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660300000006

第6章 董其昌书法作品赏析(2)

该卷为董其昌74岁时书,绚烂之极,复归平淡,是韵、法、意结合巧妙的佳构。用笔圆润精妙,筋骨内含,似得苏轼书法之妙。温醇厚重之中饶具含蓄空灵之意,体现出以少胜多、以有限把握无限的文化心理。

结字略微右倾,重心上移,平淡中见奇秀。全文书于乌丝栏界格内,字距密、行距疏,与平淡率真的书风相和谐。为破平淡,书体上行、楷、草相杂,既有繁简之变,又有节奏之变。卷末另有行书自作五言诗一首,虽与前卷书于同一年,书风上差别却很大。前者多见苏轼和米芾笔意,后者则多与赵孟頫相合,用笔多侧锋,方圆兼施,爽利多变处颇有米芾“八面出锋”的意味。

《东方朔答客难》一文是汉武帝时东方朔上书强国治本之策,因终不见用而著。董书此文明显有以古托志之自喻意蕴。此卷曾经为清宫收藏,末代皇帝溥仪逊位后偷运出宫,携至长春伪满皇宫。1945年8月日军战败投降后,辗转归东北博物馆(今辽宁省博物馆)收藏。

《论画册》,纸本,共162行,每行8字,凡20幅,每幅均26.8×30厘米,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展读此作,一股楚楚动人的风神气韵扑面而来,这种风神只属于董其昌,清淡空灵,无人可比。但这种个性又不是只属于他自己,而是渊源有自,从传统中化出。其平和简静处似王羲之,萧散有致处似杨凝式,姿媚秀逸处似赵孟頫。囊括众美,裁成一相,让人不得不佩服董氏的过人才情。

作者在卷首这样写道:“看画如看美人,其风神骨相有肌体之外者。”这和唐张怀瓘的“深识书者,唯观神采,不见字形”不谋而合,董其昌不愧是理论和实践兼善的“深识书者”。我们观此作,也有如对佳人的感觉,娴雅、清秀、妍美,如沐春风,神清气爽。

此作笔精墨妙,而无“作意”,和同样是学王羲之的赵孟頫、文征明相比,董没有走向平庸和流俗,笔端展现的始终是古典的、贵族式的审美意识和高妙的笔墨技巧,以及由此而营造的超凡脱俗的神妙之境。

(三)草书(行草书)

《草书手札》,现藏于美国宝蒙堂。

释文为:

“杨宫兄见顾,语及长老世讲事,已有兄意矣。忆得长老入山相托在我二老,今当索吉帖为定。惟兄翁作字致宫兄,望足下、云老书附纳。刘所示已非时,不复录。弟其昌顿首。”

手札最能体现书者的个性神采,意不在书而妙造自然。表现的不只是技巧,而更是一种类似庖丁解牛的神运境界,闪耀着格外动人的光彩。

此作通篇逸笔草草,轻松自如,长短参差错落,行于所当行,止于所不得不止,字字珠圆玉润,如水银泻地,流走自如,字里行间表现出一种轻松自信的书写状态,不经意间将作者丰富的情感和审美情趣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

《草书五言诗扇面》,15.5×47.7厘米,年代不详,荣宝斋藏。

释文为:

“故乡杳无际,日暮且孤征。川原迷旧国,道路入边城。”

“野戍荒烟断,深山古木平。如何此时恨,噭噭夜猿鸣。”

此帧扇面用笔娴熟激越,风格起伏跌宕,为其作品中较少见者。用纸为不吸墨的熟纸,又有折痕,写好实为不易。董其昌是书扇老手,故能从容写来,驾轻就熟,线条及墨色的变化别有意味。有如流金出冶,随范铸形,有自然天成之妙。落款自署学杨少师(凝式),确能看出有杨凝式“神仙起居法”之意。

《松江志》说董其昌:“临摹真迹,至忘寝食。”董氏天资聪颖,深谙书道画理,又勤勉好学,故能“百炼钢化为绕指柔”,得此大成,绝非偶然。

《癸卯临杂书册》纸本,共44页,1603年作,日本私人藏。

董其昌极重视临摹,他认为:“学书不从临古人,必坠恶道。”(《容台别集》卷二)在其流传于世的作品中,仿临之作占有相当大的比例。一般来说,既然是仿临,就应该以临得像为目的,但董其昌不这样认为,他主张临古应如“苏子瞻自谓,悬帖壁间观之,所取得其大意”。(引文同上)他又具体指出:“临帖如骤遇路人,不必相其耳目、手足、头面,而当观其举止、笑语、精神流露处。”(引文同上)董氏临摹从不机械地照猫画虎,而是加以分析取舍、遗貌取神,化古为我。对此他还提出“妙在能合,神在能离”的著名论断,即先做到与古人合,才可能溯源而上,才有可能成为高超技巧的主人,变被动为主动。在此基础上,再与古人离,变他神为我神。这种方法模糊了临摹和创作的界限,使临摹和创作可以自由转换,有利于创造力的培养。

在其如苦行僧般孜孜不倦地临仿过程中,吸取了前人的精华,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从而大彻大悟,由量变到质变,达到书法上的真如本性之境。

本卷所收临作包括钟繇、“二王”、颜真卿、徐浩、怀素、柳公权、苏东坡、米芾诸家,均在似与不似之间,与一般意义上的临作绝不相同,这离合之间体现的正是董其昌本身的审美意趣与气息格调,不管内容为何,一看书法便知是董其昌的风格、意境。这些临作,并非写实的临摹,而是以“吾家法”书之的意临,即不为原帖所笼罩,助以神气,写己之心。这种仿临式的创造,体现了他不愿为书家奴,勇于创新的精神。

《七绝诗》,草书立轴,纸本,143.5×35厘米,1631年作,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释文为:

“水北原南野草新,雪融风暖不生尘。城中车马知无数,能解闲行有几人。其昌”

董其昌书此作时已77岁,官至礼部尚书,掌詹事府事,正是位高权重,春风得意之时,也是其书艺上的丰收期,为其晚年难得之佳作。

董其昌的草书主要取法自王羲之和唐之张旭、怀素,此作主要以怀素为本。但相较怀素的笔力精绝及宏大气魄,董书要显得悠游自在许多,有微风轻拂、云舒云卷之意象。

此作线条细劲圆浑,起笔直起直落,行笔纯以中锋顺势写来,字里行间气势连贯,有如“惊蛇入草,飞鸟出林”。在盘旋勾连的线条中得其俊骨,在迅霆飞电的运动中得其静闲,一派平和超然的文雅之气。结字则大小相杂、扶老携幼、奇正相生,一派天机。墨色上浓淡巧施,独得秀润之致,一洗狂怪怒张、龙飞凤舞之俗态。落款只署“其昌”二字穷款,大面积的留白增加了疏密和轻重的对比,通篇看起来赏心悦目,令人不禁生出清风出袖、明月入怀之遐想。

《紫茄诗》,行草书长卷,纸本,24.5×414厘米,私人收藏。

该作书于崇祯九年(1636年)三月,距董其昌辞世还有不到九个月的时间,当时他已是82岁高龄,确乎人书俱老,故弥足珍贵。

董书讲“士气”,入禅理,尚韵重意,不斤斤计较点画间的得失,倾心于萧散古淡意趣的追寻。这样的追求既有自身性格的原因,又有禅学和老庄思想的影响。他一生术执著于艺,后半生过着半官半隐的“游于艺”的生活,特别推重诸葛亮、陶渊明、杨凝式、苏东坡等高人雅士,向往超然尘外的生活,发而为书自然清淡雅逸、不同流俗。他曾发出这样的感叹:“大雅平淡,关乎神明。非名心薄而世味浅者,终莫能近焉,谈何容易?”若想真正理解并把握董书,当知其苦苦追寻者为何,否则只能是隔靴搔痒,学得皮毛。

此作自然天成,随心所欲而又不逾规矩,已臻炉火纯青之境。从线条看圆润遒劲,脱去锋芒,消尽火气,含蓄自然,不使一笔实而笔笔刚健。其中大量的渴笔尤见功力之精湛,非但不显浮躁,反觉千钧之力奔赴笔底,更增加了苍劲醇厚的意蕴。结构以欹为正,不求新尚奇,寓变化于简淡之中,进入“复归平正”之化境。疏朗宽阔的章法安排更增添了一种恬淡平和的气息。

清吴德旋《初月楼论书随笔》云:“书家贵下笔老重,所以救轻靡之病也。然一味苍辣,又是因药发病,要使秀处如铁,嫩处如金,方为用笔之妙。臻斯境者,董思翁尚须暮年,而可易言之耶?”论者多以为董书优点在“秀”,病处在“嫩”,此作则“秀处如铁,嫩处如金”,无轻弱浮薄之弊,得老成持重之态,实属不易。清梁同书《频萝庵书画跋·跋陶氏所藏董文敏墨迹》评价董书云:“思翁晚年一洗姿媚,以唐法行晋人意,遒逸之致,如老树着花。江村所谓初看不佳,愈观愈妙者,吾于此书亦云然。”对董其昌晚年的书法给予了肯定的评价。

若想获得艺术上的大自由、大自在,必须以牺牲本性之自由为代价。董其昌一直坚持博采众长,极虑专精,这是他获取成功的前提和保障。书法是一门技巧性很强的复杂的创造性劳动,只有心不厌精,手不厌熟,进而心手相应,人书合一,才会得到自由驾驭这种技术乃至创新这种技术的快乐。

《书杜甫诗》,行草书长卷,绢本,31×310厘米,现藏于江苏昆仑堂美术馆。

通篇挥洒自如,酣畅痛快,理性中见激情,平淡中见绚烂。那无穷的韵味有如余音绕梁,令人玩味不尽。该卷用笔以劲利取势,以虚和取韵,既虚灵又力透纸背,不使一笔实而笔笔刚健。纵横捭阖,笔尽而势不尽,千变万化而气完神足。

结字上以紧密纵长为主,不故作夸张,不失其一贯的秀逸典雅。偶有长画纵笔而下,奇宕潇洒。董其昌作字十分注意正和奇的关系,他尝言:“作书所忌者,位置等匀,且如一字中,须有收有放,有精神相挽处。王大令(王献之)之书,从无左右并头者;右军(王羲之)如凤翥鸾翔,似奇反正……位置不当平匀,当长短错综,疏密相间也。”(《画禅室随笔》卷一)该作结字就是遵循了他所说的有收有放、长短错综、疏密相间,故无平匀、平庸之感,而是似奇反正,妙不可言。他曾批评赵孟頫的字一味做正局,“因熟得俗态”,不能入晋唐门室,自己的字则“因生得秀色”,这是一种纯熟后的生拙感,胜赵在格调上。

章法上,纵有行,横无列,“字皆映带而生,或大或小,随手所如,皆入法则”。由于字距紧行距松,在凸显每行纵向贯气的同时,又增添了疏朗、平和、恬淡的气息。

总之,此作动静相生,虚实相应。既有动态之美,让人一见倾心,又有静态之美,令人回味无穷。

《试墨帖》,行草书长卷,凡三十六行,现藏于江苏昆仑堂美术馆。

此卷脱胎于怀素《自序帖》,但较之怀素式的“满壁纵横千万字”要显得自然妩媚许多,可谓狂而不野,草而不乱,与他主张的“妙在能合,神在能离”的艺术观相吻合。

细品其用笔多为提飞,以提为按,中锋行笔虚行,似不用力,实则力在其中。作者善于把握节奏,时缓时急,缓中有急,回味绵长。线条细劲飞动,圆转虚灵,轻健静雅,常作数字相连,上下连绵,流畅生辉。结构因势成形,变幻多端,有若龙蛇云雾,飞动于指间腕底。通过强烈的大小、收放、疏密、正奇、断连的对比,表现出作者激荡的情感和独特的审美。布局上虚实相生,浑然一体,看似无意安排,实则富有巧思,自由挥洒的背后是多年的苦心经营。墨色上秀润华滋,淡雅脱俗,配以空灵飘逸的线条,弥漫着一片潜在的生意,孕育着一种淡淡的禅意。

董书重书卷气,一生践行其“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观念,即使是重气势狂放的行草书,也表现出他一以贯之的疏放闲散情致,字里行间氤氲着浓郁的书香,每每令观者神怡心畅,为之陶醉不已。

同类推荐
  • 电影编剧学

    电影编剧学

    写作这本书的目的,是想向读者介绍写作影视剧本必须具备的一些知识。通过这本书,我想告诉读者,写影视剧本不同于写小说,或写舞台剧本。尽管无论是小说,还是舞台剧本,或是影视剧本,它们都包含主题、人物、情节、结构、语言等要素,但影视剧本有它自身的一些特点。这些特点概括起来说:一是,因为影视是造型和叙事相结合的艺术,因此写影视剧本的人必须具备强烈的造型意识,要学会用镜头去讲故事;二是,因为影视是画面和声音相结合的艺术,因此写影视剧本的人必须掌握视听语言,要学会用声画结合的方式去讲故事;三是,因为影视是时间和空间相结合的艺术,因此写影视剧本的人必须具备影视的时空结构意识,要学会用时空的变化去结构剧本。
  • 话说中国-建筑殿堂

    话说中国-建筑殿堂

    本书对中国古代的建筑艺术进行了详细介绍。作者以导游的角色带领读者游历中国的各种著名建筑。
  • 笛语新说

    笛语新说

    欣闻曹晓磊先生编著的《笛语新说》一书即将出版,我感到甚是喜慰。关于器乐演奏教育教学的专门著述在我省范围内为数不多,笛子演奏类的专著更是少之又少。今天,曹晓磊先生以他从事笛子演奏和教学的亲身感悟及切身体会和多年的实践经验,倾全身之力编著了这部新书,为我省的笛子演奏艺术,注入了新的活力。
  • 闲话香港电影

    闲话香港电影

    本书乃《香港类型电影漫谈》的姊妹篇,试图以一种更平民化的视角来闲谈香港电影中的趣闻趣事。其中“香港电影与民生”就讲述了香港电影中涉及到衣、食、住、行、教、娱乐、平民、婚礼和葬礼这些民生的话题;而“闲话香港电影”则写得更加散,从文化、类型和手法等多个方面对香港电影继续进行探讨。接下来“闲话香港导演”和“闲话香港演员”这两个单元则更贴近大众,依次介绍了许多大众所熟悉的香港导演和演员,还深入剖析了香港“明星电影”的发展,分析了香港女演员之现状,以及内地演员在香港电影中的表现。
  • 救猫咪:电影编剧宝典

    救猫咪:电影编剧宝典

    《救猫咪:电影编剧宝典》这本书以一种新手和支持者能够理解并付诸实践的方式,灵活地引用了影片公司主管们使用的各类“成功”片例(《特工佳丽》(Miss Congeniality)、《虎胆龙威》(Die Hnrd)、《律政俏佳人》(Legally Blonde)、《天兆》(Sign)等),揭开电影的神秘面纱,正面地作出解释(类型、情节、结构、市场、选演员等)。《救猫咪:电影编剧宝典》就像揭示好莱坞每个影片公司执行官和制片人秘密语言的指南书。一旦你学会了像带有支票本的执行官和制片人那样思考问题,你离成功就近了一步。
热门推荐
  • 邂逅是一朵花盛开的时间

    邂逅是一朵花盛开的时间

    她竖起食指指着他:“不会打就不要打,打到人了,你知道吗?球技烂,就别炫啊!”贺正凡被说的一脸怒气,正要反驳,但被逼了回去。陆雨萱小手一挡:“道歉的话就不必说了,好吧!我只需要你告诉我一声高一(3)班在哪里就行了!”
  • 填天

    填天

    本想学文,做个文官,享一世荣华。奈何偶然间见到强者间的战斗。。从此弃文从武,迈上通往巅峰的路。
  • 《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释解及实用指南

    《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释解及实用指南

    本书作者均为参加立法工的专家、学者。本书以《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为蓝本,逐一对法条进行了释解。本书共分三部分:第一部分,条文释解;第二部分,立法文件;第三部分,相关法律、司法解释。
  • 神默纪

    神默纪

    灾难后的世界里,流传这样的传说:失去梦境的死者,便可以超越地狱的束缚,起死回生。
  • 蛮荒剑神

    蛮荒剑神

    地球遗孤沈星屡遭劫难流落至陌生星球,成为蛮荒部落的一名客居武者,他在剑神易笑残魂指点下,一步步成为强者,征伐诸蛮、雄霸东荒、纵横中州,凡挡我煌煌华夏在异世崛起者,无论神佛,皆杀!
  • 大话中国人

    大话中国人

    触摸中国人的文化,剖析中国人的性格,透视中国人的劣根性,大话中国人的世道人心。中国人喜欢吹牛,中国人喜欢较真,中国人有着“难于言表的温情”……本书以诙谐幽默的笔调来调侃中国人的文化、性格以及中国人的劣根性。
  • 天武神尊

    天武神尊

    被暗中迫害的少年天才,武道停滞,但他信奉“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这句至理名言,终迎来转机,绝美少女降临。修《天辰雷动诀》,雷御万物,灵天万界,任我遨游,绝世武学,无不掌控。擎天驾海,所向披靡。
  • 弑神英雄传

    弑神英雄传

    一花一世界。一朵花、一粒沙,有可能就是一个世界的入口,一个位面林立的世界。一物一神兽。一只蚂蚁,转身就成为一只强得可怕的怪物,弱肉强食,强与弱转瞬易主,种种匪夷所思的怪物横行于世,一个奇怪生物遍地的世界。一人一如来。修武之术盛行,强者如林,这是一个武学大放异彩的时代,习武者都拥有人所难测的神术。易凡无意中来到这个世界,顿时打破了原有的格局,掀起漫天的血风腥雨,之后更无意之中在一个神奇之极的地方,将人类历史上各个时期不世出的武学奇才唤醒……且看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少年,如何在这个世界崛起,弑神屠魔,成为一段无人可与之比肩的神话。
  • 你一定要知道的人性

    你一定要知道的人性

    本书分为“人的行为”和“性格科学”两大部分。作者用简明通俗的语言介绍了个体心理学的基本原理,并运用这些心理学的原理,对人的性格进行了科学的剖析,着重强调了人的社会性和社会感,强调了个人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形成性格的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旨在帮助普通人正确理解人性,更好地处理日常关系,减少生活行为中的错误,共同致力于社会和社区生活的和谐发展。本书倾注了作者对人的爱心与关注,其基本观点建立在作者多年从事心理治疗、社会教育所积累的大量实际观测与调查的基础之上,因此具有极强的可读性和积极的现实意义。
  • 掳获美人心

    掳获美人心

    她是生性淡漠的人,唯独对美人情有独钟。为了美人,她闯新房劫新娘;为了美人她管起了闲事,做起了护花使者;为了美人,她把自己扮成巫婆,当起坏女人;哎,一切都是美人惹的祸呀……他是个标准的男人,却偏偏长了一张倾国倾城的美女脸!比妲己更妖艳,比褒姒更抚媚!本以为自己会与这张美人脸一起相伴终老,却没想到半路杀出个陈咬金,直接抢走了他的心,好吧!既然如此,他任命了!宁可毁容也一定要得到“美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