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03200000027

第27章 假想敌人 (1)

百日宰相宇文融拜相宇文融算是一个老熟人了,开元十四年张说罢相时,他就颇为活跃。

按照常理,宇文融扳倒当朝宰相有功,理应升迁才是。

但事与愿违,宇文融非但没能踩着张说往上爬,反而在张说身上栽了大跟头。

这一切都是因为他发力太猛。

张说罢相之后,宇文融生怕张说再次复出为相——此人前后三次为相,谁能保证没有第四次呢?为了防止其东山再起,宇文融决定在张说身上再踩上一脚。

他又找到了同盟军——和他一样痛恨张说的崔隐甫。

两人又开始在李隆基面前攻击张说,在他们的口中笔下,张说一无是处,连废物回收的价值都没有。

两人说得口沫横飞,却没有注意到李隆基越来越难看的脸色。

李隆基烦了,而且对宇文融和崔隐甫产生了怀疑:这两个人步调如此一致,莫非是结党?宇文融和崔隐甫就此栽了。

开元十五年二月二日,李隆基为张说和宇文融的恩怨划上了一个句号:张说彻底退休;宇文融贬为魏州刺史;崔隐甫免除所有官职,回家侍奉老母。

让你们再吵!对于张说而言,这个处理意义并不大,也就是说说而已。

不久李隆基还是给他分配了一些工作,比如监修国史之类的,虽然不再是宰相了,但日子过得还是蛮滋润的。

宇文融和崔隐甫就比较惨了:崔隐甫就此免除官职,而宇文融也离开长安,到魏州当刺史,两人的人生落差比尼亚加拉瀑布还要大。

官场上的互相中伤,就是在打七伤拳——你在伤害别人的同时,其实也在伤害着自己。

心比天高的宇文融不情不愿地到魏州任刺史去了,心里却在想着有朝一日重返长安。

公平地说,宇文融这个人还是有一些能力的,也是一个想做事的人。

出任魏州刺史不久,李隆基又把宇文融委任为代理汴州刺史,同时兼任黄河南北治水特使。

接到任命,宇文融又上书李隆基,建议在古书《禹贡》所提及的九河古河道开荒种田,以增加国家的粮食产量。

李隆基很快批准,于是宇文融便动工开干。

然而,在古河道开荒看起来简单,做起来却很难。

在没有大型机械的唐代,如此巨大的工程并非一朝一夕能够完成,而宇文融虽有想法,毅力却不足,如此浩大的工程开了头,却收不了尾,最后便不了了之了。

不过,李隆基并不以为意,他知道宇文融的能力不是在开荒,而在于理财,这个人将来一定是有用的。

此时的李隆基对宇文融充满了期待,准确地说,他对钱充满了期待。

富有天下的李隆基本人并不缺钱,但是开疆拓土却缺钱,任何一项军事行动都需要钱做后盾,一旦没钱,那真是穷得连仗都打不起了。

时间走到开元十七年,李隆基在罢免源乾曜等宰相后,把宇文融推上了前台,并寄予了厚望。

宇文融也不含糊,上任之后便对亲信说:只要让我在这个位置上待几个月,准保四海平静无事!话说得够大,而话说大了,不仅容易闪着舌头,也容易闪着腰。

不过,上任伊始,宇文融还是让李隆基眼前一亮。

原因是宇文融推荐了几个人:宋璟为尚书右丞相;裴耀卿为户部侍郎;许景先为工部侍郎。

这三人不仅在朝中有一定的声望,而且正是李隆基想用的人选,君臣二人不谋而合,这让李隆基非常高兴——莫非宇文融与朕心有灵犀?然而,高兴一扫而过,接下来,李隆基听到的,看到的,便都是宇文融的负面消息了:宇文融性格急躁,话特别多;宇文融重用自己的故交和宾客,而且日夜喝酒嬉戏;......负面消息看多了,李隆基就有些犹疑了,因为他看到了宇文融的两张面孔:一张面孔是知人善任、善于理财;另一张面孔则是性格古怪、重用故交。

到底哪张面孔才是他的真面孔呢?假想之敌在李隆基观察宇文融的同时,宇文融也没闲着,不过他不是在观察李隆基,而是在观察一位假想敌。

假想敌的名字叫李祎。

李祎,吴王李恪之孙,受封信安王,此时正担任朔方节度大使。

宇文融之所以会将李祎当做假想敌,是因为李祎立下了赫赫战功,这个战功大到可以压倒萧嵩、张守珪的地步。

开元十五年,李祎出任朔方节度副大使,不久升任朔方节度大使。

一上任,李祎便把目光锁定在了吐蕃人占据的石堡城。

石堡城位于今天青海省湟源县西南,是吐蕃人的军事重镇。

以这个重镇为基地,吐蕃军队可以随时出动,骚扰黄河以西的唐朝领土,边境百姓苦不堪言。

以前的边将也曾经想拔掉石堡城这颗钉子,但苦于对方防守严密,不敢贸然进攻。

现在李祎又提出攻打石堡城,立刻便遭到了反对:石堡城依据险要,易守难攻,又是吐蕃人最倚重的重镇。

我们前去攻打,吐蕃人必定竭力死守。

一旦攻不下来,想要撤退就狼狈了,不如按兵不动,看看形势再说。

李祎听罢,摇了摇头,说道:做人臣子,怎能畏惧凶险?就算到时寡不敌众,我李祎愿意死在前面。

只要有利于国家,这条命又何足惜?说完,李祎下令,即日起开始准备,目标石堡城。

石堡城一直也是李隆基的心病,他想拔掉这颗钉子也很久了,不过他知道这并非一朝一夕之功,还得从长计议。

听说李祎准备打石堡城,李隆基便指令他与河西、陇右两大战区一起协商,争取联合作战。

三大战区坐到一起,河西、陇右两大战区都表示反对,只有李祎一个人继续坚持。

见得不到支持,李祎便不再做声,但心里已经拿定了主意。

回到朔方战区,李祎开始调拨兵马,自己亲自出征,直扑吐蕃人的军事重镇石堡城。

长期以来,唐和吐蕃都生活在惯性之中:唐军一直习惯性地以为为石堡城易守难攻;吐蕃人也一直习惯性地以为石堡城易守难攻。

因为以为石堡城难攻,所以此前的唐军不去攻打;同样因为石堡城难攻,所以吐蕃军队的防守逐渐松懈。

双方的惯性,最终演变成了吐蕃守军的惰性。

当李祎率军向石堡城发起攻击后,他发现,原来这道门是虚掩着的。

并非想象中的坚不可摧!激战之后,李祎登上了石堡城,这个吐蕃人倚重的重镇,现在到了唐军的手中,以这里为基点,唐朝的边境足足延伸了一千余里。

胜利的消息传到长安,李隆基大喜过望,他想不到自己的这位堂兄,居然有如此的统帅能力。

欣喜之余,李隆基给石堡城改了一个名字:振武军。

经此一战,李祎声名鹊起,而宇文融则在李祎的声名日隆中暗自担心:皇上不会把李祎也扶上宰相之位吧?宇文融的担心并不完全是空穴来风,因为以战功登上宰相之位并不是没有先例,萧嵩便是证明。

宇文融打起了自己的小算盘,算着算着,自己就把自己吓坏了。

在宇文融看来,如果李祎拜相,就有可能得到李隆基的最大信任,这样自己就得靠边站,他的那些宏伟计划也就没有实现的空间了。

不行,绝不能让李祎拜相。

宇文融脑筋一转,计上心来。

计策都是现成的,套用对付张说的方法就可以了——弹劾!在宇文融的授意下,御史李寅准备了一道奏疏:弹劾李祎图谋不轨。

弹劾的时间选的很贼,专门挑李祎进京晋见时,此举是为了将他就地拿下,省得还要去朔方战区抓人浪费时间。

宇文融算盘打得很精,只是他没想到,夜路走得多了,总有一天会遇到鬼的。

在宇文融指使李寅上奏疏的同时,李祎提前得到了消息。

告密者是宇文融的亲信,当他得知李祎要被弹劾时,便提前将消息捅了出去。

亲信卖主求荣究竟意图何为,史无明载,或许是为了报复,或许仅仅是为了钱。

关键时刻的通风报信,为李祎的应对赢得了宝贵的时间,他就利用这个时间差进宫,当面向李隆基做了思想汇报。

李祎说:臣久在边疆,而且又立了点战功,这样就免不了有人会打臣的小报告。

如果有的话,请陛下一定要明察,还臣一个公道。

李隆基点了点头,对于这个堂兄,他现在很是倚重,是不会允许别人对他造谣中伤的。

第二天,李寅的弹劾奏疏来了,立马生效。

反效果!李隆基当即大怒,把李寅打入大狱。

经过调查,李隆基发现了李寅背后隐藏着的宇文融,对他的印象顿时大打折扣,其宰相生涯也就此终结。

原本宇文融搬起石头想砸别人的脚,最终却砸到了自己。

开元十七年九月二十五日,宇文融被贬为汝州刺史,此时距离他上任宰相仅仅一百天。

无意之中,宇文融也创造了纪录,成为了李隆基手下任职最短的宰相,连刘幽求都比他任期长。

众叛亲未离实际上,百日宰相宇文融被罢免,诬告一事只是一个导火索,根本原因还在于他不见容于整个官场,李隆基这才不得已而为之。

宇文融不招人待见主要表现在两点:一是因为他的工作方式;二是因为他的工作理念。

当年,宇文融之所以能在政治上发家,靠的是清查全国的人口和土地,并采用了自己独特的方法:向全国委派十个劝农使,同时兼任御史。

此举对于清查工作非常有利,但同时也得罪了整个官场,因为他把自己凌驾在了整个官场之上。

十个劝农使成立了一个特别专员组,不归任何一级官员领导,只接受宇文融的领导,这无形中就给人一种高高在上的感觉。

专员组与官场有很大的交叉,因此就不可避免地抢了很多人的生意,怎能不遭人恨呢?于是在有意无意之中,就把上至宰相,下到地方刺史县令的各类官员都得罪遍了,而这帮人却浑然不觉,自我感觉十分良好。

对此,宇文融不可能不知道,但仗着有李隆基撑腰,他愣是把诸多反对已经当成了空气,视而不见。

事实证明,有后台撑腰时,可以装白内障,可一旦没有后台撑腰,眼睛视力就需要恢复正常了。

不仅工作方式得罪了整个官场,宇文融的工作理念,更是与官场中人大相径庭——一切以经济创收为中心!敢于言利的宇文融注定不被大家所容,因为多数官员都读过圣贤书,在他们心中都有一个信念:君子固穷,耻于言利。

而宇文融呢,却千方百计地想从百姓和土地上找钱,这与多数官员接受的传统教育格格不入,由此,矛盾便在所难免。

不过,在宰相之位时,宇文融感觉不到这些矛盾,因为身在高处,他看到的都是笑脸。

下台之后,乾坤倒转,宇文融顿时感觉到了矛盾的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开元十七年十月,宇文融的生活原本出现了一道亮光。

起因是一句话。

李隆基对宰相裴光庭说:你们都说宇文融不好,我就把他罢黜了。

如今国库不足,将来怎么办?你们就是这么辅佐我的吗?李隆基的这句话,算是

同类推荐
  • 凤雏耀世

    凤雏耀世

    “卧龙、凤雏、幼麟、冢虎、冰镜”为三国五瑞,他们乃是无双国士,可保一方平安。虽然命运各不相同,但都是当时才智高绝之辈,更有“卧龙、凤雏得其一可安天下”之说。一个水平一般、命舛数奇的三流编剧穿越到三国时代,他本以为会带着主角光环成为一代名主,谁知到偏偏投生为短命的凤雏庞统,且看他如何腹黑的改写历史......
  • 争途

    争途

    在未来的某一年,五星国旗下的某个国家将一队探险者送进了时空机器,去探索时间与空间的奥秘,可是机器并没有完善,所以后果很严重······刘泓就是在这种情况下,来到了一个既熟悉又陌生的地方,开始了他的第二次人生。
  • 精忠报国

    精忠报国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狼烟烽火并起,天下波谲动荡,就连江湖也是血雨腥风,是仗剑行侠拯救苍生,还是为报仇雪恨不惜出卖灵魂,一错再错?风云本是两兄弟,本书以二人的成长经历为主线,以他们不同的遭遇为故事,善恶正邪只在一念之间,愿每一位心中的侠义不灭。
  • 姜瓖与大同兵变

    姜瓖与大同兵变

    姜瓖(?—1650),陕西榆林人。本是明朝大同镇的总兵官,在公元1644年历史发生巨变的关键之年,他先投降李自成领导的大顺军,后又投降入关的清朝统治者,攻杀农民军。
  • 仰望高山——白寿彝先生的史学思想与成就

    仰望高山——白寿彝先生的史学思想与成就

    本书是<回族研究>创刊二十周年精品书系之一。白寿彝先生总主编的《中国通史》是一部规模空前的史学巨著,多达22册1400万字,堪称20世纪历史学界的压轴之作。
热门推荐
  • 星愿河不是河

    星愿河不是河

    人太多了,多的没有了价值。城市没有了电力,灰暗的不如烟花的绚烂;生命一生漂泊,何处是你的家。订婚派对后你的突然不见,让我如何处寻。新生偶像左寒和未婚妻林悦的订婚派对结束后,林悦当晚决定要远去支教,不然自己生命中便没了这个机会。路上遇到了以漂泊为家的不羁作家尚悲,随兴而起的他被林悦的梦想所诱惑,决定和她一同前往洼山村支教。而左寒正在寻找她的路上……
  • 从零开始当个领主

    从零开始当个领主

    失业的秦晖意外从手机游戏上获得了大领主系统,从此建设领地的使命就落在了他的身上。招募农民要金币?我去,金币是真的钱?招募完成,雇佣也要钱?可我只是一个穷逼怎么办?秦晖发现,这是一款只有土豪或者像自己样拥有大智慧的人才能玩的起的游戏!(领地种田文!非土豪,非大智慧者慎入!万赏或者每天一千推荐票加更!)
  • 庄子翼

    庄子翼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妖怪不要跑

    妖怪不要跑

    夜半三更,小孩关灯。游街孤魂,有鬼敲门。世界之大,无奇不有。有些东西,你信则有,不信则无。比如......我要讲的故事。
  • 野狼

    野狼

    乾坤大地,海枯地荒。唯有野狼,斗破苍穹。为权?为利?为情?不!!!他要的不止这些,他要主宰这个星球,主宰人类,甚至是人类以为无所不能的神仙,他要主宰所触的一切。他要自由,一种绝对的自由。他要无所不能,无所不可的能力!!!他要证明!!!
  • 新农村建设模式与先进典型(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丛书)

    新农村建设模式与先进典型(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丛书)

    针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协调推进农村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党的建设,尽快改变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和整体面貌。
  • 末日之最后的黎明

    末日之最后的黎明

    既然黑暗降临在冬日的黎明,那我便做这死冬最后的黎明。“我在哪里,哪里便是黎明”
  • 真实异界游戏

    真实异界游戏

    由于人类心里日渐懒惰,科学家发现了危机的存在,多种放吧无果之后终于设计了一款真实游戏,科学家们要利用这游戏使人们能重新思考,依靠自己的身体来完成自己想要的结果,但是有一天~~~~~~~~~~~
  • 命中独行

    命中独行

    凡人罗宇因故重生为崇尚武力的卡兰帝国中一个倒霉落魄贵族,还没轮到他奋斗逆袭,就被迫参加了卡兰帝国入侵普拉世界的战争,被机甲傀儡一脚踩死,再次重生了...
  • 兄弟情愫

    兄弟情愫

    “谢谢你,让我感受到什么是爱。”“我爱你,不管是从前你还是现在的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