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921100000044

第44章

上回同王瑞说话的侍郎不是别人,却是曾经受过李恂恩德的顾明,后又忘恩负义险些害得李赫代他受罪,虽无李家帮衬,又是寒门出身,然而他善于钻营,又的确有些本事,因此费了十余年的工夫,已经做到了工部侍郎。

对于勋贵之家出身的子弟,顾明天生有一种憎恨之意,认为他们没有真才实学,偏生占了寻常百姓穷极一生都未必能达到的位置。他自恃自己满腹经纶,才较比干,每回升迁总不如李赫来得迅速,久而久之,不知感恩,反恨李家,才有先前和人同谋,意欲将所做之事嫁祸李赫。不想竟被李家察觉,亏他机灵,退步抽身得快,不曾损伤丝毫,却再也没有机会整治李家了,倒是和他合谋之人一年前终于被他弹劾落马,自己取而代之。

贾政其人,顾明久闻其名,他连李家都不怕,哪里怕区区一个贾政,何况贾政并无真才实学,不通俗务,工部许多官员都不敢交代实务给他,不过是宣康帝看在贾代善的面子上才赏了主事之衔,十多年了,才升了一品。

王瑞抱怨贾政无能,顾明含笑附和,心中深以为然,可惜贾家不是李家,其姻亲甚众,顾明并不敢对上他们,况且素来又无嫌隙,很不必得罪了他去。

看了王瑞的背影一眼,顾明冷冷一笑,当年和他同科的林如海、程胜都高升了,唯有他如今才做了郎中,年纪这般大了,也没什么厉害本事,倒嫌弃贾政起来,贾政虽无能,可身后到底有贾史王薛四大家族,没有高官厚禄也照样富贵,王瑞呢?

想到这里,顾明忽然似有所觉,往后看了一眼,竟是贾政呆愣在不远处,不由得一怔。

回到家中,顾明脱了官服,换了八成新的家常衣裳,见夫人周氏正在清点礼物,皱眉道:“这是做什么?送谁家的礼?”

顾夫人见到顾明,忙上前扶着他落座,又亲自接了丫鬟的茶奉给他,方笑道:“俞尚书家好容易才添了长孙,明儿洗三,咱们总得去道贺。”

顾明微微一凛,道:“俞尚书?可是俞科俞尚书?”

顾夫人不懂顾明问此话何意,但想到朝中有两位俞尚书,便点了点头。

顾明听了,露出一丝冷笑,又是出自勋贵之家的世家子弟,若不是他们家出了一位太子妃,作为太子妃的娘家人,当今圣人何以如此看重他们,倒是太子竟渐渐远了俞家这两位老大人,一是俞科,一是俞科之兄俞秋。

这俞科正是俞和的幼弟,俞老太太的幺儿,年方四十有五。

因俞恒天煞孤星之名人尽皆知,那一二年中,俞家的祸事一桩接着一桩,层出不穷,又接连死了祖孙四代,唬得俞科同二兄俞秋等人魂飞魄散,再也顾不得侄女是太子妃,跪在俞老太太房中苦苦哀求,相继都搬了出去。

长者在,不分家,只是他们畏惧俞恒的命格,又不愿背负不孝之名,故苦求俞老太太。

俞秋和俞科毕竟也是自己的儿子,他们要分家也是因为惜命,俞老太太虽伤心,也只能无奈地对外宣称自己上了年纪,不耐烦一家人住在一处,闹腾得自己头疼,故做主分家,除了祖宅、祭田并自己和俞和一房留下的梯己外,余者连同俞老太爷的梯己均是一分为二,一份留给俞恒,另外一份令俞秋和俞科平分。

俞秋和俞科心中略有不忿,但同性命相比,身外之物便不足挂齿了,何况面对嗷嗷待哺的俞恒,祖宅中独留老太太和俞恒相依为命,难免生出几分愧疚,遂都同意了。

俞科今年四十五岁了,好容易盼到长孙诞生,洗三办得极其热闹。

俞老太太没有和儿子住在一处,但逢到幺儿家的喜事,仍旧十分欢喜,留俞恒在家独自读书,自己坐车过来。她是一品夫人,又是两位尚书的母亲,太子妃的祖母,但凡来客无不争相奉承,便是贾母不大出门,今儿也带着窦夫人、王夫人过来了。

太子深受宣康帝恩宠,名正言顺的储君,谁不巴结俞家。

俞科之妻知晓太子近来颇远着自己丈夫和二伯了,心里忐忑不安,幸而还有俞老太太深得太子夫妇敬重,早早地就迎老太太进去,嘘寒问暖,十分殷勤,又问俞恒怎么没来。

俞老太太如何不知自己儿孙所想,淡淡一笑,只抱着重孙看了看,并未答话。

旁人见状,忙都上前称赞孩子,岔了开去。

顾夫人今日亦来了,顾明品级高,她身上的诰命也高,他们虽然是寒门出身,但诸位王妃郡王妃公主诰命夫人等都是有见识的,并未因此怠慢她,反都同她说话。

俞老太太年高德劭,同人说笑了几句,想起贾敏,算着自己送的书信和礼物该到扬州了,因看重贾敏母子,难免对贾家另眼相待些,兼之贾母是国公夫人,品级犹在她之上,遂含笑问贾母道:“怎么没见府上大姑娘?这般年纪,也该出来叫咱们都见见了。”

贾母笑道:“在家里跟嬷嬷学规矩呢,故不曾出门。”

俞老太太心念急转,十四岁的姑娘家该学的东西早就学得差不多了,正该随母应酬交际静待他人登门提亲才是,听闻王子腾之女和她同龄,已定了亲了,还跟嬷嬷学什么规矩?她忽然想到孙女来,莫非贾家竟要送元春进宫去?不由得看了贾母一眼,道:“你们府上姑太太真真是极好的人物,都是侄女肖姑,我正想见见,岂料竟这样不巧。”

贾母心中仍气贾敏不答应自己的提议,但到底是自己的女儿,也不能记恨一辈子,听了俞老太太的话,忙问道:“老夫人认得我那不肖之女?”

俞老太太笑道:“倒有缘,年初我带小孙儿去姑苏,请灵台师父给我那小孙儿相面,可巧就遇见了林家的太太,可不就是府上的姑太太?竟是极好的,又体贴,又温柔,又和善,最难得的是有一份万人不及的豁达气度,教养的一双儿女也十分出挑。我们能见到灵台师父,还是得了林太太的益呢,灵台师父十分干脆地替我那小孙儿算了命。”

想到和林家母子同住几日,黛玉娇俏伶俐的小模样,俞老太太脸上的笑容更盛,眉头舒展,面若秋菊,便是俞恒回来的路上,也时时记挂着林睿和黛玉兄妹两个,才进京,便拿出自己的东西要送给他们顽。

贾母面上掠过一丝诧异,此事她竟不曾听贾敏提过,一想自己去信要结亲,贾敏必然是只顾着回信了,便没说别的,忙问道:“竟有此事?不知灵台师父如何说?”

俞老太太刚回京,便对外面说了灵台师父的批语,只是俞恒命格早在各人心中根深蒂固,竟无人相信,贾母纵然不出门,可窦夫人消息却灵通,她如何不知?今日却是借机向俞老太太示好,谁不知道太子妃父母双亡,仅剩幼弟和祖母相依为命,心中对俞家其他人都是淡淡的,唯独对这位祖母十分敬重,倘若行事令太子妃满意,在宫里还能不照应元春?

王夫人纵然天真烂漫,此时也明白贾母的意思,忙感激地看着贾母,反倒是旁边的窦夫人和邻座的诰命夫人说完话后,淡淡地瞥了王夫人一眼,并未言语。

俞老太太莞尔道:“灵台师父真真是有本事的,我们悄无声息地过去,灵台师父竟已准备好了素斋相候,可见非同一般,后来又说我那孙儿命格贵重,天煞孤星一说不过是无稽之谈,又说我孙儿乃是必定进凌烟阁的人才。”

说到这里,俞老太太笑对众人道:“进不进凌烟阁我不知道,只盼着他这一世不必?着天煞孤星的名头,平平安安地过日子罢了。”

众人齐声赞道:“灵台师父的名声人尽皆知,想来说的有道理,令孙必进凌烟阁。”

他们说话十分动听,但十之八、九仍是不以为然。

俞老太太知道一时不能扭转他们对俞恒的看法,不想俞恒永远留在京城,面对众人的指指点点,故起意回扬州,那里离京城千里之遥,没有人会知道俞恒原先的流言蜚语,又能和林睿一起去书院读书,必然能安安稳稳地长大,不受困扰。

贾母笑问道:“方才老夫人说见过我那小女儿和外孙子外孙女,我却没见过外孙女呢。”

提起黛玉,俞老太太登时眉开眼笑,赞不绝口地道:“真真不是我说的,再没见过比玉儿那小丫头更灵透的孩子了,眉清目秀,粉雕玉琢一般。林太太教养得很好,不过一岁多,才会说话,便知道跟我问好了。”

贾母听了,愈加喜悦,她就说,贾敏陶冶教育出来的孩子,还能比她自己差了。

想到贾敏的拒绝,贾母微微一叹,随即又振作起来,宝玉此时年纪小,他们不放心,自己也明白过于唐突了些,提得太早了,等明儿宝玉长大了,聪颖灵透,相信贾敏定然会满意得很。沈家的小姐下嫁顾家公子,看中的便是顾家公子的为人,以林如海和贾敏疼女儿之心,想必不愿女儿嫁进高门大户受委屈,到时候就知道宝玉的好处了。

想当初,林家到林如海这一代已是无爵可袭,林公的爵位也只三四品,定亲时林如海是个秀才,并未考中举人,而贾敏却是国公之女,做皇妃都使得,不提林家多传了几代的根基,只说以当时的门第富贵,贾敏也是下嫁了。

沈夫人忽然笑道:“听老夫人这么说,我竟是想见一见了,说起来,睿哥儿和玉姐儿我们都没见过呢。可惜我们在北边,他们在南边,除非到一处为官,否则一时难见了。”

俞老太太转头看她,笑道:“见不到不要紧,礼物送到便好,我打算年下回扬州,若是你们不嫌弃,多多预备些东西让我捎回去给他们。玉儿这孩子眼光高得很,不是她喜欢的,一眼都不瞧,若是喜欢的,哪怕是一草一纸,她也爱不释手。”

乍然听闻此消息,众人都是一呆,俞科夫人才命奶娘抱着孙子下去,和俞秋夫人闻言更是不知所措,老太太要回乡,他们两家怎么不知道?

贾母奇道:“老夫人在京城里住得好好儿的,怎么打算回乡了?”

俞老太太看了两个儿媳妇一眼,心里明白她们在想什么,嘴里却淡笑道:“世人都说落叶归根,我到了这样的年纪,午夜梦回之际总是见到扬州的景儿,可巧恒儿的先生回乡守孝了,一时请不到西席,倒听说姑苏有一家书院极有名,由当代大儒坐镇,学问好得不得了,意欲打算送恒儿过去读书,凑在一处,便起了回乡的心思。”

贾母人老成精,焉能不明白俞老太太回乡多为俞恒之故,忙笑道:“这可好,我正有几件梯己东西想给外孙女呢,老夫人既要回南,到时少不得劳烦老夫人一回。”

沈夫人亦笑道:“此言极是,老夫人何时启程,好歹给我们说一声,我们也有礼物。”

俞老太太道:“定了九月,过完重阳节后,秋高气爽,好赶路,家里这么多行李东西,也得费些时候打点,老太君和沈太太在那之前送到我那里便好。”

贾母和沈夫人齐声应是。

不说沈夫人回去如何打点送给林家的礼物,记着日子好托俞老太太带去,贾母回去则是烦闷了一会子,终究记挂着女儿和外孙、外孙女,一面说贾敏不懂自己这做母亲的苦心,一面又嘱咐丫头细细地挑选好东西。

窦夫人对此毫不在意,横竖贾敏是不会答应宝玉黛玉结亲的。那样聪明伶俐的女子,应酬交际哪样不知道?如何猜测不到贾母因何如此提议,只是不愿多想,故直言拒绝罢了。贾敏不说,并不是她不知道,娶了黛玉的人家能从中得到什么样的好处,作为母亲的她一清二楚,不过是她身为女儿,不好说,亦是给贾母留三分颜面。

闻得贾母将极珍贵的几件古玩找出来给贾敏母子,王夫人暗暗不忿,贾敏已是那样干脆利落地拒绝了贾母,可见并非如世人所想那般听贾母的话,贾母如何还将好东西都给她,未免偏疼太过。因宝玉在贾母心中的地位独一无二,贾母时常念叨着自己的东西都留给宝玉,日子久了,王夫人便将贾母的梯己都视作宝玉之物了,旁人得去几件,她只觉得十分心疼。

幸亏贾敏一时气愤,信中只顾着拒绝贾母的提议,忘记将自己有孕的事情告诉贾母了,不然贾母送给女儿的东西比此时更多,更加让王夫人心疼。

王夫人抑郁不乐了几日,见贾政亦如此,心里倒觉诧异,忙唤来长随小厮们问究竟。

长随小厮们亦不知贾政因何如此,但他们素惧王夫人之威,想了想,如实答道:“前儿老爷上班回来便是这般模样了,回来时脸色铁青,神色间颇为羞愤气恼,想是受了委屈,然而里头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儿,小的们却不知道。”

王夫人听了,只得打发他们下去,晚间贾政留宿,婉言询问,一片关怀之意。

王瑞在背后说自己无能,只依靠祖荫才做了官,贾政羞愤非常,如何能告诉王夫人?倒让自己在家中失了颜面,因此淡淡地道:“哪有什么事,你多虑了。”

王夫人却不相信,若没有事,以贾政的性子,焉能如此?故又十分追问,贾政不耐烦地道:“说了几回,你怎么反倒不信?不过是在衙门处理公务不合郎中王瑞的心意,难免心里觉得有些不自在罢了。咱们这样人家,谁还能给我委屈不成?”

王夫人见他似有恼意,心中一凛,猜到此事非同小可,他不愿同自己细说,忙赔笑称是,曲意承欢,方使得贾政回转过来,心中却记住了王瑞的名字。

却说俞科家人散后,俞科夫人和俞秋夫人送走诸客,忙都来问俞老太太返乡之事。

俞老太太见她们忍耐如此之久,越发沉得住气了,心里顿时一酸,若是当年不曾分家,此时俞家祖宅几代同堂,何等热闹,哪里有今日和俞恒相依为命的凄凉寂寞,因此心里对他们早淡了,不如从前,听了她们的话,冷笑道:“怎么,我要回乡,你们不愿意不成?”

俞秋夫人嘴巧,忙陪笑道:“哪敢拦着老太太呢?只是想着老太太在京城里有我们孝顺岂不是好?何必千里迢迢回乡去?那里冷冷清清的,哪有京城热闹?”

自从那年分家后,太子妃深恨他们不曾善待祖母幼弟,又四处说俞恒是天煞孤星的命格,好在太子重视俞秋和俞科,兄弟二人又均是位高权重,极得宣康帝重用,太子妃便是不喜他们两家,也不好流露出来。如今却不同了,太子远着谁,太子妃便远着谁,平常在宫里见了神色淡淡的,一丝儿温情不在。老太太最得太子妃敬重,身边又有俞恒,他们还想着依靠老太太和俞恒连络和太子妃的情分呢,如何能让他们远离京城千里之外。

俞老太太冷笑道:“便是在京城,我们祖孙两个相依为命,也是冷冷清清的,何曾热闹过?说这些话,没的让人恶心!你们当初是怎么说的,难道竟要我重复一遍?你们跪地磕头求我救你们的性命,好容易分了家,我只跟孙子一起过,去哪里还得让你们同意?”

一席话唬得妯娌两个连忙跪在地上,连称不敢。

俞老太太拄着拐杖,颤巍巍地站起身,居高临下,俯视着二人,道:“我意已决,你们不必劝我什么,横竖我一把老骨头,恒儿一个乳臭未干的小子,不敢碍你们的事儿,也没本事帮衬你们什么,竟是放我们回乡的好。”

便是俞秋和俞科得知消息后,往祖宅过来十分苦劝,俞老太太亦是执意南下。

许是和苏黎相处日久,又得了林如海当日的提点,太子愈加有一种闲云野鹤的恬淡,置身事外看朝堂之事,反倒看得更清楚了,常常吓得一身冷汗,然后笑看其他两三个兄弟还在汲汲营营,离原先延揽的权臣恨不得离得十万八千里远,俞秋和俞科亦在其中,暗暗叫苦,他们都是曾经为太子出谋划策的人,现在太子疏远他们,他们怎能不为之心惊胆战,唯恐太子登基后,不再重用他们,因此便想留下俞恒,好交好太子妃。

若说俞老太太先前是担心世人仍和从前一样看待俞恒,此时是恨不得俞恒早早离京,免得被这兄弟二人利用。她年纪大了,不大懂朝堂上的事情,以前担心太子行事,提点太子妃,太子妃在太子跟前说话却没什么用处,如今太子的举动甚得宣康帝之意,俞老太太登时放心,既无操心之事,便不想留在京城了。俞恒年纪小,太子地位愈稳,前来奉承俞恒的人就愈多,她不想俞恒小小年纪便因此移了性情,在太子还没登基之前就以国舅自居。

听两个儿子诉说其中的厉害,又说俞恒年纪小,只有他们才是太子妃的依靠,俞老太太冷笑一声,道:“从前太子妃没有依靠你们,如今也不必依靠你们,恒儿年纪虽小,可比你们孝顺我老婆子。我瞧着,你们竟是老老实实地做官,为国尽忠,别想那些不该想的事情,圣人仁厚,不会让你们吃亏。这人哪,常常自作聪明,殊不知不争即争。”

俞秋和俞科兄弟听了这话,顿时涨红了脸,说实话,当初祖孙四代都死了以后,他们远着俞恒,只顾着奉承太子,确实不曾帮衬太子妃什么。

俞老太太索性撵了他们出去,命人打点行囊,料理家中诸般事务,预备九月出京。

离九月还有两三个月,俞恒没有先生教导功课,府里却有其父留下的一个骑射师傅,依旧留在府中,他专心习武的时候,并未忘记温习功课,遇到不懂的,则去请教俞老太太。俞老太太也是名门世家之女,对此信手拈来。

过了月余,俞恒去给俞老太太请安,见到屋里的礼物,不禁一怔。

俞老太太向他招手道:“恒儿快过来,这是林太太送的东西和书信,还有睿哥儿给你的书信,说他们家都打点好了,只等咱们回去,明年开春你和睿哥儿一起去读书。”

俞恒三步并作两步,片刻间到了俞老太太跟前,接到林睿的书信,顿时喜不自胜。

俞老太太见状,心里登时为之一酸,险些落下泪来,别人家的公子哥儿到了他这个年纪,早就有许多世交玩伴了,偏生俞恒因先前外人都说他命格不好,至今没有人同他一处顽耍,难怪他时时刻刻记挂着林睿兄妹两个。

俞恒拆开林睿的书信,见他字迹俊秀,风骨凛然,不禁赞道:“好字!”

俞老太太笑道:“睿哥儿从小也是文武兼备,因此字写得比寻常人有筋骨,你比他小一岁,这功底却差了一截,日后须得好生练字才好。睿哥儿信中说了些什么?”

俞恒一目十行,迅速地看完信,笑道:“也就是一些家常琐事,还有就是林太太如今有喜了,咱们离开姑苏不久就查出来了,等到年下他就又有一个兄弟了。还说等我和他长大了,一起教导弟弟文治武功,一块儿保护林妹妹。”

俞老太太眉开眼笑道:“那可真是喜事了,咱们得给小公子预备些礼物。”

俞恒叮嘱道:“祖母别忘记林妹妹了。”

俞老太太扑哧一笑,道:“怎么能忘记玉儿那小丫头,心里爱得什么似的,舍不得忘记她。等咱们到了扬州,大半年不见,不知道她长成何等齐整机灵模样了。”

俞恒想了想,道:“还是那样罢,明年二月她才两岁呢。”

听了这话,俞老太太忍不住笑了。

祖孙两个算着日子南下,京城各处都知晓了,有赞叹老太太一片苦心为孙儿的,也有说老太太有福不知享的,扬州再好,如何比得上京城?俞秋和俞科两个几次三番来求,俞老太太始终不曾回心转意。

倒是和林家交好的几家都知道了在俞家时俞老太太同贾母、沈夫人说的话,他们也记挂着贾敏,只是来往不便,三节两寿的礼物常常不能准时送到彼此府上,闻得俞老太太返回扬州,忙都打点了礼物,上门拜托俞老太太,无非都是些笔墨绸缎玩意儿,托她捎去扬州。俞老太太有心结交林家,又喜贾敏为人,无有不应的,粗粗算来,竟有二三十家。

太子妃在宫里亦知道了消息,着实忧心祖母和幼弟两个,好容易盼到俞老太太进宫来请安,忙道:“老祖母和恒儿一老一小,这一去,让我如何放心?”

彼时将进九月,太子妃身上只穿着家常衣裳,修眉樱唇,端坐上面,更显得雍容华贵。

俞老太太见孙女气度愈加沉静,有一点淡定从容的味道,即使在皇后跟前,都不差什么,心里暗暗放心,安慰道:“我带着恒儿已经去了姑苏一趟,见到了灵台师父,还怕回扬州不成?扬州是咱们的祖籍之地,房舍田庄商铺下人一应俱全,几个月前我就打发人去修缮祖宅了,等抵达后便能入住,又有林大人一家照应,太子妃不必担心。”

太子妃听到林家,自然想起太子的嘱咐。她和太子是少年夫妻,情分深厚,太子并没有瞒着她自己地位不稳诸兄弟虎视眈眈的事情,其中虽未提林如海当初所言,却也说了是苏黎从林如海处得到的警示,才改善了他们在宣康帝跟前的处境,因此太子妃对林家亦是感激非常,兼之俞老太太回京时进宫请安,对贾敏母子赞不绝口。

此时听祖母这么说,太子妃忍不住道:“他们家的为人固然是好,可是祖母远离京城千里,孙女在京城里,哪能不担心?”

俞老太太叹了一口气,细细说明其中的厉害。

太子妃沉默半日,叹道:“本想着太子殿下远着他们,和咱们家不相干,如今听祖母一说,原来竟有人将主意打到了恒儿身上。也是,恒儿年纪小,性情未定,难免被人利用。偏生孙女在宫里,对祖母和恒儿照应不到,真真是惭愧之极。”

俞老太太笑道:“快别这么说,太子妃在宫里好好儿的,我和恒儿便放心了。即便不是为了这个,恒儿在京城里有那样的名声,日子也不好过,倒不如离开的好。”

太子妃思及幼弟的名声,登时叹息不已。

过了一时,太子妃知道祖母幼弟此去已定,忙命人取东西过来,指着其中一件石青刻丝八团猞猁狲大氅,并四匹宫缎,四匹宫绸,对俞老太太道:“这件斗篷和这几匹绸缎原是皇后娘娘赏的,我瞧着倒好,祖母带给林太太罢。”

太子极看重林家,日后俞老太太和俞恒少不得烦劳林家,太子妃乐得给他们体面,又指着几块上等好皮子道:“林家的哥儿年纪小,大氅穿不得,倒是这几块皮子是前儿圣人和殿下去打猎得的,再加上这几匹厚实些的绸缎,祖母替我赏给林哥儿做件冬衣。”

俞老太太明白太子妃的意思,答应下来,提醒道:“林家还有个姐儿和未出世的孩子呢。”

太子妃微微一笑,点头道:“老祖母放心,都有呢。”

说完,命贴身的宫女取了四匹大红织金的缎子,道:“这几匹给未出世的哥儿做衣裳。他们家住在扬州,离江宁织造和苏州织造极近,原不稀罕这些,不过是我的一点子心意,老祖母带过去,替我说几句好话儿罢了。”

又令宫女取了自己的妆奁过来,从中拿出一对比目佩,命宫女捧到俞老太太跟前,笑道:“这是五月殿下生日时,圣人赏给殿下的玉佩,殿下转送了给我,我瞧着倒是好玉,听闻林家的姐儿乳名便带了个玉字,祖母就替我带给林姐儿。另外,还有几匹颜色十分鲜亮的料子,正适合她这样的小女孩儿做衣裳,祖母一并带去。”

俞老太太一愣,细看宫女递过来的玉佩,雕工精细自不必说,难得的是用上等紫玉所制,而且一对玉佩雕得几乎一模一样。

紫玉乃是祥瑞之物,《宋书》曾曰:黄银紫玉,王者不藏金玉,则黄银紫玉见深山。

又有《文心雕龙》有云:白鱼赤鸟之符,黄金紫玉之瑞。

由此可见,紫玉之贵重罕见。

太子妃笑道:“圣人都说林姐儿是个有造化的,且拿去给她顽罢。”宣康帝宠爱太子时,真是像对待眼中珠、掌中宝,给太子的东西比自己用的都好,紫玉宫里自然不缺,但是雕工最好的却是宣康帝赏给太子的这对比目佩。

俞老太太唯一凝思,便明其理,笑着答应了。

又得太子妃许多嘱咐,因时候不早了,太子妃方命人送俞老太太回去。

俞老太太前脚刚走,太子便从里间出来,长眉俊目,尊贵非凡,他坐在太子妃身边,笑问道:“东西给老夫人了?”

太子妃抿嘴一笑,道:“给了,特特指明了将那对紫玉比目佩给林姐儿顽。”想了想,始终不解太子何以待林黛玉如此,不由得问出了心中疑问。

太子唇畔掠过一丝笑意,道:“孤早使人打探了,林大人没什么短处,只有一件,最疼女儿,疯魔了似的,竟赛过儿子几分。孤不打算和朝中重臣来往,但却舍不得林大人这个人才,只好借由你和老夫人之手,宁可交好些,总有好处。”

太子妃笑道:“知道了,殿下放心。”

俞老太太出了宫,清点了太子妃所赏之物,方命贴身丫头将太子妃送给贾敏母子等人的东西仔细封好,写上签子,然后装箱,及至过完重阳节,便择日启程。

可巧林家向来不曾断了京城各处的礼物,只是送到的时候或早或晚,今年途中生祸,耽误了许多工夫,晚了几日方送到,彼时重阳节已过,慌得来人忙向各处磕头赔礼,各家都知晓来往不易,并不如何苛责,何况他们送礼耽误的时候不是没有。

因此,等到俞老太太启程时,和林家来人一起回南。

太子妃担心祖母幼弟,再三拜托太子,太子遣了东宫两位侍卫带着一支亲兵护送,再加上俞家原本的护院仆从下人等,连同行李,竟是浩浩荡荡雇了好几只大船。

宣康帝虽是九五之尊,对于朝臣家事却知道颇多,闻得俞老太太带孙子南下,心里如何不明白。京城各处因太子疏远了他们而蠢蠢欲动地生事,宣康帝都知道,也曾好奇灵台师父对俞恒的批语,即便不知将来如何,也不愿京城中的那些人牵扯到俞和唯一的嫡子,他正打算料理几位皇子的拉拢的势力,太子让自己放心了,可是那几位皇子却上蹿下跳弄得朝堂乌烟瘴气呢,因此临行前,还赏赐了俞家祖孙许多东西,令俞恒回乡后好生读书习武。

见宣康帝如此,俞秋俞科兄弟即便不愿母亲侄子南下,也无可奈何了。

俞老太□□孙二人才离京没两日,朝中便有官员落下马来,宣康帝出手,当真是迅雷不及掩耳,其中两个重臣正是皇后嫡子七皇子所拉拢的。

宣康帝又因七皇子办事不力训斥了他一顿,令其回府自省。

朝中这么一动,一时之间,人人自危。

王子腾暗叫一声惊险,回来闲谈时说给夫人听,可巧王夫人过来帮嫂子打理凤姐的嫁妆单子,闻听此言,忽然心中一动,想起让贾政受委屈的王瑞来,忙说给王子腾听,请求王子腾趁机给贾政出气。

王子腾不以为意,轻轻几句话下去,王瑞便被朝中的动静连累,贬到了偏远之地。

想到自己门下的人,王子腾趁机将其安□□去。

贾政本是万事不管的人,只当王瑞受到朝廷动荡波及,并未想到他因自己而落得如此下场,重新派来取代王瑞的郎中却是和王家有一点子交情,对他照应非常。

别人并未察觉丝毫,王瑞官职微小,不知自己怎么就搀和进夺嫡之争了,倒是顾明十分精明,想起数月前和王瑞闲话时,曾经见到贾政的身影,他身处高位,略一查探,便知是王子腾动的手脚,他虽不敢和贾史王薛四大家族作对,却是乐得给他们寻些烦恼,况且贾政也不敢和他作对,不然怎么只针对王瑞一人呢?因此在王瑞启程离京之前,告诉了他。

王瑞听完来龙去脉,登时气得浑身颤抖。贾政的确无能,他方抱怨两句,虽说背后说人不好,但是实在气得狠了,那样简单的公务贾政都料理不来,不独这回,贾政做官这些年,就不曾办过好事,哪里想到自己几句话,竟然能让他们如此动作。

他在气愤,可是事已至此,他已过五十岁的年纪了,又无根基富贵,哪里能和贾史王薛四家抗衡,只得抑郁不乐地上路出京,面对前来送行的同僚,其中便有贾政,他冷笑一声,甩袖就走,压根儿不理会贾政惊愕的目光。

同类推荐
  • 挽红楼:黛玉绝爱

    挽红楼:黛玉绝爱

    同样的黛玉,却是另一种人生,不再为金玉良缘耿耿于怀,不再为木石姻缘愁肠百结,重返人世,只为全新的生活。只为寻找真正的缘分。绝爱,断绝的是与纨绔宝玉间的缠绵纠葛,却是真正幸福的开始。
  • 天才皇妃,买一送一

    天才皇妃,买一送一

    尼玛,又穿越?还穿到个废物花痴小姐的身上!那么多人觊觎她慕容家庞大家产?哼,全部杀无赦!可为毛她的肚子会越来越鼓?更离奇的是:竟有个男银跑上门,自愿当父亲!不过呢,看他唇红齿白,模样俊俏,本小姐就勉为其难收了他吧!
  • 铅华洗尽:墨筝燕双飞

    铅华洗尽:墨筝燕双飞

    因写文时年岁尚少,文笔稚嫩,且有些地方与日后内容有冲突,所以进行修改,但改过18个章后实在太麻烦,所以此文一直在申请删除。谢谢小伙伴们的厚爱,若觉得可以,请继续追更,重发名为《此生唯爱竹生花》,鞠躬。
  • 一衿香

    一衿香

    她穿到一个十三岁的病弱女孩身上,带着“凤栖”这个系统,她偶然地进了宫。他初次见她,一句“粉英金蕊自低昂,东风恼我,才发一衿香”深深触动了他,自此便难以忘怀。她步步为营,稳住自己在宫中的地位,遭到冷落,她终于不再奢望,明白帝王的真心不易得,只求安稳地过完余生。后来她才知晓,这是她的天劫。至她完成任务,回到九重天,看到和他相似的那张脸,恍惚间泪水落下脸庞。她说,我想对我深爱的那个人说一句我爱你,你可不可以代他听……
  • 我的男友是野人

    我的男友是野人

    她不过是偷懒睡个觉,居然直接把她丢进原始社会!木有家具,木有油灯,啥都木有!算了,本小姐自力更生,丰衣足食!顺便用烤肉绝技,实现建立猛男后宫的伟大梦想!可是,为什么半路杀出冰山木头男?抢她的肉,抢她的床,最后还要抢她的人?这什么情况!
热门推荐
  • 推动

    推动

    遥望那历史长河,能成永恒之书的无一不是惊天动地之人你以沉睡千年,古有无空手握乾坤掌天下,今有承风脚踏巨轮推长河
  • 悟空降魔记

    悟空降魔记

    这是个自由的时代,曾经的神话传说,成了大众娱乐的电视剧,但那些妖魔鬼怪真的消失了吗?在昆仑山的荒古禁殿贡桌上,传承千年的驱魔大典封面依旧篆刻着天书,上面苍凉的写着,神死了,魔灭了,我还活着。孙悟空转世,誓要将那诸佛都烟消云散。
  • 不爱笑的女伯爵

    不爱笑的女伯爵

    机缘巧合之下来到了一所山顶的大屋子里成了一个女伯爵的管家,她爱开玩笑、捉弄人但传闻中从来没人见过她笑。“伯爵大人,今天晚上你决定好吃什么了吗?”
  • 美丽的大森林

    美丽的大森林

    原始大森林,是个多么吸引人的世界啊!没有去过那里的人们都会猜想,那儿一定是个很神秘有趣的地方。千年老树高耸人云,奇花异草香气扑鼻,色彩缤纷的蝴蝶、飞蛾、群蜂尽情飞舞,狗熊、老虎、金钱豹、金雕、飞龙等各类珍禽奇兽乐在其中。故事讲述的是在齐鲁大地读小学二年级的大平、二平跟随妈妈来到东北某林区小镇的姥姥家过暑假,参加了镇小学组织的课外夏令营,昆虫小组和摄影小组活动。于是他们随着小表姐等人便走进了美丽而神秘的原始大森林。通过一系列如,夜进大森林,给狗熊拍照,捉鸟和引鸟等生动、惊险有趣的故事情节,重点刻俩了大平、二平、参花等孩子的不同性格特点。
  • 重生之女配很傲娇

    重生之女配很傲娇

    前世,她是道上一姐,贼枭的头头,江湖上手段狠辣,经典台词怎么残暴怎么玩。今生,一不小心重生为女配,看一姐如何力挽狂澜,简单粗暴狂虐白莲花,踩死负心男,翻身做特警,走上人生巅峰,当各色优质美男皆为她倾心时,咱这位大姐只有一个字:跑!某女:别这样,我只是想来要个情报!某大:呵呵呵,怀了我的娃,你丫还想去哪?Orz,女配攻略,你值得拥有!
  • 复仇之路有你陪

    复仇之路有你陪

    被男友劈腿的她,别别人当做是利用品的她会走上怎样的路呢,在一路的忐忑中她碰到了他,结局又是怎样的呢?
  • 傲视传奇

    傲视传奇

    江湖之上从来没有公平,拳头就是规则,实力才是筹码!公平?那只是强者的游戏!被灭门,与妹妹相依为命的少年,名门之后,投靠朝阳城花莲凤,少年是选择在强者的庇佑之下,苟延残喘,还是崛起,杀仇人、逐美艳,成就一代传奇。
  • 无限志异

    无限志异

    倩女幽魂世界的颠簸流离,轮回空间的梦幻之旅。无限世界尽在无限志异!美越战争的爆发,苏,中,美三国之间的博弈,越南人民又承受了怎么样的战火呢,无限世界尽在无限志异!当狼人,吸血鬼,猎魔人,教廷进入普通人视野之后,整个世界又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无限世界尽在无限志异!
  • 重生之天才命师

    重生之天才命师

    某日,风和日丽。某发育不良的豆芽菜,一脸严肃的对着对面的神仙姐姐道:“这位女施主,我观你表情呆滞,两眼无神印堂发黑,此乃大凶之兆啊!大师我这有祖传驱鬼符,包你符到凶除。大千世界你我相遇便是缘,原价九千九百九十八,零头拿掉,您给一万也算功德一件”。“女施主?大胸...之罩......?”望着眼前的小神棍,某人额头青筋暴露,看来他有必要让她知道一下他的性-别......大千世界,奇珍异宝,一切尽在我眼中!既然上天待她如此厚道,她今生定要将狂字演绎到淋漓尽致!看相算卦,古董捡漏...引领潮流,开创商业帝国。凭借牛叉的异能,步青云再度走向人生巅峰。
  • 大丹仙

    大丹仙

    资质比我好?我会炼丹;法力比我深厚?我会炼丹,灵石比我多?我会炼丹?法宝比我高级?我会炼丹,一句话,我会炼丹我怕谁,我是谁?哼,老子是丹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