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652700000015

第15章 相逢开口笑(外)

彭程

将词语和句子活用,赋予其原本含义之外的意味,是如今生活中的一个颇为明显的、见怪不怪的语言现象,社会语言学家该能够从中发掘出一些颇堪回味的东西。像曾经充斥电视荧屏的“做女人挺好”、“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一类广告词,就因其所引发的暧昧的联想而一时风行。你可能对其涉及情色的暗示不以为然,但不能不承认这中间自有某种机巧。

但有一天听到一句话,仍然让我怵然一惊——

“相逢开口笑,过后不思量。”

一个素以性格豪放、口无遮拦著称的女子,开玩笑般地大声说出这句话。那是一个圈子里人的聚会场合,茶点已经用过,话语已告阑珊,参加者陆续开始起身离去。相互之间,正是握手道别、相约以今后多多联系的时候。这是常识性的礼节。因此,她的这句话显然不合常情,好几个人脸上表情一时有些尴尬。好在这是最后的时刻,离去把一切都消解了。

这句话出自于《沙家浜》里阿庆嫂的一段唱词,相当数量的国人对此该是耳熟能详。“垒起七星灶,铜壶煮三江。摆开八仙桌,招待十六方。来的都是客,全凭嘴一张。相逢开口笑,过后不思量。人一走,茶就凉……有什么周详不周详。”面对刁德一的猜疑,机智的阿庆嫂回答得滴水不漏。

但这句话移用在这个场合,这种语境中,却产生了一种解构的效果,自然让人感到不合适。有些事情,彼此间都明白是怎么回事,心照不宣,但说开了就不好了。为什么要说出来?这实际是一种对于大家都自觉不自觉地遵循的日常规范、禁忌的冒犯。不管说话的人怎样以直率自诩,潜意识里甚至有一丝揭穿真相的快感,但这种方式肯定是不为多数人习惯和认可的。

阿庆嫂的唱词,虽然是茶馆和顾客之间萍水一度相逢、转瞬各自东西的写照,但仔细揣度,又何尝不是对于通常的人际交往关系的概括。相逢开口笑,既是必要的礼节,许多情形下也是正常的喜悦,是人性的天然的流露。人是群体性的生物,交往的需要,也成为了人的自然属性。而“过后不思量”,也自有如此这般的理由。

浮生短暂倏忽,却又匆忙劳碌。并非只有重要人物如此,平头百姓照样为生存的一大串细节所纠缠,每日像陀螺一样团团旋转,不得喘息。绝大多数时间,生活是属于自己的,每个人要独自承担那一份满足或者缺憾。所以,人们也习惯了,友朋之间,有事才联系,没事问候反而令人诧异。有几次得闲,翻开通讯录给好久不曾联系的朋友拨电话,电话那头的语调颇有些诧异,再三询问,不相信自己真的无事,仅仅是问候一下。即便大家都有聚会的念头,但常常会被各种事务打扰,被推迟,还有可能被取消。就算是功德圆满,从动议到实现,也往往隔了过于漫长的时间。毕竟和工作、养家等“必需”的义务相比,这些是属于奢侈的。

另外,也许更重要的一点还在于,牵挂,思念,以及由此所生发出的交往聚会的愿望,总是和对生活的激情、对未来的憧憬与乐观相互联系的。所以最深入也最频繁的交往,多数都发生在青年时代,因为那个时节最能够受到热情的驱使。等到年老退休了,有的是时间,健康精力也并非不允许,却难得相聚。主要的,还是已经不复有当年那种急迫拥抱生活的心境了。

因此,过后不思量,其实倒是正常的。之所以我们有时会感到失望,觉得似乎有些不对劲,是某种已经成为神话的传统价值观念的影响所致,是一种幻觉。高山流水,知音难觅;刎颈之交,生死以之……古人这些关于深厚友情的记载或传说,千古流传,耳熟能详。今天显然不是这样。不同的社会生活形态,决定了朋友在不同时代所具有的意义。首先,从精神交往层面,今天借助现代科技手段的利器,思想和观念能够十分便捷地传遍天下,已经无需费尽周转四处寻觅。而从世俗功利的意义上讲,社会分工的细密化、服务的便利,使得从物质的困厄到精神心理方面的困扰的解除,很大程度上也都已经交给了社会上相应的机构或团体。想想看,兄弟姊妹之间,居住在同一个城市中,几个月不见面也是常有的事。

当然,也有些聚会不想参加,是当年不曾化解的龃龉,是今天拉开了的地位差异,是职业分工不同而难以找到共同感兴趣的话题……原因可以找出一大堆来。这样的话不见面也好,否则,为了避免冷场而努力寻找出一些话来彼此敷衍,也是颇为尴尬的事情,是自找罪受。不过,这已经属于另一个话题了,不说也罢。

相逢开口笑——这已经很不错了。如果这种笑容是发自内心的,在礼节之外还表达了真实的喜悦,流露出关心和系念,也是生命中堪称珍贵的馈赠了。

此外,不能够要求太多。

消息

“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今夕复何夕,共此灯烛光。”老朋友分别多年了,见一面真是不容易。剪一束自家菜园里种的韭菜下酒,把盏共话当年,多么亲切温馨的意境。多喝几杯吧,不用担心喝醉了。相聚太过短暂,转眼又要分别,“明日隔山岳,世事两茫茫。”

这是杜甫的名篇《赠卫八处士》,它写足写透了人生的一种况味。

生活繁杂琐碎,我们平时交往过从的人,除了亲人和同事外,倘若不是名人,不是媒体聚焦的对象,很容易就没有了消息。仿佛一条沙漠中的季节河流,流着流着就消失了,不知所终。想想看,曾经的同学,曾经的朋友,多少人已经很久不复见面,不知道消息,甚至多年间不再想起来过?仿佛流沙坠简,雾隐灵山。

空间的阻隔,时间的流逝,共同策划了这种遗忘和消失。

天各一方,最容易音讯暌违。中学时和班上的一位同学特别要好,他家也在县城里,友谊持续多年,大学四年,每个寒暑假放假回家,经常是放下行李就要赶过去。大学毕业后,各自分配在不同的城市,从事不同的职业,难得一见,便慢慢地失去了联系。如今已经超过十几年不见面了,逢年过节,时常还会想起当年他的音容笑貌,浮现在记忆中故乡小城的背景之上。

某个“五一”长假,到香港旅游,经过一个叫筲箕湾的地方,忽然觉得这地名怎么似曾相识,想了一会儿,回忆起来了:这里正是当年大学同宿舍里一位香港同学的家庭地址。那几年,经常看到家里寄给他的信,一种特别格式的信封,繁体字,不曾见过的邮票,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是八十年代初,香港学生到内地上学的还极少。这位同学也是多年音讯全无了。

有时,也会很偶然地得知某人的消息。多年来,大学同学聚会时,经常互相打听一位广西籍的女同学,毕业后二十几年中,没有任何人知道她的下落。但不久前一次聚会,却知道她在英伦。消息发布者颇有些得意洋洋,仿佛破解了屡猜不中的一个谜语。但这个消息,实在也是辗转得到的,过程更是充满了偶然性。如果不是凑巧多问了一句,很有可能永远都不会知晓。

这种戏剧性的巧合,我也曾体验过。有一次到楼下超市买东西,付款时队伍很长,为消磨时间,毫无目的地四处张望,发现排在后面的那人似曾相识,不由得又看了一眼。从对方的反应看,似乎也感觉到我面熟。问了一句,原来正是中学时另外一个班里的同学。高中毕业后,知道他考取了南方的一所高校,后来就再没有消息,算来也有二十多年了。他毕业分配来到这座城市,最近十多年来,一直住在马路对面的那幢楼里,离我的住处不到百米。他楼下也有个小型超市,平常一直是在那里买东西,这次是因为超市装修停业几天,才过天桥来这边。倘若不是装修,倘若那个时候我不来超市买东西,我们就不会见面。甚至,倘若那会儿不是排长队(这是很少遇到的现象),又是一前一后紧挨着,有足够的时间交谈询问,也很可能就擦肩而过了。世间有多少事情,都受着偶然性的拨弄啊。

一条消息常常如同一道电光闪过,瞬间照亮了什么,然后又被无边的黑暗淹没。一次老乡聚会,谈到中学时代的一位老师,一个细心的女同学当时拿出电话号码本,拨通了一个电话,每个人向老师问好。二十多年不见了,但听到那熟悉的声音,却感觉到这漫长的时间阻隔好像不曾存在过。一个羞涩的少妇,温婉美丽,从来总是轻言细语,连批评学生时都含着微笑,与其说是老师,不如说兼具母亲、大姐的角色。每次上课,刚站到讲堂上的头几分钟,表情总是有一点儿不自然,微微脸红,仿佛为了掩饰这点,有个习惯性的动作,右手拿黑板擦在讲桌上逆时针画个半圆。这幕情景从记忆深处浮现,有一缕微曛的感伤。

“万人如海一身藏”,这句诗的深意,现在是愈发明白了。每个人都匿身于人海中,被万千同类的身影遮挡。所以从波德莱尔到本雅明,都认为对于不合群的人来说,大城市才是最好的隐身之所。只有在这里,他才能够随心所欲而不必担心会被注意到。在流动变化频繁、信息海量的今天,就更是如此。某个普通人引起关注,当然会比天文奇观还要稀罕。所以,被忽略,被遗忘,无人惦记也无人打扰,倒是最正常的情况。

当然,对失去音讯的曾经的熟人朋友,如果努力打听的话,应该也能打听到。曾经看到一个说法,只要认识五十个人,接力一样地挨个相识,最后就能够认识全世界所有的人,据说这是通过一种数学方法得出的结论。但有什么必要性要去打听呢?如果没有特别的目的和功利性的考虑。

再进一步想下去,即便确凿知道某某现在居住何处、做着什么,又如何?多数无非是在某个类似聚会的场合提一下,充当谈资而已。这样说来,知道和不知道,对我们来说又有什么本质上的不同呢?那是别人的消息,别人的生命。除非特别的缘故,和我们并不构成深刻的关系,自然也不会在我们的意识中留下深刻的印迹,仿佛只是被垂柳的枝条拂了一下脸罢了。

每次聚会结束,分手时,往往互相寄语“多联系”,这中间多少是由衷的,又有多少仅仅是客套?怕是经不起追问。姑且都认为每个人都是真诚地这样想的吧,可叹的是,由于光阴的有限,生命的飘忽倥偬,每一次聚会都可能意味着永别。多年前一位同宿舍同学,在失踪近十年后来京,同学聚会一次,但那以后就又失踪了,差不多又十年了,今后还会有再次的相聚吗?

有些时候,别人成了自己的一面镜子。别人的存在,实际上也正是自己存在的证据。当年的友朋都一个个凋零,便不免怀疑自己是否真的在活着了——这是有一次从一个高龄老者那里听到的苦恼。他感叹当年所有人都已经辞世,只留下他一个人。正值生命的中途,如今对这话中的蕴含尚不能充分领会,但却不免也感到一丝暮秋寒风般的肃杀凄凉。

这一班大学同学,聚得算是比较频繁的,不像有些人,毕业之后再无来往。但掐指一算,距离上次,也有大半年了。即便这样的聚会能够按照固定的节奏持续进行下去,还会有十次,二十次?这样的时候,深入地想下去,就会意识到生活的真实面目,意识到生命短暂和迅疾的本质,就容易窥见其内里的尖锐、迷茫和无奈。

聚是偶然,散才是必然。聚是暂时的,散却是永久的。

当思绪萦绕在这里时,便会觉得消息的多寡有无,实在是无足轻重了。

(选自2007年1月《海燕·都市美文》)

同类推荐
  • 网络文学大事件100

    网络文学大事件100

    本书以大事件为视角切入网络文学发展史,全面清理网络文学兴起以来的各种事件,仔细甄别,归类整合,并按编年史的形式排列组合。在此基础上,遵循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一事一评,对事件发生的原因、背景、过程和影响、意义作出客观公允的评价,以期对每个大事件的来龙去脉有一个清晰的把握,对其在网络文学甚至整个文学发展史上的意义和价值有一个合理的理论观照。即通过点评,把事件背后的“思想”提炼和挖掘出来。
  • 毛泽东引古论事

    毛泽东引古论事

    本书根据毛泽东著作中引用诗文名句的情况,对相关诗文的出处进行阐释,并对毛泽东引用此诗文鉴古论今的时代背景和心路历程进行剖析,使读者在了解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同时,也能深入理解毛泽东深刻的唯物主义新历史观,领略伟人引古论今的独特语言艺术,在千古豪情中获得文化浸润与精神升华。
  • 柳沙堰头

    柳沙堰头

    柳沙堰头·八角井镇。这是川西北一片神奇的土地,是五代时后蜀王孟昶之妃花蕊夫人所喜爱和看重的地方。这里溪水潺潺,草木森森,平原无涯。难怪花蕊夫人这位传说中能文能武的生长在龙门山下的蜀中奇女子曾策马围猎于此。而花蕊夫人的“龙池九曲远相通,杨柳丝牵两岸风,常似江南风景好,画船来去碧波中”,更极尽此地风物之胜。
  • 唐诗(国学启蒙书系列)

    唐诗(国学启蒙书系列)

    唐代是中国诗坛上群星璀璨的年代。两千多位诗人写下五万多首诗歌,其丰富的内容、动人的意境、和谐的韵律、完美的形式,把中国诗歌推向巅峰时代。这些诗文佳作流传不衰,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儿童。《唐诗》为“国学启蒙书系列”其中一册,本套丛书是引导青少年走近国学,培养青少年朴素的道德观。本书让青少年在诵读中轻松快乐地亲近国学,更直观、真切地感受国学的魅力,在阅读中积淀文化底蕴。
  • 读者最喜爱的经典散文

    读者最喜爱的经典散文

    为了让广大读者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最佳的阅读效果。我们遴选出近200篇为广大读者所熟知的中外散文名篇。本书选文作者多为名家。中国作家中有蜚声中外的现代散文家鲁迅、朱自清、周作人、梁实秋、丰子恺等,当代散文家季羡林、刘白羽、秦牧、贾平凹等;外国作家中既有享誉世界的大文豪。如萧伯纳、纪伯伦、雨果等,又有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如聂鲁达、川端康成等。《读者最喜爱的经典散文》将不同国家、不同时代、不同流派的作家作品兼收并蓄,力求满足各方面读者的阅读需求。
热门推荐
  • 玉露不施恩

    玉露不施恩

    “无论如何,我会站在你这边,为了你,哪怕负了天下我也甘愿。”冷漠鬼魅如他,于别人,从不肯给半分表情,唯独于她,恨不得倾其所有。可待她这般好之人,却是自一开始就编织了美丽的谎言。玉泉山上,她刺穿了他的胸,纵身一跃,跳下了万丈悬崖……
  • 冷夜至尊

    冷夜至尊

    圣道法门,灭世惨案,修为被封印,从零开始!爱人已死,亲友已无。无论什么困难,都无法阻挡我--冷玄的复仇之路!可否愿意放弃你的生命为了你死去的爱人可以复活?--当然愿意!好,那我就祝你开启成神之路,让你冷玄成为无上的冷夜至尊!本书感谢墨星免费小说封面支持,百度搜索“墨星封面”第一个就是!
  • 溺宠成婚:亲亲老公呆萌妻

    溺宠成婚:亲亲老公呆萌妻

    “老公…我饿…”“饿?晚上回去‘喂饱’你。”“我不,我晚上要约朋友吃大餐!”某女一脸嫌弃。“不行。”某男黑着脸将她压在身下,从前到后从上到下将她吃了一遍。某女汗颜,这还是人前的那个高冷贵吗?覃邵卿,JK集团首席,帅气高冷多金,但却从不近女色,唯独对她。覃小小,覃家养女,无敌呆萌爱耍宝,看似无害,此生最大的乐趣,就是破坏覃邵卿的相亲,踢走他身边的女人!都说女追男隔层纱,可覃小小追覃邵卿那就是隔着珠穆朗玛峰!最后两人居然也能跨过这座峰,开出了花。覃小小管这叫梦想成真,父母亲戚认为他们这是水到渠成,瓜熟蒂落,覃小小和覃邵卿的朋友们则认为这是两人狼狈为奸的结果,迟早的事。
  • 学生精品美文:英雄花下的哨兵

    学生精品美文:英雄花下的哨兵

    只有经过地狱般的磨练,才能有征服一切敌人的力量;只有流过血的手指,才能弹出保家卫国的绝唱。军旅生活,直线加方块,充满紧张、神秘与力量,是许多年轻人(尤其是在校学生)的最爱,他们渴望看到这方面的书籍,了解当代军人与他们所看到的影视作品中不一样的生活,《英雄花下的哨兵》一书正好可以满足他们的好奇与愿望――这是一本散发着清新气息的青春军旅美文集,全书约十五万字,精选汇集了作者近几年来在全国、全军各类报刊上发表的几十篇作品,每一篇都是青春飞扬的军旅生活写照。目前,还没有出版社出版过适合当代青少年尤其是大、中学生阅读的军旅青春美文集,此书应该有一定的市场,建议出版社作为青少年文学读物力推。
  • 灵骨师

    灵骨师

    以白小寒的视角讲述了她祖母白子灵的故事,白子灵乃一代画骨师,突遭横祸,在白泽骨的使命下,魂穿到异世奇幻大陆同名同姓的灵骨师少宗主白子灵身上,却莫名逃婚。魔兽族意欲统一天下,对人族展开疯狂的屠杀与追击。旱魃一族也是虎视眈眈,神族大半早在千年以前被蚩尤封印在神鹿台。四族必将一战。四帝召集各大灵师寻上古神器,白子灵作为最为重要的灵骨师只身上路了,虽然她只会削骨成灰,以骨为画,也在这遥远的寻器道路上结识了不少同甘共苦的朋友,成长的速度不言而喻,一路上上演了一段段啼笑皆非,凶险无比的过程。更也与风萧寒上演了一场场恩怨情仇。
  • 无耻鬼君欠调教

    无耻鬼君欠调教

    她曾怨恨上天的不公,因为能见鬼她受了十八年的冷待直到差点死在夏候夜的手中,她才知道原来她是引灵师,她体内拥有阴灵之魄,她是他天生的宿敌想杀我?对不起,即使你是鬼王又如何,她再也不是初见时任鬼宰割的小绵羊惩恶鬼,断阴魄,送魂归她不辞辛苦,夜以继日的感化怨灵,只为提升法力,她要掌控鬼魂的生死,也让夏候夜感受一下被人掐着脖颈,决定生死的艰难“夏候夜,爱我,你怕了吗?”本文是个披着灵异外衣的悬疑爱情故事,一对一,男主心狠手辣却巨宠女主【搞笑版剧场】若浮生对着夏侯夜倾城一笑:“虞阴,我们来场人兽之恋吧。”夏侯夜瞥她一眼,淡淡的说:“我是鬼,你是兽。”若浮生尴尬,她对着夏侯夜撅起自己的樱桃小嘴,娇羞的说:“要亲亲。”夏侯夜立马变幻出自己青面獠牙的模样,认真的问:“还要吗?”若浮生泪奔【虐恋版剧场】夏侯夜强忍着心痛抹去若浮生流下的眼泪,轻笑:“我是鬼,你是人,我们本来就不能在一起。”“那你当初为什么要招惹我?”夏侯夜轻蔑的笑:“我游荡千年,那么寂寞,拿你来解解乏罢了。”“所以你以前说的那些话都是骗我的吗?”“你不会都当着了吧?孩子,我这年龄都能当你祖宗了。”夏侯夜笑的更轻蔑。若浮生泪如雨下,她手指苍天,狠狠发誓:“夏侯夜,我诅咒你,我诅咒你永远都只能做个孤魂野鬼,最后魂飞魄散。”看着若浮生跑开的背影,夏侯夜的身体慢慢透明,然后魂飞魄散……
  • 青春不散

    青春不散

    她的妈妈是风华公司的董事长名叫金思如,她儿子叫张嘉豪是未来风华的继承人,张嘉豪丈他妈有钱就乱花买东买西,因为他知道他会是未来的继承人所以都先策划好了。。。
  • 古武天主

    古武天主

    经过远古,上古,中古,下古,后古等多个时代后,少年秦恒再度寻找那巅峰之路。所有的武学,异能,古武,法师等都在这新世界。
  • 点石成金

    点石成金

    神中之神分出自己一小片心灵,使它如野花一般芬芳,月色一般柔和,微风一般清新。给它斟上一杯喜悦,说:“喝吧,把过去的一切忘个干净!”给它斟上…杯烦恼,说:“喝吧,尝一尝什么叫欢乐的生命!”赋予它那来自天国的睿智,把正义的路子挑定。赋予它能洞察一切奥秘的聪明。赋予它在梦境中才流露的和理想结伴的情感。为它穿上天使们用彩虹和流霞织成的激情的锦衣。给它蒙上怀疑的阴影一一光的幽灵。
  • 香仙

    香仙

    “什么香是世上最香?”“当然是女人的体香”“那,如果想要炼制这种香?”“那你就得用世上最貌美的女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