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656000000018

第18章 论高校本科比较(2)

二是将文学与其它学科的关系之常识性的介绍兑换成为具体个案性的研究,换一个角度来讲比较文学的“跨学科研究”。比如,我们可以不一般性地讲述“文学和宗教”的关系,而讲“圣经文学中所体现的宗教观念”或者“中国古代小说中的道教”;不一般性地讲述“文学和科学”的关系,而讲“19世纪以来英国小说中的科学思想”或“20世纪以来美国戏剧与科学技术的发展”;不一般性地讲述“文学与政治”的关系,而讲“中国当代诗歌中的政治问题”、“西方文论中的政治情结”;不一般性地讲述“文学与绘画”的关系,而讲“19世纪英国小说中的自然风景描写”、“古希腊悲剧中的歌队之功能”,如此等等。如果我们只是一般性地讲述文学与其它学科的关系,总会觉得我们的课堂教学流于一般知识性介绍。让学生了解一些比较文学的基本知识和历史常识当然也很重要,但那些知识往往可以在百科全书或知识手册中得到,只要花上一点时间查一下资料,就可以解决问题。如果我们按上述的办法对比较文学课程的主要内容进行转化,不仅能够使我们所讲述的内容更加历史化,比较文学研究也更加具有可操作性;这样,本科学生在这种具体的、到位的实地考察中,会得到许多意想不到的收获,最终将推动比较文学课程教学内容的实在化、操作化进一步发展。

三是将比较文学“平行研究”的相关内容材料化。学界对比较文学中的“平行研究”往往有不同的看法,有的学者认为相互没有任何关联的作家作品之间没有什么好比较的;即使生硬地比较了一番之后,也不能说明任何问题。对此,我有一点不同的想法。美国学者当时提出“平行研究”的原因有两个:一个是西方国家之间、东西方国家之间、东方各国文学之间真正发生影响关系,往往是到了比较晚近的时候才产生的;当然,各大洲的情况也不太一样,欧洲各国之间、亚洲各国的文学之间发生关系的历史要长远一点。而在更遥远的历史时空之中,各国文学之间是没有影响关系存在的,但是不是就不能进行相互之间的比较研究呢?他们认为,只要能够找到两者之间的相同点、相似点,同时又具有差异性,就具有了可比性;只要两者之间具有可比性,就可以进行比较研究。另一个是他们认为比较文学“平行研究”,正可以弥补法国学派所提倡的“影响研究”的不足;影响研究的目标是在寻求两种文学交流中所产生的继承与变异,而很难寻求到各民族文学发展的共同规律与基本规则,即所谓的“共同诗学”;正是在这种“平行研究”式的比较中,才可以看清楚两种甚至多种民族文学的相同与相似,同时也能够找到它们之间存在的差异。所以我认为问题不在于平行研究本身,而在于我们有一些初学比较文学的人,出于对比较文学的误解,认为比较文学就是在两种民族文学中寻找共同点;只要找到了共同点,就大功告成;于是,我们的学报上就充满了所谓的“X+Y”式的比较文学论文。其实,“平行研究”并不适合于初学者来做,而是适合于那些知识渊博、学养深厚、从事学术研究多年、具有很高鉴别能力与理论分析能力的人来做,这样的人来从事“平行研究”,才能够真正看出两者之间的相同、相似与差异,才能取得真正的成效。

那么如何才能改变“X+Y”式的比较文学论文到处流行的情况呢?我认为可以以各种材料为基础,对“平行研究”的相关内容进行讲解,让学生在各种历史材料的对比中,自动地认识到两者之间的相似性与差异性。比如,我们在讲“中西诗歌比较”的时候,可以将其缩小为“中英爱情诗的对比研究”;在讲“中西小说比较”的时候,可以将其缩小为“中俄长篇小说的对比研究”;在讲“中西戏剧比较”的时候,可以将其缩小为“中希古典戏剧对比研究”,如此等等。这样,既缩小了批评与研究的范围,又让题目容易集中和深入,同时也符合比较文学学科的学理性要求。如果动不动就“中国”、“西方”,可能在思路上就存在明显的漏洞;“中国”是古代、近代还是现代,不清楚;“西方”是英国、法国、德国还是俄国,或是北欧、南欧、希腊,不明确;概念都不明确、不清楚,“比较”就无从做起。更重要的是,我们在进行比较文学平行研究的时候,最好是将中西方的各种作品及其评价资料对照排列,在课堂上有意识地对文本进行详细分析,给学生一种凡事要进行科学分析的观念与如何进行文本阐述的方法,使学生真切地认识到比较文学研究的确是一种科学,认识到这是一种科学精神的体现,我们所运用的是一种科学的方法,这也就是一种严格的训练。“平行研究”与“影响研究”不一样,不能只讲一个印象,印象式的讲法往往只是一种主观性的表达,没有客观性与公正性,也就没有标准;没有标准,就讲不清楚;更重要的是从比较文学的学理与方法上来说,是不能成立的,当然对于教学生从事比较文学研究来说,那是很不恰当的。

材料是从事比较文学研究的基础,对于“影响研究”来说是这样,对于“平行研究”来说也是这样,有的人就是认识不到这一点,认为“平行研究”的论文好做,因为随意性很大,好像可以随便乱说,也不会存在很大的问题;其实平行研究的题目是很难做的,它同样要以丰富而扎实的材料为前提。

如果我们能够做到以上三点,那么本科比较文学课程内容的“文学史化”,就实现了初步的目的;比较文学课程的改造,就有了前期的基础。

三、本科比较文学教学内容“文学史化”的目标

本科比较文学教材与教学内容存在的“理论化”、“空洞化”倾向,到了不可不改的时候了,笔者在从事比较文学教学的过程中,也是逐渐地认识到这一问题及其重要性的。开始的时候,按照现有教材内容进行讲述,倒也还比较简单,反正学生有教材作为读本,增加一些内容,讲解一些问题,也不是说不可以;到了后来,才发现一般的学生对于理论的兴趣并不很大,于是我按研究生比较文学教材的要求进行调整,集中讲一些重要的理论问题,我感到还是存在一些问题。我当时还比较纳闷:是新时代的学生完全成了感性的动物,还是我们的教学本身存在问题?研究生的比较文学课堂教学和本科生的比较文学课堂教学,究竟存在着哪些不同的规律?本科比较文学的教学内容与方法和研究生比较文学的内容与方法应当是有较大区别的,但区别究竟体现哪些方面?可以说,我是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从2004年开始,我就有意对教学内容进行较大幅度的调整,取得明显效果:学生学习兴趣增加,常常喜欢提出一些问题与我讨论;有的学生还开始撰写比较文学论文,并在相关刊物上发表。于是,我才真正认识到本科比较文学教学内容上的改革,不仅是很有必要的,同时也是很重要的。

其实,本科比较文学课程教学内容的“文学史化”,不仅是一个教学实践问题,也是一个理论问题。之所以说它是一个理论问题,因为它有着自己的立场与观点,对比较文学的现状有理性的反思,并且有自己的目标。

它能够达成的主要目标:

一是可以使比较文学学科的综合性在本科教学内容上得到体现。比较文学学科的性质,讲明白了,其实它就是专门研究文学关系的一门学科;就本科阶段而言,它是学生从前学过的所有课程的一种综合:中外文学关系研究,是比较文学研究的最重要对象之一;文学和其它学科的关系,是比较文学研究必须关注的一个重要方面,比如文学与语言学、文学与艺术、文学与宗教等。如果我们将本科比较文学课程的内容尽量地“文学史化”,将中国古代文学史、中国现当代文学史、西方各国文学史、东方各国文学史上的各种文学运动、文学思潮、文学流派、文学批评,特别是作家作品,纳入到比较文学各种分支学科中,比较文学的教学内容就会更加丰富;并且这些具体的有关作家作品的比较评论与研究内容,也更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高年级的本科学生对于中外文学史上的作家作品等各种文学现象,往往比较熟悉;在从前所学过的几门文学史课程和文学理论课程的基础上,再来学习比较文学,就会取得事半功倍之效。从前,传统课程的教师讲中国古代文学史、中国现当代文学史和外国文学史的时候,一般都不会集中讲到它们相互之间的联系;他们所讲的重点是对具有代表性的作家作品进行分析,以期对作品的特点与作家的艺术追求有所认识。现在,如果能够从另一个角度重新来讲这些内容,并且主要是就他们相互之间的相似性与差异性进行分析与研究,就能对原有的知识与视域进行整合与重构,无论是对于一个学生的成长而言,还是就比较文学学科的发展而言,其意义是非常大的。

二是对中国比较文学研究队伍的培养有极大助力。本科阶段的比较文学课程主要是理论的普及与基础知识的宣传,无论是作为基础课还是专题选修课,都可以如此;本科生毕业后专门从事比较文学研究的可能性很小;要真正从事比较文学研究,也缺少雄厚的基础,因为他们缺少学术观念与研究方法的严格训练。但是,我们也不能小看本科阶段比较文学课程对于中国比较文学学科建设所起的作用,因为本科阶段的学生,无论从心理学还是从生理学的角度来说,都处于成长期中非常关键的时期,其可塑性特别大,课堂教学对其产生的影响,往往在要大于研究生阶段;研究生阶段无论就知识结构还是就理论修养来说,都有一点定型化的萌芽了;他们要真正得到改造,还有一定难度。一个学科的发展与繁荣,往往需要强大的基本群众作后盾,就像任何一个作品要产生影响,必须要有比较宏大的读者群体。

因此,本科阶段比较文学课程内容的“文学史化”就显得非常重要,真是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了;中国比较文学队伍建设的关键,还是在本科阶段的课程开设与教学内容的改革。所以,教育部曾经要求中小学教师要接受系统的比较文学教育,并专门组织力量编写了“比较文学”教材,(教育部师范教育司曾经组织专家编写作为全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教材《比较文学》,由陈、刘象愚主编,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只可惜其内容还是以比较文学的理论为本、以比较文学学科发展的历史为先而形成自己的叙述框架。

三是可以为高校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的整合作出贡献。自1992年开始,教育部在新的一轮学科调整中,将原来的比较文学与外国文学合并为汉语言文学一级学科之下的一个新的二级学科——“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当时,有一批从事比较文学研究的人,极力强调外国文学史与比较文学存在的密切关系,如有的学者就提出“外国文学就是比较文学”的论点;(参见聂珍钊:《外国文学就是比较文学》,《外国文学研究》2000年第4期。)在经过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教育部决定将“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进行合并。

由于历史原因,以前主要从事外国文学史教学的教师,往往感到无法适应这样的调整;从事比较文学研究特别需要中、外与东、西两个方面的知识积累,这对于单一从事外国文学教学的人来说,实在不是那么容易的;于是他们反对将“比较文学”列入“外国文学”,主张“比较文学”与“外国文学”分离,不愿意看到两者的联合与共同发展。于是,“比较文学”这门课程在许多高校的外国文学教研室无法开出,只好由文学理论教研室来开。“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虽然在学科体制上得到了联合,但在教学与课程体系上却并没有得到真正的合并。其实这正是造成比较文学教材与教学“理论化”和“空洞化”倾向的主要原因。我认为,本科阶段比较文学教学内容和教材的“文学史化”,正可以解决这一问题,也可实现原来教育部合并“比较文学”与“外国文学”为一个二级学科的初衷,让更多的文学史内容进入比较文学教材与比较文学课堂教学,也让更多的外国文学史课堂克服缺少比较文学观念与视野的毛病。从事外国文学教学的教师,如果在课堂上只是梳理一些历史发展线索,或者只是讲一点具体的作家与作品,甚至只是复述一点故事情节,那高校的外国文学史课程的局限性太大,最终会使学生放弃外国文学史,所学的东西也没有体系性与整一性。因此,比较文学教材的“文学史化”,正可以体现新的文学史观念和一种新的比较文学观念,并真正建立起这种观念。

中国比较文学教学在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确取得长足的进展,正如乐黛云先生所指出的那样:

“至于在教学方面,目前中国绝大部分大学都已开设了比较文学课程,设有博士点或硕士点的大学已达50余所,比较文学在许多师范大学特别受到关注,全国第一个比较文学系已在首都师范大学创立,他们的毕业生逐年把比较文学所贯穿的人文精神和国际精神带到了中学。全国中外文的比较文学刊物已达8种,北京大学和上海师大还建立了大型国际性比较文学网站和数据库。”(参见乐黛云:《全球化时代的比较文学——中国视野——在17届国际比较文学年会上的发言》,《中国比较文学》2005年第1期,第12页。)但这并不是说中国高校的比较文学教学就不存在问题,本科比较文学教材与比较文学课堂教学内容的“文学史化”,就是目前比较文学本科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议题,希望能够得到高校比较文学教学与研究同行的重视,并一起合作,进一步地共同探讨其学理基础与可行性。

同类推荐
  • 一诺千金

    一诺千金

    本书收录的作品主要包括:步步惊心、不吃白不吃、模范教师、画背后的拍案惊奇、歌星PK记、秘书遇上刺手事、一诺千金、遭遇龙卷风、神药只是一张纸、两个未婚妻等。
  • 感觉目光——当代学生阅读经典

    感觉目光——当代学生阅读经典

    本书共分为九部分,收录了100余篇散文,包括《流浪也是一种生活》、《青春是心情》、《我是一株开花的树》、《闪光的友谊》等。
  • 三言二拍二刻拍案惊奇

    三言二拍二刻拍案惊奇

    冯梦龙编的“三言”,是《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三部小说集的总称。《喻世明言》亦称《古今小说》,但“古今小说”实为“三言”的通称。“三言”每集40篇,共120篇。分别刊于天启元年(1621)前后、天启四年(1624)、七年(1624)。这些作品有的是辑录了宋元明以来的旧本,但一般都做了不同程度的修改;也有的是据文言笔记、传奇小说、戏曲、历史故事,乃至社会传闻再创作而成,故“三言”包容了旧本的汇辑和新著的创作,是我国白话短篇小说在说唱艺术的基础上,经过文人的整理加工到文人进行独立创作的开始。
  • 三十七首诗

    三十七首诗

    本书是作者的一本诗选集。创作年代在1983年到1993年间。诗集精选了1983~1986,1987~1988,1989~1993三个阶段的作品共37首。诗作反映了作者早期的创作历程,并潜涵着时代的投影。
  • 只是不想辜负了相遇

    只是不想辜负了相遇

    青春都相似,欢喜又迷茫,我们都一样,年轻又彷徨。那一年,高子墨遇见了周娴,懂得了付出;陈檬离开了卓轩,学会了祝福;宫屿习惯了商陆,懂得了怜惜;顾绍殊放开了丁帆,学会了放手……就算终有一别,时光会记得我们的相遇。我们遇见爱,也在爱中成长。我们害怕分别,亦在别离后坚强蜕变。《只是不想辜负了相遇》写尽青春唯美遇见与别离故事,深情呈现青春年少的人遇到爱,在爱中成长,也因为爱变得坚强和勇敢的心路历程。
热门推荐
  • 夜晚最亮的星星

    夜晚最亮的星星

    她如半粒尘埃,活的平凡,他是上天的骄子,满怀激情。以前的青梅竹马,现在的欢喜冤家,她想他一定是哪根筋搭错了,不然的话,他怎么会一直缠着她,上班遭辞职,她忍;看电视被偷亲,她忍;无奈肚里被种下种子,被迫生产,她已经忍无可忍了。帝无君,墙角面壁思过,不叫你不许过来上床睡觉。帝无君:是老婆大人。(小仙有懒癌症(=^.^=),更文慢,原谅我吧~)
  • 大蛮帝

    大蛮帝

    少年年从西蛮走出,经万千杀戮,屹立帝路之巅。回首万古,笑傲苍穹,人也罢妖也罢,执掌乾坤,我为大蛮帝!
  • 机动战士高达宿命

    机动战士高达宿命

    独立于其他高达故事的原创,高新科技、宏伟战斗、贵族世家、爱恨纠葛......都可以在这部作品中看到。欢迎高达爱好者及其他科幻小说爱好者关注捧场!
  • 苏坞龙战

    苏坞龙战

    天空蓝,云朵白。北方里,苏坞镇。老人笑,孩子笑。一派和,人安贫。《苏坞贫乐》这是很多年前的歌谣了。
  • 盛世倾狂

    盛世倾狂

    强者为尊,炼气为阶。这异世大陆风云涌动,宗族皇朝间紧绷一线。却猛然蹦出一个史上最狂妄的穿越女。姓凤,名倾狂。她发丝一扬,妖娆若花。她洒脱于人前,傲娇于人后。欺她者,人前笑之,人后虐之。辱她者,人前淡然之,人后千刀万剐之。一个欢脱杀手的灵魂,血液里尽是铁血杀气,在那皇朝惊艳绽放后。佛挡杀佛,神挡弑神,只为保那一丝安身之地。为了心中执念,披荆棘,斩狼烟,只为寻找归途之路。我本无心,只想悠然而过,却不料......被一唯我独尊霸气侧漏的男子,紧扣心门。王者之爱,必定身后血流千里,她以为她杀手本性必能承受得起这血腥之爱,可当爱到极致,必会是无边地狱。
  • 凤煌

    凤煌

    一个家族的败落,无数人命运的转变。一个故事,一段爱恨情仇;一种无奈,一份生死牵绊;一纸执念,一生无怨无悔。
  • 道元纪

    道元纪

    纪元换代,道元初建,妖族崛起,人类势微。一代天骄许悠然横空出世,建道术学院,完善道术体系,奋力抵抗妖族。时隔五年妖族再次来袭,两位本想淡然一生的少年,被时代所迫,出世历练,他们不愿走,时代驱赶他们不得不走,走着,走着,动荡了整个时代!欢迎大家加书友QQ群137394327
  • 校花老婆:我的最爱

    校花老婆:我的最爱

    7年前,欧阳尘宇,a市四大家族之首的独子,没有多少人走进他的心,唯独那天明媚的下午那个拥有明媚笑容的女孩。他们一起玩耍、一起上学、一起考大学。也许是意外,那个晚上他亿万他们的关系有了进步,可他只是一转身,她便消失了······7年后,绝色美女闪亮登场,咦?这位总裁,我们是不是在哪里见过?某总裁爆怒,把某女扛回房间好好“回忆”。只是,可否解释一下,为什么房间里多了三个叫某女妈咪?
  • 长城内外

    长城内外

    气势磅礴而坚固雄伟的长城,盘旋在重峦叠嶂之间,蜿蜒在沙漠之上。从秦始皇修长城至今,已两干多年,仍然充满了生命力。它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它的历史和中国历史无法分离。从公元5世纪到17世纪,它不停地书写历史,它是中国各族人民的血汗结晶,是中国古代文明的杰作,是近代中国备受屈辱和反抗斗争的舞台。
  • 烟起玄天

    烟起玄天

    景祯三十年,大玄边境烽烟四起,玄帝被迫降低了募兵年龄。萧天泽,药商庶子,本和青梅竹马的恋人慕含烟生活在富庶的渔阳镇,为建功立业、护卫大玄,毅然踏上征程,从军入伍。。。一起盗墓案掀起了后宫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