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085600000013

第13章 中庸亦为智

中庸是孔子和儒家的重要思想,尤其作为一种道德观念,这是孔子和儒家尤为提倡的。中庸属于道德行为的评价问题,也是一种德行,而且是最高的德行。宋儒说,不偏不倚谓之中,平常谓庸。中庸就是不偏不倚的平常的道理。

中庸又被理解为中道,中道就是不偏于对立双方的任何一方,使双方保持均衡状态。中庸又称为“中行”,中行是说,人的气质、作风、德行都不偏于一个方面,对立的双方互相牵制,互相补充。

子曰:“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论语·雍也》)中庸:中,谓之无过无不及。庸:平常。

孔子说:“中庸作为一种道德,该是最高的了吧!人们缺少这种道德已经为时很久了。”

中庸是一种折中调和的思想。调和与均衡是事物发展过程中的一种状态,这种状态是相对的、暂时的。孔子揭示了事物发展过程的这一状态,并概括为“中庸”,这在古代认识史上是有贡献的。但如果在任何情况下都讲中庸,讲调和,就否定了对立面的斗争与转化,这是应当明确指出的。

曾国藩位高权重,趋炎附势的人很多。曾国藩对此一直淡然处之,既不因被人拍马而喜,也不因拍马过火而恼。他的一个手下对那些趋炎附势溜须拍马的人非常反感,总想找机会教训他们一下,于是就在一次批阅文件时,将其中一位拍马的官员狠狠讽刺一番。曾国藩看过后对手下说,那些人本来就是靠这些来生存的,你这样做无疑是夺了他们的生存之道,他们必然会想尽办法刁难你、报复你、置你于死地。

曾国藩的一番话让手下恍然大悟,进而冷汗淋漓。事物的作用力都是相互的,你若给予对方的作用力大,对方反馈给你的反作用力也大。这个道理对做人也适用。我们不去惹事,是非就会少很多。如果经常处在主动的状态去指责人,那么一定备受关注,并因此成为众人指责的焦点。

人生下来就有其个性,后因家庭背景、社会关系、个人知识、处世教养等诸因素影响,有时难免表现出与他人的对立。对立双方,各执己见,问题就难以解决了。这时,最好的办法就是把问题“挂起来”,暂不解决,等时机成熟时,再着手解决,这就是所谓的“余地”术。会做人的人,总能营造回旋的余地。

人生就像大海,处处有风浪,时时有阻力。船头之所以造成尖形或圆形,是为了乘风破浪,更快地驶向彼岸。那我们是与所有的阻力正面较量,拼个你死我活呢,还是积极地排除万难,去夺取最后的胜利?

生活告诫我们:处处摩擦、事事计较者,哪怕壮志凌云,即使聪明绝顶,也落得壮志未酬泪满襟的后果。为了绚丽的人生,我们需要许多痛苦的妥协。

在复杂多变的旧中国,许多正直而又明智的知识分子,为了维护人格的独立,他们不是锋芒毕露,义无反顾,而是有张有弛,掌握分寸,逐渐形成了“外圆内方”的性格。

蔡尚思写作《中国社会科学革命史》时,欧阳予倩就告诫这位青年文学家:“秉笔的态度自然要严正,不过万不宜有火气……可否寓批评于叙述中呢?”他建议书名宜改为《中国社会思想史》。最后,欧阳前辈感叹地说:“蔡先生,我佩服你的努力,可思想界的悲哀,谁也逃不掉呵。”

这些知识分子在当时就是这样在事关大是大非、人格问题的原则立场上毫不含糊,旗帜鲜明,在方式方法和局部问题上委婉圆融,有所妥协。

然而,只圆不方,是一个八面玲珑、滚来滚去的圆,那就沦为圆滑了。方,是人格的自立,自我价值的体现,是对人类文明的孜孜以求,是对美好理想的坚定追求。

“取象于钱,外圆内方”是近代职业教育家、中国民主同盟领袖黄炎培为自己书写的处世立身的座右铭。他在1946年调解国共冲突时,未尝不委曲求全,“不偏不倚”,从未与蒋介石拉下脸,而当蒋以“教育部部长”一职许愿企图将他诱入伪“国大”泥淖时,黄却不为所动,回绝道:“我不能自毁人格!”维护了政治气节。

可方可圆,能够把圆和方的智慧结合起来,做到该方就方,该圆就圆,方到什么程度,圆到什么程度,都恰到好处,左右逢源,就是古人说的“中和”、“中庸”。

前些年我的一位优秀的同事就对我说,做人要做到“外圆内方”。其实就是孔子所说的中庸。

子曰:“不得中行而与之,必也狂狷乎!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论语·子路》)

狷(juàn):性情正直,不肯同流合污。

孔子说:“我找不到中庸的人交往了,只能与狂妄或拘谨的人交往。狂妄者胆大妄为,拘谨者不肯做坏事。”

孔子把人的性格分成三类:狂者、狷者和中行者。这里的狂者,相当于现代心理学所讲的性格外倾型的人,狷者相当于内倾型的人,中行则相当于中间型性格的人。中庸之道(中行)非常人境界,而狂者敢做敢当,勇猛进取,从善如流,是可造之材;狷者能谨慎言行,非礼不视,非礼不听,非礼不言,非礼不动,不为恶行,洁身自好,亦有可取。

由这句话中我们可以知道,孔子对中庸之道看得很清楚,虽然他主张中庸之道,但是他也知道,真正能做到中庸之道的人并不多,所以他才能看到“狂者”和“狷者”的可取之处。换句话说,在现实生活中“中庸之道”也并不适合所有的场合,有的时候,能够“狂狷”一些会更好,比如在庆祝胜利的时候,狂一些、激情一些,显然是比温吞更好一些。

事实上,为了到达最后中庸的结果,许多时候往往不得不使用一些偏激的方式,所谓矫枉必须过正,说的也就是这个道理。比如为了激发大家的工作热情,在制定工作目标时应该适当偏高于实际能力之上一点,才是最恰当的。定得太低,大家不需要很努力就能完成;定得太高,大家明明知道再怎么努力也无法达到,就会干脆放弃。

“狂者进取”这句话令我很惊喜,本来以为老夫子只是一个不敢前,不敢后,不敢左,也不敢右,站在中间老老实实按照礼制的规定来办事的人,没有想到在他的心里,狂人也是很受他赞扬的!

世界从来都是属于那些狂妄者的!

项羽在年轻的时候,既不愿意读书写字,也不愿意学击剑,只愿意学敌万人的兵法。见到秦始皇的时候就说,彼可取而代也!可以说正是他的这种狂妄才造就了他以后的成功。

莱特兄弟始终不放弃他们狂妄的想法,终于在经历了无数次失败后,一圆人类千百年来想像鸟儿一样飞行的梦想,使人类最终飞上了天空。

以上都是一些非常成功的,或者说是伟大的人物的事迹,其实我们平常世界里的人也需要狂妄。我们每天勤奋工作,努力奋斗,目标不就是为了赚大钱,过上更好的生活吗?

法国的一个富翁曾经拿出100万法郎,奖励能回答出“穷人最缺少的是什么”的问题的人,在48561份答案中,只有一个9岁的女孩的答案是正确的,答案是野心。没有钱的人与有钱人的最大区别就是有没有想过要成为有钱人。

一个人有了野心之后,就会被认为是狂妄,但是如果没有了狂妄,哪里还会有进取心呢?一切不成功都是从自己的内心开始的,只有认为一件事情有可能实现之后,人才会进一步行动,激励自己去实现这个目标。

所以为了能达到成功,就从现在开始狂妄吧,狂妄之后可能会出现两种结果:一种是失败,一种是成功。但是如果没有狂妄产生的这种进取心,那就只能是原地踏步,虽然不会有失败,但也永远不会成功!

子曰:“吾有知乎哉?无知也。有鄙夫问于我,空空如也,我叩其两端而竭焉。”(《论语·子罕》)

鄙夫:乡下百姓。空空如也:空空的什么也没有,形容一无所知。叩:扣问,盘问。两端:两头,指事物的正反、始终、本末、上下、精粗等。竭:尽。

孔子说:“我有知识吗?没有知识。有乡下人问我,我却一无所知,于是就正反终始两端推究,尽我所能回答。”

一个人不可能周知一切。对于许多问题,往往是茫茫然,空空如也。但是,如果从正反、前后、左右、来去、始末等两端加以考察,就能有所了解。这个方法,是从无知变有知的一个好方法。

有人认为,事物的存在不仅是两端对立,在两端之间,还有一个“中”。所以任何事物可以一分为三,即“两端”加一“中”。然而,中,相对于左是右;相对于右是左。所以千变万化的对立,都可归结为两端对立。从两端考察,也就考察了事物的全部。

有一个人来问孔子:“治国的方法,应该向左,还是向右?”

孔子开导问话的人说:“如果太左,会怎么样?”

问话的人想一想说:“太左则浮夸,浮夸则不实,不实则有害。”

孔子再问问话的人说:“如果太右,会怎么样?”

问话的人想一想说:“太右则无主,无主则盲目,盲目则有害。”

孔子再问:“那么应该如何是好?”

问话的人想一想,若有所悟地说:“应该取其两端而用其中,不左不右最好!既要有主见,又要不盲目;既要有开放,又要有限度;既要有改革,又要有保留;既要有引进,又要有创新;既要有私有,又要有公有;既要交朋友,又要防敌人;既要倡和平,又要防战争;既要有文事,又要有武备;既要搞经济,又要重文化;既要重商业,又要重农业;既要重工业,又要重环境;既要重金钱,又要重道德;既要少数富,又要多数富。”

孔子一听,赞叹道:“真是智者之言!这就是‘中庸’之道啊!中庸是最恰当、最高明的办法,可惜长久以来很少有人知道了。”

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有过多次左倾路线错误和右倾路线错误,都导致革命失败,就是决策者走到了两端而没有走道中道上来的结果。这是历史发展留给我们的最深刻的教训。

同类推荐
  • 语文新课标课外读物——母亲

    语文新课标课外读物——母亲

    现代中、小学生不能只局限于校园和课本,应该广开视野,广长见识,广泛了解博大的世界和社会,不断增加丰富的现代社会知识和世界信息,才有所精神准备,才能迅速地长大,将来才能够自由地翱翔于世界蓝天。否则,我们将永远是妈妈怀抱中的乖宝宝,将永远是温室里面的豆芽菜,那么,我们将怎样走向社会、走向世界呢?
  • 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高中一年级.上册

    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高中一年级.上册

    心理健康教育已受到国家、地方政府和各级各类学校前所未有的重视,大多数学校已面向全体学生开设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正方兴未艾。目前,我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虽有教育行政强力推进,但效果仍不尽如人意。从教育实践角度看,怎样科学有效地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尚未得到有效解决,中西部地区(尤其是农村)心理健康教育资源短缺,基础薄弱,“缺医少药”的现象依然存在。
  • 中国当代音乐(1949-1989)

    中国当代音乐(1949-1989)

    了解这本著作既总结了当代中国丰富的音乐成就,也总结了深刻的历史教训,是学习当代中国音乐史的很好的教材。读者对象包括:全国各音乐院校、师范院校音乐专业的师生以及广大音乐爱好者。
  • 网络营销学

    网络营销学

    本书主要介绍了网络营销环境分析、市场调研、战略与计划,实训以及网站策略、广告、公共关系等。
  • 新课程师资培训教程-高一生物优秀课例

    新课程师资培训教程-高一生物优秀课例

    为新课程实施和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而精心编写,选取了大量教案,内容上充分体现了知识性和趣味性。接受课改新理念,感受课改新思维,使用课改新教材,至始至终课改给人一种焕然一新的感觉。它是一次革命,一场对话,一座平台,一把迈向成功教育的钥匙。
热门推荐
  • 九路长生

    九路长生

    苟如蝼蚁,破灭三千世界。渺若尘埃,斩断百八烦恼。罗生门前,杀佛屠魔弑仙。修罗地狱,只身问天求道。一介平庸的少年,是横祸也是机缘。他只身一人,孤道求仙,力挫十方世界,横扫八荒妖魔,为成一代至强至尊,开启了漫漫长生之路!
  • 无限恐怖之雷啸传奇

    无限恐怖之雷啸传奇

    他,是中洲队队长,他,带领伙伴纵横轮回空间,他,拜在截教圣人门下,他,与周武王争夺气运,从圣人手中抢夺功德。魔人布欧是他儿子,赵灵儿是他家小二,他是个大忽悠,有人说他是魔鬼的化身,有人视他为救世主,他最终能否超越主神空间,成为真正的主角?
  • 守护甜心之公主的诱惑

    守护甜心之公主的诱惑

    朋友的背叛已经使亚梦的心彻底破碎,得知真实身份后,亚梦霸气回归,沐若苏玲又会使出怎样的花招呢?..........
  • 三十六计活学活用(1—12计)

    三十六计活学活用(1—12计)

    商场如战场,竞争即战争。在当今这个充满机遇与挑战,竞争激烈,关系复杂,优胜劣汰的世界,人人者渴望事业成功,家庭幸福,人生顺遂。但想要在官场、商场、家庭和社会上为自己争得一席之地,进而立于不败之地,没有一套高超的处世哲学与计谋是根本行不通的。三十六计是依据古代阴阳变化之理,以辩证法思想论述了战争中诸如虚实、劳逸、刚柔、攻防等关系,做到“数中有术,术中有数”。
  • 男生学院传

    男生学院传

    “学!学长!”“怎么了?”“我!我喜欢你!”“喂,王源儿”“嗯?”“我喜欢你.”这是一段校园里慕小柒和夏筱筱追求校草Karry和马思远的故事,想知道更多故事就戳进来吧~
  • 十二妖事

    十二妖事

    这是一代妖王,为了千年的执念,决定实施那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起死回生之术。起死回生也,须以十二古妖为药引……于是就引出了十二只古妖荡气回肠的故事。寂寥如旱魃,悲哀如水妖淼,痴情如和氏璧珏,荒唐如苏妲己古璃,重情重义如穷奇,知音难求如弥尘……
  • 杀神罗修

    杀神罗修

    世道不公,百姓麻木,我愿以杀止杀,杀到敌人胆寒,杀出一条血路,杀出那一线曙光!
  • Aucassin and Nicolete

    Aucassin and Nicolete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EMBA前沿管理方法:权变管理

    EMBA前沿管理方法:权变管理

    EMBA前沿管理方法。《权变管理》从决策权变、人事权变、资本权变、规模权变、技术权变、营销权变等9个方面,阐述了企业如何面对急骤变化的外部经营环境和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论证了如何把握战略控制、怎样进行有效决策、如何选择经营规模,怎样实现市场营销的惊险跳跃。书中介绍了大量的前沿理论和有关专家的意见,以便让经营管理者从中得到实用有效的权变管理知识。
  • 太上赤文洞神三箓

    太上赤文洞神三箓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