读字典,学知识,有道理,是个好办法。

结束了临时住宿的生活,我们各回各班,他分配在6104班,我在6103班,后来我打听到他的名字叫佘斯大,武汉人,颇有家学渊源,后来我们接触交谈的机会不多,对他的情况也知之甚少。直到毕业后若干年才有同学告诉我,佘斯大毕业后分配到鄂城工作,文革后考上了石声淮教授的研究生,是我们中文系61级唯一考研的学生。毕业留华师任教,据说在学术上颇有造诣,著作甚丰。当我听到这些消息的时候,我并不感到意外,就凭他当年那种学习认真的态度和探索精神,在学术上取得成就只不过是早晚的事。

还有一桩事我也难忘,那是一天下午,刚上完公共课,正准备回宿舍,忽然听到有人在叫我的名字,我过去,那个同学已经走到我面前,只见她衣着朴素,身材中等,短头发,戴一副宽边眼镜,热情大方,声宏嗓大,对着我说:“王敏夫,把书放在宿舍,去排练场跳舞。”我冷冷地回了她一句,“不会?”她说:“不会就学嘛!”我说:“不去!”“这不是赶着鸭子上架?”我边走边滴咕。见我一口回绝了她的要求,不再往下讲,好像知趣地走了。我以为她不会再来找我了,哪知第二天下午,她又来了,这次没有直接找我,而是让班干部胡德林找我谈话,经介绍方知这位同学名叫毛艾伦,是6102班的,她找我跳舞是受学生会之托。胡德林说,马上国庆节要到了,武汉市要举行庆祝活动,各大学都参加化装游行,也是展现我们大学生风采的机会,系里交给她的任务是挑合适的人选,邀你去,你还是去吧。这大政治活动不参加,怕不太好吧。见他们如此认真,还上纲上线,我也不好再坚持已见了。说:“那就试试看。”到排练场和许多同学一起练习了四五次,跟着学会了一些舞蹈的基本动作。说老实话我心里没有十足的把握,担心到时会出洋相。

到了国庆节,中文系一年级新生都去参加庆祝游行,我身着维吾尔族服装,在民族大团结方阵,游行队伍从阅马场出发,行往彭刘扬路、解放路,队伍浩浩荡荡,市民夹道欢迎,场面宏大。我平生第一次参加这样的活动,自然也很激动,忘情地“手之舞之,足之蹈之”起来。行进到司门口,迎面跑来一群小孩,先是在人群里看热闹,当我们列队走近时,他们忽然指着我嚷嚷起来“看啰,看那个人跳的。”似乎在取笑我的舞姿实在难看。我感觉受到了羞辱,高涨的情绪像浇了一盆冷水,从头凉到脚,心里不是滋味。

同类推荐
  • 空心人

    空心人

    由罗雨主编的《空心人/中国80后诗系》,相当真切地抒写了一代人面临的精神困境,即她所谓的“空心人”的感受,从一个角度独特地揭示了社会转型时代当代中国人的精神失落。罗雨的现当代文学,尤其是对当代诗歌的研究与创作,已取得可喜的成就,并开始被学术界所瞩目。
  • 学生精品美文:童年的小河边

    学生精品美文:童年的小河边

    生命是一场旅途,从童年出发,我们的视野变得开阔,记忆变得清晰。童年的岁月,或是小河边的欢笑,或是田野里的追赶,或是夏日窗前的冥思,或是菩提树下的顿悟,或是书海中的漫游;所有细节,都是那么纯真、烂漫,回味无穷。终有一天,我们长大了,走远了,旅途两边更多的是异乡的风景。偶尔停驻,不禁感叹时光荏苒,童年那些过往,依然历历在目,不时在脑海深处波浪起伏。
  • 敬重与惜别

    敬重与惜别

    本书是张承志总结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几次居留日本经历的一部心血之作。勾勒了中国读者渴望了解的一些日本历史文化梗概;独自的体验里,凝结着对天下大势的估计。不同于往昔的名人旅日谭,也不同于当今的学者论文集,此书以良知与自省为武器,疾呼历史的大义、国家的和平,以及民族精神的升华。
  • 古文观止鉴赏大全集(超值金版)

    古文观止鉴赏大全集(超值金版)

    我国古文源远流长,根深叶茂,在其发展壮大成熟的过程中,名家辈出,成就斐然。那些丰富的散文作品,无疑是前辈遗留给我们的珍贵文化遗产。《古文观止》这一清初康熙年间由吴楚材、吴调侯选编的古文选本,共辑有自先秦至明末具有代表性的文章222篇。选择上轻重得宜,取舍有据,并以时代为经、作家为纬分为十二卷,每卷篇目匀称。篇幅适中,将几千年间名家巨擘所著的智慧结晶悉数囊括其中,概括而精当地铺展出了我国古代散文发展的大致轮廓和主要面貌。其中重点反映了汉文及唐宋八大家文的独特风格及突出成就,可谓是中国古典散文和传统文化的精髓之所在。这部雅瑟编著的《古文观止鉴赏大全集》从一般性的背景介绍,到字句梳理与注释解读。
  • 希腊神话和传说(下)

    希腊神话和传说(下)

    本书主要讲述了古代希腊的各种神话故事与人物传奇,根据各种希腊神话文献加以整理编排,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体系。具体分为特洛亚的故事、坦塔罗斯家的最后一代、俄底修斯的故事三部分。
热门推荐
  • 欺凌执伤

    欺凌执伤

    也许你对我,根本无爱。那我,也不必,把最珍贵的爱给予你,因为,你不配。
  • 火一点才带种

    火一点才带种

    靳辛觉这个男人真的很难懂!说实话第一眼见到他,她只觉得火得不得了!那天她腰闪到已经够痛了,喉咙哑了很倒霉,他竟然还称呼她为“阿姨”,厚!要不要比比看,她整个人娇嫩得很,他才该被叫作“大叔”吧!
  • 相亲遇到爱

    相亲遇到爱

    参加“两岸文学PK大赛”一次相亲可以认识几个人?相亲真的可以遇到对的人吗?
  • Lavengro

    Lavengro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天道神捕

    天道神捕

    一人一刀一天啸。一花一木一飘摇。求道却哪知天无道。成神却哪知天无神。亿万光年的追缉,玄世幻空的追捕。定要问鼎天道。
  • 莽原星海

    莽原星海

    一颗不知名的彗星撞击了地球,地球的气候发生了毁灭性的变化,人类濒临灭亡的边缘,秦岭山脚下的方刚成了孤儿,有幸被失去幼崽的狼母误认为是自己的幼崽收养,从此,方刚成了狼群的一员,开始了茹毛饮血的生活,并渐渐的长大,于是,我们的故事便渐渐的展开,天赋异禀的方刚一次次的奇遇,逐渐成了人族的领袖,并开始踏上星际,开始了星际争霸的历程
  • 九界攀神

    九界攀神

    天地本分为九州,天地玄黄,东南西北中,不过在上古之时,发生了一声大变,天地因此被分割成九个世界。黄界为其中一界,传闻只有攀上最颠峰之后,斩杀其它八界之所有颠峰高手,便可以一举成为九界之神,一统九界,让九界重聚成为九州大千世界。“滚………………我欲攀峰成神,挡我者死…………”古天手持盘龙重生剑,傲视苍生。
  • 易峰的爱,永远陪伴

    易峰的爱,永远陪伴

    一个单纯善良的女孩露白荫,在小学时就当上了李易峰的粉丝,一直坚持到了大学,在大学的生活就像跟做梦一样,先是在一次小学同学聚会的路上真正的碰到了失忆后的李易峰后是在学校里成为公众人物,遇上了高冷的“霸道总裁”落赤莫,并且喜欢上了她,再加上那个闪耀明星的李易峰的追寻,开启了一个不为人知的奇幻“冒险”。中途中也经历过很多风吹雨打,有很多的巨星来临?还有为了不让媒体发现躲躲藏藏?记忆重新再次想起?又回归自己的巨星位子?......最后他俩究竟能否走在一起?成为最闪耀的情侣呢?......
  • 废材嫡妃

    废材嫡妃

    杀她爹娘,抢她的身份,毁她的脸,还想要她的命!她都不在乎,等她绝地逆袭,华丽归来,定要将世人欠她的,都还回来!
  • 虚之先行者

    虚之先行者

    超凡力量被封印了三千年,三千年前的至强者都陨落了只留下种种传说,三千年后超凡复苏了,魔法与斗气不再是书中的故事。然而这时大陆已经来到了电气时代,火药枪械与超凡力量并存,他们冲突碰撞,于是大陆精彩了。主角因种族血脉的关系,一路活了下来。活了三千年,相比于此时迷茫中摸索才起步的新进超凡者,主角无疑有着更完善的知识和经验,他为了三千年前对老师做出的一个承诺,毅然开始了新的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