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656000000024

第24章 文学伦理学批评的三维指向

(原文发表于《外国文学研究》2005年第1期。)

在短短二十多年的时间里,西方一个世纪以来的文学批评方法就在中国文坛重演了一遍,形成了令人惊异的文论景观。这些批评方法是不是都适合于中国文学创作与文学批评实际呢?每一种文学批评方法都有其产生的具体社会背景与文化语境,都有自己特定的适用范围,世界上还没有一种能够包罗与适用所有文学现象的批评方法。

聂珍钊教授近年来提倡文学伦理学批评方法,并以此进行自己的文学研究与文学批评。他为什么要在许多批评方法之外又来提倡这样一种批评方法呢?我认为主要是有感于中国或西方文学发展的历史与现实,也有感于西方或中国文学批评所存在的问题。二十多年来中国文学理论与批评,一方面存在着一种严重的“理论自恋”(参见聂珍钊:“文学伦理学批评:文学批评方法新探索”,《外国文学研究》2004年第5期,第16—24页。)现象,并由此导致了文学理论和文学研究的“空洞化”倾向,更导致了比较文学研究的“玄学化”和外国文学研究的“专家缺乏症”;另一方面,文学研究与批评没有自己的标准,社会的、审美的、历史的、现实的,表面上看来是有,其实是没有,或者说不完善。由于中国社会转型期的文学艺术现象的丰富与复杂,真正产生实际效用的批评方法还是很少;同时,一些作家和批评家不讲自己的道德责任,面对一部作品好像只作纯粹的形式与艺术批评,完全不关乎世道人心,于是整个文学界就处于一种失范、失衡的不正常形态。因此,聂珍钊教授于2004年6月底在江西南昌举行的“中国的英美文学研究:回顾与展望”和8月底在宜昌举行的“剑桥学术传统与批评方法”两次全国学术研讨会上,都将“文学的伦理学批评”作为大会主题发言的内容,对文学伦理学批评的定义、对象和内容、思想基础与文学基础等,进行了比较系统的阐述,在出席会议的中青年学者中间产生了比较强烈的反响(参见“‘中国的英美文学研究:回顾与展望’全国学术研讨会在南昌召开”,《外国文学研究》2004年第3期,第167页。)。

“文学的伦理学批评”作为一种文学批评的方法,其要点主要见于《外国文学研究》2004年第5期和《文艺理论前沿》2004年第2辑上发表的长篇论文。(参见聂珍钊教授:“作为方法论的文学伦理学批评”,《文学理论前沿》2004年第2辑。)我认为这是文学批评史上我国学者第一次对外国文学史上与伦理道德有关的文学现象进行的比较全面系统的总结。论文对外国作家作品的伦理学内涵,对文学伦理学批评的历史前提、理论基础、方法论意义和批评方式作了独到的论述,建构起文学伦理学批评的基本框架。论文以外国文学中揭示的大量伦理道德现象构筑起自己的理论前提,在文学批评实践中体现文学伦理学批评的现实价值。通过文学批评的方式要求作家、批评家在创作与批评时负有更多的道德与社会责任,并由此建立起人类高洁的精神空间,显然这是文学应该追求的崇高理想。他提倡的文学伦理学批评是现实文学批评的需要,有其现实的针对性又有理论的历史基础。这就构成了文学伦理学批评的三维指向:一是指向历史,一是指向现实,一是指向理论与方法本身。文学的伦理学批评的指向之一是一种悠久的历史传统。西方有着丰富深厚的文学遗产,其中蕴藏的伦理学内涵构成了文学伦理学批评的学理基础。从亚里士多德到柏拉图,从布瓦洛与柯勒律治,再到尼采、弗洛伊德和拉康,往往都比较注重对文学伦理学内涵的发掘,形成了一条文学伦理学批评的历史线索。所以,文学的伦理学批评的实践活动并不是从今日才开始。而之所以能够有这样的伦理学批评,前提是许多作家在进行创作的时候往往注重从伦理学角度对社会与人生进行观察与思考,无论是但丁的《神曲》还是托尔斯泰的《复活》,无论是雨果的《巴黎圣母院》还是易卜生的《娜拉》,都充分地体现了作家在特定时代的伦理思想与道德观念。中国文学发展的历史也莫不如此。从孔孟开始的儒家文学传统特别讲究对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表现,孔子的“兴观群怨”说、“思无邪”说,朱熹的“文以载道”说,周廉溪的《爱莲说》等都与中国传统的伦理道德思想有不解之缘。聂珍钊教授认为,人类社会存在着种种生动而丰富的伦理学现象,这正是伦理学和文学的伦理学批评存在的基本前提。伦理学研究的是人类社会生活中的道德伦理事实,而文学的伦理批评对象则是文学作品在创作、传播和接受中的伦理道德事实,这是两个相互联系而又有本质不同的学术范畴。从本质上讲,文学是现实生活的反映,既然人类生活中存在各种道德伦理现象,那文学作品中就一定会存在伦理道德的问题。分析与研究文学作品中的伦理问题,这就是文学的伦理学批评的任务,只不过一个是现实的世界,一个是艺术的世界。

伦理学作为一门学科在中外早已存在,聂珍钊教授把它同文学批评结合在一起提出一种新的文学伦理学批评方法论,这是我国学术研究与探索不断深入的结果。学术研究是靠一辈又一辈人的努力才得以推进的,并不是只要有一种现象存在,就一定会及时地产生一种方法或者说学科。聂珍钊教授针对中国的文学批评理论脱离实际的问题,基于自己长期从事英国小说研究的学术体验,在现实基点、历史要求和自我学术经历的有机结合中意识到了文学伦理学批评的价值与意义。因此,我认为他提倡的文学伦理学批评是一种有自己特定的研究对象、有自己的社会与历史基础的学术理念与学术方法。

文学伦理学批评并不只是限于对一些中外文学发展历史事实的叙述,而是作为一种批评方法提出来的,这种批评方法的提出是有其具体的现实针对性的。这也是文学伦理学批评理论精神指向的重要一维。如果说中外文学史上存在的有关伦理学的大量文学现象为文学伦理学批评的提出提供了历史材料,那么,近些年来外国文学研究与批评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则是文学的伦理学批评提出的直接动机与动力。近些年来的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在从前占主导地位的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方法(以会学、历史学与美学相结合的批评方法为主)的先在性基础上,引进了一系列的最新的西方文学批评方法,如精神分析学、原型批评、新批评、结构主义、解构主义、后殖民主义、新历史主义、女性主义、接受美学等,的确为文学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角。但在引进与运用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也是多方面的:一是生硬地照搬术语与概念,造成名词术语生硬堆砌的“大轰炸”现象,让读者根本无法接受与理解;二是一些论文的作者对新的名词与术语的理解不准确,像“女性主义”与“女权主义”、“结构主义”与“解构主义”、“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等等,往往造成论文表述的混乱;三是将一些批评方法与中国作家作品生拉硬扯地联系在一起,像运用“女权主义”批评方法来解读古代诗人屈原的作品,运用“新批评”来解读浪漫主义诗人柯勒律治的文学思想等。更为严重的问题是某些所谓的理论家往往唯理论而理论,一篇文章往往从理论出发而又归结为理论,远离文学作品,甚至远离作家与文学现象本身,破坏了文学理论批评事业的正常生态。另一方面,批评家在西方形式主义等艺术批评方法的引领下重视文学的形式美感与审美的批评、文化学的批评、人类学的批评,而文学的教育功能与教化功能没有得到充分的认识,有的时候甚至完全忽略不计,这就造成了文学批评某种标准的缺失。

如果文学批评家失去了道德的准绳和忘记了自己的道德责任,仅仅从自我的内心出发评判作品,甚至把宣扬邪恶思想的作品误读为创新的作品,把违背人伦道德的赤裸裸的性描写肯定为对人性的张扬,这肯定对我们的文学批评及其文学创作都是十分有害的。

中国的文学批评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问题?主要还是因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大环境下学风的浮躁所致,同时也是中国文学批评在方法论上缺少独立性,过分依赖从西方引进的文学理论。如果我们倡导一种一切从历史事实出发的、从文学的审美现实出发的、求真务实的批评方法,并把这种批评方法作为我们的一种学术信念和追求,就必然会在学术界形成一种务实的良好气氛,建立健康发展的、正常的学术批评生态。文学伦理学批评不仅要求重视与关注中国自古以来的文学创作与批评中大量存在的伦理道德现象,同时也要求建立起中西文论的对话机制,完成中国文论的现代转化的历史性任务。西方的伦理学研究也可以为中国的文学批评家所借用,也可以用来批评中国自己的文学作品。中国自己的伦理学批评自古就有,像孔子针对《诗经》的“诗无邪”的说法,就直接地表现出一种伦理道德的批评倾向,一直到后来,陆机、刘勰、钟嵘、司空图等批评家,甚至像王国维、朱光潜、鲁迅、茅盾等近现代批评家,也没有忽略文学净化人心与重建社会的作用。可以这样说,文学伦理学批评在中国文学批评史上是存在着一条明显线索的。因此,文学伦理学批评无论是就中国的文学理论或文学作品说,还是就西方的文学理论与作品说,它都有坚实的理论与文学基础。同时,它还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既有理论创新的意义,也有文学批评的现实意义。

文学伦理学批评是作为一种方法论提出来的,因此这也是文学伦理学批评精神指向的重要一维。西方的伦理学是一门独立的学科,有自己独到的方法论体系。文学伦理学批评借鉴伦理学的研究方法,从伦理的角度研究文学中描写的种种关系,批评的目的不仅在于说明文学的伦理道德等方面的特点或者作家创作文学的伦理学问题,更在于从伦理和道德的角度“研究文学作品以及文学与社会、文学与作家、文学与读者等关系的种种问题”。除此而外,作家的道德责任、批评家的道德义务、学者研究文学的学术规范等都是“文学伦理学批评的范畴”。

(聂珍钊:“文学伦理学批评:文学批评方法新探索”,《外国文学研究》

5(2004),第20页。)伦理学作为研究方法有注重现实、注重材料、注重考证、注重整体、注重大众等特点。文学虽然来自现实社会生活,但真正的文学作品毕竟已经离开了现实的“形而下”世界,而达到了艺术的“形而上”世界,因此在方法论上是应当有所变异的。伦理学常用的研究方法能不能直接运用于文学研究呢?当然是可以的,像分类与概括、考证与考订、整体与联系等方法都是可以运用于文学批评的:既可以运用于作家与作品的研究,也可以运用于文学流派与文学风格的研究;既可以运用于作品与作家关系的研究,也可以运用于作品与读者关系的研究;既可以运用于作家与时代心理关系的研究,也可以运用于读者与社会关系的研究。最为重要的是,文学伦理学批评将关注的重点放在作家的伦理道德思想与文学批评家的伦理道德观念的研究上,这为今后的文学研究打开了一条通道,为文学批评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视野。

当然,文学批评虽然可以借鉴伦理学的方法,但文学毕竟有自己的独特性:

它是一种审美的现实,也是一种想象的艺术;它来自生活而又高于生活,它源于情感而又超越情感;它既是客观的又是主观的,它既是具象的又是抽象的,因此,只有将伦理学的方法与其它的方法相结合,将实际的现实生活与艺术真实相统一,才可能从伦理学的角度得到艺术的真谛,从而真正深入艺术的美妙之境。当然,作为一种文学批评的方法,也许还有不少问题有待于在具体的文学研究与批评过程中得到真正的解决。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文学伦理学批评无论是作为一门学科还是一种方法,真要得到完整的建立,不仅要对西方文学史上的伦理学内涵进行更全面和更深刻的把握,对西方文学批评史上的伦理学批评实践经验进行梳理与总结,也要对中国乃至东方的文学伦理学种种现象进行研究,并在中西文学和文化的平等对话中得到实现。我个人认为,中国自古以来的文学虽然不像西方那样满含宗教情怀,却更富有伦理学意义上的探讨,因为中国传统文化从本质上来说就是一种注重人际关系、重视社会和谐发展的文化。

从文学伦理学批评的三维指向可以看出,作为一种批评视角的选择、一种批评立场的建立和一种批评方法的建构,文学的伦理学批评实际上是一种比较文学批评的理论与实践,其主体内容中既有法国学者注重文学事实关系、进行实证性研究的影子,也有美国学者所倡导的一种开放的、跨学科研究的精神,从而实现文学研究与伦理学研究这两门学科之间的内在的汇通。文学的伦理学作为一种批评方法或者批评模式,从本质上说是找到了伦理学与文学相通的地方,是伦理学对于文学的渗透与文学对于伦理学的拥抱的一种反映。因此,我认为文学伦理学批评也是对于比较文学研究的一种丰富与发展,并且是朝着文学研究与批评的一种实证性与文学性方向的发展。它的历史价值、现实意义和方法论启示是不言自明的。

同类推荐
  • 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杂剧第二

    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杂剧第二

    元曲又称夹心。元曲是盛行于元代的一种文艺形式,包括杂剧和散曲,有时专指杂剧。杂剧,宋代以滑稽搞笑为特点的一种表演形式。元代发展成戏曲形式,每本以四折为主,在开头或折间另加楔子。每折用同宫调同韵的北曲套曲和宾白组成。如关汉卿的《窦娥冤》等。流行于大都(今北京)一带。明清两代也有杂剧,但每本不限四折。散曲,盛行于元、明、清三代的没有宾白的曲子形式。内容以抒情为主,有小令和散套两种。
  • 唐宋八大家(第四卷)

    唐宋八大家(第四卷)

    唐宋八大家,是唐宋时期以写诗歌和散文为主的八位文学家的合称,即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苏洵、苏轼、苏辙(合称三苏)、欧阳修、王安石、曾巩八人。其中韩愈、柳宗元是唐代古文运动的领袖,欧阳修、三苏等四人是宋代古文运动的核心人物,王安石、曾巩是临川文学的代表人物。他们先后掀起的古文革新浪潮,使诗文发展的陈旧面貌焕然一新。
  • 新年问候:茨维塔耶娃诗选

    新年问候:茨维塔耶娃诗选

    茨维塔耶娃是俄罗斯的一位天才诗人。在苏联时期,命途多舛,最后自缢而死。作品长期得不到出版。苏联解体后,国内出版界重新审视这段文学史,给茨氏以极高的评价。她的诗作,包括散文和书信,重获出版,尤其诗歌,迅速获得世界性的声誉。译者王家新是我国少数有实力的诗人,翻译过策兰等不少著名的外国诗人,译笔一流。本书所译作品多系首译,为国内其他茨氏文本所未见。
  • 一带江山如画:古诗词里的山水故人

    一带江山如画:古诗词里的山水故人

    站在无数前人吟咏过的美丽山川的面前,忽然觉得自己是如此渺小,如此微不足道。所幸,美丽的山水并未嫌弃我们这些粗鄙的后来者。它们仍然以宽广博大之胸怀,拥抱每一个来访者。于是,它们只能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在吵吵闹闹的话语声中,想起王籍的“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怀念王湾的“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思念王维的“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 尘事

    尘事

    作者通过两个农民家庭冉家和李家的发展变化,讲述了在改革开放以后,宁夏南部山区的农民,通过自身的努力,改变落后的生活状态,实现经济富裕,走向小康之路的发展历程。同时也道出了中国最广大的群体渴望知识,渴望进步,渴望改变的普遍心情。
热门推荐
  • 当心,宠妃嫁到,王爷勿惹

    当心,宠妃嫁到,王爷勿惹

    一袭红衣飘落在屋檐下,女人嘴角有着嗜血的笑容,“都说叫你别急,可是呢......”她顿了顿“呵呵呵,其实这也是对你的一种解脱,你活在这儿世上,每天晚上是不是都愧疚的要死呀,你放心,到了那里,会有很多人招待你的哦,”说完,只听“咻”的一声,一支银针飞过去。一招,致命......又是一个身影,“沫儿,回头吧,为那种男人根本不值得。你看看你现在的样子......人不人......鬼不鬼......”男子道,仿佛有些痛苦的神色。苏沫儿凤眼一眯,一丝危险划过,“你懂什么,滚!”说罢,风袍一挥,便将男子扔到远处......
  • 现代卦王

    现代卦王

    一出生,命运既已注定。与生俱来的占卜术,代表他必须要经历波澜不惊的一生。一本不跟随、不效仿,独特风格的小说。
  • 神斧传奇

    神斧传奇

    北宫家族企图吞并南门家族,一统江湖,独霸天下。北宫正雄设局约南门秀灵决斗,胜者为盟主,号令天下。为化解南门秀灵败局,东方望与南门淡挫败了北宫越的争夺行动,寻找到宝贵的陨石,与铸造专家欧阳世传准备冶炼绝世之宝剑。但打开陨石需九尾白狐之血。为求取九尾白狐之血,东方望身负重托,带鲁夫、金猴前行,路上得到孙怀幽帮助。他们到西北获取巨蜂之蜜,西南夺取恶蛟之角,历尽千辛万苦,终于在东北玄灵山月湖完成了任务。冶炼中,发现神斧天成,且只有东方望可以自如使用。于是东方望代表南门秀灵出战北宫正雄,最终取得胜利,南门与北宫握手言和,江湖重归于平静。东方望控制住权力诱惑,携孙怀幽退隐江湖,行善天下。
  • 鹿晗之触碰幸福宣判死亡

    鹿晗之触碰幸福宣判死亡

    自从遇见你她,他的生活彻底改变,只是微微一撇,却永世不忘,她的倾城一笑,成了他最美的回忆。
  • 侍臣

    侍臣

    命不由己,却奈何老天捉弄;身负血海深仇,陷入惊天阴谋;冥冥中一双大手将所有人推向死亡深渊,生与死,成与败,终将烟消云散。
  • 痴傻庶女:六岁小主母

    痴傻庶女:六岁小主母

    一个架空世界,一段穿越开始,身为王府妾生女,失宠又痴傻,连名字也无,众人皆可欺侮,只得珍娘真心爱护,却偏有机缘,拜在名满天下的玄机老人门下,三年韬光养晦,只为自由,珍娘之死,弑父!杀亲!快意恩仇,不然这今生何来自在?此时的她才五岁。
  • 总裁大人是小白

    总裁大人是小白

    别人家的总裁狂霸酷帅叼,我们家的总裁蠢萌傻白甜别人家的总裁挥金如土,我们家的总裁小气抠门别人家的总裁日理万机,我们家的总裁喜欢烤鸡苒冰长着一张宫斗文里的脸,顶着商战文里的心机,身负复仇文里的身世,适合冰山文里的气质......奈何,遇到了小白文画风的总裁于是这是一篇女主单独出现的时候高冷,男主单独出现的时候帅气,男女同框的时候蛇精的文温馨提示:前方总裁出没,画风易变,食用时小心被噎哦
  • 沙僧日记

    沙僧日记

    自周星驰的电影《大话西游》无厘头搞笑方式风靡后,后现代小说开始向传统文化取经,自网上火爆起来的《悟空传》后,又一部搞笑文学作品《沙僧日记》出现,并被众多的读者封为史上最暴笑最无厘头的文学作品!此书以日记的形式讲述师徒一群去西经路上搞笑片段。本书文字轻松搞笑,插图诙谐有趣。
  • 点墓人

    点墓人

    北邙山头少闲土,尽是洛阳人旧墓。旧墓人家归葬多,堆着黄金无买处。盗墓人俗称土夫子,因阴德亏损而多病。顾多为早亡,然而点墓之人,因入墓只取其一而能多活一段时间!却也只是“一段时间”而已,毕竟阴德有损,阴长而阳消。作为点墓人第七十代单传,林邪却是享年八十六而亡!下面就让我们进入这个关于盗墓,点墓的世界!
  • 最有价值的忠告

    最有价值的忠告

    本书竭力收集“最有价值”的忠告,尽力使每一条忠告都能让人充满力量,有所收获。在书中,你会找到关于善良和真诚、雄心和谦逊、坚持和顽强的例子,也可以找到对抗消极的法宝。这并不是一本迂腐说教的书,而是一本关于我们如何感受生活,如何在人生道路上走得更好的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