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656000000048

第48章 闻一多与中国新诗艺术的发展

(原文主要内容发表于《闻一多国际艺术研讨会论文集》。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2年。)

闻一多的抒情诗创作是他所有艺术创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他文艺理论的核心的诗歌“三美”理论的用心实践。从他的抒情诗创作,我们不仅可以看出他对于中西艺术的态度和融汇创新,也可以看出他作为一个十分严谨、品格甚高、眼光独到、技巧高超的诗人所作的一切。

“唯美”不是一种罪恶,也不是一种艺术的偏颇。闻一多的诗歌实践说明,诗歌以至于其它艺术形式,首先是作为一种艺术而存在,而不能作为一种政治或政策的工具而存在,甚至也不是作为人生与社会的单纯表现方式而存在。中国新诗已经走过将近一百年的风风雨雨,经过历史的淘洗,诗歌的珠贝已经灿然于眼前。那些注重诗歌艺术的诗人,地位已经并将越来越高;而那些不注重诗歌艺术品位的诗人,虽然其在某些方面对中国社会改变起过重要作用(这,我们也不能否定),但他们的诗史地位却在下降。那些艺术上精致、语言上精粹的诗歌作品,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选本不得不选,读者不能不读。中国诗歌艺术的发展,就是在那些讲究诗歌艺术的诗人的努力下,才得以实现的。

在中国新诗艺术发展的历史进程中,闻一多的诗是中西文化相交融的结果,是绘画、音乐与舞蹈艺术相交汇的结果,是他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结果,也是他在总结前代诗人诗歌缺失的基础上努力追求的结果,与他的同辈诗人和同派诗人的共同探讨也分不开。

他的诗歌艺术探索,对于中国新诗艺术从初创期的幼稚到二三十年代的成熟,起到了其他任何诗人所不可替代的作用。他对中国新诗艺术的贡献主要有:

一、闻一多的抒情诗是中国新诗由初期白话新诗的散漫到严整的“桥梁”

以胡适为代表的中国新诗的先驱者,反对旧体诗,打破旧体诗的格律,以白话作诗,“话怎么说就怎么写”、“作诗如作文”(胡适:《谈新诗》,《中国现代诗论》(上)。广州:花城出版社1985年,第6页。)郭沫若也说,“形式方面我主张绝端的自由”,(郭沫若:《论诗三札》,杨匡汉、刘福春编《中国现代诗论》上。广州:花城出版社1985年,第61页。)其结果是让中国新诗只是停留于“白话”阶段,没有进入到真正的“诗”的阶段。闻一多也是从20年代初就开始创作新诗,《红烛》中的诗也大多是自由体诗,但因为闻一多有深厚的古典文学修养,加之他总是以艺术家的眼光来对待生活,对待诗歌,所以他的早期作品,并不像其他白话新诗人的作品那样缺少诗味,却很有厚度和力度。

20年代中期,他从美国回到北京,参加了新月派的活动。出于对中国诗坛的考察,他写作《诗的格律》一文,提出著名的诗的“三美”主张,成为中国现代格律诗运动的理论支柱,并以自己的创作实践成为中国现代律诗的奠基人。中国新诗之所以能成形,并达到今天多样成熟体式并存的局面,与闻一多的努力是分不开的。

他这种严谨的创作态度,对于同时代的和以后的诗人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徐志摩当时就说过:“我的笔本来是最不受羁勒的一匹野马,看到了一多的谨严作品我方才憬悟到我自己的野性……”(徐志摩语,转引自卞之琳:《徐志摩诗重读志感》,《诗刊》1979年第9期。)正是从包括闻一多在内的新月派诗人的创作开始,中国新诗才走上了严谨含蕴的道路。

那么闻一多的抒情诗为什么会那么严谨而有含量呢?我们认为主要得力于他自己的自觉意识。他说:“抒情之作,宜紧凑也。既能短练,自易紧凑。王渔洋说,诗要洗刷得尽,拖泥带水,便令人厌观。篇幅有限,则不容不字字精华,榛芜尽芟。

繁词则易肤泛,肤泛则气势平缓,平缓之作,徒引人入睡,焉足以言感人哉?艺术之异于非艺术,只在能以最经济的手段,表现最多量的情感,此之谓也。”(闻一多:《律诗底研究》,《闻一多选集》第一卷。成都:四川文艺出版社1987年,第309页。)他自己从一开始就认识到中国抒情诗的艺术特质,认识到“字字精华”的重要性,认识到“以有限表现无限”是艺术与非艺术的区别。这是一种非常自觉的诗歌艺术意识。

同时,这也与他的创作方式和创作习惯有关。他说:“我自己作诗,往往不成于初得某种感触之时,而成于感触已过,历时数日,甚或数月之后,到这时琐碎的枝节往往巳经遗忘了,记得的只是最根本最重要的情绪的轮廓。然后再用想象来装成那模糊影响的轮廓,表现在文字上,其结果虽往往失之于空疏,然而刻露的毛病绝不会有了。空疏的作品读者看了不发生印象,刻露的作品,往往叫读者发生坏印象。所以与其刻露,不如空疏。”(闻一多:《致左明》(1928年2月),《闻一多论新诗》。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85年,第258页。)鲁迅也说过,情感正盛的时候不宜做诗,否则锋芒太露,易将诗美杀掉。闻一多这种严谨的创作方式,使他的诗往往比较内敛,比较空灵,不致于那么平实和泥实。空灵往往有诗情诗意,而刻露却决不会有诗情诗意,即使有也散失了。“历时数日,甚或数月之后”,这就是闻一多诗歌创作的态度。

二、闻一多是中国新诗艺术体式的开创者

讲到闻一多对中国新诗诗体建设的贡献,人们往往只知道他对现代格律诗的提倡和实践。在当时,有人就嘲笑他的诗为“豆腐干体”,认为他所创作的只是那种方方正正的诗体。实际情形并不是这样。如果我们只是止于这种认识,那无异于是贬低了闻一多,而这种结论对他来说是很不公正的。他自己对新诗体式的多样性,有过这样的认识:“诚然,律诗也是最具建筑美的一种格式;但是同新诗里的建筑美的可能性比起来,可差得多了。律诗永远只有一个格式,但是新诗的格式是层出不穷的……做律诗无论你的题材是什么,意境是什么,你非得把它挤进这一种规定的格式里去不可……但是新诗的格式是相体裁衣。”(闻一多:《诗的格律》,《闻一多全集》第三卷。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250页。)可以这样说,闻一多的诗歌体式多种多样,现代诗人中很少有能和他相比的。因为他清楚地认识到新诗的体式是“层出不穷”的,新诗的体式可以“相体裁衣”。这表明闻一多在诗歌体式上并不古板,相反却是非常开明的。他在中国新诗早期的诗体创造上作出了许多的成就,刘半农当年提出的“增多诗体”的主张,是在闻一多这里才得以实现的。

他有像《李白之死》和《剑匣》那样的抒情长诗,也有像《七子之歌》和《南海之神》那样的大型组诗;他有像《死水》和《也许》那样的创格的现代格律诗,也有像《孤雁》和《红荷之魂》那样的自由体诗;他有像《天安门》和《飞毛腿》

那样的口语体诗,也有像《忠告》和《雪片》那样的对话体诗;他有像《读沈尹默〈小妹!想起我的妹来了〉也作一首》和《志愿》那样的散文体诗,有像《口供》和《一个观念》那样的自语体诗,也有像《红烛》中的《红豆之什》那样的真正的小诗体。

我们说,闻一多对中国新诗诗体建设所作出的贡献是非常突出的,他在每一种诗体的写作上都取得了相当的成功。中国20年代的小诗,能达到《红豆之什》那样的思想与艺术水平的,只有冰心与宗白华。“我的心是个没设防的空城,/半夜里忽被相思袭击了,/我的心旌/只是一片倒降;/我只盼望/他恣情屠烧一回就去了;/谁知他竟永远占据着,/建筑起宫墙来了呢?”(《红豆·七》)像这样的小诗,其构思的精巧和抒情的委婉,也许是冰心和宗白华的小诗也难于比拟的。他还有一首非常绝妙的小诗作品:“这里都是君王底/樱桃艳嘴的小歌童;/有的唱出一颗灿烂的明星,/唱不出的,都拆成两片枯骨。”像如此的小诗作品,在闻一多的诗集中相当多。而这似乎还没有为以往的研究者所关注。

20年代,在大型组诗创作上,达到他那样的组诗创作程度的,似乎还没有。

如果我们把《孤雁篇》、《李白篇》、《雨夜篇》、《青春篇》等看做组诗还有一点勉强的话,那么,我们将《红豆篇》看做组诗则没有一点说不过去的。这是由四十二首小诗组成的一个大型组诗,以爱情为核心主题,以小小体式为外表特征。

《七子之歌》则是标准的组诗,由《澳门》、《香港》、《台湾》、《威海卫》、《广州湾》、《九龙》、《旅顺大连》七首诗组成,以离开祖国怀抱的七个子女的口吻,抒发思念母亲的情绪。《南海之神》也是由《神之降生》、《纪元之创造》、《祈祷》三首诗组成。像这样的组诗创作,在当时诗坛上可以说是绝无仅有的,就是放在整个中国新诗史上也是屈指可数的。由此可见闻一多的艺术眼光与艺术气魄。

他在抒情长诗创作上有那样高的热情,并且在艺术上没有一点破绽,在整个中国新诗史上也是少有的。《红烛》序诗,长达四十七行,在当时的抒情诗中也算是一首长诗。《剑匣》一诗,长约二百四十行之多,也许是当时最长的抒情诗之一了。

像《太阳吟》、《忆菊》、《秋色》等诗也都是五十行上下。他的长篇史诗创作也是引人注目的。长达二百二十行的《李白之死》,可以说是一首人物史诗,同样长的《渔阳曲》则以三国时弥衡骂操的故事为蓝本的史诗,而《秦始皇帝》那样的短诗,也是可以当作史诗来看待的。《一个小囚犯》是一首很独特的散文诗,可以和鲁迅的散文诗相比较而论。《醒呀》则是一首很有意味的剧诗,《教授颂》和《政治学家》则是很有个性的讽刺诗。这可以说是闻一多诗歌创作的“终结”。

所以,我们绝对不能忽略闻一多在新诗诗体建设上的成就。他的这些努力,都可以说是来自他对新诗形式的认识:“美的灵魂若不附丽于美的形体,便失去他的美了。”(闻一多:《评本学年〈周刊〉里的新诗》,《闻一多论新诗》。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85年,第5页。)他的种种诗体写作,都是他追求种种美的形体的表现。他的诗往往就是美的灵魂和美的形体的有机结合,不像有的诗人只注重诗的内容而不注重诗的形体,结果是既没有美的内质,也没有美的外质。他特别重视诗的形式,在谈到印度大诗人泰戈尔时,他说:“我不相信没有形式的东西怎能存在,我更不能明了若没有形式艺术怎能存在?固定的形式不当存在;但是那和形式本身有什么关系呢?我们要打破一个固定的形式,目的是要得到许多变异的形式罢了。”实际上,通过努力,闻一多创造了许多新的诗体形式。

三、闻一多是中国早期新诗艺术技巧的集大成者

闻一多的诗歌创作主要集中在20年代。当时的中国新诗还处于初步的发展阶段,并且基础相当薄弱。特别是在诗歌的艺术技巧上,还显得相当幼稚,有待进一步的探讨和实践。

闻一多究竟重不重视诗歌的艺术技巧?以前有的学者认为他不是一个“唯美主义”者,所以不重视诗歌的技巧。如果说他讲诗的技巧好像就是对闻一多的不恭。其实,这不符合闻一多创作的事实。他曾经为在诗歌创作中没有找到适当的技巧,而苦恼不堪。他说:“我只觉得自己是座没有爆发的火山,火烧得我痛,却始终没有能力(就是技巧)炸开那禁锢我的地壳,放射出光和热来。”(闻一多:《给臧克家先生》,《闻一多全集》第三卷。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54页。)那么,他认为诗歌创作没有技巧是不可想象的。所以,说闻一多不重视诗歌技巧是不对的。当然他也不是一个唯技巧论者,以为有了技巧就有了诗的一切。他只是认为诗歌创作不能离开技巧,诗歌是一门艺术,当然就有构思的技巧和表达的技巧,也有种种形式构成的技巧。

闻一多以他深厚的古代艺术修养,深厚的西方诗歌特别是英美诗歌艺术基础,并将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他以理论探讨作为思考的方式,以实际创作作为探讨的成果,极大地丰富了中国新诗的艺术技巧,使中国新诗艺术发展到了一个较为成熟的时期。

中国古诗中的赋、比、兴的技巧,在他的早期诗歌中发扬光大;中国古诗的格律技巧,在他的后期诗歌中得到了划时代的长足发展。中国戏剧中常用的对话技巧,让他写成不少对话体的诗;西方的长诗传统,又让他在很早时候就开始了中国长篇抒情诗的创作;中国画对线条的讲究,对诗意的经营,对气韵生动的讲究,西方油画设色布景的技巧,以及音乐的流动感与旋律感的技巧,等等,都对他的抒情诗创作产生了实质性的影响。

诗歌作为一种独特的文体,在和其它文体的对比中,有自己的特有技巧。中国新诗作为主要在外国自由体诗歌影响下产生的一种新的诗体,又是在中国这块古老的文化土壤上产生出来的,自然,其技巧系统的构成也是不可能离开古代诗歌和外国诗歌的。胡乔木在40年代对闻一多有一个评价:“要在中国现代诗人中,找出能像他这样联结中国古代诗、西洋诗和中国现代诗,并不很容易的。”(乔木:《哀一多先生之死》,延安《解放日报》1946年7月18日。)而闻一多正是这样一位融合东方和西方诗艺术于一体的大诗人。他的诗比郭沫若的诗技巧更丰富,比徐志摩的诗体式更多。他是中国现代最有技巧的自觉意识,在技巧运用上最有创造性的诗人之一。他的抒情诗之所以能够成为中国新诗史上的珠贝,与其技巧运用是分不开的。而中国现代诗歌之所以能有如此的成功,与闻一多在技巧创新上的努力是紧密相关的。

同类推荐
  • 一条裙子的励志版本

    一条裙子的励志版本

    他们都是《读者》签约作家,他们的名字频频出现在《读者》、《青年文摘》、《意林》、《格言》、《启迪》等畅销期刊上,他们在中学生中有亿万“粉丝”……
  • 搬光阴

    搬光阴

    这是一个对生活充满感触的用心写作的人。他的诗歌简洁朴素,用词谨慎、节制,不夸饰,不故作惊人之语,这让我猜测他的性情。如果说“人诗合一”的状况果真存在,他的文字就是他的经历,就是他的人生感受。
  • 大唐文青

    大唐文青

    本书用诙谐的文笔,以诗人们的作品为切入点,叙述了初唐、盛唐时期一些诗人的风骨与事迹。每一首诗歌背后,都有一段故事,一段人生,首次将这些一千多年前的“文青们”有血有肉的展现在我们面前。这些诗人们有的狂妄,比如说陈子昂;有的是杀人犯,比如说王勃;有的情感关系复杂复杂,比如王维;有的命途多舛,比如杜甫;有的是假土豪,比如李白……他们形形色色的人生,构成了中国文艺史上的一段又一段的绚丽,为我们留下了无数脍炙人口的篇章。
  • 水房子

    水房子

    其实,作为演练,我在大学就已开始(如果中学地区作文比赛获奖不算的话),那时候,母校有个《三原色》诗刊,一些圆园世纪愿园年代上学的青年人主办,记得有西北师大张子选,张中定等,我记不大清楚,我是诗社的成员之一,都是以文学青年的面目出现的,在师大算是很活跃。后来,毕业了,我偶尔看见书店里有卖《师大校友诗选》的,里面的名字,也有认得几个的,但与我的生活已经很远了。圆园世纪愿园年代后期到圆园世纪怨园年代末,兰州的诗人有一批坚持写作的,像著名的九叶派诗人唐祈先生,他的得意门生我们学校的韩霞(葛根图娅,蒙古族),还有商院的,党校的,兰州师专的等。后来,经济气候变了,人们不再热衷于写诗,走的走了,散的散了。
  • 你要配得上你所得到的爱

    你要配得上你所得到的爱

    有一种爱,默默无声,只是在我们跌倒时,在我们哭泣时,在我们孤单无助时,握住我们的手,拭去我们的眼泪,给我们一个大大的拥抱。有一个人,他的每一个微笑,每一个注视,每一个牵手,都饱含着深深的爱意。即使全世界与我们为敌,他也是我们最后的温暖。所以我们要变得更好,配得上所得到的爱。本书是一本关于亲情、爱情的情感美文合集。亲情和爱情是一个人生命中最重要的部分,一个占据我们前半生,一个占据我们后半生。面对这两种感情,我们都会生出不同的感悟,也会走不少弯路。本书用一个个情感小故事讲述父母对子女深沉的爱意以及青春年少时蒙眬的爱情,给读者一些启示。
热门推荐
  • Journal of A Voyage to Lisbon

    Journal of A Voyage to Lisbon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随风总会遇到云

    随风总会遇到云

    一个情场失意,学渣史诗级丑男,爱好游戏,却不慎跌入梦境,当一个个游戏动漫角色在记忆中涌现时,到底会是一种什么样的场景,到底他又会经历怎么样的故事呢!
  • 亿万boss的首席娇妻

    亿万boss的首席娇妻

    欧洲商业大亨恋上首席设计师兼大boss,高高在上的他暗恋她三年,当事人却一无所知,相隔两地他们因为缘分的牵绊让他们从相遇、相知到相爱……冷酷邪魅的跨国公司的首席执行官因为她变成希希相依的妻奴、昏君,面对这样的二十四孝好老公,一向平静如镜的她会把持不住吗?请关注《追爱,亿万总裁的首席娇妻》,看看妻奴总裁如何搞定首席小娇妻吧!
  • 候门长媳

    候门长媳

    侯门深院里,她长袖善舞,八面玲珑,斗小妾,哄公婆,巩固地位,更是将那头狡诈的猛狼打成真正的山鹿,摸顺他的狼毛,收伏狼心,将他变成小狐狸最爱的点心。
  • 名门盛婚:总裁宠妻无度

    名门盛婚:总裁宠妻无度

    “你……你要干什么?”黑暗的房间里,她退到角落,惊恐的瞪视着他。他轻笑着卸下领带解开纽扣,如恶魔般发狠的将她压倒在身下:“你!”他强势侵入她的生命,对她进行残忍报复。用三年的妻约,逼迫她忘记她最爱的男人。她气急败坏挣扎,“要怎么才能放过我?”他噙着笑,狭长的眼眸微微眯起,“跟我生个孩子!”
  • 画指仙魔

    画指仙魔

    世间有一术,学之可造山河,也可毁之川山,堪称造物之术。一笔一画,杀戮于天地之间,一个修真世道,一个造物毁物的画术,一个小人物开始慢慢崛起。灵丹、妙药、仙器随手一画,,只要世间存在的,通通可以画出来,因此为世人震撼。
  • 初心不变之EXO

    初心不变之EXO

    “对不起!我爱你们!”昔露跳进了万丈深渊。“露,我爱你-”伯贤紧紧抱着昔露,她不希望心上人离他远去,“不要!”昔露似乎想要说什么,却被雾气带着远离了伯贤||baby“妹妹我不该打你。”“哈-”一声奸笑的慢慢消失,此时她最恨的就是鹿晗了,她爱他,他打了她。怎样挽回她的心?||baby“昔露,你在哪快回来!”凡站在雾霭中迷茫的转来转去,她不见了。他这一辈子最爱的就是昔露,但他背叛她。当他发现自己错时,永远的失去了她||baby“嘻!”一改往常的灿烈,已经不在露出笑容,他急切想抱住那个人儿,可是,她却已经消失了。||baby在迷途时放弃昔露,放弃了昔露对他的爱。“怒那!忙内对不起你!”调皮的世勋难得用上了敬语,在坟墓前鞠上了一躬,然后伤心的躲了起来||baby“你说过在太阳最温暖的地方,要送我太阳花,可是...”艺兴站在阳台的最高处,呐呐地说。||baby“我是不是失去味觉了?我什么也闻不到了,我好想你-”D.O望着天空,叹了口气说。||baby“你不在,想看鬼故事,谁陪我?”TAO看着书架上一本本昔露买回来的鬼故事||baby......[我爱你-]
  • 烟中獨

    烟中獨

    妖王统治天界的三千年,魔君后人莫氏一族,新的族长莫楚与神女紫菱仙子在找两大神魔至尊登天之前的法宝的时候,发现了天帝与魔君大战遗落的的魔君宝剑与天帝统治六道轮回的宝盒。便想可带回凡间族地,重上天位。妖王感知后立机派遣五行金属大将下界抢夺两大宝物。
  • 异灵协会

    异灵协会

    你不找麻烦,但是麻烦会找你。生活、生存本身就是个大麻烦。
  • 君心唯童

    君心唯童

    她叫童格,从来都不会认为自己是个善良的天使,而他是她名义上的哥哥,一个不折不扣的魔鬼她执着于心,用尽心机想要得到自由的阳光,而他冷酷残忍,恶魔般的禁锢手段让人不寒而栗她说“这本是一场交易,何来真心相托!”他说“期限是我腻了,要不然就算下地狱你也得陪着我!”她一次次的逃离,而他一层层撕碎她的伪装,身体甚至是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