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658500000018

第18章 唐词篇(17)

比兴结合,是这首词的艺术特色。诗人描写山头盛放的火红的桃花,那么鲜艳、那么热烈,实际上也在赞颂女主人公的爱情像桃花一样火红;诗人描写蜀江春水拍山而流,实际上也隐含女主人公绵绵不绝,无限依恋的情怀。写景中有人物的情思。而以桃花易衰比喻郎的情薄,容易变心;以水流无限比女主人公的深情,始终不渝,不但贴切,而且形成对比,更显出“郎”之卑鄙,三心二意,“侬”之纯洁,忠贞如一。因此,这首词做到了写景明丽如画,写情形象具体,情韵高妙。吴瑞荣在《唐诗笺要》卷七上说:“梦得《竹枝》词,意致高妙,古淡有味,在元和间,诚为独步。”此言甚善。

城西门外滟灏堆,年年波浪不能摧。

懊恼人心不如石,少时东去复西来。

这首是第六首,它是诗人刘禹锡对现实发出的深沉的感喟,真挚而沉痛,反映了诗人对“人心不如石”的现实的不满,对人间美好关系的热烈追求。

刘禹锡(字梦得)是一位具有进步政治思想的诗人,他参加过王叔文为首的政治革新集团,反对宦官和藩镇割据势力,因遭到旧势力的反对而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城西门外滟灏堆,年年波浪不能摧。”写出了诗人坚定的信念。他歌颂了坚定不移的长江中的巨石,虽年年受到巨浪的冲击,但始终不被摧垮。这难道仅仅是描写“滟灏堆”吗?不,这是在描写人的意志和信仰。这里,诗人明确地表示,即使遭到艰难险阻,遭到重重打击,但他始终不渝,为理想献身,死而无憾。正因为如此,诗人对“不能摧”的滟滪堆十分倾慕,并且寄托了深厚的感情。“滟滪堆”,亦作“滟灏滩”,又称“燕窝石”,是长江江心突起的巨石,在四川省奉节县东五公里瞿塘峡口,水势湍急,旧时为长江三峡中著名险滩。这开首两句既点明了滟灏堆的地点,又写出了它的坚强精神。

“懊恼人心不如石,少时东去复西来。”这三、四两句,直截表明了诗人对黑暗现实的不满,对统治阶级阴险狠毒的手段的抗议。“懊恼”,心中别扭、气恼。“人心不如石”,用比喻说明统治者朝令夕改,翻手为云,覆手为雨,不讲信义。“少时东去复西来”正是对“人心不如石”的形象说明。

这首词朴实清新,具有民歌的通俗淳朴的风格。而诗人善用比兴的手法,寄托了政治内容,深含激情,更使此词增加了形象性和艺术感染力。

瞿塘嘈嘈十二滩,此中道路古来难。

长恨人心不如水,等闲平地起波澜。

这首是第七首,它是刘禹锡抒发对现实的无限感慨的一首词。它通过比兴的手法,描绘了瞿塘峡的险恶,以此喻人生道路的艰险,统治者的阴险和残酷,从而揭露了封建社会的黑暗,表现了诗人对合理社会的热烈渴望。

开首两句“瞿塘嘈嘈十二滩,此中道路古来难”,用通俗的语言,说明瞿塘峡水流湍急,险滩很多,形势险恶,行舟困难,常有覆舟葬身江底的危险。白居易《初人峡有感》曾描写过瞿塘峡的险恶形势:“上有万仞山,下有千丈水。苍苍两崖间,阔锪容一苇。瞿塘呀直泻,滟滪屹中峙。未夜黑岩昏,无风白浪险。大石如刀剑,小石如牙齿。……”并且发出“瞿塘天下险”(《夜入瞿塘》)的感叹。瞿塘是三峡中最险恶的一个峡,白居易的描写是形象的,而刘禹锡的描写则是十分概括的。“嘈嘈”,象声词,描写瞿塘一泻千里的气势。“十二滩”,形容峡中险石滩之多,一不小心,就会把小舟撞得粉碎。因此,诗人就说“此中道路古来难”了。这句一语双关,既指瞿塘峡行舟之难,也指人生道路的艰难,更指仕途之险恶。

因此,在三、四两句中,诗人就更进一步表现对黑暗现实的痛恨:“长恨人心不如水,等闲平地起波澜。”瞿塘峡的流水是险恶的,但世间的人心比它还要险恶,统治者无端地罗织罪名,陷害打击政治革新派。刘禹锡的这种感受,是有亲身的体验的,他参加王叔文的永贞改革,遭到旧权贵的诬陷、打击,以致被逐出朝廷,长达二十余年之久。“长恨”两字,正表现了诗人内心无比的愤慨和痛苦,正是对那些用心险恶的权贵的强烈抗争。“等闲”,平白无故之意。“波澜”,有比喻义,指人心险恶、反复无常。周埏等在《删补唐诗选脉笺释会通评林》卷五十七中说:“水性本平,瞿塘险恶搏激,致使波澜卷起。人心无故,常含反复不测,是人心不如水也。简易君子,安得不恨!”作为一位正直的、进步的诗人,刘禹锡在这首词中所表现的政治倾向,是鲜明的。

这首《竹枝》词与《竹枝》六内容相同,艺术手法也相同,可视为姊妹篇。《竹枝》词是民歌,声调凄苦,宜于抒写悲痛之情,语言清新通俗,因此它的感染力也较大。

山上层层桃李花,云间烟火是人家。

银钏金钗来负水,长刀短笠去烧畲。

这首《竹枝》词,与六、七《竹枝》词不同,不以抒情为主,没有包含明显的政治内容。这是一幅巴蜀人民的风土人情画,它反映了当地人民的生活,也描写了巴蜀的秀丽景色。因此,这是一首具有历史价值的诗篇,它让我们看到了当时巴蜀人民的生活情况。从这幅诗的画面上,我们看到了浓厚的地方色彩,看到了巴蜀勤劳的人民,他们的生活和劳动。

“山上层层桃李花,云间烟火是人家。”这两句描写巴蜀人民的生活环境,写出了巴蜀美丽的景色。巴蜀多山,重峦叠嶂,土地肥美,每逢春天,漫山遍野,桃李怒放;在白云深处,就居住着巴蜀人民,袅袅炊烟,在每家徐徐升起。“层层”描写桃花、李花之多之盛,满山皆是,像燃烧的火焰,那么鲜艳可爱。“云间”状山势之高,巴蜀的山村居民,就生活在崇山峻岭之间,过着勤劳而安定的生活。这是一幅自然的风景画,显得宁静、美丽、鲜明,具有艺术的鉴赏价值。这里,诗人既歌颂了创造“层层桃李花”的巴蜀山民,也表现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环境的向往,那里不会有“等闲平地起波澜”(见《竹枝》七),也不会使诗人产生“懊恼人心不如石,少时东去复西来”(同上,六)的感慨。这开首两句落笔自然,抓住描写对像的特征,语言朴质,没有用色彩鲜明的形容词,只用了白描的手法,而景物却是明丽似画,这就必须具有较高的语言表达能力。

如果说上述两句对山民的描写是静态的话,那么接着就是动态的描写了。开头两句以写景为主,而三、四两句则主要是写人了。“银钏金钗来负水,长刀短笠去烧畲。”描写出山村人民的勤劳、壮实和可爱。他们男女分工,美丽的女子挑着水桶,去山溪中担水,准备做饭,操持家务;而壮实的男子则挎着长刀,戴着竹笠(遮雨和阳光的竹编帽子),去烧荒垦地,准备播种。这两句,给原来的自然风光的画面上,增加了热气腾腾的人物劳动的内容,充满着生活气息,使之成为一幅描写巴蜀风土人情的佳作。“银钏、金钗”,银的手镯、金的首饰,代替妇女,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长刀、短笠”,长的砍柴刀、短小的竹笠,代替男子,也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一显其美丽可爱,一显其骠悍强壮,能使语言表达得形象而生动。这三、四两句又仗工整,语言凝练,概括力极强,把巴蜀山村人民热爱劳动,创造幸福生活的激情,充分地描写出来了。

我们谈谈这首词的素描技巧。一个高明的画家常常只用极简单的线条勾勒出人物形象,而奏传神之妙,秘诀就在于画家能够准确抓住人物的特征。文艺作品虽然用文字素描,道理也差不多,就像本篇第一句写山、草、木、土、石,这些每山都是大同小异的,但“层层桃李花”却是这山显著的特征。第二句写人家,住在高山处的人家,山下是不容易望见的,但见“云间烟火”便知道那里有人家,所以“云间烟火”是山高处有人家的特征。第三句,汉族妇女虽然也有银钏金钗的,但汉人挑水而不负水,而且一般地说,在封建社会,汉族妇女有银钏金钗戴的就不会去挑水,所以银钏金钗而负水,是少数民族妇女的特征。第四句“烧畲”,是一种刀耕火种的原始农业操作方式,当时只有某些少数民族还采用(就是在解放前,西南一带的少数民族仍旧采用)。长刀是烧畲的器具,短笠是烧畲人的特别装备,所以长刀短笠烧畲是这种少数民族的劳动特征。作者抓住了这几种特征,所以能用寥寥数语构成这幅如此鲜明的素描画。

总之,这是一首思想内容健康,艺术性很高的词。它是一首描写巴蜀山村人民风土人情的诗,也是一幅描绘巴蜀人民生活和劳动的风俗画,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字里行间,充满着诗人对劳动创造的赞美之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还有晴。

这首《竹枝》词是刘禹锡摹拟民间情歌写成的。它描写了一个热恋中的姑娘的心理状态,对“郎”的爱情捉摸不定时的矛盾心理。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第一句是写景。那是一个美好的春天,杨柳绽出了新芽,苍翠可爱,而江水平静如镜,那位姑娘正行走在这幽静而美丽的江堤上,去与她的心上人相见。第二句写女主人公。她突然听到,从微风中传来了唱歌的声音,那歌声是从江面上飘过来的。那歌声唱得那么多情和甜蜜,是那么熟悉,令她心醉了。第一句写景,交代了人物活动的环境,点明了季节;第二句写人物,点明了女主人公是一位热恋中的姑娘,她听到了“郎”向她倾吐的爱情。美好的景物与人物对爱情的追求,水乳交融,起了烘托作用,这样的写景才不是闲笔。

然而,姑娘对郎的感情仍不放心,他向她传达的爱情,究竟是真心实意的呢,还是虚情假意,她仍然有怀疑。于是三、四两句就唱出了她的心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还有晴。”这两句采用象征和双关的手法,“东边日出”说明阳光明媚,象征着爱情的美好;“西边雨”,说明天气阴云密布,阴雨霏霏,象征着爱情中不稳定的因素。“道是无晴还有晴”正是对上句(第三句)的说明。天气有雨,即为“无晴”;“东边日出”,正为“有晴”。但这只是从字面上理解,从深层理解,那就是说:郎对她(指女主人公)的感情说是无情吧,他还是有感情的,真心实意爱她的。这里的“晴”既指晴雨的晴,又指感情的情。这种一箭双雕的用词方法,在修辞上叫“双关”。在南朝民歌中,这种“双关”的修辞方法是惯用的,它能使语言表达得含蓄委婉,深沉不露,能意会而不能言传。如《子夜歌》:“高山种芙蓉,复经黄檗坞。果得一莲时,流离婴辛苦。”这是一曲姑娘向心上人倾诉爱情的诗。其中“芙蓉”即莲,莲与“怜”(即爱)谐音双关。“高山种芙蓉”是说她在“高山”播种爱情,希望得到对方的爱情。“复经黄檗坞”,说经过很多艰难困苦。“黄檗”树,苦味,隐喻苦心。“果得一莲时”,意为如果真的得到对方的爱,其中的“莲”,即“怜”(爱)的谐音双关。“流离婴辛苦”是说结束转徙离散的辛苦生活。“婴”,缠绕。这种谐音双关的修辞手法,正表现了年轻姑娘在追求爱情的羞羞答答,不敢明确说出来的心理状态。她是热烈的,也是羞怯的;对情人既是信任的,又是怀疑的。这种复杂的心理状态,通过双关的修辞方法,形象地刻画出来了。

刘禹锡善于吸收民歌清新爽朗的风格,表现青年男女之间淳朴热烈的爱情。他使用象征和谐音双关的手法,大胆描写了女主人公的内心世界,读来使人感到真挚而又含蓄。

柳枝词

刘禹锡

清江一曲柳千条,二十年前旧板桥。

曾与美人桥上别,恨无消息到今朝。

“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南朝诗人江淹所概括的离愁别恨,几乎成为中国古典诗歌一个永恒的主题。刘禹锡这首《柳枝词》,以声情与辞情并茂的魅力感动千古读者。

前两句以眼前景物联系往事,追忆伊人。还是这一曲清江,板桥流水,垂柳千丝,二十年前到过的地方。柳丝风中摇曳,轻拂着诗人隐藏心底的离情,流水匆匆,流向天涯。故地重游,诗人的思绪不禁飞到二十年前的一桩往事。这两句妙在景中含情却不一语道破,怀旧的情思不着一丝痕迹。桥依旧,景如初,离别的情景宛然在目,但时光流逝,相思依然,日夜魂牵梦绕的“美人”,让我等了整整二十年!后两句由景入事,在追忆往事中感慨今朝,抒写别恨。诗人故地重游,想起了很久很久以前曾在这里送别友人(或情人)的情景,不禁感慨系之。这两句言约意丰,包含了多层意思。光阴荏苒,岁月无情。在别后二十年的岁月中,离人之间如能偶通音书,聊慰相思,苦涩中品尝到一缕温馨,倒也差强人意。然而,友人自桥上一别,至今消息全无。最让人欲罢不能的是,这杳无音讯的友人,并不是平日的泛泛之交,而是令诗人难以忘怀的“美人”,不管是“他”还是“她”,应是诗人的知音和挚友。把握住这多层诗意,我们当能悟到末句的“恨”字的深意。正如宋代词人晏殊所叹咏:“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蝶恋花》)当诗人触景伤情之际,在难舍的思念和无限的怅惆中进出这个“恨”字,凝聚着对人生聚散匆匆、别易会难的多少感伤啊!唐诗令人低回吟咏、回味不尽的魅力,可见一斑。

前人称道这首诗为“神品”。它到底“神”在何处?以笔者拙见,或可从诗人在融情、人、景上的化工之妙来把握。诗人旧地重游,徘徊于广袤的郊野,于清江只取板桥,于风物只取杨柳。杨柳依依,似有无限依人的柔情,本自容易牵动离人的情思。更加“柳”与人事的“挽留”、“留别”的“留”,谐音双关,是故“杨柳”早已成为古人寄托离情别绪的意象。王维这样咏唱:“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送元二使安西》)李白这样咏唱:“天下伤心处,劳劳送客亭。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劳劳亭》)横跨清江的板桥,年年岁岁,默默地送往迎来。“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温庭筠《商山早行》)“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马致远《天净沙·秋思》)板桥、小桥,往往和人们辛苦行旅的生活联系在一起,成为古典诗歌中颇含羁旅天涯意味的意象。现代化的钢筋水泥大桥,已失去这种韵味。“杨柳”和“板桥”在这首小诗中同时出现,最让读者感到亲切、熟悉。那令人不胜依依的环境气氛,平易中见深致的意蕴,确有出神入化的工力。

在诗歌语言的驾驭上,本诗最值得注意之处,是诗人斟音酌句,使声情与词情达到浑然交融的境界。为了传达出郁积于心长达二十年的绵绵别恨,诗人在遣词造句时多用舌齿间音,如:“清江”、“柳千条”、“年前”、“旧板桥”(“板”是双唇音)、“曾与”、“消息”、“今朝”等,音调声量比较轻细,而不高亢宏大,在声律的抑扬变化中,有助于表达一种绵长、幽深、缠绵、执着的情思,更添诗歌回环往复的韵致。轻盈流美的音声节奏,浮泛着感情,自由地荡漾。

浪淘沙

刘禹锡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浪淘沙》,唐代教坊曲名,起于民间。内容多借江水流沙抒发人世感慨,或歌咏男女爱情。属于“本意”(调名等于词题,与词意相关)一类。形式与七言绝句同。文人填此词当始于刘禹锡,《词谱》:“《浪淘沙》创自刘(禹锡)、白(居易)。”至五代末,李煜始改为双调,五十四字,词人据以填词,便演变为词牌名。《浪淘沙》九首是刘禹锡贬谪夔州后创作的一组抒情诗,与他的《竹枝词》九首一样,都是学习民歌的成果。

同类推荐
  • 感悟童年——忘不了的108件小事

    感悟童年——忘不了的108件小事

    只要拥有热爱生活、乐观自信的品格,无论生活中有多少艰难险阻,人生之路都会信步无阻。
  • 感悟文学大师经典——集外集——鲁迅作品精选

    感悟文学大师经典——集外集——鲁迅作品精选

    本套丛书选文广泛、丰富,且把阅读文学与掌握知识结合起来,既能增进广大读者阅读经典文学的乐趣,又能使我们体悟人生的智慧和生活哲理。
  • 乡韵沃土(彭阳)

    乡韵沃土(彭阳)

    这本书内容详细、文字易懂、通过阅读,将带给读者不一样的体验。
  • 写给年轻人

    写给年轻人

    当一个人降生于世时,除了父母给予的生命,一无所有。正因为如此,人生才有了希望与追求,每一个人都可以在一张白纸上描绘最新最美的图画。在这个世界上,所有的颜色你数不过来,但是应该会分辨它们。人生本是个艰辛的历程。我们总是在付出的同时,得到生命开出的灿烂之花。生活并不是笔直通畅的走廊,让我们轻松自在地在其中旅行;生活是一座迷宫,我们时常会陷入迷茫,我们必须从中找到自己的出路,在死胡同中极力搜寻。但如果我们始终深信不疑,总有一扇门会向我们打开,它或许不是我们曾经想到的那扇门,但我们始终会发现,它是一扇有益的门。
  • 爱上红楼梦

    爱上红楼梦

    作者用易懂的白话文形式重新诠释了《红楼梦》,以她自己说故事方式重造红楼,内容浅显易懂,适合第一次接触《红楼梦》故事的读者的。
热门推荐
  • 尘扬烟飞:来自七年前的你

    尘扬烟飞:来自七年前的你

    原名《只想再吻你:酷老公猎爱计划》“洛尘扬,你竟然设计将我带到美国,你究竟想怎么样?”“生儿子!”他面无表情的说,已经被嫉妒冲昏了头脑,心心念念的儿子不是他的,希望变成了背叛,他疯了……他切断了一切工具,不让她跟外界有任何的联系,同时,他又宠着她,王妃一般的宠着,可是,她只想逃,他们之间隔着一个七年,隔着重重的误会,他们还能是从前相爱的彼此吗?
  • 倾城帝妃之三世情缘

    倾城帝妃之三世情缘

    21世纪当之无愧的佣兵之王,让人闻风丧胆的暗夜阁顶级杀手,兼特种兵专属医生,一根银针,活死人,肉白骨,人称第一魔医的落殇,因一次背叛,魂穿异世,成帝家七小姐,废柴?逆天天赋亮瞎你们的狗眼,丑颜?他妈的如果她丑,你们算什么?从此逆袭之路就此展开,一手银针,一手长萧,凤逆天下
  • 全世界借我一秒遗忘你

    全世界借我一秒遗忘你

    初遇的时候,一个是沉默内敛却心事纯白的懵懂女生,一个是大方开朗,敢爱敢言的陌上少年,季苏和罗宋,遇见,爱上,只是谁知日后,竟然会成为彼此的梦魇,再见的时候,一个是风华正茂的新锐设计师,一个是默默无闻的报社记者,一个身边有了一个精明能干的助理,一个身边有了倾心相陪的骑士…
  • 从喷子到巨星

    从喷子到巨星

    穿越平行世界,苏扬成了一个一头扎进娱乐圈,数年间除了失败一无所获的可怜虫。正当他想要大展拳脚之际,却悲哀地发现,他不但一无所长,还记不得多少上一世的东西了。这怎么行?还好有系统!喷人就能获得奖励,歌唱技巧,乐器弹奏,导演能力,歌曲小说游戏……应有尽有!天赋不行没关系,只要会喷人,一切都不是问题!
  • 穿越王妃:王爷宠上天

    穿越王妃:王爷宠上天

    看我们21世纪的女大学生慕潇潇穿越后闹出的闹剧,可偏偏我们的霸道王爷就吃这套。看他们如何双贱合璧,走遍皇宫!
  • 辽阳州志

    辽阳州志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人鱼的陆地生活

    人鱼的陆地生活

    人鱼千言津16岁的那年,为完成人鱼历程的必需上陆地生活,于一家海边旅店打工,上学路程遇到了阳光少年白辰。生性清冷的千言津与阳光温暖的白辰会发生什么事呢?让我们拭目以待!
  • 女人战争:豪门夺爱

    女人战争:豪门夺爱

    互相喜欢的爱情,未必能够走到最后互相深爱的情侣,未必能够爱得潇洒生于豪门,注定难以决定自己的人生生于豪门,婚姻是必须靠自己争取的她坚持到最后,能够得到他的宠爱?成为他的专宠,是否能够幸福一生?
  • 炼气学徒

    炼气学徒

    仙道如囚,古今如是。偶然的巧合改变了萧枫的命运,他注定要踏上那漫漫的炼气之路!幸运的是,有一个小恶魔型的萝莉在身边,枯燥的炼气路不会寂寞。炼气、修真,丹道,异能,应有尽有……灵异,恐怖,惊悚,搞笑,一应俱全……炼气一门升级路线:引气、养气、筑基、灵识、驱物、破妄、开光、灵根、天元、化身、血饲、藏贼、破空修真一门升级路线:断情、明心,筑基、灵虚、辟谷、心动、元化、元婴、离合、空冥、寂灭、大成、渡劫炼气与修真最大区别:炼气修灵道,启智教化行圣人之事;修真修人道,明心见性修无为之身
  • 暗黑修真者

    暗黑修真者

    一次意外的穿越,让他一个废材修真者来到了魔王肆虐的暗黑破坏神世界,从此他踏上了练功升级,打怪爆装备,倒卖两界货物的另类位面商人修真者。【强力推荐各位上帝前去阅读好友力作:《暗黑猎杀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