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662200000006

第6章 三大名泉(3)

惠山泉原名漪澜泉,是天下第二泉,相传经中国唐代陆羽品题而得名,位于江苏省无锡市西郊惠山山麓锡惠公园内。无锡惠山多清泉,历史上就有“九龙十三泉”之说。相传惠山泉是唐大历末年(779年)由无锡县令敬澄派人开凿的。因陆羽曾亲品其味并著有《惠山寺记》,故又名陆子泉。惠山泉被陆羽评为天下第二泉后,名声远播,千百年来受到了帝王将相和文人墨客的青睐。清时对二泉周围的环境进行了整修,布置了池沼、流泉、石刻、假山、湖山和楼台亭阁,配置了花草树林,故成精美的庭园,成为人们游览品茗的佳处。

由于惠山泉水源于若冰洞,细流透过岩层裂缝,呈伏流汇集,遂成为泉。因此,泉水质轻而味甘,能益诸茗色、香、味、形之美,深受茶人赞许。唐代天宝进士皇甫冉称此水来自太空仙境;唐元和进士李绅说此泉是“人间灵液,清鉴肌骨,漱开神虑,茶得此水,尽皆芳味”。

2.来历

唐朝陆羽在他著的《茶经》中排列名泉二十处,无锡惠山泉位居第二。另一位评水大家刘伯刍认为:“透宜于煮茶的泉水有七眼,惠山泉是第二。”此后“天下第二泉”之名为历代文人名流所公认。宋代诗人苏轼曾两次游无锡品惠山泉,留下了“独携天上小团月,来试人间第二泉”的吟唱,更使惠山泉生辉。

3. 景观

惠山泉共分上、中、下三池,泉上有“天下第二泉”石刻,是清代书法家王澍所书。上池呈八角形,水质最佳,水过杯口数毫米而茶水不溢。水色透明,甘洌可口。中池呈不规则方形,是从若冰洞浸出的,池旁建有泉亭,相传这是唐代高僧若冰发现的,也称冰泉。下池长方形,凿于宋代,池壁有一雕工精细的龙头,泉水从龙口中注入下池。此处有二泉亭、漪澜堂、景徽堂及明代的观音石等。坐在景徽堂的茶座中,品尝用二泉水泡的香茗,欣赏二泉附近的景色,听着泉水的叮咚声,实乃人生一大快事。值得一提的是,在二泉池畔,每当月色溶溶的夜晚,如玉轮冰晶一般的皓月,倒映在波光微动的清泉之中,银华闪烁,悠然入画,水波月影,幽美宁静,充满诗情画意,一泓清池,一轮圆月,使“二泉映月”成为惠山的又一绝妙景致。中国民间音乐家瞎子阿炳(华彦钧),曾在此作《二泉映月》二胡名曲,曲调悠扬,如泣如诉,那委婉悠扬,感人肺腑的曲调,今天已成为驰誉宇内,叩人心弦的绝响。从泉亭左右两侧的石阶拾级而上,在平台的后面,倚山有一座三间七架的厅室,即景徽堂。这座歇山顶的敞厅,屋宇轩昂,三面环廊,厅前乔柯扶苏,现辟为茶室,是品评二泉水的理想之处。堂两旁大书一联:“试第二泉,且对明亭暗窦。携小团月,分尝山茗溪茶。”

从二泉亭北上,还有清代竹炉山房、秋雨堂、云起楼等。秋雨堂结构精巧,陈设古雅,中国电影《家》曾取景于此。听松亭也在二泉附近。亭内有一方古铜色巨石,平坦光滑,可横卧一人,称“石床”。一端镌有“听松”二字,是中国唐代书法家李阳冰所书。

4.历史文化

惠山泉盛名,始于中唐,其时,饮茶之风大兴,品茗艺术化,位列天下第二泉的惠山泉,泉水清澈晶莹,含矿物质少,水质优良,甘美适口,系泉水之佼佼者,自然为历代名人学士饮咏。据唐代无名氏《玉泉子》载,唐武宗时,宰相李德裕很爱惠山泉水,曾设立“水递”(类似驿站的专门输水机构),令地方官使用坛封装,驰马传递数千里,从江苏运到陕西,供他煎茶。因此唐朝诗人皮日休曾将此事和杨贵妃驿递荔枝之事相比,作诗讥讽:“丞相常思煮茗时,郡侯催发只嫌迟。吴关去国三千里,莫笑杨妃爱荔枝。”

二泉水一度成为进献给皇帝的贡品。宋徽宗赵佶就以此泉水为贡品让两淮两浙路发运使赵霆按月进贡。南宋高宗赵构被金人逼得走投无路仓惶南逃时,还去无锡品茗二泉。南宋著名诗人杨万里在诗中称赞二泉:“惠泉遂名陆子泉,泉与陆子名俱传。一辨佛香炷遗像,几多衲子拜茶仙……”明代,二泉更是题咏不绝的地方,诗人李梦阳在他的《谢友送惠山泉》诗中写道:“故人何方来?来自锡山谷。暑行四千里,致我泉一斛。”乾隆皇帝对二泉更是赞赏有加:“石瓷涂云乳,何以问来脉?摩沙几千载,涤荡含光泽。澄澈不爱尘,岂杂溪毛碧。鸿渐真识味,高风缅畴昔!”

(三)并驾齐驱的天下第三泉

1.苏州观音泉

(1)简介

观音泉在苏州虎丘观音殿后,泉井所在的小院,清静幽雅,园门上刻有“第三泉”三个大字。第三泉又名“陆羽泉”,据《苏州府志》记载,陆羽曾在虎丘寓居,发现虎丘泉水清洌,甘美可口,便在虎丘山上挖一口泉井,刘伯刍评此水为第三。

(2)景观

观音泉鱼游往来,悠然自得。水面涟漪轻泛,浮萍点点,撒落水面,倒影乱真,夕阳西照,在树隙中落下参差斑驳的黑影,浓淡相宜,宛如一幅多姿多彩的水墨画。观音泉像羞涩的少女,缓缓流出。气泡多姿多彩,时而大,时而小,时而扁,时而圆,像串串珍珠串成条条银线,溢出水面,撒出朵朵珠花,宛如天女散花,煞是好看。有的宛如戏水的长龙,自池底汹涌而出,向世人展现自己独特的风姿。

与观音泉相通的还有“剑池泉”,亦在苏州虎丘山下。史载,剑池之下,为春秋晚期吴国国君阖闾之墓,因阖闾爱剑,下葬时以三千宝剑殉葬。相传秦始皇和东吴孙权曾遣人在此凿石求剑,未成。凿处遂成深两丈的长方形深池,故名剑池。池旁峭壁如削,刻有“风壑云泉”四字,笔法圆润,传为宋代米芾所书。

虎丘虽然是座小山,但其山势雄奇如蹲虎状,它的峰顶,更像从海中涌出。虎丘寺石泉水,加上“碧螺春”,在此煮茶品茗,别有一番情趣。泉水经过层层过滤涌出,绿如翡翠,浓似琼浆,水质洁净,清洌甘美,通明度高,汲水沏茶,口味醇正,清香四溢,回味无穷。难怪元朝名人顾瑛夸曰:“雪霁春泉碧,苔浸石瓷青。如何陆鸿渐,不入品茶经。”

2.杭州虎跑泉

(1)简介

虎跑泉,又称虎跑梦泉,亦有“天下第三泉”之誉。虎跑泉水色晶莹,味甘洌而醇厚,历来被誉为西湖诸泉之首。宋虎跑泉之所以声名远播,除了泉水上佳外,也与当地产的著名的龙井茶有关,龙井茶只有用虎跑泉的水冲泡,才有色绿、香郁、味甘、形美的四绝品质。明代高濂在《四时幽赏录》中说:“西湖之泉,以虎跑为最。西山之茶,以龙井为最。”名泉配名茶,相得益彰,清香四溢,味美无穷,被称为“龙虎斗”。“龙井茶叶虎跑水”,向来被人们誉为“西湖双绝”,而人们在这里品茶论水,则成为一件充满文化色彩的乐事。

虎跑泉位于西湖之南,大慈山白鹤峰麓定慧禅寺内,距市区约5千米。虎跑泉水从石英沙岩中渗过流出,清澈见底,纯净无菌,饮后沁人心脾,对人体有保健作用,如今,虎跑泉依然澄碧如玉,从池壁石雕龙头喷出的那股水流仍旧涓涓汩汩,不停涌出。坐到轩敞明亮的茶室中,泡上一杯热气腾腾的龙井慢啜细品,一股清香甘洌之味,透于舌间,流遍齿颊,顿感神清气爽。在此观泉、听泉、品泉、试泉,其乐无穷。虎跑泉附近还有滴翠轩、叠翠轩、罗汉堂、钟楼、碑室、济公殿、济公塔、虎跑梦泉塑像、弘一法师(李叔同)之塔等众多景点。

(2)来历

相传唐宪宗元和年间,有个名叫性空的僧人云游至此,见大慈山白鹤峰麓环境清幽,便有心栖禅于此。但经进一步考察,却发现这里缺少饮用水源,生活很不方便,无奈之际准备离寺而去。一夜他梦见一神仙告诉他:“南岳童子泉,当遣二虎移来。”第二天果然看见有二虎“刨地作穴”,涌出泉水,性空便给这眼泉取名为虎刨泉。后来他又觉得此名有些拗口,便更名为虎跑泉。当今虎跑泉池东南隅沟谷中,西湖新十景之一的“虎跑梦泉”浮雕,活灵活现地再现了这个“虎移泉眼”的神话故事。当然这仅是传说,实际上虎跑因地处群山之低处,附近岩层裂隙较多,透水性能好,地下水随岩层向虎跑渗出而形成。

(3)景观

虎跑泉周围幽雅清秀,有钟楼、罗汉堂、济公殿、五代经幢、弘一法师纪念塔等名胜古迹,但泉水是虎跑的主景,其他景也环绕虎跑泉而设。走近山门,先是“听泉”,天王殿内是“释泉”,叠翠轩中是“赏泉”“试泉”,滴翠岩下为“寻泉”,至茶室为“品泉”。虎跑茶室边上是济祖塔院,是宋代济颠和尚葬骨灰之处,院后壁上有数幅壁雕石刻,都是济颠传说。茶室前沿级而下,可至弘一法师纪念馆。

进入山门,是一条平坦的青石板路,两旁青山耸峙,叠嶂连天;一泓清泉沿着路侧的溪涧,琤琤流淌,石板路的尽头是一座供人小憩的凉亭,亦称二山门,这里松枫参差,泉声悦耳,引人驻足。穿过亭子,是一座石桥,桥下是澄碧的池水,由此拾级而上,即虎跑寺。

虎跑寺原名广福寺,唐大中八年(854年)改名为大慈禅寺,明清时多次毁建,现在的寺宇为清光绪时重建。虎跑寺以虎跑泉为中心进行建筑布局,具有江南园林特色,泉池四周依次建轩立亭,院内引水凿池,架设拱形石桥,寺中松柏交翠,寺后修篁漫山。

虎跑泉是一个两尺见方的泉眼,清澈明净的泉水,从山岩石罅间汩汩涌出,泉后壁刻着“虎跑泉”三个大字,为西蜀书法家谭道一的手迹,笔法苍劲,功力深厚。泉前有一方池,四周环以石栏;池中叠置山石,傍以苍松,间以花卉,宛若盆景。游人在此,坐石可以品泉,凭栏可以观花,怡情悦性,雅兴倍增。苏东坡有《虎跑泉》诗:“亭亭石塔东峰上,此老初来百神仰。虎移泉眼趁行脚,龙作浪花供抚掌。至今游人灌濯罢,卧听空阶环玦响。故知此老如此泉,莫作人间去来想。”

在虎跑滴翠岩后的山腰平台上,有“虎跑梦泉”浮雕。整个塑像借用一组巨大的山岩叠石,只见两只猛虎接踵跑地出泉,性空禅师则面目慈祥,闭目斜卧。雕塑充分利用自然地形、山涧,把人物和山虎、涌泉、自然山水、庭院建筑融为一体。高僧梦卧之形态,两虎自林中跑水之情状,既有宁静感,又有跃动感,动静结合,野趣盎然。石壁间刻有“虎跑泉眼”四字行书和“梦虎”两大篆体字。整座雕像布局得体,形象生动,线条刚柔相间,粗犷有力,很有意趣。

同类推荐
  • 执悟

    执悟

    《执悟》记录着初础同志读书学习的勤奋经历,包含着他对管理工作的静心思考,蕴涵着他对人生阅历的经验积累。全书共94篇文章,分为上篇和下篇,上篇为《读书与思考》,下篇为《小故事的启迪》。虽然,书中每篇文章的篇幅不长,但从一个金融管理者的独特角度,反映了作者学习过程中的感悟,无不闪耀着作者的思想火花。对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乃至其他各个行业的管理者都有一定的现实参考作用。
  • 图说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精湛技艺

    图说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精湛技艺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民族人民世代相承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如民俗活动、表演艺术、传统知识和技能,以及与之相关的器具、实物、手工制品等)和文化空间。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56个民族在长期生产生活实践中创造的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智慧与文明的结晶,是联系民族情感的纽带和维系国家统一的基础。
  • 冰鉴(中国传统文化选编)

    冰鉴(中国传统文化选编)

    《冰鉴》本书主要内容分为”识人之道”和“相人之法”两个篇章。
  • 中国书籍发展简史

    中国书籍发展简史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丛书是由吉林文史出版社和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组织国内知名专家学者编写的一套旨在传播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养的大型知识读本。
  • 弟子规增广贤文声律启蒙幼学琼林

    弟子规增广贤文声律启蒙幼学琼林

    《弟子规》原名《训蒙文》,为清朝康熙年间秀才李毓秀所著。以三字一句、两句一韵编纂而成。详述了为人子弟在家、出外、待人接物、求学应有的礼仪与规范,是启蒙养正,教育子弟养成忠厚仁爱道德风尚的经典教材。《增广贤文》又名《昔时贤文》《古今贤文》,是一部古训集、民间谚语集。其内容汇集了为人处世的各类谚语,很有哲理性,释道儒各方面的思想均有体现。《声律启蒙》按韵分部,包罗天文地理、花木鸟兽、人物器物等虚实应对。从单字到双字、三字对、五字对、七字对到十一字对,节奏明快,朗朗上口。《幼学琼林》是中国古代儿童的启蒙读物。最初名叫《幼学须知》,又称《成语考》《故事寻源》。
热门推荐
  • 嘲仙

    嘲仙

    淳朴少年的修仙之路,有些可爱,有些可笑,有些遗憾,有些迷茫,有些痛苦,有些执着。
  • 一世繁华之倾尽天下

    一世繁华之倾尽天下

    “这天大地大,好女子多不胜数,为何你偏偏就缠着我不放?”“因为我只想许你一世繁华。”“谁稀罕你的繁华,谁又知道你到底有什么居心。”“我也不知道为何天天就只想缠着你,大概是一种病吧。你说的也对,这天下间好女子的确多不胜数,但是只有你一人,倾尽了我的天下。”
  • 年少那几年

    年少那几年

    青春那点事,有苦有累也有痛,当然也有很多快乐,希望本文能给大家代来点点回忆,回忆一下青春,当然如果你没有这样的经历也可以在书中随作者一起体验,本文作者为新手,不喜勿喷。
  • 仙愿

    仙愿

    他是尹家不光彩的私生子,身负龙族血脉却明珠蒙尘;重情重义,哪怕屡次濒临死亡!倔强无悔,哪怕遭受世人唾弃!苍天不仁,人,亦不仁?修仙路上,命运多舛的少年艰难前行……——————这是一个寻找存在感的故事。
  • 许家印内部讲话

    许家印内部讲话

    本书深刻还原和剖析了恒大集团发展过程中关键性的时间点,以及其精神领袖许家印所扮演的角色,他如何创业,指引企业的成长,如何以一人引领创业团队,战胜种种困难,成功应对企业所面临的一次次危机。在创业过程中难免会遇到种种困难,如资金不足,人才亟缺,没有市场,等等,纵观商海风云,许家印也有自己的核心价值理念。他是如何带领恒大度过一个又一个“寒冬”,使其成为中国规模最大,销售面积最广的地产企业呢?他又是如何在前途黯淡遭人唾骂的中国足球大背景下扛起中国足球大旗的呢?相信你从这本书可以找到答案。
  • 凡尘之恋:来自星星的你

    凡尘之恋:来自星星的你

    小说描写一位来自未来的天使般的女孩来到我们这个时代的种种遭遇以及和与男主人公“我”的爱情故事: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在一个荒野地发现了她,那时候她看起来生命垂危,可是不一会就不可思议地恢复了体力,之后就一直跟着我;她不知道吃东西要付钱;她对周围的事物显示出十足的好奇;她有超乎寻常的听力和感觉;她身手非凡,从狂奔的汽车前将我救出……她是何方神圣?她不愿意告诉我,可是她现在成了我的恋人……
  • 我的野蛮美女总监

    我的野蛮美女总监

    职场草根顾小双遭遇神秘美女上司,商界的阴谋诡计爱恨情仇从此拉开了序幕,美女相助?又经常惹来一身风流债,超级异能?却总是坑爹失灵。我的野蛮女友,我的野蛮总监。人生何其短,美女且来伴。“妹纸,走~一起耍流氓切?”
  • 千年情债

    千年情债

    本作品运用现实景点及传说,叙述了镇压雷峰塔的白娘子在许仙500年轮回转世后的凄美爱情故事。
  • 大圣欢喜双身大自在天毗那夜迦王归依念诵供养法

    大圣欢喜双身大自在天毗那夜迦王归依念诵供养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印天行

    印天行

    当我开始想知道死亡时是什么感觉时,我却发现我已经站在了生死边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